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版比较和勘误表

IT圈 admin 22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代芮安)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

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它已由国家发改委和建

设部于2006年7月3日以发改投资 [2006]1325号文批准发布,要求在开展投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

使用,这是我国投资建设、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笔者结合从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实践

对《方法与参数》作如下解读。

一、《方法与参数》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个配套文件,更是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已无必要”错误观点的矫正。

1、过去我国实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

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企业没有投资自主权,经济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致力于作表面文章

以谋求项目的“可批性”,对于经济评价的主旨—-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反而不够深入,投资效果不好。《国

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

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以贯彻“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

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谨慎程度,甚至导

致一些企业无所适从,迫切需要相关指导性文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对1993年发布的《建设项

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它对于审批制项目经济评价起着规范的作用,对于企业投

资项目则起着参考文献的作用“对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建

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执行;对于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

根据核准机关或备案机关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选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同时,十分重视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评价工作的影响,强调“项目评价人员应认真做好市场预测”,项目经济评

价参数“应进行定期测算、动态调整、适时发布”。

2、《方法与参数》借鉴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英国财政部等机构发布的经济评价指导手册和研

究成果,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仍是必要的,并且仍然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具体内容也有许多改进之处,一方面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经济评价

各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并明确了过去实践中的模糊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与国家财税制

度相匹配,经济评价工作更具操作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在“总则”部分除了对经济评价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评价原则、项目计算期和价格体系进行

说明外,重点论述了建设项目的不同分类方法,并指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

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建

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确定”,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

2、强化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结论准确性的重要性,专门安排独立章节

对此进行分析,细化并补充了财务费用流和效益流的识别和估算方法,强调项目目标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

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指出费用效益估算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性,各行业应针对本行业特点进

行估算,进一步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同时,注意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的条件

下,资金来源多渠道,但融资风险可能增加,特别突出融资主体和融资方案的选择,以选择合适的资金结构,

确保资金来源的可靠性.

3、财务分析较之以前有很大调整:

1)明确指出了不同类型项目的财务分析内容可以不同,继续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并分别对

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的财务分析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2)明确指出财务分析包括了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两个层次,指出融资前分析为考虑融资方案前的

项目现金流量分析,分析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考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融资后分析是在通过融资前

分析的检验后,考虑融资方案,分析项目的生存能力、项目投资人的盈利能力等。

3)引入了“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代替“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并在该表引入了“调整所得税”

项,以实现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排除融资方案变化的影响,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的角度,考察项目方案

设计合理性的初衷。

4)对于偿债能力分析,弱化了“资产负债率”,引入了更能明确表明项目偿债能力的“偿债备付率”和

“利息备付率”指标.

5)删除了“损益表”,取而代之的是“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在该表中列入了“息税前利润”、“息税前

折旧摊销利润”,用于计算“调整所得税”,“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6)新增“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用于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7)依据财政部《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6]67号),在财务报

表中删除了“公益金”项目。

4、针对部分项目效果难于或不能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评

价中引入了“费用效果分析”,一方面可以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方法体系更趋完整。

5、在保留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两个指标,使得分析量化

程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指导决策.增加风险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确实指导经济评价的风险分析.

6、国内外近年来一些特别重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实践表明该类投资建设项目一般不是由项目业主独

立决策的,往往是由中央政府决策,不能仅从项目层面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性,因而增加了“区域经济与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从区域或国家层面考虑项目对区域经济或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7、强调了技术方案比选与经济方案比选的协同性,提出了进行方案经济比选的项目应达到的基本条件,

规范了从效益和费用两个方面比较方案优劣的方法;删除了在理论上争议较大的净现值率等方法,提高了

操作性.并提出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对项目方案必选的影响,要求项目决策时不能只考虑效益,而

应兼顾风险。

8、针对“项目评价明明可行,可是项目一上马,企业就亏损,经济评价没有什么用”的观点,就常见

的改扩建项目和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项目融资主体和盈利主体可能不一致的实际要求

对此类项目作经济评价应分为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分别进行财务分析,以确实分清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9、重申和完善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体系,增加了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计算模型,重新测定了部分

参数同时明确指出参数起着基准和参考的作用—-即对政府投资项目起基准判据作用,对企业投资项目起着

参考作用.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代芮安)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

