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_图文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刚兴为)

第12卷第3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ume 12 Number 3 

June 2015 

2015年6月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 

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关金发。吴积钦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引入系统动力学的传递函数关系,分别将受电弓、接触网线索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对应的传递函数模型,受电弓为 

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接触网线索单元为多输入输出模型。利用符号判断,处理弓网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吊弦力和接触 

力。将移动的弓网接触力等效为不同时间序列作用于不同质点的载荷序列,并用罚函数法建立弓网接触模型。最后编程 

实现以上方法,建立2种自由度数量弓网模型进行相同工况计算,发现增加接触网自由度更能逼近接触网的静态平衡形 

状,得到更稳定的接触力、受电弓运行轨迹波形。利用有限元法建模得到相同自由度下的弓网动力性能参数与传递函数模 

型比较,验证本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弓网系统;动力学;传递函数 

中图分类号:U2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029(2015)03—0650—07 

Dynamics analysis of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ased on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GUAN Jinfa.WU Jiq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Taking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into account,the dynamics equations of panto・ 

graph—catenary system are transformation into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The pantograph turns to single—input 

and single—output mode1.And the wires of catenary turn to multi—input and single—output models.With the 

symbols judgment,the nonlinear factors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can be solved,which are drop forces 

and contact force.When the contact point of pantograph is moving,it is equivalent to add loads on different 

nodes with different time series.Penalty fun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contact model of pantograph— 

catenary system.At last,two models have be buih by us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The conclusion is that 

by increasing the DOF of catenary,the statics shape of catenary will be more rea1.And the waveform of contact 

force and pantograph trajectory will be more stable.Finally,by comparing dynam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DOF,it can be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Key words: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dynamics;transfer function 

弓网系统是由受电弓与接触网组成的为电气 通过滑动摩擦接触,电能通过弓网接触点传递。弓 

列车提供牵引电能和反馈制动回路的机电系统。 

接触网属于固定设备,受电弓属于移动设备,两者 

网接触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弓网接触力的大小,接触 

力过小,容易引发弓网离线,产生电弧烧伤接触线 

收稿日期:2015一Ol一21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资助项目(2o13j010一B) 

通讯作者:关金发(1986一),男,广东中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牵引动力和弓网系统研究;E—mail:kwanji @163.corn 

第3期 关金发,等: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651 

或滑板,接触力过大,增大弓网磨耗,接触线抬升, 

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弓网接触力是弓网接口的 

核心参数,由弓网动态相互作用产生。弓网系统动 

力学正是研究弓网动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研究弓网系统动力学的文献有很多,如:吴天行 

等¨ 以空间离散的有限单元法建立弓网动力学 

模型,以纽曼积分求解方程;Levy等 一 把受电 

弓、接触网等效为弹簧质量单元,列写拉格朗日动 

力学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解动力学方程;吴学杰 

1受电弓传递函数模型 

受电弓的力学模型有归算质量,多体和实体3 

种方案 ¨。本文以EN50318 。 中提供的弓网模 

型为研究对象,其中受电弓的等效模型见图1,参 

数见表1。 

It 1 

等 利用硬件回路法也称为半实物半虚拟法,先 

建立受电弓振动台,再以软件编写接触网的有限元 

模型,控制振幅激励,最后得到弓网动力学参数; 

Jorge[1o]用有限元法建立接触网模型,多体动力学 

方程建立受电弓模型,利用编程联立求解。以上文 

献均使用有限元法,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但有限 

元法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若要得到时间连续的结 

果,须设置很小的时间子步,且求解非线性大位移 

问题,收敛条件苛刻,需要更多的迭代时间,另外通 

用有限元法软件没有自动控制模块,难以实现一些 

控制算法,如:主动控制受电弓的设计。所以有必 

要研究一种可编程、可控制的弓网动力学计算方 

法。李敏_】 讨论了高速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并提 

出一种适应DSA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并给出其运 

动微分方程,但并未结合接触网形成耦合力学模 

型。Morris-l 利用模拟计算机,将弓网动力学方程 

转化为阻抗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利用传递函数关 

系建立等效电路求解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测量电 

路中的电压电流来反映出位移、接触力的变化。该 

方法的问题在于需要利用阻抗元件构造与动力方 

程一致的传递函数,若传递函数形式不一,则很难 

构造出等效电路,不容易实现,另外文献中的接触 

网为简单悬挂,不适用与当今接触网计算。本文引 

入一种在系统动力学中普遍使用的传递函数法,把 

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模 

型,只考虑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垂向自由度,受电弓 

和接触网的等效质点垂向位移只是时间的函数,再 

利用罚函数法建立弓网接触点,考虑吊弦力和弓网 

接触力的非线性情况,当小于0时置0,最后利用 

显式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该方法原理简单,在 

相同自由度下,比有限元法得到更好的效果。另外 

本方法不需借助通用有限元软件,可编程实现,可 

根据研究需要编写控制算法。 

Yo(t J 

图1 受电弓等效模型 

Fig.1 Model of pantograph 

表1受电弓等效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pantograph 

注:忽略空气动力;恒定静态抬升力f0=120 N作用于框架 

由达朗贝尔原理列写受电弓的动力学方程如 

下: 

my—

p=一fc一后z(Yp—Yo)一c:( 一 o)(1) 

