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CN209622367U】一种多屏显示器【专利】

IT圈 admin 50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元清漪)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62236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9.11.12

(21)申请号 2.2

(22)申请日 2019.02.21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优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

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72)发明人 黄东 刘庭威 张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70

代理人 徐松

(51).

F16M

11/06

(2006.01)

F16M

11/04

(2006.01)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5页

C

N

2

0

9

6

2

2

3

6

7

U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屏显示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屏显示器,属于显

示器支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M个六维旋转显示

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

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

构设置有第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N个二维

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

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

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

端。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

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3页

1.一种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屏显示器包括:

底座;

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

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六维

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

节端来调节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面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

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

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

节端来调节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N个第二安装区,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

述第一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

述第二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包括: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对所述

第一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相垂直;

第一紧固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

第一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设置有第一松紧端、第二松紧端、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

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之间;

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过

所述第一卡扣调节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的间距;

第一调节凸缘,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之间;

第一转轴;

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调节凸缘,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于

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

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进行转

动;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相垂直;

第一纵臂,所述第一纵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

调节凸缘,所述第二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设

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

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垂直;

2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2/3页

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第三调节凸缘位于所述

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

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

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相垂直;

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第一卡接件,所述第四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孔,所述第

四转轴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垂直,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

述第四凹槽相对于所述第四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六

维旋转显示器相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一显示面相垂

直;

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

第一基座;

2个第一卡接臂,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

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一滑道,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

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与所

述第一卡接头相卡接;

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一

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托架对所述第一卡接头进行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头呈T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M等于4,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包括: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对所述

第二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相垂直;

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

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二松紧带设置有第三松紧端、第四松紧端、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

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之间;

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过

所述第二卡扣调节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的间距;

第五调节凸缘,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二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之间;

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

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

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

孔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所述第五转轴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

3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3/3页

五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五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和所述二维旋

转显示器相卡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二显示面相垂

直;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

第二基座;

2个第二卡接臂,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

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二滑道,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

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对所

述第二卡接头进行卡接;

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二

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托架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接头呈T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N等于2,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相对齐,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

区的一侧,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另一侧。

4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一种多屏显示器

1/20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屏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

显示屏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

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为了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时常

需要对显示屏高度、仰角、旋转等进行调节。

[0003]

对于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而言,主要是通过在支撑立柱上安装横梁,在

横梁和显示屏背面上设置若干个螺纹孔,然后通过螺栓螺纹孔来将若干个显示屏固定安装

在横梁上。当需要对某个显示屏的显示角度进行调整时,则通过旋转螺栓来对某个显示屏

进行拆卸,再将显示屏安装在其它螺纹孔的位置,以调整显示的角度。这样导致对显示屏的

显示角度的调整不方便,难以及时将显示屏朝着各个角度进行调整。

[0004]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中,存在着难以对显示屏的角

度进行自由调整,角度调整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的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中,存

在着难以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角度调整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屏显示器,所述多屏显示器包括:

底座;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

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

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底

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六维

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来调节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

面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二维旋

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

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

二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

和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来调节所述二维旋转

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N个第二安装区,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

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

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可拆卸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第一角度调节端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固

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对所述第一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

端相垂直;第一紧固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第一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设置有第

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2/20页

一松紧端、第二松紧端、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

端之间;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

过所述第一卡扣调节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的间距;第一调节凸缘,所述第一

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

松紧端之间;第一转轴;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调节凸缘,所述

第一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

一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

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相垂直;第一纵臂,所述第一

纵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所述第二调节

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和

所述第二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

轴相垂直;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第三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所述第

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

三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相垂直;第

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第一卡接件,所述第四调节凸缘位于所述

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转轴

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垂直,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

凹槽相对于所述第四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六维旋转

显示器相卡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

一显示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分

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一滑道,

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

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头相卡接;第一托架,所述第一

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

第一托架对所述第一卡接头进行支撑。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头呈T型。

[0011]

进一步地,所述M等于4,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

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对所述第二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

固端相垂直;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二松紧带设置有

第三松紧端、第四松紧端、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

紧端之间;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固定连接,以

通过所述第二卡扣调节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的间距;第五调节凸缘,所述第

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二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

四松紧端之间;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

撑座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五调节

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3/20页

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所

述第五转轴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五转轴进

行转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和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相卡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

二显示面相垂直;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分

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二滑道,

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

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卡接;第二托架,所述第

二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

述第二托架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支撑。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头呈T型。

[0015]

进一步地,所述N等于2,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相对齐,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

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侧,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另一侧。

[0016]

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紧固端和

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活

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进行调节,使得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

示面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面能够分别朝着

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紧固

端和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

器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能够对二维旋转显示器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

二显示面分别朝着二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能够分别

朝着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

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0018]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一;

[0021]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0022]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二;

[0024]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0025]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7

CN 209622367 U

[0026]

说 明 书

4/20页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

端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

维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302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调节,使得六

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

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分别朝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

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

构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502能够

对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分别朝着二个不

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能够分别朝着前期、后仰的方

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

果。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

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

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0029]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

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

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

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出现的转动的方向做如下解释说明:

[0031]

向上转动是当下述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在朝着地面依次靠近的位置放置时,

第一显示器或者第二显示器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所进行移动的方向;向下转动是指与向上

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0032]

向左转动是当下述第五显示器位于第一显示器和第三显示器之间时,第五显示器

朝着第三显示器的方向;向右转动是指与向左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0033]

前倾是指当第一显示器和地面相互垂直时,在位于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一侧,第

一显示器的显示面朝着与地面呈现为锐角的方向所进行移动的方向;后仰是指与前倾方向

相反的方向。

[0034]

请参见图1、图2、图3和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

意图一,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即图2是图1中为3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

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即图3是图1中为4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

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5/20页

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三。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0、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

调节机构30、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现分别对底座10、M个六维

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50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0035]

对于底座10而言:

[0036]

底座10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101、N个第二安装区102,每一个第一安装区101内设置

有可拆卸连接的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每一个第二安装区102内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50。

[0037]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M个第一安装区101是指正整数个第一安装区101,例如

1个第一安装区101、2个第一安装区101、3个第一安装区101、4个第一安装区101、5个第一安

装区101、6个第一安装区101、7个第一安装区101等,M个第一安装区101用于固定下述M个六

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301,以对下述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进行支撑。N个第二

安装区102是指正整数个第二安装区102,例如1个第二安装区102、2个第二安装区102、3个

第二安装区102、4个第二安装区102、5个第二安装区102、6个第二安装区102、7个第二安装

区102等,N个第二安装区102用于固定下述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以对

下述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进行支撑。当M等于4,N等于2时,4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别是指

第一放置区域、第二放置区域、第三放置区域、第四放置区域;2个第二安装区102分别是指

第五放置区域和第六放置区域。由于底座10和主机相互固定连接,如主机固定设置在桌面

上,通过将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放置区域、第二放置区域、第

三放置区域、第四放置区域内,例如每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301通过螺栓来

和每个第一安装区101进行可拆卸连接,每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通过螺

栓来和每个第二安装区102进行可拆卸连接,继而通过主机和桌面来为每个六维角度调节

机构30、以及每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提供支撑。

[0038]

对于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而言:

[0039]

在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中,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

通过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活动的设置在上述底座10上。M等于4时,2个第一安装区101

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0040]

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设置有第一紧固端301、第一角度调节端302,每一个

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通过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30通过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角度调节端

302来调节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

[0041]

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包括第一套管3021、第一紧固部件3022、第一转轴3023、第一

连接头3024、第二转轴3025、第一纵臂3026、第三转轴3027、第二连接头3028、第四转轴

3029、第一支撑座3030。

[0042]

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紧固端301对第一套管3021

进行支撑,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相互垂直。

[0043]

第一紧固部件3022包括第一松紧带30221、第一卡扣30222、第一调节凸缘30223,

第一松紧带30221设置有第一松紧端302211、第二松紧端302212、第一中间段302213,第一

中间段302213位于第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之间;第一卡扣30222分别与第

9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6/20页

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卡扣30222调节第一松紧端

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的间距;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中间段302213固定连接,第

一调节凸缘30223位于第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之间。

[0044]

第一连接头3024设置有第一凹槽30241、第二调节凸缘30242,第一调节凸缘30223

位于第一凹槽30241内,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凹槽30241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一通孔

30243,第一转轴3023穿过第一通孔30243,使得第一凹槽30241和第一调节凸缘30223相对

于第一转轴3023进行转动。

[0045]

第二转轴3025和第一转轴3023相垂直;第一纵臂302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30261,第一纵臂302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30262,第二调节凸缘30242位于第二凹

槽30261内,第二凹槽30261和第二调节凸缘3024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30263,第二通

孔30263和第一通孔30243相垂直,第二转轴3025穿过第二通孔30263,使得第二凹槽30261

和第二调节凸缘30242相对于第二转轴3025进行转动;第三转轴3027和第二转轴3025相互

垂直。

[0046]

第二连接头3028设置有第三凹槽30281、第四凹槽30282,第三调节凸缘30262位于

第三凹槽30281内,第三凹槽30281和第三调节凸缘3026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30283,

第三通孔30283和第二通孔30263相垂直,第三转轴3027穿过第三通孔30283,第三凹槽

30281和第三调节凸缘30262相对于第三转轴3027转动;第四转轴3029和第三转轴3027相垂

直。

[0047]

第一支撑座3030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30301、第一卡接件30302,第四调节凸缘

30301位于第四凹槽30282内,第四调节凸缘30301和第四凹槽3028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

孔30303,第四转轴3029穿过第四通孔30303,第四通孔30303和第三通孔30283相垂直,第四

调节凸缘30301和第四凹槽30282相对于第四转轴3029进行转动,第一支撑座3030通过第一

卡接件30302和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卡接。

[0048]

六维旋转显示器20设置有第一卡接头202,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显示面201相互

垂直。

[0049]

第一卡接件30302包括第一基座303021、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第一托架303023,

