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睦长兴)
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引言:
材料表面处理是材料表面改性和新材料制备的重要手段,材料表面改性是目前材料科
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方法有渗氮、阳极氧化、化学气相沉积、物理
气相沉积、离子束溅射沉积等。随着人们对材料表面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在传统的表面改性
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许多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用激
光束或离子束的高能量在短时间内加热和熔化表面区域,从而形成一些异常的亚稳表面;离
子注入或离子束混合技术把原子直接引进表面层中。陶瓷材料多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结构,
键能高,原子间结合力强,表面自由能低,原子间距小,堆积致密,无自由电子运动。这些特性赋
予了陶瓷材料高熔点、高硬度、高刚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绝热性能、热导率低、热
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无延展性等鲜明的特性。但陶瓷材料同样具有一些致命的弱点,
如:塑性变形差,抗热震和抗疲劳性能差,对应力集中和裂纹敏感、质脆以及在高温环境中其
强度、抗氧化性能等明显降低等。
正文:
一、 陶瓷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
1. 不同添加剂对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于陶瓷材料的耐高温特性经常被应用到高温环境中,特别是高温结构陶瓷,其高温抗
氧化性受到人们的关注。Si
3
N
4
是一种强共价结合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和耐腐
蚀性好的性能。但是没有添加剂的Si
3
N
4
几乎不能烧结,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强烈地受材料
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而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别是晶界相组成是受添加剂影响的,晶界相的
组成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极其敏感。对致密氮化硅而言,坯体中的物质传递对材料的氧化
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在测试条件下,具有抛物线规律的氮化硅材料,其决定氧化的主要
因素取决于晶界的添加剂离子和杂质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的添加剂对氮化硅陶瓷的氧化
行为影响有所不同
[1,2,3]
。
2.离子注入技术。
离子注入就是用离子化粒子,经过加速和分离的高能量离子束作用于材料表面,使之产
生一定厚度的注入层而改变其表面特性。可根据需要选择要注入的元素,并根据工艺条件控
制注入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形成所需要的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和各种平衡相,以及
一般冶金方法无法得到的合金相或金属间化合物,可直接获得马氏体硬化表面,得到所需要
的表面结构和性能由于形成的改性表面不受热力学条件的限制(相平衡、固溶度),所以具有
独特的优点。离子注入表面处理技术有: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离子注入,等离子源注入等。
在相同的条件下,重离子比轻离子有更强烈的辐射硬化,因此其对抗弯强度的增加更显著;由
于单晶的表面缺陷少所以增加效果更好
[6,7]
。
3.脉冲等离子技术。
脉冲等离子体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使表面改性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脉冲高能量密度等
离子体是一种脉冲等离子体能量束,它主要由充、放电系统和轴等离子体枪组成。在充放电
过程中引起内电极材料的蒸发和溅射,等离子体中因而包含内电极材料的粒子(含离子)。当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轰击到样品时,在其表面的瞬间作用产生高压和高温,样品表面处
于熔融状态,等离子体在样品表面发生离子注入与沉积,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一层与基体性质
和结构不同的薄膜材料,从而使其得到改性表面。立方氮化硼是自然界不存在的亚稳相化合
物,有极强的化学和热稳性,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而耐热性优于金刚石,因而用于许多领域,
但很难合成。高能量的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给氮化
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瞬间作用带来的高温高压,有利于以荷能离子形式存在的氮化硼在此
间形成氮化硼晶核。
4.镀层。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趋向薄、轻、短、网络化和多功能化,电子线路也
越来越复杂,这样使得电路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不使电子元件因热聚集和热循
环而损坏,散热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让热量通过与半导体元件相连接的具
有高的热导率的基片散发出去。化学镀、激光镀等技术被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金属化
[8,9]
,
半导体材料在使用以前,要使其表面金属化,即在其表面敷上一层金属薄层,使其能用简易的
焊接工艺与金属导电层连接成一体。化学镀具有覆盖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复杂工件的各个部
