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箕嘉运)
Current Figure
/本期
台湾女首富王雪红的传奇故事(中)
含辛茹苦二十年
倾力打造“中国芯”
——威盛助大陆电脑信息产业成长
◇文/ 阎桂兰
世纪之交那年,我刚满20岁,用父母的钱购置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
刚走进中关村,就看到满大街到处都贴着“威盛-中国芯”的醒目广告。由于我还在上学,钱袋不丰,只能
选择电子商城摊贩自行组装的台式机,也买不起心仪已久的英特尔“奔腾”CPU,而是不情愿地装上了一颗当
时名气并不大的VIA C3处理器。
在以后多年的岁月里,这台电脑始终陪伴我一起学习和成长,更是我写文章、发邮件、玩游戏、看视频、
上网冲浪的忠实好伙伴,从未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由此,我认识了威盛这家企业,知道了该公司的女老
板王雪红,对她产生由衷敬佩之心,并开始关注这家台湾企业的发展进程。
两年前,为了外出采访时携带方便,单位又发给我一台小巧精致的上网本,没想到,里面藏着的CPU又
是威盛制造的“中国芯”,这让我对威盛这家企业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奇妙感觉。
王雪红与大陆的“缘分”
与她的父亲王永庆一样,王雪红
对大陆有很深的感情。1987年,台湾
当局刚刚宣布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
亲,她便代表大众电脑公司多次到大
陆南方地区考察,成为首批在珠三角
投资建立IT业制造基地的台商之一。
创立威盛电子公司后,王雪红注
意到,作为当时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
中国大陆,个人电脑已开始进入家庭,
且销售额逐年递涨,但由于微电子产
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集成电路产
量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7%,90%以上
的芯片依靠进口。特别是电脑的核心
部件CPU,几乎完全被美国英特尔和
AMD两家所把持,它们将CPU卖得很贵,
赚了大量的钱;而CPU的高价格也是
阻碍家用电脑普及的原因之一。
看好中国内地巨大的潜在市场,
王雪红决定将威盛未来发展的重点转
向大陆,在通往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
旁树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宣布自
己开始“西进”。2000年2月,威盛
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
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内成立,作为
威盛集团在大陆的营运总部;同年又
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成立威盛电子
(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脑所
使用的芯片组;2002年在上海浦东张
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旭上电子(上海)
有限公司,并在武汉市洪山区成立威
盛电子武汉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显卡
芯片产品;还在杭州市滨江区设立威
睿电通(杭州)有限公司,在北京中
关村设立京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主要研发各种通信芯片产品。为了尽
2013.4.
57
TechnoIogy and Industry Across the Straits
超过3亿
美元,包
含集成器
件基片制
造和附
晶、封装
设计和组
装、测试
和配送服
务等三个
威盛集团主导成立“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
快打开大陆庞大的市场,王雪红亲自
担任威盛电子公司“大陆特别工作组”
组长。她巧妙地诉诸国人的民族情结,
大打“民族品牌”。当时,在北京中
关村以及上海、武汉、广州、深圳、
重庆等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到处都能
看到铺天盖地的“威盛-中国芯”的
醒目广告,告诉大家:“威盛是中国
人的公司,威盛的中央处理器是中国
人做的电脑心脏”。威盛的目标是在
大陆CPU市场占到30%的份额,长远
目标是取代英特尔在大陆CPU市场的
领跑地位。
那段时间,王雪红经常往来于大
陆、台湾、美国之间,与大陆电脑业
界建立了广泛良好的关系,以期有更
多大陆生产的电脑和其他众多电子产
品用上威盛设计的“中国芯”。据说,
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有感于王雪红的
创业精神,决定集团旗下70%以上的
产品都采用威盛的芯片组。首款采用
威盛CPU的联想品牌个人电脑于2001
年4月开始在大陆市场销售。由于性
价比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王雪红还以个人名义,于2001
年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独资的
威宇科技测试封装有限公司,总投资
子公司,
盛嵌入式平台事业部,研发重心包括
基于威盛低功耗微处理器的整套处理
器平台和威盛EPIA系列的Mini-ITX
和Nano-ITX主板。
在大陆个人电脑使用者中,威盛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其生产的整合型芯
片组,能为主流的英特尔和AMD微处
理器提供支持,甚至连中国大陆自行
研制的龙芯系列处理器,也由VIA芯
片组的南桥芯片提供输入输出功能。
由于坚持走“精品”路线,威盛
公司在其占市场领导地位的 PC 核心