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座303021的两侧,以通过第一基座303021、2个第

一卡接臂303022形成一个第一滑道,六维旋转显示器20通过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滑道滑

动连接,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与第一卡接头

202相卡接;第一卡接头202呈T型。第一托架303023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座303021上,第一托

架303023位于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之间,以通过第一托架303023对所述第一卡接头202进

行支撑。

[0050]

具体而言,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是指1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2个六维旋转显示器

20、3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5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6个六维旋转显

示器20、7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等,当M等于4时,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分别是指第一显示

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示器。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是指1个六维角度调节

机构30、2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3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5个

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6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7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8个六维角度调

节机构30等,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分别与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接,即一个六维

10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7/20页

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接。

[0051]

第一紧固端301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

的空间。第一紧固端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区域可拆卸连接、第一套管3021固定连接,

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紧固端301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区域内,以将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

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一紧固端301时,通过拆卸螺栓,以将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连相

互分离。第一套管3021呈现为较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

数据线等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紧固端301

来对第一套管3021进行支撑。

[0052]

第一套管3021在背离第一紧固端301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一松紧带30221,第一松紧

带302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通过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对第一松紧带30221进行

松紧调节。当第一松紧带30221松开时,第一松紧带30221能够在朝着第一套管3021两端的

方向上移动。当第一松紧带30221处于勒紧时,第一松紧带30221能够固定在第一套管3021

上。第一松紧带3022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调节凸缘30223,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连接头

3024的第一凹槽30241相匹配,以将第一调节凸缘30223设置在第一凹槽30241的内部。在第

一凹槽30241和第一调节凸缘30223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一通孔30243,通过将第一转轴

3023穿过第一通孔30243,使得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凹槽30241以第一转轴3023为中

心转轴在朝着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53]

第一连接头3024背离第一凹槽302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凸缘30242,第二调节

凸缘30242和第一纵臂3026的第二凹槽30261相匹配,第二调节凸缘30242位于第二凹槽

30261内,在第二调节凸缘30242和第二凹槽30261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通孔30263。通

过将第二转轴3025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二调节凸缘30242和第二凹槽30261能够以第

二转轴3025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向左,或者向右的方向上进行转动。在第一纵臂3026背离第

二凹槽3026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30262,第三调节凸缘30262和第二连接头3028

的第三凹槽30281相匹配,第三调节凸缘30262位于第三凹槽30281内,第三调节凸缘30262

和第三凹槽30281内设置有第三通孔30283,通过将第三转轴3027穿过第三通孔30283,来使

得第三调节凸缘30262和第三凹槽30281以第三转轴3027为中心转轴朝着前倾,或者后仰的

方向上进行移动。

[0054]

在第二连接头3028背离第三凹槽3028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凹槽30282,第四凹槽

30282和第一支撑座3030的第四调节凸缘30301相匹配,第四调节凸缘30301位于第四凹槽

30282的内部,第四凹槽30282和第四调节凸缘30301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四通孔30303。

通过将第四转轴3029穿过第四通孔30303后,使得第四凹槽30282和第四调节凸缘30301以

第四转轴3029为中心转轴朝着向左,或者向右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55]

第一支撑座3030的第一卡接件30302和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卡接,例如在第一

基座3030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卡接臂303022,通过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和第一基

座303021来形成一个第一滑道,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滑道相互匹配,

即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插入第一滑道内,第一卡接头202可以朝着第一基座

303021的顶侧或者底侧进行滑动,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和底侧则分别位于第一卡接臂

303022的两端。第一卡接头202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面201的中心处,使得第一显示面201更

稳定。第一滑道在位于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处设置有开口,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

11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8/20页

接头202从此开口处插入第一滑道内。第一托架303023设置在第一滑道位于第一基座

303021的底侧处,由于六维旋转显示器20自身的重力作用,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

头202插入第一滑道后,第一卡接头202将会朝着第一托架303023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托架

303023和第一卡接头202相互碰触后,第一托架303023能够为第一卡接头202提供支撑力,

来将第一卡接头202固定在第一托架303023处,继而避免第一卡接头202从第一滑道中坠

落,实现将六维旋转显示器20固定在第一支撑座3030上。当需要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

拆卸时,通过将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托架303023的方向移动,

则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将会从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处的开口中离开,继

而实现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基座303021进行相互分离。从而达到

了便于对显示器进行安装和拆卸的技术效果。

[0056]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放置区域内设置的第一传输孔1011具有容纳输送电源、数据

传输等线材(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通过将第一紧固端301设置在第一放置区域后,保持

第一紧固端301内的第一衔接通道3011和第一传输孔1011相对齐,在第一衔接通道3011内

则具有容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由于第一传输孔1011和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匹配,使得

第一通讯线60能够从第一传输孔1011中伸入到第一衔接通道3011的内部。

[0057]

第一套管3021内所设置的第一传输通道30211具有容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第

一传输通道30211和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互匹配,例如将第一传输通道30211和第一衔接通

道3011的连接口处相互对齐,使得第一通讯线60能够在依次穿过第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

接通道3011、第一传输通道30211后与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通,继而通过第一通讯线60

来为六维旋转显示器20提供所需的电能,以及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第一通讯线60依次从第一放置区域内的第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传

输通道30211穿过后与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通,从而达到能够对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

进行隐藏,提高了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的安全性和长久工作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058]

对于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而言:

[0059]

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通过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

当N等于2时,2个第二安装区102相互对齐,将2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布在2个第二安装区102

的一侧,2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布在2个第二安装区102的另一侧。

[0060]

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设置有第二紧固端501、第二角度调节端502,每一个

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通过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进行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

机构50通过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二角

度调节端502来调节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移动。

[0061]

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包括第二套管5021、第二紧固部件5022、第五转轴5023、第二

支撑座5024。

[0062]

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5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紧固端501对第二套管5021

进行支撑,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501相互垂直。

[0063]

第二紧固部件5022包括第二松紧带50221、第二卡扣50222、第五调节凸缘50223,

第二松紧带50221设置有第三松紧端502211、第四松紧端502212、第二中间段502213,第二

中间段502213位于第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之间;第二卡扣50222分别与第

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相互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卡扣50222来对第三松紧

12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9/20页

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的间距进行调节;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二中间段502213

固定连接,第五调节凸缘50223位于第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之间。

[0064]

第五转轴5023和第二套管5021相互垂直;

[0065]

第二支撑座5024设置有第五凹槽50241、第二卡接件50242,第五调节凸缘50223位

于第五凹槽50241内,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

50243,第五通孔50243和第二套管5021相互垂直,第五转轴5023穿过第五通孔50243,第五

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相对于第五转轴5023进行转动,第二支撑座5024通过第二

卡接件50242和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卡接。

[0066]

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402,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显示面401相

互垂直;第二卡接头402呈现为T型。

[0067]

第二卡接件50242包括第二基座502421、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第二托架502423,

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分别设置在第二基座502421的两侧,以通过第二基座502421、2个第

二卡接臂502422形成一个第二滑道,二维旋转显示器40通过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滑道滑

动连接,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对第二卡接头

402进行卡接;第二托架502423固定设置在第二基座502421上,第二托架502423位于2个第

二卡接臂502422之间,以通过第二托架502423对第二卡接头402进行支撑。

[0068]

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

示器的示意图二,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即图5是图4中为5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

6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即图6是图4中为6部分的放大示意图)。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

是指1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3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4个二维旋转显

示器40、5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6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7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等,当N等于2

时,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分别是指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是指

1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3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4个二维角度

调节机构50、5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6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7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

8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等。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分别与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连

接,即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

连接。

[0069]

第二紧固端501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

线等的空间。第二紧固端5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放置区域可拆卸连接、第二套管5021固定连

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二紧固端501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区域内,以将第二紧固端501和底

座10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二紧固端501时,通过旋转连接第二紧固端501和第二放置区

域的螺栓,来将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连相互分离。通过将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

5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紧固端501来对第二套管5021进行支撑。第二套管5021呈现为较

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即第二通讯线61)的

空间。

[0070]

第二套管5021在背离第二紧固端501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二松紧带50221,第二松紧

带5022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扣50222,通过第二卡扣50222来对第二松紧带50221的松紧进

行调节。当第二松紧带50221松开时,第二松紧带50221能够在朝着第二套管5021两端的方

向上移动。当第二松紧带50221处于勒紧时,则第二松紧带50221固定在第二套管5021上。在

13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0/20页

第二松紧带502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五调节凸缘50223,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二支撑座

5024的第五凹槽50241相匹配,即将第五调节凸缘50223设置在第五凹槽50241的内部。在第

五凹槽50241和第五调节凸缘50223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五通孔50243,通过将第五转轴

5023穿过第五通孔50243后,便使得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以第五转轴5023

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前倾,或者后仰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71]

第二支撑座5024的第二卡接件50242和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卡接,例如在第二

基座5024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第二卡接臂502422,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形成一个第二

滑道,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滑道相互匹配,即将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

第二卡接头402插入第二滑道内,第二卡接头402便能够朝着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或者底

侧的方向上进行滑动。第二卡接头402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面401的中心处,使得第二显示

面401更稳定。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位于第二卡接臂502422的两端,第二滑道

在位于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处设置有开口,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从此开

口处插入第二滑道内。将第二托架502423设置在第二滑道位于第二基座502421的底侧处,

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二卡接头402插入第二滑道后,由于六维旋转显示器20自身的重力

作用,第二卡接头402将在朝着第二托架502423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托架502423和第二

卡接头402相互碰触后,第二托架502423能够为第二卡接头402提供支撑力,实现将第二卡

接头402固定在第二托架502423处。继而避免了第二卡接头402从第二滑道中坠落,能够将

二维旋转显示器40固定在第二支撑座5024上。当需要对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拆卸时,则

将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朝着背离第二托架502423的方向上移动,此时二维

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将会从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处的开口中离开,继而对二

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基座502421进行相互分离。从而达到了便于对显

示器进行迅速安装和拆卸的技术效果。

[0072]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放置区域内设置的第二传输孔102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

