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咸滢滢)
文章编号
J
673-9493 ( 2021) 02-0050-09 中图分类号:
TU
984 文献标识码
:A
DO
丨:10.19830/
j
.
upi
.2019.204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
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London Green Space Syste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and Its Relevance to Policy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Dai Fei, Bi Shibo, Guo Xiaohna, Chen Ming
摘要:
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评价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研究能够为绿地系
统的未来规划进行指导。伦敦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成功典范,本文基于
ENVI5.3
、
GIS
引言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可用于定量分析城
市绿地的现状,研究结果能为城市绿地的
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已表明绿
地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21。当城市绿地面
积达到城市总面积的40%及以上时,绿
地能很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而当其未达
到总面积的40%时,绿地系统的内部结
构和空间状况则对总体生态效益的发挥具
有更重要的作用Ml。可见深人探究城市绿
地系统空间格局对城市的生态完善.社会
和谐.经济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多
基于
Worldview、Quick
Bird、Landsat
等
影像数据源,通过
RS
、
GIS
、
Fragstats
等
技术平台|21,采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
(
Moran’s
1)、景观格局指数、网络分析、
梯度分析等方法1
U
51,借助景观格局.连
通度等指数对区域、城市.街区尺度绿地
景观格局的历史演变、绿地系统破碎化.
多样化程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为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但
既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宏观层面反映绿地系
统空间格局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未能
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区位规划层面。
近年兴起于国外的形态学空间格局分
析法(
MSPA
: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平台,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MSPA)
方法,从时间维度、绿地空间格局类型及其与
相关政策的关系三个角度,对丨
975
年来伦敦绿地系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发现绿地系统自
1975
年以来经历了
“
分一合一分
”
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可分为
1975—1985
年的破碎化趋向、
1985—2010
年的带状绿地整合化和
2010—2018
年间
“
点一线一面
”
状绿地网络化三个阶段。
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形态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尤其
21
世纪
初来,核心、孤岛、边緣、桥连接、分支、环、孔隙等
7
类绿地格局形态均在政策影响下得
以大幅度优化。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系统,绿地系统的发展受建设用地、裸地
等驱动因子的影响,会出现某一时段内
“
自组织
”
的发展现象;此外,日后在
“
公园城市
”
“
的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保护和建设起过渡作用的
“
孔隙
”
和边缘
”
两种绿地格局形态。
Abstract
:
Analysis on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 of green space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i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related policies, could guide better planning for it in the future. London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in the world to promote the green belt around the city. Based on ENVI5.3
and GIS platform,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green space system of London since 1975 using MSPA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
the temporal dimension, its spatial
pattern typ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policies. It finds that the green space system in London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Mdividing-comhining-dividingM since 1975,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
the fragmentation trend from 1975 to 1985, the integration of
strip green space from 1985 to 2010, and networking of Mpoint-line-facen green space between 2010 and
2018. On the whole,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UK's green space system are inextricably
consistent with relevant policies, with all seven categories of green space patterns have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21st century. As a dynamic system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UK's green space
system is subject to the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e including construction land and bare land, which
causes a phenomenon of “self-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ertain periods. In additio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ores” and “edge” should be focused on specially when developing “park city”.
关键词:形
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时间演化;规划政策;伦敦
Keywords
:
MSPA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
Green Space System
;
Spatial Pattern
;
Time Evolution
;
Planning Policy
;
Lond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1778254)
作者:
戴菲,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世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郭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明(通信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1551662341@
Analysis
),将土地利用数据重新分类后,
50
2021 Vol.36, No.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提取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作为前景,其他用地类型作
鉴于此,本文拟选取6个时间节点的伦敦遥感影像作为
为背景,并将前景按形态分为互不重叠的核心、孔隙等7类
获取绿地系统相关信息的基础资料,而后通过
GIS
平台与
绿地格局形态11(11 (图1)。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估不同尺度
MSPA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伦敦绿地系统的
空间绿地系统的网络格局,而且能更精确地分辨出景观的类 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导致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而探究
型与结构1
nl
。更重要的是,结合7类绿地格局的生态学含义
其空间格局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相应政策的关联性和启示.以
(表1),能明晰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在的
期为我国绿地系统格局的优化和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
具体空间区位,为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lm31,
参考。
从而弥补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
伦敦作为公认的“绿色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
1研究地区和研究数据
市” 1
M
|,其城市与绿地系统的建设引起了国内城市规划、风
1.1研究地区概况
景园林等领域众多学科专家的关注。但既有相关研究重在定
大伦敦地区
(Greater
London
,下文统称伦敦)约位于
性梳理相关政策的变迁|15',侧重对具体规划案例|171.规划
0.5°
W
—0.3°
E
、51.3°
N
—51.7
°N
间,横跨泰晤士河,包含英
管理体系的解读1181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M11。目前尚未有研
国首都伦敦及其周边32个自治市,面积约为1560
km
2.属
究定量探究伦敦绿地空间格局演化。
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图2)。大伦敦绿色空
间的重要特征是其完整的环城绿化带。为此,伦敦制定了一
输入
输出
系列相关政策对绿带进行保护与管理,如1938年大伦敦地
区区域规划委员会通过的《绿带法
》(Green
Belt
Act
)中强
调植被用地包括人类主要的定居与活动地1151 ;再如自1976
年伦敦第二次开放空间规划实施以来,为应对绿地系统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制定了相关法规与政策K’251。本文
对1975年以来与绿地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其内容进行了梳理
图例
■
前景背景
_
核心
■
孤岛
_
边缘
■
孔隙
■!
环
■
分支■桥连接
并依据此确定了影像资料获取的6个时间节点(表2)。
图1
MSPA
方法原理图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表1
MSPA
各生态要素色彩及其生态学含义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
United
MSAP
类型
颜色生态学含义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网站和伦敦政府官方网站(
https
://
绿色
前景中较大的绿色斑块
.
是生态网络中
“
源"的重要
核心
组成部分,多为生物栖息地或迁移地.在市域表现为
data
.
london
.
gov
.
uk
/)。结合遥感影像的云量等参数条件,在
■
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1975—2018年间依次获取了 1975年7月、1985年6月、
棕色
孤立的或相互联系微弱的小型绿色斑块,相当于生态
孤岛网络中的
"
生态跳岛".在市域层面通常表现为居住区
■
绿地、小型公园等
黑色
核心与外围非植被用地类型的过渡地带,起边缘效应
.
边缘能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以保护其功能的生态性与可
■
持续性,如风景区外围林带
红色
用以连接不同核心的廊道,是相邻核心斑块间进行能
桥连接
■
量、物质交换的通道
.
多表现为带状绿地,如防风林带
橘色
连接核心与非核心
MSPA
要素类型的景观廊道.是核
分支
心斑块与外围景观进行物质
.
能量交换的通道,如大
■
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
黄色
同一核心区内部相互连接的通道
.
是核心区内部物质
.
环
能量相互交换的通道.多表现为斑块内部的道路绿带
蓝色
核心与其内部非植被用地类型的过渡地带,作用与"边
孔隙
缘
"
的作用类似
.
起边缘效应
.
能减少外来因素的千扰
.
■
以保护其功能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
图2伦敦的经纬度和绿地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3-14]整理绘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3度地图绘制
U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
〇1.36,
No
.2
51
城乡研究"<
1990
年8月、
2000
年
6
月、
2010
年
6
月和
2018
年
6
月共
6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6个时间节点的绿地系统空间
个时间节点的影像数据信息
LandSatl
-5
MSS
、
Landsat
4-5
TM
、
格局形态,进而探讨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
Landsat
7
ETM
+、
Landsat
80
LI
①,其中除了 1975 年影像的空
间分辨率为
60
mX
60
m
,其余均为
30
mX
30
m
。
本文首先基于
ENVI
5.3平台对伦敦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
校正、融合与增强处理,在样本选取与分离度检验后进行监
督分类,将研究区域的用地类型分为植被(包含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裸地和水域4类。其次,通过
ArcMaplO
.5将植
被用地重新赋值为2,其他用地类型赋值为1,得到二值图
及相应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
Guidos
Toolbox
软件中的
2伦敦绿地系统演变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
通过
ENVI
5.3平台对伦敦6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情况
进行可视化分析,依据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及其变化
情况,本文将1975—2018年的伦敦绿地系统演化情况分为
1975—1985 年.1985—2000 年.2000—2018 年三个发展阶
段(图3,图4)。
表2 1975年以来伦敦发布的与绿地相关的政策及其内容
时问
1976
年
1984
年
1991
年
2000
年后
法规与政策
《大伦敦发展规划》(尤其是东南部)
相应的城市保护政策,确定
1 300
多处保护地
伦敦开放空间规划的《绿色战略报告
》(Green Strategy Report)
针对人口增长调整的法规
主要内容
公园应按照不同的大小等级来配置,增加
"
绿链
"
(
greenchain)
建设内容,强调开放空间
绿色生态廊道成为野生动物迁栖的通道
针对约
900 hm2
绿地遭到损坏或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叠加的网络策略
经济利益诱使立法机构改变绿带的土地利用法规
2004
年
泰晤士河通道绿地建设的战略性文件、
"
蓝丝带水道网
"(The
加强和保护多样的地方特征
.