位可以得到较均匀的镀层,且化学镀有优良的深镀能力,可以大大减少镀件盲孔、深孔内的无
镀层现象。
二、陶瓷涂层的制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抗疲劳、抗震动抗温度
急变等性能,而且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等性能,而传统的单一金属
材料或单一的陶瓷材料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陶瓷涂层,能把陶瓷材料的
特点和金属材料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既有金属强度和韧性,又有陶瓷材料耐高温、耐
腐蚀等优点的复合材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1.热喷涂
热喷涂作为表面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面防护和表面强化的新技术。它利用
氧乙炔(丙烷)火焰、电弧或等离子等热源将各种金属、合金以及陶瓷、塑料等熔化并高速
喷射到工件表面,从而与基体形成一层牢固的涂层,达到高度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以及
修补恢复尺寸等目的。由于该技术具有施工灵活、应用性广的特点,因而在各工业部门获得
广泛应用。常见的热喷涂方法有:火焰喷涂、爆炸喷涂、等离子喷涂、电弧喷涂、超音速喷
涂等。喷涂法具有许多特点:可供喷涂的材料很多,如陶瓷、金属、塑料、玻璃及其混合物,
也可以将不同的材料组成涂层重叠,形成复合涂层;被喷涂的构件尺寸不受限制;可自由选择
涂层的厚度;采用高温火焰喷射,对被涂构件的热影响小;喷涂设备简单,可直接将设备搬至现
场进行喷涂,操作工序少,效率高,涂层形成速度快。
2.溶胶- 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涂层技术是利用易水解的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
经水解缩聚形成溶胶,将溶胶涂覆在金属表面,再经干燥,热处理后形成涂层;其特点是:反应
可在低温下进行;能制备高纯度、高均质的涂层;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3.化学、物理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相当高的温度下,混合气体与基体的表面相互作用,使混合气体中
的某些成分分解,并在基体表面形成一种金属或化合物的固态薄膜或镀层。其特点为:可以形
成多种金属、合金、陶瓷和化合物涂层;可以控制晶体结构、结晶方向的排列,可以控制镀层
的密度、纯度;可获得梯度沉积物和混合镀层;能够在复杂形状的基体以及颗粒上镀层;涂层
均匀,组织致密,纯度高,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
物理气相沉积法有溅射法、离子镀法、蒸镀法等。溅射法即以动量传递的方法将材料
激发为气体原子,并飞出溅射到基体上沉积形成涂层。离子镀法就是用电子束使蒸发源的材
料蒸发成原子,被在基体周围的等离子体离子化后,在电场作用下以更大的动能飞向基体而
形成涂层。蒸镀法是用电子束使蒸发源的材料蒸发成原子或离子而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涂
层。
4.复合镀
复合镀层既是在一定浓度的镀液中加入一些不溶性的陶瓷微粒,并进行搅拌,使之分布
均匀,在进行电镀或化学镀的过程中,陶瓷颗粒在镀层中被共析,成为金属陶瓷复合镀层。其
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异的性能。
三、陶瓷涂层的应用
1.在航天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航空发动机采用压气机使空气增压升温,高温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使燃料充分燃
烧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热喷涂技术在压气机涡壳内表面喷
涂可磨耗密封涂层,与压气机叶片尖部的硬质涂层形成一对可磨耗密封磨损副,在运行中能
形成理想的径向气流间隙,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降低燃料的消耗。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
经过大气层,由于空气的摩擦力使机身要承受1000 ℃的高温,为了保持机舱内的温度,在机
身表面喷涂黑色硼化硅和白色硼硅酸盐涂层,应用该涂层高的发射率,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2.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一些机械的高温炉辊多在800℃~1200℃的高温下运行,在这样的高温下,钢铁软化并
在表面生成氧化铁鳞,硬度显著降低,当软态的钢件在炉辊上运动甚至是轻微滑动容易结瘤,
使钢件表面因结瘤的脱落产生划痕等缺陷。采用高速火焰喷涂、爆炸喷涂或等离子喷涂等
技术,在高温炉辊表面喷涂特种陶瓷或金属陶瓷涂层,如喷涂含BN 的金属陶瓷涂层,具有优
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抗粘着、防结瘤和自清理性能,既可提高炉辊的使用寿命,又可以生产
出质量高的钢材。现代纺织机械特别是化纤机械,向高速、轻质等方向发展,各种导丝、纺丝
部件,为了减轻重量,提高转速和节能,多采用铝合金制造,其表面容易受很细的高速化纤丝的
磨损而产生沟槽。在化纤机的纺丝、导丝部件的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Al
2
O
3
基复合陶瓷涂
层,经处理获得桔皮状外观形貌,使其寿命提高5倍。现代造纸和印刷机械,尽管运行速度很
高,但负荷小。由于陶瓷涂层具有高耐磨蚀性能、高防粘性、高选择性、润湿性、亲水性、
高电绝缘、高可刻蚀性和图纹清晰性,并能保持粗糙度的纸张的咬入性,使等离子喷涂陶瓷涂
层技术在造纸和印刷机辊子上得到广泛应用。
3.在微电子及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在金属板上热喷涂绝缘的陶瓷涂层,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能将强电流所产生热发散开,
而陶瓷涂层则提供很好的介电绝缘性能。如在铜板上喷涂Al2O3 陶瓷涂层,其厚度在不到
1mm时,就能够在1300 ℃高温下耐压2500V 以上,热导率比在相同厚度铜板上烧结氧化
