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_王嘉学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绍颖馨)
2014
年
7
月
第
46
卷第
4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46No.4
,
Jul.2014
,
山多山高谷深
,
主持人语
】
九分山和原
,
一分坝和田
”
可利用平地少
,
限制了交通以及
【
云贵高原
“
,
社会经济发展
。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
,
加剧了城镇建设与坝区优质耕地保护的矛盾
。
新增建设用地
“
上山
”
是
正在探索的协调云贵高原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困境的一条新途径
。
然而
,
由于低纬高原地理环境的特
“
城镇上山
”
势必受自然资源
、
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约束
,
并涉及多学科问题
。
本期栏目编发
3
篇殊性
,
《
文章进行探索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
一文在深入认识不同滇东高原地理环境
分区特征并建立
“
城镇上山
”
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
以
R
厘定了滇东高原
“
城镇上山
”
空间
S
和
GIS
技术为支撑
,
城镇上山的驱动机制与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
一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
、
德尔菲资源的数量及分布规律
。《
法
、
倍差法等进一步明晰了生态文明下的
“
城镇上山
”
驱动特征
,
构建了基于
D
城镇上山
”
政策效应
ID
模型的
“
评价体系
。
希望两文能为山地城镇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
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格局演
从山地类型多且复杂的实际
,
采用差异模型和探索性空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
一文选取云南作为典型案例
,
间数据分析方法
(
对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
,
认为自然地理环
ESDA
)
旅游政策
、
交通通达性和地缘结构特征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空间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以期为西南边疆山区境
、
旅游发展及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王嘉学
,
王教元
,
肖梦景
,
余洁芳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昆明
650500
*
[
摘
要
]
城镇上山
”
是云南近年来为保护为数不多的坝区优质耕地而实施的重大战略
,
空间资
“
源的规模
、
位置等是城镇上山的基础
。
本研究在认识滇东高原不同地貌小区地理环境特征和识别城镇
上山地理环境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
利用
R
获取相关地理环境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
。
结果
S
和
GIS
技术
,
2
,
表明
,
滇东高原城镇上山的空间资源总量为
2
且与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要求在空间上大致吻
17.23km
合
,
即城镇化发展迅速
、
城镇上山需求量大的原上缓丘盆地小区和斜坡台地丘陵小区空间资源量较大
。
但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相对较为分散
,
连片分布斑块不多且面积不大
。
这意味着滇东高原城镇上山战略
的推进
,
可节约的优质耕地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
但上山过程中的山地整理任务仍十分繁重
。
[
关键词
]
地理环境
;
城镇上山
;
空间资源
滇东高原
;
[()
中图分类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984.11+3
[
1000-5110201404-0048-06
平地少
。
为数不多的平地
西南地区山地多
,
集中了绝大多数优质耕地资源
,
对于西南地区粮
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
然而
,
随着近
年来城镇建设的加快
,
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保护
[
1
]
的矛盾愈发突出
。
为此
,
推进新增建设用地上
云南省委
、
省政府着眼长远
,
提出了
“
城
2011
年
,
镇上山
”
的战略
,
谋划
“
山水田园一幅画
,
城镇村落
一体化
,
城镇朝着山坡走
,
田地留给子孙耕
”
的城
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
推动云南城镇发展从主要占
用耕地
、
平地搞城镇建设
,
转变为向山地坡地要建
设用地
,
实现城镇上山
、
工业上山
,
从四面扩张建
实现城镇组设城镇转变为山地城镇的择地发展
、
山
,
确保粮食的持续安全
,
高效利用有限的国土资
已成为西南各地发展中的重大决策考虑
。
源
,
收稿日期
]
2014-01-28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
社会事业发展专项
“
基于多学科高技术的云南
‘
城镇上山
’
研究与典型示
[
(
)。
范
”
2012CA024
,
作者简介
]
!王嘉学
(
男
,
云南富源人
,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景观过程与调控
。
1971
—)
[
第
4
期王嘉学
,
等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
49
·
团型发展
,
打造与自然地貌有机结合的城镇风貌
,
[
2
]
。
让
“
城在山中
、
山在城中
、
房在林中
、
人在绿中
”
上山用地空间约束条件分析
。
二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特征与城镇上山选址
要求
就城镇上山选址而言
,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的
报告中提出了
8-1
的用地要求
。
坡度超过
15°5°
会带来城市建设成本的大幅上升
,
甚至会触发滑
坡
、
泥石流
、
崩塌等地质灾害而威胁到城市安全
。
小于
8
度
,
多属优质耕地
,
失去了
“
上山
”
最根本的
目标
。
滇东高原坡度
<
8°
的土地面
占
2
坡度为
8-1
的土积
26468.92km
2
,
4.71%
,
5°
地面积
2
占
2
坡度
>
18647.05km
2
,
6.74%
,
5°
的
土地面积
5
占
4
2019.54km
2
,
8.55%
。
表面上看
,
的缓坡资源非常丰富
,
但城镇建设还应避
8-15°
开活动断层
,
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
,
避开自然保护
这些都构成了滇东高原城镇上山区和水源地等
,
不同的地理环境小区自的一般约束条件
。
此外
,
然环境基础
、
生物资源赋存
、
社会经济联系等又有
较大差异
,
由此造成城镇上山在选址要求和约束
条件上也有一定差别
。
1.