强调景观
"
增长、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将伦敦变成世界
Blue Ribbon Network
)计划
大城市中的花园和景观之都
大伦敦绿带中
.92%
是未利用地。绿带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环境
2010
年后
“
乡村保护运动
"
和
"
自然英格兰"组织研究报告等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6-17]整理绘制
植被
C3建设用地
M嫌地
水域
CD建设用地
水域
20
I
r
E
.
植
被
建
设
裸
地
水
域
g
=
图3 1975—2018年伦敦土地利用情况
①
Landsat
加数字为卫星编号,后面的字母表示传感器类型。其中,
MSS
为多光谱成像仪,
TM
为专题制图仪,
ETM+
为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OLI
为陆地成像仪。
5 2
2021
V
〇1.36,
N
〇.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丨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2.1绿地系统时空分布与演化
2.1.1 1975—1985年绿地分布呈破碎化和分散化
阶段绿地系统圈层分布与“绿链”特征尤为完整。自2000
年来,伦敦的绿地面积稳中有升,基本维持在700
km
2左右,
的用地,建设用地面积自1975年来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
880
km
2左右,2018年下降了 5.01% (表3)。此外,东北部
雷德布里奇的"绿链”周边和东南部的布罗姆利仍散布有零
星的裸地(图3)。
2.1.4小结
该阶段裸地在伦敦土地利用中分布广泛,至1985年,
2018年其面积占比为44.45% (表3)。作为占地面积最大
绿地面积下降了 5.06%,面积占比下降至37.84%,其中环
城农业带是被破坏最为严重的绿地。相关数据显示,1981—
1991年间环城农业用地仅有15 100
hm
2,减少了 11%,而
非农业用途土地的再利用方式违背了环城绿带建设的基本原
则|231。1975—1985年,建设用地和裸地分别增加了 1.77%.
26.3% (表3),且散布于整个市域,使得绿地系统呈现破碎
化的面貌,而水域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则较为稳定(图3)。这
可说明建设用地与裸地面积的增加是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2.1.2 1985—2000年绿地分布趋向集中化
通过4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用地面积占比的变化情况
可知=1975—1985年间裸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绿地系
统呈现相对分散、破碎的特征;1985—1990年间,植被面
积缓慢上升,裸地面积有所减少、分布集中,但1990年后
显出整体性发展趋势。此后,植被面积占比维持在40%以上,
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
2.2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
2.2.1 1975—1985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呈破碎化发展趋势
1985—2000年间,带状绿地逐渐起“连接”性作用,
绿地面积得以快速恢复与再生;到2010年,绿地系统已凸
因此该时段是绿地系统得以修复与再生的阶段。1985— 1990
年这5年间,虽然植被用地缓慢增多,但被破坏或未被合理
利用的环城绿带土地依然较多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
北部的恩菲尔德(
Enfield
)和雷德布里奇(
Redbridge
)、东
北部的黑弗灵(
Havering
)等自治市域,其中西部希思罗机
场附近区域的绿地破坏尤为严重(图3)。而1990—2000年
间的数据显示,10年间绿地面积增加了 12.73%,伦敦绿地得
以迅速修复与再生。至2000年,植被用地占整个市域面积
的43.35%,体现出绿地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表3)。
2.1.3 2000—2018年绿地分布呈整体性
1975—1985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破碎化发展趋向鲜明。
一方面,就面积指标而言,除环类型外,其余的核心.孤岛
等6类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核心型绿地空间面积
下降了 5.75%,而环类型作为同一核心区内部相互连接的通
道,面积有所增长(图5,表4),说明研究区内大型绿地斑
块面积减少,也意味着诸如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作为生
态网络中的“源”的组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印证了相关
研究提出的由于采矿、垃圾处理等活动,许多绿地遭损坏或
退化的结论|131。这导致了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减弱和生物栖
息地的破坏。另一方面,就面积比而言,孤岛与边缘的面积
占比在1985年分别增长至8.79%和31.27% (表4),但两者
的面积却分别减少至53.04
km
2和188.7
km
2,面积及其占比
变化趋势相反。这说明诸如小型公园.居住绿地等绿色斑块
有所增加。此外,该时段桥连接和分支分别减少了 2.03
km
2
和6.79
km
2,反映出绿地系统存在明显的破碎化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伦敦绿地逐渐恢复与完善。总体而言,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75 1985 1990 2000 2010 20丨 8 年
但这些点状的绿色斑块的确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游憩的场
所,也为后来绿地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植被一參_建
设用地
一
裸地一♦一水域
图4 1975—2018年伦敦土地利用变化
表3伦敦各类土地面积及占比
土地类型
植被
建设用地
裸地
水域
1975
年
635.61 km'
868.86 km2
65.89 km2
25.45 km2
39.84%
54.46%
4.13%
1.60%
1985
年
603.44 km2
884.24 km2
83.22 km2
24.13 km2
37.82%
55.42%
5.22%
1.512%
1990
年
613.62 km2
906.10 km2
48.95 km2
26.58 km2
38.46%
56.79%
3.07%
1.67%
2000
年
691.72 km2
883.83 km2
1.08 km'
20.33 km2
43.35%
55.40%
0.07%
1.27%
2010
年
702.19 km2
874.01 km2
0.39 km2
20.32 km*
44.01%
54.78%
0.028%
1.278%
2018
年
709.19 km2
839.51 km2
25.28 km2
21.42 km2
44.45%
52.62%
1.58%
1.34%
II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M
.36,
No
.2
53
城乡研究◄
2.2.2 1985—2000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趋向于整合化发展
防风林带等被用于连接相邻大型绿地斑块的带状绿地增加也
较为显著。同时也间接说明了通过带状绿地连结绿色斑块可
以促进绿地系统格局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实际上这反映出该
阶段伦敦绿地进行了叠加网络式的发展,即通过营造具有步
色斑块系统地连接起来,形成完善且整体化的绿地系统。
2.2.3 2000—2018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网络化特征鲜明
核心.孤岛与分支三种类型的绿地格局变化明显:核
心型绿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孤岛型与分支型则显著减少。至
2000年,核心型面积增长了 103.04
km
2,约占绿地系统的
孤岛面积减少了 21.36
km
2,分支则减少了 24.17
km
2,意味着
如大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有所减少。其余4种类
型则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其中,孔隙和桥连接分别增加
了 12.01
km
2和5.1
km
2,达到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这意味
着大型绿地斑块与内部非植被用地间的过渡性绿带增多,且
49.39%(表4),说明包括生物栖息地在内的大型绿地斑块增多。
行游憩.骑行等不同功能的线性绿色廊道,将小型公园等绿
该阶段核心与孔隙型绿地面积占比下降尤为明显,而
孤岛与分支类型面积则大幅增加。核心绿地面积减少了
图5基于
MSPA
的伦敦绿地空间格局形态
表4基于
MSPA
的伦敦绿地系统分类数据
年份
1975
面积情况
面积
/km2
面积比
/%
面积
/ km2
核心
253.16
39.83
238.60
39.54
272.88
44.47
341.64
49.39
315.99
45.00
310.70
43.810
孤岛
54.73
8.61
53.04
8.79
48.79
7.95
31.68
4.58
51.45
7.33
50.42
7.11
孔隙
11.25
1.77
10.26
1.70
8.96
1.46
22.27
3.22
16.65
2.37
16.31
2.30
边缘
195.51
30.76
188.70
31.27
187.34
30.53
202.33
29.25
219.30
31.23
204.10
28.78
环
7.50
1.18
7.54
1.25
5.83
0.95
8.23
1.19
8.85
1.26
9.36
1.32
桥连接
29.37
4.62
27.34
4.53
17.86
2.91
32.44
4.69
28.79
4.10
31.06
4.38
分支
84.15
13.24
77.36
12.92
72.04
11.74
53.19
7.69
58.07
8.27
87.23
12.3
1985
面积比
/%
面积
/km2
199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0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1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18
面积比
/%
注:面枳比为该类型占绿地系统的面枳比例。
54
2021
Vol
.36.
No
.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30.94
km
2,孤岛与分支分别增长了 18.74
km
2和34.04
km
2,
桥连接自2010年来也有所上升(表4)。这一方面说明随着
城市的发展,大型绿地斑块可能分化为面积较小的核心斑块,
甚至会出现局部“破碎化”特征,但该特征的出现晚于绿地
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超过40%这一时间,因此此时的‘‘破
碎化”实际上体现的是绿地结构更合理、绿地利用更高效.
