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买智)
2022年8月15日
第45卷第16期
现代电子技术
ModernElectronicsTechnique
Aug.2022
Vol.45No.16
引用格式:麦超云,黄传好,刘子明.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6):35⁃39.
DOI:10.16652/.1004⁃373x.2022.16.007
35
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麦超云,黄传好,刘子明
(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
摘
529020)
要:目前使用的毫米波雷达主要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的方式,该调制方式短时间内会产生海量数据,对采集系统
的实时传输要求严格。另外,市场上没有合适的24GHz毫米波雷达采集系统的采集板卡。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
于ZYNQ的8通道毫米波雷达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整个采集系统将ZYNQ芯片作为主控,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控制24GHz毫
米波射频前端;内部通过状态机控制2颗AD9228芯片构成4组正交采集通道;上位机通过串行接口控制该采集系统,实现千
兆网口完成ADC采集之后的数据传输,同时上位机采用多进程方式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并将目标信息实时显示。实际测
试结果表明:文中系统能够完成实地数据采集及传输,网络传输平均速率为150Mb/s,丢包率为0;相比于其他现成采集系
统,能够有效降低二次开发的难度,可为后期算法处理提供一套小体积、低功耗的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数据接收;数据传输;ZYNQ;系统设计;系统测试
中图分类号:TN9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22)16⁃0035⁃05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doubleADC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ZYNQ
(Faculty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WuyiUniversity,Jiangmen529020,China)
MAIChaoyun,HUANGChuanhao,LIUZiming
Abstract:Atpresent,themillimeterwaveradarmainlyadoptsthemodeoflinearfrequencymodulationcontinuouswave,
whichwillproducealargeamountofdatainashorttime,andhasstrictrequirementsonthereal⁃timetransmissionofthe
basis,an8⁃channelmillimeter⁃waveradarhigh⁃speed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ZYNQisproposed.
r,thereisnosuitableacquisitionboardsforthe24GHzmillimeterwaveradaracquisitionsystemin
Intheentireacquisitionsystem,theZYNQchipistakenasthemaincontrolonetocontrolthe24GHzmillimeter⁃waveratio
rcomputerisusedtocontroltheacquisition
frequencyfront⁃nternalofthesystem,thestatemachineisusedtocontrol
systemthroughaserialinterfacetorealizethedatatransmissionofGigabitEthernetportafterADCacquisition,receiveand
processthedatainthemulti⁃processmode,ualtestingresultsshowthat
thesystemcancompletecollectionandtransmissionoffielddata,theaveragetransmissionrateofthenetworkcanreach
reducethedifficultyofsecondarydevelopmentandprovideasmallvolumeandlowpowerconsumptiondataacquisitionsystem
forlateralgorithmprocessing.
testing
150Mb/s,arisonwithotherready⁃madecollectionsystems,thissystemcaneffectively
Keywords:millimeterwaveradar;dataacquisition;datareception;datatransmission;ZYNQ;systemdesign;system
0引言
及安防方面。不同于目前主流光学摄像头设备,毫米波
雷达具备了高精度、抗干扰、全天候工作的特性,在自动
驾驶、安防检测等领域具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1]
。对毫米
