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声卡延迟测试方案及分析

IT圈 admin 80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碧鲁睿思)

设计分析・ 

声卡延迟测试方案及分析 

章 佩 王晓晨 张茂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针对不同声卡之间因运算能力差异导致音频信号处理、传送存在延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声卡延迟测试方案。通过多个实验比较 

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在延迟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声卡的不同通道中分配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同步播放后利用人工头录音,分析频谱差异计算 

出不同频率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得出各通道音频信号的延迟。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范 ̄]400--4000Hz范围内,对于同一块声卡,通道间基本 

无延迟,但是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高,平均延迟约50ms。 

关键词:延迟;测试;声卡;音频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不再只是“有 

PCI—E内置声卡1块、创新USB ̄[-置声卡1块以及台式机一台。 

实验的具体配置如下:将台式机中安装内置华硕声卡,同时 

新声卡。两块声卡各接四通道,其中内置华硕声卡连 

声音”即可,更加追随空间感的体验,例如在一个音乐会的录 

外接USB ̄J

音,在舞台各方向同时传来的不同乐器的声音,我们只能听到各 

个方向不同乐器的综合声,而不能分辨哪个乐器声音是从哪个 

方向来的,感觉不到像在音乐厅现场听音乐时的那种空间感和 

方位感,如果录音时能够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使 

人们在听录音时,就好像身临其境直接听到各方向声源发音一 

样,这样使得人们的听视觉能够得到一致满足,因此多声道的引 

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听觉享受。为了重建声源的空间方位 

信息,研究人员陆续提出了立体声 、5.1声道 、7.1声道 ,以 

及22.2声道 等多声道” 回放系统,然而,当前主流的声卡均 

仅支持5.1、7.1声道,无法直接连接8个以上的扬声器。使用多声 

卡级联以支持更多声道数,是业内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由于各 

种声卡的计算资源、运算能力、接口等互不相同,导致不同声卡 

的延迟 并不一样,而延迟的差异会导致声音效果和声像出现 

偏差,影响听众的听觉享受。如果能了解各种声卡延迟的差异, 

则可以用于指导扬声器的配置,消除延迟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 

用户而言,购置声卡后并不知道各声卡延迟之间的区别,只能被 

动的直接将声卡连接功放或扬声器使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声卡延迟测试方法,实现了在一定的频率 

范围内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时间延迟的比较。本文首先介绍了 

声卡延迟测试的实验环境和基本方案,然后介绍了实验过程, 

通过四次不同的实验,得出每一个实验的结论,并对不同的实验 

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卡延迟高,在实 

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 

素进行了分析。 

2实验方案 

2.1实验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本测试方案选用一个封闭 

的小房间,房间尺寸为6.5米(长)×4.5米(宽)×3.5米(高),将人 

工头放置在小房间的正中央,8个音箱围绕人工头前方半圆内, 

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音箱间距离大致相同。采用人工头录音,存 

储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8个音箱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选用华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201169),湖北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O12FFB042O5)。 

作者简介:章佩,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王晓 

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老师;张茂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士。 

接了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四个输出接口,外置创新声卡连接 

了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四个输出接口,在测试过程中,在台 

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 

播放,在Audition中设置 

轨道卜4连接内置华硕声 

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 

声卡,人工头录音后传送 

至笔记本进行分析并计算 

出各通道的延迟。测试系 

统配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测试系统配置图 

2.2实验数据 

在测试过程中,在台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播放,其中轨 

道1—4连接内置华硕声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声卡。 

实验1:从4OOHz开始,每300Hz生成一个脉冲信号,共生成8 

个轨道音频信号(400—2500Hz),400Hz、700Hz、lO00Hz、1300Hz 

等分配至内置声卡,1600Hz、1900Hz、2200Hz、2500Hz等分配给 

外置声卡,均为单声道、16位、采样率48kHz; 

