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诸子介绍

IT圈 admin 51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麴紫易)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

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

又回到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

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

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

《诗》《尚书》《春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

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

仲尼。鲁国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 )生于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

乐之邦之称。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

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

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

牧的小官。30 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

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

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

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

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

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

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

“序《诗》、《书》,述仲尼之

[白话文]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

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

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

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

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

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

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zhang]氏守节。居住之[文言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

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

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

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

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

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思考与启示

1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

神生活。

2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

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3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

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4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5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

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

很大关系。

6 空间应该适应、助益人的生长。在人们脱离不了市

意选择栖居的.

7 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重要作用

,不能任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

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

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

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

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

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

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韩非子

韩非子生卒年(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

(子思)

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

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麴紫易)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

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

又回到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

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

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

《诗》《尚书》《春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

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

仲尼。鲁国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

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 )生于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

乐之邦之称。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根深蒂固的

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

容为戏。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

牧的小官。30 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

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

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

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

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

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

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

“序《诗》、《书》,述仲尼之

[白话文]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

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

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

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

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

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

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zhang]氏守节。居住之[文言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

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

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

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

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

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思考与启示

1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

神生活。

2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

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3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

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4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5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

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

很大关系。

6 空间应该适应、助益人的生长。在人们脱离不了市

意选择栖居的.

7 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重要作用

,不能任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

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

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

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

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

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

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韩非子

韩非子生卒年(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

(子思)

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

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