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盘点DLP投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IT圈 admin 26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种阳曦)

盘点DLP 投影技术 的发展历程

虽然都知道这种技术,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来源,了解它的过去?现在我

就为大家介绍一下DLPDLP技术的核心是由数以万计被微型链链接固定的镜片所

组成的数字显微镜系统,这些镜片沿光源前后倾斜,反射出或亮或暗的灰色阴

影,经过色轮过滤后投射出彩色图像。

DLP投影技术发展

1987年,德州仪器公司LarryHornbeck博士研发出第一块数字显微镜装置

(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到1996年,数据光学处理

(DigitalLightProcessing,DLP)技术正式商品化走向投影显示市场,第一款

DLP投影机面世,仅比LCD投影机晚了7年。

最初的DLP芯片雏形分辨率仅16×16,而早期的DLP投影机亮度亦仅300

流明,这意味着只有在较为黑暗的环境里才能看到它。尽管如此,DLP技术的

两个差异化的市场战略还是给其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迅速占

领市场,给LCD投影技术带来很大压力。一是"便携化"战略,从一开始,DLP

投影机已经崭露出来的优势就是"便携",尽管早期的DLP投影机标准重量达

10.5公斤,但较之同期的LCD投影机已算轻便。

从1997年由富可视推出仅重6磅的LP420,投影机重量大大减轻。到1999

年,在洛杉矶和纽约首次公映的《星球大战一》上首次公开验证DLP影院投影

技术,从此DLP影院技术开始在全球测试使用。而到了2000年,乐普士公司推

出世界上第一款低于3磅的DLP投影机,标志着DLP技术开始引领便携投影机

市场。同年德州仪器DLP技术投影机出货量达到了50万台,于此同时,神州数

码推出了首款中国品牌的DLP投影机。

2001年,DLP投影技术得到较大改善,TI公司发布了4项基于DLP技术的

新技术,其中包括:新型DMD芯片、DDP1000DND控制器、DAD1000信号发生器和

DLPComposer软件开发工具。新型DMD芯片:TI新发布的2个DMD芯片包括0.7

英寸的XGA芯片和0.55英寸的SVGA芯片,新的芯片具有高的亮度输出、高对

比度和高的图象质量等特点。

2002年,DLP子系统中使用的色轮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原来的三段式色轮

改进为六段色轮,提高了色彩的还原;同时TI开发的

SCR(sequentialColorRecapture)新型色轮技术也开始用于投影产品,这将进一

步提升投影机的亮度和色彩表现;DMD芯片包含131万个组合式反射微镜,微镜

的倾斜角度已从原来的10度提高到12度,使采用DLP投影技术的产品可提供

更高的亮度;DMD控制器LSI到DMD元件的数据传送也开始采用

DDR(Doubledatarate)新模式。其缩小DMD元件的芯片尺寸(以往DMD微镜面积

为16.7平方微米,每镜间隔1微米,现在这两个参数已减小至13.7平方微米、

0.8微米),同时还加大作为DMD芯片基底的硅晶圆口径并采用改良型封装技术。

2003年,德州仪器推出了DDRDMD芯片组,在技术有三点改进,一、微镜

的倾斜角度从10度增加到12度,这使得画面亮度有~20%的提升。二、在微镜

下面,我们增加了一层黑色金属(DM3)。这种工艺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微镜阵列下

上层结构产生的反射。采用DDR技术的投影机的对比度已经超过了2000:1,而

采用SDR技术的投影机只有800:1。三、相对于SDR芯片组,DDR芯片组具有更

高的数据接收速率,使得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尤其是在视频图像上效果更为明

显。年底DLP?技术将完成从150mm到200mm晶片生产工艺的转换,可促使每个

晶片产出近乎两倍的裸片,同时降低制造工艺的成本。相对于150mm的工艺,

200mm工艺生产的破损点更低,因此产量将会提升。

2004年,德州仪器公司在InfoComm2004上宣布了一款新的SXGA+DLP芯片,

为用户提供1400x1050的分辨率,为单芯片产品中实现分辨率最高。DLPSXGA+

技术提供高亮度和对比度,满足商务、医疗、军事应用、固定安装以及大型会

议等场所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2005年,德州仪器(TI)(NYSE:TXN)宣布将DLP?技术运用在.55XGA分辨率

的芯片上,赋予此款XGA规格芯片(1024x768分辨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设

