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海康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企业技术标准2020版

IT圈 admin 74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周嘉玉)

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

Q/HQC 009—2020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1

3.1 术语和定义 ..................................................................... 1

3.2 缩略语 ......................................................................... 3

4 产品标识 ........................................................................... 3

5 要求 ............................................................................... 4

5.1 功能状态分级 ................................................................... 4

5.2 外观与结构 ..................................................................... 4

5.3 接口要求 ....................................................................... 5

5.4 安装要求 ....................................................................... 6

5.5 软件功能 ....................................................................... 6

5.6 系统性能 ....................................................................... 8

5.7 图像性能 ....................................................................... 9

5.8

电气性能 ...................................................................... 11

5.9 机械性能 ...................................................................... 12

5.10 环境耐候性能 ................................................................. 12

5.11 电磁兼容性 ................................................................... 13

6 试验方法 .......................................................................... 14

6.1 试验环境条件 .................................................................. 15

6.2 外观与结构试验方法 ............................................................ 15

6.3 接口要求试验方法 .............................................................. 15

6.4 安装试验方法 .................................................................. 15

6.5 功能试验 ...................................................................... 15

6.6 系统性能试验 .................................................................. 17

6.7

图像性能试验 .................................................................. 18

6.8 电气性能试验 .................................................................. 23

6.9 机械性能试验 .................................................................. 23

6.10 环境耐候性能试验 ............................................................. 26

6.11 电磁兼容性试验 ............................................................... 29

7 出厂检验 .......................................................................... 31

7.1 合格产品标志 .................................................................. 31

7.2 出厂检验项目 .................................................................. 31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31

8.1 标志 .......................................................................... 31

8.2 包装 .......................................................................... 31

I

Q/HQC 009—2020

8.3 运输 .......................................................................... 31

8.4 贮存 .......................................................................... 3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动态图像质量评价 ........................................... 3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用结构件材料 ............................................. 36

II

Q/HQC 00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言舞、张莹、蓝秀南、舒仁发、杨洋43、陈雨佳、施方晶、林铨、许路。

III

Q/HQC 009—2020

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产品标识、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及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基于后装的行业类行车记录仪(以下简称DVR)。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22-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4857.5-1992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

GB/T 4857.23-2012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23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951-2019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

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201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

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GB/T 28046.2-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 28046.3-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 33014.2-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波暗

室法

GB/T 33014.4-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大电流

注入(BCI)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1128-2019 汽车用摄像头标准

Q/_R57 汽车电子产品外观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Q/HQC 009—2020

3.1.1

帧率 frame rate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完整图像画面个数,单位为帧/秒(fps)。

3.1.2

像素 pixel

电子影像传感器上能单独感光的物理单元。

3.1.3

有效像素 effective pixel

电子影像传感器中,能进行有效光电转换并输出影像信号的像素。

3.1.4

信噪比 signal noise ratio(SNR)

视频信号的大小与噪声信号(无用信号)大小的比例,以dB为单位。

SNR (dB) = 20 log10(Si/Ni)

式中:

Si:色块i的信号(平均像素亮度值)。

Ni:色块i的噪声值(像素亮度值的标准差)。

3.1.5

灰阶 gray scale

摄像设备对不同光谱特性或等效光谱特性的灰度的分辨能力,通常用拍摄灰阶图卡来测试。

3.1.6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摄像设备能够记录的从最黑到最白之间的最大灰阶范围。动态范围越大说明拍摄的影像层次越分明,

所有超出动态范围之外的像素值都只能记录为最黑或最白。它实际上描述了摄像设备记录影像灰阶等级的

能力,可用灰阶测试图卡的灰阶级数表达。

3.1.7

自动曝光 auto exposure

摄像设备在不同环境照度下,通过对光圈、曝光时间、增益等一种或几种组合调整,来达到目标亮度

的过程。

3.1.8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2

Q/HQC 009—2020

摄像设备对不同光源照明条件下所拍摄的灰色物体影像,还原为与人眼在相同条件下观察被拍摄物体

相符合的色彩过程。

3.1.9

色彩还原color rendition

摄像设备对标准颜色块成像的结果,通过矩阵运算或者查找表映射的方式,还原为标准颜色的过程。

简单地说,色彩还原反应了成像设备真实重现被摄物体颜色的能力。

3.1.10

饱和度 saturation

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反应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C:汽车辅助电源(Accessory mode)

DVR:行车记录仪(Driving Video Recorder)

DFOV:对角视场角(Diagonal Field of View)

DUT: 受试装置(Device Under Test)

EMMC:内嵌式存储器(Embedded Multi-media Card)

HFOV:水平视场角(Horizontal Field of View)

LW/PH: 线宽每像高(Line Widths per Picture Height)

MTF: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VFOV:垂直视场角(Vertical Field of View)

4 产品标识

按照图1进行命名:

AE-DI X X X X – X X

产品序列,数字表示

产品属性,字母表示

主控属性,数字表示

路数,数字表示

屏幕尺寸,数字表示

分辨率,数字表示

后装行业类记录仪

图1 产品命名

3

Q/HQC 009—2020

5 要求

5.1 功能状态分级

5.1.1 工作模式定义

A1: 被测样件未通电,也未与线束及接插件相连;

A2: 被测样件未通电,但与线束及接插件相连;

B1: 被测样件不带载工作;

B2: 被测样件必须带载工作。

5.1.2

系统功能状态分级

系统的功能状态分级见表1。

表1 功能状态分级

等级

A

B

功能描述

全部功能符合要求,图像上不能觉察有损伤和干扰,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试验中全部功能符合要求,图像允许出现轻微卡顿、明暗有轻微变化或有轻微的噪点、水波纹、斜纹、亮

纹、雪花点和轻微色偏,图像较清晰且可明显识别。试验结束后恢复正常。

试验中允许功能部分失效,存储功能不能失效,图像上有明显的噪点、花屏、水波纹以及轻微的闪屏、滚

屏、画面抖动等现象,图像较清晰但有明显色偏,试验结束后恢复正常。

试验中功能多数失效,图像出现卡滞、明显的闪屏、滚屏、花屏、短时间能恢复的黑屏或白屏,画面抖动,

图像不清晰、无色彩,影响观看,干扰撤消后,需手动操作上电或重启才能恢复正常。

试验中功能多数或全部失效,图像严重损伤或严重干扰、长时间不能恢复的黑屏或白屏,不能观看,甚至

硬件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器件才能恢复。

C

D

E

5.2 外观与结构

5.2.1 尺寸及外观要求

5.2.1.1 外观要求

产品表面应无擦痕、损伤、变形、露底、漏喷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

等机械损伤。永久性标识等内容正确,字体清晰;符号、图案、数字及颜色应清晰完整。

还应符合Q/_R57《汽车电子产品外观检验规范》中的6.1.2.3和6.1.3的要求。

5.2.2 结构要求

5.2.2.1 产品结构功能要求

产品的结构功能应能实现产品功能定义要求。

5.2.2.2 产品材料性能要求

产品材料选型应符合产品需求,优先选用产品经理认可或已有的材料。常用材料选型参见附录B。

5.2.2.3 产品表面处理要求

表面涂层颜色纹理应与产品需求的样件或标准色板一致,符合产品经理定义的要求。

4

Q/HQC 009—2020

5.2.2.4 产品装配间隙要求

DVR壳体装配应保持间隙均匀一致,符合数模、图纸、外观效果应符合产品外观要求,并与整车装配

协调一致。

5.2.2.5 产品标识要求

标签的内容及粘贴位置应符合图纸及国家或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定义。标贴粘贴牢固;同整机

