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宛辉)
土地问题
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基于广东省M镇的问卷调查
叶莉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 04 30)
摘要:为保障v-,_lk4e ̄、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本文就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
偏好选择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的农民
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农民的家庭财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
能力、对土地、集体股权价值判断存在差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来设置
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以保障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
关键词:征地;补偿方式;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 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4-0012—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日愈增加,农村集
体土地征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国
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土地征用上
升趋势在短期内难于根本改变。为了保障被征地农
置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提供参考,以保障征地
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非农建设
用地的需求。
一
、
样本分析
民的利益,政府通常给予被征地农民一定的货币补
偿,但依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货币补偿标准往往过
低,难于从根本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因此,
广东省M镇毗邻县城,近年来,随着县城规划的
不断扩大,该镇的多个村被纳入县城新区,农村集
体土地不断被征用以满足县城新区发展对非农建设
用地的需求。为了解各被征地群体对不同补偿方式
各地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留地安置、集体
土地使用股权入股、用土地补偿费购买社会保障等
非货币补偿方式。中国十八大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
城镇化发展战略,其要义之一就是要保障被征地农
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本文就被征地农民对对补偿
的偏好选择,笔者对M镇涉及到征地的5个村的村民
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
卷244份,有效率为97.6%。样本的性别、年龄、文
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等
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方式的偏好选择进行问卷调查,为政府有关部门设
收稿13期:2014-03-02
作者简介:叶莉萍(1 97 3一),女,广东梅州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科研处(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农业
经济管理。
・
l2・ 南方农村2014年第4期
土地问题
表1样本特征表(单位:人、%)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2),不同
性别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其中有
44.8%的女性农民选择了货币补偿方式比男性农民
32.0%的比例高出了12.8个百分点,同时有20.7%的
女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保补偿方式比男性农民15.6%
的比例高出了5.1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有23.4%
的男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方式比女性农民
10.3%的比例高出了13.1个百分点,同时有28.9%的
男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股补偿方式比女性农民24.1%
的比例高出了4.8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
笔者认为这与女性农民比男性农民更为不喜欢冒
险,希望更为稳定的收益是相符的,同时也说明了
男性农民更加充分认识到越来越稀缺的土地的重要
性,以及建设用地的价值提升,希望采用以地换地
的方式,从而获取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收益。
表2不同性别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二)不同年龄段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望更为稳定的收益以保障老年生活水平的平稳是相
符的;有25%的30—50岁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
方式比18—30岁农民15.4%的比例和50岁以上农民
8.3%的比例分别高出了9.6个和26.7个百分点,之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3),不同年
龄段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其中有
51.9%的l8—30岁的农民选择货币补偿方式, ̄30-50
岁农民31.5%的比例和50岁以上农民38.1%的比例分
别高出了13.7和20.4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
果,笔者认为这与年青农民物质基础较差,同时又
所以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这与中年农民具有较
为优越的收入条件,更加充分认识到越来越稀缺的
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用地的价值提升,希望采
面临创业、成家立业等大额资金需求有关;有33.3%
用以地换地的方式,从而获取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收
的50岁以上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保补偿方式比18-30
岁农民9.6%的比例和30—50岁农民10.2%的比例分别
高出了23.7个和23.1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
益是相符的,而且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有33.3%的
30~50岁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方式比18—30岁
农民23.1%的比例和5O岁以上农民20。2%的比例分别
高出了10.3个和13.1个百分点。
果,笔者认为这与年老的农民更为不喜欢冒险,希
I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
・
1 3・
土地问题
表3不同年龄段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三)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 比例从19.2%上升到高中阶段的36.2%,到大专或大
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4),不同文
化程度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着
专以上却显著下降为16.7%。这说明,文化程度较低
的农民往往缺乏现金,缺乏养老保障,承受风险的
能力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货币补偿和以地换
文化程度从小学及小学以下、到初中、再到高中、
最后到大专或大专以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
从53.3%逐步下降到11.1%,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
例从21.9%逐步下降N5.6%,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
保补偿方式;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收入水平也
往往能够急速增加,他们对土地或股权所能带来的
收益更为了解,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因而更
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的方式,以获取更
比例从5.5%逐步上升 ̄1]66.7%,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 大的长期利益。
地换 地换
