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杞晶灵)
SD卡SDHC的速度标注
传输速度被定义为Class2(2MB/sec)、Class4(4MB/sec)、Class6(6MB/sec)
SD2.0的规范中对于SD卡的性能上分为如下4个等级,不同等级能分别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Class 0:包括低于Class 2和未标注Speed Class的情况;
Class 2:能满足观看普通MPEG4 MPEG2 的电影、SDTV、数码摄像机拍摄;
Class 4:可以流畅播放高清电视(HDTV),数码相机连拍等需求;
Class 6:满足单反相机连拍和专业设备的使用要求;
首先说说内部传输速率的误解。
以7200.7为例,内部传输速率为683Mbit/s,并不是说这1秒内读出的683mbit都是可用的用户数
据,更不能简单地除以8,得到85mbyte/s的传输速率,而实际测量速度最大也就60mbyte/s左右。这
是因为硬盘上存的不光是纯用户数据,还有位置信息,校验码等等。这个以mbit为单位的内部传输速率
把这些其他信息统统包括在内,所以并不能反映真实速度。应该看什么呢?有良心的硬盘厂商会在官网上
写出以mbyte为单位的传输速度,例如7200.7写的是58mbyte/s。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的说就是硬
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
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
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
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
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
内部传输速率也就提高了。虽然硬盘技术发展的很快,但内部数据传输率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相对)的层
次上,内部数据传输率低已经成为硬盘性能的最大瓶颈。目前主流的家用级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基本还
停留在70~90 MB/s左右,而且在连续工作时,这个数据会降到更低。
一般usb1.1的是1M每秒,2.0的是20M每秒
硬盘的传输速率:作为电脑中最重要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交换媒介,硬盘传输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
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同类型的硬盘,其传输速率往往差别很大。现在主流硬盘主要有三种:按照不同的
接口可以分为并口ATA硬盘(即IDE硬盘)、SCSI硬盘和Serial ATA硬盘。 IDE接口硬盘在当前电脑中
应用最为广泛,主流的规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这种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们在理论上的外
部最大传输速率分别达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
这里需要说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盘能持续这个速度,也就是说这是
理论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盘真正的传输速度由于受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影响,其稳定传输速率一般在
30MB/s到45MB/s之间。这样随着CPU、内存等硬件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ATA硬盘的低速率渐渐成为
影响整机运行速度的瓶颈。于是,一种新的硬盘接口方式,Serial ATA应运而生。
Serial ATA 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串口硬盘,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带来更高
的传输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
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 SCSI接口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
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的接口,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SCSI接口的硬盘以高稳定性、低CPU占有率而被广
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中,它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当然,对于硬盘的整体性能而言,除
了硬盘的传输速率,硬盘的转速、缓存及平均寻道时间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识:1.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
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
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240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30MB/s。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2.硬盘的外部数据传
输率 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
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如我们平常所说的ATA100/133硬盘。 光驱的传输速率:通常光驱
传输速率的高低取决于光驱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况下光驱的倍速越高,数据
传输也就越快。
那么“倍速”是个什么概念呢?原来很早以前CD-ROM的传输速率很低,每秒只能传送150KB字节,
即最初光驱的速率为150KB/s,这就是1X(单倍速)的CD-ROM光驱。后来随着CD-ROM光驱技术的
日新月异,其速率越来越快,为了区分不同速率的光驱,于是把最初的150KB/s作为基准进行衡量得到相
应的倍速值。
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传输的速度是1X光驱的50倍即其速率为50×150KB/s=7500KB/s。
而现在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过DVD-ROM的单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
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358KB/s,由此我们可以算出现在流行的16倍速DVD-ROM
的速度应该是1358KB/s×16=21728KB/s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杞晶灵)
SD卡SDHC的速度标注
传输速度被定义为Class2(2MB/sec)、Class4(4MB/sec)、Class6(6MB/sec)
SD2.0的规范中对于SD卡的性能上分为如下4个等级,不同等级能分别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Class 0:包括低于Class 2和未标注Speed Class的情况;
Class 2:能满足观看普通MPEG4 MPEG2 的电影、SDTV、数码摄像机拍摄;
Class 4:可以流畅播放高清电视(HDTV),数码相机连拍等需求;
Class 6:满足单反相机连拍和专业设备的使用要求;
首先说说内部传输速率的误解。
以7200.7为例,内部传输速率为683Mbit/s,并不是说这1秒内读出的683mbit都是可用的用户数
据,更不能简单地除以8,得到85mbyte/s的传输速率,而实际测量速度最大也就60mbyte/s左右。这
是因为硬盘上存的不光是纯用户数据,还有位置信息,校验码等等。这个以mbit为单位的内部传输速率
把这些其他信息统统包括在内,所以并不能反映真实速度。应该看什么呢?有良心的硬盘厂商会在官网上
写出以mbyte为单位的传输速度,例如7200.7写的是58mbyte/s。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的说就是硬
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
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
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
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
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
内部传输速率也就提高了。虽然硬盘技术发展的很快,但内部数据传输率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相对)的层
次上,内部数据传输率低已经成为硬盘性能的最大瓶颈。目前主流的家用级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基本还
停留在70~90 MB/s左右,而且在连续工作时,这个数据会降到更低。
一般usb1.1的是1M每秒,2.0的是20M每秒
硬盘的传输速率:作为电脑中最重要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交换媒介,硬盘传输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
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同类型的硬盘,其传输速率往往差别很大。现在主流硬盘主要有三种:按照不同的
接口可以分为并口ATA硬盘(即IDE硬盘)、SCSI硬盘和Serial ATA硬盘。 IDE接口硬盘在当前电脑中
应用最为广泛,主流的规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这种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们在理论上的外
部最大传输速率分别达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
这里需要说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盘能持续这个速度,也就是说这是
理论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盘真正的传输速度由于受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影响,其稳定传输速率一般在
30MB/s到45MB/s之间。这样随着CPU、内存等硬件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ATA硬盘的低速率渐渐成为
影响整机运行速度的瓶颈。于是,一种新的硬盘接口方式,Serial ATA应运而生。
Serial ATA 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串口硬盘,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带来更高
的传输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
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 SCSI接口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
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的接口,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SCSI接口的硬盘以高稳定性、低CPU占有率而被广
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中,它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当然,对于硬盘的整体性能而言,除
了硬盘的传输速率,硬盘的转速、缓存及平均寻道时间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识:1.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
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
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240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30MB/s。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2.硬盘的外部数据传
输率 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
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如我们平常所说的ATA100/133硬盘。 光驱的传输速率:通常光驱
传输速率的高低取决于光驱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况下光驱的倍速越高,数据
传输也就越快。
那么“倍速”是个什么概念呢?原来很早以前CD-ROM的传输速率很低,每秒只能传送150KB字节,
即最初光驱的速率为150KB/s,这就是1X(单倍速)的CD-ROM光驱。后来随着CD-ROM光驱技术的
日新月异,其速率越来越快,为了区分不同速率的光驱,于是把最初的150KB/s作为基准进行衡量得到相
应的倍速值。
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传输的速度是1X光驱的50倍即其速率为50×150KB/s=7500KB/s。
而现在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过DVD-ROM的单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
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358KB/s,由此我们可以算出现在流行的16倍速DVD-ROM
的速度应该是1358KB/s×16=21728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