逻辑芯片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并购
方案、内部整合与战略联合,扩展了
其生产线和研发领域。2002年初,威
盛实施“迦南行动”,对公司进行重组,
将其主要经营项目按核心产品类别划
分为不同的事业部,兵分四路,从专
门生产芯片组扩展至进军光存储芯片、
绘图芯片、CPU与网络芯片,使威盛
的核心生产力更为强大和广阔,既适
应核心市场又适应新兴市场。2003年
10月,威盛进一步调整平台解决方案
事业部及中央处理器等研发部门,成
立嵌入式平台事业部,将原有的光存
储器事业部和网络事业部独立,分别
成立威腾光电公司和威瀚科技公司,
主要针对光存储、网络及移动通讯产
品的开发,开始了多元化经营战略。
与英特尔旷日持久的诉讼战,
令威盛在微处理器方面的发展遇到了
空前的阻碍,一度的消声匿迹也让很
多人都以为,迫于压力的威盛会退出
CPU这块险恶的江湖。谁知,厉兵秣
马,三年磨一剑的威盛在2005年德
国CeBIT展会上,一举推出新版超低
电压VIA C7-M移动处理器,采用90
纳米的改进型SOI变形硅技术,可以
与其兄王文洋在上海建立的宏力半导
体制造公司、姐姐王雪龄在广州和苏
州设立的大众电脑公司采取上中下游
整合的方式,在大陆设计、生产和制
造各式新型电脑芯片,共同扩大在大
陆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发展。
王雪红采取人才本地化的战略,
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设立研发基
地,急速扩张研发队伍,进一步增强
威盛在大陆的事业版图。据称,威盛
总经理陈文琦给大陆部门下达的人才
吸纳计划是“没有上限”,光一支技
术团队在两年内就要达到2000人,
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威盛在台湾和全球
其他地区的技术团队总人数。
威盛一贯坚持为个人电脑及其
他x86微处理器市场提供最广泛的芯
片解决方案的产品战略,结合注重功
耗效能、丰富的整合功能以及小板型
的设计理念,使威盛的处理器平台除
了在传统市场获得广泛认可之外,同
时还在非传统领域有所建树。如2001
年10月,威盛宣布成立威盛平台事
业部,它是威盛管理的一个独立的商
业部门,其宗旨为设计并推出全套平
台解决方案,包括新研发的威盛品牌
系列主板。2004年,该部门更名为威
58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箕嘉运)
Current Figure
/本期
台湾女首富王雪红的传奇故事(中)
含辛茹苦二十年
倾力打造“中国芯”
——威盛助大陆电脑信息产业成长
◇文/ 阎桂兰
世纪之交那年,我刚满20岁,用父母的钱购置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
刚走进中关村,就看到满大街到处都贴着“威盛-中国芯”的醒目广告。由于我还在上学,钱袋不丰,只能
选择电子商城摊贩自行组装的台式机,也买不起心仪已久的英特尔“奔腾”CPU,而是不情愿地装上了一颗当
时名气并不大的VIA C3处理器。
在以后多年的岁月里,这台电脑始终陪伴我一起学习和成长,更是我写文章、发邮件、玩游戏、看视频、
上网冲浪的忠实好伙伴,从未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由此,我认识了威盛这家企业,知道了该公司的女老
板王雪红,对她产生由衷敬佩之心,并开始关注这家台湾企业的发展进程。
两年前,为了外出采访时携带方便,单位又发给我一台小巧精致的上网本,没想到,里面藏着的CPU又
是威盛制造的“中国芯”,这让我对威盛这家企业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奇妙感觉。
王雪红与大陆的“缘分”
与她的父亲王永庆一样,王雪红
对大陆有很深的感情。1987年,台湾
当局刚刚宣布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
亲,她便代表大众电脑公司多次到大
陆南方地区考察,成为首批在珠三角
投资建立IT业制造基地的台商之一。
创立威盛电子公司后,王雪红注
意到,作为当时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
中国大陆,个人电脑已开始进入家庭,
且销售额逐年递涨,但由于微电子产
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集成电路产
量只能满足国内市场的7%,90%以上
的芯片依靠进口。特别是电脑的核心
部件CPU,几乎完全被美国英特尔和
AMD两家所把持,它们将CPU卖得很贵,
赚了大量的钱;而CPU的高价格也是
阻碍家用电脑普及的原因之一。
看好中国内地巨大的潜在市场,
王雪红决定将威盛未来发展的重点转
向大陆,在通往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
旁树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宣布自
己开始“西进”。2000年2月,威盛
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
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内成立,作为
威盛集团在大陆的营运总部;同年又
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成立威盛电子
(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脑所
使用的芯片组;2002年在上海浦东张
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旭上电子(上海)
有限公司,并在武汉市洪山区成立威
盛电子武汉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显卡
芯片产品;还在杭州市滨江区设立威
睿电通(杭州)有限公司,在北京中
关村设立京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主要研发各种通信芯片产品。为了尽
2013.4.