Myo=fo—k2(Yo一 )一c2(yo一夕p)一klYo—C1 

(2) 

式中: 为弓头垂向位移,HI;Y0为框架垂向位移, 

m 为弓网接触力,N。 

将上述2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 

(ms +c2s+k2)), 一(c2s+k2)Y0=一 (3) 

(^ 2+(c2+c1)s十k2+k1)Yo一(c2s+k2)), =fo 

(4) 

联立式(3)和式(4),消去框架自由度Y。,得: 

{m^ 4+[m(c2+c1)一 扎2]s + 

[c2c1+m(k2+k1)+ 弛2]s + 

(Ij}2c1+.j}1c2)s+ 1k2} = 

[A 2+(c2+c1)s+k2+k1] +(c2s+k2)fo 

(5) 

令P= 一fo,为动态接触力(假设静态接触力 

652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仅为受电弓静态抬升力),将fc=p+ 代入式(5), 

又_厂0为常数,微分项为0,由于 :+k 后:,故以P 

为输入 为输出,列出受电弓的传递函数: 

一 

P —raMs4+[m(c2+c1)+Mc2] +[c2c1+,孔( 2+k1)+Mk2]s2+(k2c1+klc2 s+klk2 

二 :± ±! ± ± 

(6) 

2接触网传递函数模型 

接触网是由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吊索和张力 

补偿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接触线和承力索的有限 

元模型一般使用的是Euler—Bernoulli梁单元或索 

单元,考虑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弯曲刚度E1很小,梁 

单元与索单元的波动传播速度相当,本文接触线、 

承力索单元均采用索单元。 

假设索单元采用质量集中模型并假设接触网 

的等效质量点只有垂向自由度,位移和力的方向约 

定方向向上为正值,方向向下为负值,见图2。质 

量集中点的大小为相邻单元一半的质量。吊弦采 

用弹簧单元,弹簧的刚度为AE/l (N/m),z为初态 

平衡的吊弦长度,另外当吊弦力小于0时,令其等 

于0。定位点为刚度350(N/m)的弹簧。支持点为 

固定点。 

节\、 一 

t 

< 一 

图2接触线、承力索等效模型 

Fig.2 Model of contact wire and catenary 

表2接触网参数 

Table 2 Parameters of overhead contact line 

项目 数量 项目 数量 

承力索张力 1.6 kN承力索单位长度质量 1.07 kg/m 

接触线张力 2.0 kN承力索单位长度质量 1.35 kg/m 

定位器长度 1 m 定位器单位长度自重1.00 kg/FO 

接触网结构高度1.2 m 接触网跨距 60 m 

1跨内吊弦分布 5,10.5,17,23.5,30,36.5,43,49.5,55 m 

备注: 忽略吊弦质量以及悬挂的其他夹具质量 

由达朗贝尔原理列写接触线,承力索和定位点 

的动力学方程为: 

=一 + T + (7) 

m =一 

学 + 一g 』一 

(8) 

may。。a:一 一— ——一 +——了—一+  m1(9) 

0N+I N+2 

式中:m ,m 和m 为接触线、承力索、定位点等效 

质量,kg;Yi,Y 和Y。为接触线,承力索和定位点 

的垂向位移,m; 和g 为接触线和承力索等效重 

量,即m ×g和m ×g(N);T和 为接触线和承 

力索的张力,N; 和Ⅳ为接触线一跨内等效质点的 

序号和总自由度数量; 和k为承力索一跨内等效 

质点的序号和吊弦的序号; 为吊弦点处的吊弦 

力,若为非吊弦点,则无此项(N)。 

将式(7)和式(9)写成传递函数形式: 

y 1 

露 

, 

+ 

 ., ., 2.

(1 +l

川 

— 

 )T 

(10) 

1 

(Z 4-l…)T 

+ 

(11) 

yd 

( +l l T (12)

) 

接触网模型的关键是得到初态平衡的各点位 

移,然后将各点位移作为各点的坐标零点,当受电 

弓抬升力作用时,在该零点上下作垂向运动。而影 

响初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吊弦力 ,由于吊弦主要 

承受接触线的重量,故吊弦力可以等效为两个相邻 

吊弦问隔一半的接触线重量。有了吊弦力,则可以 

求出接触线、承力索的弛度,将接触网参数和吊弦 

力代入式(10)和式(11),则能求解每一个接触线、 

承力索自由度的位移。若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 

下,吊弦力有所变化,此时吊弦力的计算公式为: 

第3期 关金发,等: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653 

A E(y 

y ) (13) 

