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贸依心)
RFC-959标准中文版
备忘录状态
本备忘录描述了文件传输协议(FTP)的官方规范。对本备忘录的发布没有限制。
本规范新包括了如下可选命令:
CDUP (返回父目录), SMNT (结构装备), STOU(唯一保存),
RMD (删除目录), MKD (新建目录), PWD(打印目录), and SYST (系统)。
本规范与前一个版本兼容
目录
1. 介绍
2. 概述
2.1. 历史
2.2. 术语
2.3. FTP模型
3. 数据传输功能
3.1. 数据表示和存储
3.1.1. 数据类型
3.1.1.1. ASCII类型
3.1.1.2. EBCDIC类型
3.1.1.3. 图像类型
3.1.1.4. 本地类型
3.1.1.5. 格式控制
3.1.1.5.1. 非打印(NON PRINT)
3.1.1.5.2. TELNET格式控制
3.1.1.5.2. CARRIAGE CONTROL(ASA)
3.1.2. 数据结构
3.1.2.1. 文件结构
3.1.2.2. 记录结构
3.1.2.3. 页结构
3.2. 建立数据连接
3.3. 数据连接管理
3.4. 传输模式
3.4.1. 流模式
3.4.2. 块模式
3.4.3. 压缩模式
3.5. 错误恢复和重新开始
4. 文件传送功能
4.1. FTP命令
4.1.1. 访问控制命令
4.1.2. 传输参数命令
4.1.3. FTP服务命令
4.2. FTP响应
4.2.1. 按功能分组的响应代码
4.2.2. 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响应代码
1. 介绍
FTP的目标是:1)促进程序/数据文件的共享;2)鼓励(通过程序)使用远程计算机;3)使用户不必面
对不同主机上不同文件系统的差异;4)对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传输。FTP尽管可以直接在终端上应用,
但它主要被设计通过程序来使用。
本规范通过设计简单易实现的协议来试图满足大型机、小型机、个人工作站、TAC等用户的需要。
本文需要文件传输协议(TCP)[2]以及Telnet协议[3]的知识。关于它们的文档可以在ARPA-互联网协议手
册[1]中找到。
2. 概述
本章讨论内容包括历史、术语、FTP模型。本章所描述的都是关于FTP的重要内容。一些术语专用于FTP
模型;一些读者可能有必要在回顾这些术语时参考关于FTP模型的章节。
2.1. 历史
FTP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附录III是按年代编辑的关于FTP的RFC文档。其中包括最早在1971年提出
- 1 -
用在M.I.T.主机上的文件传输机制(RFC 114),以及在RFC 141中的注释和讨论。
RFC 172提供了一个在主机(包括终端IMP)间基于用户层协议的文件传输方法。RFC 265做为其修订,
通过附加评论重定义了FTP,RFC 281建议进一步改进。“Set Data Type”在传输中应用在1982年1月的
RFC 294中提出。
RFC 354废弃了RFC 264和265。文件传输协议被定义为ARPANET上主机间的文件传输协议,FTP的
主要作用则被定义为用来在主机间高效可靠地传输文件以及对远程存储的方便使用。RFC 385进一步讨论
了协议的错误,重点和一些附加内容,RFC 414提供了使用中的FTP状态报告。1973年的RFC 430(被
其它RFC多次引用),提供了对FTP的进一步讨论。最后,一个“官方的”FTP文件在RFC 454中发布。
至1973年1月,FTP协议又有了大量的变化,但总体的结构仍保持一致。为了应对这些变化,RFC 542
中发布了新的“官方”规范。但很多基于老规范的应用并没有被更新。
1974年,RFC 607和614继续讨论FTP。RFC 624提出进一步改变设计和一些小的修补。1975年,RFC
686用题为“Leaving Well Enough Alone”讨论早期以及近期FTP版本的差别。RFC 691对RFC 686中关
于打印文件部分做了小的修订。
在之前所有努力的基础上,通过将底层的传输协议由NCP改为TCP,应用TCP的FTP协议在RFC 765
中诞生了。
本文描述的FTP规范目的在于纠正之前文档中的某些小错误,进一步解释一些协议特性,以及引入一些可
选的命令。
特别地,本版本规范新包含了以下可选命令:
CDUP - 返回父目录
SMNT - 结构装备
STOU - 唯一保存
