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析山蝶)
电力电子设备常用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分析
1 引言
随着电子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体积趋于微型化,系统趋于复杂化,
高热密度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高热密度的需求,风扇、散热
器等传统的散热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新颖高效的散热方法层出不穷。在众多散热
方式面前,区分各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从而选择既经济又可靠的散热方法成
为设计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风冷和水冷两种常用的散热方式,综合国
内外文献中对这两种散热方式的研究结果,总结出这两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
为热设计人员选择经济合理的散热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2 各种传热方式的传热能力分析
各种传热方式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如附表所示
[1]
。对空气而言,自然风冷时的传
热系数是很低的,最大为10w/(mk),如果散热器表面与空气的温差为50℃,每
平方厘米散热面积上空气带走的热量最多为0.05w。传热能力最强的传热方式是
具有相变的换热过程,水的相变过程换热系数的量级为10
3
~10
4
。热管的传热能
力之所以很大,就是因为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传热过程都是相变传热。
附表 各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
2
文献[2]给出了根据散热体积和热阻选择散热方式的参考依据,如图1所示。例
如对于热阻要求为0.01℃/w的散热方式,如果体积限制在1000 in
3
(1in
3
=16.4
cm
3
),可以选择风冷散热方式,但必须配备高效的风冷散热器;而如果体积限
制在10 in
3
,只能选择水冷的散热方式。
图1 散热体积与热阻的大致关系
3 风冷
风冷散热方式成本低,可靠性高,但由于散热能力小,只适用于散热功率小而散
热空间大的情况下。目前风冷散热器的研究热点是将热管与散热器翅片集成在一
起,利用热管的高传热能力,将热量均匀地传输到翅片表面,提高翅片表面温度
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其散热效率。
空气强制对流冷却方式是目前电力电子元件常用的散热方式,其普通结构是散热
器加风扇的形式。该结构虽然实施方便,成本较低,但其散热能力有限。以int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析山蝶)
电力电子设备常用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分析
1 引言
随着电子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体积趋于微型化,系统趋于复杂化,
高热密度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高热密度的需求,风扇、散热
器等传统的散热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新颖高效的散热方法层出不穷。在众多散热
方式面前,区分各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从而选择既经济又可靠的散热方法成
为设计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风冷和水冷两种常用的散热方式,综合国
内外文献中对这两种散热方式的研究结果,总结出这两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
为热设计人员选择经济合理的散热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2 各种传热方式的传热能力分析
各种传热方式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如附表所示
[1]
。对空气而言,自然风冷时的传
热系数是很低的,最大为10w/(mk),如果散热器表面与空气的温差为50℃,每
平方厘米散热面积上空气带走的热量最多为0.05w。传热能力最强的传热方式是
具有相变的换热过程,水的相变过程换热系数的量级为10
3
~10
4
。热管的传热能
力之所以很大,就是因为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传热过程都是相变传热。
附表 各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
2
文献[2]给出了根据散热体积和热阻选择散热方式的参考依据,如图1所示。例
如对于热阻要求为0.01℃/w的散热方式,如果体积限制在1000 in
3
(1in
3
=16.4
cm
3
),可以选择风冷散热方式,但必须配备高效的风冷散热器;而如果体积限
制在10 in
3
,只能选择水冷的散热方式。
图1 散热体积与热阻的大致关系
3 风冷
风冷散热方式成本低,可靠性高,但由于散热能力小,只适用于散热功率小而散
热空间大的情况下。目前风冷散热器的研究热点是将热管与散热器翅片集成在一
起,利用热管的高传热能力,将热量均匀地传输到翅片表面,提高翅片表面温度
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其散热效率。
空气强制对流冷却方式是目前电力电子元件常用的散热方式,其普通结构是散热
器加风扇的形式。该结构虽然实施方便,成本较低,但其散热能力有限。以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