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谈翠)
Technology Analysis
技术分析
梁 建
DCW
5G URLLC应用场景中低时延、高可靠关键技术分析
(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在概述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类型及URLLC业务时延要求的基础上,对传输网URLLC关键技术和核心网
摘要:
URLLC关键技术展开分析,面向不同的URLLC业务应用场景,制定不同的技术组合方案,以优化5G URLLC网络应用,为运营
商降低5G网络时延和提高可靠性提供技术参考。
5G;URLLC场景;低时延;高可靠
关键词:
10.3969/.1672-7274.2023.07.027
doi:
TN
929.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码
:1672-7274(2023)07-
0089
-03
中图分类号: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with Low Delay and High Reliability in 5G
Application URLLC Scenarios
LIANG Jian
(Shanxi Inform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aiyuan 03001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5G end-to-end Transmission delay types and URLLC service dela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URLLC and core network URLLC, and
develops different technology combination schemes for different URLLC service application scenarios to optimize 5G
URLLC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operators' 5G dela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 5G; URLLC scenario; low latency; high reliability
1 网络时延及URLLC关键技术概述
1.1 网络时延
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包括单向时延和双向时
延两种。其中,单向时延指信息从发送方发出后传输
至接收方所需要的时间,业务端至端时延便属于这
种情况;双向时延指信息从发送方发出并到达接
收方后,接收方再发送信息给发送方所需要的全部
时间。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的IMT—2020将
URLLC业务时延定义为用户面时延,即指终端发送
用户数据对应的时间延迟
[1]
。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
控制面时延,即手机注册网络或状态转换对应的信令
流程耗时。5G端到端传输时延具体见图1。
PDCP层和终端PDCP层间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其
值与资源调度、混合重传、基站及终端处理时间等有
关。而基站和终端的处理时间主要受数据分组、设备
处理能力等的影响,通过优化传输分组、编码及改善
芯片处理能力,能大幅降低相应时延。
1.2 URLLC关键技术概述
图1 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
由图1可知,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主要包括
空口时延、互联网时延和非接入层时延等部分。限于
篇幅,本文仅分析空口时延。所谓空口时延指基站侧
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中的URLLC应用场景要
求空口时延应在1 ms以内,可靠性在99.999%以上。网
络制式和子载波间隔是影响5G网络业务时延的主要方
面。就网络制式方面来看,5G技术对FDD和TDD等方
式均较为支持,其中FDD方式所承受的上下行转换时隙
的影响程度微乎其微,比TDD方式低时延的性能优势
更加明显。而从子载波间隔的
角度看,5G网络在FR1频段可
支持15 kHz、30 kHz、60 kHz
等业务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
隔,但是在FR2频段则只支持
60 kHz、120 kHz两种业务信
道子载波间隔,网络低时延优势
也更为凸显。
为切实降低URLLC应用场景中5G网络时延,
设计者提出多种对上下行链路均适用的思路,包括
数字通信世界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89
技术
分析
IGITCW
Technology Analysis
以下方面:一是对网路传输中时域符号上、下行数据
调度传输实施非时隙调度;二是具备较高优先级的