空间。第二传输孔102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空间,通过将第二紧固端501设置在第二放

置区域后,第二紧固端501内的第二衔接通道5011和第二传输孔1021相对齐,由于第二传输

孔1021和第二衔接通道5011相匹配,第二通讯线61从第二传输孔1021中能够伸入到第二衔

接通道5011内。

[0073]

在第二套管5021内设置的第二传输通道5021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空间,第

二传输通道50211和第二衔接通道5011相匹配,例如第二传输通道50211和第二衔接通道

5011的连接口处相互对齐后,第二通讯线61在依次穿过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

5011、第二传输通道50211后与二维旋转显示器40能够相互连通,继而为二维旋转显示器40

提供所需的电能,以及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由于第二通讯线61

依次从第二放置区域内的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传输通道50211穿过后

与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连通,从而达到了能够对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进行隐藏,提高通

讯数据线、电源线等的安全性和长久工作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07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中显示器的总数是2个、3个、4个、6个等,

为了对总数是6个、4个、3个、2个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

行详细说明:

[0075]

实施方式一

14

CN 209622367 U

[0076]

说 明 书

11/20页

当显示器的总数是6个时,M等于4个,N等于2个,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包括第一

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

构,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包括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

[0077]

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左侧紧固件、第一左侧套管、第一左侧紧固带、第

一左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一左侧纵臂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一左侧支撑座、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联动

件、第一左侧卡板。

[0078]

第一左侧紧固件(即第一左侧紧固件与第一紧固端301的结构、原理相同)设置在

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内,第一左侧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左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

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左侧紧固件通过第一衔接通道3011和第一传输孔1011相通。第一左

侧套管(即第一左侧套管与第一套管3021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

以通过第一左侧紧固件对第一左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一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相垂

直;第一左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一传输通道30211,第一左侧套管通过第一传输通道30211和

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通。第一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一左侧紧固带

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第一卡扣30222和第一左侧套管的两端相卡接,以通过

第一卡扣30222对第一左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套管进行固定。这样由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松紧调节。当第一左侧紧固带松开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在朝着第一

左侧套管两端的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左侧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固定在

第一左侧套管上。这样将第一左侧紧固件整体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结构

内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的空间。第一左侧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区域可拆卸

连接、第一左侧套管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区域

内,以将第一左侧紧固件和底座10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一左侧紧固件时,通过旋转螺栓

来对第一左侧紧和底座10连进行分离。第一左侧套管整体呈现为较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

构,在中空结构结构内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

紧固件固定连接,继而达到对第一左侧套管进行固定支撑的技术效果。

[0079]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纵向上

下调节凸缘与第一调节凸缘302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连接头(即第一左侧连接头

与第一连接头3024的结构、原理相同)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

的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与第一凹槽30241的结构、原

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

孔(即第一安装孔与第一通孔3024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即第

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与第一转轴3023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一左侧纵

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这样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

节转轴穿过第一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以

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上、下的方向转动。

[0080]

第一左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凸缘与第二调节凸缘3024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

槽与第二凹槽3026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

1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2/20页

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即第二安装孔与第二通孔3026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与第二转轴3025的结构、原理相同)

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这

样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

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能够以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左、右

的方向转动。

[0081]

第一左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

与第三调节凸缘3026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转轴与第三转轴3027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第一

左侧支撑座(即第一左侧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3030的结构、原理相同)设置有第一卡接槽

(即由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所形成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即第一

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与第四调节凸缘3030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卡接槽设置有第一

滑道和第一挡片(即第一挡片与第一托架303023的结构、原理相同)。这样当需要将第一显

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插入第一

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当需要取出第一显示器时,只需将

位于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挡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对第一显示

器和第一左侧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一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技术

效果。

[0082]

第一左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与第四

凹槽30282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

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三安装孔(即第三安装孔与第三通孔3028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

(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与第三转轴3027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三安装孔。这样通过

将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三安装孔,来使得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

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朝着俯、仰的方向移动。

[0083]

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横向左右调节

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即第四安装孔与第四通孔

3030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与第

四转轴3029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四安装孔。这样通过将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

过第四安装孔后,使得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横

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

[0084]

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通过在第一左侧卡

板一侧上设置与第一滑道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头202,使得第一卡接头202对第一左侧卡板进

行支撑,第一左侧卡板的另一面和第一显示器固定连接,这样来将第一卡接头202设置在六

维旋转显示器20上。第一通讯线60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一通讯线6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

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传输通道30211与第一显示器相通。其中,第一放置

区域内设置有第一传输孔1011。

[0085]

具体而言,第一左侧套管在背离第一左侧紧固件一端上套设有第一左侧紧固带,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通过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第一左侧紧固带

1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3/20页

的松紧调节。当第一左侧紧固带松开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在朝着第一左侧套管两端的

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左侧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固定在第一左侧套管上。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

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相匹配,以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设

置在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内部。在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凹槽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一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一

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纵向上

下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上、下的方向转动。

[0086]

在第一左侧连接头背离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臂中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

相匹配,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内,在第一左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安装孔。通过将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

向左右调节凹槽能够以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

在第一左侧纵臂背离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

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联动件中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相匹配,第一左侧俯仰

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的内部,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

凹槽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三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三安装孔,来

使得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

轴朝着俯、仰的方向移动。

[0087]

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一左侧联动件中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相匹配,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

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的内部,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中设置有

相互对齐的第四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四安装孔后,使得第一

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

轴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第一左侧卡板和第一显示器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显示

器和第一左侧卡板固定在一起,第一左侧卡板背离第一显示器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第一左侧

支撑座中第一滑道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头202,使得第一卡接头202能在第一滑道内朝着第一

滑道两端的方向自由滑动。第一滑道的一端的开口背离地面,第一滑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

第一卡接头202相匹配的第一挡片,使得第一卡接头202滑动到与第一挡片相接触时,第一

挡片能够为第一卡接头202提供支撑力,避免第一卡接头202从第一滑道中坠落。这样当需

要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

202插入第一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当需要取出第一显示

器时,只需将位于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挡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

对第一显示器和第一左侧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一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

拆卸的技术效果。

[0088]

第二左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左侧紧固件、第二左侧套管、第二左侧紧固带、第

二左侧连接头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二左侧纵臂和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二左侧支撑座、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联动

17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4/20页

件、第二左侧卡板。

[0089]

第二左侧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内,第二左侧紧固件和所述底座10可拆

卸连接。第二左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左侧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衔接

通道5011和所述第二传输孔1021相通。由于第二左侧紧固件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的结构、原

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左侧套管和所述第二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

二左侧紧固件对第二左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二左侧套管和所述第二左侧紧固件相垂直。第

二左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二传输通道50211,第二左侧套管通过第二传输通道50211和所述第

二衔接通道5011相通。由于第二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

[0090]

第二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二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二左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

有第二卡扣50222,第二卡扣50222和第二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二卡扣50222

对第二左侧紧固带和第二左侧套管进行固定,第二左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左侧纵

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左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第二左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左侧纵向

上下调节凹槽,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五

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五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

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左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

凸缘。由于第二左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

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

再累述。

[0091]

第二左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左侧纵

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

六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六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左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

缘;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左侧纵臂

和第一左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

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左侧支撑座设置有

第二卡接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二卡接槽设置有第二滑道和第二挡片。由于

第二左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2]

第二左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第

二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

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七安装孔,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七安装孔;第二左侧

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八安装孔,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八安

装孔;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左侧俯仰调

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左侧横向

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

二左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3]

第二左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滑道相匹配的第二卡接头402,以通过第二卡接

1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5/20页

头402对第二左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二左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左侧

卡板和第一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通讯线61的一端和主机相

通;第二通讯线6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传输通道

50211与第二显示器相通。其中,第二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二传输孔1021。由于第二显示器

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通讯线61和第一通讯线60的

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4]

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右侧紧固件、第一右侧套管、第一右侧紧固带、第

一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一右侧纵臂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一右侧支撑座、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联动

件、第一右侧卡板。第一右侧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内,第一右侧紧固件和所述底

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右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三衔接通道,第一右侧紧固件通过第三衔接

通道和第三传输孔相通。由于第一右侧紧固件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

不再累述。

[0095]

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右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右侧紧固件对第一右侧套

管进行支撑,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右侧紧固件相垂直。第一右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三传输通

道,第一右侧套管通过所述第三传输通道和第三衔接通道相通。由于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

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右侧套管的外

表面,第一右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卡扣,第三卡扣和所述第一右侧套管的外表

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三卡扣对第一右侧紧固带和所述第一右侧套管进行固定,第一右侧紧

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一右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紧固带

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6]

第一右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右侧

纵向上下调节凹槽,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九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九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

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右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右侧纵向左右

调节凸缘。由于第一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右侧

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十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所述第十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

缘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右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右侧俯仰调

节凸缘;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一右侧

纵臂和第一左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7]

第一右侧支撑座设置有第三卡接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三卡接槽设

置有第三滑道和第三挡片。由于第一右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

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一安装孔,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一安装

19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6/20页

孔;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右侧横向左右

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二安装孔,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

转轴穿过第十二安装孔;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

于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一右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

[0098]

第一右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三滑道相匹配的第三卡接头,以通过第三卡接头对

第一右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一右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右侧卡板和

第一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三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三

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传输孔、第三衔接通道、第三传输通道与第三显示器相通。其

中,第三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三传输孔。由于第三显示器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

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三通讯线和第一通讯线60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

[0099]

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右侧紧固件、第二右侧套管、第二右侧紧固带、第

二右侧连接头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二右侧纵臂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二右侧纵臂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第二右侧支撑座、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

轴、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联动件、第二右侧卡板。第二右侧紧固件设置在

第四放置区域内,第二右侧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二右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四衔

接通道,第二右侧紧固件通过第四衔接通道和第四传输孔相通。由于第二右侧紧固件和第

一左侧紧固件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二右侧紧固件固定连

接,以通过第二右侧紧固件对第二右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二右侧紧固件相

垂直。第二右侧套管内设置有第四传输通道,第二右侧套管通过第四传输通道和第四衔接

通道相通。由于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一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

