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网络阅读的弊端及应对

IT圈 admin 59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7日发(作者:宰父醉巧)

网络阅读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网络阅读蓬勃发展,加速走进学生视野,有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阅读的一些危害,比如

网络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阅读时干扰因素过多;阅读过快,阅读时多蜻蜓点水,静心思考空间太小,

大脑部分功能退化,思想渐渐消失!然后做好积极应对措施,如社会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读者改

善自身的阅读思维,迎接阅读方式的变革,从而获得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网络阅读;纸质阅读;碎阅读;特色图书馆

一、背景

“传统图书业的最后一个堡垒在鲍德思书店穿上战衣加入电子图书大战之后终于也被攻破,谁也不

能再否认,阅读的革命已经成为现实。”是的,谁也不能否认网络阅读正强势向我们走来!

网络阅读可定义为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

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一

种超文本阅读行为。网上阅读最大的好处是省钱、省时间、容量大、查找便捷等。当前的网络阅读已经

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实施的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

网络在线阅读增幅最大达65.2%,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的时间进一步减少,而进行网络阅读

的时间有所增加。截至目前,网络阅读已然超过了图书阅读!

网上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大,人们从已经传统的纸质阅读思维向网络阅读思维转变。人们开始认可并

接受网络阅读,在线浏览在线表达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随着网络阅读读者群的扩大,网络阅读的弊端日益彰显。

(一) 网络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交流的内容大部分比较浅显,交流者缺乏责任感。

网络阅读造成浅阅读,浅写作。网络“写手”普遍较为年轻,他们的作品内容多为玄幻(如著名的

幻剑书盟论坛)或情感类(如天涯论坛“情感天地”板块),其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更容易为庞大的

网络受众所亲近、接受。但同时多数网络文学作品思想境界、艺术水准参差不齐,大多仍然停留在“快

餐文学”层面,有些网络作者不到一年就能推出一部长篇作品,想到哪写到哪般地更新,如此速度难免

有粗制滥造之嫌。

(二)网络阅读,损害身体。

过度使用电子阅读设备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一大原因,当前的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比纸质书本更易引

起读者的视觉疲劳。电子阅读设备都存在电子辐射,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对人体的损伤是巨大的。而如

果长时间使用电脑进行网络阅读,更容易引发人体的多样不适,比如肌肉骨骼系统感到疲劳,呼吸系统

感到不适,引发中枢神经失调。

(三)网络阅读硬件影响读者对知识的接受与发扬,网络阅读软件有待升级完善,网络阅读的书库

质量有待提高。

较之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的附带工作过多,开机关机,联网上线,注册,登陆,每一步都需要等待,

结果还会出现死机情况,很多即兴的情趣会在等待中烟消云散。有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往往要等待

更长时间。还常出现正在读的书籍以及相关记录的资料因为阅读设备的问题丢失,这造成了思想的巨大

流失。

“网络上的文学站点,不但很多链接着大量广告,破坏了读书的清淡氛围,而且书的内容也参差

不齐,甚至有凶杀、色情相关内容的,要想从中挑出本好书,需要运气,更需要时间。电子书的整体品

质,还是不如正规出版的纸质图书高。”一位网络阅读者李峰说。网络化境较差,网络阅读过程中易受

不健康思想等干扰、不利于及时写读评。

以网上阅读《红楼梦》为例,搜索《红楼梦》后出现的主要是热点的电影连续剧评论杂侃,然后才

有小说网页,打开小说网页后,又会跳出游戏、广告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打开每一回内容,除了文

字以外,四周环绕的是鲜艳画面、跳跃的广告,甚至常常突然跳出一整个花哨的页面。这些都大大干扰

了阅读,此时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下载下来,下载时又要你注册,注册完还会遇到收费的,于是

要重新找个免费的下载之处,下载完了,你需要再到相关文件夹打开,打开后还会发现有些莫名其妙的

字符,内容和原著相差甚远。

此外,虽说网上阅读资源的无限丰富性,资源搜索便捷,但也常常遇到查到一篇想看的文章而不得

的情况,次数多了,便失去了兴致,失去兴致多了进而演化为失去阅读的兴致,渐渐的,读者在寻找资

料等待阅读中失去自我。

(四)网络阅读对读者最深的危害是:大脑部分功能退化,思想渐渐没了!