原上缓丘盆地小区
该类型面积约
3
位于研究区中部准
7629km
2
,
高原面及其附近地区
,
大致呈北东
-
南西走向
。
属
高原季风气候
,
降水量
7
相对干旱
,
00-900mm
,
植被覆盖率低
,
水资源较为匮乏
。
坝子面积占
主要有昭鲁坝
、
会泽坝
、
宣威坝
、
盘江坝
、
27.9%
,
曲靖坝
、
陆良坝
、
泸西坝
、
石林坝
、
弥勒坝等
,
土壤
肥沃
,
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
是省内粮食主产区
是滇东
、
滇东北地区城镇之一
。
坝区内人口众多
,
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
坝子周边高原面相对平缓
,
山体高度不大
,
多
为相对高度
5
坡度不大
,
山形圆
0-100m
的缓丘
,
砂岩
,
局部地区为润
。
基底岩石主要有碳酸盐岩
、
玄武岩
,
抗压力较好
。
土壤主要为山原红壤
,
局部
地方紫色土
、
沙土和水稻土等
,
其中
,
山原红壤为
黏土或粘壤土类
,
肥力较低
,
植被覆盖差
,
有零星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裸露山原红壤分布
。
滑坡
、
小规模发生
,
主要集中在局部陡坡段
。
喀斯特区
溶洞广布
,
石漠化严重
。
裂隙发育
,
因地处滇东
、
滇东北门户
,
区位条件优越
,
交
通便捷
,
矿产资源丰富
,
开发历史悠久
,
人口众多
,
该区一直是云南最为重要的重工业聚集区及城市
近
2
年来
,
学术界也开始对云南城镇上山的可行
性
、
途径等进行探讨
,
昆明
、
德宏
、
曲靖等地也开展
[[
3
]
4
]
了工业上山的实践
。
但大家对云南
“
城镇上
山
”
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
,
特别是支撑
“
城镇上山
”
的最为基础的空间资源
,
还缺乏认识
。
滇东高原
也是近年来城是云南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
镇化进程最为快速的区域
,
城镇建设与坝区优质
耕地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
充分认识其地理环境
及其对城镇上山的空间支撑能力
,
是推进城镇上
山战略的基本前提
。
一
、
研究区概述
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中西部
,
东与贵州高原
和广西接壤
,
西以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南段为界
,
北接四川
,
南邻越南
。
包括曲靖市
、
昭通市
、
文山
州的全部和昆明市
、
红河州的一部分
。
大地构造
上
,
自北往南分属川中前陆盆地
(
盐津
、
水富一
、
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
-
冲带
(
昭通
-
曲靖
-
带
)
、
石林一带
)
南盘江克拉通盆地
(
罗平
-
师宗
-
开远
一带
)
和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
。
除小江断裂带
等少数南北向断裂外
,
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
构造
,
局部出现
“
山
”
字形构造和旋卷构造
。
出露
局部出地层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碳酸盐岩为主
,
现硅质岩
、
硅质泥岩
、
泥岩
、
砂岩和二叠纪
、
古近纪
火山岩
。
地势呈现由中部向北
、
东
、
南
、
西倾斜的
格局
,
水系略呈放射状
,
北部
、
西北部属长江水系
,
东部
、
南部属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
。
气候分异明
显
,
降水量具有由中部向北
、
东
、
南增加的趋势
,
中
、
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高原气候
,
南部属亚北热
带
、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滇东高原是云贵高原人
口和城镇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
也是云南主要的
,
工业城市聚集区
。
有大城市
1
个
(
曲靖市
)
小城
昭通
、
宣威
、
文山
、
开远
、
个旧
、
蒙自
、
弥市
7
个
(
、
勒
)
县城
3
镇
31
个
,
00
余个
。
滇东高原纵跨近
6
个纬度带
,
横跨近
3
个经
度带
,
且海拔高差明显
,
地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
根据海拔高度
、
水动力条件及地貌形态的相似性
,
笔者将滇东高原划分为原上缓丘盆地小区
、
原边
中山河谷小区
、
斜坡台地丘陵小区和台缘中低山
河谷丘陵小区
4
种类型的地理环境小区进行城镇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绍颖馨)
2014
年
7
月
第
46
卷第
4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46No.4
,
Jul.2014
,
山多山高谷深
,
主持人语
】
九分山和原
,
一分坝和田
”
可利用平地少
,
限制了交通以及
【
云贵高原
“
,
社会经济发展
。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
,
加剧了城镇建设与坝区优质耕地保护的矛盾
。
新增建设用地
“
上山
”
是
正在探索的协调云贵高原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困境的一条新途径
。
然而
,
由于低纬高原地理环境的特
“
城镇上山
”
势必受自然资源
、
环境及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约束
,
并涉及多学科问题
。
本期栏目编发
3
篇殊性
,
《
文章进行探索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
一文在深入认识不同滇东高原地理环境
分区特征并建立
“
城镇上山
”
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
