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JJ67548-K 型井架有限元及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汪珠雨)

JJ675/48-K 型井架有限元及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乔长奎;郝奉禹;华小涛

【摘 要】In terms of JJ675/48-K mast,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AFI. The design load was analyzed to ensure that

it conformed to API 4F and AISC 335-89 and stress testing with 6 750 kN

load was also performed on the the same time,the date were com-

pared and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verified

the accurac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reasonability of

the mast design.%针对 JJ675/48-K 型井架,运用 SAFI 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对设计载荷进行分析研究,使其符合 API Spec 4F—2013及 AISC 335—1989的

设计要求。对 JJ675/48-K 型井架进行6750 kN载荷的应力测试,同时结合有限

元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井架设计的合理性。

【期刊名称】《石油矿场机械》

【年(卷),期】2016(045)006

【总页数】6页(P31-36)

【关键词】井架;SAFI;有限元模型;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作 者】乔长奎;郝奉禹;华小涛

【作者单位】兰州兰石石油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314;兰州兰石石油装备

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314;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E923

石油钻机井架按照结构形式大致可分为4大类:A型井架、塔型井架、前开口K

型井架以及桅杆型井架。其中前开口型井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井架结构。该井

架整体刚度好、稳定性强,且能够实现低位安装起升。K型井架在陆地钻机中占据

绝对的支配地位,由于该井架易于安装顶驱导轨,陆地深井和超深井钻机也选用K

型井架[1]。

近年来,石油钻机井架及底座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明显的方向:快速移运性和超深井

这两方面[2]。JJ675/48-K型井架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设计的,其配套于

ZJ90/6750D钻机。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验证产品

设计的合理性、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可及时地进行设计修改及

结构优化。

JJ675/48-K型井架是以H型钢为主大腿的前开口式无绷绳“K”形井架。井架主

体分6段,12大件,第Ⅱ段背部有背扇刚架,刚架、斜拉杆与主体各段相连,Ⅰ

段和Ⅱ段采用法兰连接,其余各段采用销子耳板连接。

采用SAFI Quality Software Inc 公司的 SAFI 7.1.3[3]软件进行该钻机井架底座钢

结构在作业、起升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受力分析与计算,使之安全、经济、实用,完

全满足用户要求,并遵循API Spec 4F —2013[4]及 AISC 335—1989规范[5]。

该软件在国内石油装备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6-7]。运用SAFI软件对每一单元均根

据AISC 335中组合应力校核公式进行校核,并以UC值(limit states summary)

表示出来[8]。

以JJ675/48-K型井架设计图纸为基础,在SAFI中建立1∶1的模型。

为了使有限元模型尽可能与实际结构接近,在井架建模时做了如下简化:

1) 假设井架底座与地面之间不发生相对的移动和转动,在分析时,其边界条件为

全约束。

2) 大钩载荷平均分布于天车主滑轮轴上。

3) 立根载荷平均分布于立根盒梁及二层台架上,立根风载平均分布于二层台架上。

4) 大绳的拉力集中到受力点上,省略大绳实体。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API 4F—2013的规定对井架工况载荷做了如表1的设定。

说明:1)立根额定载荷3 300 kN,最大静钩载6 750 kN。

通过SAFI计算,所有工况UC值均小于1,即结构安全符合API Spec 4F—2013

要求。UC值如图2。

为便于准确地了解JJ675/48-K型井架的受力情况,井架出厂前进行了6 750 kN

载荷的应力测试,测试井架的承载能力。试验方法是反拉转盘梁下的试验工装,通

过油缸逐级加载到满负荷6 750 kN,油缸保压15 min,测量井架的位移量,记

录指重表的数值,并用电脑自显应变记录仪逐级记录应变得出应力值。

1) 验证该井架设计是否符合API Spec 4F—2013的要求。

2 ) 测定主要承载件的应力分布状况,验证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3) 验证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SY 6326—2012 石油钻机和修井机井架、底座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及分级规范。

按照API Spec 4F—2013第11.8.2节“设计验证”中的内容确定部件的试验负荷

(除风载及立根载荷外,因实际加载时无法实现)。

1) 井架起升、下放试验。记录起升、下放井架时指重表读数,测出起升、下放井

架时井架最大受力点的实际应力。试验井架在起升、下放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和安

全可靠性。

2) 井架承受6 750 kN钩载试验。记录指重表读数,测出井架最大受力点的实际

应力。检验井架(含天车)在承受6 750 kN钩载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检验设计

