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超薄型受话器

IT圈 admin 38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敬瑛)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6

(22)申请日 2012.12.25

(71)申请人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竹园路209号

(72)发明人 李梁 周巍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艳

(51)

H04R1/10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678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24

(54)发明名称

超薄型受话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超薄型受话器,其驱

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电枢部

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

间部,中间部包括位于基部上的根部,根

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

套设于根部上;其壳体包括:上壳体,盖

设于驱动机构的顶部,上壳体包括盖板以

及沿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

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有第一磁铁,上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下

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

底部,下壳体的内壁相对于第一磁铁固定

连接有第二磁铁,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

成;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开设有一发声

孔。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对现有受话器的厚

度进行了减薄,更加适合如窄边框或者接

近于“无边框”的手机的结构。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2021-11-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的变更

2020-09-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的变更

2017-03-22

专利权的转移

2017-02-01

专利权的转移

2015-04-15

授权

2013-05-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法律状态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

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

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的转移

专利权的转移

授权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3-04-24

公开

公开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以及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所述电枢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

侧翼部以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包括位于所述基部上的根部,所述根部向前延伸形

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套设于所述根部上;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盖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顶部,所述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

所述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于所述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

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所述上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下壳体,相对于所述上壳体而

盖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

一第二磁铁,所述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

所述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的两侧端部分别

与所述两个侧翼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基部和侧

翼部固定连接,所述基部和侧翼部又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

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所述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台

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

包括:第一上壳,盖设于所述振膜部以及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

的顶部,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二上壳,盖设于所述

线圈部、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线圈部两边的部分以及所述基部的顶部并与所述第

一上壳对接,所述第二上壳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

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所述

第三上壳还可以由铝或者铜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

膜片,所述膜片的一端贴覆于所述第三上壳上与所述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

一端向前铺设于所述振膜部以及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与所述振膜部之间

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部为平板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合金为A3钢、坡

莫合金或者软铁。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话器,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又称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

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如语音

和音乐等的输出。

而随着移动电话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用于移动电话的受话器也提出了更高的技

术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电话已经进入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所有操控皆是通过屏幕来完成,触控的操作也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物理按

键的操作,因此,相应地对屏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手机厂商为了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最佳的操控体验,都已经开始将屏幕做的越

来越大,最大的屏幕已经超过了5英寸。但是,在加大屏幕的同时,对于手机的体

积又不能做的过大,因为这样用户就无法用单手握住并进行操作和通话,会对用户

的使用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各大手机厂商就开始将手机向着窄边框或者接近于

“无边框”的方向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样,对于原先设置于边框与屏幕之间的受话器的体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

有的受话器主要是由驱动机构、外壳等组成,该驱动机构又包括了电枢、铁芯、线

圈、上下磁铁、振膜、振膜支架等,这其中,线圈和铁芯排列套于电枢上组成一层,

上下磁铁安装于铁芯内,该层与振膜和振膜支架组成的另一层进行叠加后构成了驱

动机构,然后再将外壳安装于该驱动机构的外部,这样的结构带来的厚度显然已经

不能安装于这种窄边框或者接近于“无边框”的手机中。

因此,为了适应新一代手机的发展,亟需一种可以把厚度最大限度减薄的受话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厚度最大限度减薄的超薄型受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

机构以及电路板,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该电枢部包括一体成型

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根部向前

延伸形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套设于该根部上;该壳体包括:上壳体,盖设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顶部,该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

覆盖于上述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该上壳体由软

磁合金制成;下壳体,相对于上述上壳体而盖设于上述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

的内壁上相对于上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一第二磁铁,该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

上述的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线圈部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上述两个侧翼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与上述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该基部和侧翼部又与上述

下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该下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上述

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于该台阶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包括:第一上壳,盖设于上述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上

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的顶部,上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上述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盖设于上述线圈部、上述两侧翼部位于该线圈部两边的部分以及上述基部

的顶部并与上述第一上壳对接,该第二上壳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之间并

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该第三上壳还可以由铝或者铜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膜片,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

上与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上述振膜部以及上述两侧翼部位

于该振膜部两边的部分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该凹

槽相对设置。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枢部为平板型。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软磁合金为A3钢、坡莫合金或者软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对原有的受话器的结构进行了用于厚度减薄的改进,具体为设置了包括兼

作为振膜的电枢以及兼作为铁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电枢设置为E形,其包括

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

根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以该振膜部来取代原先的单独设置的振膜,线圈则套设

于该根部上,这样就取消了原先与驱动机构叠加设置的振膜和振膜架的部分,使得

厚度得以减少;该上壳体和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

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在覆盖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