以
R
厘定了滇东高原
“
城镇上山
”
空间
S
和
GIS
技术为支撑
,
城镇上山的驱动机制与政策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
一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
、
德尔菲资源的数量及分布规律
。《
法
、
倍差法等进一步明晰了生态文明下的
“
城镇上山
”
驱动特征
,
构建了基于
D
城镇上山
”
政策效应
ID
模型的
“
评价体系
。
希望两文能为山地城镇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
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格局演
从山地类型多且复杂的实际
,
采用差异模型和探索性空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
一文选取云南作为典型案例
,
间数据分析方法
(
对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
,
认为自然地理环
ESDA
)
旅游政策
、
交通通达性和地缘结构特征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空间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以期为西南边疆山区境
、
旅游发展及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王嘉学
,
王教元
,
肖梦景
,
余洁芳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昆明
650500
*
[
摘
要
]
城镇上山
”
是云南近年来为保护为数不多的坝区优质耕地而实施的重大战略
,
空间资
“
源的规模
、
位置等是城镇上山的基础
。
本研究在认识滇东高原不同地貌小区地理环境特征和识别城镇
上山地理环境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
利用
R
获取相关地理环境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
。
结果
S
和
GIS
技术
,
2
,
表明
,
滇东高原城镇上山的空间资源总量为
2
且与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要求在空间上大致吻
17.23km
合
,
即城镇化发展迅速
、
城镇上山需求量大的原上缓丘盆地小区和斜坡台地丘陵小区空间资源量较大
。
但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相对较为分散
,
连片分布斑块不多且面积不大
。
这意味着滇东高原城镇上山战略
的推进
,
可节约的优质耕地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
但上山过程中的山地整理任务仍十分繁重
。
[
关键词
]
地理环境
;
城镇上山
;
空间资源
滇东高原
;
[()
中图分类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984.11+3
[
1000-5110201404-0048-06
平地少
。
为数不多的平地
西南地区山地多
,
集中了绝大多数优质耕地资源
,
对于西南地区粮
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
然而
,
随着近
年来城镇建设的加快
,
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保护
[
1
]
的矛盾愈发突出
。
为此
,
推进新增建设用地上
云南省委
、
省政府着眼长远
,
提出了
“
城
2011
年
,
镇上山
”
的战略
,
谋划
“
山水田园一幅画
,
城镇村落
一体化
,
城镇朝着山坡走
,
田地留给子孙耕
”
的城
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
推动云南城镇发展从主要占
用耕地
、
平地搞城镇建设
,
转变为向山地坡地要建
设用地
,
实现城镇上山
、
工业上山
,
从四面扩张建
实现城镇组设城镇转变为山地城镇的择地发展
、
山
,
确保粮食的持续安全
,
高效利用有限的国土资
已成为西南各地发展中的重大决策考虑
。
源
,
收稿日期
]
2014-01-28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
社会事业发展专项
“
基于多学科高技术的云南
‘
城镇上山
’
研究与典型示
[
(
)。
范
”
2012CA024
,
作者简介
]
!王嘉学
(
男
,
云南富源人
,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景观过程与调控
。
1971
—)
[
第
4
期王嘉学
,
等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上山空间资源研究
·
49
·
团型发展
,
打造与自然地貌有机结合的城镇风貌
,
[
2
]
。
让
“
城在山中
、
山在城中
、
房在林中
、
人在绿中
”
上山用地空间约束条件分析
。
二
、
滇东高原地理环境特征与城镇上山选址
要求
就城镇上山选址而言
,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的
报告中提出了
8-1
的用地要求
。
坡度超过
15°5°
会带来城市建设成本的大幅上升
,
甚至会触发滑
坡
、
泥石流
、
崩塌等地质灾害而威胁到城市安全
。
小于
8
度
,
多属优质耕地
,
失去了
“
上山
”
最根本的
目标
。
滇东高原坡度
<
8°
的土地面
占
2
坡度为
8-1
的土积
26468.92km
2
,
4.71%
,
5°
地面积
2
占
2
坡度
>
18647.05km
2
,
6.74%
,
5°
的
土地面积
5
占
4
2019.54km
2
,
8.55%
。
表面上看
,
的缓坡资源非常丰富
,
但城镇建设还应避
8-15°
开活动断层
,
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
,
避开自然保护
这些都构成了滇东高原城镇上山区和水源地等
,
不同的地理环境小区自的一般约束条件
。
此外
,
然环境基础
、
生物资源赋存
、
社会经济联系等又有
较大差异
,
由此造成城镇上山在选址要求和约束
条件上也有一定差别
。
1.
