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发(作者:施妙芙)
高机动雷达密闭式机箱的热设计
赵文; 祝崇辉; 陈松松; 石同武
【期刊名称】《《机械与电子》》
【年(卷),期】2019(037)009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高机动雷达; 密闭式机箱; 热设计; NX8.5
【作 者】赵文; 祝崇辉; 陈松松; 石同武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上海2011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H122; TN957.8
0 引言
近些年来,高机动雷达需要适应各类岛礁环境,面临的热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气
压、湿热、盐雾和霉菌等。雷达作为一个复杂的电子机械设备,其电子设备具有总
功耗高、热流密度大、体积小和重量轻等特点。同时有资料表明,随着电子设备结
温每增加10 ℃,其可靠性就会下降60%[1],这些都给热设计带来了困难。加固
机箱适用于高机动性电子设备平台,要求适用于各类环境,包括岛礁环境。为了实
现电子设备的高可靠性,加固密闭式机箱(以下简称机箱)成为高机动雷达机箱结构
的首选。电子设备安装于机箱内部密闭的空间内,可以实现屏蔽电磁干扰,同时电
子设备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至机箱风冷板,再通过对流换热将机箱风冷板热量带走
[2]。
在此,为了满足某高机动雷达的研制任务要求,开展了机箱的热设计工作,结合热
仿真分析及优化和高温试验验证其散热效果。
1 结构布局
为了满足高机动雷达系统的高温、低压、盐雾和霉菌等热环境条件,同时还需满足
电子设备壳温不超过85 ℃的要求,机箱结构为强迫风冷的密闭式机箱,如图1所
示。机箱上下板内嵌有风冷板,风冷板在机箱面板端设有进风口;机箱背板设有出
风口,在出风口安装轴流风机;机箱左右侧板设有几组外露直翅片,增加机箱自然
对流的散热面积。机箱上下板内侧设有多组卡槽,插件安装于卡槽内,通过楔形锁
紧条与机箱锁紧,实现插件与机箱的固连。PCB板上元器件的热量传导至插件冷
板,再传导至机箱,机箱再通过风冷板与冷空气进行强迫对流换热将热量带走。在
整个热循环过程中,机箱内插件不与外部环境接触,避免了盐雾、霉菌和潮湿空气
等恶劣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同时在机箱背部的电连接器和机箱前面板等位置做
密封处理,让插件与外部环境达到气密隔离[3]。
图1 机箱结构(隐藏前面板)
整个机箱内的热流传递路径如图2所示。在这个路径中热阻主要有:电子设备与
插件冷板之间通常贴有铟泊或导热垫,让二者紧密接触,从而控制和降低接触热阻;
插件与机箱通过楔形锁紧条,让二者紧密接触,考虑到插件需要经常插拔,不能贴
上导热垫,且插件边缘需要进行硫酸阳极氧化以达到耐磨防护,这让二者之间的接
触热阻不能忽略;冷空气流经机箱风冷板发生强迫对流换热时的对流热阻。在整个
机箱的热设计中,控制或降低后2项热阻成为机箱热设计的关键。
图2 机箱内热流传递路径
2 热设计
机箱内共有8个插件,总热耗为280 W,在环境温度为55 ℃时,插件壳温不高
于85 ℃。考虑到热量集中效应,将电源插件放置在最边缘;2个热流密度最高的
插件之间空出2组卡槽,如图1所示。
2.1 插件冷板的设计
插件冷板均采用铝合金-6061材料,导热系数198 W/(m·K)。插件冷板的主要作
用为提高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热传导作用,即将电子设备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插件
冷板两侧,避免热量堆积效应,引发电子设备过热;防护和固定作用,即电子设备
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插件冷板上,提高插件的力学性能,与机箱装配达到与外界空气
隔绝的目的。
考虑到散热方式为强迫对流,对每个插件的热流密度进行复核计算,其中数字信号
插件、数据存储插件最大热流密度分别为2 W/cm2,6 W/cm2。数据存储插件最
大热流密度大于5 W/cm2,不可采取风冷的散热模式,在其插件冷板内部布置热
管,如图3所示,将局部大热耗迅速传导至冷板各处,达到降低热流密度的效果
