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邴雍)

生命的化学, 2014, 34(3): 385-391 常天俊, 等. 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doi: 10.13488/.20140309· 385 ·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常天俊

*

,李 刚,李卫国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焦作 454000)

摘要:

G-

四链体是由富含鸟嘌呤的

DNA

RNA

折叠形成的高级结构。可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在人基

因组中广泛分布,涉及

DNA

复制、端粒维持、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遗传不稳定性等过程。研究发现有

些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序列也具有生物活性,如核仁素的核酸适体

AS1411

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增殖活

性。

G-

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对于恶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靶向治疗,以及设计开发核酸类抗癌药物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G-

四链体;功能核酸;核酸适体;分子识别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quadruplex nucleic acids

CHANG Tianjun

*

, LI Gang, LI Weiguo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G-quadruplexes (G4s) are four-stranded DNA or RNA secondary structures formed in special

G-riching sequences. Putative G-quadruplex-forming sequences are highly prevalent in human genome,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telomere maintenance,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and genetic instability. Synthetic

G-quadruplexes also have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s, e.g., AS1411 is reported as an anti-nucleolin aptamer

and has cancer-selective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quadruplex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malignancies, and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ucleic acids anti-cancer drugs.

Key Words: G-quadruplex; functional nucleic acid; aptamer; molecular recognition

G-

四链体

(G-quadruplex)

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

嘌呤

(G)

DNA

RNA

折叠形成的高级结构。

G-

分体

(G-quartet)

是四链体的结构单元,由

Hoogsteen

氢键连接

4

G

形成环状平面,两层或以上的四分

体通过

π

-

π

堆积形成四链体

(

1)

[1]

G-

四链体一般

需要一价阳离子如

Na

+

K

+

来稳定其结构

(

1A)

Na

+

位于

G-

四链体的四分体平面内,而

K

+

位于两层

四分体之间。根据

G

-

四链体主链的走向,可将其

分为平行、反平行和混合平行三种构型

(

1B)

[1]

1962

年,

Gellert

[3]

首次报道了

G-

四链体结

构。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人员陆续发现了

人端粒及基因启动子区以及

RNA

5′-UTR

存在可

形成

G-

四链体的

DNA

RNA

序列,参与许多重要

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4]

。此外,人们发现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抑制肿瘤增

殖活性

[5]

,抑制

1

型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整合酶

(HIV-1 integrase)

的活性

[6]

等。由于

G-

四链体具有重

要的生物功能和分子识别特性,其结构和功能研

究成为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2007

年至今,

国际上已成功举办了

4

G-

四链体大会,聚焦于

G-

四链体和鸟苷自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

介绍基因中的

G-

四链体

DNA

RNA

,以及化学合

收稿日期:2013-09-22

基金项目: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180328)

*通信作者:E-mail: changtj@

· 386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A)G-

四分体

(

)

G-

四链体

(

)

。图中灰色或黑色球为一价阳离子;右图为人端粒

G-

四链体在

K

+

条件下的晶体结构

[2]

(B)G-

四链体的拓扑

结构:平行

(

)

、反平行

(

)

和混合平行

(

)

1

 

G-

四链体及其拓扑结构

[1,2]

成的

G-

四链体的生物功能,并简要介绍我们在

G-

四链体领域的研究进展。

形成

G-

四链体,需要解旋酶将它们解链。已发现

的能解链

G-

四链体的解旋酶大多数与遗传不稳定

的人类疾病有关,包括

RecQ

解旋酶

WRN(

与早老

病相关

)

BLM(

增加患癌风险

)

,以及

FANCJ(

增加

患癌风险

)

PIF1(

增加患癌风险

)

[14]

。最近,

Gray

[15]

发现转录解旋酶

XPB

XPD

在基因组中的结

合位点有

40%

与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重叠,这些

解旋酶为以

G-

四链体为靶的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

新途径。此外,许多核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结合

G-

四链体,如核蛋白

Ku70/Ku86

及核内不均一核糖

核蛋白

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

HNRNPA1)

等均能结合原癌基因

KRAS

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且

HNRNPA1

能解链

G-

四链体

DNA

,激活

KRAS

的转录

[16]

;核仁素是在细胞核中

表达的重要蛋白质,也能高亲和力地结合

c-Myc

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且能抑制有该启动子控

制的基因表达

[16]

。这些研究表明,基因可通过形

G-

四链体结构,并在一系列

G-

四链体结合蛋白

的作用下来调节其复制或转录。

Brooks

[17]

总结发现,在癌的转化和恶性增

殖期间,

6

个关键的细胞和微环境过程中关键基因

的核心区或启动子区都有能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

2)

。这些发现,对研究和发现新的受

G-

四链体

调节功能的基因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与癌症的

密切联系,基因启动子

G-

四链体序列已成为抗癌

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

1 体内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1.1 基因中的G-四链体DNA的生物学功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们发现端粒重复序列

能形成

G-

四链体结构,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有重要

作用,且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7]

。目前已有

文献综述了端粒

G-

四链体的功能

[8]

,本文主要探讨

基因中

G-

四链体的功能。科学家们利用生物信息

学手段,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近

300 000

个能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9]

40%

以上的人类基因组启动子

区域含有

1

个或

1

个以上

G-

四链体序列

[10]

。但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在肿瘤抑制基因中很少,而在促

进肿瘤发生或增殖的原癌基因中比例很高,可能

影响基因表达或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11]

。如原癌基

c-Myc

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发生突变,可破

G-

四链体的结构,使该基因转录活性提高

3

倍,

而稳定

G-

四链体结构的小分子则抑制该基因的转

[12]

。研究还发现转录起始位点

(2 kb

)

的上下游

序列都有富含

G

的序列,上游富

G

序列已被证实为

在双链中起调节作用的元件,如发生甲基化的

CpG

岛以及转录因子识别位点;而下游富

G

序列主

要在非模板链,位于第一个基因内含子内,有

16%

与已知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不同

[13]

这些富

G

序列,在

DNA

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可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87 ·

图2 癌症的6个特点与对应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G-四链体的关联性

[17]

除原癌基因启动子区外,科学家还发现很多其

它基因存在可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如脆性

X

综合

(fragile-x syndrome)

基因

[18]

、人基因启动子微卫

星区的重复序列

[19]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额

颞痴呆相关基因

C9orf72

6

碱基重复区域

(GGGG-

CC)

n

[20]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基因组

[21]

HIV-1

病毒启动子区域的富

G

序列

(

HIV-

PRO1

)

[22]

等。最近,

Lexa

[23]

发现植物逆转录转座

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存在能形成

G-

四链体的

序列,分布于启动子的上下游区域,其中上游多

DNA

负链,下游多在

DNA

正链上,表明这些序

列可在转录和转录后加工水平起作用。我们也尝

试开展玉米基因组中

G-

四链体序列分布规律的研

究,发现

G-

四链体序列分布密度少于人类基因

组,但在某些基因中分布相对集中,提示这些序

列可能与基因功能有关。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

现大量基因中存在

G-

四链体,但仅有少数基因中

G-

四链体的功能得到详细研究,研究对象也集中

在人类基因组中的

G-

四链体,对于其它生物基因

组中的

G-

四链体研究相对较少。

一段含有

UG

4

U

19

个碱基能被

K

+

稳定形成

G-

四链

[24]

Bugaut

[25]

发现由

RNA

聚合酶

II

转录端粒富

C

链产生的富

G

序列能形成

RNA G-

四链体,这个

G-

四链体

RNA

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使得

G-

四链体

RNA

开始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基因中存在大量的

G-

四链体

DNA

序列,那

么,由基因转录产生的富

G RNA

是否也能形成

RNA G-

四链体?

