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发(作者:巧曲)
课题 乒乓球与盒子
教学内容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百花园乒乓球与盒子(P8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
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
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 情 分 析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学生在小学阶段涉及的排列组合问题
都较为简单,三年级的数学百花园中学生学习了“合理搭配”,即上衣与裤子的搭配
有几种方法,基本方法是连线法,学生都能掌握。四年级的组合问题为“乒乓球与
盒子”,这一内容联系实际,但思路灵活,变式多样,不易掌握。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以下3个挑战:
首先,对于抽屉原理的表述,需要很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对“总有一个抽屉里
放入的物体数至少是多少” 这样的表述,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学生也很难用“总
有”、“至少”这样的语言来陈述。
其次,受排列问题的影响,本节课不区分具体是哪一个抽屉,研究的是物体数
最多的一个抽屉里最少会有几个物体的这样一种现象,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
解起来很有难度。尤其在枚举时,会对学生的分析造成干扰。
另外,在应用这一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建立乒乓球与盒子的对应
关系,并分析出实际问题中的“乒乓球”与“盒子”,这是解题的关键,对于学生来
说很具挑战性。
基于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等活动理解抽屉原理的内容,
掌握基本的的解题方法,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证明”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必
要的经验基础。同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
步学会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序地、
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 学 目 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运用“枚举”等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抽屉原理的基本
内容,即当m+1个物体放入m个抽屉中,总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 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证明”过程,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枚举的方式验证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反证法验证结论,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3个球和两个盒子,猜一猜下面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什么游戏?
预设:把3个球放进两个盒子里。
师:你猜的真准!(出示活动一)
活动一:有3个乒乓球要放到两个盒子里,可以怎么放?一共有几种放法?
师:要完成这个小游戏,老师需要两名小助手,一名同学放球,一名同学记录。谁
来试一试?(第一次记录教师演示)
预设一:一共有4种放法。
第一个盒子里放3个,第二个盒子里放0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0个,第二个盒子里放3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1个,第二个盒子里放2个。
板书记录结果: 盒子 盒子
三个球 3 0
0 3
2 1
1 2
预设二:一共有2种放法。
第一个盒子里放3个,第二个盒子里放0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
板书记录结果: 盒子 盒子
三个球 3 0
2 1
师:一个有4种放法,一个有2种放法,请你对比观察这两种结果,这相差的2种
放法多在哪儿?
明确:在我们今天的研究中,把第一个盒子里放1个,第二个盒子里放2个,和第
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这两种不同的放法看做一种情况,都是
是一个盒子里放2个,另一个盒子放1个。两个盒子是完全一样的,不再区分是哪
一个盒子。
引导:3个球放进2个盒子里,一共有两种放法。请你观察每一种放法,看一看装
的最多的盒子里都装了几个球?
预设:在这两种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盒子里要么装有2个乒乓球,要么装有3
个。(将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数字描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明确今天研究的问题中不区分盒子,在结果中,引导
学生观察每种放法中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球的数量。】
活动二:把4个球放进3个盒子里呢?可以怎么放?一共有几种放法?
师:如果乒乓球和盒子的数量分别增加1个,你能找到所有不同的放法吗?
合作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名同学边说边放,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把您们的结
果记录到学习单上。
活动时间:2分钟。
找两组同学到前面演示、交流。(一组无序、一组有序)
(出示PPT)提问:
① 请你仔细观察他们两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看看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② 哪种放球的方法最不容易遗漏?
小组汇报:
① 盒子 盒子 盒子
3 1 0
2 2 0
4 0 0
2 1 1
② 盒子 盒子 盒子
4 0 0
3 1 0
2 2 0
2 1 1
师: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放法吗?
(少的不全,多的删掉,再次强调不区分盒子。)
讨论问题①:请你仔细观察他们两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看看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第一种放法没有规律,第二种放法第一个盒子依次是4、3、2、2,有一定的
规律。
讨论问题②:哪种放球的方法最不容易丢?
预设:第二种方法。
追问:你观察到他们是怎么放的?
