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企业战略】三星“新经营”战略及其借鉴_926

IT圈 admin 30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恭云梦)

三星“新经营”战略及其借鉴

韩国三星公司于1938年创立,在其后的60多年中,三星业务涉及电

子、金融、服务、化学、造船等诸多领域,如今三星已成为世界知名品

牌。在世界权威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评选的世界品牌排名中,三

星品牌的位次及价值分别为:2000年43位52亿美元、2001年42位

64亿美元、2002年34位83亿美元、2003年25位108亿美元、2004

年22位126亿美元、2005年20位149亿美元。近年来,三星品牌价

值的迅速提升,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关注。研究表明,三星公司的迅速

崛起,主要得益于它在1993年推出的新经营战略。

一、三墨“新经营”战略及其成效

1993年,三星宣布实行“新经营运动”。这是一场旨在通过企业

的积极变革,实现从“数量经营”到“品质经营”的转变,进而实现世

界一流企业目标的经营革新运动。以“新经营”为契机,三星开始实行

全方位的品质经营和世界顶级战略,并实施了“选择和集中”的业务发

展策略,对发展不顺利或前景不看好的业务及时进行清理,对前景乐观

的业务进行集中投资,并加大研发的力度。

三星实施“新经营”战略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上下班时间改为

“7-4”制(早上7点至下午4点),巧妙地避开了上下班高峰期;开

会采用沙漏计时法,使“效率”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果断烧毁价值

500亿韩元的不合格产品,改变评价体系,新质量与数量的份额从6:

3.5变为9:1,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采取“再次雇佣离

职工人”、提拔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培养内部人才的策略,并辅

之以内部培训,比如员工每年的受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人必须懂得

两门(或以上)外语,而且每会一门外语就加薪,使“人才”的观念深

入人心;第四,大力支持研发,不让别人以技术掐住自己的咽喉,积极

申请专利,使“技术”观念深入人心;第五,实行标杆管理,比如三星

电子以SONY、松下为标杆,库存管理以西屋电器为赶超对象,生产作

业以HP、菲利浦为学习榜样,顾客服务瞄准施乐等等。

二、三星“新经营”战略的形成及环境分析

在管理学界,以成败论英雄是天经地义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结果

固然重要,但更最重要的是,决策是否适应环境,以及决策是否有利于

企业的下一步发展。三星是如何提出“新经营”战略的呢?

1.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三星“新经营”事件的起

因——三星电子部门出口产品评价会议。该会议是1993年在洛杉矶举

行的,身为三星会长的李健熙亲自到场,但他发现价格低廉的三星产品

却无人问津,而索尼则门庭若市。于是,三星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与自己

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发现,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三星产品

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正是这次会议,使三星最

高管理层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切身体会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

性。三星领导层还进一步发现,在全球500强中,企业平均寿命短的仅

有30年,每隔10年就有13个行业的“首领”被后起之秀取代。

2.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所采用的模型一般为波特的五力模型

(“五力”为替代品威胁、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买方的佩价能力、潜在

进入者、竞争对手)。三星当时所处的行业环境是:信息的网络化、公

开化使得买方、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均有所上升;具有众多的潜在竞争

者;最具威胁的是竞争对手,比如三星家电比松下迟了51年,半导体

业务比INTEL迟了10年,手机比诺基亚晚了12年。因此,如何超越,

是三星面临的最大难题。

3.资源能力分析。三星成立较早,在资本积累方面具有相对优

势,在实物资源方面较有保障,在技术资源方面则初具规模;但三星在

人力资源、声誉资源等方面不占优势,三星很多人才是在实行新经营战

略后才获得的,当时三星产品在美国人眼中是廉价晶的代名词。三星的

管理能力特别是高层的管理能力是超强的,李健熙当上会长之前在三星

工作了21年,对三星文化及内部机制有着深入的了解。在研发方面,

三星处于起步阶段,这是新经营运动的一个重要战场,未来三星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