波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大量数据需
随着射频传感器在工艺上的突破,毫米波雷达已经
应用在不同领域,包括自动驾驶的巡航系统、路面测速
收稿日期:2022⁃01⁃06修回日期:2022⁃0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1347);广东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专项(2019KZDZX1017);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2019A1515010716);广东省普通高校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8KZDXM073);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
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GDDSIPL⁃03)
36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45卷
因此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严苛
[2]
。采集和处理,
通常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常用的核心器件主要集
中于微型处理器,专用DSP和FPGA
[3⁃8]
。目前一些主流
的信号处理核心器件采用STM32高端单片机等微处理
器,虽然该方案功耗低、价格低廉,但是这种架构的数据
采集传输方式因为单片机时钟频率较低,导致速率不满
足实时数据传输处理的要求,仅仅应用在低速数据采集
和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同时采集精度误差较大。
而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DSP+FPGA架构的平台,FPGA
采用并行处理,可大幅度提高数据的采集传输速率,但
这些平台接口单一不利于标准化,操作不易随时控制,
同时基于FPGA实现网络传输较为困难,开发难度较
大。相较于上述两种方式,Xilinx公司推出的一款SoC
(SystemonChip)芯片ZYNQ,其内部可分为逻辑处理
(ProcessingLogic,PL)与处理系统(ProcessingSystem,
PS)两部分,其中PL端采用Xilinx7系列的现场编程阵
列,PS端则是一块双核ARMCortex⁃A9处理器。ZYNQ
内部实现了PL与PS之间高带宽、高性能的AMBA⁃AXI
总线互联,不仅降低了硬件设计难度,而且增加了毫米
波大量数据接收传输的稳定性和传送速率
[9⁃12]
模块:射频参数控制模块、系统时钟控制模块、数据存储
及传输模块、ADC数据采集模块。
图1系统整体方案
2.1
采集系统雷达前端的参数配置指令是通过SPI协
射频参数控制
议进行。该射频前端需要同时配置两种参数,一种是其
工作方式,包括功放大小设置;另一种则是毫米波发送
波形的控制,包括线性调频波的周期、脉冲宽度及带宽
配置。ZYNQ芯片集成2个SPI控制器,同时系统要做
到上位机随时可控,指令解析模块对上位机串口配置参
数进行解析;然后依据射频芯片数据手册,采用SPI接
口按照时序完成相关寄存器的配置。
2.2
为了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保持信号相位的
系统时钟控制实施方案
。本文采
用ZYNQ的7Z020⁃400系列芯片,配合2颗4路AD9228
的ADC芯片
[13⁃14]
,外加DDR3内存构成毫米波雷达采集
系统。首先利用ZYNQ逻辑部分编写ADC控制电路;然
后将雷达射频前端的数据经过ADC采集,并将4组正交
数据通过千兆网口发送到上位机;最后上位机对数据进
行处理,获取目标信息。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
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一致性,系统时钟由射频前端晶振提供,通过ZYNQ内
部时钟管理模块将时钟分别输入到PS与PL端。其内
部各个模块的时钟分布如图2所示。
1系统整体方案
采集系统整体利用上位机通过串口进行控制,可同
时配置工作模式及控制系统的启动终止。系统方案如
图1所示。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接口将控制命令传送
到ZYNQ的采集板上;指令解析模块将这些指令通过不
同的通信方式发送到目的模块,其中内部数据通信采用
了双口BRAM,该IP核将两个不同时钟域的数据进行调
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当射频前端正确配置完毕之
后,会返回同步脉冲,此时数据采集模块的状态机捕获
该脉冲上升沿,依照配置参数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中频信
号数据的采集和DDR3内存的写入,当满足采集要求之
后触发网口进行发送。上位机控制指令的下发和上传
数据的处理。
图2时钟控制实施方案
的40MHz时钟降为10MHz,作为ADC的采集频率,同
另外为消除各个模块时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DCM将
PL部分的时钟通过ZYNQ的DCM时钟模块将输入
时为了ADC数据精确对齐,设置一个参考延迟时钟。
时钟校正,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时钟,最后数据通
过千兆以太网口上传。
2系统模块设计
结合软硬件的分布和功能,整个系统主要分为4个
第16期
麦超云,等: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7