2007

年,

Kumari

[26]

发现原癌基

NRAS

5′-UTR

的富

G

序列能形成稳定的

G-

四链

RNA

结构,稳定

G-

四链体的小分子可抑制该蛋

白的表达;在人类转录组的

5′-UTR

区域中,有大

3 000

个包含

1

个或

1

个以上

G-

四链体形成序列,

其中还包括除

NRAS

外的其他几个原癌基因。与全

转录组相比,

G-

四链体

RNA

形成序列集中分布于

人类基因的

5′-UTR

区,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转录组中可形成

G-

四链体的

RNA

序列分布规律与

之相似

[25]

目前,文献已报道了不少分布在基因的

5′-UTR

区的富

G

序列形成稳定

RNA G-

四链体结构,可抑

制基因的表达,如人

Zic-1

、基质金属蛋白酶

MT3-

MMP

、雌激素受体

ESR1

、凋亡调节因子

BCL2

以及

端粒保护蛋白

TRF2

等基因

[25]

。用反义核酸破坏

mRNA

G-

四链体结构,则能上调相应

mRNA

的翻

1.2 G-四链体RNA的生物学功能

G

RNA

序列也能形成稳定的

G-

四链体结

构。早在

1991

年人们就发现了大肠杆菌

5S RNA

· 388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27]

。因此,位于疾病相关基因

5′-UTR

区的

G-

链体形成序列也是抗癌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除

了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外,人们还发现有的

RNA G-

四链体能起到翻译起始或神经突定位信号

分子的功能

[28,29]

相对于

G-

四链体

DNA

G-

四链体

RNA

结合蛋

白的报道较少。

FMRP

蛋白家族是目前研究较多的

G-

四链体

RNA

结合蛋白,该蛋白质可结合

5′-UTR

区的

G-

四链体

RNA

,并抑制其翻译

[25,30]

RNA

旋酶

RHAU

也可在体外高亲和力地结合

G-

四链体

RNA

,且具有高效的

G-

四链体解旋能力,细胞水

平的研究也表明

G-

四链体

RAN

是胞内

RHAU

解旋

酶作用的靶分子

[26]

与基因组中

G-

四链体

DNA

相比,

G-

四链体

RNA

在体内缺少互补链竞争,且在热力学上比同

序列的

DNA

更稳定

[31]

,因此,

G-

四链体

RNA

更有

可能在体内自组装成

G-

四链体结构,执行相应的

生物功能。

G-

四链体

RNA

的研究将成为

G-

四链体

研究的另一热点。

1.3 DNA:RNA杂合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富

G

核酸序列通过

Hoog-

steen

氢键可形成分子间

G-

四链体

(intermolecular

G-quadruplex)

,其中

DNA

RNA

之间可形成杂合

的分子间

G-

四链体。

Xu

[32]

发现人端粒

RNA

DNA

序列能形成杂合的分子间

G-

四链体,可抑制

染色体末端融合和抑制细胞衰老,进而对端粒起

保护作用。科学家还发现转录产生的富

G RNA

与非模板链的富

G DNA

作用,形成杂合

G-

四链

体,可作为

DNA

复制或转录的调控元件

[33,34]

Xiao

[35]

研究发现,能形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在真

核生物基因组中非常普遍;从温血动物中的两栖

动物开始,这样的序列就集中分布在紧邻转录起

始位点下游

1 000

个核苷酸的区域,表明具有潜在

的转录调控功能。这些序列具有强烈的偏好分布

在转录的非模板链上,与

Eddy

[13]

发现的可形成

分子内

G-

四链体的序列分布规律相吻合,但转录

中可形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远比后者更为普遍

和丰富

[35]

。该研究结果提示:形成

DNA:RNA

杂合

的分子间

G-

四链体

(

而不是分子内

G-

四链体

)

更有可

能是

G-

四链体调控基因复制或转录的结构模式。

然而,在低等的鱼类和后生动物基因组中,能形

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在模板链分布较多,与哺

乳动物等高等的温血动物相反,表明形成杂合

G-

四链体调控

DNA

转录可能是进化的选择。该研究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理解

G-

四链体序列在基因组

中的分布及功能,为

G-

四链体生物学研究指明了

一个新的方向。

1.4 G-四链体的分离与活体检测

G-

四链体还具有很强的抗核酸酶活性

[36]

,暗

示体内核酸代谢后,有可能存在较高丰度的

G-

链体序列。由于

G-

四链体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

若能在血液或体液中发现

G-

四链体,并阐明是否

与疾病有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将有重要意义。事

实上,

G-

四链体是否真实存在于体内一直是

G-

链体生物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性分离并检

测到生物体内存在

G-

四链体,将为证实这些猜测

提供坚实的证据。本课题组

[37]

Balasubramanian

课题组

[38]

利用特异性识别

G-

四链体的小分子探针作

为亲和配基,尝试用亲和方法分离

G-

四链体核酸,

并初步建立了复杂体系中

G-

四链体的选择性富集分

离方法。

Balasubramanian

课题组在细胞水平对

G-

链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用

G-

四链体

DNA

的抗体

hf2

从癌细胞中分离和检测

G-

四链体

DNA

,证实了

G-

四链体在人基因组中稳定存在且可检测

[39]

;用

G-

链体

RNA

的抗体

BG4

对细胞质中的

G-

四链体

RNA

进行成像

[40]

Henderson

[41]

也开发了能特异性识

G-

四链体

DNA

的抗体

1H6

,可用于哺乳动物细

胞中

G-

四链体的检测。但能否从血液或体液中分

离并检测代谢的

G-

四链体,尚未有文献报道。

2 化学合成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2.1 抗肿瘤增殖活性

科学家们研究核酸药物时,发现了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在体内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我们已对

G-

四链体核酸的抗肿瘤增殖活性进行了综述

[42]

,这

里不再赘述。目前研究的抗肿瘤增殖的

G-

四链体

核酸多为

DNA

分子。

Sanders

[43]

研究了

G-

四链体

RNA

的生物学活性,发现其转染入

HEK293

细胞,

不影响细胞活力,但上调了

EGFR1

FOS

基因的

表达。该研究结果虽然指出

G-

四链体

RNA

不影响

正常细胞活力,但并不清楚是否能抑制肿瘤增

殖。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89 ·

2.2 细胞识别活性

外源

G-

四链体核酸若能选择性结合肿瘤细

胞,并被细胞选择性摄取,将对于肿瘤的靶向治

疗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系统比较了

G-

四链体

DNA

序列

(

包括

AS1411)