若式(13)小于0,则令 为0。注意式(17)中 

的l 为吊弦长度,即结构高度减去接触线、承力索 

位移之和的绝对值;AE为吊弦的拉伸刚度。 

3 弓网接触传递函数模型 

当弓网接触力作用在接触线单元上时,由于单 

元内部无自由度,接触力按照作用点的位置,分为 

2个等效载荷,分别作用于接触线单元的两端等效 

质点上,见图3。记弓网接触点的抬升量为Y ,当 

弓网接触力 作用在接触线单元i— +1上,可按 

以下公式计算接触力: 

寿 c—Yi c …) 

(14) 

图3 弓网接触力作用在接触线单元时产生的接触线抬升 

Fig.3 Contact wire uplift when contact force is exerted on 

式中等号右边的第1部分为等效作用在质点m 的 

载荷,第2部分为等效作用在质点m…的载荷。r 

为值域0~1的斜坡函数,该斜坡函数是时间的函 

数,与受电弓运行速度相关,见图4。图4中沿时 

间t轴的每一时间段为受电弓作用在连续接触线 

单元的时间。假设时间0~t,时刻受电弓整好运 

行在接触线单元i—i+1上,则该段受电弓速度等 

于f…/ ,由于增加接触力等效载荷,须改写接触 

线 和Y…点的动力学方程式(7)为: 

miYi

 

一——— ——一十—— 一

bi 

 + 1 

,l,i+1 

T—gi一+lg+ (15), 1)  

一 

Y 一1一Yc— 

mi+lYi+l一 H 

g…+ + (16) 

i+2 

由式(15)和式(16)可知,接触线Yi和Y 点 

的传递函数含有变量r,此时可以通过式(14)变 

换,得到存在受电弓抬升影响的接触线动力学方 

程: 

一 

n 

g + 十(1一r) (17) 

…一 

n 

i 1

+ 

 i 

+2 

g…+ +1+ (18) 

图4不同长度接触线单元弓网接触点的积分时间变化 

Fig.4 Integration time on different contact points 

联合式(7),式(17)和式(18),列写通用接触 

网动力学方程,为与式(14)~式(18)的i—i+1单 

元区别开,式(19)中用 代表任意接触线等效质 

点序号。 

m :一 + 一 + + 

bi +1 

(1一r)fc ̄( —i)+ 艿( 一(i+1))(19) 

通式(19)表示任意接触线质点的动力学方 

程,当受电弓作用于i—i+1单元时,对应的质点动 

力学方程由狄拉克函数导出。 

将通式(19)写成传递函数方程: 

!::! .........................................................................,......一.. 

1 

+ 川一g + +(1一r) x—i)+ ( 一(i+1)) 

—_ l

( + +1)

 l T (20)

2.

 ‘ u 

 

mx¥+— 一 

变换式(14),得任意单元的接触线抬升值: 

f. 

Y。=ry + +(1一r)Y + (1一r) (21) 

』 

受电弓运行位置与受电弓的运行速度有关,由 

r函数建立了受电弓的运行位置与速度的关系,但 

弓网接触力. 的模型仍需给出。一般解决连接体 

接触问题的方法是利用罚函数,令接触线单元i— 

+1的抬升值Y 与弓头位移 。的差值为△,(,假设 

质量点m 在单元i一 上方位移△,c为正值,此时 

为接触渗透状态,反之质量点m在单元i—i+1下 

方位移AK为负值,见图5。 

根据每个时问步AK的符号判断受电弓与接 

触线的接触状态,再根据接触刚度与△,c的乘积作 

为分别作用于接触线和受电弓弓头质点的接触力, 

654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作为下一时间步接触网和受电弓的外部载荷重新 

计算节点位移,如此反复,即可计算弓网相互作用。 

接触力计算公式为: 

( ): 

当以恒力100 N分别作用在接触线质点上,得出接 

触网的弹性,模型2的弹性曲线见图1O。 

△K( )(△K( )>o (22) 

0 (△K(t)<0) 

腿 :一一 

接触网模犁2 

装圆 ●接~一 触掰 

::

图5 弓网接触模型 

Fig.5 Model of catenary and pantograph 

综上所述,弓网动力学方程均已给出,吊弦力 

与接触力的非线性作用也已解决,最后就是联立式 

(6),式(7),式(12),式(13),式(2O),式(21)和式 

(22),利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各个常微分方 

程,得出各质点的位移和受力情况,总的计算流程 

见 图6。 

I}接触线初 奁平衡位 

 I

}f I竺竺堡竺 竺l=====  

…— 

 lr—————] 

静悉力设鼹l  lL竺竺 』 

…一

受l乜弓模璎}

王一~1 

 ……广一~ 

~_.

接触髑模壁 

.—!..._._... 