2.3
数据采集及传输采用状态机的方式,其实施方案流
数据存储及传输模块
是采集系统的关键。AD9228支持10~40MHz采样率,
通过FPGA内部将时钟分频得到10MHz,通过OBUFG
分为ADCClkIn+和ADCClkIn-一对差分时钟,作为
AD9228的输入时钟,同时AD9228芯片会返回两对差分
时钟,分别为数据输出时钟对(DCO+)和(DCO-)以及数
据帧输出时钟(FCO+)和(FCO-)。FPGA在接收ADC输
出的差分串行信号时,需要考虑DCO边沿与数据边沿
所存在的相位差,只有设置合理的时序约束以满足建立
时间和保持时间,才能消除亚稳态。同时DCO也要和
FCO确定相位关系,因为仅靠DCO采集到的数据虽然
是正确的,但只是一串比特流,而不能确定数据的最高
位或者最低位,只有通过FCO进行比特序列调整才可
以恢复数据。针对FCO时钟,利用FPGA内部可编程IO
资源将(FCO+)和(FCO-)时钟转换为一路时钟FCO,再
通过FPGA内部的DCM资源将FCO的相位转换为初始
时钟120°作为数据输出的最终时钟;对于DCO路的时
钟,首先采用IBUFG将(DCO+)和(DCO-)数据时钟转
换为单路DCO,接着对该路数据进行延迟。AD9228输
出的原始数据也是经过特定的处理,首先将原始差分信
号转化为单路信号,然后经过延迟单元IDELAY2,最终
通过IDDR模块,将单时钟边沿改为双边沿输出,此时
一个时钟周期内将输出两位数据。处理之后的数据与
FCO的相位基本同步,FCO的上升沿与数据的最高位
对齐。
程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状态机处于空闲状
态,等待上位机发送开始指令,如果上位机的指令完整
无误通过解析模块传输,则此时空闲状态跳转到判断状
态;在此状态会依次判断各个模块是否配置完毕,当满
足条件,则进行数据采集,CPU进而将状态机写入
BRAM里面的数据调入内存中,并触发网口,通过UDP
协议上传,上位机也将调用算法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
图3数据存储及传输流程
2.4
其采集速度与精度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本系统
ADC负责将前端数据由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
ADC时钟及数据控制
图4ADC时钟与FPGA接口数据
3
3.1
系统整机测试
为了验证整个采集板卡的工作状态,对系统整机进
硬件测试
采用2片AD9228芯片构成4对IQ通道。ADC控制模块
的主要功能是控制ADC数据与时钟。当雷达的参数配
置完成之后,射频前端将返回同步信号脉冲,表示射频
前端已配置完成,此时ADC采集的数据才为有效数据。
ADC时钟与FPGA接口数据如图4所示。
ADC采集数据对时钟要求十分严格,数据的处理
行了多方面测试。毫米波雷达采集系统的整体硬件组
合如图5所示。该采集系统主要由一个ZYNQ⁃7Z020芯
片,配合2颗4路AD9228的ADC芯片,外加DDR3内存
构成。利用ZYNQ逻辑部分编写ADC控制电路,将雷达
38
千兆网口发送到上位机。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45卷
射频前端的数据经过ADC采集并将4组正交数据通过
220ms。具体的参数配置如图7左边所示,37ms静态
目标的时域信号及傅里叶频谱图如图7右边所示。
表1网口数据传输结果
数据帧数
100
300
900
采集时间/s
25
67
200
采集速度(/Mb/s)
160
156
154
丢包率
0
0
0
图5采集系统硬件
为了验证该硬件整体的功耗,利用可编程电源提供
12V电压,设定额定电流1A,测得采集系统在无射频
前端的情景下,功耗为1.116W,如图6中电源显示屏所
示。当接上射频前端,工作电流达到0.724A,这时系统
功率为8.689W。当经过8h测试,功耗维持在8.6W
附近,表明该系统具有低功耗、稳定的特点。
图7参数配置及时频图
为了验证环境对毫米波采集的影响,在夜幕下进行
实地测试。设置前端带宽为5MHz,脉冲宽度为5μs,
脉冲周期为10μs,数据采集格式为150帧,帧间隔为
220ms。20ms左右的动态目标的时域信号及距离多普
勒如图8所示。
图8测试效果图
图6硬件功耗测试
通过多次户外测试结果表明,针对24GHz毫米波
雷达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数据,本文所设计的采集系统
都能稳定、高速地上传中频回波数据,同时上位机也能
实时将数据通过算法处理之后显示目标的相关信息。
3.2
为了验证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对千兆网口数据传输
测试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长时间采集之后,数据传
实时性测试
速率进行了测试,其数据传输结果如表1所示。
输速率稳定在150Mb/s,实时性较好,数据丢包率为0。
3.3
为了验证整个采集板卡的功能有效性,进行实地
采集板卡功能有效性测试
4结论
本文基于ZYNQ平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24GHz毫
米波雷达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上位机控
制界面,能够将相关配置参数通过串口发送至采集板
卡,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控制数据的采集格式,最
测试。设置射频前端带宽为5MHz,脉冲宽度为5μs,
脉冲周期为10μs,数据采集格式为150帧,帧间隔为
第16期
麦超云,等: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统的实现[J].通信技术,2020,53(7):1645⁃1651.
