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图门醉山)
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ET软件的应用
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兼顾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
课程,是开发服装产品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针对传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将ET软件融入服装结构设计课堂,并设置ET服装软件
课程的教改方案和思路;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衔接,结合市场需求
转变教学思路、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
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的实效性,以更好地满足我
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ET服装软件;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在工
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款式设计到工艺设计的中间
环节,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构成规律
的,属开发成品的核心技术。除需要掌握固有的结构知识外,还
涉及到造型学、社会学、哲学、商业领域知识,其中造型学包括
工艺设计、材料学、人体工学、美学、心理学及数学等知识。因
此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同时还要兼顾科学性、技术性和
艺术性,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不够情况
下是无法完成的,学习效果更无法保证。ET是服务于服装技术
开发的系列软件,包括ETSYSTEM服装CAD软件、ET三维服
装技术、ET对花解决方案等。掌握ET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
快速响应市场,适应未来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场环境;把它运用于
服装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更有着直观、高效、灵活的特点。
目前ET软件普遍使用于各服装企业研发部,学校引入不多或只
是作为独立教学课程来使用,并没有深入到结构设计与软件互通
结合,以充分利用软件的辅助教学功能。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基本呈现为教师使用黑板
演示画出平面结构图,学生模仿老师一起画;但是平面结构是为
立体造型服务的,最终做出来的成衣必须满足人体的舒适性、符
合人体工程学。由于粉笔线条的粗细、位置的误差等都会导致结
构的不协调、穿着的不舒适,有时一套精美的版型控制量只在毫
厘之间,略作修改就会失之千里。比如设计外套的肩斜斜度稍过
大,长时间穿着压肩会特别明显。更重要的是服装纸样结构设计
与款式必须相对应,在设计纸样结构的同时要考虑三维人体上的
着装形态。对于初次接触结构设计的学生来说,如果继续采用这
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仅就平面和立体之间的空间转换的理解就很
困难,更何况还要兼顾更多的面料性能、活动松量、工艺要求,
等等。再者教师讲解结构复杂的款式时,座位远离黑板的学生听
不清或看不清的情况更是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构设计
课程对线条准确度和流畅度的要求也并非学生能够一蹴而就的,
没有工艺环节实践的检验和有经验教师的辅导,面对时尚的服装
造型和枯燥的人体数据,学生更显得茫然无措。从主观能动性上
来说,艺术类学生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发达,而结构课程严谨、
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图门醉山)
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ET软件的应用
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兼顾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
课程,是开发服装产品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针对传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将ET软件融入服装结构设计课堂,并设置ET服装软件
课程的教改方案和思路;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衔接,结合市场需求
转变教学思路、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
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的实效性,以更好地满足我
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ET服装软件;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在工
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款式设计到工艺设计的中间
环节,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构成规律
的,属开发成品的核心技术。除需要掌握固有的结构知识外,还
涉及到造型学、社会学、哲学、商业领域知识,其中造型学包括
工艺设计、材料学、人体工学、美学、心理学及数学等知识。因
此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同时还要兼顾科学性、技术性和
艺术性,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不够情况
下是无法完成的,学习效果更无法保证。ET是服务于服装技术
开发的系列软件,包括ETSYSTEM服装CAD软件、ET三维服
装技术、ET对花解决方案等。掌握ET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
快速响应市场,适应未来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场环境;把它运用于
服装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更有着直观、高效、灵活的特点。
目前ET软件普遍使用于各服装企业研发部,学校引入不多或只
是作为独立教学课程来使用,并没有深入到结构设计与软件互通
结合,以充分利用软件的辅助教学功能。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基本呈现为教师使用黑板
演示画出平面结构图,学生模仿老师一起画;但是平面结构是为
立体造型服务的,最终做出来的成衣必须满足人体的舒适性、符
合人体工程学。由于粉笔线条的粗细、位置的误差等都会导致结
构的不协调、穿着的不舒适,有时一套精美的版型控制量只在毫
厘之间,略作修改就会失之千里。比如设计外套的肩斜斜度稍过
大,长时间穿着压肩会特别明显。更重要的是服装纸样结构设计
与款式必须相对应,在设计纸样结构的同时要考虑三维人体上的
着装形态。对于初次接触结构设计的学生来说,如果继续采用这
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仅就平面和立体之间的空间转换的理解就很
困难,更何况还要兼顾更多的面料性能、活动松量、工艺要求,
等等。再者教师讲解结构复杂的款式时,座位远离黑板的学生听
不清或看不清的情况更是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构设计
课程对线条准确度和流畅度的要求也并非学生能够一蹴而就的,
没有工艺环节实践的检验和有经验教师的辅导,面对时尚的服装
造型和枯燥的人体数据,学生更显得茫然无措。从主观能动性上
来说,艺术类学生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发达,而结构课程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