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2-甲基-1,3-环戊二酮的合成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兴秀艳)
第12期 赵绪亮,等: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15・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赵绪亮,毕玉遂,梁玲
255049) (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山东淄博
摘要:以丁二酸和丙酰氯为原料,无水A1C13为催化荆,合成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
在氮气作用下,n(丁二酸):n(丙酰氯):n(氯化铝)=1:3:3,反应温度100%,回流时间2h,产品收率为58.9%。用红外光谱确定
了产品结构。
关键词: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丁二酸;丙酰氯
中图分类号:0624.42;TQ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08)12—0015—03
Synthesis of 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ane
ZHAO Xu—liang,BI Yu—sui,LIANG l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Succinate acid and propiony chloride as raw material,anhydrous AICI3 as a catalyst,syntheticed
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ene dione was syntheticed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est conditions were:the role of nitrogen,n(succinate):n(propiony chloride):n(chloride)=1:3:
3,temperature 100℃,refluxing two hours time,the yield was 58.9%.The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IR.
Key words: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ene dione;suecinate acid;propiony chloride
1 引言
对于以上三种方法,方法一操作繁琐,生产成本
较高;方法二反应步骤太长,操作繁琐,且收率不高;
方法三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本研究以方法三为基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
甾体药物是医药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
其结构复杂,最初的研究和生产大多以天然甾体为
原料,采用半合成方法经结构改造进行合成。随着
甾体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开发,甾体药物的全合成方
法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又名甲基D环,是
全合成甾族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中间体-1 J,对于它
的合成方法有很多文献介绍 】,但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三种方法:
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提高收率,降低成本,为规
模化生产提供重要数据。
2实验部分
2.1反应式
O
1)以4一氧代己酸乙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
以二甲苯和DMSO为溶剂,加热回流,发生环化、脱
一
。
c
H。.
A1%
分子乙醇,生成目标化合物-3 J。
2)以2一丁酮和草酸乙酯为原料,经缩合、脱
羧,再利用伍尔夫一凯西纳一黄明龙还原法将羰基
还原为亚甲基,得目标化合物【4】。
2.2主要仪器及原料
无级调速电动搅拌机,三口烧瓶,温度计,冷凝
3)以丁二酸和丙酰氯为原料,无水A1C1 为催
化剂,在硝基甲烷中加热回流,发生环化脱羧生成目
标化合物 J。
收稿日期:2008—07—31
管,数字熔点仪;丁二酸,丙酰氯,无水氯化铝,无水
硝基甲烷,甲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700型,
美国尼高力公司)。
作者简介:赵绪亮(1981一),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师从毕玉遂教授,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药物合成。
山
・
东化工
16・
SHANDONG CHEMICAL INDUS mY 2008年第37卷
2.3实验步骤
素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实验,实
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催化剂对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
催化剂
氯化锡
氯化锌
氯化铝
在干燥的1 L三口圆底烧瓶上配上螺旋搅拌器
搅拌,冷凝器,氮气导管,通人氮气,将20 0 g
(1.5mo1)无水A1C1 置于其中,然后加入
200mLCH,NO 使其溶解,开动搅拌(此过程放热),
待固体全部溶解,降至室温后,取下氮气导管,慢慢
加入59g(0.5mo1)丁二酸,(注意:此过程会放出大
量氯化氢气体,会导致反应瓶内有大量泡沫,待泡沫
产率/%
49.8
40.6
58.9
由表2可以看出催化剂为氯化锡时产率49.