例 人
地换
表4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基本特征
小学及小学以下
总计
73
人
39 53.4
人
4
例
19.2
人
16
率
21.9 5.5 14
初中
文化程度
高中
大专及大专以匕
95
58
18
35
17
2
36.8
29.3
11.1
13
13
12
13.7
22.4
66.7
27
21
3
28.4
36.2
16.7
20
7
1
21.1
12.1
5.6
(四)不同类型农民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5),不同
到高中阶段的36.8%,到非农职业时却显著下降为
3.6%。这说明,职业农民往往缺乏现金,缺乏养老
保障,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
职业类型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
着职业类型从职业农民、到兼业农民、再到非职
业,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44.2%逐步下降到
货币补偿和以地换保补偿方式;而随着非农程度的
提高,收入水平也往往能够快速增加,他们对土地
l7.9%,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例从20.9%逐步下降
到3.6%,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比例从l0.9%逐步上
或股权所能带来的收益更为了解,也有一定的风险
承受能力,因而更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
升N6o.7%,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例从21.7%上升
的方式,以获取更大的长期利益。
表5不同类型农民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职业农民 129
44.2 14 lO.9 21.7
2O.9
职业类型 兼业农民
非农职业
87
28
32.2 l1
l2.6 36.8 l8.4
l7.9 l7 6O.7 17.9 3.6
・
14・ 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
土地问题
(五)不同家庭收入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
好选择
剧上升N55.2%,而选择以地换股方式和以地换保
方式的比例并没有出现这么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收
入较低的农民相对缺乏养老保障,承受风险的能力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6),不同
家庭收入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
着家庭人口数从2万元以下、N2—5万元、再N5万
元以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59.7%急剧下
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货币补偿和以地换保补
偿方式;而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他们风险承受能
力强,因而更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的方
降到22.4%,选择以地换保的比例也从22.4%逐步下 式,以获取更大的长期利益。
降到l3.8,但是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比例从3.0%急
表6不同家庭收入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六)不同家庭人口数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 N68.O%,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和以地换保方式的比
偏好选择 例并没有出现这么显著的变化。这说明,在现有的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7),不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按人口平均分配,人口数较
家庭人口数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多的家庭将获得更多的股权,具有更多的投票权,
随着家庭人口数从3个及以下、N4—6个、再6个以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有可
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60.2%急剧下降到 能损坏那些股权少的家庭的利益,因此,人口数较
18.0%,选择以地换股方式的比例从l6.0%急剧上升
少的家庭往往反对以地换股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
表7不同家庭人口数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七)问卷结果分析 以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
为了对M镇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 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
选择,笔者统计出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总表(表8), 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大约38.1%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货 农民的家庭财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对土
币补偿的方式,17.2%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以地换地
地、集体股权价值判断存在差异,一致的意见在他
的补偿方式,26.6%的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以地换 们中间也不容易达成,甚至有可能引发各种矛盾和
股的补偿方式,同时还有18.0%的被征地农民希望
问题,因此,在征地补偿方案出台之前,各地土地
采用以地换保的补偿方式。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可 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调研,选择一种各方容
南方农村20 1 4年第4期
・
1 5・
土地问题
易接受的补偿方案,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普遍满
意,让方案执行更加顺畅,从而保障征地工作的顺
利进行。
表8问卷总表(单位:人、%)
三、进一步访谈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补偿方式在实践中可能遇
到的问题,笔者对当地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被征地
农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访谈。
在采用货币补偿方式时,往往出现的问题是
征地款不能及时到账,影响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同
时,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征地款先是直接支付给
农村集体组织,再由农村集体组织进行二次分配,
这些征地款有可能被农村集体组织的管理者挪用,
或者是村集体把大多数的征地款留作公共用途,却
以各种名义用在了不切实际的地方,最后到达被征
地农民手中的补偿款少之又少。
在采用以地易地的补偿方式时,用建设用地置
换农用地可以充分体现土地补偿的对等性,给农民
带来更好的长远效益。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行政
法规,在具体的实践中容易出现建设用地的选址、
用地指标落实困难,与城市规划协调难度大,容易
・
16・
出现各种“城中村”现象,不利于城市土地的综合
利用。
在采用以地换股的补偿方式时,农民获得一定
的股权,但是该股权的收益与项目的经营效果直接
联系,如果项目的经营效果很差,甚至出现企业破
产的情况,农民的利益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其次是
关于股权的交易与退出规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不利于农民将来售卖股份以持票进城。
在采用以地换保的补偿方式时,地方政府为减
轻财政负担,往往仅为被征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
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还是由农民自己购买,特别
是被征地农民离开土地后,其面临失业的风险进一
步加大,失业后的生活水平难有根本的保障,建议
出台法律规定,要求政府为被征地农民购买失业保
险。
参考文献:
[1]王建,何兰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J].天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O1):52-55.
[2]汪敏.论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理论界,
2009(01):6-7.
[3]3王小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
析[J].经济问题,2O1 0(05).