第一磁铁,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

于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这样就以外壳的形式取代了原先的铁芯和磁铁的

组合,这样使得厚度得以进一步地减少;

2.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被分为两部分,即对接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第一上壳设置在振膜部的上方,第一磁铁则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则设置在线圈部的上方;这样,可以使得振膜上的前腔空间得以减小,可以

进一步地增强高频的效果;

3.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上与

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该振膜部两

边的部分上,这样对前腔可以进行有效的密封;

4.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

该凹槽相对设置,凹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的硬度,使得其振动范围扩

大;

5.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枢部设计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

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侧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俯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线圈部与电枢部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度

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上壳体与第一磁铁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

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上壳体在实施例1中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下壳体与第二磁铁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

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 11.上壳体 111.第一上壳 112.第二上壳 113.第三上壳 114.发声孔 12.下

壳体21.第一磁铁 22.第二磁铁 31.电枢部 311.基部 312.第一侧翼部 313.第二侧翼

部 314.根部 315.振膜部 316.凹槽 4.线圈部 51.电路板 52.焊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以及电路板51,

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31,其呈E形,该电枢部31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311、两

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两个侧翼部为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该中间

部包括位于基部311上的根部314,该根部314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315;线圈部

4,间隙地套设于根部314上,它与根部314是不进行接触的,线圈部4有两根起

始线和终止线分别与电路板51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即连接到焊台52上,电枢部

31可以采用软磁合金制成;壳体1包括:上壳体11,盖设于驱动机构的顶部,该

上壳体11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于振膜部315顶

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21,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贴

连接的方式,上壳体11是由软磁合金制成,其采用了和现有技术中铁芯相似的材

料;下壳体12相对于上壳体11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12的内壁上

相对于第一磁铁21固定连接有一第二磁铁22,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贴连接

的方式,该下壳体12也是由软磁合金制成,其采用了和现有技术中铁芯相似的材

料,和上壳体11一起用以替代铁芯的作用;上壳体11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114,

该发声孔114在本实施例中是开设在上壳体11侧边的一个凹口,当然也可以开设

通槽,也可以开设在上壳体11的其他位置或者下壳体12上。

如图2-3所示,上述的线圈部5的两侧端部分别与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

313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线圈部5的两侧端部分别以

一个焊点的性与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连接。

如图1-2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与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固

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来进

行连接;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的另一面又与下壳体12固

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

来进行连接。

如图2、图4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包括:第一上壳111,其盖设于振膜部315以

及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振膜部315两边的部分的顶部,第一磁铁

21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111的内壁上,因此该第一上壳111具体可以作为代替铁

芯作用的上半部分,与下壳体12一起构成代替铁芯的结构;第二上壳112,盖设

于线圈部4、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线圈部4两边的部分以及基部

311的顶部,并与第一上壳111对接,具体是各自开设有对接面,通过对接面进行

对接,该第二上壳112除了上面所说的软磁合金外,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其可

以不作为代替铁芯的部分而只是作为一个屏蔽外壳。

如图2、图4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还包括第三上壳113,其设置于第一上壳111

和第二上壳112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111和第二上壳112对接,具体是其前后

两面都设为对接面,通过对接面与第一上壳111和第二上壳112进行对接,该第三

上壳113除了上面所说的软磁合金外,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其可以不作为代替

铁芯的部分而只是作为一个屏蔽外壳。

上述的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膜片(图中未示出),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第三上壳

113上与第一上壳111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315以及第一侧

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该振膜部315两边的部分上,对前腔起到气密的作

用,该膜片可采用一些已知的塑胶薄膜进行实施。

如图3所示,上述的根部314与振膜部315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两个凹槽

316,该凹槽316相对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315的硬度,使得其振

动范围扩大,凹槽316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工艺需求开设为多于两个。

如图1所示,上述的电枢部31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度。

上述的软磁合金可以选用A3钢、坡莫合金或者软铁。

上述的各部件组装完毕后各个部件之间所留出的各个缝隙都应该使用气密工艺来进

行密封。

上述的下壳体12也可以仿照上壳体11的结构做成分段式的,以不同或者相同的材

料制成多段壳体进行拼装。

上述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本实施例中皆是以矩形的形状实施,当然根据不同

的工艺需要也可以制作成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实施例2

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

间进行固定连接,下壳体12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

和第二侧翼部313固定连接于该台阶上,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

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来进行连接。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原先的振膜和电枢部分都合并成现在的电枢部31,电枢部31的中间部的根部