URLLC业务对具备较低优先级业务的下行链路空口
资源实施挤占,进而达到业务数据优先传输以及对
下行资源加强复用的优化目的;三是优先级较高的
URLLC业务能占用优先级较低业务的上行链路空口
资源而优先传输业务数据的上行资源复用;四是通过
网络对上行空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对所形成的
上行业务无须再分配至网络中相应资源,只要求将信
令交互方面的强度降低,同时尽可能多的引入上行免
授权调度时延。
为增强空口可靠性,应暂时忽略频谱效率,通过
冗余传输或低码率提升空口时延可靠性。通过以下技
术达到增强业务信道可靠性的操作目的:一是通过支
持π/2BPSK或更低码率的操作,促使调制编码强化的
处理;二是始终依靠物理层实现数据重复传输,也就
是充分依靠不同冗余版本达到在物理层支持业务数
据重复传输的目的,进而获得较大的合并增益,同时
提升业务可靠性。
表1 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5G时延可靠性要求
应用
场景
可靠性
%
时延
端至端时延5 ms;
空口时延3 ms
数据
分组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100 Byte分组
传输
模型
FTP模型
固定周期模
间隔为0.845 ms
99.9999
配电
应用
99.999
端至端时延15 ms;
空口时延8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250 Byte分组
型,数据到达
固定周期模
间隔为2 ms
工厂
自动化
99.9999
端至端时延2 ms;
空口时延1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32 Byte分组
型,数据到达
FTP模型或到达
率各异的固定
周期模型
FTP模型或到达
率各异的固定
周期模型
32 Byte和200 Byte
AR/VR
等R15
允许用
例
99.9
99.999
的空口时延为1 ms
和4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分组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Byte分组
200 Byte和32 Byte
空口时延7 ms10 KByte和4 096
上行数据按5 220
99.999
运输
通信
99.999
端至端时延5 ms;
空口时延3 ms
Byte分组,速率为2.5
Mbps;上行数据按
2 083 Byte分组,速
率为1.0 Mbps
远程驾驶
端至端时延10 ms;
空口时延7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1 370 Byte分组,速
率为1.1 Mbps
智能运输
2 URLLC业务时延要求
按照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的IMT—2020
标准,对于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空口时延应控制在1
ms,端至端时延则应达到毫秒级。基于此,第三代合
作计划开始分析5G网络需求,将针对低时延通信业务
用户的5G网络时延要求具体为1 ms的双向时延,上行
和下行均为0.5 ms。
结合具体业务特征,第三代合作计划在R16协议
的TR38.824中提出5G网络时延定义和可靠性要求,展
开低时延业务典型应用需求评估。具体内容见表1。
部,并在常规流程中叠加超低时延转发流程,通过资
源之间的协调配合,达到以超低时延转发特定业务的
目的,降低5GURLLC应用场景中的传输网转发时延。
二是层3VPN边缘部署。5G网络除要求提升基站
密度外,还对站间协同有较高要求,所对应的站间流
量带宽需求和交互频率相应较高。在接入层中下沉部
署传输网层3VPN,以简化流量迂回路径,缩短传输距
离,降低设备跳数,达到就近转发流量,降低站间交
互时延的目的。
4 核心网URLLC关键技术
5G核心网采用服务化架构设计思路,通过服务
化、模块化、软件化的方式搭建核心网,不同核心网具
备相对独立的网元功能,可以说网元的改变、增减对
整体架构无影响。在5GURLLC应用场景中,可从硬件
部署和软件功能两个方面展开高可靠、低时延部署。
3 传输网URLLC关键技术
传输网时延由设备转发时延和光纤传输时延两部
分构成,接入设备和核心设备转发时延一般不超0.015
ms和0.03 ms;光纤传输时延为0.005 ms/km。无线基
站至汇聚机房和核心机房的时延分别为0.32 ms和2.38
ms,光纤传输时延在总时延中占94.2%。所以,应缩短
URLLC应用场景中传输路径光纤长度,并结合MEC
对核心网UPF进行下沉部署。为降低传输设备转发时
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分组设备低时延转发。考虑到传输网业务传
输时延性能主要受分组设备转发时延的影响,当前分
组设备虽已具备较低的转发时延
[2]
,但仍存在一定优
4.1 高可靠方案
为确保5GURLLC应用场景中业务高可靠性,可
以借助不同基站以及不同的UPF,进而在网络中建立
起至少2个PDU冗余会话链路,从而为用户面提供相
对独立和稳定的传输路径,其中,数据包复制及冗余
数据包检测等任务由应用层完成。
通过构建业务数据冗余传输路径,将2个隧道部
署于接入网基站和锚点UPF之间,同时与1个单独PDU
会话关联,以实现双核心网隧道备份,提升隧道数据