(责任编辑:汤钦乐)
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宛辉)
土地问题
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基于广东省M镇的问卷调查
叶莉萍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 04 30)
摘要:为保障v-,_lk4e ̄、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本文就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
偏好选择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的农民
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农民的家庭财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
能力、对土地、集体股权价值判断存在差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来设置
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以保障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
关键词:征地;补偿方式;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 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4-0012—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加快,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日愈增加,农村集
体土地征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国
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土地征用上
升趋势在短期内难于根本改变。为了保障被征地农
置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提供参考,以保障征地
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非农建设
用地的需求。
一
、
样本分析
民的利益,政府通常给予被征地农民一定的货币补
偿,但依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货币补偿标准往往过
低,难于从根本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因此,
广东省M镇毗邻县城,近年来,随着县城规划的
不断扩大,该镇的多个村被纳入县城新区,农村集
体土地不断被征用以满足县城新区发展对非农建设
用地的需求。为了解各被征地群体对不同补偿方式
各地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留地安置、集体
土地使用股权入股、用土地补偿费购买社会保障等
非货币补偿方式。中国十八大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
城镇化发展战略,其要义之一就是要保障被征地农
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本文就被征地农民对对补偿
的偏好选择,笔者对M镇涉及到征地的5个村的村民
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
卷244份,有效率为97.6%。样本的性别、年龄、文
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等
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方式的偏好选择进行问卷调查,为政府有关部门设
收稿13期:2014-03-02
作者简介:叶莉萍(1 97 3一),女,广东梅州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科研处(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农业
经济管理。
・
l2・ 南方农村2014年第4期
土地问题
表1样本特征表(单位:人、%)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2),不同
性别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其中有
44.8%的女性农民选择了货币补偿方式比男性农民
32.0%的比例高出了12.8个百分点,同时有20.7%的
女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保补偿方式比男性农民15.6%
的比例高出了5.1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有23.4%
的男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方式比女性农民
10.3%的比例高出了13.1个百分点,同时有28.9%的
男性农民选择了以地换股补偿方式比女性农民24.1%
的比例高出了4.8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
笔者认为这与女性农民比男性农民更为不喜欢冒
险,希望更为稳定的收益是相符的,同时也说明了
男性农民更加充分认识到越来越稀缺的土地的重要
性,以及建设用地的价值提升,希望采用以地换地
的方式,从而获取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收益。
表2不同性别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二)不同年龄段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望更为稳定的收益以保障老年生活水平的平稳是相
符的;有25%的30—50岁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
方式比18—30岁农民15.4%的比例和50岁以上农民
8.3%的比例分别高出了9.6个和26.7个百分点,之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3),不同年
龄段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其中有
51.9%的l8—30岁的农民选择货币补偿方式, ̄30-50
岁农民31.5%的比例和50岁以上农民38.1%的比例分
别高出了13.7和20.4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
果,笔者认为这与年青农民物质基础较差,同时又
所以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这与中年农民具有较
为优越的收入条件,更加充分认识到越来越稀缺的
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建设用地的价值提升,希望采
面临创业、成家立业等大额资金需求有关;有33.3%
用以地换地的方式,从而获取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收
的50岁以上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保补偿方式比18-30
岁农民9.6%的比例和30—50岁农民10.2%的比例分别
高出了23.7个和23.1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结
益是相符的,而且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有33.3%的
30~50岁的农民选择了以地换地补偿方式比18—30岁
农民23.1%的比例和5O岁以上农民20。2%的比例分别
高出了10.3个和13.1个百分点。
果,笔者认为这与年老的农民更为不喜欢冒险,希
I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
・
1 3・
土地问题
表3不同年龄段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三)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 比例从19.2%上升到高中阶段的36.2%,到大专或大
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4),不同文
化程度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着
专以上却显著下降为16.7%。这说明,文化程度较低
的农民往往缺乏现金,缺乏养老保障,承受风险的
能力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货币补偿和以地换
文化程度从小学及小学以下、到初中、再到高中、
最后到大专或大专以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
从53.3%逐步下降到11.1%,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
例从21.9%逐步下降N5.6%,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
保补偿方式;而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收入水平也
往往能够急速增加,他们对土地或股权所能带来的
收益更为了解,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因而更
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的方式,以获取更
