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IT圈 admin 2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修卿云)

30

卷第

6

2021

6

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

30

!

No.

6

June

2021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许进龙

r

谢凌凌

r

黄天能

2

(1.

广西财经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07

2.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

经济

社会

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

本文以我国

24

座资源

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

测算

2008

-

2017

年各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

(

结果显示

: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

呈缓慢上升趋势

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

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

②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初级协调状态下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时空演变

特征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高度一致

③复合系统整体水平良好

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

仍有较大改善

空间

其中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均

呈恶化趋势,

西部地区三大子系统呈改善趋势

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

研究结果表明

国家扶

持政策的效力日渐彰显

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未来应针对各类城市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因城施策,做到精准转型

(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051(2021)06-0057-08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u

economy-society-ecology$

?

compoundsys2eminresourceexhaus2edci2ies

XU

Jinlong

1

!

XIE

Lingling

1

,

HUANG

Tianneng

2

1

MaritimeSilkRoadandGuangxiRegional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

!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Nanning

530007,

China

2

EconomicandTradeCo

l

ege

!

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

Nanning530003

!

China

)

Abstract

: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

society

and

ecology

are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

Thispapertakes24resourceexhaustedcitiesastheresearch

object

,

andcalculatesthecomprehensiveindexandcoordinationdegreeofthe

#

economic

,

socialandecology

$

compound

system

in

citiesfrom

2008

to

2017

The

resultsshow

thatthecomprehensiveindex

ofthe

compoundsystem

isin

the

middle

level

,

showing

a

slow

upward

trend

,

and

maintain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ofhigherintheeast

,

fo

l

owedbythemiddle

,

andlowerinthenortheastandwest

the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compound

system

increases

slowly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state

,

and

its

spatiotempor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arehighlyconsistentwiththecomprehensiveindexofthecompound

system

theovera

l

levelofthecompoundsystemisgood

,

buttheinternaloperationofthesystemispoor

,

收稿日期

2020-06-23

责任编辑

边晶莹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

2018JJA180025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项目资助(编号

桂教人

201838

号&广西第一批八桂青年学者专项项目资助(编号

厅发〔

201939号

)

第一作者简介

:许进龙

(1991

),

壮族

广西百色人

硕士

,主

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E-mail

:

578501979@qq.

com

通讯作者简介

:谢凌凌

(1981

),

侗族

湖南凤凰人

博士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

,E-mail

:

757914104

@

qq.

com

引用格式

许进龙

谢凌凌

黄天能.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中国矿业

2021,30(6):

5764.

doi

10.

12075/j.

issn.

1004-4051.

2021.

06.

020

58

中国矿业

and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economic

subsystem

and

social

subsystem

of

some

cities

in

30

northeast

China,

the

social

subsystem

and

ecological

subsystem

of

some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are

deteriorating

andthethreemajorsubsystemsin

westernChinaareimproving

butthespeedisslowandthe

levelofeach

subsystem

ultsshow

thatthe

e

f

ectiveness

of

nationalsupportpoliciesis

becoming

moreand

moreobvious

butthetransformation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sti

l

hasalongwayto

uture

!

weshouldimplementpolicies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andexisting

problemsofvariouscitiestoachieveaccuratetransformation.

Keywords

:

resource

exhausted

city

compound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0

工人

承包商

供应商

消费者

合作伙伴

当地社区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而

并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当资源

开采量达到测定储量的

70%

以上时

就可以将其定

义为资源枯竭城市⑴

。资源枯竭城市曾为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但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

资源枯竭城市亟需转型发展

摆脱

矿竭城衰

资源

诅咒

2008

-

2011

国务院分批次确定了

69

座资源枯竭城市

并于

2013

年发布

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

2020

》,

要求到

2020

年所有资源枯竭城市必须实现转型发

201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

对资源

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

大表扬激励支持力度的实施办法

,进一步加大对资

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的

持力度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使煤炭

石油等自

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19

世纪在英美等发达国家

源枯竭城市初现并逐渐引起关注

1930

加拿大

地理学家

INNIS

閃从资源开发的发展期到资源枯竭

后的没落期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阶段性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

,

LUCAS

等囚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

段进一步细分

提出建设期

发展期

转型期

四阶段发展理论

BRADBURY

等⑷在此基础

上增加了

衰退阶段

封闭阶段

进一步完善了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

受经济

全球化影响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从理论转向实践

BARNES

等旧

TONTS

等⑷指出资源型城市应在

资源枯竭前找到替代产业

以保证经济平稳过渡,

UY

等⑺

认为可通过建立资源枯竭预警系统

制定

转岗培训

调整消费结构等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

20

世纪末后期

资源开发

域发展

环境保护及地方居民生活保障等多主体的

良性协调

受到国外学者们重视

LOCKIE

等旧从

资源开采

公共

务设施

就业率等方面对资源枯竭

城市进行研究

AZAPAGIC

9

进一步指出资源型城

市经济

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从决策者

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

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

对资源枯竭城

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生态安全评价

认为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较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实施转型发展

摆脱资源约束和生态赤字

1012

;

型驱动因素分析,认为再就业促进活动

国家财力与

政策支持

棚户区改造及对外交通联系等是资源枯

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314

;

转型路径设计,

认为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生态立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

大接续

代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6

*

;

转型成效评价与测度

认为转型成效的差异与其

外部经济环境

内部历史矛盾的积累深度以及发展

基础有较大关系

1718

资源

转型

发展的

济结构转型

降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核心是保

障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及环境改善

16

实现经济

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的良性互动

但已有研究多

基于上述三大系统的独立评价

或者将三者看作

转型发展的统一整体进行绩效测度

实际上

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的良性协调才是资源枯竭

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内涵

鉴于此

本文以

24

地级市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

测算其

2008

2017

年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

探寻系

统有序均衡状态以及演变趋势

以期为评价或者修

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为决策部

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

方法与数据来源

1.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特征及面临的问

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系统性

层次性

可获取性

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16

*

构建资源枯竭

城市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源枯竭城市

转型

程中

脱资源依赖

发展第

产业

现经济

转型

促进经济可持续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59

发展

经济指标层由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两部分组

其中

生活质量选取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

家庭恩格尔系数等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社会

其中

经济规模选取

GDP

总值

经济增长率等能

反映总体经济状况的常用数量指标

,

经济结构选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保障则侧重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覆盖率

生态指标

层从生态调节和生态保护两方面选取指标

绿地植

被对于水土涵养

气候调节、

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具有

GDP

比重等能反映经济转型的数量指标

2018

年 总书记在抚顺市调研时指出

资源枯竭城

重要意义

因此生态调节主要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

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

决好民生问题

19

,

经济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耕地面积等作为测算指标

而生态保护则主要由反映废物再利用与处理率

及空气质量状况等指标构成

展最终目的是促进民生福祉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

社会指标层由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两部分构

1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指标体系

Table1

一级指标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ound

system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权重

二级指标级指标

单位

亿元

亿元

指标属性

GDP

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值

0

042

0

039

0

040

0

043

0

040

0

044

0

043

0

042

0

042

0

041

0

044

0

043

0

041

0

042

0

043

0

043

0

040

0

039

0

040

0

042

0

043

0

042

0

040

0

042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负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经济规模

0

164

人均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率

经济指标

%

%

%

%

%

0

333

经济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0

169

进出口总额占

GDP

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生活质量

0

17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

%

%

m

2

m

2

m

2

社会指标

0

339

社会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0

169

失业保险覆盖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生态调节

0

161

人均

土地幵发强度

%

%

%

%

%

生态指标

0

328

生态保护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0

16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

1.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测算

121

指标

及指标标

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指数

计算公式见式

1

指标权重赋值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两

D

=

&

J&XW

.