39
终通过千兆以太网完成采集数据的上传和处理。测试
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多种场景下对目标的检测,
同时满足实际需求;并且数据传输快、功耗低,在检测方
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7]YUANYe,XUQiu,LIUXingyu,and
implementationofLFMCWradarsystembasedonZYNQ[J].
Thejournalofengineering,2019(21):8151⁃8154.
[8]陈林军,涂亚庆,刘鹏,等.基于DSP+FPGA的LFMCW雷达测
96.
距信号处理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34(12):94⁃
[1]王斯盾.FMCW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
与应用,2017(34):108.
[2]杨博,楚要钦,景德胜,等.基于AXI4总线的SoC中离散量信
号控制IP核的设计与验证[J].信息通信,2020(3):90⁃92.
[3]王俊,党彩霞,张玉玺,等.应用于雷达成像的信号采集处理系
[9]钱宏文,李凯,刘继祥.基于ZYNQ+FPGA的ADC通用测试平
台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9,52(11):2829⁃2833.
子测试,2016(22):20⁃21.
[10]赵睿,马媛.基于ZYNQ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
[11]陈广和,周志权,赵宜楠,等.基于ZYNQ的毫米波雷达高速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16):26⁃29.
[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39(9):6⁃11.
[12]简志景,梁昊.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3],12⁃Bit,40/65MspsSerialLVDS1.8VADC
0503/.
统[C]//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
刊.贵阳:北京《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有限公司,2017:308⁃
312.
[4]何宾.XilinxFPGA设计权威指南:从数字逻辑、VerilogHDL、
嵌入式到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3):109⁃111.
[5]黄超,鲁湛,贺健,等.基于ZYNQ的微型光谱仪高速数据采集
[6]都赟赟,程敏敏,卢圣龙,等.基于FPGA的毫米波数据传输系
[EB/OL].[2018⁃05⁃05].https:///html/2018/
[14]李芾.基于AD9680的高速多通道采样板设计[J].数字技术与
应用,2019,37(3):178⁃179.
作者简介:麦超云(1989—),男,广东江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雷达波形设计、FPGA硬件开发。
黄传好(1995—),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刘子明(1997—),男,湖北潜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FPGA硬件开发。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买智)
2022年8月15日
第45卷第16期
现代电子技术
ModernElectronicsTechnique
Aug.2022
Vol.45No.16
引用格式:麦超云,黄传好,刘子明.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6):35⁃39.
DOI:10.16652/.1004⁃373x.2022.16.007
35
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麦超云,黄传好,刘子明
(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
摘
529020)
要:目前使用的毫米波雷达主要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的方式,该调制方式短时间内会产生海量数据,对采集系统
的实时传输要求严格。另外,市场上没有合适的24GHz毫米波雷达采集系统的采集板卡。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
于ZYNQ的8通道毫米波雷达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整个采集系统将ZYNQ芯片作为主控,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控制24GHz毫
米波射频前端;内部通过状态机控制2颗AD9228芯片构成4组正交采集通道;上位机通过串行接口控制该采集系统,实现千
兆网口完成ADC采集之后的数据传输,同时上位机采用多进程方式对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并将目标信息实时显示。实际测
试结果表明:文中系统能够完成实地数据采集及传输,网络传输平均速率为150Mb/s,丢包率为0;相比于其他现成采集系
统,能够有效降低二次开发的难度,可为后期算法处理提供一套小体积、低功耗的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数据接收;数据传输;ZYNQ;系统设计;系统测试
中图分类号:TN9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22)16⁃0035⁃05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doubleADC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ZYNQ
(Faculty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WuyiUniversity,Jiangmen529020,China)
MAIChaoyun,HUANGChuanhao,LIUZiming
Abstract:Atpresent,themillimeterwaveradarmainlyadoptsthemodeoflinearfrequencymodulationcontinuouswave,
whichwillproducealargeamountofdatainashorttime,andhasstrictrequirementsonthereal⁃timetransmissionofthe
basis,an8⁃channelmillimeter⁃waveradarhigh⁃speed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ZYNQisproposed.