计算的正确性。

3) 天车承受6 750 kN拉力试验。记录指重表读数,测出天车最大受力点的实际

应力。测量并记录天车顶部正面和侧面的变形量。

本井架的设计特点决定了试验必须在配套的底座上联合进行。将井架及底座安装完

毕并起升至工作状态,安装好试验装置(包括2台875.4 t液压千斤顶及液压源,

液压泵等)。高压油泵同时向2个液压千斤顶供油,推动大钩试验螺杆,通过游动

系统使井架受拉,实现加载的目的。

先将加载用钢丝绳(钻井绳)的快绳端固定在钻台下方的主绞车滚筒上;将死绳端固

定在位于井架右后腿的死绳固定器上,准备加载。

测试时,共加载2次。第1次加载至4 350 kN后卸载,第2次加载至6 720 kN

后卸载。

采用2台TDJ2高精度经纬仪,贴反光坐标纸观测位移。JJ675/48-K型井架共设

了4个位移观测点,观测点位于天车架的前面及侧面,观测点上贴反光坐标纸。

具体位置如图3所示。

按照SY/T 6326—2012标准第6.2条规定的测点布置位置要求进行。

在JJ675/48-K型井架应力测试中对井架主体(不含人字架)和天车共48个部位进

行应力测试,共贴应变片196片;人字架共14个部位,共贴应变片20片,三向

应变片36片。具体贴片位置如图4~6。

由于SAFI计算时加了风载及立根载荷,而实

偏移量数据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

1) 井架承载过程中其顶端产生了最大值为62 mm的前倾位移。

2) 实测值与电算值相差最大值为36 mm(为两点偏差直线距离)。

应变片测试与有限元模型数据对比如表4所示。

表4数据表明:

1) 第1次加载应力没有完全释放,数据不能作为参考数据。

2) 各测试点应力值均未超过许用弯曲应力值Fb=0.6×Fy=0.6×345=207 MPa。

3) 由有限元模型得出的最薄弱处位于Ⅱ段前腿靠近滑轮处,但此处并未有应力片

测试。由此得出最薄弱处主要集中在Ⅱ段及Ⅲ段前腿处。

4) 有限元模型结果高于测试结果,但基本数据相同。

1) 通过SAFI计算,所有工况UC值均小于1,即结构安全符合API Spec 4F—

2013要求。井架最大应力发生在井架前腿Ⅱ、Ⅲ段处。SAFI软件分析与实际测试

值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其准确地分析井架各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2) 通过对JJ675/48-K型井架进行6 750 kN载荷的应力测试,同时结合有限元

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井架设计的合理性。

JJ675/48-K型井架满足最大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

3) 根据SAFI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应力与变形测试数据,可进行井架结构的优化设

计。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汪珠雨)

JJ675/48-K 型井架有限元及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乔长奎;郝奉禹;华小涛

【摘 要】In terms of JJ675/48-K mast,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AFI. The design load was analyzed to ensure that

it conformed to API 4F and AISC 335-89 and stress testing with 6 750 kN

load was also performed on the the same time,the date were com-

pared and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verified

the accurac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reasonability of

the mast design.%针对 JJ675/48-K 型井架,运用 SAFI 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对设计载荷进行分析研究,使其符合 API Spec 4F—2013及 AISC 335—1989的

设计要求。对 JJ675/48-K 型井架进行6750 kN载荷的应力测试,同时结合有限

元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井架设计的合理性。

【期刊名称】《石油矿场机械》

【年(卷),期】2016(045)006

【总页数】6页(P31-36)

【关键词】井架;SAFI;有限元模型;应力测试;对比分析

【作 者】乔长奎;郝奉禹;华小涛

【作者单位】兰州兰石石油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314;兰州兰石石油装备

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314;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E923

石油钻机井架按照结构形式大致可分为4大类:A型井架、塔型井架、前开口K

型井架以及桅杆型井架。其中前开口型井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井架结构。该井

架整体刚度好、稳定性强,且能够实现低位安装起升。K型井架在陆地钻机中占据

绝对的支配地位,由于该井架易于安装顶驱导轨,陆地深井和超深井钻机也选用K

型井架[1]。

近年来,石油钻机井架及底座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明显的方向:快速移运性和超深井

这两方面[2]。JJ675/48-K型井架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设计的,其配套于

ZJ90/6750D钻机。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验证产品

设计的合理性、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可及时地进行设计修改及

结构优化。

JJ675/48-K型井架是以H型钢为主大腿的前开口式无绷绳“K”形井架。井架主

体分6段,12大件,第Ⅱ段背部有背扇刚架,刚架、斜拉杆与主体各段相连,Ⅰ

段和Ⅱ段采用法兰连接,其余各段采用销子耳板连接。

采用SAFI Quality Software Inc 公司的 SAFI 7.1.3[3]软件进行该钻机井架底座钢

结构在作业、起升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受力分析与计算,使之安全、经济、实用,完

全满足用户要求,并遵循API Spec 4F —2013[4]及 AISC 335—1989规范[5]。

该软件在国内石油装备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6-7]。运用SAFI软件对每一单元均根