8

,

3

24

1

客观赋权法基于数据计算指标权重

但忽略了

专家经验知识

所得权重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符

主观赋权法又完全是专家经验反映

指标权重会因

$

=

10

5

=

10

式中:

D

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0

/

D

/

1

X

5

为第

$

子系统中第

5

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为第

$

系统中第

5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8

,为第

$

子系统的

权重

为更好地评价复合系统的发展程度

本文根据

人而异

鉴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通过爛值法

计算出指标权重

再运用特尔菲法进行修正

,结果见

1

为消除不同指标间量纲的差异

采用极差法

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将每项指标转换为

0

1

间的数值

1.

2.

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评价等级划分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的定义

模型原理及其取值区间

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

1416

的基础之上

运用

自然断点分级法将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划分为

5

个等

运用加权求合法进行逐级归并集成

依次得出

级区间

2

0

60

中国矿业

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等级分类

Table2

Clas;f;cat;onofcompos;te;ndex

30

等级标准为廖重斌

[

0

*所建立的分类标准

本文根据

耦合协调度的定义及其模型原理,

基于廖重斌的研究

类别

I

*

复合系统发展水平级别

较高

级别指数范围

0.80

1.00

成果,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

10

个等级(表

3

)

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

0.60

0.79

0.49

0.59

+

$

中等

较低

Table3

Clas;f;catonofcouplngcoord;natonlevels

耦合协调度范围

0.20

0.39

0.00

0.19

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范围

0.

50

0.

59

0.

60

0.

69

0.

70

0.

79

0.

80

0.

89

0.

90

1.

00

等级

V

0.00

0.09

0.10

0.19

极度失调

严重失调

中度失调

勉强协调

级协

中级协调

1.3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

1.3.1

耦合度模型

0.20

0.29

0.30

0.39

0.40

0.49

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参考其

他学者

)

16

,

021

*的研究成果

构建出

3

个子系统的耦

合度模型,计算公式见式

(2

)

[L

(

.f

(

.

x

)

g

(

%

)

h(.

z

)l/

[

C

=

f(x)

+g

%

)

+h(z

)

*

1.4

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确定了

69

座资源枯竭型城市

其中地

级市

24

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及评价单元一

(2)

致性

可比性

,本文选取阜新市等

24

座地级市作为

研究对象

在所选取城市中

城市性质均涵盖了煤

炭型

有色金属型

黑色冶金型

石油型等类型

地域

式中

:

f(#

)

g(y

)

h(%)

分别为经济

社会以及生态

三大子系统的指数;

C

为耦合度

(0

/

C

/

1),

C

=

0

耦合度最低

表明各子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

,

范围依据国家统计局

2011

年发布的

西

中部和

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划分

均包含了东部地区

西部

系统向无序发展

C

=1

耦合度最大

表明各

子系统之间达到良性耦合且趋向有序结构

1.3.2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评价等级划分

地区

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

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以

2008

年作为研究起始年

2017

年作为截止年份

为保证研究数据统计

口径一致性

,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个别年

耦合度只能说明复合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作

用的强弱

无法反映系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

因此

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分析复合系统三大子系

份缺失值采取插值法填补

并将涉及到价格的指标

换算成

2008

年的可比价格

2

结果与分析

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计算公式见式

(3

)。

E

=

V

C

X

D

耦合度

D

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3)

根据式

(1

)

〜式

(3)

分别计算得出

2008

-

2017

24

座城市三大子系统指数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

式中

E

为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0

/

E

/

1

)

C

其耦合协调度

为进一步对比分析

本文将研究期划

分为

T

]

(2008

-

2010

)

T

2

(2011

2013

)

(2014

2017

年)三个时间段,计算结果见表

4

和表

5

为更好地衡量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

,需

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

目前学术界较为常用的

4

2008

—2017

24

座城市三大子系统指数

Table

4

Index

of

the

three

major

subsystems

of

24

cities

from

2008

to

2017

区域

城市

-

T

经济子系统

t

2

T

3

社会子系统

T

1

T

2

生态子系统

T

3

T

1

T

2

T

3

阜新市

0.142

0.128

0.169

0.116

0.116

0.092

0.077

0.088

0.102

0.114

0.1370.129

0.140

0.142

0.096

0.144

0.137

0.212

0.200

0.213

0.127

0.089

0.129

0.104

0.170

0.153

0.133

0.228

0.189

0.207

0.103

0.193

0.192

0.198

0.142

0.114

0.2020.206

0.199

0.172

0.187

0.123

0.236

盘锦市

抚顺市

辽源市

0.145

0.159

0.215

0.155

0.199

0.152

0.112

0.140

0.201

0.178

0.189

0.122

0.233

0.193

0.115

0.110

0.109

0.064

东北地区

白山市

伊春市

0.101

0.116

0.117

0.095

0.105

0.108

0.192

0.221

0.167

七台河市

鹤岗市

0.201

0.170

0.210

0.189

0.085

0.099

0.114

0.081

0.098

0.098

0.111

0.164

0.181

0.194

0.178

0.175

0.222

双鸭山市

均值

0.155

0.1510.191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61

4

区域

城市

-

经济子系统

1

3

社会子系统

3

生态子系统

3

枣庄市

0.143

0.183

0.198

0.177

0.187

0.364

0.117

0.170

0.132

0.119

0.202

0.203

0.140

0.172

0.166

0.148

0.168

0.130

0.211

0.153

0.182

0.171

0.214

0.193

0.212

0.199

0.174

0.223

0.199

0.208

0.208

0.213

0.234

0.230

0.133

0.203

0.176

0.175

0.217

0.196

0.180

0.199

0.204

0.229

0.227

0.123

东部地区

韶关市

均值

0.175

0.318

0.086

0.132

0.135

0.169

0.381

0.093

淮北市

铜陵市

萍乡市

0.161

0.123

0.208

0.153

0.169

0.171

0.177

0.152

0.142

0.178

0.179

0.141

0.129

0.124

0.140

0.147

0.105

0.108

0.162

0.129

0.078

0.146

0.118

0.102

0.117

0.215

0.219

0.220

0.142

0.213

0.133

0.194

0.113

景德镇市

中部地区

新余市

0.135

0.156

0.110

0.162

0.138

0.100

0.171

0.180

0.152

0.137

0.157

0.208

0.112

0.136

0.109

0.157

0.144

焦作市

濮阳市

0.225

0.177

0.118

0.167

0.227

0.110

0.149

0.100

0.149

0.147

0.101

0.162

0.130

0.141

0.168

0.163

0.190

0.140

0.158

0.124

0.163

0.195

0.179

0.192

0.156

0.148

0.187

0.158

0.197

0.169

黄石市

0.201

0.143

乌海市

泸州市

部区

0.101

0.125

0.074

0.106

0.131

0.073

0.120

0.068

0.099

0.141

0.174

0.151

0.203

0.123

0.199

0.164

白银市

石嘴山市

0.071

0.081

0.082

0.081

0.175

0.137

0.095

0.1000.091

0.155

5

2008

2017

24

座城市复

系统

综合

指数

其耦

协调度

Table

5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5

复合

综合指

复合

合协

2

城市

2

degreeofthecompostesystemof24ctes

乌海

0.442

0.368

0.394

0.262

0.406

0.374

0.452

0.388

0.413

0.338

0.446

0.419

0.418

0.402

0.428

0.422

0.646

0.604

0.658

0.620

0.617

0.578

0.646

0.624

0.680

from2008to2017

0.615

0.629

0.616

城市

阜新市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

2

3

白银市

0.605

0.510

0.627

0.598

3

0.4790.476

0.558

0.537

0.517

0.359

0.468

0.567

0.503

0.490

0.327

0.447

0.403

0.359

0.500

0.688

0.706

0.720

0.667

0.616

0.628

0.604

0

.688

0

.742

0

.740

0

.712

0

.608

0

.624

0

.621

0

.588

0

.681

0

.667

0

.742

0

.737

0

.740

0

.665

0

.701

0

.706

0

.683

0

.710

0

.684

0

.684

0

.687

0

.690

0.690

0.451

0.408

0.641

0.636

盘锦市

抚顺市

辽源市

0.535

0.522

0.457

0.382

0.745

0.712

0.688

0.572

0.623

0.643

0.584

0.690

2.1

合系统综合指数时空演变分析

从整体上看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水平良好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伊春市

