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名词解释人工智能

IT圈 admin 51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凤寒云)

名词解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名词解释: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化的功能,

来达到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行为的目的,也就是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某些智能。

机器智能问题及其可能性都是英国数学家图灵最先提出来的。1947年,他在一次关于

计算机的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智能机器”(intelligent machinery)的报告,详细地阐述

了他关于思维机器的思想,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指出名词解释:“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

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该报告中,图灵提出了自动程序设计的思想。现在自动程

序设计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基本课题之一。图灵这一报告中的思想极为深刻、新奇,超出了当

时的人们的想象力。此文1959年才第一次被编入文集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图灵也是计算

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7年发表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就

是一篇奠基之作,他提出的“图灵机”概念被认为是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概念之一。图灵还实

际参加过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例如“巨人机”(1943)、ACE机(1950—1958)、Madam

机(1950—1953)等。实际上,正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才成为人工智能的物

质基础。1950年,图灵发表了著名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对人类智能给出一个行为主

义的定义,并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象的情况下,同对象进行一

系列的问答(可借助电传打字机),如果他根据这些问题无法判定对象是人还是计算机,那

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图灵还预言,20世纪末将会出现这样的机

器。1956年图灵的这篇文章重新发表(题目改为“机器能够思维吗?”)。此时,人工智能

也进入了实践研制阶段。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而且随着人

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图灵思想的深刻性,他的思想至今仍然是人工智

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最早的人工智能机器似乎是英国W.瓦尔特于1950年制造的一种机器乌龟,在它的电池

有电时,会以自己的动力在地上四处爬动,当电快用完时,它会跑到离得最近的电源插座那

儿,把自己插上给电池充电,充当完电以后,自己从插座里拔出,并重新在地上爬行!后来,

人们制造了许多类似的东西。这些,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前期制造。

1956年夏季,美国的麦卡锡( Carthy)、明斯基(M. Minsky)和尚农(C. n)

等人共同发起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讨论会,邀请了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的塞缪尔(A. Samuel)、兰德公司的纽厄尔(A. Newell)和西蒙(H. Simon)等人参加(他

们是当时的一批有名的数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信息论和计算机专家),他们共

同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这次讨论会进行了两个月,“人工智能”一

词就是在这次会上正式使用并从而通用的。这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

会后,美国开始形成了几个以人工智能为目标的研究集体。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组织实

施的阶段。

以纽厄尔、西蒙等主持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兰德公司的研究小组,是由心理学家和计

算机科学家组成的,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工智能,人们称之为心理学派。他们把人

在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活动总结成一些规则,然后用计算机来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智能。

1956年,纽厄尔等三人提出了一个逻辑理论机(LT)程序,这种程序不是根据事先编好的

固定的算法解题,而是将人脑在进行推理时的思维过程、规则,所采取的策略、技巧或简化

步骤等编进程序,在计算机中先存储一些公理、规则,然后让机器自己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这时机器就能表现出类似人脑推理的心理活动,像是一个数学家在进行推理并证明某些数学

定理。人们把这种逻辑理论家称为“逻辑理论家”。当时,人们用它证明了罗素等著《数学

原理》第二章的38条定理。这一工作被认为是用计算机探讨人工智能的第一个真正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研究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发现可分为三阶段名词解释: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凤寒云)

名词解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名词解释: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化的功能,

来达到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行为的目的,也就是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某些智能。

机器智能问题及其可能性都是英国数学家图灵最先提出来的。1947年,他在一次关于

计算机的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智能机器”(intelligent machinery)的报告,详细地阐述

了他关于思维机器的思想,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指出名词解释:“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

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该报告中,图灵提出了自动程序设计的思想。现在自动程

序设计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基本课题之一。图灵这一报告中的思想极为深刻、新奇,超出了当

时的人们的想象力。此文1959年才第一次被编入文集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图灵也是计算

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7年发表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就

是一篇奠基之作,他提出的“图灵机”概念被认为是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概念之一。图灵还实

际参加过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例如“巨人机”(1943)、ACE机(1950—1958)、Madam

机(1950—1953)等。实际上,正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才成为人工智能的物

质基础。1950年,图灵发表了著名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对人类智能给出一个行为主

义的定义,并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象的情况下,同对象进行一

系列的问答(可借助电传打字机),如果他根据这些问题无法判定对象是人还是计算机,那

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图灵还预言,20世纪末将会出现这样的机

器。1956年图灵的这篇文章重新发表(题目改为“机器能够思维吗?”)。此时,人工智能

也进入了实践研制阶段。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而且随着人

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图灵思想的深刻性,他的思想至今仍然是人工智

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最早的人工智能机器似乎是英国W.瓦尔特于1950年制造的一种机器乌龟,在它的电池

有电时,会以自己的动力在地上四处爬动,当电快用完时,它会跑到离得最近的电源插座那

儿,把自己插上给电池充电,充当完电以后,自己从插座里拔出,并重新在地上爬行!后来,

人们制造了许多类似的东西。这些,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前期制造。

1956年夏季,美国的麦卡锡( Carthy)、明斯基(M. Minsky)和尚农(C. n)

等人共同发起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讨论会,邀请了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的塞缪尔(A. Samuel)、兰德公司的纽厄尔(A. Newell)和西蒙(H. Simon)等人参加(他

们是当时的一批有名的数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信息论和计算机专家),他们共

同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探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这次讨论会进行了两个月,“人工智能”一

词就是在这次会上正式使用并从而通用的。这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

会后,美国开始形成了几个以人工智能为目标的研究集体。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组织实

施的阶段。

以纽厄尔、西蒙等主持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兰德公司的研究小组,是由心理学家和计

算机科学家组成的,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工智能,人们称之为心理学派。他们把人

在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活动总结成一些规则,然后用计算机来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智能。

1956年,纽厄尔等三人提出了一个逻辑理论机(LT)程序,这种程序不是根据事先编好的

固定的算法解题,而是将人脑在进行推理时的思维过程、规则,所采取的策略、技巧或简化

步骤等编进程序,在计算机中先存储一些公理、规则,然后让机器自己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这时机器就能表现出类似人脑推理的心理活动,像是一个数学家在进行推理并证明某些数学

定理。人们把这种逻辑理论家称为“逻辑理论家”。当时,人们用它证明了罗素等著《数学

原理》第二章的38条定理。这一工作被认为是用计算机探讨人工智能的第一个真正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研究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发现可分为三阶段名词解释: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