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松秀逸)
氯霉素检测方法
目前滥用CAP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的氯霉素
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已限制或严格禁止氯霉素应用于食品动物,
并对动物性产品中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国农业部于2002年12月明
文规定氯霉素及其盐、脂等在所有食品动物的所有可食组织中不得检出。但由于其低廉的价
格和稳定的抗菌性,在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违法使用氯霉素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因此,研
究检测氯霉素的技术和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氯霉素残留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用于氯霉素残
留检测的方法已近十几种(Shen and Jiang, 2005; Polzer et al, 2006; Wesongah et al,
2007)。在现有的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中,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
确证方法,但其仍需不断地完善,以求简化操作过程、降低检测成本。酶联免疫吸附法为半
确证的筛选方法,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确证方法配合使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微生物法不
能用于定量分析,只能用于初步的定性筛选。其他辅助方法,如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
分析法、CHARM II分析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都不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且检测设备及检
测费用昂贵,有待进一步完善。生物传感器技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方便,是今后研究和开
发检测氯霉素等残留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1 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是氯霉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又可分为棉签法(Swab test on premises,
STOP)、杯碟法(Cylinder plate method, CPM)、纸片法、琼脂扩散法等。焦炎朝等(2000)
用藤黄八叠球菌菌株作为对氯霉素的敏感菌,测定不同标准浓度下的氯霉素的抑菌圈直径,
绘制标准曲线,以此来对鱼肉组织中残留的氯霉素进行检测,其检测限为0.25µg/g,
平均回收率为67.5%;还有人用试纸法、棉签法、发酵法等3种微生物法来检测牛奶中氯霉
素的残留,其中试纸法的灵敏度可达3g/kg(宋杰等,2005)。
微生物法优点在于灵敏、简单、快速,在大规模的定性筛选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
其存在灵敏度低、易受干扰、易漏检、结果易出现假阳性、检出限较高等缺点。
2 色谱法
色谱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定量检测氯霉素的仪器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
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
王建华和陈世山(2005)报道了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吸管气相色谱法。
当添加水平为5~20µg/kg时,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4.5%~11%,线性相
关系数>0.997。国内外学者相继研究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
的残留,其平均检出限为10µg/kg,最低检出限达0.7µg/kg(Pilar Vi˜nas
et al, 2006)。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报道较少,有人用此法以在冰箱中放置
过夜的氯仿[3][4][5]-甲醇-水(80:20:5)下层液为展开剂检测氯霉素,最低检测限为
0.25µg/kg(王刚林和陈海燕,2005)。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都具有精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假阳性少等优点,其
缺点也同样包括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分析速度慢、回收率偏低等诸多方面,不
适合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而TLC法虽操作简便,但其检出限低、特异性不高、不易定量、
且易受其它物质干扰,因此不适于氯霉素残留量的实际检测。
3 色谱-质谱联用法
检测氯霉素的联用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以及以这两者为基础的其他方法。GC-MS法和LC-MS法集高效分离和结构鉴定于一体,成为
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定性和定量的有力工具。近几年,为了得到残留分析的确证性结果,
建立了一系列的GC-MS和LC-MS法。其中GC-MS技术己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用于分析食品中氯
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确证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都是采用硅烷化试剂对残留药物进行衍生,然
后用不同的离子源使衍生物破碎成相应的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李鹏等(2006)用GC-MS
法检测了动物组织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残留量,其中氯霉素的检出限达到了
0.03μg/kg,其它两种物质均为0.2μg/kg,回收率为80%~111.5%。
尽管GC-MS技术能够非常准确地确证食品中残留的氯霉素,但样品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衍生
反应,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LC-MS仪器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国际上先后涌现
出一些LC-MS的分析方法,LC-MS有逐渐取代GC-MS、成为确证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的趋势。
Masahiko等(上一页[3][4][5]2003)研究报道了用LC-MS法检测黄尾鱼和比目鱼鱼肉组织
中的氯霉素,在氯霉素为0.1~2μg/kg时,两种鱼体内氯霉素
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89.3%~102.5% 和87.4%~94.8%,检出限分别为0.1μg/kg和0.27μ
g/kg。另有报道,用LC-MS法定量检测蜂蜜、奶粉等食品中残留的氯霉素,检测限最低可达
0.02μg/kg(Philippe et al, 2004; Forti et al, 2005)。
瞿进文等(2005)建立了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回收率在92.8%~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9%~9.3%,检出限低于0.01μg/kg。相似的有用
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螃蟹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检测肉和海产品中氯