RMD - 删除目录
MKD - 新建目录
SYST - 系统
本规范兼容之前版本。应用在前一版本的程序应该可以自动应用于本规范。
2.2. 术语
ASCII
ASCII字符集定义于ARPA-互联网协议手册。FTP中ASCII字符指8位编码集的低半部(也就是最高位为
0)。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s)
访问控制定义了用户使用系统、系统文件的访问权力。访问控制必要性在于防止未被授权的或意外的对文
件的访问。在服务器端使用访问控制正是FTP的优势所在。
字节长度(byte size)
有两种字节长度与FTP有关:文件的逻辑字节长度和用来传输数据的字节长度。传输字节长度总是8位。
传输字节长度不必要和系统存储数据的字节长度或用来描述数据结构的逻辑字节长度相同。
控制连接(control connection)
用户PI与服务器PI用来交换命令和响应的信息路径。这个连接遵守Telnet协议。
数据连接(data connection)
用规定的模式和类型进行数据传输的全双向连接。传输的数据可能是文件的一部分、整个文件或一些文件。
传输路径可能是服务器DTP与用户DTP之间或两个服务器DTP之间。
数据端口(data port)
数据接收者在数据端口监听,等待数据传输者从此端口建立数据连接。
DTP(data transfer process)
数据传输过程,用以建立并管理数据连接。DTP可以是被动或主动。
行结束符(End-of-Line)
行结束符序列定义了印刷行间的分隔。行结束符序列为回车符加换行符。
文件结束符(End-of-File)
文件结束符标志定义了传输中一个文件的结束。
记录结束符(End-of-Record)
记录结束符标志定义了传输中一个记录的结束。
错误恢复(error recovery)
允许用户从一些诸如主机系统或传输过程失败中恢复。FTP中,错误恢复可以是在给定点上重新开始文件
传输。
FTP命令(FTP commands)
用户FTP到服务器FTP的控制信息流由一些命令集合组成。
文件(file)
计算机数据的有序集合(包括程序),有任意的大小,由路径名唯一指定。
模式(mode)
通过数据连接传输数据的方式。模式定义了包括EOR和EOF的数据传输格式。FTP的传输模式在传输模
- 2 -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贸依心)
RFC-959标准中文版
备忘录状态
本备忘录描述了文件传输协议(FTP)的官方规范。对本备忘录的发布没有限制。
本规范新包括了如下可选命令:
CDUP (返回父目录), SMNT (结构装备), STOU(唯一保存),
RMD (删除目录), MKD (新建目录), PWD(打印目录), and SYST (系统)。
本规范与前一个版本兼容
目录
1. 介绍
2. 概述
2.1. 历史
2.2. 术语
2.3. FTP模型
3. 数据传输功能
3.1. 数据表示和存储
3.1.1. 数据类型
3.1.1.1. ASCII类型
3.1.1.2. EBCDIC类型
3.1.1.3. 图像类型
3.1.1.4. 本地类型
3.1.1.5. 格式控制
3.1.1.5.1. 非打印(NON PRINT)
3.1.1.5.2. TELNET格式控制
3.1.1.5.2. CARRIAGE CONTROL(ASA)
3.1.2. 数据结构
3.1.2.1. 文件结构
3.1.2.2. 记录结构
3.1.2.3. 页结构
3.2. 建立数据连接
3.3. 数据连接管理
3.4. 传输模式
3.4.1. 流模式
3.4.2. 块模式
3.4.3. 压缩模式
3.5. 错误恢复和重新开始
4. 文件传送功能
4.1. FTP命令
4.1.1. 访问控制命令
4.1.2. 传输参数命令
4.1.3. FTP服务命令
4.2. FTP响应
4.2.1. 按功能分组的响应代码
4.2.2. 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响应代码
1. 介绍
FTP的目标是:1)促进程序/数据文件的共享;2)鼓励(通过程序)使用远程计算机;3)使用户不必面
对不同主机上不同文件系统的差异;4)对数据进行高效可靠的传输。FTP尽管可以直接在终端上应用,
但它主要被设计通过程序来使用。
本规范通过设计简单易实现的协议来试图满足大型机、小型机、个人工作站、TAC等用户的需要。
本文需要文件传输协议(TCP)[2]以及Telnet协议[3]的知识。关于它们的文档可以在ARPA-互联网协议手
册[1]中找到。
2. 概述