一起试验时不应有翘皮、褶皱、起泡、变色、褪色或脱落的情况。

标识镭雕,丝印图案、文字内容应表达正确、清晰。位置及外观符合图纸和国家或行业相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并总体美观。

5.2.2.6 产品舒适性要求

各按键按压力大小应基本一致,按键按下、弹起应轻松、灵活,无滞涩、卡键。TF、接插件易装配。

DVR上各零部件应配合到位,DVR在晃动时,各零部件无松动,无杂音发出。各运动件(按键)在运动

时,应无异音出现,操作声响应均匀一致;DVR在整车安装后,整车运行时应无异音出现。

DVR警报声不可对驾驶人员造成噪声污染甚至产生伤害,警报音需注重驾驶的舒适性和警告性,符合客

户的定义要求或者主观评估要求。

DVR与车身装配时,应拆装顺畅,无卡顿,干涉,拆装力过大等问题,满足机械,环境等相关实验要求。

5.3 接口要求

接插件选型应优先选用现有公司规格认可的接插件。

5.3.1

电源接口

接插件设计应考虑对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

5.3.2 通信接口

LVDS/CVBS、CAN/LIN、Ethernet、USB等接插件设计时应考虑对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

5.3.3 存储接口

TF卡应易于插拔,防止插入过程中卡住或者插偏。TF卡插拔有效次数应大于5000次。

5.3.4 模拟摄像头接口

TVI、AHD等模拟摄像头接口设计时应考虑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外接摄像头插拔有效

次数应大于500次。

5.3.5 指示灯

5.3.5.1 指示灯造型要求

各指示灯造型应与效果图一致,大小一致美观,满足可视性要求,在整车状态不应出现被遮挡问题;

指示灯顶面应做纹理加工等处理,以避免眩光等问题。

5.3.5.2 指示灯安装要求

各指示灯应保证安装后状态一致——指示灯顶面距其所安装母体顶面高度一致,指示灯周边间隙一致,

无漏光。在使用过程中指示灯无松动脱落、指示灯顶面高度无变化

5

Q/HQC 009—2020

5.3.5.3 指示灯颜色要求

各指示灯颜色及亮度应均匀一致,DVR处于不同状态时指示灯显示的不同颜色,亮度应基本一致,不

应有明显变暗或者变亮的情况。各状态指示灯背光颜色及亮度应符合产品的波长及光强定义要求,或者满

足产品主观评价要求;无暗点、亮点、漏光、炫光刺眼等问题,且无明显色差。

5.3.5.4 按键

各按键按压力大小应基本一致;各按键在静止状态及操作过程中应无明显松晃动,各按键晃动量基本

一致;按键按下、弹起应轻松、灵活,无滞涩、卡键。

5.4 安装要求

安装视频采集单元(摄像头)在车辆上安装牢固,摄像角度可在设定范围内调节。安装的部位应当避

免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脏污、遮挡及影响视频采集的现象,应当避免当车辆发生一般碰撞时产生位移、损

坏、脱落等现象。

5.5 软件功能

5.5.1 信息叠加

系统录制的视频流数据中叠加的信息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叠加的信息为日期和时间(计时基准为北京时间),格式为: YYYY-MM-DD hh:mm:ss;

b) 支持叠加通道号;

c) 支持叠加GPS经纬度、车速信息;

d) 支持车牌号信息叠加(可选);

e) 叠加的信息文字应支持高亮反射,且不影响视频流主画面的观看(可选)。

5.5.2 编码格式

系统的视频流数据应采用H.264或其它编码,并以PS格式存储。

5.5.3 音频采集

系统应支持录音功能,录音编码:G711U/G711A;采样率:8kHz;码率64Kbps;通道数:单通道;

5.5.4 视频码率

系统录制的视频码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视频码率

序号 视频分辨率 帧率 码率

1 1920*1080 25fps ≤8Mbps

2 1280*720 25fps ≤8Mbps

5.5.5 抓图质量

系统应支持抓图功能,抓图分辨率同当前设定的录像分辨率,图片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6

Q/HQC 009—2020

表3 图片质量

序号 图片分辨率 图片质量(B.1图像质量评价分级)

1 1920*1080 优

2 1280*720 优

5.5.6 动态图像质量

系统应能在车辆行驶时自动记录和存储视频流图像。存储视频流图像流畅,并具有昼夜光线变化、

道路环境变化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且能清晰成像。图像清晰度应能满足人工对车辆轮廓、车辆

号牌、交通标志和视野中景物等的识别。动态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参见附录A。

5.5.7 存储

5.5.7.1 存储管理

设备应支持外置SD或TF存储,存储容量范围在8 GB~256GB之间。

5.5.7.2 存储器要求

外置TF存储器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系统应具备SD或 TF 卡槽;

b) SD或TF 卡槽应设置在便于插装和取出的部位;

c) 支持海康黑卡存储,支持寿命预警和监控监测(可选)。

5.5.7.3 存储规则

系统存储采用预分配存储,应符合以下规则:

a) 多媒体片段分配原则,根据不同的TF卡容量进行分段,每个片段可用于存储普通录像、紧急录像、

音频和图片文件;

b) 多媒体内容比例:紧急录像最多12%,图片最多8%,音频最多4%,支持进行循环覆盖。

5.5.7.4 存储文件命名

文件命名规则应符合以下规定:

多媒体片段文件命名:hiv*****.mp4;

索引文件命名:index**.bin;

标识文件命名:HKWS;

日志文件命名:log**.bin。

5.5.8 持续录像稳定性

系统应支持持续录像,且视频流数据流连续支持自动覆盖,图像不漏秒、不丢帧、无卡顿、无花屏。

5.5.9 最大记录间隔时间

系统应能自动分段记录和存储车辆行驶时前方视野中的视频流数据,相邻两段视频流之间最大记录间

隔时间应不大于0.04 s。

7

Q/HQC 009—2020

5.5.10 事件触发

当车辆发生碰撞事件时,应具有以下功能:

a) 带有g-sensor的设备能触发事件录像;

b) 支持录制事件触发时间点前t1秒和触发后t2秒的一段录像。录像时长为(t1+t2)s,且t1≤15s

5.5.11 固件升级

系统应支持TF卡进行固件升级。

可选通过4G连接平台进行远程升级方式。

5.5.12 系统校时

外设应能通过GPS或手机APP或4G对设备进行校时,时间偏差±3秒以内系统不校时。

其中校时优先级,GPS>手机>4G。

5.5.13 停车监控

停车监控模式开机时,系统录像一段时间(如60秒)后应自动进入休眠模式。

5.5.14 延时关机

系统接收到关机信号后,应支持根据配置(0s~65535s可配)进行延时关机处理,然后进入休眠模式。

5.5.15 断电保护

系统应具备断电时的短时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在外部供电断电情况下仍保持持续录像不小于5s并完成