计DLP?.55XGA芯片零组件配套时,为确保零组件配套与现存的光学引擎能高度

兼容,德州仪器与客户密切配合,以达到降低投资成本与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

目标。DLP?.55XGA芯片同时也可与DDP2000ImagingASIC兼容,使影像复制极

致发挥,将过去仅能在商用投影机上呈现的绝佳影像完美重现于家用投影机上。

2006年,DLP技术则在色彩还原方面进行了改善,提出了极致色彩技术

(BrilliantColorTM),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最高六种颜色的处理能力,提高

了DLP投影机的色彩饱和度与色彩还原准确度。三片式DLP投影机被应用于高

端的工程和影院项目,弥补了过去LCD投影机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

的技术空白。

2007年,德州仪器公司推出全新芯片组DarkChip?4,进一步巩固DLP在图

像质量与对比度的领导地位。此全新芯片组基于不同的应用,可将原始对比度

提升高达30%。在采用DLPDarkChip?4的三片式1080P家庭剧院投影机,不仅

可创造数万亿种颜色,原始对比度更高达15,000:1。在芯片大幅提升原始对比

度的同时,屏幕上投射的图像也就更具立体感。这种突破性技术与DLP其它的

创新优势、明快的色彩、高分辨率、清晰度和全数字影像相结合,可以为DLP

为主的投影机厂商提供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2008年,DLP推出全球首款针对WUXGA数据投影机设计的0.95寸

WUXGADLP芯片,在16:10的屏幕高宽比中实现目前投影机市场上分辨率最高的

1920×1200分辨率,图像质量的再次提升,将助力投影机制造商精确展现宽屏

计算机的分辨率。

2009年,德州仪器推出DLPPico高清投影芯片组,这标志着便携式高清娱

乐进入了新纪元。全新的DLPPico高清芯片组实现了最小芯片与最佳图像质量

的完美结合。移动办公人员再也不用因为无法分享影像内容而苦恼,因为全新

的芯片组使最亮的投影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放于笔记本包中,随身携带。

2010年,德州仪器推出DLP?LightCommander?。作为一套开发套件,

DLPLightCommander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易用性高的多功能工具,用以将DLP

技术融入到光处理应用中。全新DLP?开发套件的推出满足了众多渴望使用DLP

技术进行试验的开发人员的需求,而且DLPLightCommander的特点还包括它是

一个光学引擎、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及应用软件。其模块架构的多功能性有助

于加快需要高速空间光调制器的光、电和系统软件的开发。DLP还推出DLP影

院4K芯片增强版,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亮、最高效的数字投影机。

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种阳曦)

