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明明白白看3G--3G发展历程的前前后后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申凡桃)

一.

无线通信的开始,从无线电到蜂窝组网

2009年,中国3G元年,在这一年,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3G网络将正式投入

商用,中国移动通信领域也将随之步入3G时代。3G时代,倡导多彩生活,科技成果不再

只是实验室中的技术,科技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什么是3G?TD-SCDMA、WCDMA、CDMA2000 1X EV-DO它们又都是什么?与

我们现在使用的EDGE,CDMA1X有何不同?3G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日本,这个在3G

领域起步最早,发展最成功的国度,3G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号称拥有全球最快3G网络的

香港,3G网络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本文中进行介绍。

让我们从头说起,这一切都开始于19世纪中叶...

1864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

波的存在;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

的存在;1900 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马可尼(伽利尔摩•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

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地将讯号传送到了大西洋彼

岸的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可以改变世界的一把“钥匙”,此后的时间,这个世界将进

入无线电通信时代。

左:麦克斯韦 中:赫兹 右:马可尼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终于变为了产品,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开始于20世纪

20年代末期。1928 年,美国Purdue 大学学生发明了工作于2MHz 的超外差式无线电

接收机,并很快在底特律的警察局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有效工作的移动通信

系统。时间再次推移,其间出现了第一部调幅制式移动通信系统、第一部调频制式移动通

信系统,二战后,军事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民用领域,到20 世纪50 年代,美国

和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成功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移动电话系统与公众

电话网络的互通,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遗憾的是,这种公用移动电话系统仍然采用人

工接入方式,系统容量小。历史再次向前发展,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中期,

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及自

动接入公用电话网。直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增加,业

务范围的扩大,有限的频谱供给与可用频道数要求递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时历史又

一次向前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在移动通信发

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的理论,它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多

功能通信设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即我们日常生活

中常用的固话网。

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

BS:基站(Base Station)

MS:移动台(手机)/移动用户(Mobile Station)

蜂窝组网是指移动网的组网形状像蜂窝一样。蜂窝技术把一个地理区域分成若干个小

区,称作“蜂窝”(即Cell),蜂窝技术因此而得名。手机(或移动电话)均采用这项技术,因

此常常被称作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分割成多个“蜂窝”的目

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传输频率。为了使更多的会话能同时进行,蜂窝系统把给每一

个“蜂窝”(即每一个小的区域)分配了一定数额的频率。不同的蜂窝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这样,有限的无线资源就可以充分利用了。常见的蜂窝系统包括GSM和CDMA,它们都

属于第二代,也就是2G通信技术。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

统,是一种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

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

1992年在嘉兴建立并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自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

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我国最成熟和市场

占有量最大的一种数字蜂窝系统。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9月30日,其

客户总数已达到4.53亿。

二.

无线通信发展史之 2.5G时代

CDMA英文全名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文全名是码分多址,最初是

一项军用技术,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进行干扰,后来美国高通公司更新

了这种技术,并应用于商用蜂窝通信领域。1995年,在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

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

迅速推广和应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都已建有CDMA

商用网络。在美国和日本,CDMA已成为其主要移动通信技术,在韩国有60%的人口是

CDMA用户。我国CDMA网络商用要晚于GSM网络,1995年总参与邮电部决定采用军

队专用的800兆频率建立CDMA实验网;1997年,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

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时隔一年,1998年8月,一纸“军队

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终于在2001年,原

部队所有的133CDMA网在经过数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给了中国联通。时至2008

年10月1日,CDMA业务的经营权再次发生变更,中国电信对中国联通CDMA业务进

行了收购,10月底,中国电信公布CDMA用户数量为2840万。

2G通信技术,或说GSM和CDMA通信技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们的优点与它

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优点自不必说,单看中移动的用户数就可见一斑,至于缺点,只能说

是时间发展的必然。在我们周围,我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随着INTERNET的兴起,互联网

正在深刻的影响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随时可以访问INTERNET,可以收发邮件,而这些

数据通信业务正好是2G的软肋。对于2G通信技术的不足,有人打过一个比方:2G像是

一级公路,而3G则像是高速公路,在高速路上能跑的车在一级公路上也能跑,但我们为

什么还是愿意建高速路呢?因为高速路能带给我们更好的体验,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在数据

传输方面表现出的一个“快”字。像CDMA2000 1x EV-DO Rev A技术提供了3.1Mbps

的数据传输带宽,这几乎与普及率极广的ADSL打成了平手,这也是2009年,中国电信

上马3G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但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

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那怎么办?因此就出现了介于2G和3G

之间的2.5G。中移动在2G升3G的过程中经历三步,GSM—GPRS—EDGE—TD-SCDMA,

所以有人称EDGE为2.75G;而CDMA在升3G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步,CDMA—CDMA

1X—CDMA2000 1x EV-DO。

EDGE英文全名为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中文全名是增强型数

据速率GSM演进技术。可见它与GPRS一样,都是基于传统GSM网络的产物。EDGE是

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确切地说,EDGE是GPRS到3G的过渡性技术方案。有

种说法是,中移动上马EDGE是解燃眉之急,在没有发放TD-SCDMA牌照之前,政府不

可能优先发放WCDMA和CDMA2000牌照,但当时GPRS的速度表现实在无法让人满

意,而用户需要更快的网络接入,如果中移动在3G前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很可能

相当一部分数据用户会流向联通。EDGE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资源,因为它除了

采用现有的GSM频率外,同时还利用了大部分现有的GSM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

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平均速度维持在14~20KB/s,可以说是中国移动在不大动筋骨上马

TD-SCDMA之前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接近的一项技术。由于EDGE是一种介于现有

的2G移动网络与3G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比“2.5G”的GPRS更加优良,因此也

有人称它为“2.75G”技术。

CDMA 1X是CDMA技术标准系列中的一环,也称为CDMA2000 1X。从实际应用

上讲,沿着 IS - 95、CDMA2000 1X到CDMA2000 1X EV- DO,EV- DV的演进,是从

基站到核心网全网兼容的演进路线,运营商的利益由此能得到非常好的保护,而且不同的

移动终端可以在2G与3G的网络间无缝漫游,用户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正因为

如此,CDMA2000 1X 就成为了联通CDMA网络向3G过渡的最佳技术。CDMA2000 1X

作为CDMA2000的第一阶段,只能算是2.5G技术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为153.6kbps,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要大幅优于GPRS,但与EDGE相比还有些差距。

无论是EDGE,还是CDMA 1X,毕竟都是前往3G路上的过渡技术,虽然在一定时期

内缓冲了用户需求与无线通信业务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缓冲区越来越小,

矛盾很快再次显现。

三.