0.425

0.384

0.380

0.460

0.447

0.516

0.524

0.520

0.459

0.454

0.528

0.480

0.431

0.386

0.364

七台河市

鹤岗市

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

0.601

0.666

八阶段

白山市等

6

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处于较低

水平

d

阶段

除东北地区白山市

鹤岗市

2

仍处于较低水平外

其余各市均处于中等水平。

双鸭山市

0.491

0.458

0.560

枣庄

0.451

0.563

0.557

0.560

0.468

0.546

0.488

0.490

0.540

0.458

0.446

0.509

0.493

0.655

0.715

0.717

0.716

0.654

0.661

0.741

0.740

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

铜陵

萍乡市

0.561

0.561

0.467

0.497

0.510

0.488

断加大对其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据财政部

0.741

0.659

0.738

数据显示

截至

2018

中央累计投入

1

550.02

亿

元用于增强资源枯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0.665

0.709

0.678

0.739

0.694

并通过调整资源税负水平

设立促进资源型城市可

持续发展专项贷款

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建

0.685

0.691

0.708

0.664

0.676

0.730

0.694

中部

新余市

0.551

0.496

0.468

0.397

0.479

0.541

0.460

0.456

设资金集中扶持等手段

帮助其逐步化解累积的公

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历史欠账

。资源枯竭城

焦作

黄石市

0.655

0.629

0.678

复合

综合指

整体

国家

0.475

0.487

策扶持效力日益彰显

但其指数整体向上趋势缓慢,

目前尚未有城市达到较高水平及以上,从侧面表明资

62

中国矿业

30

源枯竭城市历史欠账较多

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从区域分析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复合系统综

西部较低的空间特征

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的演变

特征高度一致

东部地区的枣庄市

韶关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均处于中级协调状态且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枣庄

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

枣庄市

韶关市等东部地区

资源枯竭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

旺盛的市场需求以

及充裕的财政

能较好协调经济

社会及生态三者之

间的平衡

故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韶关市虽然均面临土地开发强度大

耕地面积减

少等问题,但由于其经济基础较为雄厚

科技创新实

力较强

经济结构转型效果较好

经济增长稳定且民

均高于其他地区

且保持上升趋势

;西部地区资源枯

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除享受到国家针对

资源枯竭城市相关利好政策外

还受到扶贫

西部大

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大

因此其经济

社会

生态子系统能够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复合

开发

民族繁荣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的红利辐射

研究期内西部地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整体水平

低于其他地区

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其中

白银市

尤为突出

其复合系统综合指数从

阶段的

0.

262

跃升至

d

阶段的

0.

402,

提高了

0.

140

个指数

,提

升幅度居

24

座城市之首

由较低水平步入中等水

白银市在转型中逐渐探索出产学研相结合

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

、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相

结合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的发展

模式

GDP

2008

年的

244.

28

亿元增至

2018

511.

6

亿元

值得警惕的是

东北地区的阜新市

抚顺市

白山市

鹤岗市

以及中部地区的濮阳市

余市

焦作市

萍乡市

8

座城市的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东北地区虽然工业基础较好

但却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矛盾突出

重工业比重过高

等问题

经济形式严峻

2008

2017

年东北地区各

资源枯竭城市均不同程度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

东北地区还面临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

2017

依然有

5

座城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达

3.

8%

以上

各城市历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偏高

中部地区资源

枯竭城市虽经济基础

技术力量等各方面条件较好

但转型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人民生活保障及环境保护

方面的问题

城乡恩格尔系数偏高

2017

年有

6

城市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

30%

以上

环境保护

问题集中在空气质量方面

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以

持续

整体偏

2017

焦作

和濮

3

空气

二级及

比例不足

60%

2.2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

上升趋势

中级协调状态城市占比由

阶段的

25%

上升至厂阶段的

29.

17%

但依然有

70.

83%

的城市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

这表明复合

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趋于改善

但改善幅度较小

且整体水平偏低

另外

研究期内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区及

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保持上升趋势

但整体水平低于

其他地区

3

阶段各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均

级协

状态

区资源

城市受到各项扶持政策帮扶

但其经济基础较差

济总量较小且增速较慢

另一方面

西部地区自然生

态条件较好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低

空气质量较

落后的经济子系统与良好的生态子系统形成较

大差距

导致系统失调从而影响了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水平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石嘴山市

!

阶段其

生态子系统指数高达

0.

197,

但经济子系统指数仅

0.068

,

两者相差

0.

129

个指数

东北地区除抚顺

白山市

伊春市

鹤岗市

4

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呈下降趋势以外

其余

5

市均呈上升趋势

值得

注意的是

6

阶段白山市与鹤岗市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分别位于

24

座城市的末位与次末位

均处于勉

状态

经济

社会子

下降趋势

7

阶段〜

阶段白山市与鹤岗市经济

增长率逐年递减且均出现负增长现象

失业保险参

保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

究期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均高于

3.

7%

以上

中部地

区除萍乡市

新余市

焦作市

3

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呈下降趋势以外

其余

5

市均呈上升趋势

萍乡

市与焦作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下降的原因

均是

其社会子系统及生态子系统指数双双下降

以上两

市均面临失业保险参保率逐年降低

土地开发利用

强度日益增高等社会生态共性问题

新余市面临的

问题是经济子系统指数逐年下降

经济增长率与进

出口总额占

GDP

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增长率由

2008

年的

44.

65%

降至

2017

年的

7.

81%

进出口

总额占

GDP

比重则由

72.

82%

降至

16.

99%

2.3

复合系统运行状况时空演变分析

研究期内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

耦合协调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

表明目前复合系统

整体水平良好

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

主要表

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复合系

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水平参差不齐

研究期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63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内部复合系统综合指

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提升冰雪旅游

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均相对均衡

但东部地

代农业等特色产业竞争力

在稳定产业发展的基础

上不断扩大市场和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推进东

区发展水平却远高于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城市复合

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分别高

0.

5.0.

7

,

北振兴与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对接,加强与京津冀

江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对接和交流

扩大

市场;稳发展的同时稳就业

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

域间差异较大

东北地区及中部地区内部各城市则

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东北地区

T

1

阶段

T

阶段

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均同时存在较低

、中等两个

等级水平

T

1

阶段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初级协

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同时输出

剩余劳动力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

特别是加大失

调和中级协调

T

s

阶段则增加了勉强协调等级,

业保险覆盖面

明东北地区城市之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呈

扩大趋势

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之间经济

社会

态三大子系统存在不均衡发展问题

部分城市子系

统呈恶化趋势

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生态子系统

指数整体水平均远高于经济子系统

且两者间的差

距呈扩大趋势

另外

T

1

阶段〜

T

s

阶段

东北地区

阜新市

抚顺市等

6

座城市的经济子系统指数及阜

新市

白山市等

4

座城市的社会子系统指数呈下降

趋势

表明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疲软

社会福

利降低

中部地区萍乡市

景德镇市等

4

座城市的社

会子

4

子系统指数呈下降趋势

表明中部地区社会福利降

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

数参差不齐且子系统指数差距较大

势!