右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二右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二右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卡扣,

第四卡扣和第二右侧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四卡扣对第二右侧紧固带和第二右侧

套管进行固定,第二右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右

侧紧固带和第二左侧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0]

第二右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右侧

纵向上下调节凹槽,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十三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三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

缘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右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右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由于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右

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

有第十四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十四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

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右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右侧俯仰

调节凸缘;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右

20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7/20页

侧纵臂和第一右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

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1]

第二右侧支撑座设置有第四卡接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四卡接槽设

置有第四滑道和第四挡片。由于第二右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

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五安装孔,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五安装

孔;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右侧横向左右

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六安装孔,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

转轴穿过第十六安装孔;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

于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右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第二右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四滑道相匹配的第四卡接头,以通过第四卡接头对第二

右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二右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右侧卡板和第一

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四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四通讯

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传输孔、第四衔接通道、第四传输通道与第四显示器相通。其中,

第四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四传输孔。由于第四显示器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四通讯线和第一通讯线60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2]

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中间紧固件(即第一中间紧固件与第二紧固端

50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套管(即第一中间套管与第二套管5021的结构、原理相

同)、第一中间紧固带(即第一中间紧固带与第二紧固部件502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

间连接头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第一中间支撑座、第一中间卡板。第一中间紧固件设置

在第五放置区域内,第一中间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中间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五

衔接通道,第一中间紧固件通过第五衔接通道和第五传输孔相通。第一中间套管和第一中

间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中间紧固件对第一中间套管进行支撑,第一中间套管和第

一中间紧固件相垂直。第一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五传输通道,第一中间套管通过第五传输

通道和第五衔接通道相通。

[0103]

第一中间紧固带套设在第一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第一中间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

有第五卡扣,第五卡扣和第一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五卡扣对第一中间紧固

带和第一中间套管进行固定。这样通过第五卡扣来实现第一中间紧固带的松紧调节。当第

一中间紧固带松开时,第一中间紧固带带能够在朝着第一中间套管两端的方向上移动。当

第一中间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中间紧固带能够固定在第一中间套管上。

[0104]

第一中间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即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

缘与第五调节凸缘502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中间俯

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即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与第五凹槽50241

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七安

装孔(即第十七安装孔与第五通孔5024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即第

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与第五转轴5023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十七安装孔,第一中间俯仰

21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8/20页

调节凸缘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中间套管相垂

直。这样通过将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七安装孔后,使得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

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以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俯、仰的方向转动。

由于第五通讯线依次从第五放置区域内的第五传输孔、第一中间紧固件内的第五衔接通

道、第一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五传输通道穿过后与第五显示器相互连通,从而达到对能够

第五通讯线进行隐藏,提高第五通讯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105]

第一中间支撑座(即第一中间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5024的结构、原理相同)的一侧

面设置有第五卡接槽(即由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形成的第五卡接槽)。通过将第一中间支

撑座的另一侧面和第一中间连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来使得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能够

固定安装在第一中间支撑座的另一侧面上。第五卡接槽设置有第五滑道和第五挡片(即第

五挡片与第二托架5024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卡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滑道相匹

配的第五卡接头,这样当需要将第五显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中间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五

显示器背面的第五卡接头插入第五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五显示器固定在第一中间支撑座

上;当需要取出第五显示器时,只需将位于第五显示器背面的第五卡接头朝着背离第五挡

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对第五显示器和第一中间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

五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技术效果。在第五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五传输孔,第五通讯

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五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五传输孔、第五衔接通道、第五传输

通道与第五显示器相通。

[0106]

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中间紧固件、第二中间套管、第二中间紧固带、第

二中间连接头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第二中间支撑座、第二中间卡板、

[0107]

第二中间紧固件设置在第六放置区域内,第二中间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

第二中间紧固件内设置有第六衔接通道,第二中间紧固件通过第六衔接通道和第六传输孔

相通。由于第二中间紧固件和第一中间紧固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

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中间紧固件对第二中间套管进行支撑,

第二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紧固件相垂直。第二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六传输通道,第二中间

套管通过第六传输通道和第五衔接通道相通。由于第二中间套管和第一中间套管的结构、

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中间紧固带套设在第二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第二中间紧

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卡扣,第六卡扣和第二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六

卡扣对第二中间紧固带和第二中间套管进行固定,第二中间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中

间俯仰调节凸缘。由于第二中间紧固带和第一中间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

[0108]

第二中间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中间俯仰

调节凹槽,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八安装孔,第

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八安装孔,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凹槽

转动连接;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中间套管相垂直。由于第二中间连接头和第一中

间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中间俯

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中间支撑座的一侧面设置有第六卡

接槽,第二中间支撑座的另一侧面和第二中间连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卡接槽设置

有第六滑道和第六挡片。由于第二中间支撑座和第一中间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22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9/20页

处不再累述。

[0109]

第二中间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六滑道相匹配的第六卡接头,以通过第六卡接头对

第二中间卡板进行支撑,第二中间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中间卡板和

第一中间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六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六

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六传输孔、第六衔接通道、第六传输通道与第六显示器相通。其

中,第六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六传输孔。由于第六显示器和第五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

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六通讯线和第五通讯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10]

需要注意的是,当需要6个显示器时,通过将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左

侧角度调节机构和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二左侧角

度调节机构和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第五显示器位于第一显示器和第三显示器之

间,第六显示器位于第二显示器和第四显示器之间。此时,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

示器、第四显示器分别可以实现在朝着向上、下,左、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的自由转动。

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分别可以实现在朝着向前倾、后仰这2个角度的自由转动。这样通

过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中第一左侧紧固件设置在底座10的第一放置区域内,第一左侧套

管和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左侧紧固件将第一左侧套管固定安装在底座10

上。第一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左侧套管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在第一左侧紧固带的两端之

间的第一卡扣30222来对第一左侧紧固带套所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

节转轴穿过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内的第一安装孔,使

得第一左侧纵臂能够朝着上、下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一左

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内的第二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臂能

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

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内的第三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支撑座能够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

由于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内的第四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支撑座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继而通过第一左侧纵臂

朝着上、下的方向移动,来实现卡接在第一左侧卡板上的第一显示器能够朝着上、下的方向

移动;通过第一左侧纵臂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来实现卡接在第一左侧卡板上的第一显示

器能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左侧支撑座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来实现第

一显示器绕着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左侧支撑座朝

着左、右的方向移动,来实现第一显示器绕着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朝着左、右的方向

移动。从而达到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角度调整的技术效果。

[0111]

实施方式二

[0112]

请参见上述实施方式一,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若只需要2个显示器工作时,通过保

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来

使得2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都分别能够实现在朝着向上、向下,

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转动。当需要3个显示器工作时,通

过保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

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五显示器,来使得3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三

显示器分别能够在朝着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

的转动,第五显示器能够在朝着向前倾、后仰这2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转动。当需

23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20/20页

要4个显示器工作时,通过保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左侧

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

四显示器,来使得4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

示器分别能够在朝着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

转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多个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

效果。

[01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

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维

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302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调节,使得六维

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器

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分别朝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一

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502能够对

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分别朝着二个不同

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能够分别朝着前期、后仰的方向

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0114]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24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2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2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27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5

图6

2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7

29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元清漪)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62236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9.11.12

(21)申请号 2.2

(22)申请日 2019.02.21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优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

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72)发明人 黄东 刘庭威 张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70

代理人 徐松

(51).

F16M

11/06

(2006.01)

F16M

11/04

(2006.01)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5页

C

N

2

0

9

6

2

2

3

6

7

U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屏显示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屏显示器,属于显

示器支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M个六维旋转显示

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

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

构设置有第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N个二维

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

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

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

端。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

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3页

1.一种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屏显示器包括:

底座;

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

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六维

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

节端来调节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面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

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

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

节端来调节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N个第二安装区,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

述第一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

述第二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包括: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对所述

第一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相垂直;

第一紧固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

第一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设置有第一松紧端、第二松紧端、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

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之间;

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过

所述第一卡扣调节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的间距;

第一调节凸缘,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之间;

第一转轴;

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调节凸缘,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于

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

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进行转

动;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相垂直;

第一纵臂,所述第一纵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

调节凸缘,所述第二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设

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

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垂直;

2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2/3页

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第三调节凸缘位于所述

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

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

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

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相垂直;

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第一卡接件,所述第四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孔,所述第

四转轴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垂直,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

述第四凹槽相对于所述第四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六

维旋转显示器相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一显示面相垂

直;

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

第一基座;

2个第一卡接臂,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

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一滑道,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

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与所

述第一卡接头相卡接;

第一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一

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托架对所述第一卡接头进行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头呈T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M等于4,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包括: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对所述

第二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相垂直;

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

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二松紧带设置有第三松紧端、第四松紧端、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

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之间;

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过

所述第二卡扣调节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的间距;

第五调节凸缘,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二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之间;

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

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

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

孔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所述第五转轴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

3

CN 2096223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3/3页

五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五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和所述二维旋

转显示器相卡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二显示面相垂

直;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

第二基座;

2个第二卡接臂,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

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二滑道,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

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对所

述第二卡接头进行卡接;

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二

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托架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支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接头呈T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N等于2,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相对齐,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

区的一侧,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另一侧。

4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一种多屏显示器

1/20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屏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

显示屏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

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为了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时常

需要对显示屏高度、仰角、旋转等进行调节。

[0003]

对于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而言,主要是通过在支撑立柱上安装横梁,在

横梁和显示屏背面上设置若干个螺纹孔,然后通过螺栓螺纹孔来将若干个显示屏固定安装

在横梁上。当需要对某个显示屏的显示角度进行调整时,则通过旋转螺栓来对某个显示屏

进行拆卸,再将显示屏安装在其它螺纹孔的位置,以调整显示的角度。这样导致对显示屏的

显示角度的调整不方便,难以及时将显示屏朝着各个角度进行调整。

[0004]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中,存在着难以对显示屏的角

度进行自由调整,角度调整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的应用于显示屏角度调节的技术中,存