4.领导者能力分析。罗夫·卡森说,企业的命运决定于领导者的

领导力。在三星,情况尤其如此。我们把李健熙的领导力归结为以下三

点:第一,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1993年李健熙提出“新经营”训示

时,将三星比喻为癌症晚期患者,说只要想到公司的未来就会“冒冷

汗、夜难眠”。由于当时的三星电子正值“大好”时光,所以周围的人

都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第二,卓越的洞察力。李健熙在1974年

就初露锋芒,当时身为东洋放送理事的他,建议父亲(三星前董事长李

秉喆)进军半导体事业,最后大获成功。第三,重视人才。李健熙认

为,集合十名围棋一级棋手的力量,也无法战胜一名围棋九段的高手。

这也构成了他选择人才的标准。

5.内部人文环境分析。三星新进职员必须接受一个为期四周的集

团人文教育训练,这项训练能使三星职员在裁员后仍维持一定的忠诚

度。这四周的安排如下:第一周,教导职员成为社会人士的基本技能,

包括衬衫的适当长度、打领带的方法、喝酒的规矩等;第二周,针对三

星的经营观,实施教育课程,如三星对韩国经济的影响、三星具备的竞

争力根源等教育课程;第三周,志愿“服务”与“挑战”等主题的答辩

讨论;第四周,整理与评论时间。

三、三星经验及其借鉴

1.坚持技术积累。三星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是核心技术的取得

策略。第一,自主研发策略。1990年三星电子的研发经费为2.09亿

美元,1997年增加到9.04亿美元,2003年则高达29亿美元。2003

年三星电子在韩国有6个研发中心,在世界其他国家有10个研发中

心,研发人员共有19700人,占全部员工的34%。第二,模仿改进策

略。比如,进口含有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套件等,仔细研究其特点,从

而学到其技术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

术。当然,这样做必须避免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必须

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该策略适合于处于模仿者或者挑战

者地位的企业;对于领先者,关键是使自己的技术处于一个不断创新发

展的状态。第三,收购策略。即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相对于前两

种策略而言,这是获得技术的最为快捷的方法,但是收购并非一项长久

策略,毕竟其他企业出售该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发展滞后,比

如IBM出售其PC事业部。想要成功实施这种策略,企业必须具有宽松

的财务状况,而且要有管理变革的经验以及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

四,聘请策略。即聘请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人员,这种方法是企业在任

何阶段都可以采用的,但它更适合创业时期的企业。因为企业做大后,

自然会吸引很多科技人才,但创业时期的企业,在技术储备特别是人才

储备方面往往十分薄弱。第五,组建技术同盟策略。即与拥有高级研发

能力的大公司共建研发同盟、共享研发成果。这只有在企业达到行业领

先者之后,才有资格做,否则是很难找到盟友的。

2.不盲目多元化,坚守核心领域。三星选择了包括电子、金融、

贸易和服务在内的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出售或撤销了28家子

公司。即使保留下来的核心领域,也要放弃某些边缘、亏损以及非核心

业务。如1999年,三星毅然将汽车项目出售给雷诺公司,仅此一项就

损失几十亿美元,在韩国引起轰动。

3.战略转型要用强硬手法。为了实行“新经营”战略,三星在诸

多方面做了调整。在人事方面,三星废除了公司终身雇佣制,辞退员

工;在产品线方面,收缩产品,选择一些高档产品;在市场选择方面,

关闭了23个销售网点,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的十大城市。当三星决心

要往差异化高端方向进行战略转型,与索尼、菲利浦等世界顶尖高手直

面对决时,它对内部也没有手软。它辞退了7.5万雇员中的近一半

人,同时引入了大批思想活跃、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年轻经理人。同

时,三星也对自己的市场进行了收缩。现在看,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痛苦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4.借助一切资源,打造三星品牌。第一,进行广告宣传。为了树

立三星产品的高档形象,三星无论在广告宣传还是销售渠道上都给人以

高档的印象,力图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而不是中低端市场。第二,

实施TOP计划。1997年三星首次进入奥林匹克TOP计划,赞助1998年

长野冬奥会,接着又赞助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

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

三,打造全新品牌。为了使三星品牌更接近顾客,三星推出了

“SAMSUNG

DIGITall:everyone‘s in-vited TM“(三星数字世界欢迎您)

的品牌理念。三星针对各个目标市场开展了以普及数码应用为核心的全

民数码活动,如北京数码体验馆的设立。

5.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三星的迅速发展和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

上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

之间的竞争重心已经转移到科技含量上,这一点在电子产业表现得尤为

明显。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重视研发,更要重视对研究成

果的保护,即知识产权保护。与三星相比,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

识并不强烈。一项对哈尔滨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调查显示,该市有

12%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80%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理

解仅限于某个领域,还有8%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不正确。值得庆

幸的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WIPO的前总干

事鲍格格胥博士曾给予高度评价:“在知识产权史上,中国完成所有这

一切的速度是独一无二的。”我国企业应借鉴三星经验,充分利用我国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通过对商标、商誉、工业发明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维护自身优势,从而使这种优势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恭云梦)