化空间。将专用时延敏感调度模块添加进分组设备内
90
DIGITCW
2023.0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nology Analysis
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PSA UPF以及SMF中相异的
路由信息只能通过隧道信息予以提供,依据优化后的
网络部署达到该类路由信息向相对独立传输层映射的
5QI、NG-RAN节点能力进行SMF冗余传输,则传输指
数据网络所接收的锚点UPF至QoS流的下行数据包,
必须复制数据包,同时分配GTP-U冗余传输序号。
令必须通过PSA UPF和NG-RAN执行。其中,对于从
目的。在构建5GURLLC应用场景的QoS流时,若基于
技术分析
关机制界定,因此,5G网络拥有比4G网络更好的边缘
计算支持功能。当前,5G网络仅支持连续性保证及本
地分流等边缘计算功能,在URLLC应用场景中边缘
计算功能的实施则需要路由快速转发、低时延高效处
理、用户面增强等的支持。
DCW
4.2.4 QoS处理
4.2 低时延方案
4.2.1 转发和控制分离
5G核心网具备网元自治功能,用户面信令和控制
面信令均不会发生交叠,只在控制及转发等基本模式
下以数据报文形式达到控制协议转发,以及数据包检
测、转发,用量上报的目的,最终完成QoS及接入等任
地配置,由SMF网元直接生成规则,随即发送至UPF,
为向辅助支持业务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业务保
障,第三代合作计划提出基于时延的GBR类型,并进
行5QI和业务服务质量映射方式的设计,具体见表2。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垂直行业5QI标准及映射数据包时
延、数据量、误包率等重新进行界定
[3]
。依据所构建的
PDU会话,基站可进行5QI资源调度,为通信业务提供
高可靠、低时延保证。
表2 5QI和业务服务质量映射方式
最大数据
量/Byte
258
1 345
1 345
258
默认
优先级
20
22
24
21
5QI
83
84
85
86
包时
延/ms
10
10
30
5
误包率
%
10
-4
10
10
-4
-5
务。基于PCF所提供的5GURLLC应用场景策略以及本
为端至端通信时延和可靠传输提供保障。
默认时间
窗均值/ms
2 000
2 000
2 000
2 000
典型
业务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
智慧交通
电力供应分发
4.2.2 网元功能下沉
10
-5
UPF网元部署位置是影响5G基站至核心网UPF
间数据传输时延的主要因素,当前,运营商可在整个
通信云中选择UPF部署位置,且所选择的部署位置越
高,覆盖面也越广,但是UPF和基站间的网络时延会相
应增大。为降低5GURLLC应用场景中的时延,必须缩
短UPF和基站之间的光纤传输长度,控制设备转发跳
数,降低汇聚网元数。具体而言,可通过下沉部署,缩
短UPF和基站间的物理传输距离,降低拥塞发生的可
能性。出于满足URLLC应用场景中信令处理需求方面
在进行业务调度处理时,必须在PSA UPF和终
端间设置数据包时延QoS监控模块,对无线空口、无
线基站、上下行数据包时延等进行监控。其中,由NG-
RAN对无线空口时延进行监控;在QoS流级别进行无
线基站时延控制;结合监测结果,灵活调整URLLC应
用场景中低时延控制策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URLLC应用场景可助力运营商开启
垂直行业业务,也象征着无线网络在追求扩容、增大
连接数等的过程中,对可靠性、时延等网络指标展开
进一步研究。第三代合作计划R16标准的冻结标志着
URLLC设计的完成以及5G URLLC网络开始转向商
用,但URLLC设备的成熟和完善部署仍需要时间,在
这一过程中URLLC业务仍需借助R15标准设备承载。
因受到光纤传输所引起的时延限制,在URLLC应用
的初期仍以点状分布场景为主。本文对5GURLLC应
用场景中端至端高可靠、低时延关键技术的分析,可
为URLLC网络测试及部署提供一些思路。■
控制面网元,以达到共平台部署虚拟化网元和MEC业
令回传情况的发生,确保信令实时交互处理。
的考虑,应在边缘云平台下沉部署UPF和AMF、SMF
务的目的,防止传输时延及承载网拥塞影响控制面信
出于在URLLC应用场景中对控制面信令实时处理
方面的目的,必须在极端场景中在边缘云平台同时部署
和安排AMF、SMF控制面网元以及UPF共同下沉,以达
到将SMF、UPF等虚拟化网元以及MEC业务在同一传
输平台部署的操作目的。通过这种下沉部署,确保信令
能按照传输指令要求实时交互处理。核心网元功能的
下沉还会使网元覆盖范围受限,为避免这种现象,必须
改造低层级机房,这必然会使5G网络建造成本增大。
参考文献
[1] 黎卓芳,刘慧敏,解博森.5G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标准现状及产业进展[J].
[2] 刘珊,黄蓉,王友祥.5G URLLC技术应用[J].移动通信,2022(2):55-60.
[3] 丰雷,谢坤宜,朱亮,等.面向电网业务质量保障的5G高可靠低时延通
信资源调度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12):3418-3426.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4):37-42.