铝层的总热导率高5 倍。在铁皮上喷涂钛酸钡,厚度为30μm时,其介电常数已超过6000 ,
因此这种涂层已被广泛应用在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混合集成电路的片容器及电容器
网络的基片上。
小结:
本文从陶瓷本身及陶瓷涂层两个方面综述了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讨论
了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陶瓷材料的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随着
制备技术的进步,陶瓷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愈来愈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陶瓷的传统概念
将为陶瓷的表面改性技术所打破。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克服了陶瓷固
有的弱点,使陶瓷材料能够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天、航空、电力、电子、冶金、
机械等工业,甚至现代生物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P. Quirmbach.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of Engineering Ceramics. Trans. ASME, 1993.115:76 - 82
[2]Desmaison. N. Roels. P. Be lai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Protection CVD
Coatings for Structural Ceramics. Oxidation Behavior of CVD-Coated
Reaction-Bonded Silicon . Sci & Engine, 1989. (A121): 441- 447
[3]. . Etc. Characterization of Si3N4 Coated with
Chemically-Vapor-Deposited Mullite after Na2SO4-Induced Corrosion. J. Am. Cer2
am. Soc, 1996(79): 2489-2492
[4]Taut. M. Herman. Improvement of Oxidation Behavior of Dense Silicon
Ni2tride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J. Euro. Ceram. Soc, 1994 (13):239 - 264
[5].H, of Aluminum Implantation on the Oxi2dation
Resistance of Norton NBD 200 Silicon Nitride. Proceedings of the Air Force
Structural Ceramics Meeting. , 1997:243-248
[6]SONG Baoyu, GU Le, XING Enhui.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of
Si3N4ceramic in vacuum.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12).
[7]Processing Defect Analysis and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Si3N4 Bearing Ball.[J] 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 2008(4).
[8]Xu Binshi,Wang Haidou,Dong Shiyun,Shi Peijing,Xu Yi .Nano Surface
Engineering in the 21
st
Century[J]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2004,25(5).
[9]YingnaWU,Zhongchao FENG and Jing Lia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Using Exeimer Laser [J] .l.,2000 (16)
[10],oulos. A Molecular Dynamics Analysis of Surface
Interference and Tip Shape and Size Effects on Atomic-Scale Friction [J]. Journal of
Tribology,2005,(127).
[11]Alice Pendleton, Prasenjit Kar, Subrata Kundu, Sahar Houssamy, Hong
Liang. Effects of 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on Boundary Lubrication for Potential
Artificial Joint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Tribology, 2010,(132).
[12]Ruiting Tong, Geng Liu, Tianxiang Liu. Multiscale Analysis on Two
Dimensional Nanoscale Sliding Contacts of Textured Surfaces [J]. Journal of
Tribology,2011(133).
[13]Ling Xiang, Aijun Hu. New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Defects i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 2012(134).
[14]LI Xiujuan, WANG Li-qin1,GU Le, QI ation of flash temperature
for hybrid ceramic ball bearing lubricated with solid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2002(9).