中国电信业重组 中国3G标准介绍一

2008年,中国3G元年的前夜,中国电信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这次电信业五大

运营商合并为三大运营商的重组,是中国电信业格局继1999年、2002年两次变化后的再

度改写。第三次电信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电信市场运营商之间的失衡局面。前两次

重组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话运营商业务增长乏力,固定电话业务被移动业务严

重分流。中国移动持续增长,与几大运营商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原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公报

称,2007年,5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用户、收入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里所说

的优势企业,指的便是中国移动。重组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收购联通C网;

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正式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全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简称“中国联通”; 中国铁通正式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

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WCDMA 和CDMA2000牌照。3G发牌,尘埃落定,

这标志着在中国讨论了七八年之久的3G帷幕终于拉开。

什么是3G?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是指支持高速数据

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第一代手机是指模拟手机;第二代手机是指数字手机,如我们

常见的GSM和CDMAOne,提供低速率数据业务;2.5G是指在第二代手机上提供中等速

率的数据服务,传输率一般在几十至一百多kbps。而3G能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

媒体通信结合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

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 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

速度。3G规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IMT-2000规范的最终发展结果。目前

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在3G的众多标准

之中,CDMA这个字眼曝光率最高,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

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

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

的发展潜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采用的三种3G标准:

1.TD-SCDMA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TD-SCDMA相对于另外两个3G标

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该标准是我国制定的3G标准。1998年6

月底,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提出了

该标准。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

已正式成为ITU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 2000建议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产业”

的3G技术,TD-SCDMA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期望,有为之喝彩的,也有为了担忧的。对比

一下中国电信的CDMA2000 1x EV-DO和中国联通的WCDMA你就会发现从CDMA 1X

到EV-DO、从GSM到WCDMA是一种平滑的演进方式,好处不言而喻,成本花费非常

小,在技术、市场,乃至整个产业链上,都相对成熟。而TD-SCDMA是一种“全新”的

3G技术,在国外并没有商用先例可供参考,运营商需要采购新硬件、新软件,建新基站,

相对其它两个成熟的3G标准,TD-SCDMA在技术、市场、产业链上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难怪有人会说,希望我国不要成为TD-SCDMA的试验田。

近日有消息称,教育部信息管理信息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舒华英,在TD试

商用一周年时接受采访表示,TD发展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终端问题,综观全球终端市场,TD、

EVDO、WCDMA大概是1:10:100的比例。换句话说,TD终端数量如果是1,那么EV-DO

和CDMA2000的终端数量大概是10,WCDMA大概是100,TD在终端数量品种上处于

劣势。

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在几年前相信很少有人对当时的联通CDMA有信心,

所谓绿色手机可能只是技术层面的概念,实在些的像信号覆盖范围,呼叫接通率等,没有

一样可以和中移动的GSM网络相比。但在2009年4月,取得CDMA经营权的中国电信

正式推出CDMA2000 1X EV-DO商用,也就是3G商用,接入速率达到3.1Mbps。实际

上,CDMA2000 1X EV-DO和WCDMA在国外已经正式商用多年,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

在应用层面都比TD-SCDMA有更多的积累,如果拿它们与TD-SCDMA相比,是不是有

失公允,也许我们应该给TD-SCDMA一些时间,但关键是这个时间是多久?用户是不是

有耐心等?

TD实际上有TD-SCDMA和TD-HSDPA之分,TD-SCDMA能提供话音业务、视频

电话业务和最高下行速率为384kbps的数据业务,而TD-HSDPA是一种数据业务增强技

术,类似于EDGE,目前最高能提供2.8Mbps的下行速率。根据中移动的发展规划,从

2008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TD一期城市陆续开通了HSDPA

服务。到了今年2月,随着电信189的竞争压力,3G已经很明显地往移动互联网的方向

倾斜,TD网络开始侧重于发展数据业务用户,特别是TD-HSDPA上网卡用户。因此2月

份以来,一期各城市已经陆续进行网络调整,增开HSDPA信道。目前普遍的配置是每个

小区配置2个HSDPA载波,每个载波配置3个时隙的HSDPA业务信道,如此一来,用

户最高能够得到1.6Mbps的下行速率,换算成Byte就是200kB,一般使用中都能得到

100~150kB左右的下载速率,这已经是大部分1M ADSL的速率水平了。同时HSDPA

载波数的增加,意味着抢带宽的现象会一定程度的减少,用户在网络繁忙的时候也能得到

较高的速率。

那大家会不会就觉得TD是最慢的呢?其实未必。因为CDMA2000和WCDMA都是

同频自干扰系统,用户之间自干扰现象很明显,特别是用户进行HSDPA业务时,终端都

是以最大功率发射的,这样造成的干扰也最大,致使各个用户实际能得到的速率要比理论

速率低很多。另外,这两个系统中的话音用户也会对HSDPA用户形成干扰,这个量可是

相当大的,而TD系统中话音用户对HSDPA用户的干扰基本没有,用户能够有较多的机

会得到接近理论值的HSDPA速率。如此一来,在用户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TD的上网速

率未必会比CDMA2000和WCDMA慢,不信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再来看看就知道了。

也许我们对“预言”都没有什么信心,那我们来看一下香港,在香港,

SmarTone-Vodafone、CSL及3HK均提供3.6 Mbps的传送速度,SmarTone-Vodafone

是全世界第一个把3.6Mbps HSDPA 作商用的网络供应商。电讯盈科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

7.2Mbps,并以“网上行 Everywhere”为名提供服务,SmarTone-Vodafone于2007

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14.4Mbps,而3HK亦于2008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7.2Mbps。

2.CDMA2000 1x EV-DO

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随着无线接入到因特网(Internet)需求的增长,对无线分

组数据业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以无线局域网为代表的无线接入技术虽然能提供较高的带

宽,但是在安全性、计费和覆盖等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蜂窝移动通信

网络可以提供广域的覆盖,具有良好的计费体系和安全架构,如果结合新的高速无线接入

技术,在提供无线因特网业务方面将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考虑到与以ADSL 为代表

的有线数据网络竞争的需要,要求这种新的蜂窝网络至少能提供与ADSL 相比拟的数据带

宽。鉴于此,高通公司从1996 年开始开发了HDR(High Data Rate)技术,2000 年形

成1x EV-DO 标准,2002 年1x EV-DO产品进入商用阶段。CDMA2000 1x EV-DO中

的“EV”意思是“Evolution”,也表示标准的发展,DO的意思为Data Only(后来为了

能够更好地表达此技术的含义,把Data Only改为Data Optimized,表示EV-DO技术

是对CDMA2000 1X网络在提供数据业务方面的一个有效的增强手段),1x EV-DO 于

2001 年被ITU-R 接受为3G 技术标准之一。CDMA2000 1x EV-DO Rev A技术在一个

无线信道传送高速数据报文数据的情况下,支持下行(向前链路)数据速率最高3.1Mbps,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基本与2M ADSL相当,上行(反向链路)速率最高达到1.8 Mbps。

lx EV-DO技术是CDMA2000 1X技术向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方向的演进,它是在独立

于CDMA2000 1x的载波上向移动终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业务,不支持话音业务。在实际

