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凉爽体验机箱常见风道设计图解分析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终绿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凉爽体验机箱常见风道设计图解分析

主流机箱产品风道解析

【IT168 导购】很多入门级DIY玩家在配置电脑时,为了让CPU、显卡等配件更

好地超频,为它们搭配、换装了大尺寸鳍片、高转速风扇的散热器产品。但是,

在这些装备就绪后,玩家发现超频后的系统依然死机、重启频繁,效果并不明显,

反而噪音增加了许多。

其实,这些玩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散热问题,那就是机箱中的风道设计。如

果一个机箱没有合理的风道设计,任凭风扇的散热能力再强,也只能是在一堆“热

气”中不断旋转,效果可想而知。

风道是指空气在机箱内运动的轨迹。合理设计的机箱,在风扇的帮助下能形

成有效的风道。简单说就是机箱的设计必需要考虑冷风从哪里进入,热风从哪里

散出,风的流向如何控制。

当然,有的玩家会说:我们可以打开机箱侧板,再配上一个小电扇对着机箱

内部狂吹,解决空气流动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达到了空气流通的目的,效果也提

升明显,但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量灰尘进入机箱,日久天长容易损坏板

卡等精密配件;配件产生的辐射会毫无阻挡的危害人体健康;风扇+“无盖”机

箱产生的隆隆噪音让人“震耳欲聋”。

设计合理的机箱风道能在风扇的帮助下形成有效的气流通道,冷风从一侧散

热孔进入,在风扇的帮助下,从另外一侧的散热孔抽出,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热

量。

TAC标准,优势散热机箱

TAC标准我们前一段时间专门讲过,这里把TAC 1.0版本的风道效果与TAC

1.1版本进行比较,为大家讲解一下标准进步带来的散热性能提升。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1 TAC 1.0标准风道示意图

图2 TAC 1.1标准风道示意图

在TAC1.0版中,Intel的设计概念是通过加装直径约60mm的可调节侧面板

导风管,并使用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来加强机箱内部空气对流,从而实现CPU

正上方空气“恒温”38度的散热效果。不过由于CPU的功耗提升的太快,这种

设计目前只能满足Intel赛扬D档次中低档系统的散热需求。之后Intel对TAC

1.0标准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使风道形成得更加合理,这就诞生了TAC 1.1标准。

新版本将侧面板导风管增大到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增大到92mm。此外还在显

卡和扩展卡插槽之上新增了一个侧面板通风口,为高端显卡和外设提供额外的冷

却“通道”。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3 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

目前大多数机箱厂家采用前后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设计,具体为:外部低温

空气由机箱前部进气散热风扇吸入进入机箱,经过南桥芯片,各种板卡,北桥芯

片,最后到达CPU附近。在经过CPU散热器后,一部分空气从机箱后部的排气风

扇抽出机箱,另外一部分从电源底部或后部进入电源,为电源散热后,再由电源

风扇排出机箱。机箱风扇多使用80mm乃至100mm规格以上的大风量、低转速风

扇,避免了过大的噪音,实现了“绿色”散热。

图4 硬盘位下移能够增加空气对流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为了更顺利地对高速硬盘散热,有的厂商采用在三英寸驱动器架的前部安装

附加进气风扇的方法,不但能够增加机箱内空气流量,还可以直接对硬盘进行散

热。此外将传统的硬盘安装位置下移,使硬盘和机箱底部接触,也是个新颖的设

计思路。这种方法既利用了机箱底板增强硬盘散热,又可以使新鲜的低温空气进

入机箱后首先给硬盘散热,大幅度降低了硬盘热量,延长硬盘使用寿命。

图5 前置风扇利于形成辅助风道

此外,辅助风道的作用也不可小视。CPU、显卡所产生的热空气,主要是通

过“边缘”旋涡进入主风道;光存储设备、硬盘产生的热空气上升,积聚在机箱

上方,要靠主风道边缘的辅助风道排出机箱。因此,我们在选购机箱时,一定要

注意机箱的前面是否预留有风扇安装位。这样安装了前置风扇后,可以更好地形

成机箱内的“旋涡”,从而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已被遗弃的BTX

不经意间,ATX已经面世10年了。或许是Intel看到了目前ATX机箱构架

散热效果已经难有大幅提升,因此2004年推出了新一代的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机箱构架规范。这次Intel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整体

散热的需要,重新设计了处理器、主板芯片组的位置,CPU散热器也配备了专门

的导风罩。但由于目前CPU功耗的降低,BTX已经被INTEL搁置。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6 BTX机箱结构图

在BTX架构中,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定义了各部件的摆放位置,将CPU、显

卡、北桥发热大户排成一线,更强调了“整体散热”的重要性。此时,原本需要

多个高转速风扇的地方,只需要安装一个静音风扇,就可以让CPU、北桥、显卡

和内存等设备同时受益,既提高了整体散热效率,又有效降低了机箱内散热设备

带来的噪音。

导购总结:随着PC硬件功耗的不断增加,ATX机箱从先前的“无标准可依”

逐步发展到CAG、TAC标准,并形成“38度”机箱概念,散热能力不断提高。但

是,整体散热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从整体上去规划,才能达到更高的

散热效率,让散热和静音完美结合。随着整体散热概念的逐渐普及,我们相信

PC散热环境将会更上一层楼。

5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终绿旋)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凉爽体验机箱常见风道设计图解分析

