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移动通信各阶段的特点及电力无线专网(LTE230)分析

IT圈 admin 20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於幻天)

一、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即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

方式。无线通信是指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

方式。

在网络通信效果、网络安全性等方面,有线通信优于无

线通信方式。在施工难度方面,有线通信除需要安装、调试

设备外,还需要沿路敷设线缆,施工难度相比无线通信方式

较高。在国家政策影响方面,有线通信方式较少涉及国家政

策问题,而无线网络建设需要向国家或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

会申请专用的频率,同时在技术体制选择上需要符合相关频

率的使用规定。随着无线应用的迅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供需

矛盾进一步扩大。

二、1G-5G发展史

4G、5G等数字背后的G代表的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

也就是“代”,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从第一代到第五代,

是人为划分的代别。它的定义主要取决于在速率、业务类型、

传输时延以及各种切换成功率等方面具体实现的不同技术。

1.沟通的起源:1G(盛行年代:1980年后)

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诞

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即将电磁波进行频率调制后,将语

音信号转换到载波电磁波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发布到空间

后,由接收设备接收,并从载波电磁波上还原语音信息,完

成一次通话。但各个国家的1G通信标准并不一致,使得第

一代移动通信并不能“全球漫游”,这大大阻碍了1G的发

展。同时,由于1G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所以其容量非常有

限,一般只能传输语音信号,且存在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

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扰等问题。

最能代表1G时代特征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上世

纪90年代推出并风靡全球的大哥大,即移动手提式电话。

大哥大的推出,依赖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技术的成

熟和应用。在中国8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产业还只是一片

空白,直到1987年,为了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在广东省建

立了中国首个移动通信网络,这也标志着1G在中国的正式

开始。

2.网络的开始:2G(盛行年代:1995年后)

由于1G有很多缺陷,在1999年1G网络被正式关闭,

2G也随之而来。1G到2G就是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过程。

和1G不同的是,2G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因此,第二代

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加,2G网

络下除了打电话语音沟通之外,还可以发短信以及上网。虽

然数据传输的速度很慢(每秒9.6~14.4kbit),但文字信息

的传输由此开始了,这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在2G时代也是移动通信标准争夺的开始,主要通信标

准有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CDMA美国标准和以诺基亚为代表

的GSM欧洲标准。最终随着GSM标准在全球范围更加广泛的

使用,诺基亚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移动手机行业的霸主。

第二代移动通信为3G和4G奠定了基础,是通信行业坚实

的一步。

3.通信新纪元:3G(盛行年代:2009年后)

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简单的文字信息,虽然

这已经大大提升了效率,但是日益增长的图片和视频传输的

需要,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2G时代的网

速显然不能支撑满足这一需求。于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

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在前两代系统当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明确的标

准规定什么是1G,哪个叫做2G,而是全靠各个国家和地区

的通信标准化组织自己制定协议。但从3G开始,ITU即国

际电信联盟,提出了IMT-2000,并要求符合IMT-2000要求

的才能被接纳为3G技术。各个国家纷纷给出自己的标准,

并完成了融合和标准化。

相比于2G,3G依然采用数字数据传输,但通过开辟新

的电磁波频谱、制定新的通信标准,使得3G的传输速度可

达每秒384kbit,在室内稳定环境下甚至有每秒2Mbit的水

准,是2G时代的140倍。由于采用更宽的频带,传输的稳

定性也大大提高。速度的大幅提升和稳定性的提高,使大数

据的传送更为普遍,移动通信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因此3G

被视为是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

4.速度的革命:4G(盛行年代:2013年后)

4G从2013年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4G技术包含TD-LTE

和FDD-LTE两种制式。FDD和TDD主要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

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FDD是在

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依靠频率来区

分上下行链路。在TDD方式中,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

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在某个时间段由基站发送信

号给移动台,而中间的时间间隙由移动台发送信号给基站,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必须协同一致才能顺利工作。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向中国移动、中

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经营许可,也就是4G牌照。至此,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代。