r,thereisnosuitableacquisitionboardsforthe24GHzmillimeterwaveradaracquisitionsystemin
Intheentireacquisitionsystem,theZYNQchipistakenasthemaincontrolonetocontrolthe24GHzmillimeter⁃waveratio
rcomputerisusedtocontroltheacquisition
frequencyfront⁃nternalofthesystem,thestatemachineisusedtocontrol
systemthroughaserialinterfacetorealizethedatatransmissionofGigabitEthernetportafterADCacquisition,receiveand
processthedatainthemulti⁃processmode,ualtestingresultsshowthat
thesystemcancompletecollectionandtransmissionoffielddata,theaveragetransmissionrateofthenetworkcanreach
reducethedifficultyofsecondarydevelopmentandprovideasmallvolumeandlowpowerconsumptiondataacquisitionsystem
forlateralgorithmprocessing.
testing
150Mb/s,arisonwithotherready⁃madecollectionsystems,thissystemcaneffectively
Keywords:millimeterwaveradar;dataacquisition;datareception;datatransmission;ZYNQ;systemdesign;system
0引言
及安防方面。不同于目前主流光学摄像头设备,毫米波
雷达具备了高精度、抗干扰、全天候工作的特性,在自动
驾驶、安防检测等领域具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1]
。对毫米
波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大量数据需
随着射频传感器在工艺上的突破,毫米波雷达已经
应用在不同领域,包括自动驾驶的巡航系统、路面测速
收稿日期:2022⁃01⁃06修回日期:2022⁃0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1347);广东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专项(2019KZDZX1017);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2019A1515010716);广东省普通高校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8KZDXM073);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
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GDDSIPL⁃03)
36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45卷
因此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严苛
[2]
。采集和处理,
通常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常用的核心器件主要集
中于微型处理器,专用DSP和FPGA
[3⁃8]
。目前一些主流
的信号处理核心器件采用STM32高端单片机等微处理
器,虽然该方案功耗低、价格低廉,但是这种架构的数据
采集传输方式因为单片机时钟频率较低,导致速率不满
足实时数据传输处理的要求,仅仅应用在低速数据采集
和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同时采集精度误差较大。
而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DSP+FPGA架构的平台,FPGA
采用并行处理,可大幅度提高数据的采集传输速率,但
这些平台接口单一不利于标准化,操作不易随时控制,
同时基于FPGA实现网络传输较为困难,开发难度较
大。相较于上述两种方式,Xilinx公司推出的一款SoC
(SystemonChip)芯片ZYNQ,其内部可分为逻辑处理
(ProcessingLogic,PL)与处理系统(ProcessingSystem,
PS)两部分,其中PL端采用Xilinx7系列的现场编程阵
列,PS端则是一块双核ARMCortex⁃A9处理器。ZYNQ
内部实现了PL与PS之间高带宽、高性能的AMBA⁃AXI
总线互联,不仅降低了硬件设计难度,而且增加了毫米
波大量数据接收传输的稳定性和传送速率
[9⁃12]
模块:射频参数控制模块、系统时钟控制模块、数据存储
及传输模块、ADC数据采集模块。
图1系统整体方案
2.1
采集系统雷达前端的参数配置指令是通过SPI协
射频参数控制
议进行。该射频前端需要同时配置两种参数,一种是其
工作方式,包括功放大小设置;另一种则是毫米波发送
波形的控制,包括线性调频波的周期、脉冲宽度及带宽
配置。ZYNQ芯片集成2个SPI控制器,同时系统要做
到上位机随时可控,指令解析模块对上位机串口配置参
数进行解析;然后依据射频芯片数据手册,采用SPI接
口按照时序完成相关寄存器的配置。
2.2
为了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保持信号相位的
系统时钟控制实施方案
。本文采
用ZYNQ的7Z020⁃400系列芯片,配合2颗4路AD9228
的ADC芯片
[13⁃14]
,外加DDR3内存构成毫米波雷达采集
系统。首先利用ZYNQ逻辑部分编写ADC控制电路;然