霉素残留的方法。与GC-MS相比, LC-MS的检测限更低。另外,还有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
谱法(LC-NMR)、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TLCB)、离线联用技术(TCL-MS)、超临界流体色谱
-质谱法(SFC-MS)、毛细管区域电泳-质谱法(CZE-MS)等联用技术。
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药物的定
量及半确证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等。
酶联免疫法(上一页[3][4][5]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基于抗原和
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而建立的。1984年Campbell等首先将其应用于氯霉素的检测中。近
年国内采用ELISA方法检测氯霉素的报道很多最低检出限低达0.02µg/kg(赵静等,
2005;王自良等,2006;王伊琴等,2006)。现在用于检测氯霉素的ELISA法实现了商品化,
美国Neogen、德国R-Biopharm及荷兰的Quikcard等公司,都有直接用于氯霉素残留检测的
ELISA试剂盒出售,并且检出限一般都低于1µg/kg。有文献报道根据ELISA借助于
Neogen公司的Veratox试剂盒对肌肉组织残留的氯霉素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可达
0.03µg/kg的水平(姜世金等,2002)。此外国外还建立了亲合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
附测定法,用于快速、大规模筛选猪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的残留,检测限达10µg/kg
(Cornelis et al, 1990)。酶联免疫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处理样品量大、灵敏度较高、
特异性强;其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Arnold和Somogyi于1985年率先建立了放射免疫检测法(Radio-immunoassay, RIA),用于
蛋、肉、奶中氯霉素的痕量分析。对于用氯霉素治疗的动物组织和其它可食用产品,此方法
检出限量约为0.2µg/kg,1µg/kg以上的氯霉素残留能被准确定量,测定蛋、肉
中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5%,测定奶中氯霉素的回收率高于95%。放射免疫测定法具有灵敏、
特异等特点,但由于需要大型仪器,检测费用较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污染和标记物易
衰变性,使得此法不便于推广应用。
金标免疫层析速测试纸条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单克隆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
新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速测技术。此技术是结合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和层析原
理制备而成的。李余动等(2005)用此法对虾肉等组织中的氯霉素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灵敏
度最低值可达到1µg/kg,只需5~10min,与类似物无交叉反应。金标免疫层析速测试
纸条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快速、试剂安全、特异性强、可单份测定、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
等优点,且金标试剂比酶试剂更稳定,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便于常规应用。
上一页[3][4][5]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松秀逸)
氯霉素检测方法
目前滥用CAP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的氯霉素
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已限制或严格禁止氯霉素应用于食品动物,
并对动物性产品中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国农业部于2002年12月明
文规定氯霉素及其盐、脂等在所有食品动物的所有可食组织中不得检出。但由于其低廉的价
格和稳定的抗菌性,在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违法使用氯霉素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因此,研
究检测氯霉素的技术和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氯霉素残留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用于氯霉素残
留检测的方法已近十几种(Shen and Jiang, 2005; Polzer et al, 2006; Wesongah et al,
2007)。在现有的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中,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
确证方法,但其仍需不断地完善,以求简化操作过程、降低检测成本。酶联免疫吸附法为半
确证的筛选方法,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确证方法配合使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微生物法不
能用于定量分析,只能用于初步的定性筛选。其他辅助方法,如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
分析法、CHARM II分析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等都不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且检测设备及检
测费用昂贵,有待进一步完善。生物传感器技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方便,是今后研究和开
发检测氯霉素等残留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1 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是氯霉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又可分为棉签法(Swab test on premises,
STOP)、杯碟法(Cylinder plate method, CPM)、纸片法、琼脂扩散法等。焦炎朝等(2000)
用藤黄八叠球菌菌株作为对氯霉素的敏感菌,测定不同标准浓度下的氯霉素的抑菌圈直径,
绘制标准曲线,以此来对鱼肉组织中残留的氯霉素进行检测,其检测限为0.25µg/g,
平均回收率为67.5%;还有人用试纸法、棉签法、发酵法等3种微生物法来检测牛奶中氯霉
素的残留,其中试纸法的灵敏度可达3g/kg(宋杰等,2005)。
微生物法优点在于灵敏、简单、快速,在大规模的定性筛选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
其存在灵敏度低、易受干扰、易漏检、结果易出现假阳性、检出限较高等缺点。
2 色谱法
色谱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定量检测氯霉素的仪器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
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
王建华和陈世山(2005)报道了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吸管气相色谱法。
当添加水平为5~20µg/kg时,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4.5%~11%,线性相