57
TechnoIogy and Industry Across the Straits
超过3亿
美元,包
含集成器
件基片制
造和附
晶、封装
设计和组
装、测试
和配送服
务等三个
威盛集团主导成立“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
快打开大陆庞大的市场,王雪红亲自
担任威盛电子公司“大陆特别工作组”
组长。她巧妙地诉诸国人的民族情结,
大打“民族品牌”。当时,在北京中
关村以及上海、武汉、广州、深圳、
重庆等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到处都能
看到铺天盖地的“威盛-中国芯”的
醒目广告,告诉大家:“威盛是中国
人的公司,威盛的中央处理器是中国
人做的电脑心脏”。威盛的目标是在
大陆CPU市场占到30%的份额,长远
目标是取代英特尔在大陆CPU市场的
领跑地位。
那段时间,王雪红经常往来于大
陆、台湾、美国之间,与大陆电脑业
界建立了广泛良好的关系,以期有更
多大陆生产的电脑和其他众多电子产
品用上威盛设计的“中国芯”。据说,
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有感于王雪红的
创业精神,决定集团旗下70%以上的
产品都采用威盛的芯片组。首款采用
威盛CPU的联想品牌个人电脑于2001
年4月开始在大陆市场销售。由于性
价比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王雪红还以个人名义,于2001
年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独资的
威宇科技测试封装有限公司,总投资
子公司,
盛嵌入式平台事业部,研发重心包括
基于威盛低功耗微处理器的整套处理
器平台和威盛EPIA系列的Mini-ITX
和Nano-ITX主板。
在大陆个人电脑使用者中,威盛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其生产的整合型芯
片组,能为主流的英特尔和AMD微处
理器提供支持,甚至连中国大陆自行
研制的龙芯系列处理器,也由VIA芯
片组的南桥芯片提供输入输出功能。
由于坚持走“精品”路线,威盛
公司在其占市场领导地位的 PC 核心
逻辑芯片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并购
方案、内部整合与战略联合,扩展了
其生产线和研发领域。2002年初,威
盛实施“迦南行动”,对公司进行重组,
将其主要经营项目按核心产品类别划
分为不同的事业部,兵分四路,从专
门生产芯片组扩展至进军光存储芯片、
绘图芯片、CPU与网络芯片,使威盛
的核心生产力更为强大和广阔,既适
应核心市场又适应新兴市场。2003年
10月,威盛进一步调整平台解决方案
事业部及中央处理器等研发部门,成
立嵌入式平台事业部,将原有的光存
储器事业部和网络事业部独立,分别
成立威腾光电公司和威瀚科技公司,
主要针对光存储、网络及移动通讯产
品的开发,开始了多元化经营战略。
与英特尔旷日持久的诉讼战,
令威盛在微处理器方面的发展遇到了
空前的阻碍,一度的消声匿迹也让很
多人都以为,迫于压力的威盛会退出
CPU这块险恶的江湖。谁知,厉兵秣
马,三年磨一剑的威盛在2005年德
国CeBIT展会上,一举推出新版超低
电压VIA C7-M移动处理器,采用90
纳米的改进型SOI变形硅技术,可以
与其兄王文洋在上海建立的宏力半导
体制造公司、姐姐王雪龄在广州和苏
州设立的大众电脑公司采取上中下游
整合的方式,在大陆设计、生产和制
造各式新型电脑芯片,共同扩大在大
陆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发展。
王雪红采取人才本地化的战略,
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设立研发基
地,急速扩张研发队伍,进一步增强
威盛在大陆的事业版图。据称,威盛
总经理陈文琦给大陆部门下达的人才
吸纳计划是“没有上限”,光一支技
术团队在两年内就要达到2000人,
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威盛在台湾和全球
其他地区的技术团队总人数。
威盛一贯坚持为个人电脑及其
他x86微处理器市场提供最广泛的芯
片解决方案的产品战略,结合注重功
耗效能、丰富的整合功能以及小板型
的设计理念,使威盛的处理器平台除
了在传统市场获得广泛认可之外,同
时还在非传统领域有所建树。如2001
年10月,威盛宣布成立威盛平台事
业部,它是威盛管理的一个独立的商
业部门,其宗旨为设计并推出全套平
台解决方案,包括新研发的威盛品牌
系列主板。2004年,该部门更名为威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