4G是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更加先进通信协议

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对于用户而言,2G、3G、4G网络最

大的区别在于传速速度不同,4G网络作为最新一代通信技术,

在传输速度上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理论上网速度是3G的50

倍,实际体验也都在10倍左右,上网速度可以媲美20M家

庭宽带,因此4G网络可以具备非常流畅的速度,观看高清

电影、大数据传输速度都非常快。

总而言之,4G传输速率更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

度更高并且兼容性好。4G让手机实现的功能更为丰富。大

量且稳定的信息传递,让无论是通信还是娱乐都能一手掌控。

5.物联网的决心:5G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作为新一轮移动通信技

术发展方向,5G把人与人的连接拓展到万物互联。5G时代

不仅能带来超高带宽、超低时延以及超大规模连接的用户体

验,其丰富的垂直行业应用将为移动网络带来更多样化的业

务需求,尤其是网络切片、能力开放两大创新功能的应用,

将改变传统业务运营方式和作业模式。5G明确除了涵盖个人

移动通信的eMBB场景,还有另外两大场景:uRLLC场景和

mMTC场景

eMBB场景最大的特点是大带宽高速率,那么与此特点直

接相关的最起码有“视频”应用。目前“视频”应用还处于

初级阶段,而高清8K视频、VR/AR视频、3D视频,这些都需

要5G来承载才有可能。

uRLL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低时延高可靠,此场景主要对

应“自动驾驶控制、广域无人机控制”等技术的发展。

mMT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海量连接成本低廉,此场景的

应用本身就是“万物互联”。

三、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

国家无委在1991年发文,对230MHz频段的使用按照

25kHz作为一个频点进行了分配。给电力、气象、水利等8

个部委分配了共计100多个频点,这些频点是可在全国范围

内使用的。另外,还有近百频点,由地方无委进行分配使用。

其中分配给电力使用的专用授权频点有40个,共计1MHz带

宽,最低频点的子带为223.525MHz,最高频点的子带为231.

65MHz。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力系统就开始尝试用230MHz数

传电台传输数据,1988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通过《(1988)

无管字3号》、(((1989)无管字5号》文将230MHz频段15

组双工频点(F3组9对,F4组6对)和10个单工频点(全部在

F1组)作为电力负荷控制和电力调度信息传输使用的专用频

段批复给电力系统使用。20多年来,该频段一直在电力负荷

监控、计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数传速率

低(300bps~2400bps)、轮询时间长等缺点随着电网的发展日

趋明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高数据吞吐量、高安全性的

要求,己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230数传电台仅能提供低速率的窄带数据传输,

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大带宽、高速率需求;而目前

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等高频段,虽然数

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方面较弱,建网和运维

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电力业务的结合能力

一般。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正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结合

电力行业应用需求,既具备广覆盖优势,又为电力行业定制

开发,同时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电力配用电应用中通信体

制的较好选择。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是工作在230MHz频段的无线

专网通信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基于频率使用政策上的天然优

势,结合4GLTE先进技术及广覆盖优势,在电力配用电领

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无线通信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解决宽带传输的载波聚合技术,用

于解决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传输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用于解决多系统共

存问题的频谱感知技术和干扰协调技术,用于海量用户接入

设计的自适应调制及编码技术,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自适

应重传(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技术和

动态调度,用于保证网络安全的三层加密体系,以及绿色节

能设计、可扩展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网络管理等。

230MHz关键技术-载波聚合技术

为了解决频带资源受限的问题,LTE230MHz电力无线专

网将有限的频带资源,通过载波聚合技术进行整合,使得移

动宽带系统传输带宽得到很大提升。

把每一个离散的信道都作为一个成员载波,将不连续分

配的成员载波进行有效聚合,进而根据用户需求统一分配给

一个用户使用,使得传输带宽较传统的230MHz数传电台得

到了数倍的提升,从而达到宽带传输的效果。此外,LTE

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通过结合高阶调制等其他通信技术,实

现了在40个25KHz频点共计1MHz的带宽上,使得单个UE

(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的最大上行速率可达1.76Mbps,

相对于单频点25kHz下的传输速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230MHz与LTE1800MHz分析对比

相对于1800MHz频段,230MHz低频段具有天然覆盖远

的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组网成本,特别针对于广覆盖低成本

系统,低频段是宝贵的频率资源。

频谱资源方面,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无线电管理局进行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民用超短波遥测、

遥控、数据传输业务频段规划的通知》(国无管〔1991〕5

号)文件规定,230MHz频段的40个离散频点共计1M带宽

授权给电力系统传输负荷监控业务,该频段需5年续申备案

一次。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件(〔2003〕2300号)》

文件规定,工作于230MHz频段的无线终端设备频谱使用费

为800元/频点/年。经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多次沟通,目前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对公司230MHz频段的频谱政策如下:继

续使用已分配的40个频点资源,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授

权频点使用效率,暂不考虑分配其他频点资源。

为适应1800MHz频段本地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满足交

通(城市轨道交通等)、电力、石油等行业专用通信网和公

众通信网的应用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频率

使用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

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5]65号)

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时分双工(TDD)方式无线接

入系统使用频率有关事宜。规定该频段主要用于本地无线接

入。具体频率分配、指配和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频率占用费的收取按

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考虑到边防、航空等行业已在局部区域

申请使用该频段,公司难以在覆盖范围内统一申请试验频段,

且已建无线网络试验频段在续申时存在被收回的风险。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於幻天)

一、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即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