绿地功能更多样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行道绿化.居住区
绿化等线性绿地类型的增多,斑块之间依然彼此相连。换言
之.该阶段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由大型化、核心化向网络
化方向发展,功能的复合性特征增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
绿色空间需求。此外,至2018年,边缘与孔隙面积及其占
比均有所下降,说明核心与内部非植被用地间的过渡地带,
以及风景名胜区.生物栖息地等绿地斑块与周边非植被用地
类型的过渡地带,遭受了破坏,成为绿地系统各组分中较为
脆弱的部分。在日后的城市发展与绿地系统完善的过程中,
应对边缘和孔隙两类绿地进行重点保护,避免重现曾经“先
破坏后治理的尴尬局面。
2.2.4小结
公园土地减少18%,灌木树篱减少26%,绿地中的废弃地和
污染地却不断增多|141。这一时期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整体呈现
出两极分化的局面,如伦敦东南部的“绿链”公园等政策落
实充分的地区.呈现出较优化的绿地结构特征,但更多区域
的绿地情况并未得以改善。
总之,该时段内相关政策的实施与绿地空间格局形态的
演化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效果。尽管新的绿地规划政策促进
了桥连接、分支和环的增长,加强了绿地斑块间的联系,但
核心面积减少的趋势仍然明显。这说明绿地系统作为一个动
态变化的开放系统,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一时段内会
出现并非完全按照相应规划策略演化的“自组织”发展现象。
2.3.2 1985—2000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成了较完善的
绿地空间体系
该时段的主要政策多与棕地修复和线性廊道网络建设
有关。受首都集聚效应影响,大伦敦人口从1986年的680
万上升至2013年的840万|241,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进
而使得伦敦空间发展趋向区域范围拓展|251。为解决人口增
长与城市蔓延问题,英国于1992年制定了"紧凑城市”政
策,于1998年提出在城市“棕地"等区域建设社区的策略,
对绿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变化产生了持续长远的影响,促使
新建住宅用地利用“棕地”的比例从1989年的55%升至
2010年的76%1261。这意味着推动棕地修复的过程中,大型
绿地核心斑块得以增多。同时,为了缓解大型绿地核心斑块
1975—2000年间核心类型绿地显著增加.而孤岛、桥
连接和分支等带状绿地却明显减少;2000年后,则呈现前
者减少而后三者增长的相反变化。这说明绿地系统空间格局
整体呈现“分散一聚集一分散”的发展特征。尤其至2018
年,核心面积较2000年减少了 30.94
km
2,但桥连接面积仍
占31.06
km
2,分支亦增长了 34.04
km
2。这意味着如防风林带、
与内部非植被用地的冲突,在两者间起过渡作用的孔隙类型
大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显著增加,说明至2018
绿地得以增加。期间,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英国还提出
年,伦敦绿地面积占比维持在43%左右的情况下,空间格
局呈现显著的网络化发展特征。总之,对绿地空间格局及其
演化的分析,明晰了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三个发展阶段依
次呈现出破碎化与分散化、整合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了一系列以增加带状绿地为主的绿地规划与发展策略,如
1986年伦敦生态小组提出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1991年伦
敦《绿色战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叠加的网络策略均促进
了桥连接、环类绿地的增多1271。新建成的步行绿道作为休
闲线路连接了火车站、学校、公园等区域,约1 609
km
的
自行车绿道连接了伦敦的多个地方中心;生态绿道为野生动
物提供了迁徙.栖息的通道,并通过河流网络将溪水.湿
地等联系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空间体系|M1 (图6)。
总之.该阶段政策与核心.孔隙等绿地格局形态指数的
变化具有一致性,政策的制定对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整体性
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3 2000—2018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绿地空间
格局多样化
2.3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与政策的关联性
2.3.1 1975—1985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部分区域
绿地空间格局的优化
该阶段相应的政策主要涉及开放空间与绿廊建设两个方
面。但无论是
1951
年针对开放空间不足等问题开展的《开
放空间规划》,还是
1976
年要求公园按照自身的规模等级
来配置的《大伦敦发展规划》,均忽略了
1944
年阿伯克隆
比(
Abercrombie
)提出的开放空间系统建设的思想|141,因
而,绿地系统破碎化.核心与孤岛减少等问题并未得到解
决。正如相关研究已表明的,截至
1980
年代末,英格兰诸
如伦敦金丝雀码头
(Canary
Wharf
) —类的“棕地”面积近
456.7
km2IM
; 1949—1992
年间对环城绿带的抽样研究中,
该阶段的政策一方面突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另一方
面,从小型点状斑块、带状绿地、大型面状斑块等方面为绿
地空间的优化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完善策略,强调绿地
UPI
国际城市规划 | 2021
Vol
.36,
No
.2
55
城乡研究◄
空间格局的多样化。
2000
年后.人口增长导致土地升值,诱发绿地变建设
化、校园内的废弃空间再利用等方式提高了人们保护植被的
意识|291。截至目前,伦敦约有3 000个不同规模的公园.覆
盖了伦敦近18%的土地
IM
。这些绿色网络将城市中心.工
经济价值而言,伦敦公共绿地蕴含着超过910亿英镑的资产
总值,每年公共绿地提供娱乐活动的价值约9.26亿英镑;就
公众健康而言.公共绿地每年可减少9.5亿英镑的医疗费用;
此外,绿地还在温度调节和碳存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体现了目前伦敦绿地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复合化特征及其
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总之,该阶段伦敦的绿地系统已较为完善。一方面这得
益于国家.地方性和专项性的行政法令和非政府组织、社区,
个人等参与提出的绿地完善措施;另一方面,伦敦在该阶段
从以孤岛为主要类型的点状绿地.以边缘等为主的线状绿地、
以核心为主要类型的面状绿地.从三个维度共同加强了绿地
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这与7类绿地空间格局的变化颇为一致。
2.3.4小结
用地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的现象,导致大型绿地核心斑块的
城市复兴运动全面兴起,以伦敦、谢菲尔德等为代表的城市
实施了 "携手共建”
(2004
年)和“活跃公民"
(2005
年)
等政策以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设计另一方面
,
2004
年副
首相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
发布了
与泰晤士河道绿地建设相关的战略性文件.并提出了 "蓝丝
带水道网计划”1281,在强调土地开发的同时.加强和保护多
样化的.地方特征明显的景观,强调“增长.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形成了长约
69
km
.
宽约
32
km
的水道绿带.其西
部为开发程度大的城市建设区,东部则形成最具区域特征的
野生景观区.呈现出城市与自然过渡,包含工业痕迹、原始
森林、乡村地带和泥潭地等的多样化景观面貌
|141。
2008
年
以来.伦敦进行了一系列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项目,包括大
绿色基金,口袋公园.街道植树计划等。其中
,
2008—2012
年间,城市公园建设得到着重加强。
2013—2016
年进一步
改善了伊灵.希灵顿等11个自治市的公园、绿道、湿地与
河流等绿色基础设施,由此形成的开放空间将城镇中心.公
共交通枢纽、就业和住宅区紧密联系起来。期间还在
26
个
伦敦自治市建立了
1〇〇
多个口袋公园。
2015
—
2016
年冬种
植
40 000
棵树来完善城市森林系统。此外,支持了
81
项保
护树木和林地的项目,改善了林地的可达性,并通过屋顶绿
分解。由此
.一
方面在《迈向城市复兴》研究报告的引领下,
作区和居住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系统。就
1975—2018年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化与相应规划政
策并非完全一致.具有“自组织”发展的规律(表5)。其中,
带状绿地作为不同绿地斑块间物质.信息交流的通道,起着
"同化”与“异化”的作用。此外,构建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鼓励民众参与等策略,对绿地系统格局的优化与完善均起着
促进作用。
步行道
自行车道
生态廊道
蓝色廊道
滨水空间 生态廊道 自行车道 海藻计划
图6英国城市绿地系统网络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丨15]
表5各阶段绿地发展及其与政策的关系
时问
1975—1985
年
措施
开放空间.不同等级公园
生态廊道.叠加网络
"
空间形式
点.面
线
点
.
线、面
MSPA
炎喂
彩响
灌木树篱减少.绿地中废弃地和污
染地增多
促进了绿地系统的整体化发展
加强
r
绿地系统的网络化发展
弓政策乂•系
非完全一致
-致
一致
孤岛、核心
分支
.
桥连接、环
孔隙
.
核心
.
孤岛等
7
类
1985—2000
年
2000—2018
年
蓝绿网
'
口袋公园
.