在着难以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角度调整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屏显示器,所述多屏显示器包括:

底座;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一个

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第

一紧固端、第一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底

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所述六维

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端来调节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

面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每一个所述二维旋

转显示器通过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

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紧固端、第二角度调节端,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

二紧固端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

和每一个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来调节所述二维旋转

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N个第二安装区,每一个所述六维角度调

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所述二维角度调

节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可拆卸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第一角度调节端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端固

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对所述第一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一紧固

端相垂直;第一紧固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第一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设置有第

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2/20页

一松紧端、第二松紧端、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

端之间;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固定连接,以通

过所述第一卡扣调节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松紧端的间距;第一调节凸缘,所述第一

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一松紧端和所述第二

松紧端之间;第一转轴;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调节凸缘,所述

第一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

一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

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相垂直;第一纵臂,所述第一

纵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所述第二调节

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和

所述第二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

轴相垂直;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第三调节凸缘位

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三调节凸缘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所述第

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

三调节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相垂直;第

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第一卡接件,所述第四调节凸缘位于所述

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转轴

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垂直,所述第四调节凸缘和所述第四

凹槽相对于所述第四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六维旋转

显示器相卡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

一显示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分

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一基座、2个第一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一滑道,

所述六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头和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

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与所述第一卡接头相卡接;第一托架,所述第一

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一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述

第一托架对所述第一卡接头进行支撑。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头呈T型。

[0011]

进一步地,所述M等于4,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端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固端

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对所述第二套管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二紧

固端相垂直;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二松紧带设置有

第三松紧端、第四松紧端、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二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

紧端之间;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固定连接,以

通过所述第二卡扣调节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四松紧端的间距;第五调节凸缘,所述第

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二中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三松紧端和所述第

四松紧端之间;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

撑座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五调节凸缘位于所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五调节

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3/20页

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二套管相垂直,所

述第五转轴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五调节凸缘和所述第五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五转轴进

行转动,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和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相卡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

二显示面相垂直;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分

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侧,以通过所述第二基座、2个第二卡接臂形成一个第二滑道,

所述二维旋转显示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头和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

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卡接;第二托架,所述第

二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托架位于所述2个第二卡接臂之间,以通过所

述第二托架对所述第二卡接头进行支撑。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头呈T型。

[0015]

进一步地,所述N等于2,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相对齐,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

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侧,2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分布在2个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另一侧。

[0016]

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紧固端和

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活

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进行调节,使得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

示面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一显示面能够分别朝着

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紧固

端和底座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角度调节端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

器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能够对二维旋转显示器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

二显示面分别朝着二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的第二显示面能够分别

朝着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

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0018]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一;

[0021]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0022]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二;

[0024]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0025]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7

CN 209622367 U

[0026]

说 明 书

4/20页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

端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

维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302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调节,使得六

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

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分别朝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

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

构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502能够

对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分别朝着二个不

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能够分别朝着前期、后仰的方

向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

果。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

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

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0029]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

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

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

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出现的转动的方向做如下解释说明:

[0031]

向上转动是当下述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在朝着地面依次靠近的位置放置时,

第一显示器或者第二显示器朝着远离地面的方向所进行移动的方向;向下转动是指与向上

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0032]

向左转动是当下述第五显示器位于第一显示器和第三显示器之间时,第五显示器

朝着第三显示器的方向;向右转动是指与向左转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0033]

前倾是指当第一显示器和地面相互垂直时,在位于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一侧,第

一显示器的显示面朝着与地面呈现为锐角的方向所进行移动的方向;后仰是指与前倾方向

相反的方向。

[0034]

请参见图1、图2、图3和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

意图一,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即图2是图1中为3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

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即图3是图1中为4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

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5/20页

一种多屏显示器的示意图三。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0、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

调节机构30、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现分别对底座10、M个六维

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50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0035]

对于底座10而言:

[0036]

底座10包括M个第一安装区101、N个第二安装区102,每一个第一安装区101内设置

有可拆卸连接的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每一个第二安装区102内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二维

角度调节机构50。

[0037]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M个第一安装区101是指正整数个第一安装区101,例如

1个第一安装区101、2个第一安装区101、3个第一安装区101、4个第一安装区101、5个第一安

装区101、6个第一安装区101、7个第一安装区101等,M个第一安装区101用于固定下述M个六

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301,以对下述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进行支撑。N个第二

安装区102是指正整数个第二安装区102,例如1个第二安装区102、2个第二安装区102、3个

第二安装区102、4个第二安装区102、5个第二安装区102、6个第二安装区102、7个第二安装

区102等,N个第二安装区102用于固定下述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以对

下述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进行支撑。当M等于4,N等于2时,4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别是指

第一放置区域、第二放置区域、第三放置区域、第四放置区域;2个第二安装区102分别是指

第五放置区域和第六放置区域。由于底座10和主机相互固定连接,如主机固定设置在桌面

上,通过将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放置区域、第二放置区域、第

三放置区域、第四放置区域内,例如每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301通过螺栓来

和每个第一安装区101进行可拆卸连接,每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通过螺

栓来和每个第二安装区102进行可拆卸连接,继而通过主机和桌面来为每个六维角度调节

机构30、以及每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提供支撑。

[0038]

对于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而言:

[0039]

在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中,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

通过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活动的设置在上述底座10上。M等于4时,2个第一安装区101

分为一组,每组相互平行分布。

[0040]

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设置有第一紧固端301、第一角度调节端302,每一个

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通过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

30通过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角度调节端

302来调节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朝向六个不同的方向。

[0041]

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包括第一套管3021、第一紧固部件3022、第一转轴3023、第一

连接头3024、第二转轴3025、第一纵臂3026、第三转轴3027、第二连接头3028、第四转轴

3029、第一支撑座3030。

[0042]

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紧固端301对第一套管3021

进行支撑,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相互垂直。

[0043]

第一紧固部件3022包括第一松紧带30221、第一卡扣30222、第一调节凸缘30223,

第一松紧带30221设置有第一松紧端302211、第二松紧端302212、第一中间段302213,第一

中间段302213位于第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之间;第一卡扣30222分别与第

9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6/20页

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卡扣30222调节第一松紧端

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的间距;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中间段302213固定连接,第

一调节凸缘30223位于第一松紧端302211和第二松紧端302212之间。

[0044]

第一连接头3024设置有第一凹槽30241、第二调节凸缘30242,第一调节凸缘30223

位于第一凹槽30241内,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凹槽30241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一通孔

30243,第一转轴3023穿过第一通孔30243,使得第一凹槽30241和第一调节凸缘30223相对

于第一转轴3023进行转动。

[0045]

第二转轴3025和第一转轴3023相垂直;第一纵臂302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30261,第一纵臂302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30262,第二调节凸缘30242位于第二凹

槽30261内,第二凹槽30261和第二调节凸缘3024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二通孔30263,第二通

孔30263和第一通孔30243相垂直,第二转轴3025穿过第二通孔30263,使得第二凹槽30261

和第二调节凸缘30242相对于第二转轴3025进行转动;第三转轴3027和第二转轴3025相互

垂直。

[0046]

第二连接头3028设置有第三凹槽30281、第四凹槽30282,第三调节凸缘30262位于

第三凹槽30281内,第三凹槽30281和第三调节凸缘3026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三通孔30283,

第三通孔30283和第二通孔30263相垂直,第三转轴3027穿过第三通孔30283,第三凹槽

30281和第三调节凸缘30262相对于第三转轴3027转动;第四转轴3029和第三转轴3027相垂

直。

[0047]

第一支撑座3030设置有第四调节凸缘30301、第一卡接件30302,第四调节凸缘

30301位于第四凹槽30282内,第四调节凸缘30301和第四凹槽30282设置有相对齐的第四通

孔30303,第四转轴3029穿过第四通孔30303,第四通孔30303和第三通孔30283相垂直,第四

调节凸缘30301和第四凹槽30282相对于第四转轴3029进行转动,第一支撑座3030通过第一

卡接件30302和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卡接。

[0048]

六维旋转显示器20设置有第一卡接头202,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显示面201相互

垂直。

[0049]

第一卡接件30302包括第一基座303021、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第一托架303023,

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座303021的两侧,以通过第一基座303021、2个第

一卡接臂303022形成一个第一滑道,六维旋转显示器20通过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滑道滑

动连接,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与第一卡接头

202相卡接;第一卡接头202呈T型。第一托架303023固定设置在第一基座303021上,第一托

架303023位于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之间,以通过第一托架303023对所述第一卡接头202进

行支撑。

[0050]

具体而言,M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是指1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2个六维旋转显示器

20、3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5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6个六维旋转显

示器20、7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等,当M等于4时,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分别是指第一显示

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示器。M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是指1个六维角度调节

机构30、2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3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5个

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6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7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8个六维角度调

节机构30等,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分别与4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接,即一个六维

10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7/20页

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一个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接。

[0051]

第一紧固端301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

的空间。第一紧固端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区域可拆卸连接、第一套管3021固定连接,

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紧固端301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区域内,以将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

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一紧固端301时,通过拆卸螺栓,以将第一紧固端301和底座10连相

互分离。第一套管3021呈现为较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

数据线等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套管3021和第一紧固端3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紧固端301

来对第一套管3021进行支撑。

[0052]

第一套管3021在背离第一紧固端301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一松紧带30221,第一松紧

带302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通过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对第一松紧带30221进行

松紧调节。当第一松紧带30221松开时,第一松紧带30221能够在朝着第一套管3021两端的

方向上移动。当第一松紧带30221处于勒紧时,第一松紧带30221能够固定在第一套管3021

上。第一松紧带3022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调节凸缘30223,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连接头

3024的第一凹槽30241相匹配,以将第一调节凸缘30223设置在第一凹槽30241的内部。在第

一凹槽30241和第一调节凸缘30223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一通孔30243,通过将第一转轴

