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边宛秋)
1 前言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简称“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
库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应遵循的有关信息格式和数据管理规定,本文档分为六部分。
前言简介本规范各部分的内容。
报文规范规定了本规范中报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原则、文件命名原则、报文文件的结
构和种类。
数据采集要求规定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数据的范围、频率以及文件传送方式。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中规定了公积金中心向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采集
报文和删除报文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公积金中心反馈内容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
项的描述和约束。
附录包含公积金信息采集接口规范的代码表、数据校验规则。
本接口规范适用于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报文交换的公积金机构及公积金部门的数据处理。
文档的主要读者有:拟建系统用户、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测试人员、项目监理
人员。
2 报文规范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1报文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数据集合体。
2.1.2报文文件
包含报文的数据文件。
本规范中报文文件与报文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段
一个已标识、命名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复合数据元和/或独立数据元的集合。段有各自固
定的长度。
本规范中段为基础段。
2.1.4信息记录
数据采集的基本信息单位,包含报送机构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
本规范中的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2.1.5报文头
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采集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采集数据
的信息提要。
2.1.6报文体
报文体是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内容,报文体部分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记录,最后一条信
息记录结束即为报文结束。
信息记录之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2.1.7信息记录
此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每个信息记录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基础段。
信息记录的内容中不允许存在回车换行符(“﹨r﹨n”或“﹨n”)。
2.1.8基础段
基础段是由固定数据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组成的信息集合体。
2.2设计原则
* 注重报文的通用性,报文规范适用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的所有数据交互。
* 报文分类设计遵循业务导向原则,从业务角度分析系统与外部数据交换,根据业务层次和种类分别设计
报文。
* 报文中信息记录采用分段设计的方法,通过采集新产生或发生变化的段,降低冗余,达到数据报送的最
小化。
* 采用统一的报文结构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报文种类进行特色化设计。
* 报文的可重用性,多种数据报送都通过同一格式完成。
* 报文中加入汇总信息进行报文自身校验,降低报文传输错误;同时通过信息记录跟踪,辅助数据质量保
证。
* 辅以明确的报文组织与处理要求,避免报文收发双发对同一业务情况的不同理解,保证数据中心与报送
机构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2.3数据处理规则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报文规范对使用的数据类型定义如表1。
表1 数据类型定义
标识符
数据类型
N
数字0-9,ASCII码范围:0X30——0X39
AN
包含0-9的数字和不包括汉字在内的其他半角字符,
具体ASCII码范围:0X20——0X7E
ANC
包含汉字在内的所有字符
编码范围如下:
双字节1区 A1A1-A9FE 图形符号
双字节5区 A840-A9A0 图形符号
双字节2区 B0A1-F7FE 汉字
双字节3区 8140-A0FE 汉字
双字节4区 AA40-FEA0 汉字
单字节ASCII码:0X20--0X7E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应遵循如下规则:
(1) 类型为AN或ANC的数据项是左对齐的,并在右面用空格补齐。
(2) 类型为N的数据项是右对齐的,并在左面用0补齐。
(3) 必填型数据项必须填写;可选型数据项无法填写时,用空格填充。有条件选择型数据项在符合条件
情况下按照必填型数据项处理,在不符合条件情况下按照可选型数据项处理。
(4) 数据项长度均指字节数。
(5) 字符区分大小写。
(6) AN型金额类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取舍原则是四舍五入法;负数金额前面加“-”,正数
前面不加“+”,其中“-”与小数点各占一位。
举例:类型为AN,长度为20的金额数据项,金额为12345时填报“12345.00************”;金额为-
12345.678时填报“-12345.68***********”。(其中*代表一个空格)
(7) 汉字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2312-1980和GB18030-2000执行,西文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T
1988-1998执行。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边宛秋)
1 前言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简称“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
库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应遵循的有关信息格式和数据管理规定,本文档分为六部分。
前言简介本规范各部分的内容。
报文规范规定了本规范中报文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数据处理原则、文件命名原则、报文文件的结
构和种类。
数据采集要求规定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交数据的范围、频率以及文件传送方式。
公积金信息采集报文和公积金信息删除报文中规定了公积金中心向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采集
报文和删除报文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项的描述和约束。
公积金信息反馈报文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公积金中心反馈内容的具体数据项以及对数据
项的描述和约束。
附录包含公积金信息采集接口规范的代码表、数据校验规则。
本接口规范适用于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报文交换的公积金机构及公积金部门的数据处理。
文档的主要读者有:拟建系统用户、系统设计人员、系统编码人员、项目经理、系统测试人员、项目监理
人员。
2 报文规范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1报文
由报文头、报文体构成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数据集合体。
2.1.2报文文件
包含报文的数据文件。
本规范中报文文件与报文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段
一个已标识、命名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复合数据元和/或独立数据元的集合。段有各自固
定的长度。
本规范中段为基础段。
2.1.4信息记录
数据采集的基本信息单位,包含报送机构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
本规范中的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2.1.5报文头
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采集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采集数据
的信息提要。
2.1.6报文体
报文体是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内容,报文体部分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记录,最后一条信
息记录结束即为报文结束。
信息记录之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2.1.7信息记录
此信息记录由基础段组成。
每个信息记录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基础段。
信息记录的内容中不允许存在回车换行符(“﹨r﹨n”或“﹨n”)。
2.1.8基础段
基础段是由固定数据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组成的信息集合体。
2.2设计原则
* 注重报文的通用性,报文规范适用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的所有数据交互。
* 报文分类设计遵循业务导向原则,从业务角度分析系统与外部数据交换,根据业务层次和种类分别设计
报文。
* 报文中信息记录采用分段设计的方法,通过采集新产生或发生变化的段,降低冗余,达到数据报送的最
小化。
* 采用统一的报文结构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报文种类进行特色化设计。
* 报文的可重用性,多种数据报送都通过同一格式完成。
* 报文中加入汇总信息进行报文自身校验,降低报文传输错误;同时通过信息记录跟踪,辅助数据质量保
证。
* 辅以明确的报文组织与处理要求,避免报文收发双发对同一业务情况的不同理解,保证数据中心与报送
机构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2.3数据处理规则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报文规范对使用的数据类型定义如表1。
表1 数据类型定义
标识符
数据类型
N
数字0-9,ASCII码范围:0X30——0X39
AN
包含0-9的数字和不包括汉字在内的其他半角字符,
具体ASCII码范围:0X20——0X7E
ANC
包含汉字在内的所有字符
编码范围如下:
双字节1区 A1A1-A9FE 图形符号
双字节5区 A840-A9A0 图形符号
双字节2区 B0A1-F7FE 汉字
双字节3区 8140-A0FE 汉字
双字节4区 AA40-FEA0 汉字
单字节ASCII码:0X20--0X7E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接口规范应遵循如下规则:
(1) 类型为AN或ANC的数据项是左对齐的,并在右面用空格补齐。
(2) 类型为N的数据项是右对齐的,并在左面用0补齐。
(3) 必填型数据项必须填写;可选型数据项无法填写时,用空格填充。有条件选择型数据项在符合条件
情况下按照必填型数据项处理,在不符合条件情况下按照可选型数据项处理。
(4) 数据项长度均指字节数。
(5) 字符区分大小写。
(6) AN型金额类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取舍原则是四舍五入法;负数金额前面加“-”,正数
前面不加“+”,其中“-”与小数点各占一位。
举例:类型为AN,长度为20的金额数据项,金额为12345时填报“12345.00************”;金额为-
12345.678时填报“-12345.68***********”。(其中*代表一个空格)
(7) 汉字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2312-1980和GB18030-2000执行,西文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T
1988-1998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