[4-5]。
图3 数据存储插件冷板
2.2 插件冷板与机箱之间的接触热阻
插件通过楔形锁紧条固定安装在机箱导轨内,安装结构如图4所示。两者之间接
触的表面很难完全贴合或理想光滑,即为不完全贴合接触面,因此热传导的过程中
必然存在接触热阻。不完全贴合接触面的接触热阻Rj主要由微接触热阻Rs、宏接
触热阻RL、微间隙热阻Rg和宏间隙热阻RG决定[6],具体公式为
(1)
图4 插件安装结构
接触界面热流量公式为
Q=KcAa(t1-t2)
(2)
Q为热流量;Kc为接触传热系数;Aa为近似接触面积;t1,t2分别为表面1和
表面2接触界面的温度。
虽然对相同结构的接触热阻可以根据稳态热导率测试标准ASTM D5470,测得
Rj=0.000 246 K·m2/W,但在工程中很难确定接触面积Aa的值,无法定量计算
出接触面之间的温差。故为了减少接触热阻,可提高接触界面表面的平面度、清洁
度和界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根据现有类似相同结构及热流量实测出接触界面温差为
3 ℃,可以作为下一步热设计的经验参考值,此值可根据后续试验测试进行修正。
2.3 机箱风冷板设计
强迫对流换热公式为
Q=hA(ts-ta)
(3)
Q为机箱内的热负荷;h为对流换热系数,按照经验值估算为45 W/(m2·K);ts
为冷板翅片温度;ta为流经冷板翅片空气的温度。
在工程经验中,取ts-ta为20 ℃,计算出将机箱内热量带走所必需的冷板翅片面
积A=0.311 m2。根据机箱结构布局,分为上下2块风冷板,考虑设计冗余量,
可初步设定翅片长度为200 mm,高度为9.5 mm,厚度为1 mm,翅片间距为
2.5 mm,共有翅片100组。
2.4 风机选型及布局
传热平衡方程为
Q=cpρQv(Tout-Tin)
(4)
Q为机箱内的热负荷;cp为空气比热容,当温度为55 ℃时,取1 005 J/(kg·K);
ρ为空气密度,取1.076 kg/m3;Tout为出口空气温度;Tin为进口空气温度。
在工程经验中,取Tout-Tin为10 ℃,计算出将机箱内热量带走所必需的通风量
为93.2 m3/h。考虑设计30%冗余量,机箱所需通风量为120 m3/h。根据机箱
的外部尺寸要求,单侧通风量为60 m3/h,因此采用4个EBM-papst 3656并联
方式排布,如图1所示。
3 热仿真优化
机箱、插件三维设计都采用NX8.5,在此基础上直接采用NX8.5高级仿真模块中
的NX THERMAL/FLOW求解器,应用耦合热流分析类型对机箱进行整体热仿真,
环境温度为55 ℃,将风机EBM-papst 3656的风扇曲线作为出口流的边界条件
[7]。
将机箱风冷板、插件冷板单独出来,再对机箱和插件PCB、冷板模型进行理想化
几何体设计,合理简化,生成符合在CAE环境下满足热分析要求的CAD模型。
在插件冷板与机箱导轨间设定界面热阻,将热负荷加载于各电子设备上。设定机箱
壳体温度80 ℃为目标值,将机箱风冷板翅片的厚度、翅片组数作为设计变量值,
进行热流耦合仿真优化。
当仿真优化报错时,在保持风机长宽方向尺寸的条件下,即保证机箱整体安装空间
尺寸的条件下,选用EBM-papst AC3200 JH风机的风扇曲线作为出口流的边界
条件,再次进行仿真优化。
机箱温度云图如图5所示。
图5 机箱温度云图
在冷板翅片厚度0.5 mm和间距2.5 mm的条件下,机箱内壳温最高出现在数字
信号插件上,温度为79.58 ℃,低于85 ℃的设计要求。机箱的风道阻力为100
Pa,4个风机并联排放通风量为240 m3/h。
4 高温试验
将机箱放置于55 ℃的环境试验箱中,机箱稳定工作4 h达到热平衡后,采用红外
线测温仪、热电偶2种方式配合进行测温。分别对2种风机进行测试,各个插件
最高壳温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种风机都能满足热设计要求;在使用
风机EBM-papst AC3200 JH条件下,最高壳温有明显改善,与仿真结果的趋势
相同,两者最高壳温也相近。并测量各插件楔形锁紧条两边接触面的温度,计算出
差值为2.2~3.2 ℃之间,经验值3 ℃也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表1 高温试验插件壳温测试结果 ℃插件位号插件最高壳温风机型号EBM-papst
3656风机型号EBM-papst AC3200
JHA179.872.5A280.671.3A375.771.1A483.279.7A580.172.6A669.565.5A768.