实验2:将实验1的轨道与频率的对应顺序颠倒,即频率为 

2500Hz、2200Hz、1900Hz、1600Hz信号传送至内置声卡,1300Hz、 

lO00Hz、700Hz、400Hz等稍低频率的音频信号传送至外置声 

卡。 

3实验结果 

实验1结果:对于同一个声卡而言,各通道之间基本无延 

迟。但是外置声卡与内置声卡之间延迟比较明显:外置创新声 

卡(轨道5—8,频率1600—2500Hz)比内置华硕声卡(轨道1—4,频率 

400—1300Hz)延迟约高50ms,如图2所示。 

图2实验1结果 

实验2结果:2500Hz(内置声卡、轨道1)、2200Hz(内置声卡、 

轨道2)延迟最小,1900Hz( ̄置声卡、轨道3)、1600Hz(内置声卡、 

轨道4)比轨道1与轨道2延迟高约lOms,400—1300Hz的较低频率 

部分由外置声卡传送,延迟明显高于内置声卡,约高40—50ms。 

4结束语 

实验结果显示,同一声卡的不同声道之间,用户基本感知 

不到音频的延迟,而内置声卡与外置声卡的延迟出现明显差 

・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曾广兴.立体声技术.现代音响技术应用,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2]王股发.5.1声道环绕声制作系统.音响技术,20O8(4):P.45—47. 

[3]刘东.享受虚拟7.1声道音效硕美科.G945,游戏耳机.微型计算机, 

2010(028):p.76—76. 

图3实验2结果 

异。另外,由于房间存在环境噪声,如外部噪声、玻璃窗的声音、 

电脑主机翁鸣声,以及反射声等对录音造成了一些影响,导致 

[4]韩伟.NHK更高l临场感的未来电视研发近况.有线电视技术, 

2010(003):P.10—15. 

录制的频率成分较宽,且相邻频率的差异比较模糊,如无法明 

[5]曹玉雯,姜波.22.2N道系统的发展与标准化.电声技术,2012.36(12): 

P.77-82. 

数字影院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新发展.演艺科技,2012.4:P.007. 

显分别出400Hz与700Hz的区别。因此实验结果难以确定精确延 

[6]梁华.

迟,但是呈现出了明显的规律。下一步将在更宽频率范围、更好 

[8]种兰祥,阎丽,张首军.基于计算机声卡的多通道数据.西北大学学报 

[7]巫毒.多声道环绕立体声耳机一览.计算机与网络,2002.11:P.005. 

的环境、更多的级联声卡及更多通道中测量各声卡的延迟。 

(上接第61页) 

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 

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蓝牙的使用。 

3.3产业联盟推动作用显著,发展需要产业链共同参与 

新兴的NFC技术被业界视为发展前景良好的近距离无线通 

信技术,然而,一种技术的应用推广,除了技术本身完善且有明 

确的市场定位外,国际产业联盟、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推动作 

用是非常巨大的。 

在wi—Fi联盟的强力推动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得到 

了空前的推广。wi—Fi行业的活力与增长体现在wi—Fi联盟领先 

于业界的wi—Fi CERTIFIED认证计划。2011年至2012年期间, 

Wi-Fi经认证产品总量的增长幅度超过25%,在这段时间内,消 

费电子类产品认证数量的上涨达64%。手机类产品的认证数量 

则较去年同期剧增34%。正是有了wi—Fi成功的先例,现在还处 

于技术标准化时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纷纷建立各自的 

产业联盟,一方面推动高层协议的规范化,进而开展设备认证和 

互通测试,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市场宣传和普及,为今后的产品商 

用做准备。 ̄ZigBee联盟于2011年8月正式成立,是国际重要的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产业标准化组织,2003年,ZigBee联盟率 

先提出了物联网概念,致力推动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移动支付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己成 

为新的支付形式,新兴的NFC技术被寄予希望,但目前移动支付 

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FC移动支付属于跨 

行业的Y4,-t产业,需要跨行业的参与者共同支持。目前存在的问 

题主要为:一是支持“NFC手机一卡通”业务的手机机型有限, 

拥有广泛市场基础的苹果iPhone手机并不在支持范围之内。二 

是统一技术标准姗姗来迟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商家持观 

望态度。三是相应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和推广成本如何分担 

还是问题。离开任何一方,移动支付产业都只能跛足前行。回顾 

NFC市场历程,银联、运营商一直试图单枪匹马挑起产业,最终 

无一例外鲜有成功案例可循。 

3.4市场面临重新整合。公司间并购频繁 

随着各种各样无线通信标准的推出,大批初创公司也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针对这些5年或10年之前闻所未闻的 

标准提出各自的方案,一时间无线通信市场成为最热的领域之 

由于现在的无线技术面对的挑战已不仅限于本身,而是跨 

越了不同领域的技术,并不是每个进入者都有足够的技术与资 

9o日圜日圆 

(自然科学版),2002.32(6). 