314用于间隙绕制线圈4,根部314向前延伸的部分作为取代现有振膜的振膜部

315,这样首先压缩了原先振膜所占有的空间;将原先的外壳和安装磁铁的铁芯合

并成为现在的壳体1,壳体1有分为上下拼装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第一磁铁

21和第二磁铁22分别相对地安装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内壁上,这样由压缩

了原先铁芯所占有的空间。当开始工作时,电路板31向线圈4输入电信号,通过

线圈4产生电磁感应效应,从而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会磁化置于线圈4中的电

枢部31,电枢部31会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与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

铁22产生推拉作用力,从而驱动振膜部315振动,从而产生声音从发声孔316输

出。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对原有的受话器的结构进行了用于厚度减薄的改进,具体为设置了包括兼

作为振膜的电枢以及兼作为铁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电枢设置为E形,其包括

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

根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以该振膜部来取代原先的单独设置的振膜,线圈则套设

于该根部上,这样就取消了原先与驱动机构叠加设置的振膜和振膜架的部分,使得

厚度得以减少;该上壳体和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

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在覆盖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

第一磁铁,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

于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这样就以外壳的形式取代了原先的铁芯和磁铁的

组合,这样使得厚度得以进一步地减少;

2.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被分为两部分,即对接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第一上壳设置在振膜部的上方,第一磁铁则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则设置在线圈部的上方,其除了可以采用软磁合金制成之外;这样,可以使

得振膜上的前腔空间得以减小,可以进一步地增强高频的效果;

3.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上与

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该振膜部两

边的部分上,这样对前腔可以进行有效的密封;

4.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

该凹槽相对设置,凹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的硬度,使得其振动范围扩

大;

5.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枢部设计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

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敬瑛)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6

(22)申请日 2012.12.25

(71)申请人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竹园路209号

(72)发明人 李梁 周巍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艳

(51)

H04R1/10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678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24

(54)发明名称

超薄型受话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超薄型受话器,其驱

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电枢部

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

间部,中间部包括位于基部上的根部,根

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

套设于根部上;其壳体包括:上壳体,盖

设于驱动机构的顶部,上壳体包括盖板以

及沿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

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有第一磁铁,上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下

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

底部,下壳体的内壁相对于第一磁铁固定

连接有第二磁铁,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

成;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开设有一发声

孔。本发明最大限度地对现有受话器的厚

度进行了减薄,更加适合如窄边框或者接

近于“无边框”的手机的结构。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2021-11-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的变更

2020-09-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的变更

2017-03-22

专利权的转移

2017-02-01

专利权的转移

2015-04-15

授权

2013-05-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法律状态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

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

称、地址的变更

专利权的转移

专利权的转移

授权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3-04-24

公开

公开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机构以及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所述电枢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

侧翼部以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包括位于所述基部上的根部,所述根部向前延伸形

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套设于所述根部上;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盖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顶部,所述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

所述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于所述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

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所述上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下壳体,相对于所述上壳体而

盖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

一第二磁铁,所述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

所述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的两侧端部分别

与所述两个侧翼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基部和侧

翼部固定连接,所述基部和侧翼部又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

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所述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台

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

包括:第一上壳,盖设于所述振膜部以及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

的顶部,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二上壳,盖设于所述

线圈部、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线圈部两边的部分以及所述基部的顶部并与所述第

一上壳对接,所述第二上壳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

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所述

第三上壳还可以由铝或者铜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

膜片,所述膜片的一端贴覆于所述第三上壳上与所述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

一端向前铺设于所述振膜部以及所述两侧翼部位于所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与所述振膜部之间

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部为平板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合金为A3钢、坡

莫合金或者软铁。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话器,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又称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

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如语音

和音乐等的输出。

而随着移动电话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用于移动电话的受话器也提出了更高的技

术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电话已经进入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所有操控皆是通过屏幕来完成,触控的操作也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物理按

键的操作,因此,相应地对屏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手机厂商为了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最佳的操控体验,都已经开始将屏幕做的越

来越大,最大的屏幕已经超过了5英寸。但是,在加大屏幕的同时,对于手机的体

积又不能做的过大,因为这样用户就无法用单手握住并进行操作和通话,会对用户

的使用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各大手机厂商就开始将手机向着窄边框或者接近于

“无边框”的方向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样,对于原先设置于边框与屏幕之间的受话器的体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

