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撇脂定价法

IT圈 admin 37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戢颖颖)

所谓“撇脂定价法”,就是为产品定一个高价,以在短期内攫取最大利润为目标,而不是以

实现最大的销量为目标。与撇脂定价法相对应的是渗透定价法,即为产品定一个低价。我在

刚刚出版的《定价》一书中对撇脂定价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做了专门的论述。下面以苹果公

司和索尼公司的MP3定价的成败来看看企业如何用好撇脂定价法。

1.苹果公司的iPod成功使用了撇脂定价法

先举一个撇脂定价的例子。苹果公司的iPod产品是最近4年来最成功的消费类数码产

品,一推出就获得成功,第一款iPod零售价高达399元美元,即使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是

属于高价位产品,但是有很多“苹果迷”既有钱又愿意花钱,所以还是纷纷购买。苹果的撇

脂定价取得乐成功。但是苹果认为还可以“撇到更多的脂”,于是不到半年又推出了一款容

量更大的iPod,当然价格也更高,定价499元美元,仍然卖得很好。苹果的撇脂定价大获

成功。

作为对比,索尼公司的MP3也采用撇脂定价法,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索尼失败的第

一个原因是产品的品质和上市速度。索尼最近几年在推出新产品时步履蹒跚,当iPod mini

在市场上热卖两年之后,索尼才推出了针对这款产品的A1000,可是此时苹果公司却已经停

止生产iPod mini,推出了一款新产品iPod nano,苹果保持了产品的差别化优势,而索尼则

总是在产品上落后一大步。此外,苹果推出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而索尼还只是

预告,新产品正式上市还要再等两个月。速度的差距,使苹果在长时间内享受到了撇脂定价

的厚利,而索尼的产品虽然定价同样高,但是由于销量太小而只“撇”到了非常少的“脂”。

索尼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外形,苹果iPod的外形已经成为工业设计的经典之作,而一

向以“微型化”著称的索尼公司的MP3,这次明显落于下风,单纯从产品的尺寸看,索尼

的产品比苹果nano足足厚了两倍,如下表所示。外形的差距与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差距同样

大。

索尼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产品数量。苹果公司每次只推出一款产品、几种规格,但每次

都是精品,都非常畅销;而索尼每次都推出3款以上产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自认质量稍逊、

要靠数量制胜。但是过多的新产品不仅增加了采购、生产、渠道的成本,而且也使消费者困

惑。

索尼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索尼公司整体产品表现不佳,索尼的品牌价值已经严重贬值,

在这种时候再使用撇脂定价,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2.撇脂定价法的适用条件

从苹果和索尼的案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法

呢,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呢?

第一,市场上存在一批购买力很强、并且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

第二,这样的一批消费者的数量足够多,也就是上图中A区间的消费者足够多,企业

有厚利可图;

第三,暂时没有竞争对手推出同样的产品,本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别化优势;

第四,当有竞争对手加入时,本企业有能力转换定价方法,通过提高性价比来提高竞争

力;

第五,本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有传统的影响力。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采取撇脂定价的方法。

使用撇脂定价法不是偶然的,某些企业和某些行业普遍、长期使用撇脂定价法。

以行业而言,那些竞争较弱的行业、或者行业正处于启动期的时候,普遍使用撇脂定价

法。彩电行业、PC行业到90年代中期还是撇脂定价,汽车行业到现在还基本是撇脂定价,

尤其是中高级汽车。在2000年以后,首先在低端市场、然后向高端市场延伸,撇脂定价法

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少的企业和车型采取撇脂定价法。

就企业而言,品牌往往是撇脂定价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思科公司网络产品的利润率达

到85%,就是依靠思科在行业内近乎垄断性的领导地位。前面所说的苹果公司也符合上述

五个条件,所以撇脂定价就很成功。

如果错误地采用了撇脂定价法,企业会非常被动。索尼推出的MP3的速度比苹果慢,

产品从外形到使用的感觉都不如苹果,在这种情况下,索尼也使用撇脂定价法就很难成功。

在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个索尼的忠实客户群,他们从索尼的walkman开始就喜欢索尼产品,

所以现在买MP3也买索尼的,但是这么忠实的消费者到底是少数,多数消费者还是要考虑

很多其他因素,当存在苹果iPod这面镜子的时候,索尼MP3的缺点都被充分的对照了出来,

索尼的撇脂定价法就不灵了。

3.撇脂定价法要及时扬弃

企业必须明白,撇脂定价法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很快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变得不合时宜,

企业需要做的是:敏感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主动从撇脂定价的高台阶上走下来,否则,一

