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羽德义)
冒口系统设计
一﹑冒口设计
1. 冒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1)冒口的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2)冒口应有足够大的体积,以保证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补缩
浇注后型腔扩大的体积。
3)在铸件整个凝固的过程中,冒口与被补缩部位之间的补缩通道应该畅通,即使扩张角始
终向着冒口。对于结晶温度间隔较宽、易于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合金铸件,还需要注意将冒口
与浇注系统、冷铁、工艺补贴等配合使用,使铸件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下,自远离冒口的末端
区逐渐向着冒口方向实现明显的顺序凝固
2. 冒口设计的基本内容
1)冒口的种类和形状
(1)冒口的种类
顶冒口
依位置分
侧冒口
贴边冒口
普通冒口
明冒口
依顶部覆盖分
暗冒口
大气压力冒口
依加压方式分
压缩空气冒口
发气压力冒口
通用冒口(传统)
保温冒口
发热冒口
特种冒口
依加热方式分
加氧冒口
电弧加热冒口,煤气加热冒口
易割冒口
直接实用冒口(浇注系统当冒口)
铸铁件的实用冒口(均衡凝固)
控制压力冒口
冒口无补缩
图1 冒口分类
(2)冒口的形状
常用的冒口有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腰圆柱形等。对于具体铸件,冒口形状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球形 b)球顶圆柱形 c)圆柱形 d)腰圆柱形(明) e)腰圆柱形(暗)
图2 常用的冒口形状
①冒口的补缩效果: 冒口的形状不同,补缩效果也不同,常用冒口模数(M)的大小来
评定冒口的补缩效果(M=冒口体积/冒口散热面积),在冒口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球形冒口的
散热面积最小,模数最大,凝固时间最长,补缩效果最好,其它形状冒口的补缩效果,依次
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等。
②铸件被补缩部位的结构情祝: 冒口形状的选泽还要考虑铸件被补缩部位的结构形状
和造型工艺是否方便。球形冒口的补缩效果虽好,但是造型起模困难,在铝、镁合金铸造生
产中较少采用,而应用最广泛的是圆柱形明冒口,这种冒口的补缩效果较好,造型起模方便。
有时由于铸件结构形状的需要,亦采用长方柱体和扇形冒口,只是将其四棱的尖角改为较大
的圆角,以防止边角效应影响补缩效果。经改进后的这些冒口就称为椭圆柱体冒口和腰形,
冒口。在铸钢件生产中则经常使用球顶圆柱形暗冒口。
2. 冒口的补缩原理
1)冒口与铸件间的补缩通道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要使冒口中的金属液能够不断地补偿铸件的体收缩,冒口与铸件被
补缩部位之间应始终保持着畅通的补缩通道。否则,冒口再大也起不到补缩作用。
2)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冒口作用区长度和末端区长度之和称为冒口有效补缩距离。正确确定冒口的有效补缩距
离是很重要的工艺间题。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与合金种类、铸件结构、几何形状以及铸件凝固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有关,也和凝固时析出气体的反压力及冒口的补缩压力有关。详见《铸造工艺学》p255~257
3)工艺补贴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有些铸件需补缩的高度超过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由于铸件结构或铸
造工艺上不便,难以在中部设置暗冒口,此时单靠增加冒口直径和高度,补缩效果很不明显,
况且增大冒口会使大量液流经过内浇道,使铸件在内浇道附近和冒口根部因过热而产生疏
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在铸件壁板的一侧增加工艺补贻的方法,来增加冒口的有效补
缩距离,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如下图)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羽德义)
冒口系统设计
一﹑冒口设计
1. 冒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1)冒口的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2)冒口应有足够大的体积,以保证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补缩
浇注后型腔扩大的体积。
3)在铸件整个凝固的过程中,冒口与被补缩部位之间的补缩通道应该畅通,即使扩张角始
终向着冒口。对于结晶温度间隔较宽、易于产生分散性缩松的合金铸件,还需要注意将冒口
与浇注系统、冷铁、工艺补贴等配合使用,使铸件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下,自远离冒口的末端
区逐渐向着冒口方向实现明显的顺序凝固
2. 冒口设计的基本内容
1)冒口的种类和形状
(1)冒口的种类
顶冒口
依位置分
侧冒口
贴边冒口
普通冒口
明冒口
依顶部覆盖分
暗冒口
大气压力冒口
依加压方式分
压缩空气冒口
发气压力冒口
通用冒口(传统)
保温冒口
发热冒口
特种冒口
依加热方式分
加氧冒口
电弧加热冒口,煤气加热冒口
易割冒口
直接实用冒口(浇注系统当冒口)
铸铁件的实用冒口(均衡凝固)
控制压力冒口
冒口无补缩
图1 冒口分类
(2)冒口的形状
常用的冒口有球形、圆柱形、长方体形、腰圆柱形等。对于具体铸件,冒口形状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球形 b)球顶圆柱形 c)圆柱形 d)腰圆柱形(明) e)腰圆柱形(暗)
图2 常用的冒口形状
①冒口的补缩效果: 冒口的形状不同,补缩效果也不同,常用冒口模数(M)的大小来
评定冒口的补缩效果(M=冒口体积/冒口散热面积),在冒口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球形冒口的
散热面积最小,模数最大,凝固时间最长,补缩效果最好,其它形状冒口的补缩效果,依次
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等。
②铸件被补缩部位的结构情祝: 冒口形状的选泽还要考虑铸件被补缩部位的结构形状
和造型工艺是否方便。球形冒口的补缩效果虽好,但是造型起模困难,在铝、镁合金铸造生
产中较少采用,而应用最广泛的是圆柱形明冒口,这种冒口的补缩效果较好,造型起模方便。
有时由于铸件结构形状的需要,亦采用长方柱体和扇形冒口,只是将其四棱的尖角改为较大
的圆角,以防止边角效应影响补缩效果。经改进后的这些冒口就称为椭圆柱体冒口和腰形,
冒口。在铸钢件生产中则经常使用球顶圆柱形暗冒口。
2. 冒口的补缩原理
1)冒口与铸件间的补缩通道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要使冒口中的金属液能够不断地补偿铸件的体收缩,冒口与铸件被
补缩部位之间应始终保持着畅通的补缩通道。否则,冒口再大也起不到补缩作用。
2)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冒口作用区长度和末端区长度之和称为冒口有效补缩距离。正确确定冒口的有效补缩距
离是很重要的工艺间题。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与合金种类、铸件结构、几何形状以及铸件凝固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有关,也和凝固时析出气体的反压力及冒口的补缩压力有关。详见《铸造工艺学》p255~257
3)工艺补贴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有些铸件需补缩的高度超过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由于铸件结构或铸
造工艺上不便,难以在中部设置暗冒口,此时单靠增加冒口直径和高度,补缩效果很不明显,
况且增大冒口会使大量液流经过内浇道,使铸件在内浇道附近和冒口根部因过热而产生疏
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在铸件壁板的一侧增加工艺补贻的方法,来增加冒口的有效补
缩距离,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