合协

部分地区子系

度整体

低且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

表明系统内部的运行

状况较差

不利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启

1

)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缓慢上升

趋势,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

区及西部较低的空间特征

2

)

复合

势!

时空

合协

复合

级协

状态

综合指

高度一致

3

)

复合

整体

!但

况较差

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

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

态子

恶化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

势!

大子

系统呈改善趋势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

基于上述结论及分析

本文得出政策启示如下

所述

1

)

针对经济形势下滑

就业严峻等问题

东北

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应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赋能加快石油

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改变以往注重采

掘冶炼

技术研发的思路

加大对汽车产业

煤化工产

2

)

中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针对民众社会福利

降低

础上!

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快发展现代

业!

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

产能!

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食品购买

成本

降低恩格尔系数促进民生福祉

同时推动绿

色发展

实施钢铁

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设施提

标改造,

并适当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立足生态保

护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

改善

3

)

区资源

态环

持续向好的基础上

积极整合转型扶持

扶贫脱贫

西部大开发

民族繁荣等各项政策

,进一步争取国家

税收

提高

用地指标等优惠扶持政策

资源开发

形成政策合力

大产业

!

发挥劳动力优势和土地优势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

设为契机

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多方面推进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天能

李江风

许进龙

.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绩效评价

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湖北大冶为例(然资源学报

2019

,

34(7

)

,14171428.

HUANG

Tianneng,LI

Jiangfeng,

XU

Jiulong,

et

al.

The

ra-

tionalassessmentofdevelopingtransformation

and

obstacle

diagnosis

for

resources

exhausted

cities

:

a

case

study

of

Daye

,

Hubei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9

34(7)

:

1417-1428.

)

2

*

INNIS

H

A.

The

fur

trade

in

Canada

an

introduction

to

Cana­

dian

economic

history[M*.

Toronto

: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30.

)

3

*

LUCAS

R

A

,

TEPPERMAN

L.

Minetown

,

milltown

,

railto

­

wn

:

life

in

Canadian

communities

of

single

industry)*.

Con­

temporarySociology

2008

51

1

)

:108.

)

4

*

BRADBURY

J

H

,

ISABELLE

S

M.

Winding

down

in

a

Quebec

mining

town

a

case

study

of

Schefferville[J*.

Canadi

­

an

Geographer2008

27

(

2

)

128-144.

)

5

*

BARNESTJ

!

BRITTONJN

H

!COFFEY

-

aneconomicgeographyatthemil

ennium

)

J

*

.CanadianGeog-

rapher2008

44

1

)

4-24.

)

6

*

TONTS

M

!

PLUMMER

P

!

LAWRIE

-economic

64

中国矿业

wellbeing

in

Australian

mining

towns

:

a

comparative

30

市和潜江市为例)*中国矿业

201726(12):128-133.

AN

Hui,

ZHANG

Lanqi.

Quanttat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

analysis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2,28

%)

:

288-301.

)

7

*

UY

T

,

YI

K

L,

ZHANG

J.

Structural

change

in

an

open

economy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3 ,

60

(

6

)

abledevelopmentforresource-exhaustedcities

acasestudyof

HuangshicityandQianjiangcity

)J

* ChinaMining

Magazine

!

2017

2612

)

128-133

)

15

*

李素峰

严良

张明辉

等.基于

Fuzzy-TOPSIS博弈方法的资

667-682

:8

:

LOCKIE

S

,

FRANETTOVICH

M

,

PETKOVA

TV,

et

al.

Coalminingandtheresourcecommunitycycle

alongitudinal

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经济问题探索

2015(3

):

90-95.

LISufeng

!

YAN

Liang

!

ZHANG

Minghui

!

etal

Researchon

the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based

on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impacts

of

the

Coppabe

l

a

coal

mine

)

J

*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

,

2009

,

29

(5):330-339.

Fuzzy-TOPSIS

game

method

)J

*

Inquiry

into

Economic

[

9

*

AZAPAGIC

A.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

Issues2015

(

3

):

90-95

velopmentindicatorsfortheminingandmineralsindustry

)

J

*

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

2004

,

12

(

6

)

639-662

)

0

*

夏敏

张幵亮

文博

等.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工矿用地时空变化

模拟与生态风险评价

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地理

,2017

36

(9

)

1773-1786

XIA

Min,ZHANG

Kailiang/WEN

Bo,et

al.

On

simulation

of

changesinindustrialland

use

and

evaluation

ofecological

risksinacoalresourceexhaustedcity

acasestudyofAnyuan

district,

Pingxiang

city

)

J

*

Geographical

Research

,

2017

,

36

(9

)

1773-1786

)

1

*

朱琳,卞正富

赵华

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生态足迹分析:

徐州市贾汪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

,

013

,

7(5

):78-84.

ZHU

Lin,BIAN

Zhengfu,

ZHAO

Hua,

et

al.

Ecological

foot-

printanalysisinresourceexhaustedcitiesintransformation

period

:

a

case

study

of

Jiawang

district

in

Xuzhou

city)*

.

ChinaLandScience,

2013

,

27

(

5

)

78-84

)

2

*

张文忠

余建辉

李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驱动因素和机理

解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1):92-100.

ZHANG

Wenzhong

,

YU

Jianhui

,

LIJia

Drive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resource-exhausted

cty

transformation)*

.

Bui-

letin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

2016

311

)

92-100

)

13

*

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

展成效的作用机制)*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

257-26

8

JIANG

Haibing

!

ZHANG

Wenzhong

!

YUJianhui

The

mech-

anismofaccessibilityon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e

f

ectof

China's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Journal

of

Natural

Re-

sources2020

35

(

2

)

257-268

)

14

*

安慧

张斓奇.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以黄石

)

6

*

李汝资

宋玉祥,李雨停

等.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

及其特征成因分析)*•地理科学

201636(1):90-9

8

LIRuzi

!

SONG

Yuxiang

!

LI

Yuting

!

etal

Theidentification

oftransitionstagesandcausesofresource-basedcitiesinJilin

province

)J

*

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6

36

1

):

90-98

)

7

*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研究

)

J* 资源科

2013

35

(

9

):

1812-1820

YUJianhui

!

ZHANG

Wenzhong

!

WANGDai

et

al

Thee

f

ect

ofresource-exhaustedcitytransformation

)

J

*

ResourcesSci-

ence2013

35

(

9

):1812-1820

)

8

*

杜春丽

洪诗佳

.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的绩效评价)*.统计

与决策

,2018,34(18):70-73.

DUChunli

!

HONGShijia

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the

transformationpolicy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

)

J

*

Statis

­

tics

&

Decision,2018,34(18

)

70-73.

)

9

*

刘洪超

王明峰

张柩

等.聚焦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稳就业

促就业:

N*

.

人民日报

2018-11-21(13

)

.

)

0

*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

以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热带地理

1999,19

%)

171-177.

LIAO

Chongbin

Quantitaitve

judg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MD

economy

:

acasestudy

ofthecity

groupinthe

Pearlriver

delta

)

J

*

TropicalGeography

1999

19

(

2

):

171-177

)

1

*

范凤岩

任晓娟

柳群义.我国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分析)*中国矿业

2020,29

%)

1-8.

FANFengyan!

RENXiaojuan

!

LIU

Qunyi

Couplingcoordina

­

tionanalysis

on

resource-environment-economy

ofiron

and

steelindustry

)

J

*

China

Mining

Magazine2020

29(

9

):

1-8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修卿云)

30

卷第

6

2021

6

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

30

!

No.

6

June

2021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许进龙

r

谢凌凌

r

黄天能

2

(1.