方式。无线通信是指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

方式。

在网络通信效果、网络安全性等方面,有线通信优于无

线通信方式。在施工难度方面,有线通信除需要安装、调试

设备外,还需要沿路敷设线缆,施工难度相比无线通信方式

较高。在国家政策影响方面,有线通信方式较少涉及国家政

策问题,而无线网络建设需要向国家或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

会申请专用的频率,同时在技术体制选择上需要符合相关频

率的使用规定。随着无线应用的迅速发展,频谱资源的供需

矛盾进一步扩大。

二、1G-5G发展史

4G、5G等数字背后的G代表的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

也就是“代”,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术。从第一代到第五代,

是人为划分的代别。它的定义主要取决于在速率、业务类型、

传输时延以及各种切换成功率等方面具体实现的不同技术。

1.沟通的起源:1G(盛行年代:1980年后)

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诞

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即将电磁波进行频率调制后,将语

音信号转换到载波电磁波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发布到空间

后,由接收设备接收,并从载波电磁波上还原语音信息,完

成一次通话。但各个国家的1G通信标准并不一致,使得第

一代移动通信并不能“全球漫游”,这大大阻碍了1G的发

展。同时,由于1G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所以其容量非常有

限,一般只能传输语音信号,且存在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

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扰等问题。

最能代表1G时代特征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上世

纪90年代推出并风靡全球的大哥大,即移动手提式电话。

大哥大的推出,依赖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技术的成

熟和应用。在中国8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产业还只是一片

空白,直到1987年,为了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在广东省建

立了中国首个移动通信网络,这也标志着1G在中国的正式

开始。

2.网络的开始:2G(盛行年代:1995年后)

由于1G有很多缺陷,在1999年1G网络被正式关闭,

2G也随之而来。1G到2G就是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过程。

和1G不同的是,2G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因此,第二代

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加,2G网

络下除了打电话语音沟通之外,还可以发短信以及上网。虽

然数据传输的速度很慢(每秒9.6~14.4kbit),但文字信息

的传输由此开始了,这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在2G时代也是移动通信标准争夺的开始,主要通信标

准有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CDMA美国标准和以诺基亚为代表

的GSM欧洲标准。最终随着GSM标准在全球范围更加广泛的

使用,诺基亚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移动手机行业的霸主。

第二代移动通信为3G和4G奠定了基础,是通信行业坚实

的一步。

3.通信新纪元:3G(盛行年代:2009年后)

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简单的文字信息,虽然

这已经大大提升了效率,但是日益增长的图片和视频传输的

需要,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2G时代的网

速显然不能支撑满足这一需求。于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

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在前两代系统当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明确的标

准规定什么是1G,哪个叫做2G,而是全靠各个国家和地区

的通信标准化组织自己制定协议。但从3G开始,ITU即国

际电信联盟,提出了IMT-2000,并要求符合IMT-2000要求

的才能被接纳为3G技术。各个国家纷纷给出自己的标准,

并完成了融合和标准化。

相比于2G,3G依然采用数字数据传输,但通过开辟新

的电磁波频谱、制定新的通信标准,使得3G的传输速度可

达每秒384kbit,在室内稳定环境下甚至有每秒2Mbit的水

准,是2G时代的140倍。由于采用更宽的频带,传输的稳

定性也大大提高。速度的大幅提升和稳定性的提高,使大数

据的传送更为普遍,移动通信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因此3G

被视为是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

4.速度的革命:4G(盛行年代:2013年后)

4G从2013年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4G技术包含TD-LTE

和FDD-LTE两种制式。FDD和TDD主要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

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FDD是在

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依靠频率来区

分上下行链路。在TDD方式中,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

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在某个时间段由基站发送信

号给移动台,而中间的时间间隙由移动台发送信号给基站,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必须协同一致才能顺利工作。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向中国移动、中

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经营许可,也就是4G牌照。至此,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代。