本解决这些问题,市场逐步会优胜劣汰,重新整合。 

如,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 

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当蓝牙模块价格足够低的时候,才是蓝牙大 

规模占有市场的时候。据了解,蓝牙芯片的成本目前已低至0.6— 

1.5美元之间,低价格大大降低了蓝牙设备的成本,目前,高通、 

博通、德州仪器等主流芯片厂商均积极参与蓝牙芯片的研制。 

但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很大一部分买家是运营商,其 

更关注的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或者说综合性成本,包括系统 

方案、可靠性等等,所以他们除了对产品价格在意之外,更愿意 

支付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所以方案供应商如果只靠一两款低 

成本芯片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而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通常只在于推出一两项在成本方面比过去方案节约创新 

性产品。这就导致这些初创公司往往没有较持续的竞争优势。 

4结语 

近距离无线通信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网络组建灵活等特 

点,在无线个人接入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无线通信 

技术的产品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不论是在距离,还是在成本、 

速率等方面,因此,必然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在市场上 

共存的现象,存在交叉应用的竞争场面也不足为奇:但从细分 

的市场上分析,各种技术的定位有所区分的,但更多的是互补 

的关系。 

新兴技术的崛起带给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更多的竞争和 

发展,但往往被业界看好的技术未必能发展普及为市场活跃 

者,除了自身技术和应用的局限之外,与国际产业联盟的推广、 

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和政府的主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低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种 

近距离通信技术广泛的深入到医疗卫生、家庭自动化、工农业 

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等多个领域,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劫.姚远.宋俊德.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移动 

通信.2008,6:5-9. 

[2]徐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 

[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J].电子技术应用.2011,3:16—17. 

[4]凌志浩,周怡颈,郑丽国.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华东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801—805. 

[5]杨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0.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碧鲁睿思)

设计分析・ 

声卡延迟测试方案及分析 

章 佩 王晓晨 张茂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针对不同声卡之间因运算能力差异导致音频信号处理、传送存在延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声卡延迟测试方案。通过多个实验比较 

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在延迟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声卡的不同通道中分配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同步播放后利用人工头录音,分析频谱差异计算 

出不同频率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得出各通道音频信号的延迟。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范 ̄]400--4000Hz范围内,对于同一块声卡,通道间基本 

无延迟,但是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高,平均延迟约50ms。 

关键词:延迟;测试;声卡;音频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不再只是“有 

PCI—E内置声卡1块、创新USB ̄[-置声卡1块以及台式机一台。 

实验的具体配置如下:将台式机中安装内置华硕声卡,同时 

新声卡。两块声卡各接四通道,其中内置华硕声卡连 

声音”即可,更加追随空间感的体验,例如在一个音乐会的录 

外接USB ̄J

音,在舞台各方向同时传来的不同乐器的声音,我们只能听到各 

个方向不同乐器的综合声,而不能分辨哪个乐器声音是从哪个 

方向来的,感觉不到像在音乐厅现场听音乐时的那种空间感和 

方位感,如果录音时能够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使 

人们在听录音时,就好像身临其境直接听到各方向声源发音一 

样,这样使得人们的听视觉能够得到一致满足,因此多声道的引 

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听觉享受。为了重建声源的空间方位 

信息,研究人员陆续提出了立体声 、5.1声道 、7.1声道 ,以 

及22.2声道 等多声道” 回放系统,然而,当前主流的声卡均 

仅支持5.1、7.1声道,无法直接连接8个以上的扬声器。使用多声 

卡级联以支持更多声道数,是业内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由于各 

种声卡的计算资源、运算能力、接口等互不相同,导致不同声卡 

的延迟 并不一样,而延迟的差异会导致声音效果和声像出现 

偏差,影响听众的听觉享受。如果能了解各种声卡延迟的差异, 

则可以用于指导扬声器的配置,消除延迟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 

用户而言,购置声卡后并不知道各声卡延迟之间的区别,只能被 

动的直接将声卡连接功放或扬声器使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声卡延迟测试方法,实现了在一定的频率 