广西财经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07

2.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

经济

社会

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

本文以我国

24

座资源

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

测算

2008

-

2017

年各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

(

结果显示

: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

呈缓慢上升趋势

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

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

②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初级协调状态下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时空演变

特征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高度一致

③复合系统整体水平良好

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

仍有较大改善

空间

其中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均

呈恶化趋势,

西部地区三大子系统呈改善趋势

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

研究结果表明

国家扶

持政策的效力日渐彰显

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未来应针对各类城市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因城施策,做到精准转型

(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051(2021)06-0057-08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u

economy-society-ecology$

?

compoundsys2eminresourceexhaus2edci2ies

XU

Jinlong

1

!

XIE

Lingling

1

,

HUANG

Tianneng

2

1

MaritimeSilkRoadandGuangxiRegional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

!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Nanning

530007,

China

2

EconomicandTradeCo

l

ege

!

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

Nanning530003

!

China

)

Abstract

: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

society

and

ecology

are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

Thispapertakes24resourceexhaustedcitiesastheresearch

object

,

andcalculatesthecomprehensiveindexandcoordinationdegreeofthe

#

economic

,

socialandecology

$

compound

system

in

citiesfrom

2008

to

2017

The

resultsshow

thatthecomprehensiveindex

ofthe

compoundsystem

isin

the

middle

level

,

showing

a

slow

upward

trend

,

and

maintain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ofhigherintheeast

,

fo

l

owedbythemiddle

,

andlowerinthenortheastandwest

the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compound

system

increases

slowly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state

,

and

its

spatiotempor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arehighlyconsistentwiththecomprehensiveindexofthecompound

system

theovera

l

levelofthecompoundsystemisgood

,

buttheinternaloperationofthesystemispoor

,

收稿日期

2020-06-23

责任编辑

边晶莹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

2018JJA180025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项目资助(编号

桂教人

201838

号&广西第一批八桂青年学者专项项目资助(编号

厅发〔

201939号

)

第一作者简介

:许进龙

(1991

),

壮族

广西百色人

硕士

,主

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E-mail

:

578501979@qq.

com

通讯作者简介

:谢凌凌

(1981

),

侗族

湖南凤凰人

博士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

,E-mail

:

757914104

@

qq.

com

引用格式

许进龙

谢凌凌

黄天能.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中国矿业

2021,30(6):

5764.

doi

10.

12075/j.

issn.

1004-4051.

2021.

06.

020

58

中国矿业

and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economic

subsystem

and

social

subsystem

of

some

cities

in

30

northeast

China,

the

social

subsystem

and

ecological

subsystem

of

some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are

deteriorating

andthethreemajorsubsystemsin

westernChinaareimproving

butthespeedisslowandthe

levelofeach

subsystem

ultsshow

thatthe

e

f

ectiveness

of

nationalsupportpoliciesis

becoming

moreand

moreobvious

butthetransformation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sti

l

hasalongwayto

uture

!

weshouldimplementpolicies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andexisting

problemsofvariouscitiestoachieveaccuratetransformation.

Keywords

:

resource

exhausted

city

compound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0

工人

承包商

供应商

消费者

合作伙伴

当地社区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而

并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当资源

开采量达到测定储量的

70%

以上时

就可以将其定

义为资源枯竭城市⑴

。资源枯竭城市曾为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但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

资源枯竭城市亟需转型发展

摆脱

矿竭城衰

资源

诅咒

2008

-

2011

国务院分批次确定了

69

座资源枯竭城市

并于

2013

年发布

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

2020

》,

要求到

2020

年所有资源枯竭城市必须实现转型发

201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

对资源

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

大表扬激励支持力度的实施办法

,进一步加大对资

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的

持力度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使煤炭

石油等自

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19

世纪在英美等发达国家

源枯竭城市初现并逐渐引起关注

1930

加拿大

地理学家

INNIS

閃从资源开发的发展期到资源枯竭

后的没落期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阶段性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

,

LUCAS

等囚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

段进一步细分

提出建设期

发展期

转型期

四阶段发展理论

BRADBURY

等⑷在此基础

上增加了

衰退阶段

封闭阶段

进一步完善了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

受经济

全球化影响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从理论转向实践

BARNES

等旧

TONTS

等⑷指出资源型城市应在

资源枯竭前找到替代产业

以保证经济平稳过渡,

UY

等⑺

认为可通过建立资源枯竭预警系统

制定

转岗培训

调整消费结构等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

20

世纪末后期

资源开发

域发展

环境保护及地方居民生活保障等多主体的

良性协调

受到国外学者们重视

LOCKIE

等旧从

资源开采

公共

务设施

就业率等方面对资源枯竭

城市进行研究

AZAPAGIC

9

进一步指出资源型城

市经济

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从决策者

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

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

对资源枯竭城

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生态安全评价

认为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较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实施转型发展

摆脱资源约束和生态赤字

1012

;

型驱动因素分析,认为再就业促进活动

国家财力与

政策支持

棚户区改造及对外交通联系等是资源枯

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1314

;

转型路径设计,

认为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生态立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

大接续

代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6

*

;

转型成效评价与测度

认为转型成效的差异与其

外部经济环境

内部历史矛盾的积累深度以及发展

基础有较大关系

1718

资源

转型

发展的

济结构转型

降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核心是保

障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及环境改善

16

实现经济

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的良性互动

但已有研究多

基于上述三大系统的独立评价

或者将三者看作

转型发展的统一整体进行绩效测度

实际上

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的良性协调才是资源枯竭

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内涵

鉴于此

本文以

24

地级市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

测算其

2008

2017

年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

探寻系

统有序均衡状态以及演变趋势

以期为评价或者修

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为决策部

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

方法与数据来源

1.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特征及面临的问

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系统性

层次性

可获取性

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16

*

构建资源枯竭

城市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源枯竭城市

转型

程中

脱资源依赖

发展第

产业

现经济

转型

促进经济可持续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59

发展

经济指标层由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两部分组

其中

生活质量选取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

家庭恩格尔系数等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社会

其中

经济规模选取

GDP

总值

经济增长率等能

反映总体经济状况的常用数量指标

,

经济结构选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保障则侧重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覆盖率

生态指标

层从生态调节和生态保护两方面选取指标

绿地植

被对于水土涵养

气候调节、

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具有

GDP

比重等能反映经济转型的数量指标

2018

年 总书记在抚顺市调研时指出

资源枯竭城

重要意义

因此生态调节主要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

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

决好民生问题

19

,

经济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耕地面积等作为测算指标

而生态保护则主要由反映废物再利用与处理率

及空气质量状况等指标构成

展最终目的是促进民生福祉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

社会指标层由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两部分构

1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指标体系

Table1

一级指标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ound

system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权重

二级指标级指标

单位

亿元

亿元

指标属性

GDP

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值

0

042

0

039

0

040

0

043

0

040

0

044

0

043

0

042

0

042

0

041

0

044

0

043

0

041

0

042

0

043

0

043

0

040

0

039

0

040

0

042

0

043

0

042

0

040

0

042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负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经济规模

0

164

人均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率

经济指标

%

%

%

%

%

0

333

经济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0

169

进出口总额占

GDP

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生活质量

0

17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

%

%

%

%

m

2

m

2

m

2

社会指标

0

339

社会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0

169

失业保险覆盖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生态调节

0

161

人均

土地幵发强度

%

%

%

%

%

生态指标

0

328

生态保护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正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0

16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

1.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测算

121

指标

及指标标

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的指数

计算公式见式

1

指标权重赋值分为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两

D

=

&

J&XW

.

