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召觅)
保温通用技术要求
1总的要求
1.1 为满足机组参数的要求,减少火电厂设备和管道的散热损失,改善生产环境,提
高机组经济效益。
1.2 适用于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设计。施工图或设备厂家有特殊要求的,按照
施工图或设备厂家规定执行。执行的规程规范有较高要求的,按照高标准执行。
1. 3火电厂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标识清晰、整洁美观,且便于施工和维护。
1.4为了确保保温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应对保温材料的选择及性能提出明确的
要求。
1.5保温设计除按DL/T5072和本标准外,还应按GB50126的有关规定对保温施工及验
收提出要求。
1.6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按不同要求予以保温:
(1) 设备、管道的外表面温度高于50C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 要求防凝露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 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
伤人员的部位。
1.7需要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之内设置防烫伤保温:
(1) 管道距地面或平台的高度小于2100mm;
(2) 靠操作平台水平距离小于750mmo
1.8 除防烫伤要求保温的部位外,下列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可不保温:
(1) 运行及维修人员接触不到的排汽管道、放空气管道;
(2)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时,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的法兰、人孔等附件;
(3) 工艺要求不能保温的管道和附件。
1.9 当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当
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高25℃。对于防烫伤保温,保温
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β
C
o
注:环境温度是指距保温结构外表面Iin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1.10 管道外表面(对不保温的)或保温结构外表面(对保温的)应涂刷介质名称和
介质流向箭头;设备外表面只涂刷设备名称。
2保温材料选择
2.1 保温材料性能指标
2.1.1 保温材料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DL/T776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
准的规定。
2.1.2 保温材料应具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图或表。对于松散或可
压缩的保温材料,应有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值、图或表。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应满足
DL/T5072-2007的要求。
2.1.3 保温材料的密度应保证保温结构的完整性和保温效果,保温设计应对保温材料
密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规定:
(1) 硅酸铝和玻璃棉半硬质材料制品(管壳)密度最大值不大于200kg∕m
3
,矿物纤
维软质材料制品密度最大值不大于150kg∕m
3
;
(2) 硅酸铝和玻璃棉等半硬质材料制品(管壳)密度最小值不低于120kg∕πΛ板
最小值不低于100kg∕m
3
;玻璃棉板最小值不低于60kg∕m
3
o
2.1.4 当采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时•,应按照推荐使用温度进行选择。
2.1. 5保温材料及其制品至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纤维类制品(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硅酸铝棉)的渣球含量、有机物含量和
纤维平均直径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3)
求。
2.1. 7保温设计采用保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检验报告必须是由具有国家相应资质
的法定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检验而提供的原始文件,其报告应列出下列性能:
(1) 导热系数(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
(2) 密度(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状态下的密度);
(3) 最高使用温度;
(4) 燃烧性能;
(5) 对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半硬质制品,应有渣球含量、纤维平均直径、有机物含量、
加热永久线变化、吸湿率、憎水率等;
复合硅酸盐制品宜采用憎水型,其憎水率应不小于98%
o
.6保温材料应按GB8624选用不燃类(A级)材料,并应符合环保要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召觅)
保温通用技术要求
1总的要求
1.1 为满足机组参数的要求,减少火电厂设备和管道的散热损失,改善生产环境,提
高机组经济效益。
1.2 适用于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设计。施工图或设备厂家有特殊要求的,按照
施工图或设备厂家规定执行。执行的规程规范有较高要求的,按照高标准执行。
1. 3火电厂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标识清晰、整洁美观,且便于施工和维护。
1.4为了确保保温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应对保温材料的选择及性能提出明确的
要求。
1.5保温设计除按DL/T5072和本标准外,还应按GB50126的有关规定对保温施工及验
收提出要求。
1.6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按不同要求予以保温:
(1) 设备、管道的外表面温度高于50C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 要求防凝露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 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
伤人员的部位。
1.7需要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之内设置防烫伤保温:
(1) 管道距地面或平台的高度小于2100mm;
(2) 靠操作平台水平距离小于750mmo
1.8 除防烫伤要求保温的部位外,下列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可不保温:
(1) 运行及维修人员接触不到的排汽管道、放空气管道;
(2)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时,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的法兰、人孔等附件;
(3) 工艺要求不能保温的管道和附件。
1.9 当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当
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高25℃。对于防烫伤保温,保温
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β
C
o
注:环境温度是指距保温结构外表面Iin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1.10 管道外表面(对不保温的)或保温结构外表面(对保温的)应涂刷介质名称和
介质流向箭头;设备外表面只涂刷设备名称。
2保温材料选择
2.1 保温材料性能指标
2.1.1 保温材料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DL/T776的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
准的规定。
2.1.2 保温材料应具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图或表。对于松散或可
压缩的保温材料,应有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值、图或表。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应满足
DL/T5072-2007的要求。
2.1.3 保温材料的密度应保证保温结构的完整性和保温效果,保温设计应对保温材料
密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规定:
(1) 硅酸铝和玻璃棉半硬质材料制品(管壳)密度最大值不大于200kg∕m
3
,矿物纤
维软质材料制品密度最大值不大于150kg∕m
3
;
(2) 硅酸铝和玻璃棉等半硬质材料制品(管壳)密度最小值不低于120kg∕πΛ板
最小值不低于100kg∕m
3
;玻璃棉板最小值不低于60kg∕m
3
o
2.1.4 当采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时•,应按照推荐使用温度进行选择。
2.1. 5保温材料及其制品至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纤维类制品(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硅酸铝棉)的渣球含量、有机物含量和
纤维平均直径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
(3)
求。
2.1. 7保温设计采用保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检验报告必须是由具有国家相应资质
的法定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检验而提供的原始文件,其报告应列出下列性能:
(1) 导热系数(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
(2) 密度(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状态下的密度);
(3) 最高使用温度;
(4) 燃烧性能;
(5) 对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半硬质制品,应有渣球含量、纤维平均直径、有机物含量、
加热永久线变化、吸湿率、憎水率等;
复合硅酸盐制品宜采用憎水型,其憎水率应不小于98%
o
.6保温材料应按GB8624选用不燃类(A级)材料,并应符合环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