T一{受电弓遥扦弼不同单元的 

}根据蹙电弓运行遗鹰训傅 

~~—r…一’ j L———_广——一 l I时阉忙日黼并设疑r蛹数 

…~ … 

弓 位移tl薄{ 

 

 l接触线抬丹汁算}

..— …一 {

 J 

 ……一T……一 

● 

…一T…… l …r… f ] 

图6弓网动力学计算流程 

Fig.6 Catenary and pantograph dynamics calculation process 

4计算示例 

基于第2和第3节的计算原理,在MATLAB/ 

Simulink中建立一个5跨接触网,接触网选择两种 

模型见图7。接触网模型1以吊弦点,定位点和支 

持点为等效质点,模型i有102个自由度。接触网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多增加吊弦间隔中点作 

为质点,模型2有152个自由度。接触网模型1的 

静态平衡形状见图8。由于承力索并未增加自由 

度,所有模型2和模型1的承力索弛度相同,但模 

型2增加中间点,接触线形状有所变化,见图9。 

图7算例的接触网模型 

Fig.7 Examples of Catenary model 

1.2 

1.0 

0.8 

0—6 

匿0.4 

O 

120 125 1905 l37 l43.5 150 ls6.S 163 i6g_5 175 18o 

接触网里程/m 

图8接触网模型1静态形状 

Fig.8 Static shape of 1 st catenary model 

- 

000 

口一n∞l 

蠢n∞1 

超.0.002 

冀:

a003 

: 

nO04 

接触网里程/m 

——

横型2接触线高度 一~模型1接触线高度 

图9模型1和模型2接触线高度 

Fig.9 Height of contact wire between two examples 

喜暮基§誊莹笔基基;誊莹莹蓍基莹莹 基§誊 

u’ 。: 。} u’ 台: 

接触网熙程,n1 

图10模型2弹性曲线 

Fig.10 Elastic curve of 2nd eatenary model 

按照图6中流程,接触刚度选择标准50318中 

的接触刚度50 000 N/m,设置受电弓的运行速度 

为100 km/h,得到模型1和模型2经20 Hz低通滤 

波的弓网接触力,如图11和图12所示。对比图 

656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得到弓网接触点随受电弓运行位置的对应关系,完 

成弓网动力计算模型。 

3)利用matlab/Simulink作为实现工具,分别 

建立2种自由度数量的5跨接触网弓网系统模型。 

利用龙格库塔法,得到接触网的静态形状、弹性曲 

线和弓网动态性能参数。对比两种模型的动态性 

能,得出增加自由度能够减小接触力的波动,接触 

力、受电弓运行轨迹更平稳。 

4)在相同自由度的情况下,基于传递函数模 

型的动力学计算方法比有限元法得到的弓网动态 

性能参数较优,但比较接近,利用有限元法来验证 

基于传递函数的动力学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天行.弓一网高速动态受流仿真研究[J].铁道学 

报,1996,18(4):55—61. 

WU Tianxing.Study of current collection from catenary—— 

pantograph at high speed by simulation[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1996,18(4):55—61. 

[2]吴燕.高速弓网系统动态振动性能的仿真研究[J].铁 

道学报,2009,31(5):113—117. 

WU Yan.Simulation of dynamic behavior of high speed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09,31(5):113—117. 

[3]刘怡.高速铁路接触网动力学响应实验及仿真[J].中 

国铁道科学,2005,26(2):106—109. 

LIU Yi.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n dynamics response 

of the catenary in high—speed railway[J].China Rail— 

way Science,2005,26(2):106—109. 

[4]Sung Pil Jung.Estimation of dynamic contact force be— 

tween a pantograph and catenar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 

namics,2012(7):041006—1~13. 

[5]Yong Hyeon Cho.Numericla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lines to a moving 

pantograph,consideirng a nonlinear dropper[J].Journal 

of Sound and ̄ibration,2008(315):433—454. 

[6]Levy S.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systems,catenary— 

pantograph dynamics for power collection at hi gh speeds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68,90(4): 

692—699. 

[7]张卫华.接触网动态研究[J].铁道学报,1991(13):26 

33. 

ZHANG Weihua.Dynamic studies on catenary[J].Jour- 

h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1991(13):26—33. 

[8]吴学杰.受电弓/接触网半实物办虚拟混合模拟系统的 

研究[J].铁道学报,2002,24(1):16—18. 

WU Xuejie.Research on mixed dynamic simulation for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02,24(1):16—18. 

[9]Andrea Collina.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ntograph—o— 

verhead equipment interaction[J].Vehicle System Dy— 

namics,2002,38(4):261—291. 

[10]Jorge Ambr’osio.A memory based communication in the 

co—simulation of multibody and finite element codes for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simulation[J].Corn— 

putation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B.V,2009:231—252. 

[11]李敏.高速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及运动微分方程[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83—87. 

LI Ming.Mechanical models and difforentila tquations of 

motior ofr high speed pecntographs[J].Journal of Rail— 

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5,2(3):83—87. 

[12]Morris R B.The application of an analogue computer to 

a problem of pantograph and overhead line dynamics 

[J].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964,179 

(1):782—808. 

[13]EN50318:2002.Railway applications-Current collec- 

tion system--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in— 

teraction between pantograph and overhead contact line 

[S].Brussels:CENELLEC,2002. 