预设:先把4个球都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从前一个盒子里拿出一个放进下一个盒
子里,依次从前一个盒子中拿出一个球分到后面的盒子里。
师: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不仅找到了所有的放法,还做到了有序思考。谁能概括一
下他们的方法?
小结:①先让一个盒子有序放球,再把后面盒子的不同放法找全。
②摆放时要有序思考,有规律地找到所有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提问:观察最多的盒子里球的数量是什么样的?(将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数字描红)
最多装几个?最少装几个?
师:我们把最少装2个这种情况叫做至少装两个。
小结:(指着数字)把4个乒乓球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会有一个盒子至
少装有2个球。
【设计意图:引入枚举法,巩固建立乒乓球与盒子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有序
思考,在枚举的过程中做到不重不漏。体会“至少”表达的意思,初步理解“抽屉
原理”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如果把5个乒乓球放进4个盒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先猜测一下。(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生:不管怎么放,也一定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了2个球。
师:你能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试试看。
合作提示:
①有序思考
②放完第一个盒子的时候,多想想后面的几个盒子可能有多少种放法,一定要考虑
全。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交流。
预设一:
盒子 盒子 盒子 盒子
5 0 0 0
4 1 0 0
3 2 0 0
3 1 1 1
2 2 1 0
2 1 1 1
提问:观察放球最多的盒子里(圈出来),最多放了多少个?最少放了多少个?
预设:最多放5个,最少放2个。
师:果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把5个乒乓球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会有
一个盒子至少放2个球。
预设二:找“最不利”的情况,先把所有的乒乓球平均分,每个盒子里只放一个,
最后还剩下一个球,这个球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会放进2个球。
师:连最不利的情况都能够保证结论成立,那么这个想法一定是正确的。
(这个方法较难,引导。)
交流与讨论:
①观察三次试验,你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可以借助刚刚学习的证明方法,说说你的发现。)
发现1:关注球与盒子的数量关系。
预设:球的数量比盒子的数量多1.
预设举例:①正例:把6个球放进5个盒子里。
②反例:把6个球放进7个盒子里。
发现2:发现盒子里球的数量最多就是所给球的数量;最少是不管哪种放法,总有
一个盒子里至少放两个球。(板书:至少放2个)
②这两个规律谁决定了谁?(存在哪个规律才有另一个规律?)
预设:第一个发现决定了第二个。当球比盒子的数量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
个盒子里至少放2个球。
【设计意图:理解概括“抽屉原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
的数学思维。巩固枚举法,补充反证法,给予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有余力
的学生能够尽力更为严谨的证明思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活动四:揭示“抽屉原理”,渗透数学文化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
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简要介绍抽屉原理)
课后阅读:在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小故事,体现着“抽屉原理”中的大智慧。老师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二桃杀三士》(见附件)
【设计意图:介绍“抽屉原理”的提出,并通过历史小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也培
养学生的阅读审题、提取信息的能力,丰富“抽屉原理”的应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
附:二桃杀三士
同学们你们“二桃杀三士”这个成语故事它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
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武功超群,为齐景公立下过
不少功劳。但他们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得罪了齐国的宰相晏婴。晏子便劝齐景公杀掉他
们,并献上一计:以齐景公的名义赏赐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的大小
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
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桃。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
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
赶忙让出桃子。并且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
再活下去,于是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仰天长叹道: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
功劳,则有失勇士尊严;为了维护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
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说罢,也拔剑自杀了。 晏子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
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 值得指出的是,在晏子的
权谋之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把两个桃子看作两个抽屉,把三名勇士放进去,至少有两
名勇士在同一个抽屉里,即有两人必须合吃一个桃子。如果勇士们宁死也不肯忍受同吃一个
桃子的羞耻,那么悲剧的结局就无法避免。
2024年6月4日发(作者:巧曲)
课题 乒乓球与盒子
