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发(作者:大柳思)
《苹果》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
《苹果》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苹果 》教学设计 篇一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个苹果,观察:
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2、如果这个苹果给你,你会怎么用?
3、你们想听听苹果自己怎么说的吗?
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诗
1、充分朗读全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这是儿童诗。分一节一节写。看一看全诗共有几小节?
3、有一个小节反复了三次,请找出来。
4、自由朗读。
师:这三个小节虽然句子一样,其实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这要在学了全诗才能明白。现在
先来读第一节。
5、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再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指名选读二行。
2、这小节苹果介绍了什么?(用处)
它是用怎样的心情介绍的?(高兴、自豪)
3、学第一行:
读:读出高兴
说:苹果为什么高兴?
想:一个故事、情节。你就是那只苹果,请你说说如何使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
师:孩子微笑了,苹果也就微笑了。请再读这一句。
3、分组讨论:
按以上学法,每一组选一行进行讨论,然后按读、说、想三步进行汇报。
4、各组汇报
5、小结:
这是一只 的苹果。
苹果为 而感到 。
6、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四、学第三小节
1、学了第二小节,你们认为第三小节应该怎么读?
2、朗读练习
五、背诵练习(一、二小节)
六、课堂练习
1、作业本1、2
2、仿写一、二节小诗
《苹果 》教学设计 篇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摘苹果的
场景,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问题“这个箱子
装得下吗?”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于
能直接计算出得数的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理解运算方法;对于困难的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帮
助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能掌握对位方法,但在如何计
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决
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不同的人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在拨一拨、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
算。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诱导学习
师:孩子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香味四飘。有两个小朋友正忙着收苹果呢!
(出示“摘苹果”情境图)看:他们正在说什么呢?
生: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师:观察图片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淘气比笑笑少摘几个?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生:旁边的箱子能装得下他们摘的苹果吗?
师:你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可以。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我计算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边准备了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
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现在我们不需要计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间互相的讨论一
下。估一估这个箱子能装的下吗?
学生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活动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装的下就需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么样来列式呢?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
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大柳思)
《苹果》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
《苹果》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苹果 》教学设计 篇一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个苹果,观察:
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2、如果这个苹果给你,你会怎么用?
3、你们想听听苹果自己怎么说的吗?
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诗
1、充分朗读全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这是儿童诗。分一节一节写。看一看全诗共有几小节?
3、有一个小节反复了三次,请找出来。
4、自由朗读。
师:这三个小节虽然句子一样,其实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这要在学了全诗才能明白。现在
先来读第一节。
5、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再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指名选读二行。
2、这小节苹果介绍了什么?(用处)
它是用怎样的心情介绍的?(高兴、自豪)
3、学第一行:
读:读出高兴
说:苹果为什么高兴?
想:一个故事、情节。你就是那只苹果,请你说说如何使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
师:孩子微笑了,苹果也就微笑了。请再读这一句。
3、分组讨论:
按以上学法,每一组选一行进行讨论,然后按读、说、想三步进行汇报。
4、各组汇报
5、小结:
这是一只 的苹果。
苹果为 而感到 。
6、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四、学第三小节
1、学了第二小节,你们认为第三小节应该怎么读?
2、朗读练习
五、背诵练习(一、二小节)
六、课堂练习
1、作业本1、2
2、仿写一、二节小诗
《苹果 》教学设计 篇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摘苹果的
场景,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问题“这个箱子
装得下吗?”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于
能直接计算出得数的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理解运算方法;对于困难的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帮
助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能掌握对位方法,但在如何计
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决
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不同的人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在拨一拨、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
算。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诱导学习
师:孩子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香味四飘。有两个小朋友正忙着收苹果呢!
(出示“摘苹果”情境图)看:他们正在说什么呢?
生: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师:观察图片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淘气比笑笑少摘几个?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生:旁边的箱子能装得下他们摘的苹果吗?
师:你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可以。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我计算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边准备了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
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现在我们不需要计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间互相的讨论一
下。估一估这个箱子能装的下吗?
学生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活动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装的下就需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么样来列式呢?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
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