街道植树、绿道.湿地
5 6
2021
V
〇
l
.36,
N
〇.2
I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及其存在的问题,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
3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优化的启示
3.1绿地空间格局演化的“自组织”规律与“同化与异
化”作用
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空间格局的发展是
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某一
时段内与相应规划策略不完全一致的"自组织”发展现象。
既受宏观国土规划与中观城市规划的引导,又尊重微观层面
的专题性规划,由此一并构成了伦敦多层级的规划体系。这
样既能因时、因地制宜,统筹“点、线、面”不同绿地组分
的整体性发展,又能尊重彼此间的差异。最终促成绿地空间
格局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此外,为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世界上第一个公园
这使得研究时段内伦敦绿地系统格局呈现出"破碎化一大型
化.核心化、斑块化一网络化”的演化特征。该特征一定程
度上打破了常规认为的绿地斑块越大、越完整,其相应的格
局越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也越有利的惯性认识。相反,当
城市绿地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型绿地斑块会趋向于网
络化发展。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也显
示核心斑块存在"分一合一分”的发展轨迹。在‘‘分一合”
的过程中,带状绿地承担着重要的“连接与集聚”作用,或
称之为不同绿地斑块间的"同化(协同
r
作用。分支.桥
连接等带状绿地可将破碎化的小型绿地斑块结合起来,由此
加强其间信息流、物质流的交换,并使之达到有序平衡状态,
从而发展成为大型核心景观格局形态。当城市绿地总量与核
心达到一定阈值后,绿地空间格局会趋向于优化发展,即
“合一分”的网络化发展阶段。此时.带状绿地则起着“分
离与联系”作用,或称之为同一绿地斑块的“异化(竞争
r
作用。这能促使大型核心绿地斑块分化成面积较小的核心斑
块,即实现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发展,由此往复循环,
促使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图7)。因此,在绿地系
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求大”的建设思路,而应保持
绿地形态格局的多样性。在促进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系统化.
整体化发展的同时.需尊重各自的差异性。此外,在“公园
城市”建设理念引导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起过渡
作用的孔隙,同时注重对边缘的保护与建设。
3.2构建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与“上下结合”的规划思路
伦敦绿地系统的规划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对绿地系统的整
体性构建。针对不同时段各绿地系统组分的区位、构建形式
第一轮(低层级)演化
信息'物质流动^阈值_
信息、物质流动
Si
^
一
_
竞争
雜的
,
一
'
、市
;球观
多样的
(
g
合阈值,(信息、物质流动
一 协同
第二轮(高层级)演化
格局
图7绿地系统演化路径
城市的目标,伦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上层建筑设计,形成
了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规划思路。基于上至
国家与地方行政法令,下至如伦敦自行车组织等非官方组织
及个人意见征集等多个维度,伦敦建立了相对公开、民主且
完善的规划思路集成渠道。其中“个人调研寻找科学依据一
吸引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伦敦野生动物信托基金会等官方组
织支持一在线请愿一获得市长回应和支持一民众.设计师与
城市管理者展开讨论”这一路径成为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能进一步激发民众对绿地、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以及对其
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的意愿与创造性思维,最终形成为构建
和谐宜居生活境域而共同努力的良性循环(图8)。因此,在
秉承"以人为本”与“生态优先”的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
应重视民众个人或团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立完善的民意
征集机制和渠道,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该过程。
4结论
绿地系统能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有机整体|311。本文以伦敦
绿地系统为研究案例,量化了空间分布情况与不同区位的绿
地空间的破坏程度,认为1975年来伦敦绿地发展经历了破
碎化.整合化和网络化三个阶段。通过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
对伦敦绿地系统的演变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作了评价。该方
法作为一种绿地形态格局分析方法,能由表及里地探究绿地
的时空变化情况和空间格局的一般特征与发展规律,可为绿
民众
设计师
城市管理者
(对
I
(桥梁}
绿地规划策略
(目标>
非官方团体)
(对象)
图8 “上一下”结合的规划思路示意图
U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
〇1.36,
No
.2
57
城乡研究4
地系统相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提供科学性依据。
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演化与相关的规划
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且两者发展存在一致性,但也会出
现某一时段内并非完全按照相应的规划策略来演化的“自组
织”发展现象。也就是说,城市绿地系统,尤其是核心类绿
地形态有着"分一合一分”的"自组织”发展规律。期间,
桥连接、分支等带状格局形态的绿地在其中起着“同化”与
“异化”的作用。另外,绿地系统建设得越完善(绿地占比
达到40%以上),越应重视对环、边缘等起过渡性作用的绿
地的保护与建设
。CHI
注:文中未注明资料来源的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m
络构建的启示
U
】
.
风景园林,
2018, 25(10): 77-82.
【
22]
余慧,张娅兰,李志琴
.
伦敦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⑴•科
技创新导报,
2010(9): 139-140.
丨
23j
吴晓敏
.
英国绿色基础设施演进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启示
[Jj
.华中
建筑,
2014, 32(8): 102-106.
[24]
张琳薇,卢为民
.
伦敦:集约用地与环境
1
:居互促共赢⑴
.
资源导刊,
凌雁
.
更新、再生与复兴
—
英国
1960
年代以来城市政策方向变
2016(2
):
54-55.
[25]
曲
迁⑴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
26
⑴
:59^65.
[26
丨戴雄賜
.
英国紧凑城市政策历程回顾与近期展望⑴
•
世界建筑,
西丽,俞孔坚
.
伦敦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的绿色通道网络思想
[J
].新
2016(3
):
116-119, 126.
[27]
韩
建筑,
2004(5): 7-9.
[28] The London plan[R/OL]. (2006-03)[2019-02-16]. .
uk/sites/ default/ files/ the_london_plan_malp_march_2016_-_chapter_7_-_
londons_living_spaces_.
[29] Previous green space and tree programmes[R/OL]. [2019-02-16]. https://
/what-we-do/environment/parks-green-spaces-and-
biodiversity/previous-green-space-and-tree-programmes.
[30] Parks and green spaces(R/OL]. [2019-02-19]. /
what-we-do/environment/ parks-green-spaces-and-biodiversity/parks-and-
green-spaces.
赵红霞,汤庚国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其功能研究进展⑴.山东农业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7(1): 155-158.
以汕 丨
2]
陈玉娜,费小睿
•
基于
RS
与
GIS
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分析—
头市建成区为例⑴
.
城市勘测,
2016(3):4145.
[3]
[31j
锁秀
.
绿色基础设施:为健康城镇化提供生态系统服务⑴
.
风景园林,
2013(6
):
153.
陶宇,李锋,王如松,等
.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定量化方法研究进展
⑴.
生态学报,
2013, 33(8): 2330-2342.
丨
4j
潘剑彬,李树华
.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⑴.中
国园林,2015, 31(10): 91-95.
[5
丨
(本文编辑:顾春雪)
尹海伟,孔繁花
.
济南市城市绿地时空梯度分析
U].
生态学报,
2005(11
):
218-226.
[6]
任梅,包玉,何立影
.
喀斯特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市为例
U1.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 37(6): 54*62.
以安顺
[71
吴德政,胡希军,丁灿義
.
基于
3S
技术的度门市城市森林潜在生态廊
道构建⑴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9): 76-80.
陈斌,钱小敏,黄丽娜,等.基于风玫塊图法的武汉四城区绿地格局
演变分析研究⑴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 35(6): 71-74.
徐昌瑜,陈健,盂爱农,等
.
基于
FRAGSTATS
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综
合评价研究
—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⑴
.
土壤,
2013,45(2):1355-1360.
[8j
[91
丨
10]
于亚平,尹海伟,孔繁花,等
.
基于
MSPA
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格局时空变化分析⑴
.
生态学杂志,
2016,35(6): 1608-1616.
[11] SOILLE P, VOGT P. Morphological segmentation of binary pattern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9, 30(4
):
456-459.
[12] WICKHAM J D, RUTTERS K H, WADE T G, et al. A national assessment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change for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using
morphological image processingQ].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
94(3/4
):
186-195.
[13
】刘颂,何蓓
•
基于
MSPA
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苏锡常地区
为例
U
】
.
风景园林,
2017(8): 98-104.
丨
14]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
.
伦敦绿地发展特征分析⑴
.
中国园林,
2003(10):
56-59.
[15]
张
[16
】谢
晓佳
•
英国城市绿地系统分层规划评述⑴
.
风景园林,
2007(3): 74T7.
欣梅,丁成日
.
伦敦绿化带政策实施评价及其对北京的启示和建议
⑴.
家琳,李雄
.
东伦敦绿网引导下的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⑴.风景园
埼
.
伦敦大都市管理体制研究评述⑴
.
城市问题,
2006(8): 93-97,100.
欣
.
伦敦绿化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⑴
.
北京人大,
2013(10): 4446.
颖.伦敦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演进对南京江北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启
2017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6): 46-53.
[17
】刘
林,
2013(3): 90-96.
[18
】祖
[19
】刘
[20
】古
示丨
C
】
//
持续发展理性规划
—
景环境规划)
.
东莞,
2017: 18.