数据保存,避免数据丢失。

5.5.16 4G功能(可选)

应支持基于通用GSM、CDMA、TD-CDMA、TD-SCDMA、CDMA2000、WCDMA、TD-LTE、FDD-LTE或其他无线通

信网络传输机制下的通信模式之一。

5.5.17 蓝牙(可选)

支持基于蓝牙协议的功能,如抓拍图片,信令通信。

5.5.18 G-sensor

应能通过G-sensor模块检测晃动,触发紧急录像;

应能通过G-sensor模块,检测出当前车辆的状态,如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可选)。

5.5.19 平台接入

应能支持基于JT808、JT1078、JT905等协议的平台接入。

应能支持基于海康EHOME协议的平台接入。

5.6 系统性能

5.6.1 启动时间

系统通电到开始录像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20s,录制的第一帧图像应无异常。

8

Q/HQC 009—2020

5.6.2 静态电流

在系统休眠情况下,静态电流≤0.2mA@12V。

5.6.3 Wi-Fi速率

屏蔽室环境,应满足2.4G模式下≥12 Mbps,5G模式下≥20 Mbps。

5.6.4 4G速率

在信号较好的场景,上行带宽≥10Mbps;平台支持带宽下下行带宽≥30Mbps。

5.6.5 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模块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卫星接收通道:不小于12个;

——灵敏度:优于-130dBm;

——水平定位精度不大于15m,高程定位精度不大于30m,速度定位精度不大于2m/s,差分定位精度(可

选):1m~5m;

——最小位置更新率为1Hz;

——热启动:实时捕获时间不超过10s。

5.6.6 输出延时

a) 屏蔽室环境,通过Wi-Fi或以太网预览实时画面,延时≤200 ms;

b) 通过CVBS预览实时画面,延时≤70 ms。

5.6.7 音视频同步

音视频同步延时≤350 ms。

5.6.8 低压保护性能

在产品需求定义的低电压下,低于其值应自动关闭主电源取电,当下次ACC ON时,系统重新启动。

5.7 图像性能

5.7.1 帧率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的帧率应不小于25 fps。

5.7.2

有效像素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像素应符合表4的规定,图像信号正常,不得有信号丢失的现象。

表4 有效像素

单位:像素点

像素级别

有效像素

100万级像素

1280x720

200万级像素

1920x1080

300万级像素

2304x1296

400万级像素

2560x1440

5.7.3 视场角

9

Q/HQC 009—2020

系统在原始分辨率下采集图像,视场角符合表5要求。

表5 视场角

项目类别

车牌识别

常规记录仪

广角记录仪

角度范围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精度

HFOV/VFOV/DFOV±5°

HFOV/VFOV/DFOV±5°

HFOV/VFOV/DFOV±5°

5.7.4 MTF值(解像力)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在原始分辨率输出下,测试图像清晰度,对于视场角度>90°产品,需使用反畸变

图卡,校正边缘视场图像畸变。解像力应符合表6要求。

表6 解像力

像素

720P

区域

中心

0.7F

1080P 中心

0.7F

1296P 中心

0.7F

1440P 中心

0.7F

1600P 中心

0.7F

解像力LW/PH

600

450

800

600

1000

700

1100

750

1200

800

5.7.5 SNR

系统在正常照度(800lux)下,图像采集单元的SNR应不小于38dB。在最低照度(2lux)下,图像采

集单元的SNR应不小于10dB。

5.7.6 最高照度

系统在最高照度测试中,图像显示正常,无滚屏、花屏、水波纹、偏色、画面泛白等现象。

5.7.7 最低照度

系统在最低照度测试中,MTF值应不低于表3的60%,不能有干扰条纹,水波纹等现象。

5.7.8 自动曝光

系统在自动曝光测试中,不同照度光源切换后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 s。

5.7.9 白平衡

10

Q/HQC 009—2020

系统在白平衡测试中,拍摄马克贝斯24色彩色测试图卡的中性色块不能有明显色差,图像不能产生偏

色现象,24色彩色测试图卡第#21,#22两块(中间两块)灰度卡HSV中的色饱和度(S)值应小于15%。同

时,使用Lab色彩空间计算白平衡偏差应小于5。

注:马克贝斯(Gretag Macbeth)彩色测试图卡是该公司提供的测试图卡的商品名,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推荐给本标准的使

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可。本标准后续所推荐的的测试图卡,若其它产品能有相同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的产品。

5.7.10 色彩还原

色彩还原基于CIE 1976色度空间色调角。系统在色彩还原测试中,各色块与白色块的实测色度误差的

欧几距离应不小于0.02。

其色调角应满足以下要求:

红色块的坐标应在(0°,44.8°)或 (332.2°,360°)范围内;

绿色块的坐标应在(96.6°,179.9°)范围内;

蓝色块的坐标应在(209.9°, 302.2°)范围内;

黄色块的坐标应在(44.8°,96.6°)范围内。

5.7.11 饱和度

系统在饱和度测试中,在D65光源下拍摄24色彩测试图卡,使用图像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饱和度应介

于110%~130%。

5.7.12 鬼像

按照6.613进行测试,鬼像与市场的面积占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大于5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应小于1%;

b)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大于30%且不大于5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应不大于8%;

c)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不大于3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不做要求;

5.7.13 眩光

产品镜头在极端的亮度照射下所产生的眩光光斑面积应不大于显示面积的25%。

5.7.14 畸变

水平视场角小于140°,测试区域0.65F~0.7F,TV Dis≤-25%。

水平视场角大于140°,测试区域0.65F~0.7F,TV Dis≤-40%。

5.8 电气性能

5.8.1 电源电压适应性

在表7中给出的相应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DUT主要功能应正常。

表7 电气性能试验参数

单位为伏特(V)

额定电源电压

12

24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

9~16

18~32

极性反接电压

14±0.1

28

短时过电压

24

/

长时过电压

18

36

5.8.2 耐电源极性反接

11

Q/HQC 009—2020

在表7给出的相应极性反接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

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3 耐电源短时过电压

在表2给出的相应短时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4 耐电源长时过电压

在表2给出的相应长时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H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5 绝缘电阻

系统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 MΩ ,经绝缘电阻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9 机械性能