有的受话器主要是由驱动机构、外壳等组成,该驱动机构又包括了电枢、铁芯、线

圈、上下磁铁、振膜、振膜支架等,这其中,线圈和铁芯排列套于电枢上组成一层,

上下磁铁安装于铁芯内,该层与振膜和振膜支架组成的另一层进行叠加后构成了驱

动机构,然后再将外壳安装于该驱动机构的外部,这样的结构带来的厚度显然已经

不能安装于这种窄边框或者接近于“无边框”的手机中。

因此,为了适应新一代手机的发展,亟需一种可以把厚度最大限度减薄的受话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厚度最大限度减薄的超薄型受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

机构以及电路板,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其呈E形,该电枢部包括一体成型

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根部向前

延伸形成振膜部;线圈部,间隙地套设于该根部上;该壳体包括:上壳体,盖设于

上述驱动机构的顶部,该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

覆盖于上述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该上壳体由软

磁合金制成;下壳体,相对于上述上壳体而盖设于上述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

的内壁上相对于上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一第二磁铁,该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

上述的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线圈部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上述两个侧翼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与上述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该基部和侧翼部又与上述

下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该下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上述

基部和侧翼部固定连接于该台阶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包括:第一上壳,盖设于上述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上

述振膜部两边的部分的顶部,上述第一磁铁固定连接于上述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盖设于上述线圈部、上述两侧翼部位于该线圈部两边的部分以及上述基部

的顶部并与上述第一上壳对接,该第二上壳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之间并

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该第三上壳还可以由铝或者铜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膜片,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

上与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上述振膜部以及上述两侧翼部位

于该振膜部两边的部分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该凹

槽相对设置。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枢部为平板型。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软磁合金为A3钢、坡莫合金或者软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对原有的受话器的结构进行了用于厚度减薄的改进,具体为设置了包括兼

作为振膜的电枢以及兼作为铁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电枢设置为E形,其包括

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

根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以该振膜部来取代原先的单独设置的振膜,线圈则套设

于该根部上,这样就取消了原先与驱动机构叠加设置的振膜和振膜架的部分,使得

厚度得以减少;该上壳体和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

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在覆盖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

第一磁铁,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

于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这样就以外壳的形式取代了原先的铁芯和磁铁的

组合,这样使得厚度得以进一步地减少;

2.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被分为两部分,即对接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第一上壳设置在振膜部的上方,第一磁铁则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则设置在线圈部的上方;这样,可以使得振膜上的前腔空间得以减小,可以

进一步地增强高频的效果;

3.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上与

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该振膜部两

边的部分上,这样对前腔可以进行有效的密封;

4.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

该凹槽相对设置,凹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的硬度,使得其振动范围扩

大;

5.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枢部设计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

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侧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俯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线圈部与电枢部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度

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上壳体与第一磁铁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

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上壳体在实施例1中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超薄型受话器的下壳体与第二磁铁在实施例1中组装状态下俯视角

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 11.上壳体 111.第一上壳 112.第二上壳 113.第三上壳 114.发声孔 12.下

壳体21.第一磁铁 22.第二磁铁 31.电枢部 311.基部 312.第一侧翼部 313.第二侧翼

部 314.根部 315.振膜部 316.凹槽 4.线圈部 51.电路板 52.焊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超薄型受话器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以及电路板51,

驱动机构包括:电枢部31,其呈E形,该电枢部31包括一体成型的基部311、两

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两个侧翼部为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该中间

部包括位于基部311上的根部314,该根部314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315;线圈部

4,间隙地套设于根部314上,它与根部314是不进行接触的,线圈部4有两根起

始线和终止线分别与电路板51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即连接到焊台52上,电枢部

31可以采用软磁合金制成;壳体1包括:上壳体11,盖设于驱动机构的顶部,该

上壳体11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覆盖于振膜部315顶

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一磁铁21,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贴

连接的方式,上壳体11是由软磁合金制成,其采用了和现有技术中铁芯相似的材

料;下壳体12相对于上壳体11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12的内壁上

相对于第一磁铁21固定连接有一第二磁铁22,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贴连接

的方式,该下壳体12也是由软磁合金制成,其采用了和现有技术中铁芯相似的材

料,和上壳体11一起用以替代铁芯的作用;上壳体11上还开设有一发声孔114,

该发声孔114在本实施例中是开设在上壳体11侧边的一个凹口,当然也可以开设

通槽,也可以开设在上壳体11的其他位置或者下壳体12上。

如图2-3所示,上述的线圈部5的两侧端部分别与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

313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线圈部5的两侧端部分别以

一个焊点的性与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连接。

如图1-2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与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固

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来进

行连接;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的另一面又与下壳体12固

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

来进行连接。

如图2、图4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包括:第一上壳111,其盖设于振膜部315以

及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振膜部315两边的部分的顶部,第一磁铁

21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111的内壁上,因此该第一上壳111具体可以作为代替铁