后将雷达射频前端的数据经过ADC采集,并将4组正交
数据通过千兆网口发送到上位机;最后上位机对数据进
行处理,获取目标信息。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
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一致性,系统时钟由射频前端晶振提供,通过ZYNQ内
部时钟管理模块将时钟分别输入到PS与PL端。其内
部各个模块的时钟分布如图2所示。
1系统整体方案
采集系统整体利用上位机通过串口进行控制,可同
时配置工作模式及控制系统的启动终止。系统方案如
图1所示。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接口将控制命令传送
到ZYNQ的采集板上;指令解析模块将这些指令通过不
同的通信方式发送到目的模块,其中内部数据通信采用
了双口BRAM,该IP核将两个不同时钟域的数据进行调
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当射频前端正确配置完毕之
后,会返回同步脉冲,此时数据采集模块的状态机捕获
该脉冲上升沿,依照配置参数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中频信
号数据的采集和DDR3内存的写入,当满足采集要求之
后触发网口进行发送。上位机控制指令的下发和上传
数据的处理。
图2时钟控制实施方案
的40MHz时钟降为10MHz,作为ADC的采集频率,同
另外为消除各个模块时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DCM将
PL部分的时钟通过ZYNQ的DCM时钟模块将输入
时为了ADC数据精确对齐,设置一个参考延迟时钟。
时钟校正,作为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时钟,最后数据通
过千兆以太网口上传。
2系统模块设计
结合软硬件的分布和功能,整个系统主要分为4个
第16期
麦超云,等: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7
2.3
数据采集及传输采用状态机的方式,其实施方案流
数据存储及传输模块
是采集系统的关键。AD9228支持10~40MHz采样率,
通过FPGA内部将时钟分频得到10MHz,通过OBUFG
分为ADCClkIn+和ADCClkIn-一对差分时钟,作为
AD9228的输入时钟,同时AD9228芯片会返回两对差分
时钟,分别为数据输出时钟对(DCO+)和(DCO-)以及数
据帧输出时钟(FCO+)和(FCO-)。FPGA在接收ADC输
出的差分串行信号时,需要考虑DCO边沿与数据边沿
所存在的相位差,只有设置合理的时序约束以满足建立
时间和保持时间,才能消除亚稳态。同时DCO也要和
FCO确定相位关系,因为仅靠DCO采集到的数据虽然
是正确的,但只是一串比特流,而不能确定数据的最高
位或者最低位,只有通过FCO进行比特序列调整才可
以恢复数据。针对FCO时钟,利用FPGA内部可编程IO
资源将(FCO+)和(FCO-)时钟转换为一路时钟FCO,再
通过FPGA内部的DCM资源将FCO的相位转换为初始
时钟120°作为数据输出的最终时钟;对于DCO路的时
钟,首先采用IBUFG将(DCO+)和(DCO-)数据时钟转
换为单路DCO,接着对该路数据进行延迟。AD9228输
出的原始数据也是经过特定的处理,首先将原始差分信
号转化为单路信号,然后经过延迟单元IDELAY2,最终
通过IDDR模块,将单时钟边沿改为双边沿输出,此时
一个时钟周期内将输出两位数据。处理之后的数据与
FCO的相位基本同步,FCO的上升沿与数据的最高位
对齐。
程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状态机处于空闲状
态,等待上位机发送开始指令,如果上位机的指令完整
无误通过解析模块传输,则此时空闲状态跳转到判断状
态;在此状态会依次判断各个模块是否配置完毕,当满
足条件,则进行数据采集,CPU进而将状态机写入
BRAM里面的数据调入内存中,并触发网口,通过UDP
协议上传,上位机也将调用算法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
图3数据存储及传输流程
2.4
其采集速度与精度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本系统
ADC负责将前端数据由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
ADC时钟及数据控制
图4ADC时钟与FPGA接口数据
3
3.1
系统整机测试
为了验证整个采集板卡的工作状态,对系统整机进
硬件测试
采用2片AD9228芯片构成4对IQ通道。ADC控制模块
的主要功能是控制ADC数据与时钟。当雷达的参数配
置完成之后,射频前端将返回同步信号脉冲,表示射频
前端已配置完成,此时ADC采集的数据才为有效数据。
ADC时钟与FPGA接口数据如图4所示。
ADC采集数据对时钟要求十分严格,数据的处理
行了多方面测试。毫米波雷达采集系统的整体硬件组
合如图5所示。该采集系统主要由一个ZYNQ⁃7Z020芯
片,配合2颗4路AD9228的ADC芯片,外加DDR3内存
构成。利用ZYNQ逻辑部分编写ADC控制电路,将雷达
38
千兆网口发送到上位机。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45卷
射频前端的数据经过ADC采集并将4组正交数据通过
220ms。具体的参数配置如图7左边所示,37ms静态
目标的时域信号及傅里叶频谱图如图7右边所示。
表1网口数据传输结果
数据帧数
100
300
900
采集时间/s
25
67
200
采集速度(/Mb/s)
160
156
154
丢包率
0
0
0
图5采集系统硬件
为了验证该硬件整体的功耗,利用可编程电源提供
12V电压,设定额定电流1A,测得采集系统在无射频
前端的情景下,功耗为1.116W,如图6中电源显示屏所
示。当接上射频前端,工作电流达到0.724A,这时系统