3023穿过第一通孔30243,使得第一调节凸缘30223和第一凹槽30241以第一转轴3023为中

心转轴在朝着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53]

第一连接头3024背离第一凹槽302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凸缘30242,第二调节

凸缘30242和第一纵臂3026的第二凹槽30261相匹配,第二调节凸缘30242位于第二凹槽

30261内,在第二调节凸缘30242和第二凹槽30261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通孔30263。通

过将第二转轴3025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二调节凸缘30242和第二凹槽30261能够以第

二转轴3025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向左,或者向右的方向上进行转动。在第一纵臂3026背离第

二凹槽3026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凸缘30262,第三调节凸缘30262和第二连接头3028

的第三凹槽30281相匹配,第三调节凸缘30262位于第三凹槽30281内,第三调节凸缘30262

和第三凹槽30281内设置有第三通孔30283,通过将第三转轴3027穿过第三通孔30283,来使

得第三调节凸缘30262和第三凹槽30281以第三转轴3027为中心转轴朝着前倾,或者后仰的

方向上进行移动。

[0054]

在第二连接头3028背离第三凹槽3028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凹槽30282,第四凹槽

30282和第一支撑座3030的第四调节凸缘30301相匹配,第四调节凸缘30301位于第四凹槽

30282的内部,第四凹槽30282和第四调节凸缘30301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四通孔30303。

通过将第四转轴3029穿过第四通孔30303后,使得第四凹槽30282和第四调节凸缘30301以

第四转轴3029为中心转轴朝着向左,或者向右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55]

第一支撑座3030的第一卡接件30302和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卡接,例如在第一

基座3030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卡接臂303022,通过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和第一基

座303021来形成一个第一滑道,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滑道相互匹配,

即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插入第一滑道内,第一卡接头202可以朝着第一基座

303021的顶侧或者底侧进行滑动,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和底侧则分别位于第一卡接臂

303022的两端。第一卡接头202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面201的中心处,使得第一显示面201更

稳定。第一滑道在位于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处设置有开口,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

11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8/20页

接头202从此开口处插入第一滑道内。第一托架303023设置在第一滑道位于第一基座

303021的底侧处,由于六维旋转显示器20自身的重力作用,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

头202插入第一滑道后,第一卡接头202将会朝着第一托架303023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托架

303023和第一卡接头202相互碰触后,第一托架303023能够为第一卡接头202提供支撑力,

来将第一卡接头202固定在第一托架303023处,继而避免第一卡接头202从第一滑道中坠

落,实现将六维旋转显示器20固定在第一支撑座3030上。当需要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

拆卸时,通过将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托架303023的方向移动,

则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将会从第一基座303021的顶侧处的开口中离开,继

而实现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卡接头202和第一基座303021进行相互分离。从而达到

了便于对显示器进行安装和拆卸的技术效果。

[0056]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放置区域内设置的第一传输孔1011具有容纳输送电源、数据

传输等线材(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通过将第一紧固端301设置在第一放置区域后,保持

第一紧固端301内的第一衔接通道3011和第一传输孔1011相对齐,在第一衔接通道3011内

则具有容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由于第一传输孔1011和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匹配,使得

第一通讯线60能够从第一传输孔1011中伸入到第一衔接通道3011的内部。

[0057]

第一套管3021内所设置的第一传输通道30211具有容纳第一通讯线60的空间,第

一传输通道30211和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互匹配,例如将第一传输通道30211和第一衔接通

道3011的连接口处相互对齐,使得第一通讯线60能够在依次穿过第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

接通道3011、第一传输通道30211后与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通,继而通过第一通讯线60

来为六维旋转显示器20提供所需的电能,以及六维旋转显示器20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第一通讯线60依次从第一放置区域内的第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传

输通道30211穿过后与六维旋转显示器20相互连通,从而达到能够对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

进行隐藏,提高了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的安全性和长久工作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058]

对于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而言:

[0059]

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通过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活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

当N等于2时,2个第二安装区102相互对齐,将2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布在2个第二安装区102

的一侧,2个第一安装区101分布在2个第二安装区102的另一侧。

[0060]

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设置有第二紧固端501、第二角度调节端502,每一个

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通过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进行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

机构50通过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二角

度调节端502来调节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朝向二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移动。

[0061]

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包括第二套管5021、第二紧固部件5022、第五转轴5023、第二

支撑座5024。

[0062]

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5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紧固端501对第二套管5021

进行支撑,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501相互垂直。

[0063]

第二紧固部件5022包括第二松紧带50221、第二卡扣50222、第五调节凸缘50223,

第二松紧带50221设置有第三松紧端502211、第四松紧端502212、第二中间段502213,第二

中间段502213位于第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之间;第二卡扣50222分别与第

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相互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卡扣50222来对第三松紧

12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9/20页

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的间距进行调节;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二中间段502213

固定连接,第五调节凸缘50223位于第三松紧端502211和第四松紧端502212之间。

[0064]

第五转轴5023和第二套管5021相互垂直;

[0065]

第二支撑座5024设置有第五凹槽50241、第二卡接件50242,第五调节凸缘50223位

于第五凹槽50241内,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设置有相对齐的第五通孔

50243,第五通孔50243和第二套管5021相互垂直,第五转轴5023穿过第五通孔50243,第五

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相对于第五转轴5023进行转动,第二支撑座5024通过第二

卡接件50242和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卡接。

[0066]

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还设置有第二卡接头402,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显示面401相

互垂直;第二卡接头402呈现为T型。

[0067]

第二卡接件50242包括第二基座502421、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第二托架502423,

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分别设置在第二基座502421的两侧,以通过第二基座502421、2个第

二卡接臂502422形成一个第二滑道,二维旋转显示器40通过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滑道滑

动连接,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之间固定连接,以通过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对第二卡接头

402进行卡接;第二托架502423固定设置在第二基座502421上,第二托架502423位于2个第

二卡接臂502422之间,以通过第二托架502423对第二卡接头402进行支撑。

[0068]

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屏显

示器的示意图二,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即图5是图4中为5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

6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即图6是图4中为6部分的放大示意图)。N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

是指1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3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4个二维旋转显

示器40、5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6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7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等,当N等于2

时,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分别是指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N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是指

1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3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4个二维角度

调节机构50、5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6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7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

8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等。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分别与2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连

接,即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

连接。

[0069]

第二紧固端501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

线等的空间。第二紧固端5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放置区域可拆卸连接、第二套管5021固定连

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二紧固端501固定安装在第二放置区域内,以将第二紧固端501和底

座10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二紧固端501时,通过旋转连接第二紧固端501和第二放置区

域的螺栓,来将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连相互分离。通过将第二套管5021和第二紧固端

50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紧固端501来对第二套管5021进行支撑。第二套管5021呈现为较

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结构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即第二通讯线61)的

空间。

[0070]

第二套管5021在背离第二紧固端501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二松紧带50221,第二松紧

带5022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扣50222,通过第二卡扣50222来对第二松紧带50221的松紧进

行调节。当第二松紧带50221松开时,第二松紧带50221能够在朝着第二套管5021两端的方

向上移动。当第二松紧带50221处于勒紧时,则第二松紧带50221固定在第二套管5021上。在

13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0/20页

第二松紧带502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五调节凸缘50223,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二支撑座

5024的第五凹槽50241相匹配,即将第五调节凸缘50223设置在第五凹槽50241的内部。在第

五凹槽50241和第五调节凸缘50223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五通孔50243,通过将第五转轴

5023穿过第五通孔50243后,便使得第五调节凸缘50223和第五凹槽50241以第五转轴5023

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前倾,或者后仰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0071]

第二支撑座5024的第二卡接件50242和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卡接,例如在第二

基座5024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第二卡接臂502422,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形成一个第二

滑道,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滑道相互匹配,即将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

第二卡接头402插入第二滑道内,第二卡接头402便能够朝着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或者底

侧的方向上进行滑动。第二卡接头402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面401的中心处,使得第二显示

面401更稳定。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和底侧分别位于第二卡接臂502422的两端,第二滑道

在位于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处设置有开口,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从此开

口处插入第二滑道内。将第二托架502423设置在第二滑道位于第二基座502421的底侧处,

六维旋转显示器20的第二卡接头402插入第二滑道后,由于六维旋转显示器20自身的重力

作用,第二卡接头402将在朝着第二托架502423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托架502423和第二

卡接头402相互碰触后,第二托架502423能够为第二卡接头402提供支撑力,实现将第二卡

接头402固定在第二托架502423处。继而避免了第二卡接头402从第二滑道中坠落,能够将

二维旋转显示器40固定在第二支撑座5024上。当需要对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拆卸时,则

将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朝着背离第二托架502423的方向上移动,此时二维

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将会从第二基座502421的顶侧处的开口中离开,继而对二

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卡接头402和第二基座502421进行相互分离。从而达到了便于对显

示器进行迅速安装和拆卸的技术效果。

[0072]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放置区域内设置的第二传输孔102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

空间。第二传输孔102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空间,通过将第二紧固端501设置在第二放

置区域后,第二紧固端501内的第二衔接通道5011和第二传输孔1021相对齐,由于第二传输

孔1021和第二衔接通道5011相匹配,第二通讯线61从第二传输孔1021中能够伸入到第二衔

接通道5011内。

[0073]

在第二套管5021内设置的第二传输通道50211具有容纳第二通讯线61的空间,第

二传输通道50211和第二衔接通道5011相匹配,例如第二传输通道50211和第二衔接通道

5011的连接口处相互对齐后,第二通讯线61在依次穿过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

5011、第二传输通道50211后与二维旋转显示器40能够相互连通,继而为二维旋转显示器40

提供所需的电能,以及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由于第二通讯线61

依次从第二放置区域内的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传输通道50211穿过后

与二维旋转显示器40相互连通,从而达到了能够对通讯数据线、电源线等进行隐藏,提高通

讯数据线、电源线等的安全性和长久工作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07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中显示器的总数是2个、3个、4个、6个等,