应用中考虑到升级的平滑性,市场上所见的EV-DO终端均支持HYBRID工作模式,可以

在EV-DO网络和CDMA1X网络中相互切换,前不久PConline在北京使用华为EC226

EV-DO无线上网卡进行了环城速度测试,若想了解更多可参见这里。

作为较为成熟的3G技术,CDMA2000 1x EV-DO Rev A提供了QoS服务质量保障

机制和引入了DSC信道,使终端基于信道情况选择其他服务小区时,可以向网络进行预先

指示,提前同步数据传输队列,这可以大大降低前向切换时延,进而实现客户端移动中无

缝切换。这对支持VoIP和可视电话等实时业务十分重要且效果显著。得益于大幅度提高的

前反向峰值速率和平均小区容量以及对QoS的支持,EV-DO Rev A系统除了可以明显提

高用户对于已在CDMA1X和EV-DO Rev 0网络上开展的服务的体验外,还可以支持很多

对QoS有较高要求的新业务,如:可视电话、VoIP及VoIP和数据的并发业务、

Push-to-Connect和即时多媒体通信、移动游戏、基于BCMCS的多播业务等。在过去几

年,1x EV-DO 在多个国家获得了成功的商业应用,验证了1x EV-DO 作为因特网的无线

延伸,在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方面的优良性能。

3.WCDMA

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 GSM 之后就开始研究其 3G 标准,其中有

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

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在这里要简单说一下WCDMA与UMTS之间的

关系,WCDMA(依照IMT-2000的定义)只是一个空中界面,而UMTS才是一个用于

3G全球移动通信的完整协议栈。然而,实际上也经常将WCDMA作为所有采用该空中界

面的3G标准的总称,包括UMTS、FOMA和J-Phone。国际电信联盟最终接受WCDMA

作为IMT-2000 3G标准的一部分。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中文译名为“宽

带分码多工存取”,WCDMA是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名字跟CDMA很相近,同时

WCDMA跟CDMA的关系也很微妙。两者都基于码分多址技术,都使用了美国高通

(Qualcomm)的部分专利技术。一般认为WCDMA的提出是部分厂商为了绕开专利陷

阱而开发的,其方案已经尽可能地避开高通专利。在移动电话领域,术语 CDMA 可以代

指码分多址扩频复用技术,也可以指美国高通(Qualcomm)开发的包括CDMAOne

(IS-95)和CDMA2000(IS-2000)的CDMA标准族。在Qualcomm为IS-95协议使

用它之前,CDMA复用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然而,由于采用CDMA复用方法是IS-95

协议区别于当时的GSM(采用TDMA)等其它协议的主要特征,现在通常将该协议也称

为CDMA。WCDMA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核心网络是基于

GSM/GPRS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第一个商用WCDMA 3G网络在日本,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营运公司NTT DoCoMo

于2001年5月开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G移动电话服务。NTT DoCoMo公司把它的第

三代移动电话服务命名为“FOMA”。FOMA是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自由移动的多媒体接入”。同年10月,FOMA全面商用,3G正式

亮相,世界上首个第三代商用移动网络诞生。据此,日本NTT DoCoMo正式揭开了高速

移动通信时代的序幕,部署的FOMA网络正是基于WCDMA技术。随后,从2003年初

开始,和记黄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2004年2月,沃达丰在欧洲的多个

UMTS网络投入运行。

在200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首次披露中国联通WCDMA网

络建设原则——将全网一步到位上马HSPA(高速分组接入技术)。什么是HSPA?WCDMA

的R99和R4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上下行速率分别为64kbps和384kbps,在今天看来,

这显然是不够用的,为了能够与CDMA20001x EV-DO抗衡,WCDMA在R5规范中引

入了HSDPA,在R6规范中引入了HSUPA,HSDPA和HSUPA合称为HSPA。HSDPA(高

速下行分组接入)在下行链路上能够实现高达14.4Mbit/s的速率。联通表示,上海、北京

和广州等大城市,一上来就会建设成WCDMA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HSDPA和

HSUPA的3.5G状态,网络速度下载14.4Mbps,上传5.76Mbps。而目前的TD-SCDMA

和cdma2000的下载速度都在4M以下,与WCDMA速度相差较大。另据GSMA(GSM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共有254个运营商在110个国家推

出了WCDMA网络服务,其中超过93%的运营商已经开始向用户提供HSPA的服务。这

表明HSPA已经是全球WCDMA网络建设的主流。在2009年3月30日,香港第一大移

动运营商CSL对外宣布,全球第一个基于下一代基站SDR技术的全IP HSPA+网络正式商

用,速率达21Mbps,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3G商用网络。

四.3G在国外,和记黄埔、NTT DoCoMo 3G发展历程

通过大概了解CDMA2000 1X EV-DO和WCDMA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

初国外就已经开始发展3G产业,但这之后3G业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如何?我们可以看一

下和记黄埔这些年来在3G业务经营上的表现。和记黄埔是全球最早经营3G业务的运营商

之一,旗下“3集团”(3 Group)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3G业务。2003年初,和

记黄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不过,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3集团”一直

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从整个和记黄埔来看,业绩不错。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7.6

亿港元,2006年同期为188亿港元,净利润增长53%。不过,利润来源却有些尴尬,绝

大部分是靠房地产暴利和出售印度2G业务获得的一次性收益。抛开这些因素,和黄将亏

得一塌糊涂。虽然它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G牌照,覆盖欧洲大多数国家,但高额的

牌照费以及网络铺设产生的费用,在用户规模不够的情况下很难摊平开销。而更糟糕的是,

受制于手机终端、下载速度慢等缺陷,和黄的3G服务并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同。

2009年初,和黄发布了其2008年度财务报,在报告中可以看到,尽管其3G通信部

门的意大利子公司的问题仍令人困扰,但该部门业务得到持续改善,3G业务的息税前盈利

将在今年实现正值。财报显示,“3集团”2008年度总收入同期增长了1%,新增客户17%,

用户总数超过2070万,包括移动宽带的250万客户在内,客户总数比去年增长了305%,

经营亏损虽然达到约14亿美元,不过亏损幅度已经比2007年有了明显改善,减少了39%。

李嘉诚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香港特区、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3G业务都已经扭亏为

盈,相信爱尔兰的3G业务也会很快获得盈利,其他地区也会相继实现盈利。

“3集团业务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今年3G业务将会开始发力,随着移动上网业务的

推进,有关业务将持续改善。”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在2008业绩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这似乎也是对全球3G产业从初始发展至今的一个概括总结。

3G技术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八九年的时间,在这八九年的时间里,移动通信语音业务

之外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INTERNET业务都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2001年10月

NTT DoCoMo正式商用全球第一个WCDMA网络,其这些年来发展历程如何?2004年

1月,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香港首个提供3G服务的网络商,到目前,香港3G网

络发展状况如何?您请往下看…

3G在日本

日本是全球提供3G业务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2001年10月NTT

DoCoMo正式商用全球第一个WCDMA网络,2002年4月KDDI开始商用CDMA2000

网络,2002年12月VodafoneK.K(后被软银收购)开始商用WCDMA网络。为推动日本

3G市场发展,日本政府于2005年又发放了两张WCDMA制式的3G许可证,软银和

eMobile获得了这两张3G许可证。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 K.K进入日本3G市场,

eMobile则于2007年3月开通WCDMA商用网络。

日本运营商的2G网络主要采用的是本国技术标准PDC技术,与国外其他2G技术不

兼容,在发展3G时,日本决定采用国际标准WCDMA技术,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

题,就是3G网络和原有2G网络的不兼容问题非常突出,3G用户出了覆盖区后,PDC网

络不能使用,连最基本的话音服务都不能满足,因此在网络覆盖不完善的初期,极大地限

制了业务的发展。

日本的WCDMA运营商普遍采取了快速建网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比如

NTTDoCoMo,在建网初期将重点放在户外的连续覆盖上,仅用了3年时间,网络覆盖就

超过了99%,使基本的话音业务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户外覆盖完成后又将重点迅速转移到