与多种细胞的识别特征,

发现形成平行结构的

G-

四链体,包括核酸适体、

基因启动子序列及设计的

G-

四链体序列,具有普

遍的细胞识别活性,对很多肿瘤细胞系以及正常

细胞系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但不结合

Jurkat E6-

1(

一株白血病细胞系

)

;而不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或者反平行

G-

四链体结构的序列,对这些细胞结

合能力很弱。同时,我们发现具有不同

loop

组成的

平行

G-

四链体也有不同的细胞结合能力。我们推

测平行的

G-

四链体结构模块是其分子识别的基

础,而

loop

组成对其亲和力有重要作用。通过进一

步研究,我们发现

G-

四链体核酸能被细胞选择性

摄取,但不依赖于与细胞的结合,表明这些

G-

链体核酸的内吞并非由受体介导;并且我们发现

包括基因中

G-

四链体序列在内的多个

G-

四链体序

列都有抑制肿瘤增殖活性

[44]

。目前,

AS1411

作为

核仁素核酸适体在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运输、成

像以及细胞捕获释放等领域有较多应用。然而,

我们发现了其对有些正常细胞

(

如胚肾成纤维细胞

HEK293)

也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提示该核酸的上

述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2.3 蛋白质识别活性

除了抗肿瘤增殖活性外,有些

G-

四链体

DNA(

T30923)

还具有抑制

HIV-1

整合酶的功能,

可抑制

HIV

感染

[6]

Magbanua

[45]

通过体外筛选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

richment, SELEX)

得到了高亲和力结合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receptor, IL-6R)

的核酸适体

AID-1

[d(G3T)4]

,其与

T30923

序列相同,也能以

G-

四链

体结构与

IL-6R

结合;而且同样序列的

RNA

也能以

G-

四链体结构结合

IL-6R

,而且这两个序列都具有

HIV-1

整合酶抑制剂的功能,也能抑制

HIV

感染。

说明

G-

四链体与这些蛋白的识别具有结构或序列

选择性,且与核酸中核糖组成关系不大。有意思的

是,不少通过

SELEX

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体能

形成

G-

四链体结构,如癌蛋白

Shp2

[46]

、凝血酶

[47]

的核酸适体与靶蛋白结合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由于许多蛋白质的核酸适体能形成

G-

四链体结

构,

Yoshida

[48]

认为

G-

四链体结构是极佳的核酸

适体与靶蛋白识别的结构元件;此外,由于胰岛

素基因启动子区

G-

四链体序列能结合胰岛素,他

们提出了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G-

四链体可作为其表

达蛋白质的核酸适体的猜测,并设计了“基于

G-

四链体启动子的核酸适体筛选”方法,发现几个

其他基因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的确可识别其

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基因启动子的

G-

四链体能结

合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对基因表达的反馈调控

模式,该发现为

G-

四链体在体内功能研究提供了

新思路。

外源

G-

四链体核酸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是治

疗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的潜在药物,

因此挑选有代表性的

G-

四链体核酸序列,深入研

究其在体内的分子识别谱,对于理解其在体内如

何行使功能,以及设计和开发

G-

四链体核酸药物

有重要意义。而且外源

G-

四链体在体内的分子识

别谱研究,对于理解基因组中

G-

四链体序列的功

能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小结

G-

四链体与双链核酸不同,可通过链内或链

G

碱基的相互识别自发折叠形成高级结构。在生

命过程中,基因可通过形成

DNA

RNA

以及

DNA:RNA

杂合的

G-

四链体,在复制、转录及翻译

等水平主动调节其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被引入

G-

四链体研究中,使人们发现到从低等生物到高

等动物的基因中都存在大量

G-

四链体序列,并且

有些已被证实调节基因的表达,这表明了基因通

过形成

G-

四链体进行主动调控可能是一种普遍模

式。事实上,除了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外,

G-

四链

体还具有许多其他复杂功能,如作为信号分子

等。然而,目前对

G-

四链体生物功能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人类基因组的端粒和少数原癌基因,绝大

多数分布于其他基因中的

G-

四链体结构和功能有

待进一步研究。由于

G-

四链体结构的稳定需要较

高浓度的

Na

+

K

+

,农作物的耐盐或耐旱基因是否

G-

四链体有关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体内

G-

链体

DNA

的形成需要克服互补链的竞争,

G-

四链

DNA

在体内是否存在或以何种结构存在仍是

G-

· 390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四链体研究的难点。亲和分离并检测细胞或体液

中代谢的

DNA

中是否存在

G-

四链体,将可能为该

问题提供线索。另外,我们发现了包括基因中的

形成平行结构的

G-

四链体序列,具有普遍的细胞

识别和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深入研究这些序列在

细胞内的分子识别谱,将有助于理解基因中

G-

链体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Keniry MA. 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nucleic acids. Bio-

polymers, 2000, 56: 123-146

[2] Parkinson GN, Lee MP, Neidle S. Crystal structure of

parallel quadruplexes from human telomeric DNA. Nature,

2002, 417: 876-880

[3] Gellert M, Lipsett MN, Davies DR. Helix Formation by

Guanylic Aci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62, 48: 2013-

2018

[4] Patel DJ, Phan AT, Kuryavyi V. Human telomere, on-

cogenic promoter and 5’-UTR G-quadruplexes: diverse

higher order DNA and RNA targets for cancer therapeu-

tics.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7429-7455

[5] Bates PJ, Laber DA, Miller DM, et al.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ich oligonucleotide AS1411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cancer. Exp Mol Pathol, 2009, 86:

151-164

[6] Do NQ, Lim KW, Teo MH, et al. Stacking of G-quadru-

plexes: NMR structure of a G-rich oligonucleotide with

potential anti-HIV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Nucleic Acids

Res, 2011, 39: 9448-9457

[7] Blackburn EH, Greider CW, Szostak JW.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the path from maize, Tetrahymena and yeast

to human cancer and aging. Nat Med, 2006, 12: 1133-1138

[8] Xu Y. Chemistry in human telomere biology: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argeting of telomere DNA/RNA. Chem

Soc Rev, 2011, 40: 2719-2740

[9] Huppert JL, Balasubramanian S. Prevalence of quadru-

plexes in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5,

33: 2908-2916

[10] Huppert JL, Balasubramanian S. G-quadruplexes in

promoters throughout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406-413

[11] Eddy J, Maizels N. Gene function correlates with poten-

tial for G4 DNA formation in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6, 34: 3887-3896