旦竞争对手在产品接近的情况下,采取渗透性定价,企业就会付出巨大代价。最典型的案例

是1996年发生的联想PC价格战和长虹彩电价格战,联想和长虹都是通过渗透性定价一举

夺取市场第一的宝座。

当然,象联想和长虹这种极富戏剧性的价格战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的,经常见到的是:

由于不能及时、主动放弃撇脂定价法,企业遭遇较大损失。

而苹果公司的iPod在最初采取撇脂定价法取得成功后,就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主

动改变了定价方法,2004年,苹果推出了iPod shuffle,这是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价格降低

到99美元一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大众化产品,一方面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占据低端

市场也能获得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索尼等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在竞争对手产品的竞

争下,苹果急需推出低价格产品来抗衡,但是原来的高价格产品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略微

降低了价格而已,苹果公司只是在产品线的结构上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良好结构,改变了

原来只有高端产品的格局。苹果公司iPod产品在几年中的价格变化是撇脂定价和渗透式定

价交互运用的典范,体现了苹果公司卓越的价格管理能力。苹果公司定价成功的部分原因要

归功于竞争对手,由于主要竞争对手索尼在第一款iPod推出2年后,才迟迟推出自己的同

类产品,使苹果公司能够在漫长的时间里唱独角戏,价格管理的难度也因此大幅降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利时代流行的撇脂定价法逐渐减少。采用撇脂定价法的风险增

大,以高性价比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定价的主流。撇脂定价法之被放弃,首先会

从低端市场开始,这是应用撇脂定价法最薄弱的地方;高端市场的撇脂定价法会在最后被攻

陷。例如,汽车销量在2002年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后,面向家庭的低端市场汽车价格下降

得很快,在这个细分市场,几乎没有哪个企业还采用撇脂定价法;而在高级汽车市场,奥迪、

宝马等名车还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撇脂定价法,但是撇的脂已经不象2000年以前那样“厚”

了,价格逐渐向国际市场的车价看齐。

在快速消费品和电子消费品行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采取撇脂定价法的现象比耐用

品行业要少得多,即使采取了撇脂定价法,撇脂的时间也非常短,很快就改变为渗透性定价,

所以,对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快于竞争对手,就

可以享受到一段难得的、短暂的撇脂时间,可以大幅获利,改善企业整体的赢利能力,如果

推出新产品速度慢,每次推出时,都只能随行就市,企业的赢利情况就有可能恶化,奥林巴

斯公司在2004年陷入巨亏,根本原因就是新产品推出速度慢,产品缺乏差别化优势。这些

企业都由于无法享受到撇脂,同时又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而陷入困难的局面。

在某些行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不是一次性的,很多企业就采取连续撇脂定价法,一次

一次的撇脂。这种定价法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一旦有采用新的定价方法的竞争对手

出现、或者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改变,这种定价法就会陷入困境。

Oracle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初几年里的收费方式是在软件价格之外,每年再收20%的服务

费,这让中国消费者很不爽,于是很多竞争对手就针对这一点推出了新的收费方式,大幅降

低后续的服务收费,使Oracle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并迫使Oracle被迫调低了收费比例。

再例如,爱立信等电信设备供应商在欧洲市场销售电信设备时,其价格曲线是“阶梯式”

上升,电信运营商第一次付款只是买到了当前的设备和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有各种费

用发生,例如买新的功能还要花钱,服务的费用也很高,软件更新也要再付费。如果一个运

营商花400万欧元购买一套设备,那么在此后5年的使用过程中,至少还需要再付出200

万欧元来购买新功能、软件更新和其他服务。

而华为在欧洲的定价模式则更具竞争力,华为公司的软件升级是免费的,新增功能在一

定限度内也不再另外收取费用。这样,电信运营商就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将很多功能拆出来而

不用担心会增加新的成本。华为最开始的价格并不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低,但是其一揽子的收

费就要便宜很多,如下图所示。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使用华为设备的年限越长就越省钱。这种崭新的定价模式使

华为在欧洲打开了一片天地。华为的竞争对手必须修改已有的撇脂定价法,否则,必将在华

为的新定价模式下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定价模式的竞争。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撇脂

定价法、在新产品上市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尽量攫取丰厚的利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撇脂定价

法,以适应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

调整撇脂定价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把价格降下来,而是要与推出新产品相结合,通过丰

富产品结构、推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的方式积极地调整撇脂定价法。或者把产品和服务打包,

在整体上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而不是直接诉诸于低价,以保护自己的赢利能力,就象华为

