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环境影响评价计算题-环评

IT圈 admin 42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归诗翠)

计算题

工程分析

1.某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9万t,但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2万t,

无监测排水质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排放量新鲜水用量排污系数

1.20.70.84万t

2. 在工程分析中,资料复用法方法较为简单,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

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3. 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

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为(3t)

物料衡算法:

进入蒸氨塔的氨:10005%50t

回收到的氨:30015%45t

损耗掉的氨:50455t

损耗掉的氨去向:①气:40%;②水:1-40%

废水中的氨(进入蒸氨塔的氨[-回收到的氨)进入水中的损耗掉的氨占比]

废水中的氨损耗掉的氨-进入水中的损耗掉的氨占比

([10005%)(-3005%)](1-40%)560%3t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实测法计算源强(

排放量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流量(总量

某炼油厂共有两个排水口,第一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400t,废水中平均含COD80mg/L;

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500t,废水中平均含COD100mg/L;该厂全年连续工作(即每天工

作,365天),求全年COD排放量(单位t)

排放量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流量(总量)

即E

i

C

i

Q

i

1L1000g1kg

1t1000kg1000L(对体积而言)

1mg10g10kg10t(对质量而言)

804002436510

-6

1005002436510

-6

718.32t

-3-6-9

E

i

C

i

Q

i

C

1

Q

1

C

2

Q(排放口1的排放量排放口2的排放量)

2

2物料衡算法计算源强(

物料衡算:G投入



G产品

G流失

2.1某电镀企业每年用铬酸酐(CrO3)4t,其中约15%的铬沉淀在镀件上,约有25%的铬以

铬酸雾的形式排放大气,约有50%的铬从废水中流失,其余的损耗在镀槽上,则。(已知

Cr元素原子量52)

CrO3相对原子质量=52+16×3=100

物料衡算:

G投入

G产品

G流失

52

0.312t

100

52

(2)全年损耗在镀件上的六价铬(0.208)t

410%0.208t

100

25

(3)全年排放到大气里的六价铬(0.52)t

425%0.52t

100

52

(4)全年随废水排放的六价铬是(1.04)t

450%1.04t

100

(1)全年沉淀在镀件上的六价铬(0.312)t

415%

2.2某除尘系统,如右图所示,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

0

为10000m

3

,含尘浓度

C

0

为2200mg/m

3

,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G

2

为20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

的废气含尘浓度为()mg/m

3

G

G

G

G

G

原料

(进入除尘系统烟气量)

(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含量)

Q

0

C

0

10000220010

-6

22kg

20kg;

G

产品

22-202kg

净化气体

流失

产品

(排出的净化气体中的含尘烟气量)

原料

流失

G

产品

Q

产品

C

产品

G

产品

Q

产品

G

6

产品

Q

产品

2kg

Q

产品

G

2

粉尘

除尘器系统无漏气,则Q

产品

Q

0

10000m

3

2kg2kg10

200mg/m

3

Q

产品

10000

2.2.1某除尘系统(一个含尘气体进口,一个净化气体出口和收集粉尘口),已知每小时进

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

0

为12000m

3

,含尘浓度C

0

为2200mg/m

3

,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G

2

为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为()mg/m

3

C

产品

G

产品

Q

产品

G

原料

-

G

流失

12000

Q

0

C

0

22

([12000220010

-6

)-22]

366.67mg/m

3

1200012000

3.总量法计算源强

排放

G投入-

G回收-

G处理

G转化-

G产品

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归诗翠)

计算题

工程分析

1.某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9万t,但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2万t,

无监测排水质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排放量新鲜水用量排污系数

1.20.70.84万t

2. 在工程分析中,资料复用法方法较为简单,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只能在评价

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3. 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

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为(3t)

物料衡算法:

进入蒸氨塔的氨:10005%50t

回收到的氨:30015%45t

损耗掉的氨:50455t

损耗掉的氨去向:①气:40%;②水:1-40%

废水中的氨(进入蒸氨塔的氨[-回收到的氨)进入水中的损耗掉的氨占比]

废水中的氨损耗掉的氨-进入水中的损耗掉的氨占比

([10005%)(-3005%)](1-40%)560%3t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实测法计算源强(

排放量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流量(总量

某炼油厂共有两个排水口,第一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400t,废水中平均含COD80mg/L;

排放口每小时排放废水500t,废水中平均含COD100mg/L;该厂全年连续工作(即每天工

作,365天),求全年COD排放量(单位t)

排放量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流量(总量)

即E

i

C

i

Q

i

1L1000g1kg

1t1000kg1000L(对体积而言)

1mg10g10kg10t(对质量而言)

804002436510

-6

1005002436510

-6

718.32t

-3-6-9

E

i

C

i

Q

i

C

1

Q

1

C

2

Q(排放口1的排放量排放口2的排放量)

2

2物料衡算法计算源强(

物料衡算:G投入



G产品

G流失

2.1某电镀企业每年用铬酸酐(CrO3)4t,其中约15%的铬沉淀在镀件上,约有25%的铬以

铬酸雾的形式排放大气,约有50%的铬从废水中流失,其余的损耗在镀槽上,则。(已知

Cr元素原子量52)

CrO3相对原子质量=52+16×3=100

物料衡算:

G投入

G产品

G流失

52

0.312t

100

52

(2)全年损耗在镀件上的六价铬(0.208)t

410%0.208t

100

25

(3)全年排放到大气里的六价铬(0.52)t

425%0.52t

100

52

(4)全年随废水排放的六价铬是(1.04)t

450%1.04t

100

(1)全年沉淀在镀件上的六价铬(0.312)t

415%

2.2某除尘系统,如右图所示,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

0

为10000m

3

,含尘浓度

C

0

为2200mg/m

3

,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G

2

为20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

的废气含尘浓度为()mg/m

3

G

G

G

G

G

原料

(进入除尘系统烟气量)

(除尘系统收集的粉尘含量)

Q

0

C

0

10000220010

-6

22kg

20kg;

G

产品

22-202kg

净化气体

流失

产品

(排出的净化气体中的含尘烟气量)

原料

流失

G

产品

Q

产品

C

产品

G

产品

Q

产品

G

6

产品

Q

产品

2kg

Q

产品

G

2

粉尘

除尘器系统无漏气,则Q

产品

Q

0

10000m

3

2kg2kg10

200mg/m

3

Q

产品

10000

2.2.1某除尘系统(一个含尘气体进口,一个净化气体出口和收集粉尘口),已知每小时进

入除尘系统的烟气量Q

0

为12000m

3

,含尘浓度C

0

为2200mg/m

3

,每小时收集的粉尘量G

2

为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为()mg/m

3

C

产品

G

产品

Q

产品

G

原料

-

G

流失

12000

Q

0

C

0

22

([12000220010

-6

)-22]

366.67mg/m

3

1200012000

3.总量法计算源强

排放

G投入-

G回收-

G处理

G转化-

G产品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