[12] Siddiqui-Jain A, Grand CL, Bearss DJ, et al. Direct

evidence for a G-quadruplex in a promoter region and

its targeting with a small molecule to repress c-MYC

transcrip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11593-

11598

[13] Eddy J, Maizels N. Conserved elements with potential to

form polymorphic G-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the first in-

tron of human genes. Nucleic Acids Res, 2008, 36: 1321-

1333

[14] Bochman ML, Paeschke K, Zakian VA. DNA secondary

structures: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G-quadruplex struc-

tures. Nat Rev Genet, 2012, 13: 770-780

[15] Gray LT, Vallur AC, Eddy J, et al. G quadruplexes are

genomewide targets of transcriptional helicases XPB and

XPD. Nat Chem Biol, 2014, 10: 313-318

[16] Wu Y, Brosh RM. G-quadruplex nucleic acids and human

disease. FEBS J, 2010, 277: 3470-3488

[17] Brooks TA, Hurley LH. The role of supercoiling in tran-

scriptional control of MYC and its importance in molec-

ular therapeutics. Nat Rev Cancer, 2009, 9: 849-861

[18] Kettani A, Kumar RA, Patel DJ. Solution Structure of a

DNA quadruplex containing the fragile-X syndrome trip-

let repeat. J Mol Biol, 1995, 254: 638-656

[19] Sawaya S, Bagshaw A, Buschiazzo E, et al. Microsat-

ellite tandem repeats are abundant in human promoter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regulatory elements. PLoS One,

2013, 8: e54710

[20] Haeusler AR, Donnelly CJ, Periz G, et al. C9orf72 nu-

cleotide repeat structures initiate molecular cascades of

disease. Nature, 2014, 507: 195-200

[21] Tlučková K, Marušič M, Tóthová P, et al. Human pap-

illomavirus G-quadruplexes. Biochemistry, 2013, 52:

7207-7216

[22] Amrane S, Kerkour A, Bedrat A, et al. Topology of a

DNA G-quadruplex structure formed in the HIV-1 pro-

moter: a potential target for anti-HIV drug development.

J Am Chem Soc, 2014, 136: 5249-5252

[23] Lexa M, Kejnovsky E, Steflova P, et al. Quadru-

plex-forming sequences occupy discrete regions inside

plant LTR retrotransposons. Nucleic Acids Res, 2014,

42: 968-978

[24] Kim J, Cheong C, Moore PB. Tetramerization of an RNA

oligonucleotide containing a GGGG sequence. Nature,

1991, 351: 331 - 332

[25] Bugaut A, Balasubramanian S. 5’-UTR RNA G-quadru-

plexes: translation regulation and targeting. Nucleic Ac-

ids Res, 2012, 40: 4727-4741

[26] Kumari S, Bugaut A, Huppert JL, et al. An RNA G-qua-

druplex in the 5’ UTR of the NRAS proto-oncogene

modulates translation. Nat Chem Biol, 2007, 3: 218-221

[27] Murat P, Zhong J, Lekieffre L, et al. G-quadruplexes

regulate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nuclear antigen 1

mRNA translation. Nat Chem Biol, 2014, 10: 358-364

[28] Morris MJ, Negishi Y, Pazsint C, et al. An RNA G-qua-

druplex is essential for Cap-independent translation initi-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91 ·

ation in human VEGF IRES.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7831-17839

[29] Subramanian M, Rage F, Tabet R, et al. G-quadruplex

RNA structure as a signal for neurite mRNA targeting.

Embo Rep, 2011, 12: 697-704

[30] Blice-Baum AC, Mihailescu MR. Biophysical character-

ization of G-quadruplex forming FMR1 mRNA and of

its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 isoforms. RNA, 2014, 20: 103-114

[31] Joachimi A, Benz A, Hartig JS. A comparison of DNA

and RNA quadruplex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Bioorg

Med Chem, 2009, 17: 6811-6815

[32] Xu Y, Ishizuka T, Yang J, et al. Oligonucleotide models

of telomeric DNA and RNA form a hybrid G-quadruplex

structure as a potential component of telomeres. J Biol

Chem, 2012, 287: 41787-41796

[33] Wanrooij PH, Uhler JP, Shi YH, et al. A hybrid G-qua-

druplex structure formed between RNA and DNA ex-

plains the extraordinary stab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l

R-loop. Nucleic Acids Res, 2012, 40: 10334-10344

[34] Zheng KW, Xiao S, Liu JQ, et al. Co-transcriptional for-

mation of DNA:RNA hybrid G-quadruplex and potential

function as constitutional cis element for transcription

control. 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 5533-5541

[35] Xiao S, Zhang JY, Zheng KW, et al. Bioinformatic analy-

sis reveals an evolutional selection for DNA:RNA hybrid

G-quadruplex structures as putative transcription regula-

tory elements in warm-blooded animals. 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 10379-10390

[36] Cao ZH, Huang CC, Tan WH. Nuclease resistance of

telomere-like oligonucleotides monitored in live cells by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imaging. Anal Chem, 2006, 78:

1478-1484

[37] Chang TJ, Liu XJ, Cheng XH, et al. Selective isolation of

G-quadruplexes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J Chromato-

gr A, 2012, 1246: 62-68

[38] Muller S, Kumari S, Rodriguez R, et al. Small-mole-

cule-mediated G-quadruplex isolation from human cells.

Nat Chem, 2010, 2: 1095-1098

[39] Lam EY, Beraldi D, Tannahill D, et al. G-quadruplex

structures are stable and detectable in human genomic

DNA. Nat Commun, 2013, 4: 1796

[40] Biffi G, Di Antonio M, Tannahill D, et al. Visualization

and selective chemical targeting of RNA G-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the cytoplasm of human cells. Nat Chem,

2014, 6: 75-80

[41] Henderson A, Wu Y, Huang YC, et al. Detection of

G-quadruplex DNA in mammalian cells. Nucleic Acids

Res, 2014, 42: 860-869

[42]

常天俊, 龚红梅, 李卫国

.

具抗肿瘤活性的

G-

四链体核

酸研究进展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2,

31: 627-632

[43] Sanders PG, Cotterell J, Sharpe J, et al. Transfecting

RNA quadruplexes results in few transcriptome perturba-

tions. RNA Biol, 2013, 10: 205-210

[44] Chang TJ, Qi C, Meng J, et al. General cell-binding

activity of intramolecular G-quadruplexes with parallel

structure. PLoS One, 2013, 8: e62348

[45] Magbanua E, Zivkovic T, Hansen B, et al. d(GGGT)

4

and

r(GGGU)

4

are both HIV-1 inhibitors and interleukin-6

receptor aptamers. RNA Biol, 2013, 10: 216-227

[46] Hu J, Wu J, Li C, et al. A G-quadruplex aptamer inhibits

the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oncogenic protein Shp2 in

vitro. Chembiochem, 2011, 12: 424-430

[47] Kim Y, Cao ZH, Tan WH. Molecular assembly for

high-performance bivalent nucleic acid inhibitor. P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 5664-5669

[48] Yoshida W, Saito T, Yokoyama T, et al. Aptamer selec-

tion based on g4-forming promoter region. PLoS One,

2013, 8: e65497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邴雍)

生命的化学, 2014, 34(3): 385-391 常天俊, 等. 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doi: 10.13488/.20140309· 385 ·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常天俊