(编辑蒋学东)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刚兴为)

第12卷第3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ume 12 Number 3 

June 2015 

2015年6月 

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 

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关金发。吴积钦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引入系统动力学的传递函数关系,分别将受电弓、接触网线索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对应的传递函数模型,受电弓为 

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接触网线索单元为多输入输出模型。利用符号判断,处理弓网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吊弦力和接触 

力。将移动的弓网接触力等效为不同时间序列作用于不同质点的载荷序列,并用罚函数法建立弓网接触模型。最后编程 

实现以上方法,建立2种自由度数量弓网模型进行相同工况计算,发现增加接触网自由度更能逼近接触网的静态平衡形 

状,得到更稳定的接触力、受电弓运行轨迹波形。利用有限元法建模得到相同自由度下的弓网动力性能参数与传递函数模 

型比较,验证本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弓网系统;动力学;传递函数 

中图分类号:U2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029(2015)03—0650—07 

Dynamics analysis of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ased on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GUAN Jinfa.WU Jiq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Taking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into account,the dynamics equations of panto・ 

graph—catenary system are transformation into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The pantograph turns to single—input 

and single—output mode1.And the wires of catenary turn to multi—input and single—output models.With the 

symbols judgment,the nonlinear factors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can be solved,which are drop forces 

and contact force.When the contact point of pantograph is moving,it is equivalent to add loads on different 

nodes with different time series.Penalty fun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contact model of pantograph— 

catenary system.At last,two models have be buih by us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The conclusion is that 

by increasing the DOF of catenary,the statics shape of catenary will be more rea1.And the waveform of contact 

force and pantograph trajectory will be more stable.Finally,by comparing dynam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DOF,it can be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Key words: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dynamics;transfer function 

弓网系统是由受电弓与接触网组成的为电气 通过滑动摩擦接触,电能通过弓网接触点传递。弓 

列车提供牵引电能和反馈制动回路的机电系统。 

接触网属于固定设备,受电弓属于移动设备,两者 

网接触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弓网接触力的大小,接触 

力过小,容易引发弓网离线,产生电弧烧伤接触线 

收稿日期:2015一Ol一21 

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资助项目(2o13j010一B) 

通讯作者:关金发(1986一),男,广东中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牵引动力和弓网系统研究;E—mail:kwanji @163.corn 

第3期 关金发,等: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651 

或滑板,接触力过大,增大弓网磨耗,接触线抬升, 

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弓网接触力是弓网接口的 

核心参数,由弓网动态相互作用产生。弓网系统动 

力学正是研究弓网动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研究弓网系统动力学的文献有很多,如:吴天行 

等¨ 以空间离散的有限单元法建立弓网动力学 

模型,以纽曼积分求解方程;Levy等 一 把受电 

弓、接触网等效为弹簧质量单元,列写拉格朗日动 

力学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解动力学方程;吴学杰 

1受电弓传递函数模型 

受电弓的力学模型有归算质量,多体和实体3 

种方案 ¨。本文以EN50318 。 中提供的弓网模 

型为研究对象,其中受电弓的等效模型见图1,参 

数见表1。 

It 1 

等 利用硬件回路法也称为半实物半虚拟法,先 

建立受电弓振动台,再以软件编写接触网的有限元 

模型,控制振幅激励,最后得到弓网动力学参数; 

Jorge[1o]用有限元法建立接触网模型,多体动力学 

方程建立受电弓模型,利用编程联立求解。以上文 

献均使用有限元法,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但有限 

元法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若要得到时间连续的结 

果,须设置很小的时间子步,且求解非线性大位移 

问题,收敛条件苛刻,需要更多的迭代时间,另外通 

用有限元法软件没有自动控制模块,难以实现一些 

控制算法,如:主动控制受电弓的设计。所以有必 

要研究一种可编程、可控制的弓网动力学计算方 

法。李敏_】 讨论了高速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并提 

出一种适应DSA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并给出其运 

动微分方程,但并未结合接触网形成耦合力学模 

型。Morris-l 利用模拟计算机,将弓网动力学方程 

转化为阻抗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利用传递函数关 

系建立等效电路求解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测量电 

路中的电压电流来反映出位移、接触力的变化。该 

方法的问题在于需要利用阻抗元件构造与动力方 

程一致的传递函数,若传递函数形式不一,则很难 

构造出等效电路,不容易实现,另外文献中的接触 

网为简单悬挂,不适用与当今接触网计算。本文引 

入一种在系统动力学中普遍使用的传递函数法,把 

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模 

型,只考虑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垂向自由度,受电弓 

和接触网的等效质点垂向位移只是时间的函数,再 

利用罚函数法建立弓网接触点,考虑吊弦力和弓网 

接触力的非线性情况,当小于0时置0,最后利用 

显式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该方法原理简单,在 

相同自由度下,比有限元法得到更好的效果。另外 

本方法不需借助通用有限元软件,可编程实现,可 

根据研究需要编写控制算法。 

Yo(t J 

图1 受电弓等效模型 

Fig.1 Model of pantograph 

表1受电弓等效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pantograph 

注:忽略空气动力;恒定静态抬升力f0=120 N作用于框架 

由达朗贝尔原理列写受电弓的动力学方程如 

下: 

my—

p=一fc一后z(Yp—Yo)一c:( 一 o)(1) 