那样。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戢颖颖)

所谓“撇脂定价法”,就是为产品定一个高价,以在短期内攫取最大利润为目标,而不是以

实现最大的销量为目标。与撇脂定价法相对应的是渗透定价法,即为产品定一个低价。我在

刚刚出版的《定价》一书中对撇脂定价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做了专门的论述。下面以苹果公

司和索尼公司的MP3定价的成败来看看企业如何用好撇脂定价法。

1.苹果公司的iPod成功使用了撇脂定价法

先举一个撇脂定价的例子。苹果公司的iPod产品是最近4年来最成功的消费类数码产

品,一推出就获得成功,第一款iPod零售价高达399元美元,即使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是

属于高价位产品,但是有很多“苹果迷”既有钱又愿意花钱,所以还是纷纷购买。苹果的撇

脂定价取得乐成功。但是苹果认为还可以“撇到更多的脂”,于是不到半年又推出了一款容

量更大的iPod,当然价格也更高,定价499元美元,仍然卖得很好。苹果的撇脂定价大获

成功。

作为对比,索尼公司的MP3也采用撇脂定价法,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索尼失败的第

一个原因是产品的品质和上市速度。索尼最近几年在推出新产品时步履蹒跚,当iPod mini

在市场上热卖两年之后,索尼才推出了针对这款产品的A1000,可是此时苹果公司却已经停

止生产iPod mini,推出了一款新产品iPod nano,苹果保持了产品的差别化优势,而索尼则

总是在产品上落后一大步。此外,苹果推出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而索尼还只是

预告,新产品正式上市还要再等两个月。速度的差距,使苹果在长时间内享受到了撇脂定价

的厚利,而索尼的产品虽然定价同样高,但是由于销量太小而只“撇”到了非常少的“脂”。

索尼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外形,苹果iPod的外形已经成为工业设计的经典之作,而一

向以“微型化”著称的索尼公司的MP3,这次明显落于下风,单纯从产品的尺寸看,索尼

的产品比苹果nano足足厚了两倍,如下表所示。外形的差距与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差距同样

大。

索尼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产品数量。苹果公司每次只推出一款产品、几种规格,但每次

都是精品,都非常畅销;而索尼每次都推出3款以上产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自认质量稍逊、

要靠数量制胜。但是过多的新产品不仅增加了采购、生产、渠道的成本,而且也使消费者困

惑。

索尼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索尼公司整体产品表现不佳,索尼的品牌价值已经严重贬值,

在这种时候再使用撇脂定价,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2.撇脂定价法的适用条件

从苹果和索尼的案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法

呢,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呢?

第一,市场上存在一批购买力很强、并且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

第二,这样的一批消费者的数量足够多,也就是上图中A区间的消费者足够多,企业

有厚利可图;

第三,暂时没有竞争对手推出同样的产品,本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别化优势;

第四,当有竞争对手加入时,本企业有能力转换定价方法,通过提高性价比来提高竞争

力;

第五,本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有传统的影响力。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采取撇脂定价的方法。

使用撇脂定价法不是偶然的,某些企业和某些行业普遍、长期使用撇脂定价法。

以行业而言,那些竞争较弱的行业、或者行业正处于启动期的时候,普遍使用撇脂定价

法。彩电行业、PC行业到90年代中期还是撇脂定价,汽车行业到现在还基本是撇脂定价,

尤其是中高级汽车。在2000年以后,首先在低端市场、然后向高端市场延伸,撇脂定价法

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少的企业和车型采取撇脂定价法。

就企业而言,品牌往往是撇脂定价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思科公司网络产品的利润率达

到85%,就是依靠思科在行业内近乎垄断性的领导地位。前面所说的苹果公司也符合上述

五个条件,所以撇脂定价就很成功。

如果错误地采用了撇脂定价法,企业会非常被动。索尼推出的MP3的速度比苹果慢,

产品从外形到使用的感觉都不如苹果,在这种情况下,索尼也使用撇脂定价法就很难成功。

在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个索尼的忠实客户群,他们从索尼的walkman开始就喜欢索尼产品,

所以现在买MP3也买索尼的,但是这么忠实的消费者到底是少数,多数消费者还是要考虑

很多其他因素,当存在苹果iPod这面镜子的时候,索尼MP3的缺点都被充分的对照了出来,

索尼的撇脂定价法就不灵了。

3.撇脂定价法要及时扬弃

企业必须明白,撇脂定价法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很快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变得不合时宜,

企业需要做的是:敏感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主动从撇脂定价的高台阶上走下来,否则,一