教学内容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百花园乒乓球与盒子(P8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
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
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 情 分 析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学生在小学阶段涉及的排列组合问题
都较为简单,三年级的数学百花园中学生学习了“合理搭配”,即上衣与裤子的搭配
有几种方法,基本方法是连线法,学生都能掌握。四年级的组合问题为“乒乓球与
盒子”,这一内容联系实际,但思路灵活,变式多样,不易掌握。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以下3个挑战:
首先,对于抽屉原理的表述,需要很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对“总有一个抽屉里
放入的物体数至少是多少” 这样的表述,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学生也很难用“总
有”、“至少”这样的语言来陈述。
其次,受排列问题的影响,本节课不区分具体是哪一个抽屉,研究的是物体数
最多的一个抽屉里最少会有几个物体的这样一种现象,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
解起来很有难度。尤其在枚举时,会对学生的分析造成干扰。
另外,在应用这一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建立乒乓球与盒子的对应
关系,并分析出实际问题中的“乒乓球”与“盒子”,这是解题的关键,对于学生来
说很具挑战性。
基于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等活动理解抽屉原理的内容,
掌握基本的的解题方法,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证明”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必
要的经验基础。同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
步学会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序地、
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 学 目 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运用“枚举”等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抽屉原理的基本
内容,即当m+1个物体放入m个抽屉中,总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 初步经历简单的“数学证明”过程,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枚举的方式验证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反证法验证结论,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3个球和两个盒子,猜一猜下面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什么游戏?
预设:把3个球放进两个盒子里。
师:你猜的真准!(出示活动一)
活动一:有3个乒乓球要放到两个盒子里,可以怎么放?一共有几种放法?
师:要完成这个小游戏,老师需要两名小助手,一名同学放球,一名同学记录。谁
来试一试?(第一次记录教师演示)
预设一:一共有4种放法。
第一个盒子里放3个,第二个盒子里放0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0个,第二个盒子里放3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1个,第二个盒子里放2个。
板书记录结果: 盒子 盒子
三个球 3 0
0 3
2 1
1 2
预设二:一共有2种放法。
第一个盒子里放3个,第二个盒子里放0个。
第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
板书记录结果: 盒子 盒子
三个球 3 0
2 1
师:一个有4种放法,一个有2种放法,请你对比观察这两种结果,这相差的2种
放法多在哪儿?
明确:在我们今天的研究中,把第一个盒子里放1个,第二个盒子里放2个,和第
一个盒子里放2个,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这两种不同的放法看做一种情况,都是
是一个盒子里放2个,另一个盒子放1个。两个盒子是完全一样的,不再区分是哪
一个盒子。
引导:3个球放进2个盒子里,一共有两种放法。请你观察每一种放法,看一看装
的最多的盒子里都装了几个球?
预设:在这两种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盒子里要么装有2个乒乓球,要么装有3
个。(将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数字描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明确今天研究的问题中不区分盒子,在结果中,引导
学生观察每种放法中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球的数量。】
活动二:把4个球放进3个盒子里呢?可以怎么放?一共有几种放法?
师:如果乒乓球和盒子的数量分别增加1个,你能找到所有不同的放法吗?
合作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名同学边说边放,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把您们的结
果记录到学习单上。
活动时间:2分钟。
找两组同学到前面演示、交流。(一组无序、一组有序)
(出示PPT)提问:
① 请你仔细观察他们两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看看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② 哪种放球的方法最不容易遗漏?
小组汇报:
① 盒子 盒子 盒子
3 1 0
2 2 0
4 0 0
2 1 1
② 盒子 盒子 盒子
4 0 0
3 1 0
2 2 0
2 1 1
师:还有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放法吗?
(少的不全,多的删掉,再次强调不区分盒子。)
讨论问题①:请你仔细观察他们两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看看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第一种放法没有规律,第二种放法第一个盒子依次是4、3、2、2,有一定的
规律。
讨论问题②:哪种放球的方法最不容易丢?
预设:第二种方法。
追问:你观察到他们是怎么放的?
预设:先把4个球都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从前一个盒子里拿出一个放进下一个盒
子里,依次从前一个盒子中拿出一个球分到后面的盒子里。
师: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不仅找到了所有的放法,还做到了有序思考。谁能概括一
下他们的方法?