[15]WANG Liqin, LI Wenzhong, GU Le, ZHENG Dezhi.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TFE-based composites filled with multi-component.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7(14).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睦长兴)
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引言:
材料表面处理是材料表面改性和新材料制备的重要手段,材料表面改性是目前材料科
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方法有渗氮、阳极氧化、化学气相沉积、物理
气相沉积、离子束溅射沉积等。随着人们对材料表面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在传统的表面改性
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许多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用激
光束或离子束的高能量在短时间内加热和熔化表面区域,从而形成一些异常的亚稳表面;离
子注入或离子束混合技术把原子直接引进表面层中。陶瓷材料多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结构,
键能高,原子间结合力强,表面自由能低,原子间距小,堆积致密,无自由电子运动。这些特性赋
予了陶瓷材料高熔点、高硬度、高刚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绝热性能、热导率低、热
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无延展性等鲜明的特性。但陶瓷材料同样具有一些致命的弱点,
如:塑性变形差,抗热震和抗疲劳性能差,对应力集中和裂纹敏感、质脆以及在高温环境中其
强度、抗氧化性能等明显降低等。
正文:
一、 陶瓷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
1. 不同添加剂对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于陶瓷材料的耐高温特性经常被应用到高温环境中,特别是高温结构陶瓷,其高温抗
氧化性受到人们的关注。Si
3
N
4
是一种强共价结合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和耐腐
蚀性好的性能。但是没有添加剂的Si
3
N
4
几乎不能烧结,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强烈地受材料
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而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别是晶界相组成是受添加剂影响的,晶界相的
组成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极其敏感。对致密氮化硅而言,坯体中的物质传递对材料的氧化
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在测试条件下,具有抛物线规律的氮化硅材料,其决定氧化的主要
因素取决于晶界的添加剂离子和杂质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的添加剂对氮化硅陶瓷的氧化
行为影响有所不同
[1,2,3]
。
2.离子注入技术。
离子注入就是用离子化粒子,经过加速和分离的高能量离子束作用于材料表面,使之产
生一定厚度的注入层而改变其表面特性。可根据需要选择要注入的元素,并根据工艺条件控
制注入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形成所需要的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和各种平衡相,以及
一般冶金方法无法得到的合金相或金属间化合物,可直接获得马氏体硬化表面,得到所需要
的表面结构和性能由于形成的改性表面不受热力学条件的限制(相平衡、固溶度),所以具有
独特的优点。离子注入表面处理技术有: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离子注入,等离子源注入等。
在相同的条件下,重离子比轻离子有更强烈的辐射硬化,因此其对抗弯强度的增加更显著;由
于单晶的表面缺陷少所以增加效果更好
[6,7]
。
3.脉冲等离子技术。
脉冲等离子体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使表面改性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脉冲高能量密度等
离子体是一种脉冲等离子体能量束,它主要由充、放电系统和轴等离子体枪组成。在充放电
过程中引起内电极材料的蒸发和溅射,等离子体中因而包含内电极材料的粒子(含离子)。当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轰击到样品时,在其表面的瞬间作用产生高压和高温,样品表面处
于熔融状态,等离子体在样品表面发生离子注入与沉积,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一层与基体性质
和结构不同的薄膜材料,从而使其得到改性表面。立方氮化硼是自然界不存在的亚稳相化合
物,有极强的化学和热稳性,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而耐热性优于金刚石,因而用于许多领域,
但很难合成。高能量的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给氮化
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瞬间作用带来的高温高压,有利于以荷能离子形式存在的氮化硼在此
间形成氮化硼晶核。
4.镀层。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趋向薄、轻、短、网络化和多功能化,电子线路也
越来越复杂,这样使得电路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不使电子元件因热聚集和热循
环而损坏,散热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让热量通过与半导体元件相连接的具
有高的热导率的基片散发出去。化学镀、激光镀等技术被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金属化
[8,9]
,
半导体材料在使用以前,要使其表面金属化,即在其表面敷上一层金属薄层,使其能用简易的