网络阅读的一大特色是,资源无限丰富,可在一切都敞开的时候,你又失去了胃口。无所用心本身

就是对阅读者的一种惩罚。你是漂泊在网上的孤船,在汪洋中漫无目的地飘荡,随遇而安。通常意义上

的阅读已经被浏览所代替。需要一个迟疑和等待的过程,这个短暂的瞬间足以摧毁你的信心和耐性。所

以,人们在网上更多的是一扫而过,深入阅读是极为稀有的。在丰富的资源面前,你找寻不到自己真正

想要的思想。

读者的思考方式不受控制地发生转变。在传统的纸质阅读过程中,读者依托有限的文字,展开丰富

而有创见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产生思想。而网络阅读用它强大的知识储量压缩了读者的思考空间,读者

在一个个迅捷的链接中似乎被无形的手牵扯着,无法真正读完一本经典名著,甚至不能耐心读完一篇三

千字的文章,读者的注意力和思想轻易就飘走了。

“网络似乎粉碎了我专注与沉思的能力”“过去我是个深海潜水者,现在我好像踩着滑水板,从海

面上飞驰而过”,美国科技作家卡尔痛苦地陈述自己的遭遇,这其实是“碎阅读”的典型症状。

网络阅读存在的现状是,读者的“海量阅读”变成了虚空虚无的阅读,读者只知道自己多了多少本

书,却不能说清自己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阅读前是清醒的,阅读后满脑子昏昏的,真

似浆糊一般。“专注”这一成功者的基本特性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渐渐消失,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人能“专

注”地做一件事,那是多么的可怕。

如果网络阅读造成的“碎阅读”状况不能改变,那么网络阅读就不能推广,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

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放任“碎阅读”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没有节制的网络阅读还会改变你的

写作风格,使你不再精雕细刻、苦思冥想。速成式的阅读,最终会使你一无所获。库布里克的黑色预言

是“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如果人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会变成什么,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跳跃式阅读是深层阅读的致命伤,造成思想的缺失,而获得思想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提到“印刷图书让我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

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互联网却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而渐

渐丧失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二、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网络阅读因为它的一些优势迅猛发展,网络阅读将成为大趋势,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网

络阅读的实行方法,尽早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网络阅读的一些弊端是可以通过外界改善的,有些弊端则需要阅读者本身的努力。

(一)研制稳定便捷的网络阅读工具,建立数字图书馆,创造有利于深度阅读的网络阅读环境。

1、研发先进稳定的电子阅读器,减弱对人体的伤害,适应人们的阅读思维习惯,促进人的深入思

考。

2012年亚马逊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阅读器,厚度为9.1毫米,重1.6千克,它可以让

屏幕变成一张“白纸”。它已经满足了人们可以像捧着一本书一样捧着它,站着、坐着、趴着、躺着阅

读。

一本纸质的书,如果我看过了,多少会留下我的痕迹,比如折痕,比如记录,比如因为这本书而发

生的故事,这一切痕迹都会勾起你对这本书的很多思考。而网络的书,你看过了,不能轻易留下你阅读

过程中的点滴。那么还需尽早研制出包含纸质阅读存在的阅读优势在内的阅读软件,阅读器必须具备记

载阅读者情感体验思考经验过程的功能。比如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记录,让读者充分领略纸质阅读带

来的思考乐趣。相信不是只有纸质阅读才能带来“深度阅读”,随着阅读工具的完善,不久的将来网络

阅读一定可以兼备纸质阅读的优势。

2、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解决阅读资源杂乱问题;净化阅读空间,杜绝与阅读内容无关的资

源出现。

社会、学校、家庭需要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网络阅读。

当下,在网络阅读中常常受到网络干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今的网络管理还比较混乱,网络阅

读中链接太杂乱,容易使读者“碎阅读”,这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国家、学校需要尽早依据不