范围内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时间延迟的比较。本文首先介绍了 

声卡延迟测试的实验环境和基本方案,然后介绍了实验过程, 

通过四次不同的实验,得出每一个实验的结论,并对不同的实验 

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卡延迟高,在实 

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 

素进行了分析。 

2实验方案 

2.1实验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本测试方案选用一个封闭 

的小房间,房间尺寸为6.5米(长)×4.5米(宽)×3.5米(高),将人 

工头放置在小房间的正中央,8个音箱围绕人工头前方半圆内, 

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音箱间距离大致相同。采用人工头录音,存 

储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8个音箱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选用华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201169),湖北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O12FFB042O5)。 

作者简介:章佩,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王晓 

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老师;张茂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士。 

接了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四个输出接口,外置创新声卡连接 

了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四个输出接口,在测试过程中,在台 

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 

播放,在Audition中设置 

轨道卜4连接内置华硕声 

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 

声卡,人工头录音后传送 

至笔记本进行分析并计算 

出各通道的延迟。测试系 

统配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测试系统配置图 

2.2实验数据 

在测试过程中,在台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播放,其中轨 

道1—4连接内置华硕声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声卡。 

实验1:从4OOHz开始,每300Hz生成一个脉冲信号,共生成8 

个轨道音频信号(400—2500Hz),400Hz、700Hz、lO00Hz、1300Hz 

等分配至内置声卡,1600Hz、1900Hz、2200Hz、2500Hz等分配给 

外置声卡,均为单声道、16位、采样率48kHz; 

实验2:将实验1的轨道与频率的对应顺序颠倒,即频率为 

2500Hz、2200Hz、1900Hz、1600Hz信号传送至内置声卡,1300Hz、 

lO00Hz、700Hz、400Hz等稍低频率的音频信号传送至外置声 

卡。 

3实验结果 

实验1结果:对于同一个声卡而言,各通道之间基本无延 

迟。但是外置声卡与内置声卡之间延迟比较明显:外置创新声 

卡(轨道5—8,频率1600—2500Hz)比内置华硕声卡(轨道1—4,频率 

400—1300Hz)延迟约高50ms,如图2所示。 

图2实验1结果 

实验2结果:2500Hz(内置声卡、轨道1)、2200Hz(内置声卡、 

轨道2)延迟最小,1900Hz( ̄置声卡、轨道3)、1600Hz(内置声卡、 

轨道4)比轨道1与轨道2延迟高约lOms,400—1300Hz的较低频率 

部分由外置声卡传送,延迟明显高于内置声卡,约高40—50ms。 

4结束语 

实验结果显示,同一声卡的不同声道之间,用户基本感知 

不到音频的延迟,而内置声卡与外置声卡的延迟出现明显差 

・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曾广兴.立体声技术.现代音响技术应用,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2]王股发.5.1声道环绕声制作系统.音响技术,20O8(4):P.45—47. 

[3]刘东.享受虚拟7.1声道音效硕美科.G945,游戏耳机.微型计算机, 

2010(028):p.76—76. 

图3实验2结果 

异。另外,由于房间存在环境噪声,如外部噪声、玻璃窗的声音、 

电脑主机翁鸣声,以及反射声等对录音造成了一些影响,导致 

[4]韩伟.NHK更高l临场感的未来电视研发近况.有线电视技术, 

2010(003):P.10—15. 

录制的频率成分较宽,且相邻频率的差异比较模糊,如无法明 

[5]曹玉雯,姜波.22.2N道系统的发展与标准化.电声技术,2012.36(12): 

P.77-82. 

数字影院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新发展.演艺科技,2012.4:P.007. 

显分别出400Hz与700Hz的区别。因此实验结果难以确定精确延 

[6]梁华.

迟,但是呈现出了明显的规律。下一步将在更宽频率范围、更好 

[8]种兰祥,阎丽,张首军.基于计算机声卡的多通道数据.西北大学学报 

[7]巫毒.多声道环绕立体声耳机一览.计算机与网络,2002.11:P.005. 