4.2.3 边缘计算
5G网络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对边缘计算功
能支持的可能性,并采用上行分离器分流上行数据、
触发数据分流、用户面上报、数据网络本地接入等相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数字通信世界
91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谈翠)
Technology Analysis
技术分析
梁 建
DCW
5G URLLC应用场景中低时延、高可靠关键技术分析
(山西信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在概述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类型及URLLC业务时延要求的基础上,对传输网URLLC关键技术和核心网
摘要:
URLLC关键技术展开分析,面向不同的URLLC业务应用场景,制定不同的技术组合方案,以优化5G URLLC网络应用,为运营
商降低5G网络时延和提高可靠性提供技术参考。
5G;URLLC场景;低时延;高可靠
关键词:
10.3969/.1672-7274.2023.07.027
doi:
TN
929.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码
:1672-7274(2023)07-
0089
-03
中图分类号: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with Low Delay and High Reliability in 5G
Application URLLC Scenarios
LIANG Jian
(Shanxi Inform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aiyuan 03001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5G end-to-end Transmission delay types and URLLC service dela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URLLC and core network URLLC, and
develops different technology combination schemes for different URLLC service application scenarios to optimize 5G
URLLC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operators' 5G dela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 5G; URLLC scenario; low latency; high reliability
1 网络时延及URLLC关键技术概述
1.1 网络时延
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包括单向时延和双向时
延两种。其中,单向时延指信息从发送方发出后传输
至接收方所需要的时间,业务端至端时延便属于这
种情况;双向时延指信息从发送方发出并到达接
收方后,接收方再发送信息给发送方所需要的全部
时间。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的IMT—2020将
URLLC业务时延定义为用户面时延,即指终端发送
用户数据对应的时间延迟
[1]
。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
控制面时延,即手机注册网络或状态转换对应的信令
流程耗时。5G端到端传输时延具体见图1。
PDCP层和终端PDCP层间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其
值与资源调度、混合重传、基站及终端处理时间等有
关。而基站和终端的处理时间主要受数据分组、设备
处理能力等的影响,通过优化传输分组、编码及改善
芯片处理能力,能大幅降低相应时延。
1.2 URLLC关键技术概述
图1 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
由图1可知,5G网络端到端传输时延主要包括
空口时延、互联网时延和非接入层时延等部分。限于
篇幅,本文仅分析空口时延。所谓空口时延指基站侧
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中的URLLC应用场景要
求空口时延应在1 ms以内,可靠性在99.999%以上。网
络制式和子载波间隔是影响5G网络业务时延的主要方
面。就网络制式方面来看,5G技术对FDD和TDD等方
式均较为支持,其中FDD方式所承受的上下行转换时隙
的影响程度微乎其微,比TDD方式低时延的性能优势
更加明显。而从子载波间隔的
角度看,5G网络在FR1频段可
支持15 kHz、30 kHz、60 kHz
等业务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间
隔,但是在FR2频段则只支持
60 kHz、120 kHz两种业务信
道子载波间隔,网络低时延优势
也更为凸显。
为切实降低URLLC应用场景中5G网络时延,
设计者提出多种对上下行链路均适用的思路,包括
数字通信世界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89
技术
分析
IGITCW
Technology Analysis