功率为8.689W。当经过8h测试,功耗维持在8.6W
附近,表明该系统具有低功耗、稳定的特点。
图7参数配置及时频图
为了验证环境对毫米波采集的影响,在夜幕下进行
实地测试。设置前端带宽为5MHz,脉冲宽度为5μs,
脉冲周期为10μs,数据采集格式为150帧,帧间隔为
220ms。20ms左右的动态目标的时域信号及距离多普
勒如图8所示。
图8测试效果图
图6硬件功耗测试
通过多次户外测试结果表明,针对24GHz毫米波
雷达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数据,本文所设计的采集系统
都能稳定、高速地上传中频回波数据,同时上位机也能
实时将数据通过算法处理之后显示目标的相关信息。
3.2
为了验证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对千兆网口数据传输
测试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长时间采集之后,数据传
实时性测试
速率进行了测试,其数据传输结果如表1所示。
输速率稳定在150Mb/s,实时性较好,数据丢包率为0。
3.3
为了验证整个采集板卡的功能有效性,进行实地
采集板卡功能有效性测试
4结论
本文基于ZYNQ平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24GHz毫
米波雷达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上位机控
制界面,能够将相关配置参数通过串口发送至采集板
卡,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控制数据的采集格式,最
测试。设置射频前端带宽为5MHz,脉冲宽度为5μs,
脉冲周期为10μs,数据采集格式为150帧,帧间隔为
第16期
麦超云,等:基于ZYNQ的双ADC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统的实现[J].通信技术,2020,53(7):1645⁃1651.
39
终通过千兆以太网完成采集数据的上传和处理。测试
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多种场景下对目标的检测,
同时满足实际需求;并且数据传输快、功耗低,在检测方
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7]YUANYe,XUQiu,LIUXingyu,and
implementationofLFMCWradarsystembasedonZYNQ[J].
Thejournalofengineering,2019(21):8151⁃8154.
[8]陈林军,涂亚庆,刘鹏,等.基于DSP+FPGA的LFMCW雷达测
96.
距信号处理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34(12):94⁃
[1]王斯盾.FMCW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
与应用,2017(34):108.
[2]杨博,楚要钦,景德胜,等.基于AXI4总线的SoC中离散量信
号控制IP核的设计与验证[J].信息通信,2020(3):90⁃92.
[3]王俊,党彩霞,张玉玺,等.应用于雷达成像的信号采集处理系
[9]钱宏文,李凯,刘继祥.基于ZYNQ+FPGA的ADC通用测试平
台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9,52(11):2829⁃2833.
子测试,2016(22):20⁃21.
[10]赵睿,马媛.基于ZYNQ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
[11]陈广和,周志权,赵宜楠,等.基于ZYNQ的毫米波雷达高速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16):26⁃29.
[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39(9):6⁃11.
[12]简志景,梁昊.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3],12⁃Bit,40/65MspsSerialLVDS1.8VADC
0503/.
统[C]//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
刊.贵阳:北京《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有限公司,2017:308⁃
312.
[4]何宾.XilinxFPGA设计权威指南:从数字逻辑、VerilogHDL、
嵌入式到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3):109⁃111.
[5]黄超,鲁湛,贺健,等.基于ZYNQ的微型光谱仪高速数据采集
[6]都赟赟,程敏敏,卢圣龙,等.基于FPGA的毫米波数据传输系
[EB/OL].[2018⁃05⁃05].https:///html/2018/
[14]李芾.基于AD9680的高速多通道采样板设计[J].数字技术与
应用,2019,37(3):178⁃179.
作者简介:麦超云(1989—),男,广东江门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雷达波形设计、FPGA硬件开发。
黄传好(1995—),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毫米波雷达信号处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刘子明(1997—),男,湖北潜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FPGA硬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