主流机箱产品风道解析

【IT168 导购】很多入门级DIY玩家在配置电脑时,为了让CPU、显卡等配件更

好地超频,为它们搭配、换装了大尺寸鳍片、高转速风扇的散热器产品。但是,

在这些装备就绪后,玩家发现超频后的系统依然死机、重启频繁,效果并不明显,

反而噪音增加了许多。

其实,这些玩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散热问题,那就是机箱中的风道设计。如

果一个机箱没有合理的风道设计,任凭风扇的散热能力再强,也只能是在一堆“热

气”中不断旋转,效果可想而知。

风道是指空气在机箱内运动的轨迹。合理设计的机箱,在风扇的帮助下能形

成有效的风道。简单说就是机箱的设计必需要考虑冷风从哪里进入,热风从哪里

散出,风的流向如何控制。

当然,有的玩家会说:我们可以打开机箱侧板,再配上一个小电扇对着机箱

内部狂吹,解决空气流动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达到了空气流通的目的,效果也提

升明显,但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量灰尘进入机箱,日久天长容易损坏板

卡等精密配件;配件产生的辐射会毫无阻挡的危害人体健康;风扇+“无盖”机

箱产生的隆隆噪音让人“震耳欲聋”。

设计合理的机箱风道能在风扇的帮助下形成有效的气流通道,冷风从一侧散

热孔进入,在风扇的帮助下,从另外一侧的散热孔抽出,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热

量。

TAC标准,优势散热机箱

TAC标准我们前一段时间专门讲过,这里把TAC 1.0版本的风道效果与TAC

1.1版本进行比较,为大家讲解一下标准进步带来的散热性能提升。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1 TAC 1.0标准风道示意图

图2 TAC 1.1标准风道示意图

在TAC1.0版中,Intel的设计概念是通过加装直径约60mm的可调节侧面板

导风管,并使用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来加强机箱内部空气对流,从而实现CPU

正上方空气“恒温”38度的散热效果。不过由于CPU的功耗提升的太快,这种

设计目前只能满足Intel赛扬D档次中低档系统的散热需求。之后Intel对TAC

1.0标准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使风道形成得更加合理,这就诞生了TAC 1.1标准。

新版本将侧面板导风管增大到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增大到92mm。此外还在显

卡和扩展卡插槽之上新增了一个侧面板通风口,为高端显卡和外设提供额外的冷

却“通道”。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3 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

目前大多数机箱厂家采用前后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设计,具体为:外部低温

空气由机箱前部进气散热风扇吸入进入机箱,经过南桥芯片,各种板卡,北桥芯

片,最后到达CPU附近。在经过CPU散热器后,一部分空气从机箱后部的排气风

扇抽出机箱,另外一部分从电源底部或后部进入电源,为电源散热后,再由电源

风扇排出机箱。机箱风扇多使用80mm乃至100mm规格以上的大风量、低转速风

扇,避免了过大的噪音,实现了“绿色”散热。

图4 硬盘位下移能够增加空气对流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为了更顺利地对高速硬盘散热,有的厂商采用在三英寸驱动器架的前部安装

附加进气风扇的方法,不但能够增加机箱内空气流量,还可以直接对硬盘进行散

热。此外将传统的硬盘安装位置下移,使硬盘和机箱底部接触,也是个新颖的设

计思路。这种方法既利用了机箱底板增强硬盘散热,又可以使新鲜的低温空气进

入机箱后首先给硬盘散热,大幅度降低了硬盘热量,延长硬盘使用寿命。

图5 前置风扇利于形成辅助风道

此外,辅助风道的作用也不可小视。CPU、显卡所产生的热空气,主要是通

过“边缘”旋涡进入主风道;光存储设备、硬盘产生的热空气上升,积聚在机箱

上方,要靠主风道边缘的辅助风道排出机箱。因此,我们在选购机箱时,一定要

注意机箱的前面是否预留有风扇安装位。这样安装了前置风扇后,可以更好地形

成机箱内的“旋涡”,从而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已被遗弃的BTX

不经意间,ATX已经面世10年了。或许是Intel看到了目前ATX机箱构架

散热效果已经难有大幅提升,因此2004年推出了新一代的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机箱构架规范。这次Intel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整体

散热的需要,重新设计了处理器、主板芯片组的位置,CPU散热器也配备了专门

的导风罩。但由于目前CPU功耗的降低,BTX已经被INTEL搁置。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图6 BTX机箱结构图

在BTX架构中,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定义了各部件的摆放位置,将CPU、显

卡、北桥发热大户排成一线,更强调了“整体散热”的重要性。此时,原本需要

多个高转速风扇的地方,只需要安装一个静音风扇,就可以让CPU、北桥、显卡

和内存等设备同时受益,既提高了整体散热效率,又有效降低了机箱内散热设备

带来的噪音。

导购总结:随着PC硬件功耗的不断增加,ATX机箱从先前的“无标准可依”

逐步发展到CAG、TAC标准,并形成“38度”机箱概念,散热能力不断提高。但

是,整体散热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从整体上去规划,才能达到更高的

散热效率,让散热和静音完美结合。随着整体散热概念的逐渐普及,我们相信

PC散热环境将会更上一层楼。

5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