5.9.1 带包装随机振动

按照6.9.1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2 带包装冲击

按照6.9.2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3 带包装跌落

按照6.9.3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4 裸机正弦振动

按照6.9.4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5 裸机随机振动

按照6.9.5的试验要求下,试验中和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6 裸机冲击

按照6.9.6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7 接插件插拔力要求

接插件插拔力符合插入力和拔出力满足产品定义的要求。

5.10 环境耐候性能

5.10.1 高低温贮存

系统经-40℃~85℃高低温贮存8H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2 低温工作

系统在-20℃低温工作保持8H,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3 高温启动

12

Q/HQC 009—2020

系统在70℃高温环境保持2H后,可以正常启动。

5.10.4 低温启动

系统经-20℃低温环境保持2H后,可以正常启动。

5.10.5 高温工作

系统在70℃高温工作保持8H,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6 温度冲击

系统在-20℃~70℃温度冲击试验中,每个温度点保持30分钟,循环10次,功能状态应达到B级。

5.10.7 温度循环

系统在

-20℃~70℃

温度循环试验中,每个温度点保持2H,循环2次,

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8 稳态湿热

系统经温度70℃、湿度93%±3RH)保持24H后,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1 电磁兼容性

5.11.1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

按照6.11.1的试验要求下,记录仪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判据B。

5.11.2

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按照6.11.2的试验要求下,对记录仪进行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试验中、试验后记录仪

所有功能应符合表8或表9的判据要求。

表8 12V系统记录仪7637-2测试等级

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最少脉冲数或试验时间

冲重复时间

最小

1

2a

3a

3b

-75V

+37V

-112V

+75V

5000个脉冲

5000个脉冲

1h

1h

0.5s

0.2s

90ms

90ms

最大

5s

5s

100ms

100ms

C

A

C

C

判据要求

表9 24V系统记录仪7637-2测试等级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最少脉冲数或试验时间

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

冲重复时间

判据要求

13

Q/HQC 009—2020

最小

1

2a

3a

3b

-450V

+37V

-150V

+150V

5000个脉冲

5000个脉冲

1h

1h

0.5s

0.2s

90ms

90ms

最大

5s

5s

100ms

100ms

A

A

C

C

5.11.3 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

按照6.11.3的试验要求下,对记录仪进行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试验,试验中、试验后记录仪所有功

能应符合判据A。

5.11.4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

按照6.11.4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试验。要求90%以上频段符合判据A,其

余频段需要在25V/m符合判据A。

5.11.5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

按照6.11.5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度-BCI试验,要求90%以上频段符合判据A,其余

频段需要在50mA符合判据A。

5.11.6 电源端口传导发射

按照6.11.6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源端口传导发射测试,应满足表10限值要求。(CLASS B限

值要求)

表10 记录仪电源端口传导骚扰限值(CLASS B)

频率范围

0.15MHz-0.5MHz

0.5MHz-5MHz

5MHz-30MHz

平均值限值/dB(uV)

56~46

46

50

准峰值限值/dB(uV)

66~56

56

60

5.11.7 电磁辐射发射

按照6.11.7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发射3米法测试,应满足表11限值要求。(CLASS B限

值要求)

表11 记录仪辐射骚扰限值(CLASS B)

频率范围

30MHz-230MHz

230MHz-1000MHz

1000MHz-3000MHz

3000MHz-6000MHz

平均值限值/dB(uV/m)

/

/

50

54

准峰值限值/dB(uV/m)

40

47

/

/

峰值限值/dB(uV/m)

/

/

70

74

6 试验方法

14

Q/HQC 009—2020

6.1 试验环境条件

6.1.1 大气环境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23℃±5℃和相对湿度25%~75%的室温条件下进行。

6.2 外观与结构试验方法

使用D65光源目距500mm,用视觉检查法检查样件,通过目视查看。

6.3 接口要求试验方法

6.3.1 电源接口

以主观评判方式,在D65光源目距500mm,电源接口处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等机械

损伤。

6.3.2 通信接口测试

以主观评判方式,在D65光源目距500mm,通信接口处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等机械

损伤。

6.3.3 TF卡插拔试验

使用测试工装插拔TF卡,插拔测试速率在2s~5s一次,插拔次数符合5.3.3的要求。

6.3.4 模拟摄像头插拔试验

使用测试工装插拔摄像头接口,插拔测试速率在5s~10s一次,插拔次数符合5.3.4的要求。

6.3.5 按键测试方法

以手按压按键,以主观方式评价,按键无卡滞感,符合客户对按键的要求。

6.4 安装试验方法

使用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塞规等工具),或将DVR置于检测夹具上,测量相应的装配位置尺寸公差

是否符合图纸定义的要求。

6.5 功能试验

6.5.1 信息叠加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视频的叠加信息,应符合5.5.1的

规定。

6.5.2 编码格式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的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编码格式,应符合5.5.2的规定。

6.5.3 音频采集

DVR以工作模式B2,开启音频记录,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音视频,用音视频播放器查看音频的编码格

式、采样率、信噪比、通道数、ADC位数,应符合5.5.3的规定。

15

Q/HQC 009—2020

6.5.4 视频码率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视频的帧率、码率,应符合5.5.4

的规定。

6.5.5 抓图质量试验方法

DVR以工作模式B2,抓取一张图片,用图片播放器查看图片的分辨率及图像质量,应符合5.5.5的规定。

6.5.6 动态图像质量

根据动态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中的环境要求,录制不同的视频,用视频播放设备观看视频图像质量,应

符合5.5.6的规定

6.5.7 存储

6.5.7.1 存储管理

DVR以工作模式B2,通过外置存储,使用不同容量的SD卡或TF卡进行存储,存储卡的容量应符合5.5.7.1

的规定。

6.5.7.2 存储器

DVR以工作模式B2,通过外置存储,使用TF卡进行拔插测试,存储器应符合5.5.7.2的规定。

6.5.7.3 存储规则

DVR以工作模式B2,连续录制8h以上视频流数据,使存储开始覆盖,期间触发碰撞录像、报警录像,

等全部类型的录像,开启音频,触发抓图。查看存储介质中的录像、抓图、音频数据,应符合5.5.7.3的

规定。

6.5.7.4 存储文件命名

DVR格式化存储卡后,查看存储介质中文件的命名,应符合5.5.7.4的规定。

6.5.8 持续录像

DVR以工作模式B2,连续录制8h视频流数据,用视频播放器观看记录的录像的图像,应符合5.5.8的规

定。

6.5.9 最大记录间隔时间

DVR以工作模式B2,对帧速率测试仪的显示画面进行摄录。视频播放设备对录的视频数据进行单帧回

放,检查分段摄录的两个相邻文件的结束和开始画面信息显示的时间间隔,应符合5.5.9的规定。

6.5.10 事件触发

DVR以工作模式B2,模拟车辆发生碰撞(摇晃设备),当触发事件后,用视频播放器观看记录的紧急

录像数据,应符合5.5.10的规定。

6.5.11 固件升级

当使用TF卡升级,使用DVR可识别的格式正确的TF卡,存入正确的版本,可对DVR进行固件升级,应符

合5.5.11的规定。

16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周嘉玉)

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

Q/HQC 009—2020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1

3.1 术语和定义 ..................................................................... 1

3.2 缩略语 ......................................................................... 3

4 产品标识 ........................................................................... 3

5 要求 ............................................................................... 4

5.1 功能状态分级 ................................................................... 4

5.2 外观与结构 ..................................................................... 4

5.3 接口要求 ....................................................................... 5

