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禄博敏)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
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
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
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
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
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
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禄博敏)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
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
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
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
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
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