8%,催化剂为氯化锌时产率40.6%,催化剂为氯化
降至最低后再继续加入丁二酸),丁二酸全部加毕,
插入氮气导管,搅拌反应2h,将100mL的恒压漏斗
代替氮气导管,氮气导管放在恒压漏斗的上端,继续
通氮气,慢慢滴加130mL(139g,1.5mo1)丙酰氯,待
丙酰氯滴毕,加热混合物至回流2h,自然冷却。
将反应物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大约回收
100mLCH。NO ,剩余物为深红色黏稠液体,将其倾
铝时产率58.9%,所以氯化铝是较为理想的催化
剂。
3.3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
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人800g碎冰中,大量放热,搅拌,待冰块将要全部溶
解完时,红棕色固体沉淀出来,减压过滤,滤饼用
50mL冷水和50mL冷的(0℃)甲苯冲洗。取出滤饼
置于2L三口烧瓶中,加人1.4L自来水和5g活性
炭,加热回流0.5h,趁热过滤,滤液自然降至室温,
析出白色针状晶体,过滤,烘干得26g,滤液浓缩至
干,又得固体7g,总收率58.9%。ITI.P.:210—
212cc(文献值215±2℃)。
粗产品可以m(水):m(粗产品)=10:1的比
U l 2 j 4 b 7
n(催化剂):n(丙酰氯)
图1 催化剂与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对产率的影响
例用水重结晶,重结晶后产品m.P.213—214℃。
3结果与讨论
3.1溶剂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
比小于3:1时,随着催化剂质量的增加,产品收率逐
渐提高,当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
产品收率达到最大值,为58'9%。但当比例超过3: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所使用的溶
剂进行研究,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溶剂对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
溶剂
DMF
1时,产品收率反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催化
剂使副反应增加,所以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
比为3:1时为宜。
3.4反应原料物质的量比的影响
当丙酰氯与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产
产率/%
48.5
52.7
58.9
硝基苯
硝基甲烷
品收率达到最大值,为58.9%。但当丙酰氯与丁二
酸的物质的量比小于3:1,随比例的增加产率增加,
当丙酰氯与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大于3:1,随比例
的增加产率基本不变,所以选择丙酰氯与丁二酸的
物质的量比为3:1为较合适。
从表1看出:使用DMF时产率最低;而硝基苯
产率稍高;硝基甲烷做溶剂,产率最高,效果最好。
而且硝基甲烷对反应物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因此,
用硝基甲烷做溶剂效果最为理想。
3.2催化剂的影响
3.5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IR及分析
本实验需要用到催化剂,催化剂可以促使反应
顺利进行,获得高的产率。为考察不同催化剂对2
一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了产品的结构。产品的
红外光谱(见图2)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完全一致。
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在其他影响因
第12期 赵绪亮,等: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l7・
n85
n80
n75
Q70
Q65
a60
Q55
n50
0.45
n40
n35
a30
n25
n2o
n15
nlO
n晒
红外光谱图中,2933.4cm 的强吸收为甲基的
C—H伸缩振动吸收峰;2660cm 和999 cm 的中
强吸收分别为不饱和碳上的C—H伸缩振动和面外
Acylierun gen[J].J Prakt Chem,1968,38:391—396.
[2 3 Schick H,Lehmann G,Hilgetog G・Notiz zur synthese von
2一methyl—und一2一athyl—cycl。Pen and 。n一(1,0)
变形 三 i .cm: 收
C=O伸缩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红外光谱符合
甲基
D环的结构特征。
4结论
C-h。:s。c,1961,83(7);l733—17;8.
[4]subramany舢R
,
Bewr’ 96 9,R1
1 L
-cT a=IiO“IlS’i…n
II
,
4
02
(
9
)
: 3 23
8-
32
E
m
m。
w
at
。
v- i
。
.
iu
A
Bartle壮P D,Mohrasias G Y,et a1.
(1)此反应以硝基甲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
1O0 ̄C。
The咖al isomerizati 0n of isodicyclopentadiene and its
cyeloaddition reactions[J].J Qrg Chem,1982,47:4491"-
(2)此反应以无水A1C1 为催化剂。
(3)此反应的物料比为n(丁二酸):n(丙酰
氯):n(氯化铝)=1:3:3时,反应结果最佳。
’
498.
[5]Schick H,Schwarz H,Finger A・2,2一Disubstituierte
ycJopen协“一 ,_j—dl0n。一z一圳哪uchu“g de
(9) :1 79。
1 283.
一
[1]Schiek H,Lehmann G・Syn thesen von 2一alkyl一
参考文献 蓦 品 den∞. A,n 92 -2m et
(上接第l4页)
[4]王文超.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的研究[D].青岛:山东
科技大学,2006.
报,2006,27(2):97—99.
[11]刘红敏,叶晓江,连之伟,等.静态光催化去除甲醛及
其分解产物的研究[J].环境化学,20o4,23(6):641
—
[5]易义珍,唐明德,陈律,等.臭氧净化大学生宿舍及卫
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1):106—107.
645.
[12]李文彩,鹿院卫,常梦媛,等.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
化去除实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3):
28—30.
[6]白雁斌,刘兴荣.吊兰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26—27.
[1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
[7]吴林森.试论植物在控制居室空气污染中的作用[J].
江苏林业科技,2005,31(5):26—28.
局.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张增凤,丁慧贤.低温等离子体一催化脱除室内VOC中的
[14]Y Sekine.Oxidative decomposition of formaldehyde by
metla oxides at room temperatur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l2,36:5543—5547.
甲醛[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OO4,14(1):14—17.
[9]缪劲松,徐红丽,欧阳吉庭.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脱除
甲醛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189—
192.
[15]Y Sekine,Atsushi Nishimura.Removal of formaldehyde
from indoor air by passive type air—cleaning materils a
[10]唐幸福,黄秀敏,邵建军,等.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纳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0,35(12):2001—
2oo7.
