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发(作者:隋菱凡)
《会变的盒子》教学设计
教科研中心 乔丽珍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指
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
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
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
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会变的盒子》这课教材属于综合
•
探索领域的内容,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
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
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愉快的学
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由浅入深地进
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公办寄宿制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
共27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5人。普遍喜欢美术活动,且绘画及动手能力较强,思
维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
2.教学方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
3.教学手段说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突出“激趣、探究、创造”:
(1)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从课题“会变的盒子”入手,我抓住一个“变”字,
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盒子展开、还原,初步了解盒子的结构,激发
1
起学习的欲望;而后又不断通过课件、图片、范作等多种媒体,使课堂富有变化性。结合
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尽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2)引导探究、大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传统的“授——受”这种说教
式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分析
与尝试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各种变化纸盒的方法,进而尝试创造性实践活动,使他们成
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教师的问题链为学生适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较为
轻松地掌握重点并突破难点。
(3)重视过程、勇于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看重的是学习结果,本节课更关注学
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成功,
但正是在这种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印象也更加深刻。因此,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放开手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教师
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
时也让他们获取更多体验,最终的作业效果才能富有创造性。
4.技术准备: 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2000软件。
教师——教材、自制教学课件、各种盒子、范作、双面胶、剪刀、水彩笔。
学生——教材、课前搜集各种盒子、胶棒、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5.前期教学状况:在一、二年级时学生曾用纸盒与其它废旧材料结合做过简单的小
玩具,因此对于纸盒间的粘接、利用彩纸进行剪贴装饰、使用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材料都
较为熟练,但很少使用刻刀,尤其没有在立体物品上使用刻刀的经验(由于在寄宿制学校
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
6.问题及对策:在前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使用材料上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尤
其是对于像纸盒这类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方面显得更加突出,学生精心搜集到各式各
样漂亮的纸盒,但课上由于考虑不周全或制作失误,往往最后的产生的垃圾远比制作出的
成品要多,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在低年级简单的纸盒堆砌、剪贴装饰基础上如何加以
2
2024年6月4日发(作者:隋菱凡)
《会变的盒子》教学设计
教科研中心 乔丽珍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指
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
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
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
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会变的盒子》这课教材属于综合
•
探索领域的内容,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
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
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愉快的学
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由浅入深地进
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公办寄宿制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
共27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15人。普遍喜欢美术活动,且绘画及动手能力较强,思
维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
2.教学方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
3.教学手段说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突出“激趣、探究、创造”:
(1)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从课题“会变的盒子”入手,我抓住一个“变”字,
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盒子展开、还原,初步了解盒子的结构,激发
1
起学习的欲望;而后又不断通过课件、图片、范作等多种媒体,使课堂富有变化性。结合
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尽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2)引导探究、大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传统的“授——受”这种说教
式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分析
与尝试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各种变化纸盒的方法,进而尝试创造性实践活动,使他们成
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教师的问题链为学生适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较为
轻松地掌握重点并突破难点。
(3)重视过程、勇于创新——传统的学习方式看重的是学习结果,本节课更关注学
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次成功,
但正是在这种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他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印象也更加深刻。因此,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放开手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教师
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
时也让他们获取更多体验,最终的作业效果才能富有创造性。
4.技术准备: 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2000软件。
教师——教材、自制教学课件、各种盒子、范作、双面胶、剪刀、水彩笔。
学生——教材、课前搜集各种盒子、胶棒、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5.前期教学状况:在一、二年级时学生曾用纸盒与其它废旧材料结合做过简单的小
玩具,因此对于纸盒间的粘接、利用彩纸进行剪贴装饰、使用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材料都
较为熟练,但很少使用刻刀,尤其没有在立体物品上使用刻刀的经验(由于在寄宿制学校
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
6.问题及对策:在前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使用材料上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尤
其是对于像纸盒这类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方面显得更加突出,学生精心搜集到各式各
样漂亮的纸盒,但课上由于考虑不周全或制作失误,往往最后的产生的垃圾远比制作出的
成品要多,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在低年级简单的纸盒堆砌、剪贴装饰基础上如何加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