室内覆盖上。据NTTDoCoMo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业务量来自室内,30%的业务量

来自户外。NTTDoCoMo将30%的基站资源用于室内覆盖,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规

模达到了3800个室内分布系统。这使3G业务发展的基础得到了有效保障。

NTT DoCoMo的3G业务品牌为FOMA(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中文意思是“自由移动的多媒体接入”)。 在3G业务推行初期,早期由于手机技术不佳、

体积过大、待机时间过短、讯号覆盖不佳等缺点,以及手机的规格不如2G手机,FOMA

服务提供初期并未受到用户的欢迎。因此,从2001年10月率先“布网”,到2003年3

月,一年半的时间内仅发展了15万3G用户。这让DoCoMo深感难过——花费成百上千

亿美元建造的3G网络就像深夜的郊区公路,没有几个人使用。但到了 2004 年春天,全

国网络覆盖已经成熟,包括地铁线路、主要大厦写字楼室内,并发布了DoCoMo's 900i

系列3G 手机,大大改善了以往的不足,FOMA用户数开始大量增加。到2004年9月,

用户达到了649万,到 2005 年 8 月,用户超过1500 万,成为日本增长最快的移动电

话网运营商。

DoCoMo's 900i系列3G 手机

此外,NTT DoCoMo主导手机规格和应用服务的提升,也是用户数量大幅增长的主

要原因。在2005年春天发布的901i系列当中,五款手机全都内建 200 万像素相机、超

大尺寸屏幕、全曲音乐下载,加速推广3G手机的规格和应用,并宣布2006年起不再销

售2G手机,并且大量贴补2G用户转换3G的费用,使得2G用户乐于转换3G 手机。

日本移动用户发展 数据来源:TCA

日本的2G用户从2003年开始减少,向3G用户转移。2006年,日本的3G用户超

过2G用户,标志着日本真正进入3G时代。截止到2007年底,日本的3G用户达到8330.4

万户,占总移动用户的82.9%。

根据DoCoMo 2008年4月发表的数据,3月底的用户数为5000万,其中有3500

万是FOMA用户(3G用户),1500万是MOVA用户(2G用户),DoCoMo在日本的市

场占有率49.7%。

与此同时,在这个3G业务急速增长的国家,却有一位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落败了,

最后出售业务,惨淡退出日本市场。可见,企业并不一定能随着整个行业的急速增长而借

势增长,战略失误有时是致命的。

沃达丰,欧洲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全球3G的主推手,2001年收购了日本运营商

J-Phone后,沃达丰一直致力于在日本抢占更多3G市场份额,因为这项业务有着很大的

发展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然而,近五年过去后,沃达丰只发展了区区250万名3G用户,

远远不及竞争对手KDDI和NTT DoCoMo,在全日本5000万名3G用户中所占比例非常

小。最后,沃达丰无奈之余决定把日本子公司出售给软银,以从这块“市场回报前景并不

乐观”的地方抽身,这对于竭力推行全球化战略的沃达丰而言不啻于一个沉重打击。

在谈及沃达丰失败的原因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是沃达丰在日本向用户提供的3G手机

存在问题,因为尽管沃达丰充分利用了自身充沛的全球采购能力,但“从设计和性能方面

来看,沃达丰统一采购的3G手机落后于日本市场两年”,而它的竞争对手NTT DoCoMo

和KDDI,向用户提供的主要是来自于日本厂商的更符合日本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习惯的3G

手机。更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身为全球WCDMA用户数最多的运营商NTT DoCoMo

和全球CDMA2000 1x用户最多的运营商KDDI,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都具有相当强

的实力,并经常参与到手机从设计到开发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它们提供的手机往往极

具特色,不仅外形时尚,而且附加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深受日本用户喜爱。沃达丰在这方

面无疑做得不够。

NTT DoCoMo、KDDI对手机终端异乎寻常的重视,与日本3G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

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日本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即便是其他国家方兴未艾

的3G,在这里也已发展多年。日本的3G运营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得不采用差异

化的经营策略,它们不仅提供各具特色的3G业务,还不断推出富有个性的3G手机来吸引

用户。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内曾经大卖特卖的高端机N73,在日

本却毫无市场,苹果的iPhone也是同样的命运,实在让日本用户提不起胃口。

五. 挺过冬天,3G就可盈利?

3G在香港

在香港,人口总数约700万,拥有5家移动运营商,电讯盈科(Sunday),澳洲电讯

/新世界CSL (1010),和记(3),中国联通(万众),数码通 Vodafone,移动普及率高

达164%,仅从这三个简单的数据就可看出,香港无疑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3G移动市场

之一。

2004年1月27日,香港正式商用3G网络,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香港首个

提供3G服务的运营商,并取名为“3”。在2007年,香港3G用户数超过了200万户,

其中2007年12月用户增长比较迅速,与11月相比增长了5.2%,与2006年12月相比

增长了50.1%。数据业务收入已经占到运营商总收入的20%,以SmarTone为例,截至

2008年12月31日,在过去的6个月中,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到该公司总收入的27%,其

中三分之二来自非短信类多媒体服务。而得益于在2008年7月高调推出了3G版iPhone

手机,香港“3”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也上升至

21.2%。目前的香港市场基本上由3G运营商主导,截至2008年11月,香港拥有270万

3G用户,在1150万移动用户总数中占23%。

香港的3G网络有多快?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HSPA技术,

SmarTone-Vodafone是全世界第一个把3.6Mbps HSDPA作商用的网络供应商。2007

年,SmarTone-Vodafone将接入速度提升至14.4Mbps,3HK于2008年将接入速度提

升至7.2Mbps,2009年3月30日,香港第一大移动运营商CSL对外宣布,全球第一个

基于SDR技术的全IP HSPA+网络正式商用,速率达21Mbps,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3G

商用网络。

写在最后

在3G商用初期,将技术驱动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并非易事。1999年3月,

芬兰第一个发放3G牌照,此后欧洲、日、韩等迅速跟进,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放3G

牌照114张。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移动电话运营商们最不愿看到的,由于昂贵的牌照

费用和用户需求增长乏力,全球范围内3G运营商开始出现大幅亏损,部分运营商甚至要

求退回3G牌照。从2003年开始,3G运营状况逐步改观,虽无法实现盈利,但运营商们

的亏损额度逐年减少,截至2008年4月15日,全球3G用户数已经突破6.6亿,3G数

据业务流量猛增,数据业务占运营商收入的份额不断提高,运营商亏损状况得到缓解。这

些年来,和记黄埔的全球3G业务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笔者写到此,感觉3G何时能够盈利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并且是可以预期的。也许

有人觉得上马3G没有必要,再等等应该直接上4G,或其它什么G,但在笔者看来,只要

能盈利,上3G对商人来讲就是有必要的。而且在2G与未来的4G之间,运营商不可能不

做些什么的,毕竟用户有需求。也许这个观点并不严谨,但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将证明这

一观点——因为人们不仅有这一意愿,而且使用3G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迟些上马3G

也许并非就是坏事,从3G技术刚出现,到用户越来越“渴”,市场越“渴”上马3G的时

机就越“成熟”,只要这个市场还没有被“渴死”。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申凡桃)

一.