关系数>0.997。国内外学者相继研究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
的残留,其平均检出限为10µg/kg,最低检出限达0.7µg/kg(Pilar Vi˜nas
et al, 2006)。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报道较少,有人用此法以在冰箱中放置
过夜的氯仿[3][4][5]-甲醇-水(80:20:5)下层液为展开剂检测氯霉素,最低检测限为
0.25µg/kg(王刚林和陈海燕,2005)。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都具有精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假阳性少等优点,其
缺点也同样包括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分析速度慢、回收率偏低等诸多方面,不
适合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而TLC法虽操作简便,但其检出限低、特异性不高、不易定量、
且易受其它物质干扰,因此不适于氯霉素残留量的实际检测。
3 色谱-质谱联用法
检测氯霉素的联用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以及以这两者为基础的其他方法。GC-MS法和LC-MS法集高效分离和结构鉴定于一体,成为
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定性和定量的有力工具。近几年,为了得到残留分析的确证性结果,
建立了一系列的GC-MS和LC-MS法。其中GC-MS技术己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用于分析食品中氯
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确证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都是采用硅烷化试剂对残留药物进行衍生,然
后用不同的离子源使衍生物破碎成相应的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李鹏等(2006)用GC-MS
法检测了动物组织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残留量,其中氯霉素的检出限达到了
0.03μg/kg,其它两种物质均为0.2μg/kg,回收率为80%~111.5%。
尽管GC-MS技术能够非常准确地确证食品中残留的氯霉素,但样品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衍生
反应,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LC-MS仪器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国际上先后涌现
出一些LC-MS的分析方法,LC-MS有逐渐取代GC-MS、成为确证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的趋势。
Masahiko等(上一页[3][4][5]2003)研究报道了用LC-MS法检测黄尾鱼和比目鱼鱼肉组织
中的氯霉素,在氯霉素为0.1~2μg/kg时,两种鱼体内氯霉素
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89.3%~102.5% 和87.4%~94.8%,检出限分别为0.1μg/kg和0.27μ
g/kg。另有报道,用LC-MS法定量检测蜂蜜、奶粉等食品中残留的氯霉素,检测限最低可达
0.02μg/kg(Philippe et al, 2004; Forti et al, 2005)。
瞿进文等(2005)建立了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回收率在92.8%~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9%~9.3%,检出限低于0.01μg/kg。相似的有用
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螃蟹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检测肉和海产品中氯
霉素残留的方法。与GC-MS相比, LC-MS的检测限更低。另外,还有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
谱法(LC-NMR)、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TLCB)、离线联用技术(TCL-MS)、超临界流体色谱
-质谱法(SFC-MS)、毛细管区域电泳-质谱法(CZE-MS)等联用技术。
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药物的定
量及半确证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等。
酶联免疫法(上一页[3][4][5]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基于抗原和
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而建立的。1984年Campbell等首先将其应用于氯霉素的检测中。近
年国内采用ELISA方法检测氯霉素的报道很多最低检出限低达0.02µg/kg(赵静等,
2005;王自良等,2006;王伊琴等,2006)。现在用于检测氯霉素的ELISA法实现了商品化,
美国Neogen、德国R-Biopharm及荷兰的Quikcard等公司,都有直接用于氯霉素残留检测的
ELISA试剂盒出售,并且检出限一般都低于1µg/kg。有文献报道根据ELISA借助于
Neogen公司的Veratox试剂盒对肌肉组织残留的氯霉素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可达
0.03µg/kg的水平(姜世金等,2002)。此外国外还建立了亲合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
附测定法,用于快速、大规模筛选猪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的残留,检测限达10µg/kg
(Cornelis et al, 1990)。酶联免疫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处理样品量大、灵敏度较高、
特异性强;其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Arnold和Somogyi于1985年率先建立了放射免疫检测法(Radio-immunoassay, RIA),用于
蛋、肉、奶中氯霉素的痕量分析。对于用氯霉素治疗的动物组织和其它可食用产品,此方法
检出限量约为0.2µg/kg,1µg/kg以上的氯霉素残留能被准确定量,测定蛋、肉
中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5%,测定奶中氯霉素的回收率高于95%。放射免疫测定法具有灵敏、
特异等特点,但由于需要大型仪器,检测费用较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污染和标记物易
衰变性,使得此法不便于推广应用。
金标免疫层析速测试纸条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单克隆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
新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速测技术。此技术是结合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和层析原
理制备而成的。李余动等(2005)用此法对虾肉等组织中的氯霉素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灵敏
度最低值可达到1µg/kg,只需5~10min,与类似物无交叉反应。金标免疫层析速测试
纸条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快速、试剂安全、特异性强、可单份测定、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
等优点,且金标试剂比酶试剂更稳定,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便于常规应用。
上一页[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