*

,李 刚,李卫国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焦作 454000)

摘要:

G-

四链体是由富含鸟嘌呤的

DNA

RNA

折叠形成的高级结构。可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在人基

因组中广泛分布,涉及

DNA

复制、端粒维持、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遗传不稳定性等过程。研究发现有

些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序列也具有生物活性,如核仁素的核酸适体

AS1411

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增殖活

性。

G-

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对于恶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靶向治疗,以及设计开发核酸类抗癌药物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G-

四链体;功能核酸;核酸适体;分子识别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quadruplex nucleic acids

CHANG Tianjun

*

, LI Gang, LI Weiguo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G-quadruplexes (G4s) are four-stranded DNA or RNA secondary structures formed in special

G-riching sequences. Putative G-quadruplex-forming sequences are highly prevalent in human genome,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telomere maintenance,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and genetic instability. Synthetic

G-quadruplexes also have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s, e.g., AS1411 is reported as an anti-nucleolin aptamer

and has cancer-selective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Therefore,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quadruplex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of malignancies, and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ucleic acids anti-cancer drugs.

Key Words: G-quadruplex; functional nucleic acid; aptamer; molecular recognition

G-

四链体

(G-quadruplex)

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

嘌呤

(G)

DNA

RNA

折叠形成的高级结构。

G-

分体

(G-quartet)

是四链体的结构单元,由

Hoogsteen

氢键连接

4

G

形成环状平面,两层或以上的四分

体通过

π

-

π

堆积形成四链体

(

1)

[1]

G-

四链体一般

需要一价阳离子如

Na

+

K

+

来稳定其结构

(

1A)

Na

+

位于

G-

四链体的四分体平面内,而

K

+

位于两层

四分体之间。根据

G

-

四链体主链的走向,可将其

分为平行、反平行和混合平行三种构型

(

1B)

[1]

1962

年,

Gellert

[3]

首次报道了

G-

四链体结

构。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人员陆续发现了

人端粒及基因启动子区以及

RNA

5′-UTR

存在可

形成

G-

四链体的

DNA

RNA

序列,参与许多重要

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4]

。此外,人们发现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抑制肿瘤增

殖活性

[5]

,抑制

1

型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整合酶

(HIV-1 integrase)

的活性

[6]

等。由于

G-

四链体具有重

要的生物功能和分子识别特性,其结构和功能研

究成为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2007

年至今,

国际上已成功举办了

4

G-

四链体大会,聚焦于

G-

四链体和鸟苷自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

介绍基因中的

G-

四链体

DNA

RNA

,以及化学合

收稿日期:2013-09-22

基金项目: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180328)

*通信作者:E-mail: changtj@

· 386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A)G-

四分体

(

)

G-

四链体

(

)

。图中灰色或黑色球为一价阳离子;右图为人端粒

G-

四链体在

K

+

条件下的晶体结构

[2]

(B)G-

四链体的拓扑

结构:平行

(

)

、反平行

(

)

和混合平行

(

)

1

 

G-

四链体及其拓扑结构

[1,2]

成的

G-

四链体的生物功能,并简要介绍我们在

G-

四链体领域的研究进展。

形成

G-

四链体,需要解旋酶将它们解链。已发现

的能解链

G-

四链体的解旋酶大多数与遗传不稳定

的人类疾病有关,包括

RecQ

解旋酶

WRN(

与早老

病相关

)

BLM(

增加患癌风险

)

,以及

FANCJ(

增加

患癌风险

)

PIF1(

增加患癌风险

)

[14]

。最近,

Gray

[15]

发现转录解旋酶

XPB

XPD

在基因组中的结

合位点有

40%

与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重叠,这些

解旋酶为以

G-

四链体为靶的癌症治疗策略提供了

新途径。此外,许多核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结合

G-

四链体,如核蛋白

Ku70/Ku86

及核内不均一核糖

核蛋白

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

HNRNPA1)

等均能结合原癌基因

KRAS

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且

HNRNPA1

能解链

G-

四链体

DNA

,激活

KRAS

的转录

[16]

;核仁素是在细胞核中

表达的重要蛋白质,也能高亲和力地结合

c-Myc

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且能抑制有该启动子控

制的基因表达

[16]

。这些研究表明,基因可通过形

G-

四链体结构,并在一系列

G-

四链体结合蛋白

的作用下来调节其复制或转录。

Brooks

[17]

总结发现,在癌的转化和恶性增

殖期间,

6

个关键的细胞和微环境过程中关键基因

的核心区或启动子区都有能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

2)

。这些发现,对研究和发现新的受

G-

四链体

调节功能的基因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与癌症的

密切联系,基因启动子

G-

四链体序列已成为抗癌

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

1 体内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1.1 基因中的G-四链体DNA的生物学功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们发现端粒重复序列

能形成

G-

四链体结构,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有重要

作用,且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7]

。目前已有

文献综述了端粒

G-

四链体的功能

[8]

,本文主要探讨

基因中

G-

四链体的功能。科学家们利用生物信息

学手段,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近

300 000

个能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9]

40%

以上的人类基因组启动子

区域含有

1

个或

1

个以上

G-

四链体序列

[10]

。但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在肿瘤抑制基因中很少,而在促

进肿瘤发生或增殖的原癌基因中比例很高,可能

影响基因表达或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11]

。如原癌基

c-Myc

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发生突变,可破

G-

四链体的结构,使该基因转录活性提高

3

倍,

而稳定

G-

四链体结构的小分子则抑制该基因的转

[12]

。研究还发现转录起始位点

(2 kb

)

的上下游

序列都有富含

G

的序列,上游富

G

序列已被证实为

在双链中起调节作用的元件,如发生甲基化的

CpG

岛以及转录因子识别位点;而下游富

G

序列主

要在非模板链,位于第一个基因内含子内,有

16%

与已知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不同

[13]

这些富

G

序列,在

DNA

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可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87 ·

图2 癌症的6个特点与对应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G-四链体的关联性

[17]

除原癌基因启动子区外,科学家还发现很多其

它基因存在可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如脆性

X

综合

(fragile-x syndrome)

基因

[18]

、人基因启动子微卫

星区的重复序列

[19]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额

颞痴呆相关基因

C9orf72

6

碱基重复区域

(GGGG-

CC)

n

[20]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基因组

[21]

HIV-1

病毒启动子区域的富

G

序列

(

HIV-

PRO1

)

[22]

等。最近,

Lexa

[23]

发现植物逆转录转座

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存在能形成

G-

四链体的

序列,分布于启动子的上下游区域,其中上游多

DNA

负链,下游多在

DNA

正链上,表明这些序

列可在转录和转录后加工水平起作用。我们也尝

试开展玉米基因组中

G-

四链体序列分布规律的研

究,发现

G-

四链体序列分布密度少于人类基因

组,但在某些基因中分布相对集中,提示这些序

列可能与基因功能有关。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

现大量基因中存在

G-

四链体,但仅有少数基因中

G-

四链体的功能得到详细研究,研究对象也集中

在人类基因组中的

G-

四链体,对于其它生物基因

组中的

G-

四链体研究相对较少。

一段含有

UG

4

U

19

个碱基能被

K

+

稳定形成

G-

四链

[24]

Bugaut

[25]

发现由

RNA

聚合酶

II

转录端粒富

C

链产生的富

G

序列能形成

RNA G-

四链体,这个

G-

四链体

RNA

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使得

G-

四链体

RNA

开始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基因中存在大量的

G-

四链体

DNA

序列,那

么,由基因转录产生的富

G RNA

是否也能形成

RNA G-

四链体?