原上缓丘盆地小区
该类型面积约
3
位于研究区中部准
7629km
2
,
高原面及其附近地区
,
大致呈北东
-
南西走向
。
属
高原季风气候
,
降水量
7
相对干旱
,
00-900mm
,
植被覆盖率低
,
水资源较为匮乏
。
坝子面积占
主要有昭鲁坝
、
会泽坝
、
宣威坝
、
盘江坝
、
27.9%
,
曲靖坝
、
陆良坝
、
泸西坝
、
石林坝
、
弥勒坝等
,
土壤
肥沃
,
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
,
是省内粮食主产区
是滇东
、
滇东北地区城镇之一
。
坝区内人口众多
,
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
坝子周边高原面相对平缓
,
山体高度不大
,
多
为相对高度
5
坡度不大
,
山形圆
0-100m
的缓丘
,
砂岩
,
局部地区为润
。
基底岩石主要有碳酸盐岩
、
玄武岩
,
抗压力较好
。
土壤主要为山原红壤
,
局部
地方紫色土
、
沙土和水稻土等
,
其中
,
山原红壤为
黏土或粘壤土类
,
肥力较低
,
植被覆盖差
,
有零星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裸露山原红壤分布
。
滑坡
、
小规模发生
,
主要集中在局部陡坡段
。
喀斯特区
溶洞广布
,
石漠化严重
。
裂隙发育
,
因地处滇东
、
滇东北门户
,
区位条件优越
,
交
通便捷
,
矿产资源丰富
,
开发历史悠久
,
人口众多
,
该区一直是云南最为重要的重工业聚集区及城市
近
2
年来
,
学术界也开始对云南城镇上山的可行
性
、
途径等进行探讨
,
昆明
、
德宏
、
曲靖等地也开展
[[
3
]
4
]
了工业上山的实践
。
但大家对云南
“
城镇上
山
”
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
,
特别是支撑
“
城镇上山
”
的最为基础的空间资源
,
还缺乏认识
。
滇东高原
也是近年来城是云南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
镇化进程最为快速的区域
,
城镇建设与坝区优质
耕地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
充分认识其地理环境
及其对城镇上山的空间支撑能力
,
是推进城镇上
山战略的基本前提
。
一
、
研究区概述
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中西部
,
东与贵州高原
和广西接壤
,
西以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南段为界
,
北接四川
,
南邻越南
。
包括曲靖市
、
昭通市
、
文山
州的全部和昆明市
、
红河州的一部分
。
大地构造
上
,
自北往南分属川中前陆盆地
(
盐津
、
水富一
、
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
-
冲带
(
昭通
-
曲靖
-
带
)
、
石林一带
)
南盘江克拉通盆地
(
罗平
-
师宗
-
开远
一带
)
和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
。
除小江断裂带
等少数南北向断裂外
,
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
构造
,
局部出现
“
山
”
字形构造和旋卷构造
。
出露
局部出地层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碳酸盐岩为主
,
现硅质岩
、
硅质泥岩
、
泥岩
、
砂岩和二叠纪
、
古近纪
火山岩
。
地势呈现由中部向北
、
东
、
南
、
西倾斜的
格局
,
水系略呈放射状
,
北部
、
西北部属长江水系
,
东部
、
南部属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
。
气候分异明
显
,
降水量具有由中部向北
、
东
、
南增加的趋势
,
中
、
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高原气候
,
南部属亚北热
带
、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滇东高原是云贵高原人
口和城镇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
也是云南主要的
,
工业城市聚集区
。
有大城市
1
个
(
曲靖市
)
小城
昭通
、
宣威
、
文山
、
开远
、
个旧
、
蒙自
、
弥市
7
个
(
、
勒
)
县城
3
镇
31
个
,
00
余个
。
滇东高原纵跨近
6
个纬度带
,
横跨近
3
个经
度带
,
且海拔高差明显
,
地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
根据海拔高度
、
水动力条件及地貌形态的相似性
,
笔者将滇东高原划分为原上缓丘盆地小区
、
原边
中山河谷小区
、
斜坡台地丘陵小区和台缘中低山
河谷丘陵小区
4
种类型的地理环境小区进行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