以下方面:一是对网路传输中时域符号上、下行数据
调度传输实施非时隙调度;二是具备较高优先级的
URLLC业务对具备较低优先级业务的下行链路空口
资源实施挤占,进而达到业务数据优先传输以及对
下行资源加强复用的优化目的;三是优先级较高的
URLLC业务能占用优先级较低业务的上行链路空口
资源而优先传输业务数据的上行资源复用;四是通过
网络对上行空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对所形成的
上行业务无须再分配至网络中相应资源,只要求将信
令交互方面的强度降低,同时尽可能多的引入上行免
授权调度时延。
为增强空口可靠性,应暂时忽略频谱效率,通过
冗余传输或低码率提升空口时延可靠性。通过以下技
术达到增强业务信道可靠性的操作目的:一是通过支
持π/2BPSK或更低码率的操作,促使调制编码强化的
处理;二是始终依靠物理层实现数据重复传输,也就
是充分依靠不同冗余版本达到在物理层支持业务数
据重复传输的目的,进而获得较大的合并增益,同时
提升业务可靠性。
表1 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5G时延可靠性要求
应用
场景
可靠性
%
时延
端至端时延5 ms;
空口时延3 ms
数据
分组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100 Byte分组
传输
模型
FTP模型
固定周期模
间隔为0.845 ms
99.9999
配电
应用
99.999
端至端时延15 ms;
空口时延8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250 Byte分组
型,数据到达
固定周期模
间隔为2 ms
工厂
自动化
99.9999
端至端时延2 ms;
空口时延1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32 Byte分组
型,数据到达
FTP模型或到达
率各异的固定
周期模型
FTP模型或到达
率各异的固定
周期模型
32 Byte和200 Byte
AR/VR
等R15
允许用
例
99.9
99.999
的空口时延为1 ms
和4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分组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Byte分组
200 Byte和32 Byte
空口时延7 ms10 KByte和4 096
上行数据按5 220
99.999
运输
通信
99.999
端至端时延5 ms;
空口时延3 ms
Byte分组,速率为2.5
Mbps;上行数据按
2 083 Byte分组,速
率为1.0 Mbps
远程驾驶
端至端时延10 ms;
空口时延7 ms
上行和下行数据按
1 370 Byte分组,速
率为1.1 Mbps
智能运输
2 URLLC业务时延要求
按照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的IMT—2020
标准,对于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空口时延应控制在1
ms,端至端时延则应达到毫秒级。基于此,第三代合
作计划开始分析5G网络需求,将针对低时延通信业务
用户的5G网络时延要求具体为1 ms的双向时延,上行
和下行均为0.5 ms。
结合具体业务特征,第三代合作计划在R16协议
的TR38.824中提出5G网络时延定义和可靠性要求,展
开低时延业务典型应用需求评估。具体内容见表1。
部,并在常规流程中叠加超低时延转发流程,通过资
源之间的协调配合,达到以超低时延转发特定业务的
目的,降低5GURLLC应用场景中的传输网转发时延。
二是层3VPN边缘部署。5G网络除要求提升基站
密度外,还对站间协同有较高要求,所对应的站间流
量带宽需求和交互频率相应较高。在接入层中下沉部
署传输网层3VPN,以简化流量迂回路径,缩短传输距
离,降低设备跳数,达到就近转发流量,降低站间交
互时延的目的。
4 核心网URLLC关键技术
5G核心网采用服务化架构设计思路,通过服务
化、模块化、软件化的方式搭建核心网,不同核心网具
备相对独立的网元功能,可以说网元的改变、增减对
整体架构无影响。在5GURLLC应用场景中,可从硬件
部署和软件功能两个方面展开高可靠、低时延部署。
3 传输网URLLC关键技术
传输网时延由设备转发时延和光纤传输时延两部
分构成,接入设备和核心设备转发时延一般不超0.015
ms和0.03 ms;光纤传输时延为0.005 ms/km。无线基
站至汇聚机房和核心机房的时延分别为0.32 ms和2.38
ms,光纤传输时延在总时延中占94.2%。所以,应缩短
URLLC应用场景中传输路径光纤长度,并结合MEC
对核心网UPF进行下沉部署。为降低传输设备转发时
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分组设备低时延转发。考虑到传输网业务传
输时延性能主要受分组设备转发时延的影响,当前分
组设备虽已具备较低的转发时延
[2]
,但仍存在一定优
4.1 高可靠方案
为确保5GURLLC应用场景中业务高可靠性,可
以借助不同基站以及不同的UPF,进而在网络中建立
起至少2个PDU冗余会话链路,从而为用户面提供相
对独立和稳定的传输路径,其中,数据包复制及冗余
数据包检测等任务由应用层完成。
通过构建业务数据冗余传输路径,将2个隧道部
署于接入网基站和锚点UPF之间,同时与1个单独PDU
会话关联,以实现双核心网隧道备份,提升隧道数据
化空间。将专用时延敏感调度模块添加进分组设备内
90
DIGITCW
2023.0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nology Analysis