5.4 安装要求 ....................................................................... 6

5.5 软件功能 ....................................................................... 6

5.6 系统性能 ....................................................................... 8

5.7 图像性能 ....................................................................... 9

5.8

电气性能 ...................................................................... 11

5.9 机械性能 ...................................................................... 12

5.10 环境耐候性能 ................................................................. 12

5.11 电磁兼容性 ................................................................... 13

6 试验方法 .......................................................................... 14

6.1 试验环境条件 .................................................................. 15

6.2 外观与结构试验方法 ............................................................ 15

6.3 接口要求试验方法 .............................................................. 15

6.4 安装试验方法 .................................................................. 15

6.5 功能试验 ...................................................................... 15

6.6 系统性能试验 .................................................................. 17

6.7

图像性能试验 .................................................................. 18

6.8 电气性能试验 .................................................................. 23

6.9 机械性能试验 .................................................................. 23

6.10 环境耐候性能试验 ............................................................. 26

6.11 电磁兼容性试验 ............................................................... 29

7 出厂检验 .......................................................................... 31

7.1 合格产品标志 .................................................................. 31

7.2 出厂检验项目 .................................................................. 31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31

8.1 标志 .......................................................................... 31

8.2 包装 .......................................................................... 31

I

Q/HQC 009—2020

8.3 运输 .......................................................................... 31

8.4 贮存 .......................................................................... 3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动态图像质量评价 ........................................... 3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用结构件材料 ............................................. 36

II

Q/HQC 00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言舞、张莹、蓝秀南、舒仁发、杨洋43、陈雨佳、施方晶、林铨、许路。

III

Q/HQC 009—2020

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后装行业类行车记录仪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产品标识、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及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基于后装的行业类行车记录仪(以下简称DVR)。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22-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4857.5-1992 包装 运输包装件 跌落试验方法

GB/T 4857.23-2012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23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951-2019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

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2012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

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GB/T 28046.2-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 28046.3-2011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 33014.2-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波暗

室法

GB/T 33014.4-2016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 第4部分:大电流

注入(BCI)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1128-2019 汽车用摄像头标准

Q/_R57 汽车电子产品外观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Q/HQC 009—2020

3.1.1

帧率 frame rate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完整图像画面个数,单位为帧/秒(fps)。

3.1.2

像素 pixel

电子影像传感器上能单独感光的物理单元。

3.1.3

有效像素 effective pixel

电子影像传感器中,能进行有效光电转换并输出影像信号的像素。

3.1.4

信噪比 signal noise ratio(SNR)

视频信号的大小与噪声信号(无用信号)大小的比例,以dB为单位。

SNR (dB) = 20 log10(Si/Ni)

式中:

Si:色块i的信号(平均像素亮度值)。

Ni:色块i的噪声值(像素亮度值的标准差)。

3.1.5

灰阶 gray scale

摄像设备对不同光谱特性或等效光谱特性的灰度的分辨能力,通常用拍摄灰阶图卡来测试。

3.1.6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摄像设备能够记录的从最黑到最白之间的最大灰阶范围。动态范围越大说明拍摄的影像层次越分明,

所有超出动态范围之外的像素值都只能记录为最黑或最白。它实际上描述了摄像设备记录影像灰阶等级的

能力,可用灰阶测试图卡的灰阶级数表达。

3.1.7

自动曝光 auto exposure

摄像设备在不同环境照度下,通过对光圈、曝光时间、增益等一种或几种组合调整,来达到目标亮度

的过程。

3.1.8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2

Q/HQC 009—2020

摄像设备对不同光源照明条件下所拍摄的灰色物体影像,还原为与人眼在相同条件下观察被拍摄物体

相符合的色彩过程。

3.1.9

色彩还原color rendition

摄像设备对标准颜色块成像的结果,通过矩阵运算或者查找表映射的方式,还原为标准颜色的过程。

简单地说,色彩还原反应了成像设备真实重现被摄物体颜色的能力。

3.1.10

饱和度 saturation

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反应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C:汽车辅助电源(Accessory mode)

DVR:行车记录仪(Driving Video Recorder)

DFOV:对角视场角(Diagonal Field of View)

DUT: 受试装置(Device Under Test)

EMMC:内嵌式存储器(Embedded Multi-media Card)

HFOV:水平视场角(Horizontal Field of View)

LW/PH: 线宽每像高(Line Widths per Picture Height)

MTF: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VFOV:垂直视场角(Vertical Field of View)

4 产品标识

按照图1进行命名:

AE-DI X X X X – X X

产品序列,数字表示

产品属性,字母表示

主控属性,数字表示

路数,数字表示

屏幕尺寸,数字表示

分辨率,数字表示

后装行业类记录仪

图1 产品命名

3

Q/HQC 009—2020

5 要求

5.1 功能状态分级

5.1.1 工作模式定义

A1: 被测样件未通电,也未与线束及接插件相连;

A2: 被测样件未通电,但与线束及接插件相连;

B1: 被测样件不带载工作;

B2: 被测样件必须带载工作。

5.1.2

系统功能状态分级

系统的功能状态分级见表1。

表1 功能状态分级

等级

A

B

功能描述

全部功能符合要求,图像上不能觉察有损伤和干扰,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试验中全部功能符合要求,图像允许出现轻微卡顿、明暗有轻微变化或有轻微的噪点、水波纹、斜纹、亮

纹、雪花点和轻微色偏,图像较清晰且可明显识别。试验结束后恢复正常。

试验中允许功能部分失效,存储功能不能失效,图像上有明显的噪点、花屏、水波纹以及轻微的闪屏、滚

屏、画面抖动等现象,图像较清晰但有明显色偏,试验结束后恢复正常。

试验中功能多数失效,图像出现卡滞、明显的闪屏、滚屏、花屏、短时间能恢复的黑屏或白屏,画面抖动,

图像不清晰、无色彩,影响观看,干扰撤消后,需手动操作上电或重启才能恢复正常。

试验中功能多数或全部失效,图像严重损伤或严重干扰、长时间不能恢复的黑屏或白屏,不能观看,甚至

硬件损坏,需要维修或更换器件才能恢复。

C

D

E

5.2 外观与结构

5.2.1 尺寸及外观要求

5.2.1.1 外观要求

产品表面应无擦痕、损伤、变形、露底、漏喷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

等机械损伤。永久性标识等内容正确,字体清晰;符号、图案、数字及颜色应清晰完整。

还应符合Q/_R57《汽车电子产品外观检验规范》中的6.1.2.3和6.1.3的要求。

5.2.2 结构要求

5.2.2.1 产品结构功能要求

产品的结构功能应能实现产品功能定义要求。

5.2.2.2 产品材料性能要求

产品材料选型应符合产品需求,优先选用产品经理认可或已有的材料。常用材料选型参见附录B。

5.2.2.3 产品表面处理要求

表面涂层颜色纹理应与产品需求的样件或标准色板一致,符合产品经理定义的要求。

4

Q/HQC 009—2020

5.2.2.4 产品装配间隙要求

DVR壳体装配应保持间隙均匀一致,符合数模、图纸、外观效果应符合产品外观要求,并与整车装配

协调一致。

5.2.2.5 产品标识要求

标签的内容及粘贴位置应符合图纸及国家或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定义。标贴粘贴牢固;同整机