无线通信的开始,从无线电到蜂窝组网

2009年,中国3G元年,在这一年,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3G网络将正式投入

商用,中国移动通信领域也将随之步入3G时代。3G时代,倡导多彩生活,科技成果不再

只是实验室中的技术,科技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什么是3G?TD-SCDMA、WCDMA、CDMA2000 1X EV-DO它们又都是什么?与

我们现在使用的EDGE,CDMA1X有何不同?3G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日本,这个在3G

领域起步最早,发展最成功的国度,3G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号称拥有全球最快3G网络的

香港,3G网络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本文中进行介绍。

让我们从头说起,这一切都开始于19世纪中叶...

1864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

波的存在;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

的存在;1900 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马可尼(伽利尔摩•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

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地将讯号传送到了大西洋彼

岸的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可以改变世界的一把“钥匙”,此后的时间,这个世界将进

入无线电通信时代。

左:麦克斯韦 中:赫兹 右:马可尼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终于变为了产品,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开始于20世纪

20年代末期。1928 年,美国Purdue 大学学生发明了工作于2MHz 的超外差式无线电

接收机,并很快在底特律的警察局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有效工作的移动通信

系统。时间再次推移,其间出现了第一部调幅制式移动通信系统、第一部调频制式移动通

信系统,二战后,军事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民用领域,到20 世纪50 年代,美国

和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成功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移动电话系统与公众

电话网络的互通,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遗憾的是,这种公用移动电话系统仍然采用人

工接入方式,系统容量小。历史再次向前发展,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中期,

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及自

动接入公用电话网。直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增加,业

务范围的扩大,有限的频谱供给与可用频道数要求递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时历史又

一次向前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在移动通信发

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的理论,它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多

功能通信设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即我们日常生活

中常用的固话网。

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

BS:基站(Base Station)

MS:移动台(手机)/移动用户(Mobile Station)

蜂窝组网是指移动网的组网形状像蜂窝一样。蜂窝技术把一个地理区域分成若干个小

区,称作“蜂窝”(即Cell),蜂窝技术因此而得名。手机(或移动电话)均采用这项技术,因

此常常被称作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将一个大的地理区域分割成多个“蜂窝”的目

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传输频率。为了使更多的会话能同时进行,蜂窝系统把给每一

个“蜂窝”(即每一个小的区域)分配了一定数额的频率。不同的蜂窝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这样,有限的无线资源就可以充分利用了。常见的蜂窝系统包括GSM和CDMA,它们都

属于第二代,也就是2G通信技术。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

统,是一种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

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

1992年在嘉兴建立并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自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

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我国最成熟和市场

占有量最大的一种数字蜂窝系统。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9月30日,其

客户总数已达到4.53亿。

二.

无线通信发展史之 2.5G时代

CDMA英文全名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文全名是码分多址,最初是

一项军用技术,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进行干扰,后来美国高通公司更新

了这种技术,并应用于商用蜂窝通信领域。1995年,在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

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

迅速推广和应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都已建有CDMA

商用网络。在美国和日本,CDMA已成为其主要移动通信技术,在韩国有60%的人口是

CDMA用户。我国CDMA网络商用要晚于GSM网络,1995年总参与邮电部决定采用军

队专用的800兆频率建立CDMA实验网;1997年,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

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时隔一年,1998年8月,一纸“军队

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终于在2001年,原

部队所有的133CDMA网在经过数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给了中国联通。时至2008

年10月1日,CDMA业务的经营权再次发生变更,中国电信对中国联通CDMA业务进

行了收购,10月底,中国电信公布CDMA用户数量为2840万。

2G通信技术,或说GSM和CDMA通信技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们的优点与它

们的缺点同样明显,优点自不必说,单看中移动的用户数就可见一斑,至于缺点,只能说

是时间发展的必然。在我们周围,我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随着INTERNET的兴起,互联网

正在深刻的影响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随时可以访问INTERNET,可以收发邮件,而这些

数据通信业务正好是2G的软肋。对于2G通信技术的不足,有人打过一个比方:2G像是

一级公路,而3G则像是高速公路,在高速路上能跑的车在一级公路上也能跑,但我们为

什么还是愿意建高速路呢?因为高速路能带给我们更好的体验,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在数据

传输方面表现出的一个“快”字。像CDMA2000 1x EV-DO Rev A技术提供了3.1Mbps

的数据传输带宽,这几乎与普及率极广的ADSL打成了平手,这也是2009年,中国电信

上马3G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但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

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那怎么办?因此就出现了介于2G和3G

之间的2.5G。中移动在2G升3G的过程中经历三步,GSM—GPRS—EDGE—TD-SCDMA,

所以有人称EDGE为2.75G;而CDMA在升3G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步,CDMA—CDMA

1X—CDMA2000 1x EV-DO。

EDGE英文全名为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中文全名是增强型数

据速率GSM演进技术。可见它与GPRS一样,都是基于传统GSM网络的产物。EDGE是

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确切地说,EDGE是GPRS到3G的过渡性技术方案。有

种说法是,中移动上马EDGE是解燃眉之急,在没有发放TD-SCDMA牌照之前,政府不

可能优先发放WCDMA和CDMA2000牌照,但当时GPRS的速度表现实在无法让人满

意,而用户需要更快的网络接入,如果中移动在3G前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很可能

相当一部分数据用户会流向联通。EDGE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资源,因为它除了

采用现有的GSM频率外,同时还利用了大部分现有的GSM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

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平均速度维持在14~20KB/s,可以说是中国移动在不大动筋骨上马

TD-SCDMA之前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接近的一项技术。由于EDGE是一种介于现有

的2G移动网络与3G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比“2.5G”的GPRS更加优良,因此也

有人称它为“2.75G”技术。

CDMA 1X是CDMA技术标准系列中的一环,也称为CDMA2000 1X。从实际应用

上讲,沿着 IS - 95、CDMA2000 1X到CDMA2000 1X EV- DO,EV- DV的演进,是从

基站到核心网全网兼容的演进路线,运营商的利益由此能得到非常好的保护,而且不同的

移动终端可以在2G与3G的网络间无缝漫游,用户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正因为

如此,CDMA2000 1X 就成为了联通CDMA网络向3G过渡的最佳技术。CDMA2000 1X

作为CDMA2000的第一阶段,只能算是2.5G技术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为153.6kbps,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要大幅优于GPRS,但与EDGE相比还有些差距。

无论是EDGE,还是CDMA 1X,毕竟都是前往3G路上的过渡技术,虽然在一定时期

内缓冲了用户需求与无线通信业务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缓冲区越来越小,

矛盾很快再次显现。

三.