8

,

3

24

1

客观赋权法基于数据计算指标权重

但忽略了

专家经验知识

所得权重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符

主观赋权法又完全是专家经验反映

指标权重会因

$

=

10

5

=

10

式中:

D

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0

/

D

/

1

X

5

为第

$

子系统中第

5

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为第

$

系统中第

5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8

,为第

$

子系统的

权重

为更好地评价复合系统的发展程度

本文根据

人而异

鉴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通过爛值法

计算出指标权重

再运用特尔菲法进行修正

,结果见

1

为消除不同指标间量纲的差异

采用极差法

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将每项指标转换为

0

1

间的数值

1.

2.

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评价等级划分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的定义

模型原理及其取值区间

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

1416

的基础之上

运用

自然断点分级法将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划分为

5

个等

运用加权求合法进行逐级归并集成

依次得出

级区间

2

0

60

中国矿业

2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等级分类

Table2

Clas;f;cat;onofcompos;te;ndex

30

等级标准为廖重斌

[

0

*所建立的分类标准

本文根据

耦合协调度的定义及其模型原理,

基于廖重斌的研究

类别

I

*

复合系统发展水平级别

较高

级别指数范围

0.80

1.00

成果,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

10

个等级(表

3

)

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

0.60

0.79

0.49

0.59

+

$

中等

较低

Table3

Clas;f;catonofcouplngcoord;natonlevels

耦合协调度范围

0.20

0.39

0.00

0.19

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范围

0.

50

0.

59

0.

60

0.

69

0.

70

0.

79

0.

80

0.

89

0.

90

1.

00

等级

V

0.00

0.09

0.10

0.19

极度失调

严重失调

中度失调

勉强协调

级协

中级协调

1.3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

1.3.1

耦合度模型

0.20

0.29

0.30

0.39

0.40

0.49

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模型

参考其

他学者

)

16

,

021

*的研究成果

构建出

3

个子系统的耦

合度模型,计算公式见式

(2

)

[L

(

.f

(

.

x

)

g

(

%

)

h(.

z

)l/

[

C

=

f(x)

+g

%

)

+h(z

)

*

1.4

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确定了

69

座资源枯竭型城市

其中地

级市

24

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及评价单元一

(2)

致性

可比性

,本文选取阜新市等

24

座地级市作为

研究对象

在所选取城市中

城市性质均涵盖了煤

炭型

有色金属型

黑色冶金型

石油型等类型

地域

式中

:

f(#

)

g(y

)

h(%)

分别为经济

社会以及生态

三大子系统的指数;

C

为耦合度

(0

/

C

/

1),

C

=

0

耦合度最低

表明各子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

,

范围依据国家统计局

2011

年发布的

西

中部和

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划分

均包含了东部地区

西部

系统向无序发展

C

=1

耦合度最大

表明各

子系统之间达到良性耦合且趋向有序结构

1.3.2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评价等级划分

地区

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

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以

2008

年作为研究起始年

2017

年作为截止年份

为保证研究数据统计

口径一致性

,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个别年

耦合度只能说明复合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作

用的强弱

无法反映系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

因此

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分析复合系统三大子系

份缺失值采取插值法填补

并将涉及到价格的指标

换算成

2008

年的可比价格

2

结果与分析

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计算公式见式

(3

)。

E

=

V

C

X

D

耦合度

D

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3)

根据式

(1

)

〜式

(3)

分别计算得出

2008

-

2017

24

座城市三大子系统指数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

式中

E

为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0

/

E

/

1

)

C

其耦合协调度

为进一步对比分析

本文将研究期划

分为

T

]

(2008

-

2010

)

T

2

(2011

2013

)

(2014

2017

年)三个时间段,计算结果见表

4

和表

5

为更好地衡量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程度

,需

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

目前学术界较为常用的

4

2008

—2017

24

座城市三大子系统指数

Table

4

Index

of

the

three

major

subsystems

of

24

cities

from

2008

to

2017

区域

城市

-

T

经济子系统

t

2

T

3

社会子系统

T

1

T

2

生态子系统

T

3

T

1

T

2

T

3

阜新市

0.142

0.128

0.169

0.116

0.116

0.092

0.077

0.088

0.102

0.114

0.1370.129

0.140

0.142

0.096

0.144

0.137

0.212

0.200

0.213

0.127

0.089

0.129

0.104

0.170

0.153

0.133

0.228

0.189

0.207

0.103

0.193

0.192

0.198

0.142

0.114

0.2020.206

0.199

0.172

0.187

0.123

0.236

盘锦市

抚顺市

辽源市

0.145

0.159

0.215

0.155

0.199

0.152

0.112

0.140

0.201

0.178

0.189

0.122

0.233

0.193

0.115

0.110

0.109

0.064

东北地区

白山市

伊春市

0.101

0.116

0.117

0.095

0.105

0.108

0.192

0.221

0.167

七台河市

鹤岗市

0.201

0.170

0.210

0.189

0.085

0.099

0.114

0.081

0.098

0.098

0.111

0.164

0.181

0.194

0.178

0.175

0.222

双鸭山市

均值

0.155

0.1510.191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61

4

区域

城市

-

经济子系统

1

3

社会子系统

3

生态子系统

3

枣庄市

0.143

0.183

0.198

0.177

0.187

0.364

0.117

0.170

0.132

0.119

0.202

0.203

0.140

0.172

0.166

0.148

0.168

0.130

0.211

0.153

0.182

0.171

0.214

0.193

0.212

0.199

0.174

0.223

0.199

0.208

0.208

0.213

0.234

0.230

0.133

0.203

0.176

0.175

0.217

0.196

0.180

0.199

0.204

0.229

0.227

0.123

东部地区

韶关市

均值

0.175

0.318

0.086

0.132

0.135

0.169

0.381

0.093

淮北市

铜陵市

萍乡市

0.161

0.123

0.208

0.153

0.169

0.171

0.177

0.152

0.142

0.178

0.179

0.141

0.129

0.124

0.140

0.147

0.105

0.108

0.162

0.129

0.078

0.146

0.118

0.102

0.117

0.215

0.219

0.220

0.142

0.213

0.133

0.194

0.113

景德镇市

中部地区

新余市

0.135

0.156

0.110

0.162

0.138

0.100

0.171

0.180

0.152

0.137

0.157

0.208

0.112

0.136

0.109

0.157

0.144

焦作市

濮阳市

0.225

0.177

0.118

0.167

0.227

0.110

0.149

0.100

0.149

0.147

0.101

0.162

0.130

0.141

0.168

0.163

0.190

0.140

0.158

0.124

0.163

0.195

0.179

0.192

0.156

0.148

0.187

0.158

0.197

0.169

黄石市

0.201

0.143

乌海市

泸州市

部区

0.101

0.125

0.074

0.106

0.131

0.073

0.120

0.068

0.099

0.141

0.174

0.151

0.203

0.123

0.199

0.164

白银市

石嘴山市

0.071

0.081

0.082

0.081

0.175

0.137

0.095

0.1000.091

0.155

5

2008

2017

24

座城市复

系统

综合

指数

其耦

协调度

Table

5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5

复合

综合指

复合

合协

2

城市

2

degreeofthecompostesystemof24ctes

乌海

0.442

0.368

0.394

0.262

0.406

0.374

0.452

0.388

0.413

0.338

0.446

0.419

0.418

0.402

0.428

0.422

0.646

0.604

0.658

0.620

0.617

0.578

0.646

0.624

0.680

from2008to2017

0.615

0.629

0.616

城市

阜新市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

2

3

白银市

0.605

0.510

0.627

0.598

3

0.4790.476

0.558

0.537

0.517

0.359

0.468

0.567

0.503

0.490

0.327

0.447

0.403

0.359

0.500

0.688

0.706

0.720

0.667

0.616

0.628

0.604

0

.688

0

.742

0

.740

0

.712

0

.608

0

.624

0

.621

0

.588

0

.681

0

.667

0

.742

0

.737

0

.740

0

.665

0

.701

0

.706

0

.683

0

.710

0

.684

0

.684

0

.687

0

.690

0.690

0.451

0.408

0.641

0.636

盘锦市

抚顺市

辽源市

0.535

0.522

0.457

0.382

0.745

0.712

0.688

0.572

0.623

0.643

0.584

0.690

2.1

合系统综合指数时空演变分析

从整体上看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水平良好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伊春市