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立特色图书馆,建设网络阅读书库。

此外,还应该鼓励建设家庭或者个人电子图书馆。

还可以参考校内网、QQ空间等优秀网络平台,建立网络阅读交流平台,网络阅读管理老师进行发言

管理引导。研发优秀的专门用于教学网络阅读的服务软件,使阅读批注的操作简单易行。

兴建简洁的和符合纸质阅读思维的操作系统,比如含有评析,相关文章链接,重点语句摘录等空间。

对阅读对象严格把关,净化阅读环境。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

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特色图书馆,比如建设主题阅览室,建立考纲规定的十大名著阅览室,摒弃网络

小说;在网络阅览室里师生读评交流,并可与大家的经典解读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扩大学

生的思维广度。

现行阶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阅读服务,寻找到最佳的阅读路径,减少个体寻找时出现的干

扰因素,比如定制好网站,定制好上网的程序,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操作进入到正常的阅读环境

中。可以注册登记好优秀的网站,收藏好网站,在以后的阅读需求下,只需直接打开就可以进入阅读交

流。

国家免费为在校师生开放“绿色阅读”资源,即无广告、无弹出,页面干净清爽的阅读资源。

(二)在改善网络阅读环境的同时,阅读主体也要提升自身的读书修养,改善网络阅读时的思维习

惯。

阅读的境界还要主观的努力。当下,网络阅读伤身、伤神的危害还没有解决,那么进行网络阅读时,

读者可以设定网络阅读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控以减小伤害。

“读书,对孩子而言,不但是接受知识,还是培养他们踏实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一位叫小棋的孩

子的妈妈如是说。事实上很多读者在进行网络阅读时感觉浮躁,原因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浮躁的不是

读书的方式,而是读书的灵魂。

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资料笔记分类保存,加强网络阅读的抗干扰能力,有意识地进行想象、思考

等思维活动,培养比较固定有利于发展思维的网络阅读习惯,比如写网络读书笔记,这样来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现在的读者多觉得纸质与我们的隔阂小,读起来亲近亲切,但这不是天生的,这源于我们自小所接

受的教育模式,如果孩子自小就能从网络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在将来用电子阅读器阅读时也

会觉得亲切自然,因而有必要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应的时间适应网络阅读。

(三)将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相结合。

当下,网络阅读的弊端一下难以彻底改变,只有和纸质阅读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为教书育

人服务。辩证的说,网络阅读削弱纸质阅读,又促使纸质阅读。比如说网络阅读削弱了读者对经典的理

解,又促使读者购买纸质经典著作进行阅读。

有个现象必须警惕:在厦门网本期所做的“网络时代,你还看书吗?”的主题调查中,近600名网

友参与。其中,仅有15%和16%的参与调查网友“会在某些时候想起看书”或者“阅读期刊、杂志”;

有16%的网友完全依赖于从网络获取资讯和知识,而彻底抛弃了书本。

网络阅读不能代替纸质阅读,决不能抛弃书本,对经典作品以及自己收获较大的作品,必须购买纸

质书籍进行深入阅读。依据现行的网络阅读的内外条件,现在的学生阅读还应以纸质阅读为主。事实上,

纸质阅读扔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在具有使读者进行“深入阅读”之前不能完全

替代纸质阅读!

三、结束语

据统计,2004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9400万人, 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更是高达5.38

亿,其中青少年(10岁~19岁)占比近30%;新世纪的孩子,他们的阅读方式注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对网络阅读这一新生事物取积极面对,采用智慧应对的态度。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吸取信息,完善自

我,创造价值。我们相信,阅读的对象和方式是应该随时代发展而改变。对网络阅读这一新型大脑接受

形式,我们是满怀期待的,相信它必将给人类的进步带来新的动力。网络阅读必然成为新一代的主流阅

读模式,尽早完善网络阅读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坦然面对网络阅读给教学带来的冲击,欣然面对网络阅读给教学带来的实惠,努力提高自己网络阅

读的学习品质,相信网络阅读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噩梦而是福音,“谷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恶魔。”只

要人类遵从“真善美”的法则,网络阅读给我们的只是阅读载体阅读途径的变化。

当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下的网络阅读的硬件软件还不完善,还有很多弊端不能得到解决,

纸质阅读的独特效果不能被取代,我们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接受网络阅读,用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下

的网络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奋苦读、积极思考的品质,那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斯-卡尔.《Google是否让我们越变越傻》[J] J.《大西洋月刊》,2008年7月-8月号

[2]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R.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2012年

作者简介:

张明: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2024年5月7日发(作者:宰父醉巧)

网络阅读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网络阅读蓬勃发展,加速走进学生视野,有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阅读的一些危害,比如

网络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阅读时干扰因素过多;阅读过快,阅读时多蜻蜓点水,静心思考空间太小,

大脑部分功能退化,思想渐渐消失!然后做好积极应对措施,如社会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读者改

善自身的阅读思维,迎接阅读方式的变革,从而获得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网络阅读;纸质阅读;碎阅读;特色图书馆

一、背景

“传统图书业的最后一个堡垒在鲍德思书店穿上战衣加入电子图书大战之后终于也被攻破,谁也不

能再否认,阅读的革命已经成为现实。”是的,谁也不能否认网络阅读正强势向我们走来!

网络阅读可定义为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

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一

种超文本阅读行为。网上阅读最大的好处是省钱、省时间、容量大、查找便捷等。当前的网络阅读已经

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实施的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

网络在线阅读增幅最大达65.2%,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的时间进一步减少,而进行网络阅读

的时间有所增加。截至目前,网络阅读已然超过了图书阅读!

网上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大,人们从已经传统的纸质阅读思维向网络阅读思维转变。人们开始认可并

接受网络阅读,在线浏览在线表达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习惯。

随着网络阅读读者群的扩大,网络阅读的弊端日益彰显。

(一) 网络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交流的内容大部分比较浅显,交流者缺乏责任感。

网络阅读造成浅阅读,浅写作。网络“写手”普遍较为年轻,他们的作品内容多为玄幻(如著名的

幻剑书盟论坛)或情感类(如天涯论坛“情感天地”板块),其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更容易为庞大的

网络受众所亲近、接受。但同时多数网络文学作品思想境界、艺术水准参差不齐,大多仍然停留在“快

餐文学”层面,有些网络作者不到一年就能推出一部长篇作品,想到哪写到哪般地更新,如此速度难免

有粗制滥造之嫌。

(二)网络阅读,损害身体。

过度使用电子阅读设备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一大原因,当前的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比纸质书本更易引

起读者的视觉疲劳。电子阅读设备都存在电子辐射,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对人体的损伤是巨大的。而如

果长时间使用电脑进行网络阅读,更容易引发人体的多样不适,比如肌肉骨骼系统感到疲劳,呼吸系统

感到不适,引发中枢神经失调。

(三)网络阅读硬件影响读者对知识的接受与发扬,网络阅读软件有待升级完善,网络阅读的书库

质量有待提高。

较之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的附带工作过多,开机关机,联网上线,注册,登陆,每一步都需要等待,

结果还会出现死机情况,很多即兴的情趣会在等待中烟消云散。有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往往要等待

更长时间。还常出现正在读的书籍以及相关记录的资料因为阅读设备的问题丢失,这造成了思想的巨大

流失。

“网络上的文学站点,不但很多链接着大量广告,破坏了读书的清淡氛围,而且书的内容也参差

不齐,甚至有凶杀、色情相关内容的,要想从中挑出本好书,需要运气,更需要时间。电子书的整体品

质,还是不如正规出版的纸质图书高。”一位网络阅读者李峰说。网络化境较差,网络阅读过程中易受

不健康思想等干扰、不利于及时写读评。

以网上阅读《红楼梦》为例,搜索《红楼梦》后出现的主要是热点的电影连续剧评论杂侃,然后才

有小说网页,打开小说网页后,又会跳出游戏、广告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打开每一回内容,除了文

字以外,四周环绕的是鲜艳画面、跳跃的广告,甚至常常突然跳出一整个花哨的页面。这些都大大干扰

了阅读,此时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下载下来,下载时又要你注册,注册完还会遇到收费的,于是

要重新找个免费的下载之处,下载完了,你需要再到相关文件夹打开,打开后还会发现有些莫名其妙的

字符,内容和原著相差甚远。

此外,虽说网上阅读资源的无限丰富性,资源搜索便捷,但也常常遇到查到一篇想看的文章而不得

的情况,次数多了,便失去了兴致,失去兴致多了进而演化为失去阅读的兴致,渐渐的,读者在寻找资

料等待阅读中失去自我。

(四)网络阅读对读者最深的危害是:大脑部分功能退化,思想渐渐没了!

