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IT圈 admin 36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犹浩歌)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营

销不是“卖”而是“买”,是通过销售产品的环节树立产品美誉度,“买”到用户忠诚的

心。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

场主动权。海尔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应紧贴市场,最重要的是开发市场,创造新市场,从

而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创造感动,就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就是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就是用“心”工作,对产品用心,对用户用心。海尔人一直在创造感动,正如国际著名咨

询公司兰德公司专家所言:“在海尔国际化进程中,一定会以一个不断创造感动、极具凝

聚力和创新变革的品牌形象,启动美好未来!” 1995 年,海尔提出“星级服务”,宗旨

是:用户永远是对的。即用户就是衣食父母,只要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

务,用户就会给企业带来最好的效益。“创造市场”的内涵是并不局限于在现有的市场中

争份额,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另外创造新的市场。企业要善于重做“一块蛋糕”,通过创造

新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

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美誉。这里的“市场”指的是广义的市场,

无论你在生产线还是营销公司,还是在服务岗位乃至警卫,你的岗位就是你的市场。你都

要做到绝不对市场说“不”,让所有的用户满意。用户抱怨的内容,正是我们工作改善的

方向;如果能及时消除这些抱怨,就是真正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在海尔,技术检验合格的

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合格产品。因为用户不满意,产品卖不

出去,企业就没有利润可言。所以,用户的满意就是海尔的工作标准,不能对用户说“不”。

海尔在流程再造中为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满意而实行了“一票到底”的流程,以实现“一站

到位”的服务。“一站到位式服务”即只找一个 SBU 就可解决用户全部需求的服务。“一

票到底”即为完成一个定单,有一个 SBU 自始至终负责全过程的流程整合。核心竞争能

力并不在于你必须有一个零部件,更多意味着你有没有抓住市场用户的资源,能不能获得

用户对你的企业的忠诚度。如果能,那就是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

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

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

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

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

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

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

与追求。

孩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 “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

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

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

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

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

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

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

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

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

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

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

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

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

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

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

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 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

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

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

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

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

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

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

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

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

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

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

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

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

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

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

SBU。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

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

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干部制度上,海尔对中层干部分类考核,每一位

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届满轮换。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

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

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案例: “我的创新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了!”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定单经理李少杰,提起2004年8月3日,十分兴奋:“中

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我的事迹。当时我在车间里还没下班,爱人打电话给我,那

高兴劲儿可别提了!之后又有不少亲友打来电话祝贺。这一段时间里,我在精益生产推进

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钣金线的节拍比前段时期20秒/台又有提高,达到19秒/台。这

次企业选择我作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我更加明白:有创新,才能成功!”对这一

天,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长田丰青同样难以忘怀:“‘妈妈,你太厉害了,你上中央电视

台 《新闻联播》了!’8月3日晚上,我正在家看连续剧,突然接到了在外婆家的儿子打

来的电话;我那铁杆球迷老爸连球赛都不看了,抢过话筒向我祝贺!那是 7月31日,中

央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了我的创新成果。回家我把这事说了,没想到球迷老爸每到《新闻

联播》时间就马上换频道,连亚洲杯也‘忍痛割爱’,直等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到了报道!

第二天一上班,迎接我的都是同事们祝贺的笑容,我简直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说真的,

要不是在海尔,我做梦也上不了中央电视台。就拿这项创新说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

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就很快改造出了

一台先进的仪器。要在别的企业,可能提也白提。真幸运,我是一名海尔人!”在海尔,

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普普通通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能够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一

些生产线上普通的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搞一个技术改革,自己回家拿出钱用自己的业

余时间去做。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心去创造,去发明,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

作再提高一步,不管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他自

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只要员工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你就肯定它的价值,这就是管理的核心.2.

授权与监督相结合--充分的授权必须与监督相结合海尔集团制定了三条规定:在位要受控,

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在位要受控”有两个含义: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

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

向性错误;再就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升迁靠竞争”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一

个更为明确的竞争体系,让优秀的人才能够顺着这个体系上来,让每个人既感到有压力,

又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不至于埋没人才。“届满应轮岗”是指主要干部在一个部门的时间

应有任期,届满之后轮换部门。这样做是防止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思路僵化,缺乏

创造力与活力,导致部门工作没有新局面。轮流制对于年轻的干部还可增加锻炼机会,成

为多面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3.人材、人才、人财张瑞敏首席执行官

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人材--这

类人想干,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

人才--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人财--这类人通过其努力能为企业带来

巨大财富。对海尔来说,好用的人就是“人才”。“人才”的雏形,应该是“人材”。这

是“人才”的毛坯,是“原材料”,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雕琢。但在如今堪称“生死时速”

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人才”的发展是“人财”。“人才”是好用

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作为最起码的素质,“人才”认同企业文

化,但有了企业文化不一定立刻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光有企业文化还不行,还要能为企

业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人财”。无论是经过雕琢、可用的“人材”,还是立刻

就能上手的、好用的“人才”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寻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和价值的“人财”!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

值!我们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就要充分发现、使用“人财”。4.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还

是人才人才的定义,就要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每一位海尔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人

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天是人

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海尔人应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做永远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在提

高自身素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就会彷徨、动摇。每个海尔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

想一定要和海尔创造世界名牌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

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

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海尔集团在首

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

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

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

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

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

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

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

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

“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

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8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

到26.2%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近30%,其中,

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

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

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截止到2008年,海尔累

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 912 项,其中发

明专利 525 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

参与15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

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

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39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

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

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

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2009年,海尔实施全球化

品牌战略进入第四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建立从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化流程,

搭建全球化运营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网络,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犹浩歌)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营