三星“新经营”战略及其借鉴

韩国三星公司于1938年创立,在其后的60多年中,三星业务涉及电

子、金融、服务、化学、造船等诸多领域,如今三星已成为世界知名品

牌。在世界权威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评选的世界品牌排名中,三

星品牌的位次及价值分别为:2000年43位52亿美元、2001年42位

64亿美元、2002年34位83亿美元、2003年25位108亿美元、2004

年22位126亿美元、2005年20位149亿美元。近年来,三星品牌价

值的迅速提升,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关注。研究表明,三星公司的迅速

崛起,主要得益于它在1993年推出的新经营战略。

一、三墨“新经营”战略及其成效

1993年,三星宣布实行“新经营运动”。这是一场旨在通过企业

的积极变革,实现从“数量经营”到“品质经营”的转变,进而实现世

界一流企业目标的经营革新运动。以“新经营”为契机,三星开始实行

全方位的品质经营和世界顶级战略,并实施了“选择和集中”的业务发

展策略,对发展不顺利或前景不看好的业务及时进行清理,对前景乐观

的业务进行集中投资,并加大研发的力度。

三星实施“新经营”战略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上下班时间改为

“7-4”制(早上7点至下午4点),巧妙地避开了上下班高峰期;开

会采用沙漏计时法,使“效率”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果断烧毁价值

500亿韩元的不合格产品,改变评价体系,新质量与数量的份额从6:

3.5变为9:1,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采取“再次雇佣离

职工人”、提拔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培养内部人才的策略,并辅

之以内部培训,比如员工每年的受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人必须懂得

两门(或以上)外语,而且每会一门外语就加薪,使“人才”的观念深

入人心;第四,大力支持研发,不让别人以技术掐住自己的咽喉,积极

申请专利,使“技术”观念深入人心;第五,实行标杆管理,比如三星

电子以SONY、松下为标杆,库存管理以西屋电器为赶超对象,生产作

业以HP、菲利浦为学习榜样,顾客服务瞄准施乐等等。

二、三星“新经营”战略的形成及环境分析

在管理学界,以成败论英雄是天经地义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结果

固然重要,但更最重要的是,决策是否适应环境,以及决策是否有利于

企业的下一步发展。三星是如何提出“新经营”战略的呢?

1.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三星“新经营”事件的起

因——三星电子部门出口产品评价会议。该会议是1993年在洛杉矶举

行的,身为三星会长的李健熙亲自到场,但他发现价格低廉的三星产品

却无人问津,而索尼则门庭若市。于是,三星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与自己

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发现,与世界一流产品相比,三星产品

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正是这次会议,使三星最

高管理层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切身体会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

性。三星领导层还进一步发现,在全球500强中,企业平均寿命短的仅

有30年,每隔10年就有13个行业的“首领”被后起之秀取代。

2.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所采用的模型一般为波特的五力模型

(“五力”为替代品威胁、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买方的佩价能力、潜在

进入者、竞争对手)。三星当时所处的行业环境是:信息的网络化、公

开化使得买方、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均有所上升;具有众多的潜在竞争

者;最具威胁的是竞争对手,比如三星家电比松下迟了51年,半导体

业务比INTEL迟了10年,手机比诺基亚晚了12年。因此,如何超越,

是三星面临的最大难题。

3.资源能力分析。三星成立较早,在资本积累方面具有相对优

势,在实物资源方面较有保障,在技术资源方面则初具规模;但三星在

人力资源、声誉资源等方面不占优势,三星很多人才是在实行新经营战

略后才获得的,当时三星产品在美国人眼中是廉价晶的代名词。三星的

管理能力特别是高层的管理能力是超强的,李健熙当上会长之前在三星

工作了21年,对三星文化及内部机制有着深入的了解。在研发方面,

三星处于起步阶段,这是新经营运动的一个重要战场,未来三星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