盘点DLP 投影技术 的发展历程

虽然都知道这种技术,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来源,了解它的过去?现在我

就为大家介绍一下DLPDLP技术的核心是由数以万计被微型链链接固定的镜片所

组成的数字显微镜系统,这些镜片沿光源前后倾斜,反射出或亮或暗的灰色阴

影,经过色轮过滤后投射出彩色图像。

DLP投影技术发展

1987年,德州仪器公司LarryHornbeck博士研发出第一块数字显微镜装置

(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到1996年,数据光学处理

(DigitalLightProcessing,DLP)技术正式商品化走向投影显示市场,第一款

DLP投影机面世,仅比LCD投影机晚了7年。

最初的DLP芯片雏形分辨率仅16×16,而早期的DLP投影机亮度亦仅300

流明,这意味着只有在较为黑暗的环境里才能看到它。尽管如此,DLP技术的

两个差异化的市场战略还是给其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迅速占

领市场,给LCD投影技术带来很大压力。一是"便携化"战略,从一开始,DLP

投影机已经崭露出来的优势就是"便携",尽管早期的DLP投影机标准重量达

10.5公斤,但较之同期的LCD投影机已算轻便。

从1997年由富可视推出仅重6磅的LP420,投影机重量大大减轻。到1999

年,在洛杉矶和纽约首次公映的《星球大战一》上首次公开验证DLP影院投影

技术,从此DLP影院技术开始在全球测试使用。而到了2000年,乐普士公司推

出世界上第一款低于3磅的DLP投影机,标志着DLP技术开始引领便携投影机

市场。同年德州仪器DLP技术投影机出货量达到了50万台,于此同时,神州数

码推出了首款中国品牌的DLP投影机。

2001年,DLP投影技术得到较大改善,TI公司发布了4项基于DLP技术的

新技术,其中包括:新型DMD芯片、DDP1000DND控制器、DAD1000信号发生器和

DLPComposer软件开发工具。新型DMD芯片:TI新发布的2个DMD芯片包括0.7

英寸的XGA芯片和0.55英寸的SVGA芯片,新的芯片具有高的亮度输出、高对

比度和高的图象质量等特点。

2002年,DLP子系统中使用的色轮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原来的三段式色轮

改进为六段色轮,提高了色彩的还原;同时TI开发的

SCR(sequentialColorRecapture)新型色轮技术也开始用于投影产品,这将进一

步提升投影机的亮度和色彩表现;DMD芯片包含131万个组合式反射微镜,微镜

的倾斜角度已从原来的10度提高到12度,使采用DLP投影技术的产品可提供

更高的亮度;DMD控制器LSI到DMD元件的数据传送也开始采用

DDR(Doubledatarate)新模式。其缩小DMD元件的芯片尺寸(以往DMD微镜面积

为16.7平方微米,每镜间隔1微米,现在这两个参数已减小至13.7平方微米、

0.8微米),同时还加大作为DMD芯片基底的硅晶圆口径并采用改良型封装技术。

2003年,德州仪器推出了DDRDMD芯片组,在技术有三点改进,一、微镜

的倾斜角度从10度增加到12度,这使得画面亮度有~20%的提升。二、在微镜

下面,我们增加了一层黑色金属(DM3)。这种工艺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微镜阵列下

上层结构产生的反射。采用DDR技术的投影机的对比度已经超过了2000:1,而

采用SDR技术的投影机只有800:1。三、相对于SDR芯片组,DDR芯片组具有更

高的数据接收速率,使得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尤其是在视频图像上效果更为明

显。年底DLP?技术将完成从150mm到200mm晶片生产工艺的转换,可促使每个

晶片产出近乎两倍的裸片,同时降低制造工艺的成本。相对于150mm的工艺,

200mm工艺生产的破损点更低,因此产量将会提升。

2004年,德州仪器公司在InfoComm2004上宣布了一款新的SXGA+DLP芯片,

为用户提供1400x1050的分辨率,为单芯片产品中实现分辨率最高。DLPSXGA+

技术提供高亮度和对比度,满足商务、医疗、军事应用、固定安装以及大型会

议等场所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2005年,德州仪器(TI)(NYSE:TXN)宣布将DLP?技术运用在.55XGA分辨率

的芯片上,赋予此款XGA规格芯片(1024x768分辨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设

计DLP?.55XGA芯片零组件配套时,为确保零组件配套与现存的光学引擎能高度

兼容,德州仪器与客户密切配合,以达到降低投资成本与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

目标。DLP?.55XGA芯片同时也可与DDP2000ImagingASIC兼容,使影像复制极

致发挥,将过去仅能在商用投影机上呈现的绝佳影像完美重现于家用投影机上。

2006年,DLP技术则在色彩还原方面进行了改善,提出了极致色彩技术

(BrilliantColorTM),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最高六种颜色的处理能力,提高

了DLP投影机的色彩饱和度与色彩还原准确度。三片式DLP投影机被应用于高

端的工程和影院项目,弥补了过去LCD投影机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

的技术空白。

2007年,德州仪器公司推出全新芯片组DarkChip?4,进一步巩固DLP在图

像质量与对比度的领导地位。此全新芯片组基于不同的应用,可将原始对比度

提升高达30%。在采用DLPDarkChip?4的三片式1080P家庭剧院投影机,不仅

可创造数万亿种颜色,原始对比度更高达15,000:1。在芯片大幅提升原始对比

度的同时,屏幕上投射的图像也就更具立体感。这种突破性技术与DLP其它的

创新优势、明快的色彩、高分辨率、清晰度和全数字影像相结合,可以为DLP

为主的投影机厂商提供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2008年,DLP推出全球首款针对WUXGA数据投影机设计的0.95寸

WUXGADLP芯片,在16:10的屏幕高宽比中实现目前投影机市场上分辨率最高的

1920×1200分辨率,图像质量的再次提升,将助力投影机制造商精确展现宽屏

计算机的分辨率。

2009年,德州仪器推出DLPPico高清投影芯片组,这标志着便携式高清娱

乐进入了新纪元。全新的DLPPico高清芯片组实现了最小芯片与最佳图像质量

的完美结合。移动办公人员再也不用因为无法分享影像内容而苦恼,因为全新

的芯片组使最亮的投影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放于笔记本包中,随身携带。

2010年,德州仪器推出DLP?LightCommander?。作为一套开发套件,

DLPLightCommander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易用性高的多功能工具,用以将DLP

技术融入到光处理应用中。全新DLP?开发套件的推出满足了众多渴望使用DLP

技术进行试验的开发人员的需求,而且DLPLightCommander的特点还包括它是

一个光学引擎、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及应用软件。其模块架构的多功能性有助

于加快需要高速空间光调制器的光、电和系统软件的开发。DLP还推出DLP影

院4K芯片增强版,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亮、最高效的数字投影机。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