一起试验时不应有翘皮、褶皱、起泡、变色、褪色或脱落的情况。

标识镭雕,丝印图案、文字内容应表达正确、清晰。位置及外观符合图纸和国家或行业相关产品标准

的规定,并总体美观。

5.2.2.6 产品舒适性要求

各按键按压力大小应基本一致,按键按下、弹起应轻松、灵活,无滞涩、卡键。TF、接插件易装配。

DVR上各零部件应配合到位,DVR在晃动时,各零部件无松动,无杂音发出。各运动件(按键)在运动

时,应无异音出现,操作声响应均匀一致;DVR在整车安装后,整车运行时应无异音出现。

DVR警报声不可对驾驶人员造成噪声污染甚至产生伤害,警报音需注重驾驶的舒适性和警告性,符合客

户的定义要求或者主观评估要求。

DVR与车身装配时,应拆装顺畅,无卡顿,干涉,拆装力过大等问题,满足机械,环境等相关实验要求。

5.3 接口要求

接插件选型应优先选用现有公司规格认可的接插件。

5.3.1

电源接口

接插件设计应考虑对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

5.3.2 通信接口

LVDS/CVBS、CAN/LIN、Ethernet、USB等接插件设计时应考虑对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

5.3.3 存储接口

TF卡应易于插拔,防止插入过程中卡住或者插偏。TF卡插拔有效次数应大于5000次。

5.3.4 模拟摄像头接口

TVI、AHD等模拟摄像头接口设计时应考虑插端装配及操作空间,外观缝隙均匀。外接摄像头插拔有效

次数应大于500次。

5.3.5 指示灯

5.3.5.1 指示灯造型要求

各指示灯造型应与效果图一致,大小一致美观,满足可视性要求,在整车状态不应出现被遮挡问题;

指示灯顶面应做纹理加工等处理,以避免眩光等问题。

5.3.5.2 指示灯安装要求

各指示灯应保证安装后状态一致——指示灯顶面距其所安装母体顶面高度一致,指示灯周边间隙一致,

无漏光。在使用过程中指示灯无松动脱落、指示灯顶面高度无变化

5

Q/HQC 009—2020

5.3.5.3 指示灯颜色要求

各指示灯颜色及亮度应均匀一致,DVR处于不同状态时指示灯显示的不同颜色,亮度应基本一致,不

应有明显变暗或者变亮的情况。各状态指示灯背光颜色及亮度应符合产品的波长及光强定义要求,或者满

足产品主观评价要求;无暗点、亮点、漏光、炫光刺眼等问题,且无明显色差。

5.3.5.4 按键

各按键按压力大小应基本一致;各按键在静止状态及操作过程中应无明显松晃动,各按键晃动量基本

一致;按键按下、弹起应轻松、灵活,无滞涩、卡键。

5.4 安装要求

安装视频采集单元(摄像头)在车辆上安装牢固,摄像角度可在设定范围内调节。安装的部位应当避

免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脏污、遮挡及影响视频采集的现象,应当避免当车辆发生一般碰撞时产生位移、损

坏、脱落等现象。

5.5 软件功能

5.5.1 信息叠加

系统录制的视频流数据中叠加的信息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叠加的信息为日期和时间(计时基准为北京时间),格式为: YYYY-MM-DD hh:mm:ss;

b) 支持叠加通道号;

c) 支持叠加GPS经纬度、车速信息;

d) 支持车牌号信息叠加(可选);

e) 叠加的信息文字应支持高亮反射,且不影响视频流主画面的观看(可选)。

5.5.2 编码格式

系统的视频流数据应采用H.264或其它编码,并以PS格式存储。

5.5.3 音频采集

系统应支持录音功能,录音编码:G711U/G711A;采样率:8kHz;码率64Kbps;通道数:单通道;

5.5.4 视频码率

系统录制的视频码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视频码率

序号 视频分辨率 帧率 码率

1 1920*1080 25fps ≤8Mbps

2 1280*720 25fps ≤8Mbps

5.5.5 抓图质量

系统应支持抓图功能,抓图分辨率同当前设定的录像分辨率,图片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6

Q/HQC 009—2020

表3 图片质量

序号 图片分辨率 图片质量(B.1图像质量评价分级)

1 1920*1080 优

2 1280*720 优

5.5.6 动态图像质量

系统应能在车辆行驶时自动记录和存储视频流图像。存储视频流图像流畅,并具有昼夜光线变化、

道路环境变化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且能清晰成像。图像清晰度应能满足人工对车辆轮廓、车辆

号牌、交通标志和视野中景物等的识别。动态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参见附录A。

5.5.7 存储

5.5.7.1 存储管理

设备应支持外置SD或TF存储,存储容量范围在8 GB~256GB之间。

5.5.7.2 存储器要求

外置TF存储器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系统应具备SD或 TF 卡槽;

b) SD或TF 卡槽应设置在便于插装和取出的部位;

c) 支持海康黑卡存储,支持寿命预警和监控监测(可选)。

5.5.7.3 存储规则

系统存储采用预分配存储,应符合以下规则:

a) 多媒体片段分配原则,根据不同的TF卡容量进行分段,每个片段可用于存储普通录像、紧急录像、

音频和图片文件;

b) 多媒体内容比例:紧急录像最多12%,图片最多8%,音频最多4%,支持进行循环覆盖。

5.5.7.4 存储文件命名

文件命名规则应符合以下规定:

多媒体片段文件命名:hiv*****.mp4;

索引文件命名:index**.bin;

标识文件命名:HKWS;

日志文件命名:log**.bin。

5.5.8 持续录像稳定性

系统应支持持续录像,且视频流数据流连续支持自动覆盖,图像不漏秒、不丢帧、无卡顿、无花屏。

5.5.9 最大记录间隔时间

系统应能自动分段记录和存储车辆行驶时前方视野中的视频流数据,相邻两段视频流之间最大记录间

隔时间应不大于0.04 s。

7

Q/HQC 009—2020

5.5.10 事件触发

当车辆发生碰撞事件时,应具有以下功能:

a) 带有g-sensor的设备能触发事件录像;

b) 支持录制事件触发时间点前t1秒和触发后t2秒的一段录像。录像时长为(t1+t2)s,且t1≤15s

5.5.11 固件升级

系统应支持TF卡进行固件升级。

可选通过4G连接平台进行远程升级方式。

5.5.12 系统校时

外设应能通过GPS或手机APP或4G对设备进行校时,时间偏差±3秒以内系统不校时。

其中校时优先级,GPS>手机>4G。

5.5.13 停车监控

停车监控模式开机时,系统录像一段时间(如60秒)后应自动进入休眠模式。

5.5.14 延时关机

系统接收到关机信号后,应支持根据配置(0s~65535s可配)进行延时关机处理,然后进入休眠模式。

5.5.15 断电保护

系统应具备断电时的短时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在外部供电断电情况下仍保持持续录像不小于5s并完成

