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弭慧月)
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500*900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楼板厚度(mm)
500×900
18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c
(kN/m
3
)
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0.9
土顶面总高度H(m)
侧压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ζ 0.8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
G
4k
(kN/m)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
值Q
2k
(kN/m)
2
2
24
取大值:17.28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ζγ
c
H=0.8×24×0.9=17.28kN/m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
承
=0.9max[1.2G
4k
+1.4Q
2k
,1.35G
4k
+1.4×0.7Q
2k
]=
0.9max[1.2×17.28+1.4×4,1.35×17.28+1.4×0.7×4]=0.9max[26.336,27.248]=0.9×27.248
=24.523kN/m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
正
=G
4k
=17.28 kN/m
2
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次楞布置方式
次楞道数
主楞间距(mm)
主楞合并根数
次楞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水平向布置
4
600
2
200
600
0,45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模板验算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胶合板
15
模板厚度(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
15
6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
2
/6=1000×15
2
/6=37500mm
3
,I=
bh
3
/12=1000×15
3
/12=281250mm
4
。模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
1
=bS
承
=1×24.523=24.523kN/m
q
1
静
=0.9×1.35×17.28×1=20.995kN/m
q
1
活
=0.9×1.4×0.7×4×1=3.528kN/m
M
max
=max(0.08q
静
l
2
+0.101q
活
l
2
,0.1q
静
l
2
-0.117q
活
l
2
)=max(0.08×20.995×0.24
2
+0.101×3.528×0.24
2
,0.1×20.995×0.24
2
-0.117×3.528×0.24
2
)=
0.117kN·m
σ=M
max
/W=0.117×10
6
/37500=3.127N/mm
2
≤[f]=15N/mm
2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弭慧月)
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500*900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楼板厚度(mm)
500×900
180
二、荷载组合
侧压力计算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
混凝土重力密度γ
c
(kN/m
3
)
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0.9
土顶面总高度H(m)
侧压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ζ 0.8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
G
4k
(kN/m)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
值Q
2k
(kN/m)
2
2
24
取大值:17.28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ζγ
c
H=0.8×24×0.9=17.28kN/m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
承
=0.9max[1.2G
4k
+1.4Q
2k
,1.35G
4k
+1.4×0.7Q
2k
]=
0.9max[1.2×17.28+1.4×4,1.35×17.28+1.4×0.7×4]=0.9max[26.336,27.248]=0.9×27.248
=24.523kN/m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
正
=G
4k
=17.28 kN/m
2
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次楞布置方式
次楞道数
主楞间距(mm)
主楞合并根数
次楞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水平向布置
4
600
2
200
600
0,45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模板验算
模板类型
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
胶合板
15
模板厚度(mm)
模板弹性模量E(N/mm)
2
15
6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
2
/6=1000×15
2
/6=37500mm
3
,I=
bh
3
/12=1000×15
3
/12=281250mm
4
。模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
1
=bS
承
=1×24.523=24.523kN/m
q
1
静
=0.9×1.35×17.28×1=20.995kN/m
q
1
活
=0.9×1.4×0.7×4×1=3.528kN/m
M
max
=max(0.08q
静
l
2
+0.101q
活
l
2
,0.1q
静
l
2
-0.117q
活
l
2
)=max(0.08×20.995×0.24
2
+0.101×3.528×0.24
2
,0.1×20.995×0.24
2
-0.117×3.528×0.24
2
)=
0.117kN·m
σ=M
max
/W=0.117×10
6
/37500=3.127N/mm
2
≤[f]=15N/m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