本章讨论内容包括历史、术语、FTP模型。本章所描述的都是关于FTP的重要内容。一些术语专用于FTP
模型;一些读者可能有必要在回顾这些术语时参考关于FTP模型的章节。
2.1. 历史
FTP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附录III是按年代编辑的关于FTP的RFC文档。其中包括最早在1971年提出
- 1 -
用在M.I.T.主机上的文件传输机制(RFC 114),以及在RFC 141中的注释和讨论。
RFC 172提供了一个在主机(包括终端IMP)间基于用户层协议的文件传输方法。RFC 265做为其修订,
通过附加评论重定义了FTP,RFC 281建议进一步改进。“Set Data Type”在传输中应用在1982年1月的
RFC 294中提出。
RFC 354废弃了RFC 264和265。文件传输协议被定义为ARPANET上主机间的文件传输协议,FTP的
主要作用则被定义为用来在主机间高效可靠地传输文件以及对远程存储的方便使用。RFC 385进一步讨论
了协议的错误,重点和一些附加内容,RFC 414提供了使用中的FTP状态报告。1973年的RFC 430(被
其它RFC多次引用),提供了对FTP的进一步讨论。最后,一个“官方的”FTP文件在RFC 454中发布。
至1973年1月,FTP协议又有了大量的变化,但总体的结构仍保持一致。为了应对这些变化,RFC 542
中发布了新的“官方”规范。但很多基于老规范的应用并没有被更新。
1974年,RFC 607和614继续讨论FTP。RFC 624提出进一步改变设计和一些小的修补。1975年,RFC
686用题为“Leaving Well Enough Alone”讨论早期以及近期FTP版本的差别。RFC 691对RFC 686中关
于打印文件部分做了小的修订。
在之前所有努力的基础上,通过将底层的传输协议由NCP改为TCP,应用TCP的FTP协议在RFC 765
中诞生了。
本文描述的FTP规范目的在于纠正之前文档中的某些小错误,进一步解释一些协议特性,以及引入一些可
选的命令。
特别地,本版本规范新包含了以下可选命令:
CDUP - 返回父目录
SMNT - 结构装备
STOU - 唯一保存
RMD - 删除目录
MKD - 新建目录
SYST - 系统
本规范兼容之前版本。应用在前一版本的程序应该可以自动应用于本规范。
2.2. 术语
ASCII
ASCII字符集定义于ARPA-互联网协议手册。FTP中ASCII字符指8位编码集的低半部(也就是最高位为
0)。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s)
访问控制定义了用户使用系统、系统文件的访问权力。访问控制必要性在于防止未被授权的或意外的对文
件的访问。在服务器端使用访问控制正是FTP的优势所在。
字节长度(byte size)
有两种字节长度与FTP有关:文件的逻辑字节长度和用来传输数据的字节长度。传输字节长度总是8位。
传输字节长度不必要和系统存储数据的字节长度或用来描述数据结构的逻辑字节长度相同。
控制连接(control connection)
用户PI与服务器PI用来交换命令和响应的信息路径。这个连接遵守Telnet协议。
数据连接(data connection)
用规定的模式和类型进行数据传输的全双向连接。传输的数据可能是文件的一部分、整个文件或一些文件。
传输路径可能是服务器DTP与用户DTP之间或两个服务器DTP之间。
数据端口(data port)
数据接收者在数据端口监听,等待数据传输者从此端口建立数据连接。
DTP(data transfer process)
数据传输过程,用以建立并管理数据连接。DTP可以是被动或主动。
行结束符(End-of-Line)
行结束符序列定义了印刷行间的分隔。行结束符序列为回车符加换行符。
文件结束符(End-of-File)
文件结束符标志定义了传输中一个文件的结束。
记录结束符(End-of-Record)
记录结束符标志定义了传输中一个记录的结束。
错误恢复(error recovery)
允许用户从一些诸如主机系统或传输过程失败中恢复。FTP中,错误恢复可以是在给定点上重新开始文件
传输。
FTP命令(FTP commands)
用户FTP到服务器FTP的控制信息流由一些命令集合组成。
文件(file)
计算机数据的有序集合(包括程序),有任意的大小,由路径名唯一指定。
模式(mode)
通过数据连接传输数据的方式。模式定义了包括EOR和EOF的数据传输格式。FTP的传输模式在传输模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