网络阅读的一大特色是,资源无限丰富,可在一切都敞开的时候,你又失去了胃口。无所用心本身

就是对阅读者的一种惩罚。你是漂泊在网上的孤船,在汪洋中漫无目的地飘荡,随遇而安。通常意义上

的阅读已经被浏览所代替。需要一个迟疑和等待的过程,这个短暂的瞬间足以摧毁你的信心和耐性。所

以,人们在网上更多的是一扫而过,深入阅读是极为稀有的。在丰富的资源面前,你找寻不到自己真正

想要的思想。

读者的思考方式不受控制地发生转变。在传统的纸质阅读过程中,读者依托有限的文字,展开丰富

而有创见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产生思想。而网络阅读用它强大的知识储量压缩了读者的思考空间,读者

在一个个迅捷的链接中似乎被无形的手牵扯着,无法真正读完一本经典名著,甚至不能耐心读完一篇三

千字的文章,读者的注意力和思想轻易就飘走了。

“网络似乎粉碎了我专注与沉思的能力”“过去我是个深海潜水者,现在我好像踩着滑水板,从海

面上飞驰而过”,美国科技作家卡尔痛苦地陈述自己的遭遇,这其实是“碎阅读”的典型症状。

网络阅读存在的现状是,读者的“海量阅读”变成了虚空虚无的阅读,读者只知道自己多了多少本

书,却不能说清自己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产生了怎样的思想,阅读前是清醒的,阅读后满脑子昏昏的,真

似浆糊一般。“专注”这一成功者的基本特性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渐渐消失,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人能“专

注”地做一件事,那是多么的可怕。

如果网络阅读造成的“碎阅读”状况不能改变,那么网络阅读就不能推广,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

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放任“碎阅读”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没有节制的网络阅读还会改变你的

写作风格,使你不再精雕细刻、苦思冥想。速成式的阅读,最终会使你一无所获。库布里克的黑色预言

是“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如果人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会变成什么,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跳跃式阅读是深层阅读的致命伤,造成思想的缺失,而获得思想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提到“印刷图书让我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

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互联网却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而渐

渐丧失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二、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网络阅读因为它的一些优势迅猛发展,网络阅读将成为大趋势,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网

络阅读的实行方法,尽早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网络阅读的一些弊端是可以通过外界改善的,有些弊端则需要阅读者本身的努力。

(一)研制稳定便捷的网络阅读工具,建立数字图书馆,创造有利于深度阅读的网络阅读环境。

1、研发先进稳定的电子阅读器,减弱对人体的伤害,适应人们的阅读思维习惯,促进人的深入思

考。

2012年亚马逊推出的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阅读器,厚度为9.1毫米,重1.6千克,它可以让

屏幕变成一张“白纸”。它已经满足了人们可以像捧着一本书一样捧着它,站着、坐着、趴着、躺着阅

读。

一本纸质的书,如果我看过了,多少会留下我的痕迹,比如折痕,比如记录,比如因为这本书而发

生的故事,这一切痕迹都会勾起你对这本书的很多思考。而网络的书,你看过了,不能轻易留下你阅读

过程中的点滴。那么还需尽早研制出包含纸质阅读存在的阅读优势在内的阅读软件,阅读器必须具备记

载阅读者情感体验思考经验过程的功能。比如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记录,让读者充分领略纸质阅读带

来的思考乐趣。相信不是只有纸质阅读才能带来“深度阅读”,随着阅读工具的完善,不久的将来网络

阅读一定可以兼备纸质阅读的优势。

2、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解决阅读资源杂乱问题;净化阅读空间,杜绝与阅读内容无关的资

源出现。

社会、学校、家庭需要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网络阅读。

当下,在网络阅读中常常受到网络干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今的网络管理还比较混乱,网络阅

读中链接太杂乱,容易使读者“碎阅读”,这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国家、学校需要尽早依据不