小结:①先让一个盒子有序放球,再把后面盒子的不同放法找全。
②摆放时要有序思考,有规律地找到所有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提问:观察最多的盒子里球的数量是什么样的?(将装的最多的盒子中的数字描红)
最多装几个?最少装几个?
师:我们把最少装2个这种情况叫做至少装两个。
小结:(指着数字)把4个乒乓球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会有一个盒子至
少装有2个球。
【设计意图:引入枚举法,巩固建立乒乓球与盒子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有序
思考,在枚举的过程中做到不重不漏。体会“至少”表达的意思,初步理解“抽屉
原理”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如果把5个乒乓球放进4个盒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先猜测一下。(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生:不管怎么放,也一定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了2个球。
师:你能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试试看。
合作提示:
①有序思考
②放完第一个盒子的时候,多想想后面的几个盒子可能有多少种放法,一定要考虑
全。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交流。
预设一:
盒子 盒子 盒子 盒子
5 0 0 0
4 1 0 0
3 2 0 0
3 1 1 1
2 2 1 0
2 1 1 1
提问:观察放球最多的盒子里(圈出来),最多放了多少个?最少放了多少个?
预设:最多放5个,最少放2个。
师:果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把5个乒乓球放进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会有
一个盒子至少放2个球。
预设二:找“最不利”的情况,先把所有的乒乓球平均分,每个盒子里只放一个,
最后还剩下一个球,这个球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会放进2个球。
师:连最不利的情况都能够保证结论成立,那么这个想法一定是正确的。
(这个方法较难,引导。)
交流与讨论:
①观察三次试验,你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可以借助刚刚学习的证明方法,说说你的发现。)
发现1:关注球与盒子的数量关系。
预设:球的数量比盒子的数量多1.
预设举例:①正例:把6个球放进5个盒子里。
②反例:把6个球放进7个盒子里。
发现2:发现盒子里球的数量最多就是所给球的数量;最少是不管哪种放法,总有
一个盒子里至少放两个球。(板书:至少放2个)
②这两个规律谁决定了谁?(存在哪个规律才有另一个规律?)
预设:第一个发现决定了第二个。当球比盒子的数量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
个盒子里至少放2个球。
【设计意图:理解概括“抽屉原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
的数学思维。巩固枚举法,补充反证法,给予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有余力
的学生能够尽力更为严谨的证明思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活动四:揭示“抽屉原理”,渗透数学文化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
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简要介绍抽屉原理)
课后阅读:在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小故事,体现着“抽屉原理”中的大智慧。老师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二桃杀三士》(见附件)
【设计意图:介绍“抽屉原理”的提出,并通过历史小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也培
养学生的阅读审题、提取信息的能力,丰富“抽屉原理”的应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
附:二桃杀三士
同学们你们“二桃杀三士”这个成语故事它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
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武功超群,为齐景公立下过
不少功劳。但他们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得罪了齐国的宰相晏婴。晏子便劝齐景公杀掉他
们,并献上一计:以齐景公的名义赏赐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让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的大小
吃桃。
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
拿了一只桃;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拿起了另一桃。两人正准备要吃桃子,古冶子说出
了自己更大的功劳。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实不如古冶子大,感到羞愧难当,
赶忙让出桃子。并且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人家,却抢着要吃桃子,实在丢人,是好汉就没有脸
再活下去,于是都拔剑自刎了。古冶子见了,后悔不迭。仰天长叹道:如果放弃桃子而隐瞒
功劳,则有失勇士尊严;为了维护自己而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如今两个伙伴都为此
而死了,我独自活着,算什么勇士!说罢,也拔剑自杀了。 晏子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
不费吹灰之力,便达到了他预定的目的,可说是善于运用权谋。 值得指出的是,在晏子的
权谋之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把两个桃子看作两个抽屉,把三名勇士放进去,至少有两
名勇士在同一个抽屉里,即有两人必须合吃一个桃子。如果勇士们宁死也不肯忍受同吃一个
桃子的羞耻,那么悲剧的结局就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