数据保存,避免数据丢失。

5.5.16 4G功能(可选)

应支持基于通用GSM、CDMA、TD-CDMA、TD-SCDMA、CDMA2000、WCDMA、TD-LTE、FDD-LTE或其他无线通

信网络传输机制下的通信模式之一。

5.5.17 蓝牙(可选)

支持基于蓝牙协议的功能,如抓拍图片,信令通信。

5.5.18 G-sensor

应能通过G-sensor模块检测晃动,触发紧急录像;

应能通过G-sensor模块,检测出当前车辆的状态,如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等(可选)。

5.5.19 平台接入

应能支持基于JT808、JT1078、JT905等协议的平台接入。

应能支持基于海康EHOME协议的平台接入。

5.6 系统性能

5.6.1 启动时间

系统通电到开始录像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20s,录制的第一帧图像应无异常。

8

Q/HQC 009—2020

5.6.2 静态电流

在系统休眠情况下,静态电流≤0.2mA@12V。

5.6.3 Wi-Fi速率

屏蔽室环境,应满足2.4G模式下≥12 Mbps,5G模式下≥20 Mbps。

5.6.4 4G速率

在信号较好的场景,上行带宽≥10Mbps;平台支持带宽下下行带宽≥30Mbps。

5.6.5 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模块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卫星接收通道:不小于12个;

——灵敏度:优于-130dBm;

——水平定位精度不大于15m,高程定位精度不大于30m,速度定位精度不大于2m/s,差分定位精度(可

选):1m~5m;

——最小位置更新率为1Hz;

——热启动:实时捕获时间不超过10s。

5.6.6 输出延时

a) 屏蔽室环境,通过Wi-Fi或以太网预览实时画面,延时≤200 ms;

b) 通过CVBS预览实时画面,延时≤70 ms。

5.6.7 音视频同步

音视频同步延时≤350 ms。

5.6.8 低压保护性能

在产品需求定义的低电压下,低于其值应自动关闭主电源取电,当下次ACC ON时,系统重新启动。

5.7 图像性能

5.7.1 帧率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的帧率应不小于25 fps。

5.7.2

有效像素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的有效像素应符合表4的规定,图像信号正常,不得有信号丢失的现象。

表4 有效像素

单位:像素点

像素级别

有效像素

100万级像素

1280x720

200万级像素

1920x1080

300万级像素

2304x1296

400万级像素

2560x1440

5.7.3 视场角

9

Q/HQC 009—2020

系统在原始分辨率下采集图像,视场角符合表5要求。

表5 视场角

项目类别

车牌识别

常规记录仪

广角记录仪

角度范围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无硬性要求,不制定规格

精度

HFOV/VFOV/DFOV±5°

HFOV/VFOV/DFOV±5°

HFOV/VFOV/DFOV±5°

5.7.4 MTF值(解像力)

系统图像采集单元在原始分辨率输出下,测试图像清晰度,对于视场角度>90°产品,需使用反畸变

图卡,校正边缘视场图像畸变。解像力应符合表6要求。

表6 解像力

像素

720P

区域

中心

0.7F

1080P 中心

0.7F

1296P 中心

0.7F

1440P 中心

0.7F

1600P 中心

0.7F

解像力LW/PH

600

450

800

600

1000

700

1100

750

1200

800

5.7.5 SNR

系统在正常照度(800lux)下,图像采集单元的SNR应不小于38dB。在最低照度(2lux)下,图像采

集单元的SNR应不小于10dB。

5.7.6 最高照度

系统在最高照度测试中,图像显示正常,无滚屏、花屏、水波纹、偏色、画面泛白等现象。

5.7.7 最低照度

系统在最低照度测试中,MTF值应不低于表3的60%,不能有干扰条纹,水波纹等现象。

5.7.8 自动曝光

系统在自动曝光测试中,不同照度光源切换后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 s。

5.7.9 白平衡

10

Q/HQC 009—2020

系统在白平衡测试中,拍摄马克贝斯24色彩色测试图卡的中性色块不能有明显色差,图像不能产生偏

色现象,24色彩色测试图卡第#21,#22两块(中间两块)灰度卡HSV中的色饱和度(S)值应小于15%。同

时,使用Lab色彩空间计算白平衡偏差应小于5。

注:马克贝斯(Gretag Macbeth)彩色测试图卡是该公司提供的测试图卡的商品名,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推荐给本标准的使

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可。本标准后续所推荐的的测试图卡,若其它产品能有相同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的产品。

5.7.10 色彩还原

色彩还原基于CIE 1976色度空间色调角。系统在色彩还原测试中,各色块与白色块的实测色度误差的

欧几距离应不小于0.02。

其色调角应满足以下要求:

红色块的坐标应在(0°,44.8°)或 (332.2°,360°)范围内;

绿色块的坐标应在(96.6°,179.9°)范围内;

蓝色块的坐标应在(209.9°, 302.2°)范围内;

黄色块的坐标应在(44.8°,96.6°)范围内。

5.7.11 饱和度

系统在饱和度测试中,在D65光源下拍摄24色彩测试图卡,使用图像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饱和度应介

于110%~130%。

5.7.12 鬼像

按照6.613进行测试,鬼像与市场的面积占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大于5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应小于1%;

b)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大于30%且不大于5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应不大于8%;

c) 若鬼像与原像的峰值亮度比值不大于30%,鬼像与视场的面积占比不做要求;

5.7.13 眩光

产品镜头在极端的亮度照射下所产生的眩光光斑面积应不大于显示面积的25%。

5.7.14 畸变

水平视场角小于140°,测试区域0.65F~0.7F,TV Dis≤-25%。

水平视场角大于140°,测试区域0.65F~0.7F,TV Dis≤-40%。

5.8 电气性能

5.8.1 电源电压适应性

在表7中给出的相应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DUT主要功能应正常。

表7 电气性能试验参数

单位为伏特(V)

额定电源电压

12

24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

9~16

18~32

极性反接电压

14±0.1

28

短时过电压

24

/

长时过电压

18

36

5.8.2 耐电源极性反接

11

Q/HQC 009—2020

在表7给出的相应极性反接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

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3 耐电源短时过电压

在表2给出的相应短时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4 耐电源长时过电压

在表2给出的相应长时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H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系统各项功能应正常

5.8.5 绝缘电阻

系统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 MΩ ,经绝缘电阻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9 机械性能

5.9.1 带包装随机振动

按照6.9.1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2 带包装冲击

按照6.9.2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3 带包装跌落

按照6.9.3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包装外观应无明显破损,内部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4 裸机正弦振动