中国电信业重组 中国3G标准介绍一

2008年,中国3G元年的前夜,中国电信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这次电信业五大

运营商合并为三大运营商的重组,是中国电信业格局继1999年、2002年两次变化后的再

度改写。第三次电信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电信市场运营商之间的失衡局面。前两次

重组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话运营商业务增长乏力,固定电话业务被移动业务严

重分流。中国移动持续增长,与几大运营商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原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公报

称,2007年,5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用户、收入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里所说

的优势企业,指的便是中国移动。重组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收购联通C网;

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正式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全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简称“中国联通”; 中国铁通正式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

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WCDMA 和CDMA2000牌照。3G发牌,尘埃落定,

这标志着在中国讨论了七八年之久的3G帷幕终于拉开。

什么是3G?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是指支持高速数据

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第一代手机是指模拟手机;第二代手机是指数字手机,如我们

常见的GSM和CDMAOne,提供低速率数据业务;2.5G是指在第二代手机上提供中等速

率的数据服务,传输率一般在几十至一百多kbps。而3G能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

媒体通信结合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

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 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

速度。3G规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IMT-2000规范的最终发展结果。目前

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在3G的众多标准

之中,CDMA这个字眼曝光率最高,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

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

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

的发展潜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采用的三种3G标准:

1.TD-SCDMA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TD-SCDMA相对于另外两个3G标

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该标准是我国制定的3G标准。1998年6

月底,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提出了

该标准。2000年5月,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

已正式成为ITU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 2000建议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民族产业”

的3G技术,TD-SCDMA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期望,有为之喝彩的,也有为了担忧的。对比

一下中国电信的CDMA2000 1x EV-DO和中国联通的WCDMA你就会发现从CDMA 1X

到EV-DO、从GSM到WCDMA是一种平滑的演进方式,好处不言而喻,成本花费非常

小,在技术、市场,乃至整个产业链上,都相对成熟。而TD-SCDMA是一种“全新”的

3G技术,在国外并没有商用先例可供参考,运营商需要采购新硬件、新软件,建新基站,

相对其它两个成熟的3G标准,TD-SCDMA在技术、市场、产业链上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难怪有人会说,希望我国不要成为TD-SCDMA的试验田。

近日有消息称,教育部信息管理信息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舒华英,在TD试

商用一周年时接受采访表示,TD发展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终端问题,综观全球终端市场,TD、

EVDO、WCDMA大概是1:10:100的比例。换句话说,TD终端数量如果是1,那么EV-DO

和CDMA2000的终端数量大概是10,WCDMA大概是100,TD在终端数量品种上处于

劣势。

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在几年前相信很少有人对当时的联通CDMA有信心,

所谓绿色手机可能只是技术层面的概念,实在些的像信号覆盖范围,呼叫接通率等,没有

一样可以和中移动的GSM网络相比。但在2009年4月,取得CDMA经营权的中国电信

正式推出CDMA2000 1X EV-DO商用,也就是3G商用,接入速率达到3.1Mbps。实际

上,CDMA2000 1X EV-DO和WCDMA在国外已经正式商用多年,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

在应用层面都比TD-SCDMA有更多的积累,如果拿它们与TD-SCDMA相比,是不是有

失公允,也许我们应该给TD-SCDMA一些时间,但关键是这个时间是多久?用户是不是

有耐心等?

TD实际上有TD-SCDMA和TD-HSDPA之分,TD-SCDMA能提供话音业务、视频

电话业务和最高下行速率为384kbps的数据业务,而TD-HSDPA是一种数据业务增强技

术,类似于EDGE,目前最高能提供2.8Mbps的下行速率。根据中移动的发展规划,从

2008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TD一期城市陆续开通了HSDPA

服务。到了今年2月,随着电信189的竞争压力,3G已经很明显地往移动互联网的方向

倾斜,TD网络开始侧重于发展数据业务用户,特别是TD-HSDPA上网卡用户。因此2月

份以来,一期各城市已经陆续进行网络调整,增开HSDPA信道。目前普遍的配置是每个

小区配置2个HSDPA载波,每个载波配置3个时隙的HSDPA业务信道,如此一来,用

户最高能够得到1.6Mbps的下行速率,换算成Byte就是200kB,一般使用中都能得到

100~150kB左右的下载速率,这已经是大部分1M ADSL的速率水平了。同时HSDPA

载波数的增加,意味着抢带宽的现象会一定程度的减少,用户在网络繁忙的时候也能得到

较高的速率。

那大家会不会就觉得TD是最慢的呢?其实未必。因为CDMA2000和WCDMA都是

同频自干扰系统,用户之间自干扰现象很明显,特别是用户进行HSDPA业务时,终端都

是以最大功率发射的,这样造成的干扰也最大,致使各个用户实际能得到的速率要比理论

速率低很多。另外,这两个系统中的话音用户也会对HSDPA用户形成干扰,这个量可是

相当大的,而TD系统中话音用户对HSDPA用户的干扰基本没有,用户能够有较多的机

会得到接近理论值的HSDPA速率。如此一来,在用户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TD的上网速

率未必会比CDMA2000和WCDMA慢,不信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再来看看就知道了。

也许我们对“预言”都没有什么信心,那我们来看一下香港,在香港,

SmarTone-Vodafone、CSL及3HK均提供3.6 Mbps的传送速度,SmarTone-Vodafone

是全世界第一个把3.6Mbps HSDPA 作商用的网络供应商。电讯盈科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

7.2Mbps,并以“网上行 Everywhere”为名提供服务,SmarTone-Vodafone于2007

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14.4Mbps,而3HK亦于2008年将传送速度提升至7.2Mbps。

2.CDMA2000 1x EV-DO

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随着无线接入到因特网(Internet)需求的增长,对无线分

组数据业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以无线局域网为代表的无线接入技术虽然能提供较高的带

宽,但是在安全性、计费和覆盖等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蜂窝移动通信

网络可以提供广域的覆盖,具有良好的计费体系和安全架构,如果结合新的高速无线接入

技术,在提供无线因特网业务方面将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考虑到与以ADSL 为代表

的有线数据网络竞争的需要,要求这种新的蜂窝网络至少能提供与ADSL 相比拟的数据带

宽。鉴于此,高通公司从1996 年开始开发了HDR(High Data Rate)技术,2000 年形

成1x EV-DO 标准,2002 年1x EV-DO产品进入商用阶段。CDMA2000 1x EV-DO中

的“EV”意思是“Evolution”,也表示标准的发展,DO的意思为Data Only(后来为了

能够更好地表达此技术的含义,把Data Only改为Data Optimized,表示EV-DO技术

是对CDMA2000 1X网络在提供数据业务方面的一个有效的增强手段),1x EV-DO 于

2001 年被ITU-R 接受为3G 技术标准之一。CDMA2000 1x EV-DO Rev A技术在一个

无线信道传送高速数据报文数据的情况下,支持下行(向前链路)数据速率最高3.1Mbps,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基本与2M ADSL相当,上行(反向链路)速率最高达到1.8 Mbps。

lx EV-DO技术是CDMA2000 1X技术向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方向的演进,它是在独立

于CDMA2000 1x的载波上向移动终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业务,不支持话音业务。在实际

应用中考虑到升级的平滑性,市场上所见的EV-DO终端均支持HYBRID工作模式,可以

在EV-DO网络和CDMA1X网络中相互切换,前不久PConline在北京使用华为EC226

EV-DO无线上网卡进行了环城速度测试,若想了解更多可参见这里。

作为较为成熟的3G技术,CDMA2000 1x EV-DO Rev A提供了QoS服务质量保障

机制和引入了DSC信道,使终端基于信道情况选择其他服务小区时,可以向网络进行预先

指示,提前同步数据传输队列,这可以大大降低前向切换时延,进而实现客户端移动中无

缝切换。这对支持VoIP和可视电话等实时业务十分重要且效果显著。得益于大幅度提高的

前反向峰值速率和平均小区容量以及对QoS的支持,EV-DO Rev A系统除了可以明显提

高用户对于已在CDMA1X和EV-DO Rev 0网络上开展的服务的体验外,还可以支持很多

对QoS有较高要求的新业务,如:可视电话、VoIP及VoIP和数据的并发业务、

Push-to-Connect和即时多媒体通信、移动游戏、基于BCMCS的多播业务等。在过去几

年,1x EV-DO 在多个国家获得了成功的商业应用,验证了1x EV-DO 作为因特网的无线

延伸,在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方面的优良性能。

3.WCDMA

历史上,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 GSM 之后就开始研究其 3G 标准,其中有

几种备选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分码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宽带码分多