为了对总数是6个、4个、3个、2个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

行详细说明:

[0075]

实施方式一

14

CN 209622367 U

[0076]

说 明 书

11/20页

当显示器的总数是6个时,M等于4个,N等于2个,4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包括第一

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

构,2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包括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

[0077]

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左侧紧固件、第一左侧套管、第一左侧紧固带、第

一左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一左侧纵臂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一左侧支撑座、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联动

件、第一左侧卡板。

[0078]

第一左侧紧固件(即第一左侧紧固件与第一紧固端301的结构、原理相同)设置在

所述第一放置区域内,第一左侧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左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

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左侧紧固件通过第一衔接通道3011和第一传输孔1011相通。第一左

侧套管(即第一左侧套管与第一套管3021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

以通过第一左侧紧固件对第一左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一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相垂

直;第一左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一传输通道30211,第一左侧套管通过第一传输通道30211和

第一衔接通道3011相通。第一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一左侧紧固带

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第一卡扣30222和第一左侧套管的两端相卡接,以通过

第一卡扣30222对第一左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套管进行固定。这样由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松紧调节。当第一左侧紧固带松开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在朝着第一

左侧套管两端的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左侧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固定在

第一左侧套管上。这样将第一左侧紧固件整体呈现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结构

内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的空间。第一左侧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区域可拆卸

连接、第一左侧套管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放置区域

内,以将第一左侧紧固件和底座10连为一体。当需要去除第一左侧紧固件时,通过旋转螺栓

来对第一左侧紧和底座10连进行分离。第一左侧套管整体呈现为较长的圆柱形的中空结

构,在中空结构结构内具有容纳电源线、数据线等的空间。通过将第一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

紧固件固定连接,继而达到对第一左侧套管进行固定支撑的技术效果。

[0079]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纵向上

下调节凸缘与第一调节凸缘302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连接头(即第一左侧连接头

与第一连接头3024的结构、原理相同)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

的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与第一凹槽30241的结构、原

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一安装

孔(即第一安装孔与第一通孔3024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即第

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与第一转轴3023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一左侧纵

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这样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

节转轴穿过第一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以

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上、下的方向转动。

[0080]

第一左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凸缘与第二调节凸缘3024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

槽与第二凹槽3026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

1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2/20页

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即第二安装孔与第二通孔3026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与第二转轴3025的结构、原理相同)

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这

样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

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能够以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左、右

的方向转动。

[0081]

第一左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

与第三调节凸缘3026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转轴与第三转轴3027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第一

左侧支撑座(即第一左侧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3030的结构、原理相同)设置有第一卡接槽

(即由2个第一卡接臂303022所形成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即第一

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与第四调节凸缘3030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卡接槽设置有第一

滑道和第一挡片(即第一挡片与第一托架303023的结构、原理相同)。这样当需要将第一显

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插入第一

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当需要取出第一显示器时,只需将

位于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挡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对第一显示

器和第一左侧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一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技术

效果。

[0082]

第一左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与第四

凹槽30282的结构、原理相同)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

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三安装孔(即第三安装孔与第三通孔3028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

(即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与第三转轴3027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三安装孔。这样通过

将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三安装孔,来使得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

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朝着俯、仰的方向移动。

[0083]

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横向左右调节

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即第四安装孔与第四通孔

3030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即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与第

四转轴3029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四安装孔。这样通过将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

过第四安装孔后,使得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横

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

[0084]

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通过在第一左侧卡

板一侧上设置与第一滑道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头202,使得第一卡接头202对第一左侧卡板进

行支撑,第一左侧卡板的另一面和第一显示器固定连接,这样来将第一卡接头202设置在六

维旋转显示器20上。第一通讯线60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一通讯线6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

一传输孔1011、第一衔接通道3011、第一传输通道30211与第一显示器相通。其中,第一放置

区域内设置有第一传输孔1011。

[0085]

具体而言,第一左侧套管在背离第一左侧紧固件一端上套设有第一左侧紧固带,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扣30222,通过第一卡扣30222来实现第一左侧紧固带

1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3/20页

的松紧调节。当第一左侧紧固带松开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在朝着第一左侧套管两端的

方向上移动。当第一左侧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左侧紧固带能够固定在第一左侧套管上。

第一左侧紧固带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

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相匹配,以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设

置在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内部。在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

右调节凹槽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一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一

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纵向上

下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上、下的方向转动。

[0086]

在第一左侧连接头背离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左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臂中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

相匹配,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内,在第一左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安装孔。通过将第一

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二安装孔后,使得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

向左右调节凹槽能够以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

在第一左侧纵臂背离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

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联动件中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相匹配,第一左侧俯仰

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的内部,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

凹槽中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三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三安装孔,来

使得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

轴朝着俯、仰的方向移动。

[0087]

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一左侧联动件中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相匹配,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位于第一左侧

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的内部,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中设置有

相互对齐的第四安装孔。通过将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四安装孔后,使得第一

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以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为中心转

轴朝着左、右的方向转动。第一左侧卡板和第一显示器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将第一显示

器和第一左侧卡板固定在一起,第一左侧卡板背离第一显示器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第一左侧

支撑座中第一滑道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头202,使得第一卡接头202能在第一滑道内朝着第一

滑道两端的方向自由滑动。第一滑道的一端的开口背离地面,第一滑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

第一卡接头202相匹配的第一挡片,使得第一卡接头202滑动到与第一挡片相接触时,第一

挡片能够为第一卡接头202提供支撑力,避免第一卡接头202从第一滑道中坠落。这样当需

要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

202插入第一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一显示器固定在第一左侧支撑座上;当需要取出第一显示

器时,只需将位于第一显示器背面的第一卡接头202朝着背离第一挡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

对第一显示器和第一左侧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一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

拆卸的技术效果。

[0088]

第二左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左侧紧固件、第二左侧套管、第二左侧紧固带、第

二左侧连接头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二左侧纵臂和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二左侧支撑座、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联动

17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4/20页

件、第二左侧卡板。

[0089]

第二左侧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区域内,第二左侧紧固件和所述底座10可拆

卸连接。第二左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左侧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衔接

通道5011和所述第二传输孔1021相通。由于第二左侧紧固件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的结构、原

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左侧套管和所述第二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

二左侧紧固件对第二左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二左侧套管和所述第二左侧紧固件相垂直。第

二左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二传输通道50211,第二左侧套管通过第二传输通道50211和所述第

二衔接通道5011相通。由于第二左侧套管和第一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

[0090]

第二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二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二左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

有第二卡扣50222,第二卡扣50222和第二左侧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二卡扣50222

对第二左侧紧固带和第二左侧套管进行固定,第二左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左侧纵

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左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第二左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左侧纵向

上下调节凹槽,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五

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五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

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左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

凸缘。由于第二左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

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

再累述。

[0091]

第二左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左侧纵

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

六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六安装孔,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左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

缘;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左侧纵臂

和第一左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

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左侧支撑座设置有

第二卡接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二卡接槽设置有第二滑道和第二挡片。由于

第二左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2]

第二左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第

二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左侧

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七安装孔,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七安装孔;第二左侧

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

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八安装孔,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八安

装孔;第二左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左侧俯仰调

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左侧横向

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

二左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3]

第二左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滑道相匹配的第二卡接头402,以通过第二卡接

1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5/20页

头402对第二左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二左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左侧

卡板和第一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通讯线61的一端和主机相

通;第二通讯线6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传输孔1021、第二衔接通道5011、第二传输通道

50211与第二显示器相通。其中,第二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二传输孔1021。由于第二显示器

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通讯线61和第一通讯线60的

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4]

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右侧紧固件、第一右侧套管、第一右侧紧固带、第

一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一右侧纵臂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一右侧支撑座、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联动

件、第一右侧卡板。第一右侧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放置区域内,第一右侧紧固件和所述底

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右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三衔接通道,第一右侧紧固件通过第三衔接

通道和第三传输孔相通。由于第一右侧紧固件和第一左侧紧固件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

不再累述。

[0095]

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右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右侧紧固件对第一右侧套

管进行支撑,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右侧紧固件相垂直。第一右侧套管内设置有第三传输通

道,第一右侧套管通过所述第三传输通道和第三衔接通道相通。由于第一右侧套管和第一

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右侧套管的外

表面,第一右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卡扣,第三卡扣和所述第一右侧套管的外表

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三卡扣对第一右侧紧固带和所述第一右侧套管进行固定,第一右侧紧

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一右侧紧固带和第一左侧紧固带

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6]

第一右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右侧

纵向上下调节凹槽,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九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九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

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右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右侧纵向左右

调节凸缘。由于第一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右侧

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十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所述第十安装孔,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

缘和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右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右侧俯仰调

节凸缘;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一右侧

纵臂和第一左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一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097]

第一右侧支撑座设置有第三卡接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三卡接槽设

置有第三滑道和第三挡片。由于第一右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一右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右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

一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一安装孔,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一安装

19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6/20页

孔;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一右侧横向左右

调节凸缘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二安装孔,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

转轴穿过第十二安装孔;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

于第一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一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一右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

[0098]

第一右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三滑道相匹配的第三卡接头,以通过第三卡接头对

第一右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一右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右侧卡板和

第一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三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三

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传输孔、第三衔接通道、第三传输通道与第三显示器相通。其

中,第三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三传输孔。由于第三显示器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

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三通讯线和第一通讯线60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

[0099]

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右侧紧固件、第二右侧套管、第二右侧紧固带、第

二右侧连接头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第二右侧纵臂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

轴、第二右侧纵臂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第二右侧支撑座、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

轴、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联动件、第二右侧卡板。第二右侧紧固件设置在

第四放置区域内,第二右侧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二右侧紧固件内设置有第四衔

接通道,第二右侧紧固件通过第四衔接通道和第四传输孔相通。由于第二右侧紧固件和第

一左侧紧固件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二右侧紧固件固定连

接,以通过第二右侧紧固件对第二右侧套管进行支撑,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二右侧紧固件相