按照6.9.4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5 裸机随机振动

按照6.9.5的试验要求下,试验中和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6 裸机冲击

按照6.9.6的试验要求下,试验后设备外观和功能符合判据A要求。

5.9.7 接插件插拔力要求

接插件插拔力符合插入力和拔出力满足产品定义的要求。

5.10 环境耐候性能

5.10.1 高低温贮存

系统经-40℃~85℃高低温贮存8H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2 低温工作

系统在-20℃低温工作保持8H,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3 高温启动

12

Q/HQC 009—2020

系统在70℃高温环境保持2H后,可以正常启动。

5.10.4 低温启动

系统经-20℃低温环境保持2H后,可以正常启动。

5.10.5 高温工作

系统在70℃高温工作保持8H,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6 温度冲击

系统在-20℃~70℃温度冲击试验中,每个温度点保持30分钟,循环10次,功能状态应达到B级。

5.10.7 温度循环

系统在

-20℃~70℃

温度循环试验中,每个温度点保持2H,循环2次,

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0.8 稳态湿热

系统经温度70℃、湿度93%±3RH)保持24H后,试验中和试验后,功能状态应达到A级。

5.11 电磁兼容性

5.11.1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

按照6.11.1的试验要求下,记录仪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应出现电气故障,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判据B。

5.11.2

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按照6.11.2的试验要求下,对记录仪进行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试验中、试验后记录仪

所有功能应符合表8或表9的判据要求。

表8 12V系统记录仪7637-2测试等级

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最少脉冲数或试验时间

冲重复时间

最小

1

2a

3a

3b

-75V

+37V

-112V

+75V

5000个脉冲

5000个脉冲

1h

1h

0.5s

0.2s

90ms

90ms

最大

5s

5s

100ms

100ms

C

A

C

C

判据要求

表9 24V系统记录仪7637-2测试等级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最少脉冲数或试验时间

短脉冲循环时间或脉

冲重复时间

判据要求

13

Q/HQC 009—2020

最小

1

2a

3a

3b

-450V

+37V

-150V

+150V

5000个脉冲

5000个脉冲

1h

1h

0.5s

0.2s

90ms

90ms

最大

5s

5s

100ms

100ms

A

A

C

C

5.11.3 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

按照6.11.3的试验要求下,对记录仪进行耦合电瞬态发射抗扰度试验,试验中、试验后记录仪所有功

能应符合判据A。

5.11.4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

按照6.11.4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试验。要求90%以上频段符合判据A,其

余频段需要在25V/m符合判据A。

5.11.5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

按照6.11.5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抗扰度-BCI试验,要求90%以上频段符合判据A,其余

频段需要在50mA符合判据A。

5.11.6 电源端口传导发射

按照6.11.6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源端口传导发射测试,应满足表10限值要求。(CLASS B限

值要求)

表10 记录仪电源端口传导骚扰限值(CLASS B)

频率范围

0.15MHz-0.5MHz

0.5MHz-5MHz

5MHz-30MHz

平均值限值/dB(uV)

56~46

46

50

准峰值限值/dB(uV)

66~56

56

60

5.11.7 电磁辐射发射

按照6.11.7的试验要求,对记录仪进行电磁辐射发射3米法测试,应满足表11限值要求。(CLASS B限

值要求)

表11 记录仪辐射骚扰限值(CLASS B)

频率范围

30MHz-230MHz

230MHz-1000MHz

1000MHz-3000MHz

3000MHz-6000MHz

平均值限值/dB(uV/m)

/

/

50

54

准峰值限值/dB(uV/m)

40

47

/

/

峰值限值/dB(uV/m)

/

/

70

74

6 试验方法

14

Q/HQC 009—2020

6.1 试验环境条件

6.1.1 大气环境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23℃±5℃和相对湿度25%~75%的室温条件下进行。

6.2 外观与结构试验方法

使用D65光源目距500mm,用视觉检查法检查样件,通过目视查看。

6.3 接口要求试验方法

6.3.1 电源接口

以主观评判方式,在D65光源目距500mm,电源接口处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等机械

损伤。

6.3.2 通信接口测试

以主观评判方式,在D65光源目距500mm,通信接口处光滑平整、无锈蚀,无裂纹、变形、碰撞等机械

损伤。

6.3.3 TF卡插拔试验

使用测试工装插拔TF卡,插拔测试速率在2s~5s一次,插拔次数符合5.3.3的要求。

6.3.4 模拟摄像头插拔试验

使用测试工装插拔摄像头接口,插拔测试速率在5s~10s一次,插拔次数符合5.3.4的要求。

6.3.5 按键测试方法

以手按压按键,以主观方式评价,按键无卡滞感,符合客户对按键的要求。

6.4 安装试验方法

使用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塞规等工具),或将DVR置于检测夹具上,测量相应的装配位置尺寸公差

是否符合图纸定义的要求。

6.5 功能试验

6.5.1 信息叠加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视频的叠加信息,应符合5.5.1的

规定。

6.5.2 编码格式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的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编码格式,应符合5.5.2的规定。

6.5.3 音频采集

DVR以工作模式B2,开启音频记录,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音视频,用音视频播放器查看音频的编码格

式、采样率、信噪比、通道数、ADC位数,应符合5.5.3的规定。

15

Q/HQC 009—2020

6.5.4 视频码率

DVR以工作模式B2,录制一段不少于1分钟视频,用视频播放器查看视频的帧率、码率,应符合5.5.4

的规定。

6.5.5 抓图质量试验方法

DVR以工作模式B2,抓取一张图片,用图片播放器查看图片的分辨率及图像质量,应符合5.5.5的规定。

6.5.6 动态图像质量

根据动态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中的环境要求,录制不同的视频,用视频播放设备观看视频图像质量,应

符合5.5.6的规定

6.5.7 存储

6.5.7.1 存储管理

DVR以工作模式B2,通过外置存储,使用不同容量的SD卡或TF卡进行存储,存储卡的容量应符合5.5.7.1

的规定。

6.5.7.2 存储器

DVR以工作模式B2,通过外置存储,使用TF卡进行拔插测试,存储器应符合5.5.7.2的规定。

6.5.7.3 存储规则

DVR以工作模式B2,连续录制8h以上视频流数据,使存储开始覆盖,期间触发碰撞录像、报警录像,

等全部类型的录像,开启音频,触发抓图。查看存储介质中的录像、抓图、音频数据,应符合5.5.7.3的

规定。

6.5.7.4 存储文件命名

DVR格式化存储卡后,查看存储介质中文件的命名,应符合5.5.7.4的规定。

6.5.8 持续录像

DVR以工作模式B2,连续录制8h视频流数据,用视频播放器观看记录的录像的图像,应符合5.5.8的规

定。

6.5.9 最大记录间隔时间

DVR以工作模式B2,对帧速率测试仪的显示画面进行摄录。视频播放设备对录的视频数据进行单帧回

放,检查分段摄录的两个相邻文件的结束和开始画面信息显示的时间间隔,应符合5.5.9的规定。

6.5.10 事件触发

DVR以工作模式B2,模拟车辆发生碰撞(摇晃设备),当触发事件后,用视频播放器观看记录的紧急

录像数据,应符合5.5.10的规定。

6.5.11 固件升级

当使用TF卡升级,使用DVR可识别的格式正确的TF卡,存入正确的版本,可对DVR进行固件升级,应符

合5.5.11的规定。

16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