[21
】剧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3
风
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
58
2021
Vol
.36,
N
〇.2 |
UP1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咸滢滢)
文章编号
J
673-9493 ( 2021) 02-0050-09 中图分类号:
TU
984 文献标识码
:A
DO
丨:10.19830/
j
.
upi
.2019.204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
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London Green Space Syste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and Its Relevance to Policy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Dai Fei, Bi Shibo, Guo Xiaohna, Chen Ming
摘要:
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评价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研究能够为绿地系
统的未来规划进行指导。伦敦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成功典范,本文基于
ENVI5.3
、
GIS
引言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可用于定量分析城
市绿地的现状,研究结果能为城市绿地的
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已表明绿
地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21。当城市绿地面
积达到城市总面积的40%及以上时,绿
地能很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而当其未达
到总面积的40%时,绿地系统的内部结
构和空间状况则对总体生态效益的发挥具
有更重要的作用Ml。可见深人探究城市绿
地系统空间格局对城市的生态完善.社会
和谐.经济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多
基于
Worldview、Quick
Bird、Landsat
等
影像数据源,通过
RS
、
GIS
、
Fragstats
等
技术平台|21,采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
(
Moran’s
1)、景观格局指数、网络分析、
梯度分析等方法1
U
51,借助景观格局.连
通度等指数对区域、城市.街区尺度绿地
景观格局的历史演变、绿地系统破碎化.
多样化程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为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但
既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宏观层面反映绿地系
统空间格局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未能
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区位规划层面。
近年兴起于国外的形态学空间格局分
析法(
MSPA
: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平台,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MSPA)
方法,从时间维度、绿地空间格局类型及其与
相关政策的关系三个角度,对丨
975
年来伦敦绿地系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发现绿地系统自
1975
年以来经历了
“
分一合一分
”
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可分为
1975—1985
年的破碎化趋向、
1985—2010
年的带状绿地整合化和
2010—2018
年间
“
点一线一面
”
状绿地网络化三个阶段。
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形态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尤其
21
世纪
初来,核心、孤岛、边緣、桥连接、分支、环、孔隙等
7
类绿地格局形态均在政策影响下得
以大幅度优化。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系统,绿地系统的发展受建设用地、裸地
等驱动因子的影响,会出现某一时段内
“
自组织
”
的发展现象;此外,日后在
“
公园城市
”
“
的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保护和建设起过渡作用的
“
孔隙
”
和边缘
”
两种绿地格局形态。
Abstract
:
Analysis on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 of green space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i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related policies, could guide better planning for it in the future. London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in the world to promote the green belt around the city. Based on ENVI5.3
and GIS platform,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green space system of London since 1975 using MSPA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
the temporal dimension, its spatial
pattern typ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policies. It finds that the green space system in London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Mdividing-comhining-dividingM since 1975,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
the fragmentation trend from 1975 to 1985, the integration of
strip green space from 1985 to 2010, and networking of Mpoint-line-facen green space between 2010 and
2018. On the whole,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UK's green space system are inextricably
consistent with relevant policies, with all seven categories of green space patterns have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21st century. As a dynamic system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UK's green space
system is subject to the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e including construction land and bare land, which
causes a phenomenon of “self-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ertain periods. In additio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ores” and “edge” should be focused on specially when developing “park city”.
关键词:形
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时间演化;规划政策;伦敦
Keywords
:
MSPA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
Green Space System
;
Spatial Pattern
;
Time Evolution
;
Planning Policy
;
Lond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1778254)
作者:
戴菲,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世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郭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明(通信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1551662341@
Analysis
),将土地利用数据重新分类后,
50
2021 Vol.36, No.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提取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作为前景,其他用地类型作
鉴于此,本文拟选取6个时间节点的伦敦遥感影像作为
为背景,并将前景按形态分为互不重叠的核心、孔隙等7类
获取绿地系统相关信息的基础资料,而后通过
GIS
平台与
绿地格局形态11(11 (图1)。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评估不同尺度
MSPA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伦敦绿地系统的
空间绿地系统的网络格局,而且能更精确地分辨出景观的类 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导致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而探究
型与结构1
nl
。更重要的是,结合7类绿地格局的生态学含义
其空间格局的演化规律及其与相应政策的关联性和启示.以
(表1),能明晰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在的
期为我国绿地系统格局的优化和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
具体空间区位,为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lm31,
参考。
从而弥补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
伦敦作为公认的“绿色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
1研究地区和研究数据
市” 1
M
|,其城市与绿地系统的建设引起了国内城市规划、风
1.1研究地区概况
景园林等领域众多学科专家的关注。但既有相关研究重在定
大伦敦地区
(Greater
London
,下文统称伦敦)约位于
性梳理相关政策的变迁|15',侧重对具体规划案例|171.规划
0.5°
W
—0.3°
E
、51.3°
N
—51.7
°N
间,横跨泰晤士河,包含英
管理体系的解读1181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M11。目前尚未有研
国首都伦敦及其周边32个自治市,面积约为1560
km
2.属
究定量探究伦敦绿地空间格局演化。
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图2)。大伦敦绿色空
间的重要特征是其完整的环城绿化带。为此,伦敦制定了一
输入
输出
系列相关政策对绿带进行保护与管理,如1938年大伦敦地
区区域规划委员会通过的《绿带法
》(Green
Belt
Act
)中强
调植被用地包括人类主要的定居与活动地1151 ;再如自1976
年伦敦第二次开放空间规划实施以来,为应对绿地系统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制定了相关法规与政策K’251。本文
对1975年以来与绿地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其内容进行了梳理
图例
■
前景背景
_
核心
■
孤岛
_
边缘
■
孔隙
■!
环
■
分支■桥连接
并依据此确定了影像资料获取的6个时间节点(表2)。
图1
MSPA
方法原理图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表1
MSPA
各生态要素色彩及其生态学含义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
United
MSAP
类型
颜色生态学含义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网站和伦敦政府官方网站(
https
://
绿色
前景中较大的绿色斑块
.
是生态网络中
“
源"的重要
核心
组成部分,多为生物栖息地或迁移地.在市域表现为
data
.
london
.
gov
.
uk
/)。结合遥感影像的云量等参数条件,在
■
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1975—2018年间依次获取了 1975年7月、1985年6月、
棕色
孤立的或相互联系微弱的小型绿色斑块,相当于生态
孤岛网络中的
"
生态跳岛".在市域层面通常表现为居住区
■
绿地、小型公园等
黑色
核心与外围非植被用地类型的过渡地带,起边缘效应
.
边缘能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以保护其功能的生态性与可
■
持续性,如风景区外围林带
红色
用以连接不同核心的廊道,是相邻核心斑块间进行能
桥连接
■
量、物质交换的通道
.
多表现为带状绿地,如防风林带
橘色
连接核心与非核心
MSPA
要素类型的景观廊道.是核
分支
心斑块与外围景观进行物质
.
能量交换的通道,如大
■
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
黄色
同一核心区内部相互连接的通道
.
是核心区内部物质
.
环
能量相互交换的通道.多表现为斑块内部的道路绿带
蓝色
核心与其内部非植被用地类型的过渡地带,作用与"边
孔隙
缘
"
的作用类似
.
起边缘效应
.
能减少外来因素的千扰
.
■
以保护其功能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
图2伦敦的经纬度和绿地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3-14]整理绘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3度地图绘制
U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
〇1.36,
No
.2
51
城乡研究"<
1990
年8月、
2000
年
6
月、
2010
年
6
月和
2018
年
6
月共
6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6个时间节点的绿地系统空间
个时间节点的影像数据信息
LandSatl
-5
MSS
、
Landsat
4-5
TM
、
格局形态,进而探讨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
Landsat
7
ETM
+、
Landsat
80
LI
①,其中除了 1975 年影像的空
间分辨率为
60
mX
60
m
,其余均为
30
mX
30
m
。
本文首先基于
ENVI
5.3平台对伦敦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
校正、融合与增强处理,在样本选取与分离度检验后进行监
督分类,将研究区域的用地类型分为植被(包含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裸地和水域4类。其次,通过
ArcMaplO
.5将植
被用地重新赋值为2,其他用地类型赋值为1,得到二值图
及相应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
Guidos
Toolbox
软件中的
2伦敦绿地系统演变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
通过
ENVI
5.3平台对伦敦6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情况
进行可视化分析,依据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及其变化
情况,本文将1975—2018年的伦敦绿地系统演化情况分为
1975—1985 年.1985—2000 年.2000—2018 年三个发展阶
段(图3,图4)。
表2 1975年以来伦敦发布的与绿地相关的政策及其内容
时问
1976
年
1984
年
1991
年
2000
年后
法规与政策
《大伦敦发展规划》(尤其是东南部)
相应的城市保护政策,确定
1 300
多处保护地
伦敦开放空间规划的《绿色战略报告
》(Green Strategy Report)
针对人口增长调整的法规
主要内容
公园应按照不同的大小等级来配置,增加
"
绿链
"
(
greenchain)
建设内容,强调开放空间
绿色生态廊道成为野生动物迁栖的通道
针对约
900 hm2
绿地遭到损坏或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叠加的网络策略
经济利益诱使立法机构改变绿带的土地利用法规
2004
年
泰晤士河通道绿地建设的战略性文件、
"
蓝丝带水道网
"(The
加强和保护多样的地方特征
.