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立特色图书馆,建设网络阅读书库。

此外,还应该鼓励建设家庭或者个人电子图书馆。

还可以参考校内网、QQ空间等优秀网络平台,建立网络阅读交流平台,网络阅读管理老师进行发言

管理引导。研发优秀的专门用于教学网络阅读的服务软件,使阅读批注的操作简单易行。

兴建简洁的和符合纸质阅读思维的操作系统,比如含有评析,相关文章链接,重点语句摘录等空间。

对阅读对象严格把关,净化阅读环境。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

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特色图书馆,比如建设主题阅览室,建立考纲规定的十大名著阅览室,摒弃网络

小说;在网络阅览室里师生读评交流,并可与大家的经典解读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扩大学

生的思维广度。

现行阶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阅读服务,寻找到最佳的阅读路径,减少个体寻找时出现的干

扰因素,比如定制好网站,定制好上网的程序,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操作进入到正常的阅读环境

中。可以注册登记好优秀的网站,收藏好网站,在以后的阅读需求下,只需直接打开就可以进入阅读交

流。

国家免费为在校师生开放“绿色阅读”资源,即无广告、无弹出,页面干净清爽的阅读资源。

(二)在改善网络阅读环境的同时,阅读主体也要提升自身的读书修养,改善网络阅读时的思维习

惯。

阅读的境界还要主观的努力。当下,网络阅读伤身、伤神的危害还没有解决,那么进行网络阅读时,

读者可以设定网络阅读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控以减小伤害。

“读书,对孩子而言,不但是接受知识,还是培养他们踏实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一位叫小棋的孩

子的妈妈如是说。事实上很多读者在进行网络阅读时感觉浮躁,原因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浮躁的不是

读书的方式,而是读书的灵魂。

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资料笔记分类保存,加强网络阅读的抗干扰能力,有意识地进行想象、思考

等思维活动,培养比较固定有利于发展思维的网络阅读习惯,比如写网络读书笔记,这样来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现在的读者多觉得纸质与我们的隔阂小,读起来亲近亲切,但这不是天生的,这源于我们自小所接

受的教育模式,如果孩子自小就能从网络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在将来用电子阅读器阅读时也

会觉得亲切自然,因而有必要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应的时间适应网络阅读。

(三)将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相结合。

当下,网络阅读的弊端一下难以彻底改变,只有和纸质阅读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为教书育

人服务。辩证的说,网络阅读削弱纸质阅读,又促使纸质阅读。比如说网络阅读削弱了读者对经典的理

解,又促使读者购买纸质经典著作进行阅读。

有个现象必须警惕:在厦门网本期所做的“网络时代,你还看书吗?”的主题调查中,近600名网

友参与。其中,仅有15%和16%的参与调查网友“会在某些时候想起看书”或者“阅读期刊、杂志”;

有16%的网友完全依赖于从网络获取资讯和知识,而彻底抛弃了书本。

网络阅读不能代替纸质阅读,决不能抛弃书本,对经典作品以及自己收获较大的作品,必须购买纸

质书籍进行深入阅读。依据现行的网络阅读的内外条件,现在的学生阅读还应以纸质阅读为主。事实上,

纸质阅读扔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在具有使读者进行“深入阅读”之前不能完全

替代纸质阅读!

三、结束语

据统计,2004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9400万人, 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更是高达5.38

亿,其中青少年(10岁~19岁)占比近30%;新世纪的孩子,他们的阅读方式注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对网络阅读这一新生事物取积极面对,采用智慧应对的态度。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吸取信息,完善自

我,创造价值。我们相信,阅读的对象和方式是应该随时代发展而改变。对网络阅读这一新型大脑接受

形式,我们是满怀期待的,相信它必将给人类的进步带来新的动力。网络阅读必然成为新一代的主流阅

读模式,尽早完善网络阅读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坦然面对网络阅读给教学带来的冲击,欣然面对网络阅读给教学带来的实惠,努力提高自己网络阅

读的学习品质,相信网络阅读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噩梦而是福音,“谷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恶魔。”只

要人类遵从“真善美”的法则,网络阅读给我们的只是阅读载体阅读途径的变化。

当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下的网络阅读的硬件软件还不完善,还有很多弊端不能得到解决,

纸质阅读的独特效果不能被取代,我们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接受网络阅读,用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下

的网络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奋苦读、积极思考的品质,那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斯-卡尔.《Google是否让我们越变越傻》[J] J.《大西洋月刊》,2008年7月-8月号

[2]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R.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2012年

作者简介:

张明: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