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PSA UPF以及SMF中相异的
路由信息只能通过隧道信息予以提供,依据优化后的
网络部署达到该类路由信息向相对独立传输层映射的
5QI、NG-RAN节点能力进行SMF冗余传输,则传输指
数据网络所接收的锚点UPF至QoS流的下行数据包,
必须复制数据包,同时分配GTP-U冗余传输序号。
令必须通过PSA UPF和NG-RAN执行。其中,对于从
目的。在构建5GURLLC应用场景的QoS流时,若基于
技术分析
关机制界定,因此,5G网络拥有比4G网络更好的边缘
计算支持功能。当前,5G网络仅支持连续性保证及本
地分流等边缘计算功能,在URLLC应用场景中边缘
计算功能的实施则需要路由快速转发、低时延高效处
理、用户面增强等的支持。
DCW
4.2.4 QoS处理
4.2 低时延方案
4.2.1 转发和控制分离
5G核心网具备网元自治功能,用户面信令和控制
面信令均不会发生交叠,只在控制及转发等基本模式
下以数据报文形式达到控制协议转发,以及数据包检
测、转发,用量上报的目的,最终完成QoS及接入等任
地配置,由SMF网元直接生成规则,随即发送至UPF,
为向辅助支持业务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业务保
障,第三代合作计划提出基于时延的GBR类型,并进
行5QI和业务服务质量映射方式的设计,具体见表2。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垂直行业5QI标准及映射数据包时
延、数据量、误包率等重新进行界定
[3]
。依据所构建的
PDU会话,基站可进行5QI资源调度,为通信业务提供
高可靠、低时延保证。
表2 5QI和业务服务质量映射方式
最大数据
量/Byte
258
1 345
1 345
258
默认
优先级
20
22
24
21
5QI
83
84
85
86
包时
延/ms
10
10
30
5
误包率
%
10
-4
10
10
-4
-5
务。基于PCF所提供的5GURLLC应用场景策略以及本
为端至端通信时延和可靠传输提供保障。
默认时间
窗均值/ms
2 000
2 000
2 000
2 000
典型
业务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
智慧交通
电力供应分发
4.2.2 网元功能下沉
10
-5
UPF网元部署位置是影响5G基站至核心网UPF
间数据传输时延的主要因素,当前,运营商可在整个
通信云中选择UPF部署位置,且所选择的部署位置越
高,覆盖面也越广,但是UPF和基站间的网络时延会相
应增大。为降低5GURLLC应用场景中的时延,必须缩
短UPF和基站之间的光纤传输长度,控制设备转发跳
数,降低汇聚网元数。具体而言,可通过下沉部署,缩
短UPF和基站间的物理传输距离,降低拥塞发生的可
能性。出于满足URLLC应用场景中信令处理需求方面
在进行业务调度处理时,必须在PSA UPF和终
端间设置数据包时延QoS监控模块,对无线空口、无
线基站、上下行数据包时延等进行监控。其中,由NG-
RAN对无线空口时延进行监控;在QoS流级别进行无
线基站时延控制;结合监测结果,灵活调整URLLC应
用场景中低时延控制策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URLLC应用场景可助力运营商开启
垂直行业业务,也象征着无线网络在追求扩容、增大
连接数等的过程中,对可靠性、时延等网络指标展开
进一步研究。第三代合作计划R16标准的冻结标志着
URLLC设计的完成以及5G URLLC网络开始转向商
用,但URLLC设备的成熟和完善部署仍需要时间,在
这一过程中URLLC业务仍需借助R15标准设备承载。
因受到光纤传输所引起的时延限制,在URLLC应用
的初期仍以点状分布场景为主。本文对5GURLLC应
用场景中端至端高可靠、低时延关键技术的分析,可
为URLLC网络测试及部署提供一些思路。■
控制面网元,以达到共平台部署虚拟化网元和MEC业
令回传情况的发生,确保信令实时交互处理。
的考虑,应在边缘云平台下沉部署UPF和AMF、SMF
务的目的,防止传输时延及承载网拥塞影响控制面信
出于在URLLC应用场景中对控制面信令实时处理
方面的目的,必须在极端场景中在边缘云平台同时部署
和安排AMF、SMF控制面网元以及UPF共同下沉,以达
到将SMF、UPF等虚拟化网元以及MEC业务在同一传
输平台部署的操作目的。通过这种下沉部署,确保信令
能按照传输指令要求实时交互处理。核心网元功能的
下沉还会使网元覆盖范围受限,为避免这种现象,必须
改造低层级机房,这必然会使5G网络建造成本增大。
参考文献
[1] 黎卓芳,刘慧敏,解博森.5G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标准现状及产业进展[J].
[2] 刘珊,黄蓉,王友祥.5G URLLC技术应用[J].移动通信,2022(2):55-60.
[3] 丰雷,谢坤宜,朱亮,等.面向电网业务质量保障的5G高可靠低时延通
信资源调度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12):3418-3426.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2(4):37-42.
4.2.3 边缘计算
5G网络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对边缘计算功
能支持的可能性,并采用上行分离器分流上行数据、
触发数据分流、用户面上报、数据网络本地接入等相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07
数字通信世界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