4.领导者能力分析。罗夫·卡森说,企业的命运决定于领导者的

领导力。在三星,情况尤其如此。我们把李健熙的领导力归结为以下三

点:第一,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1993年李健熙提出“新经营”训示

时,将三星比喻为癌症晚期患者,说只要想到公司的未来就会“冒冷

汗、夜难眠”。由于当时的三星电子正值“大好”时光,所以周围的人

都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第二,卓越的洞察力。李健熙在1974年

就初露锋芒,当时身为东洋放送理事的他,建议父亲(三星前董事长李

秉喆)进军半导体事业,最后大获成功。第三,重视人才。李健熙认

为,集合十名围棋一级棋手的力量,也无法战胜一名围棋九段的高手。

这也构成了他选择人才的标准。

5.内部人文环境分析。三星新进职员必须接受一个为期四周的集

团人文教育训练,这项训练能使三星职员在裁员后仍维持一定的忠诚

度。这四周的安排如下:第一周,教导职员成为社会人士的基本技能,

包括衬衫的适当长度、打领带的方法、喝酒的规矩等;第二周,针对三

星的经营观,实施教育课程,如三星对韩国经济的影响、三星具备的竞

争力根源等教育课程;第三周,志愿“服务”与“挑战”等主题的答辩

讨论;第四周,整理与评论时间。

三、三星经验及其借鉴

1.坚持技术积累。三星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是核心技术的取得

策略。第一,自主研发策略。1990年三星电子的研发经费为2.09亿

美元,1997年增加到9.04亿美元,2003年则高达29亿美元。2003

年三星电子在韩国有6个研发中心,在世界其他国家有10个研发中

心,研发人员共有19700人,占全部员工的34%。第二,模仿改进策

略。比如,进口含有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套件等,仔细研究其特点,从

而学到其技术精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

术。当然,这样做必须避免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必须

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该策略适合于处于模仿者或者挑战

者地位的企业;对于领先者,关键是使自己的技术处于一个不断创新发

展的状态。第三,收购策略。即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相对于前两

种策略而言,这是获得技术的最为快捷的方法,但是收购并非一项长久

策略,毕竟其他企业出售该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发展滞后,比

如IBM出售其PC事业部。想要成功实施这种策略,企业必须具有宽松

的财务状况,而且要有管理变革的经验以及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

四,聘请策略。即聘请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人员,这种方法是企业在任

何阶段都可以采用的,但它更适合创业时期的企业。因为企业做大后,

自然会吸引很多科技人才,但创业时期的企业,在技术储备特别是人才

储备方面往往十分薄弱。第五,组建技术同盟策略。即与拥有高级研发

能力的大公司共建研发同盟、共享研发成果。这只有在企业达到行业领

先者之后,才有资格做,否则是很难找到盟友的。

2.不盲目多元化,坚守核心领域。三星选择了包括电子、金融、

贸易和服务在内的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出售或撤销了28家子

公司。即使保留下来的核心领域,也要放弃某些边缘、亏损以及非核心

业务。如1999年,三星毅然将汽车项目出售给雷诺公司,仅此一项就

损失几十亿美元,在韩国引起轰动。

3.战略转型要用强硬手法。为了实行“新经营”战略,三星在诸

多方面做了调整。在人事方面,三星废除了公司终身雇佣制,辞退员

工;在产品线方面,收缩产品,选择一些高档产品;在市场选择方面,

关闭了23个销售网点,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的十大城市。当三星决心

要往差异化高端方向进行战略转型,与索尼、菲利浦等世界顶尖高手直

面对决时,它对内部也没有手软。它辞退了7.5万雇员中的近一半

人,同时引入了大批思想活跃、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年轻经理人。同

时,三星也对自己的市场进行了收缩。现在看,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这种痛苦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4.借助一切资源,打造三星品牌。第一,进行广告宣传。为了树

立三星产品的高档形象,三星无论在广告宣传还是销售渠道上都给人以

高档的印象,力图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而不是中低端市场。第二,

实施TOP计划。1997年三星首次进入奥林匹克TOP计划,赞助1998年

长野冬奥会,接着又赞助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

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

三,打造全新品牌。为了使三星品牌更接近顾客,三星推出了

“SAMSUNG

DIGITall:everyone‘s in-vited TM“(三星数字世界欢迎您)

的品牌理念。三星针对各个目标市场开展了以普及数码应用为核心的全

民数码活动,如北京数码体验馆的设立。

5.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三星的迅速发展和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

上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

之间的竞争重心已经转移到科技含量上,这一点在电子产业表现得尤为

明显。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重视研发,更要重视对研究成

果的保护,即知识产权保护。与三星相比,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

识并不强烈。一项对哈尔滨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调查显示,该市有

12%的企业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80%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理

解仅限于某个领域,还有8%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不正确。值得庆

幸的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WIPO的前总干

事鲍格格胥博士曾给予高度评价:“在知识产权史上,中国完成所有这

一切的速度是独一无二的。”我国企业应借鉴三星经验,充分利用我国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通过对商标、商誉、工业发明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维护自身优势,从而使这种优势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