365.0A872.767.2
5 结束语
为了满足高机动雷达电子设备所处恶劣的热环境条件,对加固机箱进行了密封式外
部强迫风冷方案的热设计工作。通过热设计计算和热流密度分析,合理对高热流密
度的插件冷板布置热管,再结合工程经验值选取合适的风机;结合热仿真优化分析,
优化机箱风冷板参数和风机型号,最后通过高温试验测试验证,表明该方案可以满
足电子设备壳温低于85 ℃的设计要求。同时该密闭机箱通过盖板与箱体之间的密
封措施,实现电磁屏蔽性能,使机箱内电子设备能在较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该方法可提高加固机箱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解决机箱在整体结构布局中的局限
性。与此同时,若机箱风冷板换成水冷板,可以为更高热流密度的电子设备提供散
热需求。可见该方法为后续各类密闭机箱的热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Nelson L A, Sekhon K S, Fritz J heat pipe cool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Heat Pipe Conference,1978: 373-376.
[2] 段生记,张敏强.电子机箱抗恶劣环境热设计方法[C]//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太原: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349-355.
[3] 张小旭.一种全密闭电子设备机箱的热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8,48(5):424-427.
[4] 陈登瑞,姜笃山,赵文虎.某高热密度密闭机箱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3,29(3):5-7,20.
[5] 刘汉涛,仝志辉, 王艳华,等.密封机箱内电子元器件及热管冷却的热设计[J].流体机械,2016,44(6):
72-75.
[6] 赵惇殳.电子设备热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 沈春根,聂文武,裴宏杰,等.UG NX8.5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
2024年5月8日发(作者:施妙芙)
高机动雷达密闭式机箱的热设计
赵文; 祝崇辉; 陈松松; 石同武
【期刊名称】《《机械与电子》》
【年(卷),期】2019(037)009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高机动雷达; 密闭式机箱; 热设计; NX8.5
【作 者】赵文; 祝崇辉; 陈松松; 石同武
【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上海2011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H122; TN957.8
0 引言
近些年来,高机动雷达需要适应各类岛礁环境,面临的热环境条件包括高温、低气
压、湿热、盐雾和霉菌等。雷达作为一个复杂的电子机械设备,其电子设备具有总
功耗高、热流密度大、体积小和重量轻等特点。同时有资料表明,随着电子设备结
温每增加10 ℃,其可靠性就会下降60%[1],这些都给热设计带来了困难。加固
机箱适用于高机动性电子设备平台,要求适用于各类环境,包括岛礁环境。为了实
现电子设备的高可靠性,加固密闭式机箱(以下简称机箱)成为高机动雷达机箱结构
的首选。电子设备安装于机箱内部密闭的空间内,可以实现屏蔽电磁干扰,同时电
子设备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至机箱风冷板,再通过对流换热将机箱风冷板热量带走
[2]。
在此,为了满足某高机动雷达的研制任务要求,开展了机箱的热设计工作,结合热
仿真分析及优化和高温试验验证其散热效果。
1 结构布局
为了满足高机动雷达系统的高温、低压、盐雾和霉菌等热环境条件,同时还需满足
电子设备壳温不超过85 ℃的要求,机箱结构为强迫风冷的密闭式机箱,如图1所
示。机箱上下板内嵌有风冷板,风冷板在机箱面板端设有进风口;机箱背板设有出
风口,在出风口安装轴流风机;机箱左右侧板设有几组外露直翅片,增加机箱自然
对流的散热面积。机箱上下板内侧设有多组卡槽,插件安装于卡槽内,通过楔形锁