的环境、更多的级联声卡及更多通道中测量各声卡的延迟。 

(上接第61页) 

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 

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蓝牙的使用。 

3.3产业联盟推动作用显著,发展需要产业链共同参与 

新兴的NFC技术被业界视为发展前景良好的近距离无线通 

信技术,然而,一种技术的应用推广,除了技术本身完善且有明 

确的市场定位外,国际产业联盟、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推动作 

用是非常巨大的。 

在wi—Fi联盟的强力推动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得到 

了空前的推广。wi—Fi行业的活力与增长体现在wi—Fi联盟领先 

于业界的wi—Fi CERTIFIED认证计划。2011年至2012年期间, 

Wi-Fi经认证产品总量的增长幅度超过25%,在这段时间内,消 

费电子类产品认证数量的上涨达64%。手机类产品的认证数量 

则较去年同期剧增34%。正是有了wi—Fi成功的先例,现在还处 

于技术标准化时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纷纷建立各自的 

产业联盟,一方面推动高层协议的规范化,进而开展设备认证和 

互通测试,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市场宣传和普及,为今后的产品商 

用做准备。 ̄ZigBee联盟于2011年8月正式成立,是国际重要的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产业标准化组织,2003年,ZigBee联盟率 

先提出了物联网概念,致力推动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移动支付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己成 

为新的支付形式,新兴的NFC技术被寄予希望,但目前移动支付 

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FC移动支付属于跨 

行业的Y4,-t产业,需要跨行业的参与者共同支持。目前存在的问 

题主要为:一是支持“NFC手机一卡通”业务的手机机型有限, 

拥有广泛市场基础的苹果iPhone手机并不在支持范围之内。二 

是统一技术标准姗姗来迟使得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商家持观 

望态度。三是相应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和推广成本如何分担 

还是问题。离开任何一方,移动支付产业都只能跛足前行。回顾 

NFC市场历程,银联、运营商一直试图单枪匹马挑起产业,最终 

无一例外鲜有成功案例可循。 

3.4市场面临重新整合。公司间并购频繁 

随着各种各样无线通信标准的推出,大批初创公司也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针对这些5年或10年之前闻所未闻的 

标准提出各自的方案,一时间无线通信市场成为最热的领域之 

由于现在的无线技术面对的挑战已不仅限于本身,而是跨 

越了不同领域的技术,并不是每个进入者都有足够的技术与资 

9o日圜日圆 

(自然科学版),2002.32(6). 

本解决这些问题,市场逐步会优胜劣汰,重新整合。 

如,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 

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当蓝牙模块价格足够低的时候,才是蓝牙大 

规模占有市场的时候。据了解,蓝牙芯片的成本目前已低至0.6— 

1.5美元之间,低价格大大降低了蓝牙设备的成本,目前,高通、 

博通、德州仪器等主流芯片厂商均积极参与蓝牙芯片的研制。 

但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很大一部分买家是运营商,其 

更关注的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或者说综合性成本,包括系统 

方案、可靠性等等,所以他们除了对产品价格在意之外,更愿意 

支付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所以方案供应商如果只靠一两款低 

成本芯片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而这一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通常只在于推出一两项在成本方面比过去方案节约创新 

性产品。这就导致这些初创公司往往没有较持续的竞争优势。 

4结语 

近距离无线通信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网络组建灵活等特 

点,在无线个人接入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无线通信 

技术的产品都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不论是在距离,还是在成本、 

速率等方面,因此,必然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在市场上 

共存的现象,存在交叉应用的竞争场面也不足为奇:但从细分 

的市场上分析,各种技术的定位有所区分的,但更多的是互补 

的关系。 

新兴技术的崛起带给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更多的竞争和 

发展,但往往被业界看好的技术未必能发展普及为市场活跃 

者,除了自身技术和应用的局限之外,与国际产业联盟的推广、 

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和政府的主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低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种 

近距离通信技术广泛的深入到医疗卫生、家庭自动化、工农业 

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等多个领域,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劫.姚远.宋俊德.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移动 

通信.2008,6:5-9. 

[2]徐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 

[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比[J].电子技术应用.2011,3:16—17. 

[4]凌志浩,周怡颈,郑丽国.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华东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801—805. 

[5]杨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0.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