Myo=fo—k2(Yo一 )一c2(yo一夕p)一klYo—C1 

(2) 

式中: 为弓头垂向位移,HI;Y0为框架垂向位移, 

m 为弓网接触力,N。 

将上述2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 

(ms +c2s+k2)), 一(c2s+k2)Y0=一 (3) 

(^ 2+(c2+c1)s十k2+k1)Yo一(c2s+k2)), =fo 

(4) 

联立式(3)和式(4),消去框架自由度Y。,得: 

{m^ 4+[m(c2+c1)一 扎2]s + 

[c2c1+m(k2+k1)+ 弛2]s + 

(Ij}2c1+.j}1c2)s+ 1k2} = 

[A 2+(c2+c1)s+k2+k1] +(c2s+k2)fo 

(5) 

令P= 一fo,为动态接触力(假设静态接触力 

652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仅为受电弓静态抬升力),将fc=p+ 代入式(5), 

又_厂0为常数,微分项为0,由于 :+k 后:,故以P 

为输入 为输出,列出受电弓的传递函数: 

一 

P —raMs4+[m(c2+c1)+Mc2] +[c2c1+,孔( 2+k1)+Mk2]s2+(k2c1+klc2 s+klk2 

二 :± ±! ± ± 

(6) 

2接触网传递函数模型 

接触网是由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吊索和张力 

补偿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接触线和承力索的有限 

元模型一般使用的是Euler—Bernoulli梁单元或索 

单元,考虑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弯曲刚度E1很小,梁 

单元与索单元的波动传播速度相当,本文接触线、 

承力索单元均采用索单元。 

假设索单元采用质量集中模型并假设接触网 

的等效质量点只有垂向自由度,位移和力的方向约 

定方向向上为正值,方向向下为负值,见图2。质 

量集中点的大小为相邻单元一半的质量。吊弦采 

用弹簧单元,弹簧的刚度为AE/l (N/m),z为初态 

平衡的吊弦长度,另外当吊弦力小于0时,令其等 

于0。定位点为刚度350(N/m)的弹簧。支持点为 

固定点。 

节\、 一 

t 

< 一 

图2接触线、承力索等效模型 

Fig.2 Model of contact wire and catenary 

表2接触网参数 

Table 2 Parameters of overhead contact line 

项目 数量 项目 数量 

承力索张力 1.6 kN承力索单位长度质量 1.07 kg/m 

接触线张力 2.0 kN承力索单位长度质量 1.35 kg/m 

定位器长度 1 m 定位器单位长度自重1.00 kg/FO 

接触网结构高度1.2 m 接触网跨距 60 m 

1跨内吊弦分布 5,10.5,17,23.5,30,36.5,43,49.5,55 m 

备注: 忽略吊弦质量以及悬挂的其他夹具质量 

由达朗贝尔原理列写接触线,承力索和定位点 

的动力学方程为: 

=一 + T + (7) 

m =一 

学 + 一g 』一 

(8) 

may。。a:一 一— ——一 +——了—一+  m1(9) 

0N+I N+2 

式中:m ,m 和m 为接触线、承力索、定位点等效 

质量,kg;Yi,Y 和Y。为接触线,承力索和定位点 

的垂向位移,m; 和g 为接触线和承力索等效重 

量,即m ×g和m ×g(N);T和 为接触线和承 

力索的张力,N; 和Ⅳ为接触线一跨内等效质点的 

序号和总自由度数量; 和k为承力索一跨内等效 

质点的序号和吊弦的序号; 为吊弦点处的吊弦 

力,若为非吊弦点,则无此项(N)。 

将式(7)和式(9)写成传递函数形式: 

y 1 

露 

, 

+ 

 ., ., 2.

(1 +l

川 

— 

 )T 

(10) 

1 

(Z 4-l…)T 

+ 

(11) 

yd 

( +l l T (12)

) 

接触网模型的关键是得到初态平衡的各点位 

移,然后将各点位移作为各点的坐标零点,当受电 

弓抬升力作用时,在该零点上下作垂向运动。而影 

响初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吊弦力 ,由于吊弦主要 

承受接触线的重量,故吊弦力可以等效为两个相邻 

吊弦问隔一半的接触线重量。有了吊弦力,则可以 

求出接触线、承力索的弛度,将接触网参数和吊弦 

力代入式(10)和式(11),则能求解每一个接触线、 

承力索自由度的位移。若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 

下,吊弦力有所变化,此时吊弦力的计算公式为: 

第3期 关金发,等: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弓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653 

A E(y 

y ) (13) 