2007

年,

Kumari

[26]

发现原癌基

NRAS

5′-UTR

的富

G

序列能形成稳定的

G-

四链

RNA

结构,稳定

G-

四链体的小分子可抑制该蛋

白的表达;在人类转录组的

5′-UTR

区域中,有大

3 000

个包含

1

个或

1

个以上

G-

四链体形成序列,

其中还包括除

NRAS

外的其他几个原癌基因。与全

转录组相比,

G-

四链体

RNA

形成序列集中分布于

人类基因的

5′-UTR

区,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转录组中可形成

G-

四链体的

RNA

序列分布规律与

之相似

[25]

目前,文献已报道了不少分布在基因的

5′-UTR

区的富

G

序列形成稳定

RNA G-

四链体结构,可抑

制基因的表达,如人

Zic-1

、基质金属蛋白酶

MT3-

MMP

、雌激素受体

ESR1

、凋亡调节因子

BCL2

以及

端粒保护蛋白

TRF2

等基因

[25]

。用反义核酸破坏

mRNA

G-

四链体结构,则能上调相应

mRNA

的翻

1.2 G-四链体RNA的生物学功能

G

RNA

序列也能形成稳定的

G-

四链体结

构。早在

1991

年人们就发现了大肠杆菌

5S RNA

· 388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27]

。因此,位于疾病相关基因

5′-UTR

区的

G-

链体形成序列也是抗癌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除

了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外,人们还发现有的

RNA G-

四链体能起到翻译起始或神经突定位信号

分子的功能

[28,29]

相对于

G-

四链体

DNA

G-

四链体

RNA

结合蛋

白的报道较少。

FMRP

蛋白家族是目前研究较多的

G-

四链体

RNA

结合蛋白,该蛋白质可结合

5′-UTR

区的

G-

四链体

RNA

,并抑制其翻译

[25,30]

RNA

旋酶

RHAU

也可在体外高亲和力地结合

G-

四链体

RNA

,且具有高效的

G-

四链体解旋能力,细胞水

平的研究也表明

G-

四链体

RAN

是胞内

RHAU

解旋

酶作用的靶分子

[26]

与基因组中

G-

四链体

DNA

相比,

G-

四链体

RNA

在体内缺少互补链竞争,且在热力学上比同

序列的

DNA

更稳定

[31]

,因此,

G-

四链体

RNA

更有

可能在体内自组装成

G-

四链体结构,执行相应的

生物功能。

G-

四链体

RNA

的研究将成为

G-

四链体

研究的另一热点。

1.3 DNA:RNA杂合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富

G

核酸序列通过

Hoog-

steen

氢键可形成分子间

G-

四链体

(intermolecular

G-quadruplex)

,其中

DNA

RNA

之间可形成杂合

的分子间

G-

四链体。

Xu

[32]

发现人端粒

RNA

DNA

序列能形成杂合的分子间

G-

四链体,可抑制

染色体末端融合和抑制细胞衰老,进而对端粒起

保护作用。科学家还发现转录产生的富

G RNA

与非模板链的富

G DNA

作用,形成杂合

G-

四链

体,可作为

DNA

复制或转录的调控元件

[33,34]

Xiao

[35]

研究发现,能形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在真

核生物基因组中非常普遍;从温血动物中的两栖

动物开始,这样的序列就集中分布在紧邻转录起

始位点下游

1 000

个核苷酸的区域,表明具有潜在

的转录调控功能。这些序列具有强烈的偏好分布

在转录的非模板链上,与

Eddy

[13]

发现的可形成

分子内

G-

四链体的序列分布规律相吻合,但转录

中可形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远比后者更为普遍

和丰富

[35]

。该研究结果提示:形成

DNA:RNA

杂合

的分子间

G-

四链体

(

而不是分子内

G-

四链体

)

更有可

能是

G-

四链体调控基因复制或转录的结构模式。

然而,在低等的鱼类和后生动物基因组中,能形

成杂合

G-

四链体的序列在模板链分布较多,与哺

乳动物等高等的温血动物相反,表明形成杂合

G-

四链体调控

DNA

转录可能是进化的选择。该研究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理解

G-

四链体序列在基因组

中的分布及功能,为

G-

四链体生物学研究指明了

一个新的方向。

1.4 G-四链体的分离与活体检测

G-

四链体还具有很强的抗核酸酶活性

[36]

,暗

示体内核酸代谢后,有可能存在较高丰度的

G-

链体序列。由于

G-

四链体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

若能在血液或体液中发现

G-

四链体,并阐明是否

与疾病有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将有重要意义。事

实上,

G-

四链体是否真实存在于体内一直是

G-

链体生物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性分离并检

测到生物体内存在

G-

四链体,将为证实这些猜测

提供坚实的证据。本课题组

[37]

Balasubramanian

课题组

[38]

利用特异性识别

G-

四链体的小分子探针作

为亲和配基,尝试用亲和方法分离

G-

四链体核酸,

并初步建立了复杂体系中

G-

四链体的选择性富集分

离方法。

Balasubramanian

课题组在细胞水平对

G-

链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用

G-

四链体

DNA

的抗体

hf2

从癌细胞中分离和检测

G-

四链体

DNA

,证实了

G-

四链体在人基因组中稳定存在且可检测

[39]

;用

G-

链体

RNA

的抗体

BG4

对细胞质中的

G-

四链体

RNA

进行成像

[40]

Henderson

[41]

也开发了能特异性识

G-

四链体

DNA

的抗体

1H6

,可用于哺乳动物细

胞中

G-

四链体的检测。但能否从血液或体液中分

离并检测代谢的

G-

四链体,尚未有文献报道。

2 化学合成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2.1 抗肿瘤增殖活性

科学家们研究核酸药物时,发现了化学合成的

G-

四链体在体内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我们已对

G-

四链体核酸的抗肿瘤增殖活性进行了综述

[42]

,这

里不再赘述。目前研究的抗肿瘤增殖的

G-

四链体

核酸多为

DNA

分子。

Sanders

[43]

研究了

G-

四链体

RNA

的生物学活性,发现其转染入

HEK293

细胞,

不影响细胞活力,但上调了

EGFR1

FOS

基因的

表达。该研究结果虽然指出

G-

四链体

RNA

不影响

正常细胞活力,但并不清楚是否能抑制肿瘤增

殖。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89 ·

2.2 细胞识别活性

外源

G-

四链体核酸若能选择性结合肿瘤细

胞,并被细胞选择性摄取,将对于肿瘤的靶向治

疗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系统比较了

G-

四链体

DNA

序列

(

包括

AS1411)