垂直。第二右侧套管内设置有第四传输通道,第二右侧套管通过第四传输通道和第四衔接

通道相通。由于第二右侧套管和第一左侧套管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

右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二右侧套管的外表面,第二右侧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四卡扣,

第四卡扣和第二右侧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四卡扣对第二右侧紧固带和第二右侧

套管进行固定,第二右侧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右

侧紧固带和第二左侧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0]

第二右侧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右侧

纵向上下调节凹槽,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

第十三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三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凸

缘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右侧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右侧纵向

左右调节凸缘。由于第二右侧连接头和第一左侧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由于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纵臂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右

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

有第十四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十四安装孔,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

凸缘和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二右侧纵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右侧俯仰

调节凸缘;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纵向上下调节转轴相垂直。由于第二右

20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7/20页

侧纵臂和第一右侧纵臂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右侧纵向左右调节

转轴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1]

第二右侧支撑座设置有第四卡接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第四卡接槽设

置有第四滑道和第四挡片。由于第二右侧支撑座和第一左侧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第二右侧联动件设置有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右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

二右侧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五安装孔,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五安装

孔;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凸缘相匹配,第二右侧横向左右

调节凸缘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六安装孔,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

转轴穿过第十六安装孔;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相垂直。由

于第二右侧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由于第二右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右侧联动件和第一左侧联动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

述。第二右侧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四滑道相匹配的第四卡接头,以通过第四卡接头对第二

右侧卡板进行支撑,第二右侧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右侧卡板和第一

左侧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四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四通讯

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传输孔、第四衔接通道、第四传输通道与第四显示器相通。其中,

第四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四传输孔。由于第四显示器和第一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

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四通讯线和第一通讯线60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02]

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中间紧固件(即第一中间紧固件与第二紧固端

501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套管(即第一中间套管与第二套管5021的结构、原理相

同)、第一中间紧固带(即第一中间紧固带与第二紧固部件5022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

间连接头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第一中间支撑座、第一中间卡板。第一中间紧固件设置

在第五放置区域内,第一中间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中间紧固件内设置有第五

衔接通道,第一中间紧固件通过第五衔接通道和第五传输孔相通。第一中间套管和第一中

间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中间紧固件对第一中间套管进行支撑,第一中间套管和第

一中间紧固件相垂直。第一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五传输通道,第一中间套管通过第五传输

通道和第五衔接通道相通。

[0103]

第一中间紧固带套设在第一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第一中间紧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

有第五卡扣,第五卡扣和第一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五卡扣对第一中间紧固

带和第一中间套管进行固定。这样通过第五卡扣来实现第一中间紧固带的松紧调节。当第

一中间紧固带松开时,第一中间紧固带带能够在朝着第一中间套管两端的方向上移动。当

第一中间紧固带处于勒紧时,第一中间紧固带能够固定在第一中间套管上。

[0104]

第一中间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即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

缘与第五调节凸缘502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中间俯

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即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与第五凹槽50241

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七安

装孔(即第十七安装孔与第五通孔5024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即第

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与第五转轴5023的结构、原理相同)穿过第十七安装孔,第一中间俯仰

21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8/20页

调节凸缘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转动连接;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中间套管相垂

直。这样通过将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七安装孔后,使得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凸缘

和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以第一中间俯仰调节转轴为中心转轴在朝着俯、仰的方向转动。

由于第五通讯线依次从第五放置区域内的第五传输孔、第一中间紧固件内的第五衔接通

道、第一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五传输通道穿过后与第五显示器相互连通,从而达到对能够

第五通讯线进行隐藏,提高第五通讯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0105]

第一中间支撑座(即第一中间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5024的结构、原理相同)的一侧

面设置有第五卡接槽(即由2个第二卡接臂502422形成的第五卡接槽)。通过将第一中间支

撑座的另一侧面和第一中间连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来使得第一中间俯仰调节凹槽能够

固定安装在第一中间支撑座的另一侧面上。第五卡接槽设置有第五滑道和第五挡片(即第

五挡片与第二托架502423的结构、原理相同)。第一中间卡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滑道相匹

配的第五卡接头,这样当需要将第五显示器固定安装在第一中间支撑座上时,通过将第五

显示器背面的第五卡接头插入第五滑道内,便能够将第五显示器固定在第一中间支撑座

上;当需要取出第五显示器时,只需将位于第五显示器背面的第五卡接头朝着背离第五挡

片的方向移动,便能够对第五显示器和第一中间支撑座进行分离。继而达到能够便于对第

五显示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技术效果。在第五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五传输孔,第五通讯

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五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五传输孔、第五衔接通道、第五传输

通道与第五显示器相通。

[0106]

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中间紧固件、第二中间套管、第二中间紧固带、第

二中间连接头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第二中间支撑座、第二中间卡板、

[0107]

第二中间紧固件设置在第六放置区域内,第二中间紧固件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

第二中间紧固件内设置有第六衔接通道,第二中间紧固件通过第六衔接通道和第六传输孔

相通。由于第二中间紧固件和第一中间紧固件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

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紧固件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中间紧固件对第二中间套管进行支撑,

第二中间套管和第二中间紧固件相垂直。第二中间套管内设置有第六传输通道,第二中间

套管通过第六传输通道和第五衔接通道相通。由于第二中间套管和第一中间套管的结构、

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中间紧固带套设在第二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第二中间紧

固带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第六卡扣,第六卡扣和第二中间套管的外表面相卡接,以通过第六

卡扣对第二中间紧固带和第二中间套管进行固定,第二中间紧固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中

间俯仰调节凸缘。由于第二中间紧固带和第一中间紧固带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

累述。

[0108]

第二中间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相匹配的第二中间俯仰

调节凹槽,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凹槽对应设置有第十八安装孔,第

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十八安装孔,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二中间俯仰调节凹槽

转动连接;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二中间套管相垂直。由于第二中间连接头和第一中

间连接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二中间俯仰调节转轴和第一中间俯

仰调节转轴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二中间支撑座的一侧面设置有第六卡

接槽,第二中间支撑座的另一侧面和第二中间连接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六卡接槽设置

有第六滑道和第六挡片。由于第二中间支撑座和第一中间支撑座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

22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19/20页

处不再累述。

[0109]

第二中间卡板一侧设置有与第六滑道相匹配的第六卡接头,以通过第六卡接头对

第二中间卡板进行支撑,第二中间卡板的另一面和显示屏固定连接。由于第二中间卡板和

第一中间卡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第六通讯线的一端和主机相通;第六

通讯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六传输孔、第六衔接通道、第六传输通道与第六显示器相通。其

中,第六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六传输孔。由于第六显示器和第五显示器的结构、原理相同,

所以此处不再累述。由于第六通讯线和第五通讯线的结构、原理相同,所以此处不再累述。

[0110]

需要注意的是,当需要6个显示器时,通过将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左

侧角度调节机构和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第二中间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二左侧角

度调节机构和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第五显示器位于第一显示器和第三显示器之

间,第六显示器位于第二显示器和第四显示器之间。此时,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

示器、第四显示器分别可以实现在朝着向上、下,左、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的自由转动。

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分别可以实现在朝着向前倾、后仰这2个角度的自由转动。这样通

过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中第一左侧紧固件设置在底座10的第一放置区域内,第一左侧套

管和第一左侧紧固件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左侧紧固件将第一左侧套管固定安装在底座10

上。第一左侧紧固带套设在第一左侧套管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在第一左侧紧固带的两端之

间的第一卡扣30222来对第一左侧紧固带套所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

节转轴穿过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上下调节凹槽内的第一安装孔,使

得第一左侧纵臂能够朝着上、下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一左

侧纵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纵向左右调节凹槽内的第二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纵臂能

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穿过第一左侧俯仰调节凸缘和第一

左侧俯仰调节凹槽内的第三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支撑座能够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

由于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穿过第一横向左右调节凸缘和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凹

槽内的第四安装孔,使得第一左侧支撑座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继而通过第一左侧纵臂

朝着上、下的方向移动,来实现卡接在第一左侧卡板上的第一显示器能够朝着上、下的方向

移动;通过第一左侧纵臂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来实现卡接在第一左侧卡板上的第一显示

器能够朝着左、右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左侧支撑座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来实现第

一显示器绕着第一左侧俯仰调节转轴朝着前倾、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左侧支撑座朝

着左、右的方向移动,来实现第一显示器绕着第一左侧横向左右调节转轴朝着左、右的方向

移动。从而达到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角度调整的技术效果。

[0111]

实施方式二

[0112]

请参见上述实施方式一,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若只需要2个显示器工作时,通过保

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来

使得2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都分别能够实现在朝着向上、向下,

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转动。当需要3个显示器工作时,通

过保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中间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

第一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五显示器,来使得3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三

显示器分别能够在朝着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

的转动,第五显示器能够在朝着向前倾、后仰这2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转动。当需

23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20/20页

要4个显示器工作时,通过保留第一左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一右侧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左侧

角度调节机构、第二右侧角度调节机构,以及保留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

四显示器,来使得4个显示器进行工作。这样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

示器分别能够在朝着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前倾、后仰这6个角度中任一角度进行自由的

转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多个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

效果。

[01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屏显示器,通过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紧固端

3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六维角度调节机构30的第一角度调节端302和每一个六维

旋转显示器20活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端302能够对六维旋转显示器20进行调节,使得六维

旋转显示器20的第一显示面201分别朝着六个不同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六维旋转显示器

20的第一显示面201能够分别朝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前期、后仰的方向移动。通过每一

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50的第二紧固端5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每一个二维角度调节机构

50的第二角度调节端502和每一个二维旋转显示器40活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端502能够对

二维旋转显示器40进行调节,使得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分别朝着二个不同

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二维旋转显示器40的第二显示面401能够分别朝着前期、后仰的方向

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自由调整,便于及时调整显示角度的技术效果。

[0114]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24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25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26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27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5

图6

28

CN 2096223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7

29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