芯作用的上半部分,与下壳体12一起构成代替铁芯的结构;第二上壳112,盖设

于线圈部4、第一侧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线圈部4两边的部分以及基部

311的顶部,并与第一上壳111对接,具体是各自开设有对接面,通过对接面进行

对接,该第二上壳112除了上面所说的软磁合金外,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其可

以不作为代替铁芯的部分而只是作为一个屏蔽外壳。

如图2、图4所示,上述的上壳体11还包括第三上壳113,其设置于第一上壳111

和第二上壳112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111和第二上壳112对接,具体是其前后

两面都设为对接面,通过对接面与第一上壳111和第二上壳112进行对接,该第三

上壳113除了上面所说的软磁合金外,还可以由铁或者铜制成,其可以不作为代替

铁芯的部分而只是作为一个屏蔽外壳。

上述的超薄型受话器还包括一膜片(图中未示出),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第三上壳

113上与第一上壳111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315以及第一侧

翼部312和第二侧翼部313位于该振膜部315两边的部分上,对前腔起到气密的作

用,该膜片可采用一些已知的塑胶薄膜进行实施。

如图3所示,上述的根部314与振膜部315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两个凹槽

316,该凹槽316相对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315的硬度,使得其振

动范围扩大,凹槽316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工艺需求开设为多于两个。

如图1所示,上述的电枢部31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度。

上述的软磁合金可以选用A3钢、坡莫合金或者软铁。

上述的各部件组装完毕后各个部件之间所留出的各个缝隙都应该使用气密工艺来进

行密封。

上述的下壳体12也可以仿照上壳体11的结构做成分段式的,以不同或者相同的材

料制成多段壳体进行拼装。

上述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本实施例中皆是以矩形的形状实施,当然根据不同

的工艺需要也可以制作成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实施例2

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

间进行固定连接,下壳体12的内侧四周设置有台阶,基部311、第一侧翼部312

和第二侧翼部313固定连接于该台阶上,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

在上述位置上设置多个焊点来进行连接。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原先的振膜和电枢部分都合并成现在的电枢部31,电枢部31的中间部的根部

314用于间隙绕制线圈4,根部314向前延伸的部分作为取代现有振膜的振膜部

315,这样首先压缩了原先振膜所占有的空间;将原先的外壳和安装磁铁的铁芯合

并成为现在的壳体1,壳体1有分为上下拼装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第一磁铁

21和第二磁铁22分别相对地安装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内壁上,这样由压缩

了原先铁芯所占有的空间。当开始工作时,电路板31向线圈4输入电信号,通过

线圈4产生电磁感应效应,从而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会磁化置于线圈4中的电

枢部31,电枢部31会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与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

铁22产生推拉作用力,从而驱动振膜部315振动,从而产生声音从发声孔316输

出。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对原有的受话器的结构进行了用于厚度减薄的改进,具体为设置了包括兼

作为振膜的电枢以及兼作为铁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电枢设置为E形,其包括

一体成型的基部、两个侧翼部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位于该基部上的根部,该

根部向前延伸形成振膜部,以该振膜部来取代原先的单独设置的振膜,线圈则套设

于该根部上,这样就取消了原先与驱动机构叠加设置的振膜和振膜架的部分,使得

厚度得以减少;该上壳体和下壳体由软磁合金制成,上壳体包括盖板以及沿该盖板

四周向下延伸形成的盖沿,在覆盖于振膜部顶部的一段盖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

第一磁铁,下壳体相对于上壳体而盖设于驱动机构的底部,该下壳体的内壁上相对

于第一磁铁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这样就以外壳的形式取代了原先的铁芯和磁铁的

组合,这样使得厚度得以进一步地减少;

2.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被分为两部分,即对接设置的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第一上壳设置在振膜部的上方,第一磁铁则固定连接于第一上壳的内壁上;第

二上壳则设置在线圈部的上方,其除了可以采用软磁合金制成之外;这样,可以使

得振膜上的前腔空间得以减小,可以进一步地增强高频的效果;

3.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上壳体还包括第三上壳,设置于上述第一上壳和第二上

壳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上壳和第二上壳对接,膜片的一端贴覆于上述第三上壳上与

第一上壳对接的位置上,其另一端向前铺设于振膜部以及两侧翼部位于该振膜部两

边的部分上,这样对前腔可以进行有效的密封;

4.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根部与振膜部之间位置上的两侧边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

该凹槽相对设置,凹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减低振膜部的硬度,使得其振动范围扩

大;

5.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枢部设计为平板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整体的厚

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