焊接工艺与金属导电层连接成一体。化学镀具有覆盖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复杂工件的各个部
位可以得到较均匀的镀层,且化学镀有优良的深镀能力,可以大大减少镀件盲孔、深孔内的无
镀层现象。
二、陶瓷涂层的制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抗疲劳、抗震动抗温度
急变等性能,而且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等性能,而传统的单一金属
材料或单一的陶瓷材料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陶瓷涂层,能把陶瓷材料的
特点和金属材料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既有金属强度和韧性,又有陶瓷材料耐高温、耐
腐蚀等优点的复合材料,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1.热喷涂
热喷涂作为表面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面防护和表面强化的新技术。它利用
氧乙炔(丙烷)火焰、电弧或等离子等热源将各种金属、合金以及陶瓷、塑料等熔化并高速
喷射到工件表面,从而与基体形成一层牢固的涂层,达到高度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以及
修补恢复尺寸等目的。由于该技术具有施工灵活、应用性广的特点,因而在各工业部门获得
广泛应用。常见的热喷涂方法有:火焰喷涂、爆炸喷涂、等离子喷涂、电弧喷涂、超音速喷
涂等。喷涂法具有许多特点:可供喷涂的材料很多,如陶瓷、金属、塑料、玻璃及其混合物,
也可以将不同的材料组成涂层重叠,形成复合涂层;被喷涂的构件尺寸不受限制;可自由选择
涂层的厚度;采用高温火焰喷射,对被涂构件的热影响小;喷涂设备简单,可直接将设备搬至现
场进行喷涂,操作工序少,效率高,涂层形成速度快。
2.溶胶- 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涂层技术是利用易水解的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
经水解缩聚形成溶胶,将溶胶涂覆在金属表面,再经干燥,热处理后形成涂层;其特点是:反应
可在低温下进行;能制备高纯度、高均质的涂层;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3.化学、物理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相当高的温度下,混合气体与基体的表面相互作用,使混合气体中
的某些成分分解,并在基体表面形成一种金属或化合物的固态薄膜或镀层。其特点为:可以形
成多种金属、合金、陶瓷和化合物涂层;可以控制晶体结构、结晶方向的排列,可以控制镀层
的密度、纯度;可获得梯度沉积物和混合镀层;能够在复杂形状的基体以及颗粒上镀层;涂层
均匀,组织致密,纯度高,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
物理气相沉积法有溅射法、离子镀法、蒸镀法等。溅射法即以动量传递的方法将材料
激发为气体原子,并飞出溅射到基体上沉积形成涂层。离子镀法就是用电子束使蒸发源的材
料蒸发成原子,被在基体周围的等离子体离子化后,在电场作用下以更大的动能飞向基体而
形成涂层。蒸镀法是用电子束使蒸发源的材料蒸发成原子或离子而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涂
层。
4.复合镀
复合镀层既是在一定浓度的镀液中加入一些不溶性的陶瓷微粒,并进行搅拌,使之分布
均匀,在进行电镀或化学镀的过程中,陶瓷颗粒在镀层中被共析,成为金属陶瓷复合镀层。其
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异的性能。
三、陶瓷涂层的应用
1.在航天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航空发动机采用压气机使空气增压升温,高温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使燃料充分燃
烧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热喷涂技术在压气机涡壳内表面喷
涂可磨耗密封涂层,与压气机叶片尖部的硬质涂层形成一对可磨耗密封磨损副,在运行中能
形成理想的径向气流间隙,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降低燃料的消耗。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
经过大气层,由于空气的摩擦力使机身要承受1000 ℃的高温,为了保持机舱内的温度,在机
身表面喷涂黑色硼化硅和白色硼硅酸盐涂层,应用该涂层高的发射率,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2.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一些机械的高温炉辊多在800℃~1200℃的高温下运行,在这样的高温下,钢铁软化并
在表面生成氧化铁鳞,硬度显著降低,当软态的钢件在炉辊上运动甚至是轻微滑动容易结瘤,
使钢件表面因结瘤的脱落产生划痕等缺陷。采用高速火焰喷涂、爆炸喷涂或等离子喷涂等
技术,在高温炉辊表面喷涂特种陶瓷或金属陶瓷涂层,如喷涂含BN 的金属陶瓷涂层,具有优
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抗粘着、防结瘤和自清理性能,既可提高炉辊的使用寿命,又可以生产
出质量高的钢材。现代纺织机械特别是化纤机械,向高速、轻质等方向发展,各种导丝、纺丝
部件,为了减轻重量,提高转速和节能,多采用铝合金制造,其表面容易受很细的高速化纤丝的
磨损而产生沟槽。在化纤机的纺丝、导丝部件的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Al
2
O
3
基复合陶瓷涂
层,经处理获得桔皮状外观形貌,使其寿命提高5倍。现代造纸和印刷机械,尽管运行速度很
高,但负荷小。由于陶瓷涂层具有高耐磨蚀性能、高防粘性、高选择性、润湿性、亲水性、
高电绝缘、高可刻蚀性和图纹清晰性,并能保持粗糙度的纸张的咬入性,使等离子喷涂陶瓷涂
层技术在造纸和印刷机辊子上得到广泛应用。
3.在微电子及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在金属板上热喷涂绝缘的陶瓷涂层,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能将强电流所产生热发散开,
而陶瓷涂层则提供很好的介电绝缘性能。如在铜板上喷涂Al2O3 陶瓷涂层,其厚度在不到
1mm时,就能够在1300 ℃高温下耐压2500V 以上,热导率比在相同厚度铜板上烧结氧化
铝层的总热导率高5 倍。在铁皮上喷涂钛酸钡,厚度为30μm时,其介电常数已超过6000 ,
