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候又香)
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困难和政策建议[1]
毛文娟 魏大鹏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本文试从阻碍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不和谐因素出发,寻找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解
决途径,以实现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和目标,“打造适应市场的、技术领先的、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标准”。
关键词:技术标准战略 困难 政策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标准竞争作为国际技术竞争的新形式,把技术标准战略推向国家竞争
的层面,成为各国技术战略的最高层次。各国在争夺这个制高点的同时,中国标准战略的
出炉却把矛头都吸引到了中国的身上。2006年6月,全美亚洲研究所继2004年发布《中
国入世后的技术政策:标准、软件及技术民族主义实质之变化》报告之后,再次发布特别
报告——《标准就是力量?中国国家标准化战略制定中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分析了中国
国家标准化战略的进展及存在不足,并提出与中国进行标准问题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
。
德勤公司曾提交报告《变革中的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应对“中国标准”的四种策略。
与此同时,国内的部分声音也对中国标准提出挑战:全球化论者提出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不要强调中国特色;唯技术论者反对政府干预,要求由市场选择标准,并对中国标准的技
术水平和企业开发能力提出质疑。
从战略层面上,我们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其他国家是否在技术标准问题上都采用了“技
术中立”政策,放弃政府干预;二是我国市场特点是否与其他国家相同,是否能确保市场
选择的是最佳技术;三是我国的企业和技术实力是否应该舍弃政府支持;四是现阶段我国
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是否完善;五是我国如何保证未来的技术竞争。从操作层面上,我们
要考虑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支持我国的
技术标准战略,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又不至于过度干预。
1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困难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发挥作用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正在考验着中国
标准的影响力。本文试从阻碍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不和谐因素出发,寻找消除不和谐
因素的解决途径,以实现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和目标,“打造适应市场的、技术领先
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标准”
[2]
。
1)标准的形成要素不和谐
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前提要素,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要素,再加上市场力量
和标准化人才等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着我国标准战略的
实施。
①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我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要形成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但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标准管理运行模式,企业缺乏主动性
参与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首先,滞后的标准意识制约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认为执行国家标准是一种强制性任务,或者以为只要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
指标就符合要求了。其次,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大唐电信主导的
TD-SCDMA标准,西安捷通的WAPI标准,阜国数字公司的EVD标准,联想发起制定的
“闪联”标准、海尔、华为等众多企业虽然在技术标准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候又香)
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困难和政策建议[1]
毛文娟 魏大鹏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本文试从阻碍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不和谐因素出发,寻找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解
决途径,以实现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和目标,“打造适应市场的、技术领先的、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标准”。
关键词:技术标准战略 困难 政策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标准竞争作为国际技术竞争的新形式,把技术标准战略推向国家竞争
的层面,成为各国技术战略的最高层次。各国在争夺这个制高点的同时,中国标准战略的
出炉却把矛头都吸引到了中国的身上。2006年6月,全美亚洲研究所继2004年发布《中
国入世后的技术政策:标准、软件及技术民族主义实质之变化》报告之后,再次发布特别
报告——《标准就是力量?中国国家标准化战略制定中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分析了中国
国家标准化战略的进展及存在不足,并提出与中国进行标准问题的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
。
德勤公司曾提交报告《变革中的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应对“中国标准”的四种策略。
与此同时,国内的部分声音也对中国标准提出挑战:全球化论者提出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不要强调中国特色;唯技术论者反对政府干预,要求由市场选择标准,并对中国标准的技
术水平和企业开发能力提出质疑。
从战略层面上,我们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其他国家是否在技术标准问题上都采用了“技
术中立”政策,放弃政府干预;二是我国市场特点是否与其他国家相同,是否能确保市场
选择的是最佳技术;三是我国的企业和技术实力是否应该舍弃政府支持;四是现阶段我国
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是否完善;五是我国如何保证未来的技术竞争。从操作层面上,我们
要考虑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支持我国的
技术标准战略,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又不至于过度干预。
1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困难
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发挥作用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正在考验着中国
标准的影响力。本文试从阻碍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不和谐因素出发,寻找消除不和谐
因素的解决途径,以实现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和目标,“打造适应市场的、技术领先
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标准”
[2]
。
1)标准的形成要素不和谐
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前提要素,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要素,再加上市场力量
和标准化人才等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着我国标准战略的
实施。
①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我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要形成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但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标准管理运行模式,企业缺乏主动性
参与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首先,滞后的标准意识制约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认为执行国家标准是一种强制性任务,或者以为只要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
指标就符合要求了。其次,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大唐电信主导的
TD-SCDMA标准,西安捷通的WAPI标准,阜国数字公司的EVD标准,联想发起制定的
“闪联”标准、海尔、华为等众多企业虽然在技术标准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