销不是“卖”而是“买”,是通过销售产品的环节树立产品美誉度,“买”到用户忠诚的

心。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

场主动权。海尔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应紧贴市场,最重要的是开发市场,创造新市场,从

而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创造感动,就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就是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就是用“心”工作,对产品用心,对用户用心。海尔人一直在创造感动,正如国际著名咨

询公司兰德公司专家所言:“在海尔国际化进程中,一定会以一个不断创造感动、极具凝

聚力和创新变革的品牌形象,启动美好未来!” 1995 年,海尔提出“星级服务”,宗旨

是:用户永远是对的。即用户就是衣食父母,只要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

务,用户就会给企业带来最好的效益。“创造市场”的内涵是并不局限于在现有的市场中

争份额,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另外创造新的市场。企业要善于重做“一块蛋糕”,通过创造

新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

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美誉。这里的“市场”指的是广义的市场,

无论你在生产线还是营销公司,还是在服务岗位乃至警卫,你的岗位就是你的市场。你都

要做到绝不对市场说“不”,让所有的用户满意。用户抱怨的内容,正是我们工作改善的

方向;如果能及时消除这些抱怨,就是真正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在海尔,技术检验合格的

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合格产品。因为用户不满意,产品卖不

出去,企业就没有利润可言。所以,用户的满意就是海尔的工作标准,不能对用户说“不”。

海尔在流程再造中为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满意而实行了“一票到底”的流程,以实现“一站

到位”的服务。“一站到位式服务”即只找一个 SBU 就可解决用户全部需求的服务。“一

票到底”即为完成一个定单,有一个 SBU 自始至终负责全过程的流程整合。核心竞争能

力并不在于你必须有一个零部件,更多意味着你有没有抓住市场用户的资源,能不能获得

用户对你的企业的忠诚度。如果能,那就是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

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

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

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

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

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

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

与追求。

孩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 “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

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

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

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

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

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

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

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

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

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

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

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

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

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

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

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 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

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

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

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

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

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

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

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

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

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

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

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

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

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

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

SBU。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

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

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干部制度上,海尔对中层干部分类考核,每一位

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届满轮换。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

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

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案例: “我的创新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了!”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定单经理李少杰,提起2004年8月3日,十分兴奋:“中

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我的事迹。当时我在车间里还没下班,爱人打电话给我,那

高兴劲儿可别提了!之后又有不少亲友打来电话祝贺。这一段时间里,我在精益生产推进

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钣金线的节拍比前段时期20秒/台又有提高,达到19秒/台。这

次企业选择我作为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我更加明白:有创新,才能成功!”对这一

天,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长田丰青同样难以忘怀:“‘妈妈,你太厉害了,你上中央电视

台 《新闻联播》了!’8月3日晚上,我正在家看连续剧,突然接到了在外婆家的儿子打

来的电话;我那铁杆球迷老爸连球赛都不看了,抢过话筒向我祝贺!那是 7月31日,中

央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了我的创新成果。回家我把这事说了,没想到球迷老爸每到《新闻

联播》时间就马上换频道,连亚洲杯也‘忍痛割爱’,直等了三个晚上,终于看到了报道!

第二天一上班,迎接我的都是同事们祝贺的笑容,我简直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说真的,

要不是在海尔,我做梦也上不了中央电视台。就拿这项创新说吧,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

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就很快改造出了

一台先进的仪器。要在别的企业,可能提也白提。真幸运,我是一名海尔人!”在海尔,

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普普通通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能够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一

些生产线上普通的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搞一个技术改革,自己回家拿出钱用自己的业

余时间去做。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心去创造,去发明,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

作再提高一步,不管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他自

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只要员工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你就肯定它的价值,这就是管理的核心.2.

授权与监督相结合--充分的授权必须与监督相结合海尔集团制定了三条规定:在位要受控,

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在位要受控”有两个含义: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

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

向性错误;再就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升迁靠竞争”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一

个更为明确的竞争体系,让优秀的人才能够顺着这个体系上来,让每个人既感到有压力,

又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不至于埋没人才。“届满应轮岗”是指主要干部在一个部门的时间

应有任期,届满之后轮换部门。这样做是防止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思路僵化,缺乏

创造力与活力,导致部门工作没有新局面。轮流制对于年轻的干部还可增加锻炼机会,成

为多面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3.人材、人才、人财张瑞敏首席执行官

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人材--这

类人想干,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

人才--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人财--这类人通过其努力能为企业带来

巨大财富。对海尔来说,好用的人就是“人才”。“人才”的雏形,应该是“人材”。这

是“人才”的毛坯,是“原材料”,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雕琢。但在如今堪称“生死时速”

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人才”的发展是“人财”。“人才”是好用

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作为最起码的素质,“人才”认同企业文

化,但有了企业文化不一定立刻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光有企业文化还不行,还要能为企

业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人财”。无论是经过雕琢、可用的“人材”,还是立刻

就能上手的、好用的“人才”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寻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和价值的“人财”!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

值!我们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就要充分发现、使用“人财”。4.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还

是人才人才的定义,就要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每一位海尔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人

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天是人

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海尔人应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做永远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在提

高自身素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就会彷徨、动摇。每个海尔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

想一定要和海尔创造世界名牌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

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

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海尔集团在首

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

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

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

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

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

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

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

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

“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

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8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

到26.2%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近30%,其中,

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

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

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截止到2008年,海尔累

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 912 项,其中发

明专利 525 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

参与15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

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

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39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

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

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

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2009年,海尔实施全球化

品牌战略进入第四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建立从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化流程,

搭建全球化运营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网络,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