因此这种涂层已被广泛应用在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混合集成电路的片容器及电容器
网络的基片上。
小结:
本文从陶瓷本身及陶瓷涂层两个方面综述了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讨论
了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陶瓷材料的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随着
制备技术的进步,陶瓷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愈来愈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陶瓷的传统概念
将为陶瓷的表面改性技术所打破。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克服了陶瓷固
有的弱点,使陶瓷材料能够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天、航空、电力、电子、冶金、
机械等工业,甚至现代生物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P. Quirmbach.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of Engineering Ceramics. Trans. ASME, 1993.115:76 - 82
[2]Desmaison. N. Roels. P. Be lair.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Protection CVD
Coatings for Structural Ceramics. Oxidation Behavior of CVD-Coated
Reaction-Bonded Silicon . Sci & Engine, 1989. (A121): 441- 447
[3]. . Etc. Characterization of Si3N4 Coated with
Chemically-Vapor-Deposited Mullite after Na2SO4-Induced Corrosion. J. Am. Cer2
am. Soc, 1996(79): 2489-2492
[4]Taut. M. Herman. Improvement of Oxidation Behavior of Dense Silicon
Ni2tride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J. Euro. Ceram. Soc, 1994 (13):239 - 264
[5].H, of Aluminum Implantation on the Oxi2dation
Resistance of Norton NBD 200 Silicon Nitride. Proceedings of the Air Force
Structural Ceramics Meeting. , 1997:243-248
[6]SONG Baoyu, GU Le, XING Enhui.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s of
Si3N4ceramic in vacuum.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12).
[7]Processing Defect Analysis and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Si3N4 Bearing Ball.[J] JOURNAL OF CHINA ORDNANCE, 2008(4).
[8]Xu Binshi,Wang Haidou,Dong Shiyun,Shi Peijing,Xu Yi .Nano Surface
Engineering in the 21
st
Century[J]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2004,25(5).
[9]YingnaWU,Zhongchao FENG and Jing Lia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Using Exeimer Laser [J] .l.,2000 (16)
[10],oulos. A Molecular Dynamics Analysis of Surface
Interference and Tip Shape and Size Effects on Atomic-Scale Friction [J]. Journal of
Tribology,2005,(127).
[11]Alice Pendleton, Prasenjit Kar, Subrata Kundu, Sahar Houssamy, Hong
Liang. Effects of 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on Boundary Lubrication for Potential
Artificial Joint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Tribology, 2010,(132).
[12]Ruiting Tong, Geng Liu, Tianxiang Liu. Multiscale Analysis on Two
Dimensional Nanoscale Sliding Contacts of Textured Surfaces [J]. Journal of
Tribology,2011(133).
[13]Ling Xiang, Aijun Hu. New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Defects i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 2012(134).
[14]LI Xiujuan, WANG Li-qin1,GU Le, QI ation of flash temperature
for hybrid ceramic ball bearing lubricated with solid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2002(9).
[15]WANG Liqin, LI Wenzhong, GU Le, ZHENG Dezhi.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TFE-based composites filled with multi-component.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