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牟靓影)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9页上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摘苹果的连
环画情境图。第一幅图描绘的是学生摘苹果,复习1-10各数的认识;第二副图是苹果摘
完了,借助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引出对“0”的认识。教材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0”,在这一活动中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一现
实情境中体会“0”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
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0”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它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能提供直观、具体的数量
与之建立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0”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
点和分界线,受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的影响,接受起来会有小小的障碍。为此,要遵循
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顺利教学创设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2、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0”,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教学关键: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0”、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苹果树挂图、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田字格本、直尺
过程设计:
活动一:情境引入
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牟靓影)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9页上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摘苹果的连
环画情境图。第一幅图描绘的是学生摘苹果,复习1-10各数的认识;第二副图是苹果摘
完了,借助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引出对“0”的认识。教材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0”,在这一活动中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一现
实情境中体会“0”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
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0”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它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能提供直观、具体的数量
与之建立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0”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
点和分界线,受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的影响,接受起来会有小小的障碍。为此,要遵循
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顺利教学创设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2、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0”,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教学关键: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0”、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苹果树挂图、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田字格本、直尺
过程设计:
活动一:情境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