与多种细胞的识别特征,

发现形成平行结构的

G-

四链体,包括核酸适体、

基因启动子序列及设计的

G-

四链体序列,具有普

遍的细胞识别活性,对很多肿瘤细胞系以及正常

细胞系有很强的结合能力,但不结合

Jurkat E6-

1(

一株白血病细胞系

)

;而不形成

G-

四链体的序列

或者反平行

G-

四链体结构的序列,对这些细胞结

合能力很弱。同时,我们发现具有不同

loop

组成的

平行

G-

四链体也有不同的细胞结合能力。我们推

测平行的

G-

四链体结构模块是其分子识别的基

础,而

loop

组成对其亲和力有重要作用。通过进一

步研究,我们发现

G-

四链体核酸能被细胞选择性

摄取,但不依赖于与细胞的结合,表明这些

G-

链体核酸的内吞并非由受体介导;并且我们发现

包括基因中

G-

四链体序列在内的多个

G-

四链体序

列都有抑制肿瘤增殖活性

[44]

。目前,

AS1411

作为

核仁素核酸适体在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运输、成

像以及细胞捕获释放等领域有较多应用。然而,

我们发现了其对有些正常细胞

(

如胚肾成纤维细胞

HEK293)

也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提示该核酸的上

述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2.3 蛋白质识别活性

除了抗肿瘤增殖活性外,有些

G-

四链体

DNA(

T30923)

还具有抑制

HIV-1

整合酶的功能,

可抑制

HIV

感染

[6]

Magbanua

[45]

通过体外筛选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

richment, SELEX)

得到了高亲和力结合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receptor, IL-6R)

的核酸适体

AID-1

[d(G3T)4]

,其与

T30923

序列相同,也能以

G-

四链

体结构与

IL-6R

结合;而且同样序列的

RNA

也能以

G-

四链体结构结合

IL-6R

,而且这两个序列都具有

HIV-1

整合酶抑制剂的功能,也能抑制

HIV

感染。

说明

G-

四链体与这些蛋白的识别具有结构或序列

选择性,且与核酸中核糖组成关系不大。有意思的

是,不少通过

SELEX

技术筛选得到的核酸适体能

形成

G-

四链体结构,如癌蛋白

Shp2

[46]

、凝血酶

[47]

的核酸适体与靶蛋白结合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由于许多蛋白质的核酸适体能形成

G-

四链体结

构,

Yoshida

[48]

认为

G-

四链体结构是极佳的核酸

适体与靶蛋白识别的结构元件;此外,由于胰岛

素基因启动子区

G-

四链体序列能结合胰岛素,他

们提出了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G-

四链体可作为其表

达蛋白质的核酸适体的猜测,并设计了“基于

G-

四链体启动子的核酸适体筛选”方法,发现几个

其他基因启动子区的

G-

四链体序列的确可识别其

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基因启动子的

G-

四链体能结

合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对基因表达的反馈调控

模式,该发现为

G-

四链体在体内功能研究提供了

新思路。

外源

G-

四链体核酸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是治

疗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的潜在药物,

因此挑选有代表性的

G-

四链体核酸序列,深入研

究其在体内的分子识别谱,对于理解其在体内如

何行使功能,以及设计和开发

G-

四链体核酸药物

有重要意义。而且外源

G-

四链体在体内的分子识

别谱研究,对于理解基因组中

G-

四链体序列的功

能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小结

G-

四链体与双链核酸不同,可通过链内或链

G

碱基的相互识别自发折叠形成高级结构。在生

命过程中,基因可通过形成

DNA

RNA

以及

DNA:RNA

杂合的

G-

四链体,在复制、转录及翻译

等水平主动调节其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被引入

G-

四链体研究中,使人们发现到从低等生物到高

等动物的基因中都存在大量

G-

四链体序列,并且

有些已被证实调节基因的表达,这表明了基因通

过形成

G-

四链体进行主动调控可能是一种普遍模

式。事实上,除了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外,

G-

四链

体还具有许多其他复杂功能,如作为信号分子

等。然而,目前对

G-

四链体生物功能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人类基因组的端粒和少数原癌基因,绝大

多数分布于其他基因中的

G-

四链体结构和功能有

待进一步研究。由于

G-

四链体结构的稳定需要较

高浓度的

Na

+

K

+

,农作物的耐盐或耐旱基因是否

G-

四链体有关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体内

G-

链体

DNA

的形成需要克服互补链的竞争,

G-

四链

DNA

在体内是否存在或以何种结构存在仍是

G-

· 390 ·《生命的化学》2014年34卷3期综述

四链体研究的难点。亲和分离并检测细胞或体液

中代谢的

DNA

中是否存在

G-

四链体,将可能为该

问题提供线索。另外,我们发现了包括基因中的

形成平行结构的

G-

四链体序列,具有普遍的细胞

识别和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深入研究这些序列在

细胞内的分子识别谱,将有助于理解基因中

G-

链体的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Keniry MA. 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nucleic acids. Bio-

polymers, 2000, 56: 123-146

[2] Parkinson GN, Lee MP, Neidle S. Crystal structure of

parallel quadruplexes from human telomeric DNA. Nature,

2002, 417: 876-880

[3] Gellert M, Lipsett MN, Davies DR. Helix Formation by

Guanylic Acid.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62, 48: 2013-

2018

[4] Patel DJ, Phan AT, Kuryavyi V. Human telomere, on-

cogenic promoter and 5’-UTR G-quadruplexes: diverse

higher order DNA and RNA targets for cancer therapeu-

tics.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7429-7455

[5] Bates PJ, Laber DA, Miller DM, et al.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ich oligonucleotide AS1411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cancer. Exp Mol Pathol, 2009, 86:

151-164

[6] Do NQ, Lim KW, Teo MH, et al. Stacking of G-quadru-

plexes: NMR structure of a G-rich oligonucleotide with

potential anti-HIV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Nucleic Acids

Res, 2011, 39: 9448-9457

[7] Blackburn EH, Greider CW, Szostak JW.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the path from maize, Tetrahymena and yeast

to human cancer and aging. Nat Med, 2006, 12: 1133-1138

[8] Xu Y. Chemistry in human telomere biology: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argeting of telomere DNA/RNA. Chem

Soc Rev, 2011, 40: 2719-2740

[9] Huppert JL, Balasubramanian S. Prevalence of quadru-

plexes in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5,

33: 2908-2916

[10] Huppert JL, Balasubramanian S. G-quadruplexes in

promoters throughout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406-413

[11] Eddy J, Maizels N. Gene function correlates with poten-

tial for G4 DNA formation in the human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2006, 34: 3887-3896