紧条与机箱锁紧,实现插件与机箱的固连。PCB板上元器件的热量传导至插件冷
板,再传导至机箱,机箱再通过风冷板与冷空气进行强迫对流换热将热量带走。在
整个热循环过程中,机箱内插件不与外部环境接触,避免了盐雾、霉菌和潮湿空气
等恶劣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同时在机箱背部的电连接器和机箱前面板等位置做
密封处理,让插件与外部环境达到气密隔离[3]。
图1 机箱结构(隐藏前面板)
整个机箱内的热流传递路径如图2所示。在这个路径中热阻主要有:电子设备与
插件冷板之间通常贴有铟泊或导热垫,让二者紧密接触,从而控制和降低接触热阻;
插件与机箱通过楔形锁紧条,让二者紧密接触,考虑到插件需要经常插拔,不能贴
上导热垫,且插件边缘需要进行硫酸阳极氧化以达到耐磨防护,这让二者之间的接
触热阻不能忽略;冷空气流经机箱风冷板发生强迫对流换热时的对流热阻。在整个
机箱的热设计中,控制或降低后2项热阻成为机箱热设计的关键。
图2 机箱内热流传递路径
2 热设计
机箱内共有8个插件,总热耗为280 W,在环境温度为55 ℃时,插件壳温不高
于85 ℃。考虑到热量集中效应,将电源插件放置在最边缘;2个热流密度最高的
插件之间空出2组卡槽,如图1所示。
2.1 插件冷板的设计
插件冷板均采用铝合金-6061材料,导热系数198 W/(m·K)。插件冷板的主要作
用为提高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热传导作用,即将电子设备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插件
冷板两侧,避免热量堆积效应,引发电子设备过热;防护和固定作用,即电子设备
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插件冷板上,提高插件的力学性能,与机箱装配达到与外界空气
隔绝的目的。
考虑到散热方式为强迫对流,对每个插件的热流密度进行复核计算,其中数字信号
插件、数据存储插件最大热流密度分别为2 W/cm2,6 W/cm2。数据存储插件最
大热流密度大于5 W/cm2,不可采取风冷的散热模式,在其插件冷板内部布置热
管,如图3所示,将局部大热耗迅速传导至冷板各处,达到降低热流密度的效果
[4-5]。
图3 数据存储插件冷板
2.2 插件冷板与机箱之间的接触热阻
插件通过楔形锁紧条固定安装在机箱导轨内,安装结构如图4所示。两者之间接
触的表面很难完全贴合或理想光滑,即为不完全贴合接触面,因此热传导的过程中
必然存在接触热阻。不完全贴合接触面的接触热阻Rj主要由微接触热阻Rs、宏接
触热阻RL、微间隙热阻Rg和宏间隙热阻RG决定[6],具体公式为
(1)
图4 插件安装结构
接触界面热流量公式为
Q=KcAa(t1-t2)
(2)
Q为热流量;Kc为接触传热系数;Aa为近似接触面积;t1,t2分别为表面1和
表面2接触界面的温度。
虽然对相同结构的接触热阻可以根据稳态热导率测试标准ASTM D5470,测得
Rj=0.000 246 K·m2/W,但在工程中很难确定接触面积Aa的值,无法定量计算
出接触面之间的温差。故为了减少接触热阻,可提高接触界面表面的平面度、清洁
度和界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根据现有类似相同结构及热流量实测出接触界面温差为
3 ℃,可以作为下一步热设计的经验参考值,此值可根据后续试验测试进行修正。
2.3 机箱风冷板设计
强迫对流换热公式为
Q=hA(ts-ta)
(3)
Q为机箱内的热负荷;h为对流换热系数,按照经验值估算为45 W/(m2·K);ts
为冷板翅片温度;ta为流经冷板翅片空气的温度。
在工程经验中,取ts-ta为20 ℃,计算出将机箱内热量带走所必需的冷板翅片面
积A=0.311 m2。根据机箱结构布局,分为上下2块风冷板,考虑设计冗余量,
可初步设定翅片长度为200 mm,高度为9.5 mm,厚度为1 mm,翅片间距为
2.5 mm,共有翅片100组。
2.4 风机选型及布局
传热平衡方程为
Q=cpρQv(Tout-Tin)
(4)
Q为机箱内的热负荷;cp为空气比热容,当温度为55 ℃时,取1 005 J/(kg·K);
ρ为空气密度,取1.076 kg/m3;Tout为出口空气温度;Tin为进口空气温度。
在工程经验中,取Tout-Tin为10 ℃,计算出将机箱内热量带走所必需的通风量
为93.2 m3/h。考虑设计30%冗余量,机箱所需通风量为120 m3/h。根据机箱
的外部尺寸要求,单侧通风量为60 m3/h,因此采用4个EBM-papst 3656并联
方式排布,如图1所示。
3 热仿真优化
机箱、插件三维设计都采用NX8.5,在此基础上直接采用NX8.5高级仿真模块中