据AISC 335中组合应力校核公式进行校核,并以UC值(limit states summary)

表示出来[8]。

以JJ675/48-K型井架设计图纸为基础,在SAFI中建立1∶1的模型。

为了使有限元模型尽可能与实际结构接近,在井架建模时做了如下简化:

1) 假设井架底座与地面之间不发生相对的移动和转动,在分析时,其边界条件为

全约束。

2) 大钩载荷平均分布于天车主滑轮轴上。

3) 立根载荷平均分布于立根盒梁及二层台架上,立根风载平均分布于二层台架上。

4) 大绳的拉力集中到受力点上,省略大绳实体。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API 4F—2013的规定对井架工况载荷做了如表1的设定。

说明:1)立根额定载荷3 300 kN,最大静钩载6 750 kN。

通过SAFI计算,所有工况UC值均小于1,即结构安全符合API Spec 4F—2013

要求。UC值如图2。

为便于准确地了解JJ675/48-K型井架的受力情况,井架出厂前进行了6 750 kN

载荷的应力测试,测试井架的承载能力。试验方法是反拉转盘梁下的试验工装,通

过油缸逐级加载到满负荷6 750 kN,油缸保压15 min,测量井架的位移量,记

录指重表的数值,并用电脑自显应变记录仪逐级记录应变得出应力值。

1) 验证该井架设计是否符合API Spec 4F—2013的要求。

2 ) 测定主要承载件的应力分布状况,验证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3) 验证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SY 6326—2012 石油钻机和修井机井架、底座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及分级规范。

按照API Spec 4F—2013第11.8.2节“设计验证”中的内容确定部件的试验负荷

(除风载及立根载荷外,因实际加载时无法实现)。

1) 井架起升、下放试验。记录起升、下放井架时指重表读数,测出起升、下放井

架时井架最大受力点的实际应力。试验井架在起升、下放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和安

全可靠性。

2) 井架承受6 750 kN钩载试验。记录指重表读数,测出井架最大受力点的实际

应力。检验井架(含天车)在承受6 750 kN钩载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检验设计

计算的正确性。

3) 天车承受6 750 kN拉力试验。记录指重表读数,测出天车最大受力点的实际

应力。测量并记录天车顶部正面和侧面的变形量。

本井架的设计特点决定了试验必须在配套的底座上联合进行。将井架及底座安装完

毕并起升至工作状态,安装好试验装置(包括2台875.4 t液压千斤顶及液压源,

液压泵等)。高压油泵同时向2个液压千斤顶供油,推动大钩试验螺杆,通过游动

系统使井架受拉,实现加载的目的。

先将加载用钢丝绳(钻井绳)的快绳端固定在钻台下方的主绞车滚筒上;将死绳端固

定在位于井架右后腿的死绳固定器上,准备加载。

测试时,共加载2次。第1次加载至4 350 kN后卸载,第2次加载至6 720 kN

后卸载。

采用2台TDJ2高精度经纬仪,贴反光坐标纸观测位移。JJ675/48-K型井架共设

了4个位移观测点,观测点位于天车架的前面及侧面,观测点上贴反光坐标纸。

具体位置如图3所示。

按照SY/T 6326—2012标准第6.2条规定的测点布置位置要求进行。

在JJ675/48-K型井架应力测试中对井架主体(不含人字架)和天车共48个部位进

行应力测试,共贴应变片196片;人字架共14个部位,共贴应变片20片,三向

应变片36片。具体贴片位置如图4~6。

由于SAFI计算时加了风载及立根载荷,而实

偏移量数据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

1) 井架承载过程中其顶端产生了最大值为62 mm的前倾位移。

2) 实测值与电算值相差最大值为36 mm(为两点偏差直线距离)。

应变片测试与有限元模型数据对比如表4所示。

表4数据表明:

1) 第1次加载应力没有完全释放,数据不能作为参考数据。

2) 各测试点应力值均未超过许用弯曲应力值Fb=0.6×Fy=0.6×345=207 MPa。

3) 由有限元模型得出的最薄弱处位于Ⅱ段前腿靠近滑轮处,但此处并未有应力片

测试。由此得出最薄弱处主要集中在Ⅱ段及Ⅲ段前腿处。

4) 有限元模型结果高于测试结果,但基本数据相同。

1) 通过SAFI计算,所有工况UC值均小于1,即结构安全符合API Spec 4F—

2013要求。井架最大应力发生在井架前腿Ⅱ、Ⅲ段处。SAFI软件分析与实际测试

值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其准确地分析井架各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2) 通过对JJ675/48-K型井架进行6 750 kN载荷的应力测试,同时结合有限元

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井架设计的合理性。

JJ675/48-K型井架满足最大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

3) 根据SAFI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应力与变形测试数据,可进行井架结构的优化设

计。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