强调景观
"
增长、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将伦敦变成世界
Blue Ribbon Network
)计划
大城市中的花园和景观之都
大伦敦绿带中
.92%
是未利用地。绿带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环境
2010
年后
“
乡村保护运动
"
和
"
自然英格兰"组织研究报告等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6-17]整理绘制
植被
C3建设用地
M嫌地
水域
CD建设用地
水域
20
I
r
E
.
植
被
建
设
裸
地
水
域
g
=
图3 1975—2018年伦敦土地利用情况
①
Landsat
加数字为卫星编号,后面的字母表示传感器类型。其中,
MSS
为多光谱成像仪,
TM
为专题制图仪,
ETM+
为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OLI
为陆地成像仪。
5 2
2021
V
〇1.36,
N
〇.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丨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2.1绿地系统时空分布与演化
2.1.1 1975—1985年绿地分布呈破碎化和分散化
阶段绿地系统圈层分布与“绿链”特征尤为完整。自2000
年来,伦敦的绿地面积稳中有升,基本维持在700
km
2左右,
的用地,建设用地面积自1975年来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
880
km
2左右,2018年下降了 5.01% (表3)。此外,东北部
雷德布里奇的"绿链”周边和东南部的布罗姆利仍散布有零
星的裸地(图3)。
2.1.4小结
该阶段裸地在伦敦土地利用中分布广泛,至1985年,
2018年其面积占比为44.45% (表3)。作为占地面积最大
绿地面积下降了 5.06%,面积占比下降至37.84%,其中环
城农业带是被破坏最为严重的绿地。相关数据显示,1981—
1991年间环城农业用地仅有15 100
hm
2,减少了 11%,而
非农业用途土地的再利用方式违背了环城绿带建设的基本原
则|231。1975—1985年,建设用地和裸地分别增加了 1.77%.
26.3% (表3),且散布于整个市域,使得绿地系统呈现破碎
化的面貌,而水域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则较为稳定(图3)。这
可说明建设用地与裸地面积的增加是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2.1.2 1985—2000年绿地分布趋向集中化
通过4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用地面积占比的变化情况
可知=1975—1985年间裸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绿地系
统呈现相对分散、破碎的特征;1985—1990年间,植被面
积缓慢上升,裸地面积有所减少、分布集中,但1990年后
显出整体性发展趋势。此后,植被面积占比维持在40%以上,
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
2.2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
2.2.1 1975—1985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呈破碎化发展趋势
1985—2000年间,带状绿地逐渐起“连接”性作用,
绿地面积得以快速恢复与再生;到2010年,绿地系统已凸
因此该时段是绿地系统得以修复与再生的阶段。1985— 1990
年这5年间,虽然植被用地缓慢增多,但被破坏或未被合理
利用的环城绿带土地依然较多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
北部的恩菲尔德(
Enfield
)和雷德布里奇(
Redbridge
)、东
北部的黑弗灵(
Havering
)等自治市域,其中西部希思罗机
场附近区域的绿地破坏尤为严重(图3)。而1990—2000年
间的数据显示,10年间绿地面积增加了 12.73%,伦敦绿地得
以迅速修复与再生。至2000年,植被用地占整个市域面积
的43.35%,体现出绿地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表3)。
2.1.3 2000—2018年绿地分布呈整体性
1975—1985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破碎化发展趋向鲜明。
一方面,就面积指标而言,除环类型外,其余的核心.孤岛
等6类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核心型绿地空间面积
下降了 5.75%,而环类型作为同一核心区内部相互连接的通
道,面积有所增长(图5,表4),说明研究区内大型绿地斑
块面积减少,也意味着诸如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作为生
态网络中的“源”的组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印证了相关
研究提出的由于采矿、垃圾处理等活动,许多绿地遭损坏或
退化的结论|131。这导致了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减弱和生物栖
息地的破坏。另一方面,就面积比而言,孤岛与边缘的面积
占比在1985年分别增长至8.79%和31.27% (表4),但两者
的面积却分别减少至53.04
km
2和188.7
km
2,面积及其占比
变化趋势相反。这说明诸如小型公园.居住绿地等绿色斑块
有所增加。此外,该时段桥连接和分支分别减少了 2.03
km
2
和6.79
km
2,反映出绿地系统存在明显的破碎化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伦敦绿地逐渐恢复与完善。总体而言,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75 1985 1990 2000 2010 20丨 8 年
但这些点状的绿色斑块的确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游憩的场
所,也为后来绿地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植被一參_建
设用地
一
裸地一♦一水域
图4 1975—2018年伦敦土地利用变化
表3伦敦各类土地面积及占比
土地类型
植被
建设用地
裸地
水域
1975
年
635.61 km'
868.86 km2
65.89 km2
25.45 km2
39.84%
54.46%
4.13%
1.60%
1985
年
603.44 km2
884.24 km2
83.22 km2
24.13 km2
37.82%
55.42%
5.22%
1.512%
1990
年
613.62 km2
906.10 km2
48.95 km2
26.58 km2
38.46%
56.79%
3.07%
1.67%
2000
年
691.72 km2
883.83 km2
1.08 km'
20.33 km2
43.35%
55.40%
0.07%
1.27%
2010
年
702.19 km2
874.01 km2
0.39 km2
20.32 km*
44.01%
54.78%
0.028%
1.278%
2018
年
709.19 km2
839.51 km2
25.28 km2
21.42 km2
44.45%
52.62%
1.58%
1.34%
II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M
.36,
No
.2
53
城乡研究◄
2.2.2 1985—2000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趋向于整合化发展
防风林带等被用于连接相邻大型绿地斑块的带状绿地增加也
较为显著。同时也间接说明了通过带状绿地连结绿色斑块可
以促进绿地系统格局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实际上这反映出该
阶段伦敦绿地进行了叠加网络式的发展,即通过营造具有步
色斑块系统地连接起来,形成完善且整体化的绿地系统。
2.2.3 2000—2018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网络化特征鲜明
核心.孤岛与分支三种类型的绿地格局变化明显:核
心型绿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孤岛型与分支型则显著减少。至
2000年,核心型面积增长了 103.04
km
2,约占绿地系统的
孤岛面积减少了 21.36
km
2,分支则减少了 24.17
km
2,意味着
如大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有所减少。其余4种类
型则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其中,孔隙和桥连接分别增加
了 12.01
km
2和5.1
km
2,达到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这意味
着大型绿地斑块与内部非植被用地间的过渡性绿带增多,且
49.39%(表4),说明包括生物栖息地在内的大型绿地斑块增多。
行游憩.骑行等不同功能的线性绿色廊道,将小型公园等绿
该阶段核心与孔隙型绿地面积占比下降尤为明显,而
孤岛与分支类型面积则大幅增加。核心绿地面积减少了
图5基于
MSPA
的伦敦绿地空间格局形态
表4基于
MSPA
的伦敦绿地系统分类数据
年份
1975
面积情况
面积
/km2
面积比
/%
面积
/ km2
核心
253.16
39.83
238.60
39.54
272.88
44.47
341.64
49.39
315.99
45.00
310.70
43.810
孤岛
54.73
8.61
53.04
8.79
48.79
7.95
31.68
4.58
51.45
7.33
50.42
7.11
孔隙
11.25
1.77
10.26
1.70
8.96
1.46
22.27
3.22
16.65
2.37
16.31
2.30
边缘
195.51
30.76
188.70
31.27
187.34
30.53
202.33
29.25
219.30
31.23
204.10
28.78
环
7.50
1.18
7.54
1.25
5.83
0.95
8.23
1.19
8.85
1.26
9.36
1.32
桥连接
29.37
4.62
27.34
4.53
17.86
2.91
32.44
4.69
28.79
4.10
31.06
4.38
分支
84.15
13.24
77.36
12.92
72.04
11.74
53.19
7.69
58.07
8.27
87.23
12.3
1985
面积比
/%
面积
/km2
199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0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10
面积比
/%
面积
/km2
2018
面积比
/%
注:面枳比为该类型占绿地系统的面枳比例。
54
2021
Vol
.36.
No
.2 |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30.94
km
2,孤岛与分支分别增长了 18.74
km
2和34.04
km
2,
桥连接自2010年来也有所上升(表4)。这一方面说明随着
城市的发展,大型绿地斑块可能分化为面积较小的核心斑块,
甚至会出现局部“破碎化”特征,但该特征的出现晚于绿地
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超过40%这一时间,因此此时的‘‘破
碎化”实际上体现的是绿地结构更合理、绿地利用更高效.