[12] Siddiqui-Jain A, Grand CL, Bearss DJ, et al. Direct

evidence for a G-quadruplex in a promoter region and

its targeting with a small molecule to repress c-MYC

transcrip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11593-

11598

[13] Eddy J, Maizels N. Conserved elements with potential to

form polymorphic G-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the first in-

tron of human genes. Nucleic Acids Res, 2008, 36: 1321-

1333

[14] Bochman ML, Paeschke K, Zakian VA. DNA secondary

structures: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G-quadruplex struc-

tures. Nat Rev Genet, 2012, 13: 770-780

[15] Gray LT, Vallur AC, Eddy J, et al. G quadruplexes are

genomewide targets of transcriptional helicases XPB and

XPD. Nat Chem Biol, 2014, 10: 313-318

[16] Wu Y, Brosh RM. G-quadruplex nucleic acids and human

disease. FEBS J, 2010, 277: 3470-3488

[17] Brooks TA, Hurley LH. The role of supercoiling in tran-

scriptional control of MYC and its importance in molec-

ular therapeutics. Nat Rev Cancer, 2009, 9: 849-861

[18] Kettani A, Kumar RA, Patel DJ. Solution Structure of a

DNA quadruplex containing the fragile-X syndrome trip-

let repeat. J Mol Biol, 1995, 254: 638-656

[19] Sawaya S, Bagshaw A, Buschiazzo E, et al. Microsat-

ellite tandem repeats are abundant in human promoter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regulatory elements. PLoS One,

2013, 8: e54710

[20] Haeusler AR, Donnelly CJ, Periz G, et al. C9orf72 nu-

cleotide repeat structures initiate molecular cascades of

disease. Nature, 2014, 507: 195-200

[21] Tlučková K, Marušič M, Tóthová P, et al. Human pap-

illomavirus G-quadruplexes. Biochemistry, 2013, 52:

7207-7216

[22] Amrane S, Kerkour A, Bedrat A, et al. Topology of a

DNA G-quadruplex structure formed in the HIV-1 pro-

moter: a potential target for anti-HIV drug development.

J Am Chem Soc, 2014, 136: 5249-5252

[23] Lexa M, Kejnovsky E, Steflova P, et al. Quadru-

plex-forming sequences occupy discrete regions inside

plant LTR retrotransposons. Nucleic Acids Res, 2014,

42: 968-978

[24] Kim J, Cheong C, Moore PB. Tetramerization of an RNA

oligonucleotide containing a GGGG sequence. Nature,

1991, 351: 331 - 332

[25] Bugaut A, Balasubramanian S. 5’-UTR RNA G-quadru-

plexes: translation regulation and targeting. Nucleic Ac-

ids Res, 2012, 40: 4727-4741

[26] Kumari S, Bugaut A, Huppert JL, et al. An RNA G-qua-

druplex in the 5’ UTR of the NRAS proto-oncogene

modulates translation. Nat Chem Biol, 2007, 3: 218-221

[27] Murat P, Zhong J, Lekieffre L, et al. G-quadruplexes

regulate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nuclear antigen 1

mRNA translation. Nat Chem Biol, 2014, 10: 358-364

[28] Morris MJ, Negishi Y, Pazsint C, et al. An RNA G-qua-

druplex is essential for Cap-independent translation initi-

常天俊, 等. G-四链体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391 ·

ation in human VEGF IRES.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7831-17839

[29] Subramanian M, Rage F, Tabet R, et al. G-quadruplex

RNA structure as a signal for neurite mRNA targeting.

Embo Rep, 2011, 12: 697-704

[30] Blice-Baum AC, Mihailescu MR. Biophysical character-

ization of G-quadruplex forming FMR1 mRNA and of

its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 isoforms. RNA, 2014, 20: 103-114

[31] Joachimi A, Benz A, Hartig JS. A comparison of DNA

and RNA quadruplex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Bioorg

Med Chem, 2009, 17: 6811-6815

[32] Xu Y, Ishizuka T, Yang J, et al. Oligonucleotide models

of telomeric DNA and RNA form a hybrid G-quadruplex

structure as a potential component of telomeres. J Biol

Chem, 2012, 287: 41787-41796

[33] Wanrooij PH, Uhler JP, Shi YH, et al. A hybrid G-qua-

druplex structure formed between RNA and DNA ex-

plains the extraordinary stab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l

R-loop. Nucleic Acids Res, 2012, 40: 10334-10344

[34] Zheng KW, Xiao S, Liu JQ, et al. Co-transcriptional for-

mation of DNA:RNA hybrid G-quadruplex and potential

function as constitutional cis element for transcription

control. 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 5533-5541

[35] Xiao S, Zhang JY, Zheng KW, et al. Bioinformatic analy-

sis reveals an evolutional selection for DNA:RNA hybrid

G-quadruplex structures as putative transcription regula-

tory elements in warm-blooded animals. Nucleic Acids

Res, 2013, 41: 10379-10390

[36] Cao ZH, Huang CC, Tan WH. Nuclease resistance of

telomere-like oligonucleotides monitored in live cells by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imaging. Anal Chem, 2006, 78:

1478-1484

[37] Chang TJ, Liu XJ, Cheng XH, et al. Selective isolation of

G-quadruplexes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J Chromato-

gr A, 2012, 1246: 62-68

[38] Muller S, Kumari S, Rodriguez R, et al. Small-mole-

cule-mediated G-quadruplex isolation from human cells.

Nat Chem, 2010, 2: 1095-1098

[39] Lam EY, Beraldi D, Tannahill D, et al. G-quadruplex

structures are stable and detectable in human genomic

DNA. Nat Commun, 2013, 4: 1796

[40] Biffi G, Di Antonio M, Tannahill D, et al. Visualization

and selective chemical targeting of RNA G-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the cytoplasm of human cells. Nat Chem,

2014, 6: 75-80

[41] Henderson A, Wu Y, Huang YC, et al. Detection of

G-quadruplex DNA in mammalian cells. Nucleic Acids

Res, 2014, 42: 860-869

[42]

常天俊, 龚红梅, 李卫国

.

具抗肿瘤活性的

G-

四链体核

酸研究进展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2,

31: 627-632

[43] Sanders PG, Cotterell J, Sharpe J, et al. Transfecting

RNA quadruplexes results in few transcriptome perturba-

tions. RNA Biol, 2013, 10: 205-210

[44] Chang TJ, Qi C, Meng J, et al. General cell-binding

activity of intramolecular G-quadruplexes with parallel

structure. PLoS One, 2013, 8: e62348

[45] Magbanua E, Zivkovic T, Hansen B, et al. d(GGGT)

4

and

r(GGGU)

4

are both HIV-1 inhibitors and interleukin-6

receptor aptamers. RNA Biol, 2013, 10: 216-227

[46] Hu J, Wu J, Li C, et al. A G-quadruplex aptamer inhibits

the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oncogenic protein Shp2 in

vitro. Chembiochem, 2011, 12: 424-430

[47] Kim Y, Cao ZH, Tan WH. Molecular assembly for

high-performance bivalent nucleic acid inhibitor. P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 5664-5669

[48] Yoshida W, Saito T, Yokoyama T, et al. Aptamer selec-

tion based on g4-forming promoter region. PLoS One,

2013, 8: e6549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