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昌明)
中国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1、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
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
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
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
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
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
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
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
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2、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
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
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
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
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
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
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
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
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返回时间:2002年4
月1日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
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
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
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
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
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
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
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
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
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
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4、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
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
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还有一
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旗,和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
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
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
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
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
新方法。
5、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
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
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
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
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
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
离险境。
备注: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
6、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搭载物品: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
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
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
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
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
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
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
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
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
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
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
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
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
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技术进步主要
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
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
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
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
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
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
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
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
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
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
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
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7、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39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搭载物品: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和国家二级保护树
种鹅掌楸的种子各100克。搭载物中首次历史性地出现陶瓷制品。一批深圳太空植物的种
子,这些种子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品种。伴飞卫星,
五星红旗,特制太空笔。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
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
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
品装置。
新技术应用: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
一系列关键技术。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航天
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为实现出舱活动,必须
突破舱外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
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研制。这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很高。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
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
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
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为了这一次的一些新的测控要求,我
们国家利用一些新技术研制了一些新的测控雷达和测控装备。采用海上的新技术(新型“远
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使用)和空中的技术(数据中继卫星的使用),“神七”的测控覆盖率
有大幅度的提升。
评论反应:中国航天员(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是翟志刚)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
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国的航天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其中翟志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8、神舟八号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发射火箭: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3秒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对接地点: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对接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
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
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
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
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
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
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它发射升
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将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
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此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
次合作。 2011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
平介绍,2008年5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
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
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
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个大学。
9、神舟九号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长征2-F的第10
次发射
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
飞行时间:12天15小时23分钟
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
术。同时,还将全面验证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
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开展航天医学
实验及有关关键技术试验。
技术改进:被称为“改进型”飞船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之前的飞船相比,主要
变化是配备了交会对接相关设备,飞船的轨道舱增加了前舱门,进行数据管理和控制的计
算机功能更强大,太阳能帆板发电效率更高,回收舱进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设计,以
进一步确保航天员返回安全。此外,飞船内部的环境设计也更为人性化,更宜人。轨道舱、
返回舱为航天员留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内部布局、装饰、标识以及便于航天员使用的助
力装置更整齐、更规范。通过特殊的设计,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有很好的心理支持,还有
合理的营养供给、合理的作息制度设计以及相关的娱乐生活。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食品以中餐为主,将会有五大类、50种食品供应,航天员在天上可以吃到热腾腾、香喷喷
的食品,4天一个周期轮换。为女航天员设立私密空间,增加了适合女性的食品。舱内航
天服针对女航天员的身体结构,包括身体比较瘦小,在设计上进行了调整。航天服里面的
内衣设置有些调整,以符合女性的特点。
成功对接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说,成功的载人对接任务是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
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
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其中刘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宇航员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昌明)
中国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1、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
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
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
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
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
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
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
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
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2、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
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
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
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
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
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
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
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
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返回时间:2002年4
月1日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
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
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
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
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
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
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
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
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
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
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4、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
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
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还有一
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旗,和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
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
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
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
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
新方法。
5、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
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
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
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
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
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
离险境。
备注: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
6、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搭载物品: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
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
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
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
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
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
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
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
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
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
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
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
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
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技术进步主要
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
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
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
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
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
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
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
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
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
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
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
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
件10万余件。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7、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39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搭载物品: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和国家二级保护树
种鹅掌楸的种子各100克。搭载物中首次历史性地出现陶瓷制品。一批深圳太空植物的种
子,这些种子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品种。伴飞卫星,
五星红旗,特制太空笔。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
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
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
品装置。
新技术应用: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
一系列关键技术。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航天
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为实现出舱活动,必须
突破舱外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
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研制。这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很高。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
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
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
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为了这一次的一些新的测控要求,我
们国家利用一些新技术研制了一些新的测控雷达和测控装备。采用海上的新技术(新型“远
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使用)和空中的技术(数据中继卫星的使用),“神七”的测控覆盖率
有大幅度的提升。
评论反应:中国航天员(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是翟志刚)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
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国的航天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其中翟志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8、神舟八号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发射火箭: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3秒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对接地点: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对接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
飞行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
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日返回地面。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
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
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
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
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它发射升
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将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
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此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
次合作。 2011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
平介绍,2008年5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
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
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
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个大学。
9、神舟九号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长征2-F的第10
次发射
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时0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
飞行时间:12天15小时23分钟
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自动交会对接技
术。同时,还将全面验证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
管理技术,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运输与补给,开展航天医学
实验及有关关键技术试验。
技术改进:被称为“改进型”飞船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之前的飞船相比,主要
变化是配备了交会对接相关设备,飞船的轨道舱增加了前舱门,进行数据管理和控制的计
算机功能更强大,太阳能帆板发电效率更高,回收舱进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设计,以
进一步确保航天员返回安全。此外,飞船内部的环境设计也更为人性化,更宜人。轨道舱、
返回舱为航天员留出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内部布局、装饰、标识以及便于航天员使用的助
力装置更整齐、更规范。通过特殊的设计,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有很好的心理支持,还有
合理的营养供给、合理的作息制度设计以及相关的娱乐生活。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食品以中餐为主,将会有五大类、50种食品供应,航天员在天上可以吃到热腾腾、香喷喷
的食品,4天一个周期轮换。为女航天员设立私密空间,增加了适合女性的食品。舱内航
天服针对女航天员的身体结构,包括身体比较瘦小,在设计上进行了调整。航天服里面的
内衣设置有些调整,以符合女性的特点。
成功对接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说,成功的载人对接任务是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
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
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备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其中刘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