绿地功能更多样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行道绿化.居住区
绿化等线性绿地类型的增多,斑块之间依然彼此相连。换言
之.该阶段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由大型化、核心化向网络
化方向发展,功能的复合性特征增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
绿色空间需求。此外,至2018年,边缘与孔隙面积及其占
比均有所下降,说明核心与内部非植被用地间的过渡地带,
以及风景名胜区.生物栖息地等绿地斑块与周边非植被用地
类型的过渡地带,遭受了破坏,成为绿地系统各组分中较为
脆弱的部分。在日后的城市发展与绿地系统完善的过程中,
应对边缘和孔隙两类绿地进行重点保护,避免重现曾经“先
破坏后治理的尴尬局面。
2.2.4小结
公园土地减少18%,灌木树篱减少26%,绿地中的废弃地和
污染地却不断增多|141。这一时期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整体呈现
出两极分化的局面,如伦敦东南部的“绿链”公园等政策落
实充分的地区.呈现出较优化的绿地结构特征,但更多区域
的绿地情况并未得以改善。
总之,该时段内相关政策的实施与绿地空间格局形态的
演化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效果。尽管新的绿地规划政策促进
了桥连接、分支和环的增长,加强了绿地斑块间的联系,但
核心面积减少的趋势仍然明显。这说明绿地系统作为一个动
态变化的开放系统,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一时段内会
出现并非完全按照相应规划策略演化的“自组织”发展现象。
2.3.2 1985—2000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成了较完善的
绿地空间体系
该时段的主要政策多与棕地修复和线性廊道网络建设
有关。受首都集聚效应影响,大伦敦人口从1986年的680
万上升至2013年的840万|241,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进
而使得伦敦空间发展趋向区域范围拓展|251。为解决人口增
长与城市蔓延问题,英国于1992年制定了"紧凑城市”政
策,于1998年提出在城市“棕地"等区域建设社区的策略,
对绿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变化产生了持续长远的影响,促使
新建住宅用地利用“棕地”的比例从1989年的55%升至
2010年的76%1261。这意味着推动棕地修复的过程中,大型
绿地核心斑块得以增多。同时,为了缓解大型绿地核心斑块
1975—2000年间核心类型绿地显著增加.而孤岛、桥
连接和分支等带状绿地却明显减少;2000年后,则呈现前
者减少而后三者增长的相反变化。这说明绿地系统空间格局
整体呈现“分散一聚集一分散”的发展特征。尤其至2018
年,核心面积较2000年减少了 30.94
km
2,但桥连接面积仍
占31.06
km
2,分支亦增长了 34.04
km
2。这意味着如防风林带、
与内部非植被用地的冲突,在两者间起过渡作用的孔隙类型
大型公园与居住区相连的道路绿带显著增加,说明至2018
绿地得以增加。期间,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英国还提出
年,伦敦绿地面积占比维持在43%左右的情况下,空间格
局呈现显著的网络化发展特征。总之,对绿地空间格局及其
演化的分析,明晰了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三个发展阶段依
次呈现出破碎化与分散化、整合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了一系列以增加带状绿地为主的绿地规划与发展策略,如
1986年伦敦生态小组提出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1991年伦
敦《绿色战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叠加的网络策略均促进
了桥连接、环类绿地的增多1271。新建成的步行绿道作为休
闲线路连接了火车站、学校、公园等区域,约1 609
km
的
自行车绿道连接了伦敦的多个地方中心;生态绿道为野生动
物提供了迁徙.栖息的通道,并通过河流网络将溪水.湿
地等联系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空间体系|M1 (图6)。
总之.该阶段政策与核心.孔隙等绿地格局形态指数的
变化具有一致性,政策的制定对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整体性
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3 2000—2018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绿地空间
格局多样化
2.3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与政策的关联性
2.3.1 1975—1985年与绿地相关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部分区域
绿地空间格局的优化
该阶段相应的政策主要涉及开放空间与绿廊建设两个方
面。但无论是
1951
年针对开放空间不足等问题开展的《开
放空间规划》,还是
1976
年要求公园按照自身的规模等级
来配置的《大伦敦发展规划》,均忽略了
1944
年阿伯克隆
比(
Abercrombie
)提出的开放空间系统建设的思想|141,因
而,绿地系统破碎化.核心与孤岛减少等问题并未得到解
决。正如相关研究已表明的,截至
1980
年代末,英格兰诸
如伦敦金丝雀码头
(Canary
Wharf
) —类的“棕地”面积近
456.7
km2IM
; 1949—1992
年间对环城绿带的抽样研究中,
该阶段的政策一方面突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另一方
面,从小型点状斑块、带状绿地、大型面状斑块等方面为绿
地空间的优化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完善策略,强调绿地
UPI
国际城市规划 | 2021
Vol
.36,
No
.2
55
城乡研究◄
空间格局的多样化。
2000
年后.人口增长导致土地升值,诱发绿地变建设
化、校园内的废弃空间再利用等方式提高了人们保护植被的
意识|291。截至目前,伦敦约有3 000个不同规模的公园.覆
盖了伦敦近18%的土地
IM
。这些绿色网络将城市中心.工
经济价值而言,伦敦公共绿地蕴含着超过910亿英镑的资产
总值,每年公共绿地提供娱乐活动的价值约9.26亿英镑;就
公众健康而言.公共绿地每年可减少9.5亿英镑的医疗费用;
此外,绿地还在温度调节和碳存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体现了目前伦敦绿地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复合化特征及其
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总之,该阶段伦敦的绿地系统已较为完善。一方面这得
益于国家.地方性和专项性的行政法令和非政府组织、社区,
个人等参与提出的绿地完善措施;另一方面,伦敦在该阶段
从以孤岛为主要类型的点状绿地.以边缘等为主的线状绿地、
以核心为主要类型的面状绿地.从三个维度共同加强了绿地
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这与7类绿地空间格局的变化颇为一致。
2.3.4小结
用地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的现象,导致大型绿地核心斑块的
城市复兴运动全面兴起,以伦敦、谢菲尔德等为代表的城市
实施了 "携手共建”
(2004
年)和“活跃公民"
(2005
年)
等政策以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设计另一方面
,
2004
年副
首相办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
发布了
与泰晤士河道绿地建设相关的战略性文件.并提出了 "蓝丝
带水道网计划”1281,在强调土地开发的同时.加强和保护多
样化的.地方特征明显的景观,强调“增长.公平和可持续
发展'形成了长约
69
km
.
宽约
32
km
的水道绿带.其西
部为开发程度大的城市建设区,东部则形成最具区域特征的
野生景观区.呈现出城市与自然过渡,包含工业痕迹、原始
森林、乡村地带和泥潭地等的多样化景观面貌
|141。
2008
年
以来.伦敦进行了一系列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项目,包括大
绿色基金,口袋公园.街道植树计划等。其中
,
2008—2012
年间,城市公园建设得到着重加强。
2013—2016
年进一步
改善了伊灵.希灵顿等11个自治市的公园、绿道、湿地与
河流等绿色基础设施,由此形成的开放空间将城镇中心.公
共交通枢纽、就业和住宅区紧密联系起来。期间还在
26
个
伦敦自治市建立了
1〇〇
多个口袋公园。
2015
—
2016
年冬种
植
40 000
棵树来完善城市森林系统。此外,支持了
81
项保
护树木和林地的项目,改善了林地的可达性,并通过屋顶绿
分解。由此
.一
方面在《迈向城市复兴》研究报告的引领下,
作区和居住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系统。就
1975—2018年间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化与相应规划政
策并非完全一致.具有“自组织”发展的规律(表5)。其中,
带状绿地作为不同绿地斑块间物质.信息交流的通道,起着
"同化”与“异化”的作用。此外,构建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鼓励民众参与等策略,对绿地系统格局的优化与完善均起着
促进作用。
步行道
自行车道
生态廊道
蓝色廊道
滨水空间 生态廊道 自行车道 海藻计划
图6英国城市绿地系统网络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丨15]
表5各阶段绿地发展及其与政策的关系
时问
1975—1985
年
措施
开放空间.不同等级公园
生态廊道.叠加网络
"
空间形式
点.面
线
点
.
线、面
MSPA
炎喂
彩响
灌木树篱减少.绿地中废弃地和污
染地增多
促进了绿地系统的整体化发展
加强
r
绿地系统的网络化发展
弓政策乂•系
非完全一致
-致
一致
孤岛、核心
分支
.
桥连接、环
孔隙
.
核心
.
孤岛等
7
类
1985—2000
年
2000—2018
年
蓝绿网
'
口袋公园
.
