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官凝蕊)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37
38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XIAO_BAN
DI_MAO
PO_XIANG
PO_WEI
PO_DU
KE_JI_DU
TU_RANG_LX
TU_CENG_HD
MIAN_JI
LD_QS
DI_LEI
LIN_ZHONG
QI_YUAN
SEN_LIN_LB
SHI_QUAN_DJ
GJGYL_BHDJ
G_CHENG_LB
LING_ZU
YU_BI_DU
YOU_SHI_SZ
PING_JUN_XJ
HUO_LMGQXJ
MEI_GQ_ZS
TD_TH_LX
DISPE
DISASTER_CLASS
ZL_DJ
LD_KD
LD_CD
BCLD
BH_DJ
LYFQ
中文名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图斑(小班)
地貌
坡向
坡位
坡度
交通区位
土壤类型(名称)
土层厚度
面积
土地权属
地类
林种
起源
森林类别
事权等级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工程类别
龄组
郁闭度/覆盖度
优势树种
平均胸径
公顷蓄积(活立木)
幼树每公顷株数
土地退化类型
灾害类型
灾害等级
林地质量等级
林带宽度
林带长度
是否为补充林地
林地保护等级
林地功能分区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2
6
3
3
6
3
4
4
1
1
1
2
1
20
3
19
2
4
3
2
3
2
1
2
1
3
6
6
12
4
1
2
1
1
2
6
1
1
1
1
1
2
1
1
2
小数位
编号
40
字段名
QYKZ
中文名
主导功能区
数据类型
字符串
长度
1
小数位
注: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4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
A.2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和县(市、旗)按国家统一代码填
写,乡(林场)、村(林班),以县(局、团)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由各县自行统一
编码。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各因子编码见表A.2—表A。18.
表A.2 地类代码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乔木林
有林地 红树林
竹 林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代码
111
112
113
120
131
132
141
142
150
采伐迹地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耕地
牧草地
非林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注:1.林地至少划分到二级地类;
2.规划补充林地现状地类要求划分到二级地类,其他非林地由各地自行确定划分到一级地类或二级
地类。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0
210
220
230
240
250
未成林地
林地
苗圃地
表A。3 地形因子代码表
地貌
极高
山
1
坡向
北 1
坡位
脊 1
坡度
平 1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官凝蕊)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37
38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XIAO_BAN
DI_MAO
PO_XIANG
PO_WEI
PO_DU
KE_JI_DU
TU_RANG_LX
TU_CENG_HD
MIAN_JI
LD_QS
DI_LEI
LIN_ZHONG
QI_YUAN
SEN_LIN_LB
SHI_QUAN_DJ
GJGYL_BHDJ
G_CHENG_LB
LING_ZU
YU_BI_DU
YOU_SHI_SZ
PING_JUN_XJ
HUO_LMGQXJ
MEI_GQ_ZS
TD_TH_LX
DISPE
DISASTER_CLASS
ZL_DJ
LD_KD
LD_CD
BCLD
BH_DJ
LYFQ
中文名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图斑(小班)
地貌
坡向
坡位
坡度
交通区位
土壤类型(名称)
土层厚度
面积
土地权属
地类
林种
起源
森林类别
事权等级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工程类别
龄组
郁闭度/覆盖度
优势树种
平均胸径
公顷蓄积(活立木)
幼树每公顷株数
土地退化类型
灾害类型
灾害等级
林地质量等级
林带宽度
林带长度
是否为补充林地
林地保护等级
林地功能分区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2
6
3
3
6
3
4
4
1
1
1
2
1
20
3
19
2
4
3
2
3
2
1
2
1
3
6
6
12
4
1
2
1
1
2
6
1
1
1
1
1
2
1
1
2
小数位
编号
40
字段名
QYKZ
中文名
主导功能区
数据类型
字符串
长度
1
小数位
注: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4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
A.2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和县(市、旗)按国家统一代码填
写,乡(林场)、村(林班),以县(局、团)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由各县自行统一
编码。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各因子编码见表A.2—表A。18.
表A.2 地类代码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乔木林
有林地 红树林
竹 林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代码
111
112
113
120
131
132
141
142
150
采伐迹地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耕地
牧草地
非林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注:1.林地至少划分到二级地类;
2.规划补充林地现状地类要求划分到二级地类,其他非林地由各地自行确定划分到一级地类或二级
地类。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0
210
220
230
240
250
未成林地
林地
苗圃地
表A。3 地形因子代码表
地貌
极高
山
1
坡向
北 1
坡位
脊 1
坡度
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