米棒的合成及其催化甲醛低温氧化性能[J].催化学
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兴秀艳)
第12期 赵绪亮,等: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15・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赵绪亮,毕玉遂,梁玲
255049) (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山东淄博
摘要:以丁二酸和丙酰氯为原料,无水A1C13为催化荆,合成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
在氮气作用下,n(丁二酸):n(丙酰氯):n(氯化铝)=1:3:3,反应温度100%,回流时间2h,产品收率为58.9%。用红外光谱确定
了产品结构。
关键词: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丁二酸;丙酰氯
中图分类号:0624.42;TQ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08)12—0015—03
Synthesis of 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ane
ZHAO Xu—liang,BI Yu—sui,LIANG l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Succinate acid and propiony chloride as raw material,anhydrous AICI3 as a catalyst,syntheticed
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ene dione was syntheticed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est conditions were:the role of nitrogen,n(succinate):n(propiony chloride):n(chloride)=1:3:
3,temperature 100℃,refluxing two hours time,the yield was 58.9%.The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IR.
Key words:2一methyl一1,3一cyclopentene dione;suecinate acid;propiony chloride
1 引言
对于以上三种方法,方法一操作繁琐,生产成本
较高;方法二反应步骤太长,操作繁琐,且收率不高;
方法三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本研究以方法三为基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
甾体药物是医药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
其结构复杂,最初的研究和生产大多以天然甾体为
原料,采用半合成方法经结构改造进行合成。随着
甾体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开发,甾体药物的全合成方
法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又名甲基D环,是
全合成甾族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中间体-1 J,对于它
的合成方法有很多文献介绍 】,但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三种方法:
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提高收率,降低成本,为规
模化生产提供重要数据。
2实验部分
2.1反应式
O
1)以4一氧代己酸乙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
以二甲苯和DMSO为溶剂,加热回流,发生环化、脱
一
。
c
H。.
A1%
分子乙醇,生成目标化合物-3 J。
2)以2一丁酮和草酸乙酯为原料,经缩合、脱
羧,再利用伍尔夫一凯西纳一黄明龙还原法将羰基
还原为亚甲基,得目标化合物【4】。
2.2主要仪器及原料
无级调速电动搅拌机,三口烧瓶,温度计,冷凝
3)以丁二酸和丙酰氯为原料,无水A1C1 为催
化剂,在硝基甲烷中加热回流,发生环化脱羧生成目
标化合物 J。
收稿日期:2008—07—31
管,数字熔点仪;丁二酸,丙酰氯,无水氯化铝,无水
硝基甲烷,甲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700型,
美国尼高力公司)。
作者简介:赵绪亮(1981一),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师从毕玉遂教授,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药物合成。
山
・
东化工
16・
SHANDONG CHEMICAL INDUS mY 2008年第37卷
2.3实验步骤
素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实验,实
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催化剂对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
催化剂
氯化锡
氯化锌
氯化铝
在干燥的1 L三口圆底烧瓶上配上螺旋搅拌器
搅拌,冷凝器,氮气导管,通人氮气,将20 0 g
(1.5mo1)无水A1C1 置于其中,然后加入
200mLCH,NO 使其溶解,开动搅拌(此过程放热),
待固体全部溶解,降至室温后,取下氮气导管,慢慢
加入59g(0.5mo1)丁二酸,(注意:此过程会放出大
量氯化氢气体,会导致反应瓶内有大量泡沫,待泡沫
产率/%
49.8
40.6
58.9
由表2可以看出催化剂为氯化锡时产率49.