0.425

0.384

0.380

0.460

0.447

0.516

0.524

0.520

0.459

0.454

0.528

0.480

0.431

0.386

0.364

七台河市

鹤岗市

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

0.601

0.666

八阶段

白山市等

6

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处于较低

水平

d

阶段

除东北地区白山市

鹤岗市

2

仍处于较低水平外

其余各市均处于中等水平。

双鸭山市

0.491

0.458

0.560

枣庄

0.451

0.563

0.557

0.560

0.468

0.546

0.488

0.490

0.540

0.458

0.446

0.509

0.493

0.655

0.715

0.717

0.716

0.654

0.661

0.741

0.740

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

铜陵

萍乡市

0.561

0.561

0.467

0.497

0.510

0.488

断加大对其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据财政部

0.741

0.659

0.738

数据显示

截至

2018

中央累计投入

1

550.02

亿

元用于增强资源枯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0.665

0.709

0.678

0.739

0.694

并通过调整资源税负水平

设立促进资源型城市可

持续发展专项贷款

安排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建

0.685

0.691

0.708

0.664

0.676

0.730

0.694

中部

新余市

0.551

0.496

0.468

0.397

0.479

0.541

0.460

0.456

设资金集中扶持等手段

帮助其逐步化解累积的公

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历史欠账

。资源枯竭城

焦作

黄石市

0.655

0.629

0.678

复合

综合指

整体

国家

0.475

0.487

策扶持效力日益彰显

但其指数整体向上趋势缓慢,

目前尚未有城市达到较高水平及以上,从侧面表明资

62

中国矿业

30

源枯竭城市历史欠账较多

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从区域分析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复合系统综

西部较低的空间特征

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的演变

特征高度一致

东部地区的枣庄市

韶关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均处于中级协调状态且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枣庄

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

枣庄市

韶关市等东部地区

资源枯竭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

旺盛的市场需求以

及充裕的财政

能较好协调经济

社会及生态三者之

间的平衡

故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韶关市虽然均面临土地开发强度大

耕地面积减

少等问题,但由于其经济基础较为雄厚

科技创新实

力较强

经济结构转型效果较好

经济增长稳定且民

均高于其他地区

且保持上升趋势

;西部地区资源枯

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除享受到国家针对

资源枯竭城市相关利好政策外

还受到扶贫

西部大

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大

因此其经济

社会

生态子系统能够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复合

开发

民族繁荣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的红利辐射

研究期内西部地区复合系统综合指数整体水平

低于其他地区

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其中

白银市

尤为突出

其复合系统综合指数从

阶段的

0.

262

跃升至

d

阶段的

0.

402,

提高了

0.

140

个指数

,提

升幅度居

24

座城市之首

由较低水平步入中等水

白银市在转型中逐渐探索出产学研相结合

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

、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相

结合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的发展

模式

GDP

2008

年的

244.

28

亿元增至

2018

511.

6

亿元

值得警惕的是

东北地区的阜新市

抚顺市

白山市

鹤岗市

以及中部地区的濮阳市

余市

焦作市

萍乡市

8

座城市的复合系统综合指数

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东北地区虽然工业基础较好

但却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矛盾突出

重工业比重过高

等问题

经济形式严峻

2008

2017

年东北地区各

资源枯竭城市均不同程度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

东北地区还面临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

2017

依然有

5

座城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达

3.

8%

以上

各城市历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偏高

中部地区资源

枯竭城市虽经济基础

技术力量等各方面条件较好

但转型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人民生活保障及环境保护

方面的问题

城乡恩格尔系数偏高

2017

年有

6

城市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

30%

以上

环境保护

问题集中在空气质量方面

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及以

持续

整体偏

2017

焦作

和濮

3

空气

二级及

比例不足

60%

2.2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

上升趋势

中级协调状态城市占比由

阶段的

25%

上升至厂阶段的

29.

17%

但依然有

70.

83%

的城市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

这表明复合

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趋于改善

但改善幅度较小

且整体水平偏低

另外

研究期内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区及

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保持上升趋势

但整体水平低于

其他地区

3

阶段各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均

级协

状态

区资源

城市受到各项扶持政策帮扶

但其经济基础较差

济总量较小且增速较慢

另一方面

西部地区自然生

态条件较好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低

空气质量较

落后的经济子系统与良好的生态子系统形成较

大差距

导致系统失调从而影响了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水平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石嘴山市

!

阶段其

生态子系统指数高达

0.

197,

但经济子系统指数仅

0.068

,

两者相差

0.

129

个指数

东北地区除抚顺

白山市

伊春市

鹤岗市

4

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呈下降趋势以外

其余

5

市均呈上升趋势

值得

注意的是

6

阶段白山市与鹤岗市复合系统耦合协

调度分别位于

24

座城市的末位与次末位

均处于勉

状态

经济

社会子

下降趋势

7

阶段〜

阶段白山市与鹤岗市经济

增长率逐年递减且均出现负增长现象

失业保险参

保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

究期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均高于

3.

7%

以上

中部地

区除萍乡市

新余市

焦作市

3

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度呈下降趋势以外

其余

5

市均呈上升趋势

萍乡

市与焦作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下降的原因

均是

其社会子系统及生态子系统指数双双下降

以上两

市均面临失业保险参保率逐年降低

土地开发利用

强度日益增高等社会生态共性问题

新余市面临的

问题是经济子系统指数逐年下降

经济增长率与进

出口总额占

GDP

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增长率由

2008

年的

44.

65%

降至

2017

年的

7.

81%

进出口

总额占

GDP

比重则由

72.

82%

降至

16.

99%

2.3

复合系统运行状况时空演变分析

研究期内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及其

耦合协调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

表明目前复合系统

整体水平良好

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

主要表

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复合系

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水平参差不齐

研究期

6

许进龙

资源枯竭城市

经济-社会-生态

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63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内部复合系统综合指

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提升冰雪旅游

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均相对均衡

但东部地

代农业等特色产业竞争力

在稳定产业发展的基础

上不断扩大市场和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推进东

区发展水平却远高于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城市复合

系统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分别高

0.

5.0.

7

,

北振兴与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对接,加强与京津冀

江经济带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对接和交流

扩大

市场;稳发展的同时稳就业

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

域间差异较大

东北地区及中部地区内部各城市则

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东北地区

T

1

阶段

T

阶段

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均同时存在较低

、中等两个

等级水平

T

1

阶段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初级协

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同时输出

剩余劳动力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

特别是加大失

调和中级协调

T

s

阶段则增加了勉强协调等级,

业保险覆盖面

明东北地区城市之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呈

扩大趋势

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之间经济

社会

态三大子系统存在不均衡发展问题

部分城市子系

统呈恶化趋势

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生态子系统

指数整体水平均远高于经济子系统

且两者间的差

距呈扩大趋势

另外

T

1

阶段〜

T

s

阶段

东北地区

阜新市

抚顺市等

6

座城市的经济子系统指数及阜

新市

白山市等

4

座城市的社会子系统指数呈下降

趋势

表明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疲软

社会福

利降低

中部地区萍乡市

景德镇市等

4

座城市的社

会子

4

子系统指数呈下降趋势

表明中部地区社会福利降

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城市复合系统综合指

数参差不齐且子系统指数差距较大

势!