街道植树、绿道.湿地
5 6
2021
V
〇
l
.36,
N
〇.2
I
UPI
戴菲毕世波郭晓华陈明
I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伦敦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化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及其存在的问题,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
3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优化的启示
3.1绿地空间格局演化的“自组织”规律与“同化与异
化”作用
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其空间格局的发展是
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某一
时段内与相应规划策略不完全一致的"自组织”发展现象。
既受宏观国土规划与中观城市规划的引导,又尊重微观层面
的专题性规划,由此一并构成了伦敦多层级的规划体系。这
样既能因时、因地制宜,统筹“点、线、面”不同绿地组分
的整体性发展,又能尊重彼此间的差异。最终促成绿地空间
格局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此外,为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世界上第一个公园
这使得研究时段内伦敦绿地系统格局呈现出"破碎化一大型
化.核心化、斑块化一网络化”的演化特征。该特征一定程
度上打破了常规认为的绿地斑块越大、越完整,其相应的格
局越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也越有利的惯性认识。相反,当
城市绿地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型绿地斑块会趋向于网
络化发展。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也显
示核心斑块存在"分一合一分”的发展轨迹。在‘‘分一合”
的过程中,带状绿地承担着重要的“连接与集聚”作用,或
称之为不同绿地斑块间的"同化(协同
r
作用。分支.桥
连接等带状绿地可将破碎化的小型绿地斑块结合起来,由此
加强其间信息流、物质流的交换,并使之达到有序平衡状态,
从而发展成为大型核心景观格局形态。当城市绿地总量与核
心达到一定阈值后,绿地空间格局会趋向于优化发展,即
“合一分”的网络化发展阶段。此时.带状绿地则起着“分
离与联系”作用,或称之为同一绿地斑块的“异化(竞争
r
作用。这能促使大型核心绿地斑块分化成面积较小的核心斑
块,即实现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发展,由此往复循环,
促使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图7)。因此,在绿地系
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求大”的建设思路,而应保持
绿地形态格局的多样性。在促进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系统化.
整体化发展的同时.需尊重各自的差异性。此外,在“公园
城市”建设理念引导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起过渡
作用的孔隙,同时注重对边缘的保护与建设。
3.2构建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与“上下结合”的规划思路
伦敦绿地系统的规划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对绿地系统的整
体性构建。针对不同时段各绿地系统组分的区位、构建形式
第一轮(低层级)演化
信息'物质流动^阈值_
信息、物质流动
Si
^
一
_
竞争
雜的
,
一
'
、市
;球观
多样的
(
g
合阈值,(信息、物质流动
一 协同
第二轮(高层级)演化
格局
图7绿地系统演化路径
城市的目标,伦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上层建筑设计,形成
了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规划思路。基于上至
国家与地方行政法令,下至如伦敦自行车组织等非官方组织
及个人意见征集等多个维度,伦敦建立了相对公开、民主且
完善的规划思路集成渠道。其中“个人调研寻找科学依据一
吸引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伦敦野生动物信托基金会等官方组
织支持一在线请愿一获得市长回应和支持一民众.设计师与
城市管理者展开讨论”这一路径成为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能进一步激发民众对绿地、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以及对其
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的意愿与创造性思维,最终形成为构建
和谐宜居生活境域而共同努力的良性循环(图8)。因此,在
秉承"以人为本”与“生态优先”的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
应重视民众个人或团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立完善的民意
征集机制和渠道,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该过程。
4结论
绿地系统能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有机整体|311。本文以伦敦
绿地系统为研究案例,量化了空间分布情况与不同区位的绿
地空间的破坏程度,认为1975年来伦敦绿地发展经历了破
碎化.整合化和网络化三个阶段。通过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
对伦敦绿地系统的演变及其与政策的关联性作了评价。该方
法作为一种绿地形态格局分析方法,能由表及里地探究绿地
的时空变化情况和空间格局的一般特征与发展规律,可为绿
民众
设计师
城市管理者
(对
I
(桥梁}
绿地规划策略
(目标>
非官方团体)
(对象)
图8 “上一下”结合的规划思路示意图
UP_
国际城市规划
I
2021
V
〇1.36,
No
.2
57
城乡研究4
地系统相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提供科学性依据。
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演化与相关的规划
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且两者发展存在一致性,但也会出
现某一时段内并非完全按照相应的规划策略来演化的“自组
织”发展现象。也就是说,城市绿地系统,尤其是核心类绿
地形态有着"分一合一分”的"自组织”发展规律。期间,
桥连接、分支等带状格局形态的绿地在其中起着“同化”与
“异化”的作用。另外,绿地系统建设得越完善(绿地占比
达到40%以上),越应重视对环、边缘等起过渡性作用的绿
地的保护与建设
。CHI
注:文中未注明资料来源的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m
络构建的启示
U
】
.
风景园林,
2018, 25(10): 77-82.
【
22]
余慧,张娅兰,李志琴
.
伦敦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⑴•科
技创新导报,
2010(9): 139-140.
丨
23j
吴晓敏
.
英国绿色基础设施演进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启示
[Jj
.华中
建筑,
2014, 32(8): 102-106.
[24]
张琳薇,卢为民
.
伦敦:集约用地与环境
1
:居互促共赢⑴
.
资源导刊,
凌雁
.
更新、再生与复兴
—
英国
1960
年代以来城市政策方向变
2016(2
):
54-55.
[25]
曲
迁⑴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
26
⑴
:59^65.
[26
丨戴雄賜
.
英国紧凑城市政策历程回顾与近期展望⑴
•
世界建筑,
西丽,俞孔坚
.
伦敦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的绿色通道网络思想
[J
].新
2016(3
):
116-119, 126.
[27]
韩
建筑,
2004(5): 7-9.
[28] The London plan[R/OL]. (2006-03)[2019-02-16]. .
uk/sites/ default/ files/ the_london_plan_malp_march_2016_-_chapter_7_-_
londons_living_spaces_.
[29] Previous green space and tree programmes[R/OL]. [2019-02-16]. https://
/what-we-do/environment/parks-green-spaces-and-
biodiversity/previous-green-space-and-tree-programmes.
[30] Parks and green spaces(R/OL]. [2019-02-19]. /
what-we-do/environment/ parks-green-spaces-and-biodiversity/parks-and-
green-spaces.
赵红霞,汤庚国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与其功能研究进展⑴.山东农业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7(1): 155-158.
以汕 丨
2]
陈玉娜,费小睿
•
基于
RS
与
GIS
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分析—
头市建成区为例⑴
.
城市勘测,
2016(3):4145.
[3]
[31j
锁秀
.
绿色基础设施:为健康城镇化提供生态系统服务⑴
.
风景园林,
2013(6
):
153.
陶宇,李锋,王如松,等
.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定量化方法研究进展
⑴.
生态学报,
2013, 33(8): 2330-2342.
丨
4j
潘剑彬,李树华
.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⑴.中
国园林,2015, 31(10): 91-95.
[5
丨
(本文编辑:顾春雪)
尹海伟,孔繁花
.
济南市城市绿地时空梯度分析
U].
生态学报,
2005(11
):
218-226.
[6]
任梅,包玉,何立影
.
喀斯特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市为例
U1.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 37(6): 54*62.
以安顺
[71
吴德政,胡希军,丁灿義
.
基于
3S
技术的度门市城市森林潜在生态廊
道构建⑴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9): 76-80.
陈斌,钱小敏,黄丽娜,等.基于风玫塊图法的武汉四城区绿地格局
演变分析研究⑴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 35(6): 71-74.
徐昌瑜,陈健,盂爱农,等
.
基于
FRAGSTATS
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综
合评价研究
—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⑴
.
土壤,
2013,45(2):1355-1360.
[8j
[91
丨
10]
于亚平,尹海伟,孔繁花,等
.
基于
MSPA
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格局时空变化分析⑴
.
生态学杂志,
2016,35(6): 1608-1616.
[11] SOILLE P, VOGT P. Morphological segmentation of binary pattern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9, 30(4
):
456-459.
[12] WICKHAM J D, RUTTERS K H, WADE T G, et al. A national assessment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change for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using
morphological image processingQ].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
94(3/4
):
186-195.
[13
】刘颂,何蓓
•
基于
MSPA
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苏锡常地区
为例
U
】
.
风景园林,
2017(8): 98-104.
丨
14]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
.
伦敦绿地发展特征分析⑴
.
中国园林,
2003(10):
56-59.
[15]
张
[16
】谢
晓佳
•
英国城市绿地系统分层规划评述⑴
.
风景园林,
2007(3): 74T7.
欣梅,丁成日
.
伦敦绿化带政策实施评价及其对北京的启示和建议
⑴.
家琳,李雄
.
东伦敦绿网引导下的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⑴.风景园
埼
.
伦敦大都市管理体制研究评述⑴
.
城市问题,
2006(8): 93-97,100.
欣
.
伦敦绿化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⑴
.
北京人大,
2013(10): 4446.
颖.伦敦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演进对南京江北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启
2017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6): 46-53.
[17
】刘
林,
2013(3): 90-96.
[18
】祖
[19
】刘
[20
】古
示丨
C
】
//
持续发展理性规划
—
景环境规划)
.
东莞,
2017: 18.
[21
】剧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3
风
楚凝,周佳怡,姚朋.英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及对中国城乡生态网
58
2021
Vol
.36,
N
〇.2 |
U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