旦竞争对手在产品接近的情况下,采取渗透性定价,企业就会付出巨大代价。最典型的案例

是1996年发生的联想PC价格战和长虹彩电价格战,联想和长虹都是通过渗透性定价一举

夺取市场第一的宝座。

当然,象联想和长虹这种极富戏剧性的价格战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的,经常见到的是:

由于不能及时、主动放弃撇脂定价法,企业遭遇较大损失。

而苹果公司的iPod在最初采取撇脂定价法取得成功后,就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主

动改变了定价方法,2004年,苹果推出了iPod shuffle,这是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价格降低

到99美元一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大众化产品,一方面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占据低端

市场也能获得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索尼等企业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在竞争对手产品的竞

争下,苹果急需推出低价格产品来抗衡,但是原来的高价格产品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略微

降低了价格而已,苹果公司只是在产品线的结构上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良好结构,改变了

原来只有高端产品的格局。苹果公司iPod产品在几年中的价格变化是撇脂定价和渗透式定

价交互运用的典范,体现了苹果公司卓越的价格管理能力。苹果公司定价成功的部分原因要

归功于竞争对手,由于主要竞争对手索尼在第一款iPod推出2年后,才迟迟推出自己的同

类产品,使苹果公司能够在漫长的时间里唱独角戏,价格管理的难度也因此大幅降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利时代流行的撇脂定价法逐渐减少。采用撇脂定价法的风险增

大,以高性价比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定价的主流。撇脂定价法之被放弃,首先会

从低端市场开始,这是应用撇脂定价法最薄弱的地方;高端市场的撇脂定价法会在最后被攻

陷。例如,汽车销量在2002年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后,面向家庭的低端市场汽车价格下降

得很快,在这个细分市场,几乎没有哪个企业还采用撇脂定价法;而在高级汽车市场,奥迪、

宝马等名车还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撇脂定价法,但是撇的脂已经不象2000年以前那样“厚”

了,价格逐渐向国际市场的车价看齐。

在快速消费品和电子消费品行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采取撇脂定价法的现象比耐用

品行业要少得多,即使采取了撇脂定价法,撇脂的时间也非常短,很快就改变为渗透性定价,

所以,对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快于竞争对手,就

可以享受到一段难得的、短暂的撇脂时间,可以大幅获利,改善企业整体的赢利能力,如果

推出新产品速度慢,每次推出时,都只能随行就市,企业的赢利情况就有可能恶化,奥林巴

斯公司在2004年陷入巨亏,根本原因就是新产品推出速度慢,产品缺乏差别化优势。这些

企业都由于无法享受到撇脂,同时又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而陷入困难的局面。

在某些行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不是一次性的,很多企业就采取连续撇脂定价法,一次

一次的撇脂。这种定价法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一旦有采用新的定价方法的竞争对手

出现、或者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改变,这种定价法就会陷入困境。

Oracle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初几年里的收费方式是在软件价格之外,每年再收20%的服务

费,这让中国消费者很不爽,于是很多竞争对手就针对这一点推出了新的收费方式,大幅降

低后续的服务收费,使Oracle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并迫使Oracle被迫调低了收费比例。

再例如,爱立信等电信设备供应商在欧洲市场销售电信设备时,其价格曲线是“阶梯式”

上升,电信运营商第一次付款只是买到了当前的设备和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有各种费

用发生,例如买新的功能还要花钱,服务的费用也很高,软件更新也要再付费。如果一个运

营商花400万欧元购买一套设备,那么在此后5年的使用过程中,至少还需要再付出200

万欧元来购买新功能、软件更新和其他服务。

而华为在欧洲的定价模式则更具竞争力,华为公司的软件升级是免费的,新增功能在一

定限度内也不再另外收取费用。这样,电信运营商就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将很多功能拆出来而

不用担心会增加新的成本。华为最开始的价格并不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低,但是其一揽子的收

费就要便宜很多,如下图所示。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使用华为设备的年限越长就越省钱。这种崭新的定价模式使

华为在欧洲打开了一片天地。华为的竞争对手必须修改已有的撇脂定价法,否则,必将在华

为的新定价模式下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定价模式的竞争。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撇脂

定价法、在新产品上市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尽量攫取丰厚的利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撇脂定价

法,以适应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

调整撇脂定价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把价格降下来,而是要与推出新产品相结合,通过丰

富产品结构、推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的方式积极地调整撇脂定价法。或者把产品和服务打包,

在整体上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而不是直接诉诸于低价,以保护自己的赢利能力,就象华为

那样。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