合协

部分地区子系

度整体

低且发展水平同样参差不齐

表明系统内部的运行

状况较差

不利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启

1

)

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缓慢上升

趋势,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东北地

区及西部较低的空间特征

2

)

复合

势!

时空

合协

复合

级协

状态

综合指

高度一致

3

)

复合

整体

!但

况较差

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

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

态子

恶化

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

势!

大子

系统呈改善趋势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

基于上述结论及分析

本文得出政策启示如下

所述

1

)

针对经济形势下滑

就业严峻等问题

东北

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应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赋能加快石油

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改变以往注重采

掘冶炼

技术研发的思路

加大对汽车产业

煤化工产

2

)

中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针对民众社会福利

降低

础上!

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快发展现代

业!

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

产能!

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食品购买

成本

降低恩格尔系数促进民生福祉

同时推动绿

色发展

实施钢铁

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设施提

标改造,

并适当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立足生态保

护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

改善

3

)

区资源

态环

持续向好的基础上

积极整合转型扶持

扶贫脱贫

西部大开发

民族繁荣等各项政策

,进一步争取国家

税收

提高

用地指标等优惠扶持政策

资源开发

形成政策合力

大产业

!

发挥劳动力优势和土地优势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

设为契机

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多方面推进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天能

李江风

许进龙

.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绩效评价

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湖北大冶为例(然资源学报

2019

,

34(7

)

,14171428.

HUANG

Tianneng,LI

Jiangfeng,

XU

Jiulong,

et

al.

The

ra-

tionalassessmentofdevelopingtransformation

and

obstacle

diagnosis

for

resources

exhausted

cities

:

a

case

study

of

Daye

,

Hubei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9

34(7)

:

1417-1428.

)

2

*

INNIS

H

A.

The

fur

trade

in

Canada

an

introduction

to

Cana­

dian

economic

history[M*.

Toronto

: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30.

)

3

*

LUCAS

R

A

,

TEPPERMAN

L.

Minetown

,

milltown

,

railto

­

wn

:

life

in

Canadian

communities

of

single

industry)*.

Con­

temporarySociology

2008

51

1

)

:108.

)

4

*

BRADBURY

J

H

,

ISABELLE

S

M.

Winding

down

in

a

Quebec

mining

town

a

case

study

of

Schefferville[J*.

Canadi

­

an

Geographer2008

27

(

2

)

128-144.

)

5

*

BARNESTJ

!

BRITTONJN

H

!COFFEY

-

aneconomicgeographyatthemil

ennium

)

J

*

.CanadianGeog-

rapher2008

44

1

)

4-24.

)

6

*

TONTS

M

!

PLUMMER

P

!

LAWRIE

-economic

64

中国矿业

wellbeing

in

Australian

mining

towns

:

a

comparative

30

市和潜江市为例)*中国矿业

201726(12):128-133.

AN

Hui,

ZHANG

Lanqi.

Quanttat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

analysis

)*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2,28

%)

:

288-301.

)

7

*

UY

T

,

YI

K

L,

ZHANG

J.

Structural

change

in

an

open

economy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3 ,

60

(

6

)

abledevelopmentforresource-exhaustedcities

acasestudyof

HuangshicityandQianjiangcity

)J

* ChinaMining

Magazine

!

2017

2612

)

128-133

)

15

*

李素峰

严良

张明辉

等.基于

Fuzzy-TOPSIS博弈方法的资

667-682

:8

:

LOCKIE

S

,

FRANETTOVICH

M

,

PETKOVA

TV,

et

al.

Coalminingandtheresourcecommunitycycle

alongitudinal

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经济问题探索

2015(3

):

90-95.

LISufeng

!

YAN

Liang

!

ZHANG

Minghui

!

etal

Researchon

the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based

on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impacts

of

the

Coppabe

l

a

coal

mine

)

J

*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

,

2009

,

29

(5):330-339.

Fuzzy-TOPSIS

game

method

)J

*

Inquiry

into

Economic

[

9

*

AZAPAGIC

A.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

Issues2015

(

3

):

90-95

velopmentindicatorsfortheminingandmineralsindustry

)

J

*

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

2004

,

12

(

6

)

639-662

)

0

*

夏敏

张幵亮

文博

等.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工矿用地时空变化

模拟与生态风险评价

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地理

,2017

36

(9

)

1773-1786

XIA

Min,ZHANG

Kailiang/WEN

Bo,et

al.

On

simulation

of

changesinindustrialland

use

and

evaluation

ofecological

risksinacoalresourceexhaustedcity

acasestudyofAnyuan

district,

Pingxiang

city

)

J

*

Geographical

Research

,

2017

,

36

(9

)

1773-1786

)

1

*

朱琳,卞正富

赵华

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生态足迹分析:

徐州市贾汪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

,

013

,

7(5

):78-84.

ZHU

Lin,BIAN

Zhengfu,

ZHAO

Hua,

et

al.

Ecological

foot-

printanalysisinresourceexhaustedcitiesintransformation

period

:

a

case

study

of

Jiawang

district

in

Xuzhou

city)*

.

ChinaLandScience,

2013

,

27

(

5

)

78-84

)

2

*

张文忠

余建辉

李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驱动因素和机理

解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1):92-100.

ZHANG

Wenzhong

,

YU

Jianhui

,

LIJia

Drive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resource-exhausted

cty

transformation)*

.

Bui-

letin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

2016

311

)

92-100

)

13

*

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

展成效的作用机制)*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

257-26

8

JIANG

Haibing

!

ZHANG

Wenzhong

!

YUJianhui

The

mech-

anismofaccessibilityon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e

f

ectof

China's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Journal

of

Natural

Re-

sources2020

35

(

2

)

257-268

)

14

*

安慧

张斓奇.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以黄石

)

6

*

李汝资

宋玉祥,李雨停

等.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

及其特征成因分析)*•地理科学

201636(1):90-9

8

LIRuzi

!

SONG

Yuxiang

!

LI

Yuting

!

etal

Theidentification

oftransitionstagesandcausesofresource-basedcitiesinJilin

province

)J

*

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16

36

1

):

90-98

)

7

*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研究

)

J* 资源科

2013

35

(

9

):

1812-1820

YUJianhui

!

ZHANG

Wenzhong

!

WANGDai

et

al

Thee

f

ect

ofresource-exhaustedcitytransformation

)

J

*

ResourcesSci-

ence2013

35

(

9

):1812-1820

)

8

*

杜春丽

洪诗佳

.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的绩效评价)*.统计

与决策

,2018,34(18):70-73.

DUChunli

!

HONGShijia

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the

transformationpolicy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

)

J

*

Statis

­

tics

&

Decision,2018,34(18

)

70-73.

)

9

*

刘洪超

王明峰

张柩

等.聚焦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稳就业

促就业:

N*

.

人民日报

2018-11-21(13

)

.

)

0

*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

以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热带地理

1999,19

%)

171-177.

LIAO

Chongbin

Quantitaitve

judg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MD

economy

:

acasestudy

ofthecity

groupinthe

Pearlriver

delta

)

J

*

TropicalGeography

1999

19

(

2

):

171-177

)

1

*

范凤岩

任晓娟

柳群义.我国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分析)*中国矿业

2020,29

%)

1-8.

FANFengyan!

RENXiaojuan

!

LIU

Qunyi

Couplingcoordina

­

tionanalysis

on

resource-environment-economy

ofiron

and

steelindustry

)

J

*

China

Mining

Magazine2020

29(

9

):

1-8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