的NX THERMAL/FLOW求解器,应用耦合热流分析类型对机箱进行整体热仿真,
环境温度为55 ℃,将风机EBM-papst 3656的风扇曲线作为出口流的边界条件
[7]。
将机箱风冷板、插件冷板单独出来,再对机箱和插件PCB、冷板模型进行理想化
几何体设计,合理简化,生成符合在CAE环境下满足热分析要求的CAD模型。
在插件冷板与机箱导轨间设定界面热阻,将热负荷加载于各电子设备上。设定机箱
壳体温度80 ℃为目标值,将机箱风冷板翅片的厚度、翅片组数作为设计变量值,
进行热流耦合仿真优化。
当仿真优化报错时,在保持风机长宽方向尺寸的条件下,即保证机箱整体安装空间
尺寸的条件下,选用EBM-papst AC3200 JH风机的风扇曲线作为出口流的边界
条件,再次进行仿真优化。
机箱温度云图如图5所示。
图5 机箱温度云图
在冷板翅片厚度0.5 mm和间距2.5 mm的条件下,机箱内壳温最高出现在数字
信号插件上,温度为79.58 ℃,低于85 ℃的设计要求。机箱的风道阻力为100
Pa,4个风机并联排放通风量为240 m3/h。
4 高温试验
将机箱放置于55 ℃的环境试验箱中,机箱稳定工作4 h达到热平衡后,采用红外
线测温仪、热电偶2种方式配合进行测温。分别对2种风机进行测试,各个插件
最高壳温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种风机都能满足热设计要求;在使用
风机EBM-papst AC3200 JH条件下,最高壳温有明显改善,与仿真结果的趋势
相同,两者最高壳温也相近。并测量各插件楔形锁紧条两边接触面的温度,计算出
差值为2.2~3.2 ℃之间,经验值3 ℃也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表1 高温试验插件壳温测试结果 ℃插件位号插件最高壳温风机型号EBM-papst
3656风机型号EBM-papst AC3200
JHA179.872.5A280.671.3A375.771.1A483.279.7A580.172.6A669.565.5A768.
365.0A872.767.2
5 结束语
为了满足高机动雷达电子设备所处恶劣的热环境条件,对加固机箱进行了密封式外
部强迫风冷方案的热设计工作。通过热设计计算和热流密度分析,合理对高热流密
度的插件冷板布置热管,再结合工程经验值选取合适的风机;结合热仿真优化分析,
优化机箱风冷板参数和风机型号,最后通过高温试验测试验证,表明该方案可以满
足电子设备壳温低于85 ℃的设计要求。同时该密闭机箱通过盖板与箱体之间的密
封措施,实现电磁屏蔽性能,使机箱内电子设备能在较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该方法可提高加固机箱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解决机箱在整体结构布局中的局限
性。与此同时,若机箱风冷板换成水冷板,可以为更高热流密度的电子设备提供散
热需求。可见该方法为后续各类密闭机箱的热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Nelson L A, Sekhon K S, Fritz J heat pipe cool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Heat Pipe Conference,1978: 373-376.
[2] 段生记,张敏强.电子机箱抗恶劣环境热设计方法[C]//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太原: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349-355.
[3] 张小旭.一种全密闭电子设备机箱的热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8,48(5):424-427.
[4] 陈登瑞,姜笃山,赵文虎.某高热密度密闭机箱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3,29(3):5-7,20.
[5] 刘汉涛,仝志辉, 王艳华,等.密封机箱内电子元器件及热管冷却的热设计[J].流体机械,2016,44(6):
72-75.
[6] 赵惇殳.电子设备热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 沈春根,聂文武,裴宏杰,等.UG NX8.5有限元分析入门与实例精讲[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