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濮宜春)
龙源期刊网
妙用古诗 巧铸佳文
作者:张奇航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41期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文章语言平淡无味,不会具有感染力,读来只会让
人如同嚼腊。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如果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历经岁月磨炼,
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引入我们的作文中,定会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文
采,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一、以诗词为妙题
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
赏。
2003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
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间接引用古诗文名句
化用古诗文名句,也就是间接引用,即作者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把古诗文名句加
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的文章中,从而使语言变幻多姿,情韵悠悠,满纸生辉。
间接引用诗句(暗引)作为论据,即将诗句妙合无痕地熔铸在举事例的句子中,如2002
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中一段: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
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
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
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
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这段列举了楚大夫屈原、魏武帝曹操和陶渊明三位人物事迹,分别论述“选择永恒”就是选
择执着、豪壮和高雅。作者巧妙化用他们各自的诗句来概括其事迹,楚大夫“九死不悔”暗引了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魏武帝“壮心不已”明引了《龟虽寿》
中的诗句,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暗引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
句。由于将原诗句压缩成四字格形式化用到文句中,因此言简意丰,铿锵有力。
三、巧借名言写开头
龙源期刊网
开篇就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古诗名句,往往能先声夺人。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
文《谈意气》的开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
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
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
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将三联名句嵌入一组排比句中,多角度透视了话题“意气”的要义,水到渠成引出中心论点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诗化排比句将思维的张力、激昂的情感、磅礴的气势、华
美的文采融于一体,充分渲染了文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妙用名句写结尾
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诗句作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2005年以“入乎其
内,出乎其外”为话题的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一双童鞋》的结尾: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
然般的幸福?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在叙述完一双童鞋的故事后引用名句揭示该故事暗含的生活哲理——要有超然的生活态
度,三联名句组成的排比段强化了“超然一点,幸福多多”的文章主旨。
总之,“以诗为文”既创造了诗情画意的美感,提高了作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又给阅
卷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印象,让阅卷者一见钟情,进而获得高分。
2024年4月7日发(作者:濮宜春)
龙源期刊网
妙用古诗 巧铸佳文
作者:张奇航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41期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文章语言平淡无味,不会具有感染力,读来只会让
人如同嚼腊。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如果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历经岁月磨炼,
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引入我们的作文中,定会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文
采,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一、以诗词为妙题
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
赏。
2003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
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间接引用古诗文名句
化用古诗文名句,也就是间接引用,即作者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把古诗文名句加
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的文章中,从而使语言变幻多姿,情韵悠悠,满纸生辉。
间接引用诗句(暗引)作为论据,即将诗句妙合无痕地熔铸在举事例的句子中,如2002
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中一段: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
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
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
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
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这段列举了楚大夫屈原、魏武帝曹操和陶渊明三位人物事迹,分别论述“选择永恒”就是选
择执着、豪壮和高雅。作者巧妙化用他们各自的诗句来概括其事迹,楚大夫“九死不悔”暗引了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魏武帝“壮心不已”明引了《龟虽寿》
中的诗句,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暗引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
句。由于将原诗句压缩成四字格形式化用到文句中,因此言简意丰,铿锵有力。
三、巧借名言写开头
龙源期刊网
开篇就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古诗名句,往往能先声夺人。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
文《谈意气》的开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
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
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
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将三联名句嵌入一组排比句中,多角度透视了话题“意气”的要义,水到渠成引出中心论点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诗化排比句将思维的张力、激昂的情感、磅礴的气势、华
美的文采融于一体,充分渲染了文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妙用名句写结尾
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诗句作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2005年以“入乎其
内,出乎其外”为话题的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一双童鞋》的结尾: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
然般的幸福?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在叙述完一双童鞋的故事后引用名句揭示该故事暗含的生活哲理——要有超然的生活态
度,三联名句组成的排比段强化了“超然一点,幸福多多”的文章主旨。
总之,“以诗为文”既创造了诗情画意的美感,提高了作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又给阅
卷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印象,让阅卷者一见钟情,进而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