址技术的,其后,以二者为主导进行融合,在3GPP组织中发展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UMTS,并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在这里要简单说一下WCDMA与UMTS之间的

关系,WCDMA(依照IMT-2000的定义)只是一个空中界面,而UMTS才是一个用于

3G全球移动通信的完整协议栈。然而,实际上也经常将WCDMA作为所有采用该空中界

面的3G标准的总称,包括UMTS、FOMA和J-Phone。国际电信联盟最终接受WCDMA

作为IMT-2000 3G标准的一部分。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中文译名为“宽

带分码多工存取”,WCDMA是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名字跟CDMA很相近,同时

WCDMA跟CDMA的关系也很微妙。两者都基于码分多址技术,都使用了美国高通

(Qualcomm)的部分专利技术。一般认为WCDMA的提出是部分厂商为了绕开专利陷

阱而开发的,其方案已经尽可能地避开高通专利。在移动电话领域,术语 CDMA 可以代

指码分多址扩频复用技术,也可以指美国高通(Qualcomm)开发的包括CDMAOne

(IS-95)和CDMA2000(IS-2000)的CDMA标准族。在Qualcomm为IS-95协议使

用它之前,CDMA复用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然而,由于采用CDMA复用方法是IS-95

协议区别于当时的GSM(采用TDMA)等其它协议的主要特征,现在通常将该协议也称

为CDMA。WCDMA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核心网络是基于

GSM/GPRS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第一个商用WCDMA 3G网络在日本,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营运公司NTT DoCoMo

于2001年5月开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G移动电话服务。NTT DoCoMo公司把它的第

三代移动电话服务命名为“FOMA”。FOMA是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自由移动的多媒体接入”。同年10月,FOMA全面商用,3G正式

亮相,世界上首个第三代商用移动网络诞生。据此,日本NTT DoCoMo正式揭开了高速

移动通信时代的序幕,部署的FOMA网络正是基于WCDMA技术。随后,从2003年初

开始,和记黄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2004年2月,沃达丰在欧洲的多个

UMTS网络投入运行。

在200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首次披露中国联通WCDMA网

络建设原则——将全网一步到位上马HSPA(高速分组接入技术)。什么是HSPA?WCDMA

的R99和R4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上下行速率分别为64kbps和384kbps,在今天看来,

这显然是不够用的,为了能够与CDMA20001x EV-DO抗衡,WCDMA在R5规范中引

入了HSDPA,在R6规范中引入了HSUPA,HSDPA和HSUPA合称为HSPA。HSDPA(高

速下行分组接入)在下行链路上能够实现高达14.4Mbit/s的速率。联通表示,上海、北京

和广州等大城市,一上来就会建设成WCDMA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HSDPA和

HSUPA的3.5G状态,网络速度下载14.4Mbps,上传5.76Mbps。而目前的TD-SCDMA

和cdma2000的下载速度都在4M以下,与WCDMA速度相差较大。另据GSMA(GSM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共有254个运营商在110个国家推

出了WCDMA网络服务,其中超过93%的运营商已经开始向用户提供HSPA的服务。这

表明HSPA已经是全球WCDMA网络建设的主流。在2009年3月30日,香港第一大移

动运营商CSL对外宣布,全球第一个基于下一代基站SDR技术的全IP HSPA+网络正式商

用,速率达21Mbps,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3G商用网络。

四.3G在国外,和记黄埔、NTT DoCoMo 3G发展历程

通过大概了解CDMA2000 1X EV-DO和WCDMA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

初国外就已经开始发展3G产业,但这之后3G业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如何?我们可以看一

下和记黄埔这些年来在3G业务经营上的表现。和记黄埔是全球最早经营3G业务的运营商

之一,旗下“3集团”(3 Group)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3G业务。2003年初,和

记黄埔逐步在全球运营他们的UMTS网络,不过,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3集团”一直

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从整个和记黄埔来看,业绩不错。200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7.6

亿港元,2006年同期为188亿港元,净利润增长53%。不过,利润来源却有些尴尬,绝

大部分是靠房地产暴利和出售印度2G业务获得的一次性收益。抛开这些因素,和黄将亏

得一塌糊涂。虽然它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G牌照,覆盖欧洲大多数国家,但高额的

牌照费以及网络铺设产生的费用,在用户规模不够的情况下很难摊平开销。而更糟糕的是,

受制于手机终端、下载速度慢等缺陷,和黄的3G服务并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同。

2009年初,和黄发布了其2008年度财务报,在报告中可以看到,尽管其3G通信部

门的意大利子公司的问题仍令人困扰,但该部门业务得到持续改善,3G业务的息税前盈利

将在今年实现正值。财报显示,“3集团”2008年度总收入同期增长了1%,新增客户17%,

用户总数超过2070万,包括移动宽带的250万客户在内,客户总数比去年增长了305%,

经营亏损虽然达到约14亿美元,不过亏损幅度已经比2007年有了明显改善,减少了39%。

李嘉诚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香港特区、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3G业务都已经扭亏为

盈,相信爱尔兰的3G业务也会很快获得盈利,其他地区也会相继实现盈利。

“3集团业务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今年3G业务将会开始发力,随着移动上网业务的

推进,有关业务将持续改善。”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在2008业绩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这似乎也是对全球3G产业从初始发展至今的一个概括总结。

3G技术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八九年的时间,在这八九年的时间里,移动通信语音业务

之外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INTERNET业务都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2001年10月

NTT DoCoMo正式商用全球第一个WCDMA网络,其这些年来发展历程如何?2004年

1月,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香港首个提供3G服务的网络商,到目前,香港3G网

络发展状况如何?您请往下看…

3G在日本

日本是全球提供3G业务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2001年10月NTT

DoCoMo正式商用全球第一个WCDMA网络,2002年4月KDDI开始商用CDMA2000

网络,2002年12月VodafoneK.K(后被软银收购)开始商用WCDMA网络。为推动日本

3G市场发展,日本政府于2005年又发放了两张WCDMA制式的3G许可证,软银和

eMobile获得了这两张3G许可证。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 K.K进入日本3G市场,

eMobile则于2007年3月开通WCDMA商用网络。

日本运营商的2G网络主要采用的是本国技术标准PDC技术,与国外其他2G技术不

兼容,在发展3G时,日本决定采用国际标准WCDMA技术,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

题,就是3G网络和原有2G网络的不兼容问题非常突出,3G用户出了覆盖区后,PDC网

络不能使用,连最基本的话音服务都不能满足,因此在网络覆盖不完善的初期,极大地限

制了业务的发展。

日本的WCDMA运营商普遍采取了快速建网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比如

NTTDoCoMo,在建网初期将重点放在户外的连续覆盖上,仅用了3年时间,网络覆盖就

超过了99%,使基本的话音业务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户外覆盖完成后又将重点迅速转移到