若式(13)小于0,则令 为0。注意式(17)中 

的l 为吊弦长度,即结构高度减去接触线、承力索 

位移之和的绝对值;AE为吊弦的拉伸刚度。 

3 弓网接触传递函数模型 

当弓网接触力作用在接触线单元上时,由于单 

元内部无自由度,接触力按照作用点的位置,分为 

2个等效载荷,分别作用于接触线单元的两端等效 

质点上,见图3。记弓网接触点的抬升量为Y ,当 

弓网接触力 作用在接触线单元i— +1上,可按 

以下公式计算接触力: 

寿 c—Yi c …) 

(14) 

图3 弓网接触力作用在接触线单元时产生的接触线抬升 

Fig.3 Contact wire uplift when contact force is exerted on 

式中等号右边的第1部分为等效作用在质点m 的 

载荷,第2部分为等效作用在质点m…的载荷。r 

为值域0~1的斜坡函数,该斜坡函数是时间的函 

数,与受电弓运行速度相关,见图4。图4中沿时 

间t轴的每一时间段为受电弓作用在连续接触线 

单元的时间。假设时间0~t,时刻受电弓整好运 

行在接触线单元i—i+1上,则该段受电弓速度等 

于f…/ ,由于增加接触力等效载荷,须改写接触 

线 和Y…点的动力学方程式(7)为: 

miYi

 

一——— ——一十—— 一

bi 

 + 1 

,l,i+1 

T—gi一+lg+ (15), 1)  

一 

Y 一1一Yc— 

mi+lYi+l一 H 

g…+ + (16) 

i+2 

由式(15)和式(16)可知,接触线Yi和Y 点 

的传递函数含有变量r,此时可以通过式(14)变 

换,得到存在受电弓抬升影响的接触线动力学方 

程: 

一 

n 

g + 十(1一r) (17) 

…一 

n 

i 1

+ 

 i 

+2 

g…+ +1+ (18) 

图4不同长度接触线单元弓网接触点的积分时间变化 

Fig.4 Integration time on different contact points 

联合式(7),式(17)和式(18),列写通用接触 

网动力学方程,为与式(14)~式(18)的i—i+1单 

元区别开,式(19)中用 代表任意接触线等效质 

点序号。 

m :一 + 一 + + 

bi +1 

(1一r)fc ̄( —i)+ 艿( 一(i+1))(19) 

通式(19)表示任意接触线质点的动力学方 

程,当受电弓作用于i—i+1单元时,对应的质点动 

力学方程由狄拉克函数导出。 

将通式(19)写成传递函数方程: 

!::! .........................................................................,......一.. 

1 

+ 川一g + +(1一r) x—i)+ ( 一(i+1)) 

—_ l

( + +1)

 l T (20)

2.

 ‘ u 

 

mx¥+— 一 

变换式(14),得任意单元的接触线抬升值: 

f. 

Y。=ry + +(1一r)Y + (1一r) (21) 

』 

受电弓运行位置与受电弓的运行速度有关,由 

r函数建立了受电弓的运行位置与速度的关系,但 

弓网接触力. 的模型仍需给出。一般解决连接体 

接触问题的方法是利用罚函数,令接触线单元i— 

+1的抬升值Y 与弓头位移 。的差值为△,(,假设 

质量点m 在单元i一 上方位移△,c为正值,此时 

为接触渗透状态,反之质量点m在单元i—i+1下 

方位移AK为负值,见图5。 

根据每个时问步AK的符号判断受电弓与接 

触线的接触状态,再根据接触刚度与△,c的乘积作 

为分别作用于接触线和受电弓弓头质点的接触力, 

654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作为下一时间步接触网和受电弓的外部载荷重新 

计算节点位移,如此反复,即可计算弓网相互作用。 

接触力计算公式为: 

( ): 

当以恒力100 N分别作用在接触线质点上,得出接 

触网的弹性,模型2的弹性曲线见图1O。 

△K( )(△K( )>o (22) 

0 (△K(t)<0) 

腿 :一一 

接触网模犁2 

装圆 ●接~一 触掰 

::

图5 弓网接触模型 

Fig.5 Model of catenary and pantograph 

综上所述,弓网动力学方程均已给出,吊弦力 

与接触力的非线性作用也已解决,最后就是联立式 

(6),式(7),式(12),式(13),式(2O),式(21)和式 

(22),利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求解各个常微分方 

程,得出各质点的位移和受力情况,总的计算流程 

见 图6。 

I}接触线初 奁平衡位 

 I

}f I竺竺堡竺 竺l=====  

…— 

 lr—————] 

静悉力设鼹l  lL竺竺 』 

…一

受l乜弓模璎}

王一~1 

 ……广一~ 

~_.

接触髑模壁 

.—!..._._... 