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它已由国家发改委和建

设部于2006年7月3日以发改投资 [2006]1325号文批准发布,要求在开展投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

使用,这是我国投资建设、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笔者结合从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实践

对《方法与参数》作如下解读。

一、《方法与参数》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个配套文件,更是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已无必要”错误观点的矫正。

1、过去我国实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

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企业没有投资自主权,经济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致力于作表面文章

以谋求项目的“可批性”,对于经济评价的主旨—-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反而不够深入,投资效果不好。《国

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

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以贯彻“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

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谨慎程度,甚至导

致一些企业无所适从,迫切需要相关指导性文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对1993年发布的《建设项

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它对于审批制项目经济评价起着规范的作用,对于企业投

资项目则起着参考文献的作用“对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建

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执行;对于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

根据核准机关或备案机关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选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同时,十分重视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评价工作的影响,强调“项目评价人员应认真做好市场预测”,项目经济评

价参数“应进行定期测算、动态调整、适时发布”。

2、《方法与参数》借鉴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英国财政部等机构发布的经济评价指导手册和研

究成果,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仍是必要的,并且仍然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具体内容也有许多改进之处,一方面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经济评价

各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并明确了过去实践中的模糊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与国家财税制

度相匹配,经济评价工作更具操作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在“总则”部分除了对经济评价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评价原则、项目计算期和价格体系进行

说明外,重点论述了建设项目的不同分类方法,并指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

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建

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确定”,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

2、强化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结论准确性的重要性,专门安排独立章节

对此进行分析,细化并补充了财务费用流和效益流的识别和估算方法,强调项目目标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

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指出费用效益估算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性,各行业应针对本行业特点进

行估算,进一步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同时,注意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的条件

下,资金来源多渠道,但融资风险可能增加,特别突出融资主体和融资方案的选择,以选择合适的资金结构,

确保资金来源的可靠性.

3、财务分析较之以前有很大调整:

1)明确指出了不同类型项目的财务分析内容可以不同,继续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并分别对

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的财务分析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2)明确指出财务分析包括了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两个层次,指出融资前分析为考虑融资方案前的

项目现金流量分析,分析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考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融资后分析是在通过融资前

分析的检验后,考虑融资方案,分析项目的生存能力、项目投资人的盈利能力等。

3)引入了“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代替“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并在该表引入了“调整所得税”

项,以实现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排除融资方案变化的影响,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的角度,考察项目方案

设计合理性的初衷。

4)对于偿债能力分析,弱化了“资产负债率”,引入了更能明确表明项目偿债能力的“偿债备付率”和

“利息备付率”指标.

5)删除了“损益表”,取而代之的是“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在该表中列入了“息税前利润”、“息税前

折旧摊销利润”,用于计算“调整所得税”,“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6)新增“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用于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7)依据财政部《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6]67号),在财务报

表中删除了“公益金”项目。

4、针对部分项目效果难于或不能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效果不是项目目标的主体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评

价中引入了“费用效果分析”,一方面可以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方法体系更趋完整。

5、在保留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两个指标,使得分析量化

程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指导决策.增加风险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确实指导经济评价的风险分析.

6、国内外近年来一些特别重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实践表明该类投资建设项目一般不是由项目业主独

立决策的,往往是由中央政府决策,不能仅从项目层面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性,因而增加了“区域经济与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从区域或国家层面考虑项目对区域经济或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7、强调了技术方案比选与经济方案比选的协同性,提出了进行方案经济比选的项目应达到的基本条件,

规范了从效益和费用两个方面比较方案优劣的方法;删除了在理论上争议较大的净现值率等方法,提高了

操作性.并提出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对项目方案必选的影响,要求项目决策时不能只考虑效益,而

应兼顾风险。

8、针对“项目评价明明可行,可是项目一上马,企业就亏损,经济评价没有什么用”的观点,就常见

的改扩建项目和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项目融资主体和盈利主体可能不一致的实际要求

对此类项目作经济评价应分为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分别进行财务分析,以确实分清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9、重申和完善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的体系,增加了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计算模型,重新测定了部分

参数同时明确指出参数起着基准和参考的作用—-即对政府投资项目起基准判据作用,对企业投资项目起着

参考作用.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