室内覆盖上。据NTTDoCoMo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业务量来自室内,30%的业务量

来自户外。NTTDoCoMo将30%的基站资源用于室内覆盖,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规

模达到了3800个室内分布系统。这使3G业务发展的基础得到了有效保障。

NTT DoCoMo的3G业务品牌为FOMA(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

中文意思是“自由移动的多媒体接入”)。 在3G业务推行初期,早期由于手机技术不佳、

体积过大、待机时间过短、讯号覆盖不佳等缺点,以及手机的规格不如2G手机,FOMA

服务提供初期并未受到用户的欢迎。因此,从2001年10月率先“布网”,到2003年3

月,一年半的时间内仅发展了15万3G用户。这让DoCoMo深感难过——花费成百上千

亿美元建造的3G网络就像深夜的郊区公路,没有几个人使用。但到了 2004 年春天,全

国网络覆盖已经成熟,包括地铁线路、主要大厦写字楼室内,并发布了DoCoMo's 900i

系列3G 手机,大大改善了以往的不足,FOMA用户数开始大量增加。到2004年9月,

用户达到了649万,到 2005 年 8 月,用户超过1500 万,成为日本增长最快的移动电

话网运营商。

DoCoMo's 900i系列3G 手机

此外,NTT DoCoMo主导手机规格和应用服务的提升,也是用户数量大幅增长的主

要原因。在2005年春天发布的901i系列当中,五款手机全都内建 200 万像素相机、超

大尺寸屏幕、全曲音乐下载,加速推广3G手机的规格和应用,并宣布2006年起不再销

售2G手机,并且大量贴补2G用户转换3G的费用,使得2G用户乐于转换3G 手机。

日本移动用户发展 数据来源:TCA

日本的2G用户从2003年开始减少,向3G用户转移。2006年,日本的3G用户超

过2G用户,标志着日本真正进入3G时代。截止到2007年底,日本的3G用户达到8330.4

万户,占总移动用户的82.9%。

根据DoCoMo 2008年4月发表的数据,3月底的用户数为5000万,其中有3500

万是FOMA用户(3G用户),1500万是MOVA用户(2G用户),DoCoMo在日本的市

场占有率49.7%。

与此同时,在这个3G业务急速增长的国家,却有一位世界级的电信运营商落败了,

最后出售业务,惨淡退出日本市场。可见,企业并不一定能随着整个行业的急速增长而借

势增长,战略失误有时是致命的。

沃达丰,欧洲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全球3G的主推手,2001年收购了日本运营商

J-Phone后,沃达丰一直致力于在日本抢占更多3G市场份额,因为这项业务有着很大的

发展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然而,近五年过去后,沃达丰只发展了区区250万名3G用户,

远远不及竞争对手KDDI和NTT DoCoMo,在全日本5000万名3G用户中所占比例非常

小。最后,沃达丰无奈之余决定把日本子公司出售给软银,以从这块“市场回报前景并不

乐观”的地方抽身,这对于竭力推行全球化战略的沃达丰而言不啻于一个沉重打击。

在谈及沃达丰失败的原因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是沃达丰在日本向用户提供的3G手机

存在问题,因为尽管沃达丰充分利用了自身充沛的全球采购能力,但“从设计和性能方面

来看,沃达丰统一采购的3G手机落后于日本市场两年”,而它的竞争对手NTT DoCoMo

和KDDI,向用户提供的主要是来自于日本厂商的更符合日本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习惯的3G

手机。更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身为全球WCDMA用户数最多的运营商NTT DoCoMo

和全球CDMA2000 1x用户最多的运营商KDDI,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都具有相当强

的实力,并经常参与到手机从设计到开发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它们提供的手机往往极

具特色,不仅外形时尚,而且附加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深受日本用户喜爱。沃达丰在这方

面无疑做得不够。

NTT DoCoMo、KDDI对手机终端异乎寻常的重视,与日本3G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

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日本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即便是其他国家方兴未艾

的3G,在这里也已发展多年。日本的3G运营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得不采用差异

化的经营策略,它们不仅提供各具特色的3G业务,还不断推出富有个性的3G手机来吸引

用户。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内曾经大卖特卖的高端机N73,在日

本却毫无市场,苹果的iPhone也是同样的命运,实在让日本用户提不起胃口。

五. 挺过冬天,3G就可盈利?

3G在香港

在香港,人口总数约700万,拥有5家移动运营商,电讯盈科(Sunday),澳洲电讯

/新世界CSL (1010),和记(3),中国联通(万众),数码通 Vodafone,移动普及率高

达164%,仅从这三个简单的数据就可看出,香港无疑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3G移动市场

之一。

2004年1月27日,香港正式商用3G网络,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香港首个

提供3G服务的运营商,并取名为“3”。在2007年,香港3G用户数超过了200万户,

其中2007年12月用户增长比较迅速,与11月相比增长了5.2%,与2006年12月相比

增长了50.1%。数据业务收入已经占到运营商总收入的20%,以SmarTone为例,截至

2008年12月31日,在过去的6个月中,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到该公司总收入的27%,其

中三分之二来自非短信类多媒体服务。而得益于在2008年7月高调推出了3G版iPhone

手机,香港“3”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也上升至

21.2%。目前的香港市场基本上由3G运营商主导,截至2008年11月,香港拥有270万

3G用户,在1150万移动用户总数中占23%。

香港的3G网络有多快?在前文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HSPA技术,

SmarTone-Vodafone是全世界第一个把3.6Mbps HSDPA作商用的网络供应商。2007

年,SmarTone-Vodafone将接入速度提升至14.4Mbps,3HK于2008年将接入速度提

升至7.2Mbps,2009年3月30日,香港第一大移动运营商CSL对外宣布,全球第一个

基于SDR技术的全IP HSPA+网络正式商用,速率达21Mbps,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3G

商用网络。

写在最后

在3G商用初期,将技术驱动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并非易事。1999年3月,

芬兰第一个发放3G牌照,此后欧洲、日、韩等迅速跟进,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放3G

牌照114张。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移动电话运营商们最不愿看到的,由于昂贵的牌照

费用和用户需求增长乏力,全球范围内3G运营商开始出现大幅亏损,部分运营商甚至要

求退回3G牌照。从2003年开始,3G运营状况逐步改观,虽无法实现盈利,但运营商们

的亏损额度逐年减少,截至2008年4月15日,全球3G用户数已经突破6.6亿,3G数

据业务流量猛增,数据业务占运营商收入的份额不断提高,运营商亏损状况得到缓解。这

些年来,和记黄埔的全球3G业务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笔者写到此,感觉3G何时能够盈利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并且是可以预期的。也许

有人觉得上马3G没有必要,再等等应该直接上4G,或其它什么G,但在笔者看来,只要

能盈利,上3G对商人来讲就是有必要的。而且在2G与未来的4G之间,运营商不可能不

做些什么的,毕竟用户有需求。也许这个观点并不严谨,但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将证明这

一观点——因为人们不仅有这一意愿,而且使用3G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迟些上马3G

也许并非就是坏事,从3G技术刚出现,到用户越来越“渴”,市场越“渴”上马3G的时

机就越“成熟”,只要这个市场还没有被“渴死”。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