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告隽)
in-cell与on-cell触控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
【慧聪电子网】市场研究机构NPDDisplaySearch指出,面板厂商推动内嵌式
触控解决方案系依据其触控感应器所处基板位置、而分为in-cell与on-cell两种方
案,而目前in-cell与on-cell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均为手机产品。预估2013年in-cell
占整体触控面板市占率将达10.8%、on-cell市占率则为12.5%,合计in-cell及on
-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2013年市占率将逾23%。随着出货量持续成长,预估到2014
年,in-cell及on-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合计市占率可能接近24.9%。
据调查,2013年in-cell触控技术最大应用项目为手机、出货量估达1.55亿台/片
、年增率达117%,预估2014年in-cell触控面板在手机应用出货量将增至1.73亿台
/片,年增率估达12%。连同其它应用来看,2014年全球i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估
达1.86亿台/片,年成长率估约10%。
2013年全球on-cell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同样是手机、出货量估达1.94亿台/片,
年增率达69%。NPDDisplaySearch预估,2014年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将达
2.65亿台/片、年增率上看37%。
一、各大厂家在On-Cell和In-Cell领域最新进展:
京东方董秘刘洪峰表示:“目前,京东方已经完成了OGS工艺开发,On-Cell
及HybridIn-Cell技术开发,并在逐步导入量产。”
“京东方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G/G等触控技术的研发”,他进一步表示,新型的
On-Cell、In-Cell技术均可用于AMOLED和TFT-LCD。目前,占主要地位的触控
技术仍是传统的Addon(外挂式,包括G/G、G/F、G/F/F),即在显示屏上增加
一层玻璃或一层膜的形式实现触控,由此带来的厚度和重量增加等问题,使其在未
来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逐步缩减。“而OGS、On-Cell、In-Cell等新型触
控技术,因其在厚度、成本、集成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他补充道。
目前有苹果采用In-Cell触控技术和三星采用On-Cell触控技术,某业内人士表示
:“On-Cell、In-Cell触控技术并不一定占优势,不能实现柔性制造,当面板弯曲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告隽)
in-cell与on-cell触控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
【慧聪电子网】市场研究机构NPDDisplaySearch指出,面板厂商推动内嵌式
触控解决方案系依据其触控感应器所处基板位置、而分为in-cell与on-cell两种方
案,而目前in-cell与on-cell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均为手机产品。预估2013年in-cell
占整体触控面板市占率将达10.8%、on-cell市占率则为12.5%,合计in-cell及on
-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2013年市占率将逾23%。随着出货量持续成长,预估到2014
年,in-cell及on-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合计市占率可能接近24.9%。
据调查,2013年in-cell触控技术最大应用项目为手机、出货量估达1.55亿台/片
、年增率达117%,预估2014年in-cell触控面板在手机应用出货量将增至1.73亿台
/片,年增率估达12%。连同其它应用来看,2014年全球i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估
达1.86亿台/片,年成长率估约10%。
2013年全球on-cell触控技术主要应用同样是手机、出货量估达1.94亿台/片,
年增率达69%。NPDDisplaySearch预估,2014年on-cell触控面板出货量将达
2.65亿台/片、年增率上看37%。
一、各大厂家在On-Cell和In-Cell领域最新进展:
京东方董秘刘洪峰表示:“目前,京东方已经完成了OGS工艺开发,On-Cell
及HybridIn-Cell技术开发,并在逐步导入量产。”
“京东方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G/G等触控技术的研发”,他进一步表示,新型的
On-Cell、In-Cell技术均可用于AMOLED和TFT-LCD。目前,占主要地位的触控
技术仍是传统的Addon(外挂式,包括G/G、G/F、G/F/F),即在显示屏上增加
一层玻璃或一层膜的形式实现触控,由此带来的厚度和重量增加等问题,使其在未
来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逐步缩减。“而OGS、On-Cell、In-Cell等新型触
控技术,因其在厚度、成本、集成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他补充道。
目前有苹果采用In-Cell触控技术和三星采用On-Cell触控技术,某业内人士表示
:“On-Cell、In-Cell触控技术并不一定占优势,不能实现柔性制造,当面板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