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CT设备基本组成认知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颜娟娟)

CT设备基本组成认知

目前,螺旋CT已逐步普及到国内各级医院。不管是螺旋CT还是第三代CT,依据图像形

成过程,它们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①扫描系统(亦称成像系统);②计算机及图像重建

系统;③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

一、扫描系统

扫描系统由X线发生装置、准直器(collimator)、滤过器(filter)、探测器

(detector)、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扫描机架和扫描床等组

成。其作用是产生X线和采集重建图像所需的原始数据。

(一)X线发生装置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装置和高压发生装置。它是扫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X

线机的X线发生装置基本相同,但对其结构性能、X线辐射强度及其稳定性要求更高,以减少

数据采集误差。

1.X线管装置

2.高压发生装置

(二)准直器和滤过器

1.准直器 它类同于X线机的遮线器,CT准直器的作用有三点:①降低受检者的辐射

剂量;②减少进入探测器的散射线;③限定成像的空间范围(限定体层层厚)。准直器一般用

铅或含少量锑、铋的铅合金等材料制成。其外观结构看上去比较简单,但一般来讲,X线焦点

越大,它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越复杂。

2.滤过器 亦称为补偿器(compensator)。在最初设计CT时,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单

能X线,因单能X线遵循郎伯(Lambert-Beer)指数衰减定律;同时,研究人员所用成像物体

厚度也是均匀的,以利于图像重建。而临床CT实际使用的是“多能”连续X线,有些低能量

的X线对成像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增大受检者的X线受照剂量;并且人体横截面类似于椭圆

形,厚度并不均匀,中心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信号强度反差大,透射X线强度也不均匀。为

此,在X线管和探测器之间,增设了滤过器,形状设计成楔形。CT中扫描野是可以改变的,

此时楔形滤过器的尺寸也需相应改变。如图5-13所示,图左所示的滤过器多用于第一、二代

CT,图右所示的滤过器多用于第三、四代CT。

(三)探测器

1.探测器的特性

(1)检测效率(efficiency)

1)几何效率

2)吸收效率

3)总检测效率

(2)稳定性(stabilization)

1 / 4

(3)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4)准确性(accurateness)与线性(linearity)

(5)一致性(consistency)

除上述五项特性外,通常还要求探测器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探测器能够测

量到的最大信号与能够识别的最小信号之比,通常可达10

6

∶1。另外还要求探测器对X线硬度

的依赖性要小。

2.探测器的种类 自CT问世以来,所使用的探测器主要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利用

X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制成的气体探测器。因所用气体常为高压氙气,故又称为氙气探测器

(Xe-gas detector)。另一种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固体探测器。

(1)气体探测器

(2)固体探测器

(四)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处理装置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对数放大器、积分器、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接口

电路等构成。其作用是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放大后,再经A/D转换器转换为计算机能

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经接口电路将此信号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的设计因X线发生装置

的工作方式(连续或脉冲)不同而不同,它与扫描的几何方式相适应。图5-17是数据处理装

置的构成框图。

1.前置放大器

2.对数放大器

3.积分器

4.多路转换器

5.A/D转换器

6.接口电路(interface)

(五)扫描机架

扫描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旋转部分(旋转架),这部分上面安装有X线管及其冷却系

统、准直器及其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低压滑环、高频高压发生器、转

动角度标尺或旋转变压器等。二是固定部分,主要由底座、支架、旋转控制电机及其伺服系

统、机架主控电路板等组成。

(六)扫描床

扫描床由床面和底座构成。它的运动一般由两个电机控制:一个是床身升降电机;另一个

是床面水平移动电机。为了保证扫描位置的精确定位,无论是垂直方向床身的升降还是水平方

向床面的移动都应平稳。图5-21是一种扫描床的外形图。

1.扫描床定位

2.床面板

二、计算机及图像重建系统

(一)主要功能

2 / 4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颜娟娟)

CT设备基本组成认知

目前,螺旋CT已逐步普及到国内各级医院。不管是螺旋CT还是第三代CT,依据图像形

成过程,它们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①扫描系统(亦称成像系统);②计算机及图像重建

系统;③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

一、扫描系统

扫描系统由X线发生装置、准直器(collimator)、滤过器(filter)、探测器

(detector)、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扫描机架和扫描床等组

成。其作用是产生X线和采集重建图像所需的原始数据。

(一)X线发生装置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装置和高压发生装置。它是扫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X

线机的X线发生装置基本相同,但对其结构性能、X线辐射强度及其稳定性要求更高,以减少

数据采集误差。

1.X线管装置

2.高压发生装置

(二)准直器和滤过器

1.准直器 它类同于X线机的遮线器,CT准直器的作用有三点:①降低受检者的辐射

剂量;②减少进入探测器的散射线;③限定成像的空间范围(限定体层层厚)。准直器一般用

铅或含少量锑、铋的铅合金等材料制成。其外观结构看上去比较简单,但一般来讲,X线焦点

越大,它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越复杂。

2.滤过器 亦称为补偿器(compensator)。在最初设计CT时,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单

能X线,因单能X线遵循郎伯(Lambert-Beer)指数衰减定律;同时,研究人员所用成像物体

厚度也是均匀的,以利于图像重建。而临床CT实际使用的是“多能”连续X线,有些低能量

的X线对成像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增大受检者的X线受照剂量;并且人体横截面类似于椭圆

形,厚度并不均匀,中心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信号强度反差大,透射X线强度也不均匀。为

此,在X线管和探测器之间,增设了滤过器,形状设计成楔形。CT中扫描野是可以改变的,

此时楔形滤过器的尺寸也需相应改变。如图5-13所示,图左所示的滤过器多用于第一、二代

CT,图右所示的滤过器多用于第三、四代CT。

(三)探测器

1.探测器的特性

(1)检测效率(efficiency)

1)几何效率

2)吸收效率

3)总检测效率

(2)稳定性(stabilization)

1 / 4

(3)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4)准确性(accurateness)与线性(linearity)

(5)一致性(consistency)

除上述五项特性外,通常还要求探测器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探测器能够测

量到的最大信号与能够识别的最小信号之比,通常可达10

6

∶1。另外还要求探测器对X线硬度

的依赖性要小。

2.探测器的种类 自CT问世以来,所使用的探测器主要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利用

X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制成的气体探测器。因所用气体常为高压氙气,故又称为氙气探测器

(Xe-gas detector)。另一种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固体探测器。

(1)气体探测器

(2)固体探测器

(四)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处理装置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对数放大器、积分器、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接口

电路等构成。其作用是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放大后,再经A/D转换器转换为计算机能

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经接口电路将此信号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的设计因X线发生装置

的工作方式(连续或脉冲)不同而不同,它与扫描的几何方式相适应。图5-17是数据处理装

置的构成框图。

1.前置放大器

2.对数放大器

3.积分器

4.多路转换器

5.A/D转换器

6.接口电路(interface)

(五)扫描机架

扫描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旋转部分(旋转架),这部分上面安装有X线管及其冷却系

统、准直器及其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低压滑环、高频高压发生器、转

动角度标尺或旋转变压器等。二是固定部分,主要由底座、支架、旋转控制电机及其伺服系

统、机架主控电路板等组成。

(六)扫描床

扫描床由床面和底座构成。它的运动一般由两个电机控制:一个是床身升降电机;另一个

是床面水平移动电机。为了保证扫描位置的精确定位,无论是垂直方向床身的升降还是水平方

向床面的移动都应平稳。图5-21是一种扫描床的外形图。

1.扫描床定位

2.床面板

二、计算机及图像重建系统

(一)主要功能

2 / 4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