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御又槐)
LCD40发展历程
经历4个时期进展为液晶电视
然而,液晶显示屏的有用化并不容易〔见图1〕。当时,液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差不多问题都未
能解决,使用不到1个小时显示就会消逝,更别提要用液晶制造电视了。
图1液晶显示屏的进展历经4个时期
之因此会存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要紧是因为将直流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时,液晶材料及电
极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尽管也能够采纳交流电来驱动液晶,然而显示性能较差。最终解决这
一问题的是夏普公司。该公司发觉,假如在液晶材料中加入离子性杂质,使其导电率升高,就能够采
纳交流驱动获得良好的显示特性。利用这项技术,1973年5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应用产
品——使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件的小型运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运算器上采纳的液晶显示屏是由RCA公司生产的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而不
是目前常见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然而,要采纳DSM制造液晶电视是专门困难的,这是因
为DSM的点阵显示扫描线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1971年显现的TN模式解决了那个问题。TN
液晶能起到快门的作用,通过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移动,就能够操纵光的开/关。目前,几乎所有液
晶显示屏都在采纳那个工作原理。
尽管TN模式可使点阵显示的扫描线数量大为增加,但当扫描线增加到60条左右时,图像就会发生
变形。关于那个问题,最初找出缘故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是日立制作所的川上英昭。他发觉,扫描线的
最大数量取决于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因此,各机构开始竞相研究如何提高电压-透过率曲线的
上升沿。随之显现了将液晶的扭曲角从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
1982年,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明了STN液晶。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
司〔BBC〕试制出扫描线数量达到135条的STN液晶显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依旧专门难制造液晶电视,这是因为STN液晶仍旧存在对比度较低、专
门难显示细微灰阶的问题。突破这一壁垒的,是通过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来操纵各像素的有源
矩阵驱动技术。与以往的单纯矩阵驱动不同,有源矩阵驱动技术能够独立操纵各像素,从而防止因受
到周围像素的阻碍而产生的交调失真,因此能够显示高对比度与细微灰阶。
与彩色CRT竞争的时代
要想制造TFT液晶电视,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术方面,为太阳能电池开发的非晶硅〔a-Si〕在当时差不多有用化。那时,石油危机
将导致能源危机的说法十分流行,因此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电池备受关注,非晶硅的开发专门活跃。
继英国邓迪大学于1979年宣布试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公布了非
晶硅TFT驱动显示屏的开发成果。
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日本东北大学的内田龙男于1981年公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过有序排列的
三色滤光片来实现彩色显示,也确实是彩色滤光片方式。在这些开发成果的推动下,1986年,3英
寸非晶硅TFT彩色液晶电视上市,1988年,业界开始开发用于14英寸电视的非晶硅TFT彩色液晶
显示屏。专门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实际验证了实现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
引起众多厂商纷纷对此进行投资。
如上所述,尽管TFT液晶差不多开始朝着〝妄图的壁挂式电视〞迈进,但它的全面应用却是从PC
的彩色显示器开始起步的。1988年显现了用于IBM公司与东芝公司的PC产品的10.4英寸TFT液
晶屏。1991年,第1代320mm×400mm基板生产线投产,夏普公司在这种第1代基板上切割出4
片8.4英寸面板。
基板的大型化推动了液晶产业的进展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御又槐)
LCD40发展历程
经历4个时期进展为液晶电视
然而,液晶显示屏的有用化并不容易〔见图1〕。当时,液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差不多问题都未
能解决,使用不到1个小时显示就会消逝,更别提要用液晶制造电视了。
图1液晶显示屏的进展历经4个时期
之因此会存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要紧是因为将直流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时,液晶材料及电
极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尽管也能够采纳交流电来驱动液晶,然而显示性能较差。最终解决这
一问题的是夏普公司。该公司发觉,假如在液晶材料中加入离子性杂质,使其导电率升高,就能够采
纳交流驱动获得良好的显示特性。利用这项技术,1973年5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应用产
品——使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件的小型运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运算器上采纳的液晶显示屏是由RCA公司生产的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而不
是目前常见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然而,要采纳DSM制造液晶电视是专门困难的,这是因
为DSM的点阵显示扫描线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1971年显现的TN模式解决了那个问题。TN
液晶能起到快门的作用,通过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移动,就能够操纵光的开/关。目前,几乎所有液
晶显示屏都在采纳那个工作原理。
尽管TN模式可使点阵显示的扫描线数量大为增加,但当扫描线增加到60条左右时,图像就会发生
变形。关于那个问题,最初找出缘故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是日立制作所的川上英昭。他发觉,扫描线的
最大数量取决于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因此,各机构开始竞相研究如何提高电压-透过率曲线的
上升沿。随之显现了将液晶的扭曲角从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
1982年,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明了STN液晶。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
司〔BBC〕试制出扫描线数量达到135条的STN液晶显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依旧专门难制造液晶电视,这是因为STN液晶仍旧存在对比度较低、专
门难显示细微灰阶的问题。突破这一壁垒的,是通过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来操纵各像素的有源
矩阵驱动技术。与以往的单纯矩阵驱动不同,有源矩阵驱动技术能够独立操纵各像素,从而防止因受
到周围像素的阻碍而产生的交调失真,因此能够显示高对比度与细微灰阶。
与彩色CRT竞争的时代
要想制造TFT液晶电视,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术方面,为太阳能电池开发的非晶硅〔a-Si〕在当时差不多有用化。那时,石油危机
将导致能源危机的说法十分流行,因此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电池备受关注,非晶硅的开发专门活跃。
继英国邓迪大学于1979年宣布试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公布了非
晶硅TFT驱动显示屏的开发成果。
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日本东北大学的内田龙男于1981年公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过有序排列的
三色滤光片来实现彩色显示,也确实是彩色滤光片方式。在这些开发成果的推动下,1986年,3英
寸非晶硅TFT彩色液晶电视上市,1988年,业界开始开发用于14英寸电视的非晶硅TFT彩色液晶
显示屏。专门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实际验证了实现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
引起众多厂商纷纷对此进行投资。
如上所述,尽管TFT液晶差不多开始朝着〝妄图的壁挂式电视〞迈进,但它的全面应用却是从PC
的彩色显示器开始起步的。1988年显现了用于IBM公司与东芝公司的PC产品的10.4英寸TFT液
晶屏。1991年,第1代320mm×400mm基板生产线投产,夏普公司在这种第1代基板上切割出4
片8.4英寸面板。
基板的大型化推动了液晶产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