比例从5.5%逐步上升 ̄1]66.7%,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 大的长期利益。
地换 地换
例 人
地换
表4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基本特征
小学及小学以下
总计
73
人
39 53.4
人
4
例
19.2
人
16
率
21.9 5.5 14
初中
文化程度
高中
大专及大专以匕
95
58
18
35
17
2
36.8
29.3
11.1
13
13
12
13.7
22.4
66.7
27
21
3
28.4
36.2
16.7
20
7
1
21.1
12.1
5.6
(四)不同类型农民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5),不同
到高中阶段的36.8%,到非农职业时却显著下降为
3.6%。这说明,职业农民往往缺乏现金,缺乏养老
保障,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
职业类型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
着职业类型从职业农民、到兼业农民、再到非职
业,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44.2%逐步下降到
货币补偿和以地换保补偿方式;而随着非农程度的
提高,收入水平也往往能够快速增加,他们对土地
l7.9%,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例从20.9%逐步下降
到3.6%,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比例从l0.9%逐步上
或股权所能带来的收益更为了解,也有一定的风险
承受能力,因而更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
升N6o.7%,选择以地换保方式的比例从21.7%上升
的方式,以获取更大的长期利益。
表5不同类型农民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职业农民 129
44.2 14 lO.9 21.7
2O.9
职业类型 兼业农民
非农职业
87
28
32.2 l1
l2.6 36.8 l8.4
l7.9 l7 6O.7 17.9 3.6
・
14・ 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
土地问题
(五)不同家庭收入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
好选择
剧上升N55.2%,而选择以地换股方式和以地换保
方式的比例并没有出现这么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收
入较低的农民相对缺乏养老保障,承受风险的能力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6),不同
家庭收入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随
着家庭人口数从2万元以下、N2—5万元、再N5万
元以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59.7%急剧下
也较差,因而更倾向于选择货币补偿和以地换保补
偿方式;而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他们风险承受能
力强,因而更加愿意选择以地换股或以地换地的方
降到22.4%,选择以地换保的比例也从22.4%逐步下 式,以获取更大的长期利益。
降到l3.8,但是选择以地换地方式的比例从3.0%急
表6不同家庭收入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六)不同家庭人口数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 N68.O%,而选择以地换地方式和以地换保方式的比
偏好选择 例并没有出现这么显著的变化。这说明,在现有的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见表7),不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按人口平均分配,人口数较
家庭人口数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多的家庭将获得更多的股权,具有更多的投票权,
随着家庭人口数从3个及以下、N4—6个、再6个以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有可
上,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比例从60.2%急剧下降到 能损坏那些股权少的家庭的利益,因此,人口数较
18.0%,选择以地换股方式的比例从l6.0%急剧上升
少的家庭往往反对以地换股的方式进行征地补偿。
表7不同家庭人口数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单位:人、%)
(七)问卷结果分析 以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
为了对M镇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方式的偏好 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
选择,笔者统计出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总表(表8), 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大约38.1%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货 农民的家庭财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对土
币补偿的方式,17.2%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以地换地
地、集体股权价值判断存在差异,一致的意见在他
的补偿方式,26.6%的被征地农民希望采用以地换 们中间也不容易达成,甚至有可能引发各种矛盾和
股的补偿方式,同时还有18.0%的被征地农民希望
问题,因此,在征地补偿方案出台之前,各地土地
采用以地换保的补偿方式。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可 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调研,选择一种各方容
南方农村20 1 4年第4期
・
1 5・
土地问题
易接受的补偿方案,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普遍满
意,让方案执行更加顺畅,从而保障征地工作的顺
利进行。
表8问卷总表(单位:人、%)
三、进一步访谈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补偿方式在实践中可能遇
到的问题,笔者对当地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被征地
农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访谈。
在采用货币补偿方式时,往往出现的问题是
征地款不能及时到账,影响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同
时,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征地款先是直接支付给
农村集体组织,再由农村集体组织进行二次分配,
这些征地款有可能被农村集体组织的管理者挪用,
或者是村集体把大多数的征地款留作公共用途,却
以各种名义用在了不切实际的地方,最后到达被征
地农民手中的补偿款少之又少。
在采用以地易地的补偿方式时,用建设用地置
换农用地可以充分体现土地补偿的对等性,给农民
带来更好的长远效益。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行政
法规,在具体的实践中容易出现建设用地的选址、
用地指标落实困难,与城市规划协调难度大,容易
・
16・
出现各种“城中村”现象,不利于城市土地的综合
利用。
在采用以地换股的补偿方式时,农民获得一定
的股权,但是该股权的收益与项目的经营效果直接
联系,如果项目的经营效果很差,甚至出现企业破
产的情况,农民的利益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其次是
关于股权的交易与退出规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不利于农民将来售卖股份以持票进城。
在采用以地换保的补偿方式时,地方政府为减
轻财政负担,往往仅为被征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
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还是由农民自己购买,特别
是被征地农民离开土地后,其面临失业的风险进一
步加大,失业后的生活水平难有根本的保障,建议
出台法律规定,要求政府为被征地农民购买失业保
险。
参考文献:
[1]王建,何兰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J].天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O1):52-55.
[2]汪敏.论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理论界,
2009(01):6-7.
[3]3王小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
析[J].经济问题,2O1 0(05).
(责任编辑:汤钦乐)
南方农村2o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