4G是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更加先进通信协议

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对于用户而言,2G、3G、4G网络最

大的区别在于传速速度不同,4G网络作为最新一代通信技术,

在传输速度上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理论上网速度是3G的50

倍,实际体验也都在10倍左右,上网速度可以媲美20M家

庭宽带,因此4G网络可以具备非常流畅的速度,观看高清

电影、大数据传输速度都非常快。

总而言之,4G传输速率更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

度更高并且兼容性好。4G让手机实现的功能更为丰富。大

量且稳定的信息传递,让无论是通信还是娱乐都能一手掌控。

5.物联网的决心:5G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作为新一轮移动通信技

术发展方向,5G把人与人的连接拓展到万物互联。5G时代

不仅能带来超高带宽、超低时延以及超大规模连接的用户体

验,其丰富的垂直行业应用将为移动网络带来更多样化的业

务需求,尤其是网络切片、能力开放两大创新功能的应用,

将改变传统业务运营方式和作业模式。5G明确除了涵盖个人

移动通信的eMBB场景,还有另外两大场景:uRLLC场景和

mMTC场景

eMBB场景最大的特点是大带宽高速率,那么与此特点直

接相关的最起码有“视频”应用。目前“视频”应用还处于

初级阶段,而高清8K视频、VR/AR视频、3D视频,这些都需

要5G来承载才有可能。

uRLL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低时延高可靠,此场景主要对

应“自动驾驶控制、广域无人机控制”等技术的发展。

mMTC场景最大的特点是海量连接成本低廉,此场景的

应用本身就是“万物互联”。

三、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

国家无委在1991年发文,对230MHz频段的使用按照

25kHz作为一个频点进行了分配。给电力、气象、水利等8

个部委分配了共计100多个频点,这些频点是可在全国范围

内使用的。另外,还有近百频点,由地方无委进行分配使用。

其中分配给电力使用的专用授权频点有40个,共计1MHz带

宽,最低频点的子带为223.525MHz,最高频点的子带为231.

65MHz。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力系统就开始尝试用230MHz数

传电台传输数据,1988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通过《(1988)

无管字3号》、(((1989)无管字5号》文将230MHz频段15

组双工频点(F3组9对,F4组6对)和10个单工频点(全部在

F1组)作为电力负荷控制和电力调度信息传输使用的专用频

段批复给电力系统使用。20多年来,该频段一直在电力负荷

监控、计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数传速率

低(300bps~2400bps)、轮询时间长等缺点随着电网的发展日

趋明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高数据吞吐量、高安全性的

要求,己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230数传电台仅能提供低速率的窄带数据传输,

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大带宽、高速率需求;而目前

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等高频段,虽然数

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方面较弱,建网和运维

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电力业务的结合能力

一般。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正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结合

电力行业应用需求,既具备广覆盖优势,又为电力行业定制

开发,同时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电力配用电应用中通信体

制的较好选择。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是工作在230MHz频段的无线

专网通信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基于频率使用政策上的天然优

势,结合4GLTE先进技术及广覆盖优势,在电力配用电领

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LTE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无线通信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解决宽带传输的载波聚合技术,用

于解决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传输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用于解决多系统共

存问题的频谱感知技术和干扰协调技术,用于海量用户接入

设计的自适应调制及编码技术,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的自适

应重传(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HARQ)技术和

动态调度,用于保证网络安全的三层加密体系,以及绿色节

能设计、可扩展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网络管理等。

230MHz关键技术-载波聚合技术

为了解决频带资源受限的问题,LTE230MHz电力无线专

网将有限的频带资源,通过载波聚合技术进行整合,使得移

动宽带系统传输带宽得到很大提升。

把每一个离散的信道都作为一个成员载波,将不连续分

配的成员载波进行有效聚合,进而根据用户需求统一分配给

一个用户使用,使得传输带宽较传统的230MHz数传电台得

到了数倍的提升,从而达到宽带传输的效果。此外,LTE

230MHz电力无线专网通过结合高阶调制等其他通信技术,实

现了在40个25KHz频点共计1MHz的带宽上,使得单个UE

(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的最大上行速率可达1.76Mbps,

相对于单频点25kHz下的传输速率得到了质的提升。

230MHz与LTE1800MHz分析对比

相对于1800MHz频段,230MHz低频段具有天然覆盖远

的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组网成本,特别针对于广覆盖低成本

系统,低频段是宝贵的频率资源。

频谱资源方面,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无线电管理局进行管理,根据《关于印发民用超短波遥测、

遥控、数据传输业务频段规划的通知》(国无管〔1991〕5

号)文件规定,230MHz频段的40个离散频点共计1M带宽

授权给电力系统传输负荷监控业务,该频段需5年续申备案

一次。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件(〔2003〕2300号)》

文件规定,工作于230MHz频段的无线终端设备频谱使用费

为800元/频点/年。经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多次沟通,目前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对公司230MHz频段的频谱政策如下:继

续使用已分配的40个频点资源,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授

权频点使用效率,暂不考虑分配其他频点资源。

为适应1800MHz频段本地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满足交

通(城市轨道交通等)、电力、石油等行业专用通信网和公

众通信网的应用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及频率

使用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

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15]65号)

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时分双工(TDD)方式无线接

入系统使用频率有关事宜。规定该频段主要用于本地无线接

入。具体频率分配、指配和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频率占用费的收取按

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考虑到边防、航空等行业已在局部区域

申请使用该频段,公司难以在覆盖范围内统一申请试验频段,

且已建无线网络试验频段在续申时存在被收回的风险。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