8%,催化剂为氯化锌时产率40.6%,催化剂为氯化
降至最低后再继续加入丁二酸),丁二酸全部加毕,
插入氮气导管,搅拌反应2h,将100mL的恒压漏斗
代替氮气导管,氮气导管放在恒压漏斗的上端,继续
通氮气,慢慢滴加130mL(139g,1.5mo1)丙酰氯,待
丙酰氯滴毕,加热混合物至回流2h,自然冷却。
将反应物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大约回收
100mLCH。NO ,剩余物为深红色黏稠液体,将其倾
铝时产率58.9%,所以氯化铝是较为理想的催化
剂。
3.3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
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人800g碎冰中,大量放热,搅拌,待冰块将要全部溶
解完时,红棕色固体沉淀出来,减压过滤,滤饼用
50mL冷水和50mL冷的(0℃)甲苯冲洗。取出滤饼
置于2L三口烧瓶中,加人1.4L自来水和5g活性
炭,加热回流0.5h,趁热过滤,滤液自然降至室温,
析出白色针状晶体,过滤,烘干得26g,滤液浓缩至
干,又得固体7g,总收率58.9%。ITI.P.:210—
212cc(文献值215±2℃)。
粗产品可以m(水):m(粗产品)=10:1的比
U l 2 j 4 b 7
n(催化剂):n(丙酰氯)
图1 催化剂与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对产率的影响
例用水重结晶,重结晶后产品m.P.213—214℃。
3结果与讨论
3.1溶剂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
比小于3:1时,随着催化剂质量的增加,产品收率逐
渐提高,当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
产品收率达到最大值,为58'9%。但当比例超过3: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所使用的溶
剂进行研究,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溶剂对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
溶剂
DMF
1时,产品收率反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催化
剂使副反应增加,所以催化剂与丙酰氯的物质的量
比为3:1时为宜。
3.4反应原料物质的量比的影响
当丙酰氯与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产
产率/%
48.5
52.7
58.9
硝基苯
硝基甲烷
品收率达到最大值,为58.9%。但当丙酰氯与丁二
酸的物质的量比小于3:1,随比例的增加产率增加,
当丙酰氯与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大于3:1,随比例
的增加产率基本不变,所以选择丙酰氯与丁二酸的
物质的量比为3:1为较合适。
从表1看出:使用DMF时产率最低;而硝基苯
产率稍高;硝基甲烷做溶剂,产率最高,效果最好。
而且硝基甲烷对反应物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因此,
用硝基甲烷做溶剂效果最为理想。
3.2催化剂的影响
3.5 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IR及分析
本实验需要用到催化剂,催化剂可以促使反应
顺利进行,获得高的产率。为考察不同催化剂对2
一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了产品的结构。产品的
红外光谱(见图2)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完全一致。
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产率的影响,在其他影响因
第12期 赵绪亮,等:2一甲基一1,3一环戊二酮的合成 ・l7・
n85
n80
n75
Q70
Q65
a60
Q55
n50
0.45
n40
n35
a30
n25
n2o
n15
nlO
n晒
红外光谱图中,2933.4cm 的强吸收为甲基的
C—H伸缩振动吸收峰;2660cm 和999 cm 的中
强吸收分别为不饱和碳上的C—H伸缩振动和面外
Acylierun gen[J].J Prakt Chem,1968,38:391—396.
[2 3 Schick H,Lehmann G,Hilgetog G・Notiz zur synthese von
2一methyl—und一2一athyl—cycl。Pen and 。n一(1,0)
变形 三 i .cm: 收
C=O伸缩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红外光谱符合
甲基
D环的结构特征。
4结论
C-h。:s。c,1961,83(7);l733—17;8.
[4]subramany舢R
,
Bewr’ 96 9,R1
1 L
-cT a=IiO“IlS’i…n
II
,
4
02
(
9
)
: 3 23
8-
32
E
m
m。
w
at
。
v- i
。
.
iu
A
Bartle壮P D,Mohrasias G Y,et a1.
(1)此反应以硝基甲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
1O0 ̄C。
The咖al isomerizati 0n of isodicyclopentadiene and its
cyeloaddition reactions[J].J Qrg Chem,1982,47:4491"-
(2)此反应以无水A1C1 为催化剂。
(3)此反应的物料比为n(丁二酸):n(丙酰
氯):n(氯化铝)=1:3:3时,反应结果最佳。
’
498.
[5]Schick H,Schwarz H,Finger A・2,2一Disubstituierte
ycJopen协“一 ,_j—dl0n。一z一圳哪uchu“g de
(9) :1 79。
1 283.
一
[1]Schiek H,Lehmann G・Syn thesen von 2一alkyl一
参考文献 蓦 品 den∞. A,n 92 -2m et
(上接第l4页)
[4]王文超.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的研究[D].青岛:山东
科技大学,2006.
报,2006,27(2):97—99.
[11]刘红敏,叶晓江,连之伟,等.静态光催化去除甲醛及
其分解产物的研究[J].环境化学,20o4,23(6):641
—
[5]易义珍,唐明德,陈律,等.臭氧净化大学生宿舍及卫
生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
25(1):106—107.
645.
[12]李文彩,鹿院卫,常梦媛,等.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
化去除实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19(3):
28—30.
[6]白雁斌,刘兴荣.吊兰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3):26—27.
[1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
[7]吴林森.试论植物在控制居室空气污染中的作用[J].
江苏林业科技,2005,31(5):26—28.
局.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张增凤,丁慧贤.低温等离子体一催化脱除室内VOC中的
[14]Y Sekine.Oxidative decomposition of formaldehyde by
metla oxides at room temperatur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l2,36:5543—5547.
甲醛[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OO4,14(1):14—17.
[9]缪劲松,徐红丽,欧阳吉庭.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脱除
甲醛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5:189—
192.
[15]Y Sekine,Atsushi Nishimura.Removal of formaldehyde
from indoor air by passive type air—cleaning materils a
[10]唐幸福,黄秀敏,邵建军,等.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纳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0,35(12):2001—
2oo7.
米棒的合成及其催化甲醛低温氧化性能[J].催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