T一{受电弓遥扦弼不同单元的 

}根据蹙电弓运行遗鹰训傅 

~~—r…一’ j L———_广——一 l I时阉忙日黼并设疑r蛹数 

…~ … 

弓 位移tl薄{ 

 

 l接触线抬丹汁算}

..— …一 {

 J 

 ……一T……一 

● 

…一T…… l …r… f ] 

图6弓网动力学计算流程 

Fig.6 Catenary and pantograph dynamics calculation process 

4计算示例 

基于第2和第3节的计算原理,在MATLAB/ 

Simulink中建立一个5跨接触网,接触网选择两种 

模型见图7。接触网模型1以吊弦点,定位点和支 

持点为等效质点,模型i有102个自由度。接触网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多增加吊弦间隔中点作 

为质点,模型2有152个自由度。接触网模型1的 

静态平衡形状见图8。由于承力索并未增加自由 

度,所有模型2和模型1的承力索弛度相同,但模 

型2增加中间点,接触线形状有所变化,见图9。 

图7算例的接触网模型 

Fig.7 Examples of Catenary model 

1.2 

1.0 

0.8 

0—6 

匿0.4 

O 

120 125 1905 l37 l43.5 150 ls6.S 163 i6g_5 175 18o 

接触网里程/m 

图8接触网模型1静态形状 

Fig.8 Static shape of 1 st catenary model 

- 

000 

口一n∞l 

蠢n∞1 

超.0.002 

冀:

a003 

: 

nO04 

接触网里程/m 

——

横型2接触线高度 一~模型1接触线高度 

图9模型1和模型2接触线高度 

Fig.9 Height of contact wire between two examples 

喜暮基§誊莹笔基基;誊莹莹蓍基莹莹 基§誊 

u’ 。: 。} u’ 台: 

接触网熙程,n1 

图10模型2弹性曲线 

Fig.10 Elastic curve of 2nd eatenary model 

按照图6中流程,接触刚度选择标准50318中 

的接触刚度50 000 N/m,设置受电弓的运行速度 

为100 km/h,得到模型1和模型2经20 Hz低通滤 

波的弓网接触力,如图11和图12所示。对比图 

656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6月 

得到弓网接触点随受电弓运行位置的对应关系,完 

成弓网动力计算模型。 

3)利用matlab/Simulink作为实现工具,分别 

建立2种自由度数量的5跨接触网弓网系统模型。 

利用龙格库塔法,得到接触网的静态形状、弹性曲 

线和弓网动态性能参数。对比两种模型的动态性 

能,得出增加自由度能够减小接触力的波动,接触 

力、受电弓运行轨迹更平稳。 

4)在相同自由度的情况下,基于传递函数模 

型的动力学计算方法比有限元法得到的弓网动态 

性能参数较优,但比较接近,利用有限元法来验证 

基于传递函数的动力学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天行.弓一网高速动态受流仿真研究[J].铁道学 

报,1996,18(4):55—61. 

WU Tianxing.Study of current collection from catenary—— 

pantograph at high speed by simulation[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1996,18(4):55—61. 

[2]吴燕.高速弓网系统动态振动性能的仿真研究[J].铁 

道学报,2009,31(5):113—117. 

WU Yan.Simulation of dynamic behavior of high speed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09,31(5):113—117. 

[3]刘怡.高速铁路接触网动力学响应实验及仿真[J].中 

国铁道科学,2005,26(2):106—109. 

LIU Yi.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n dynamics response 

of the catenary in high—speed railway[J].China Rail— 

way Science,2005,26(2):106—109. 

[4]Sung Pil Jung.Estimation of dynamic contact force be— 

tween a pantograph and catenar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 

namics,2012(7):041006—1~13. 

[5]Yong Hyeon Cho.Numericla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lines to a moving 

pantograph,consideirng a nonlinear dropper[J].Journal 

of Sound and ̄ibration,2008(315):433—454. 

[6]Levy S.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systems,catenary— 

pantograph dynamics for power collection at hi gh speeds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68,90(4): 

692—699. 

[7]张卫华.接触网动态研究[J].铁道学报,1991(13):26 

33. 

ZHANG Weihua.Dynamic studies on catenary[J].Jour- 

h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1991(13):26—33. 

[8]吴学杰.受电弓/接触网半实物办虚拟混合模拟系统的 

研究[J].铁道学报,2002,24(1):16—18. 

WU Xuejie.Research on mixed dynamic simulation for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02,24(1):16—18. 

[9]Andrea Collina.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ntograph—o— 

verhead equipment interaction[J].Vehicle System Dy— 

namics,2002,38(4):261—291. 

[10]Jorge Ambr’osio.A memory based communication in the 

co—simulation of multibody and finite element codes for 

pantograph—catenary interaction simulation[J].Corn— 

putation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B.V,2009:231—252. 

[11]李敏.高速受电弓的力学模型及运动微分方程[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83—87. 

LI Ming.Mechanical models and difforentila tquations of 

motior ofr high speed pecntographs[J].Journal of Rail— 

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5,2(3):83—87. 

[12]Morris R B.The application of an analogue computer to 

a problem of pantograph and overhead line dynamics 

[J].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964,179 

(1):782—808. 

[13]EN50318:2002.Railway applications-Current collec- 

tion system--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in— 

teraction between pantograph and overhead contact line 

[S].Brussels:CENELLEC,2002. 

(编辑蒋学东)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